季节不同茶叶品质也有变化

发布时间 : 2020-11-27
茶叶的变化 观察茶叶的变化 茶叶在水中的变化

茶叶的变化。

人们往往认为茶叶越早越好,但据行家和茶农介绍,并非完全如此。茶叶的贵廉,除了质的高低以外,还有产量、炒制成本和用途的特殊性 等诸多因素。

一年中最早的茶叶是清明节前采摘炒制的明前茶,因气候和各地的 地理环境不同,产期可在清明前1~30天,此时采摘的茶叶,一叶一芽居 多,叶身仅1厘米多,因叶芽嫩,需2500克青草(未炒制前的青茶叶)才 能炒制成500克左右干茶。因茶树初发嫩芽毕竟还少,不但采摘费时,炒 制火候和技巧也最难掌握,非一般炒茶师所能炒。产量少,工本大,价 格自然就高。 明前茶虽然色、香、味俱佳,但因叶芽还未完全发育,泡 开后渗出物较少,汁水清淡,老茶客喝着很不过瘾。

清明过后到谷雨间 出产的茶叶叫雨前茶,以两叶一芽居多,叶身可在2厘米以上,泡出的茶 水色绿汁浓,入口略带苦味,回味甘甜绵长,是一年中茶味最好的一种。 因此时产量已经较大,成本已比明前茶大大降低,价格也只有明前茶的 四五分之一,然而每500克也还在七八十元以上。谷雨以后按采摘时间的 先后,分二茶、三茶,统称草青。此时茶叶产量最大,工本最低,因此 价格每500克仅15~25元左右,以其常年饮用,只要藏放得法,实不失物 美价廉。

约在9月份前后,还有一批秋茶上市。秋茶汁浓口味也好,只是 产量少,只有春茶总量的1/5左右,因此其价格也较高,一般每500克在 40~50元之间。此外,还有粗茶、末子茶等,前者是当年生发的叶片, 已无嫩芽;后者是二茶、三茶和秋茶制作过程中的筛出物,价格就更加 便宜,每500克只需几元钱就够,大都用作工地、田头等泡大桶茶水。 据一些茶叶经营户反映,明前、雨前品占总销量的2%~3%,秋茶 也不到10%,其余均为二茶与三茶。

精选阅读

随季节变化饮不同的茶


《随季节变化饮不同的茶》

饮茶能养生,对此人们已是公认。按照我国传统医药学的说法,茶叶的因品种、产地不同,便有寒温甘苦等茶性的不同,对人体的功效作用也各异。为了取得更佳的保健效果,人们春、夏、秋、冬四季饮茶,要根据茶叶的性能功效,随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品种为宜,以益于健康。 春季饮花茶

春天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人体和大自然一样,处于舒发之际,此时宜喝茉莉、桂花等花茶。花茶性温,春饮花茶可以散发漫漫冬季积郁于人体之内的寒气,促进人体阳气生发。花茶香气浓烈,香而不浮,爽而不浊,令人精神振奋,消除春困,提高人体机能效率。

夏季饮绿茶

夏天骄阳高温,溽暑蒸人,出汗多,人体内津液消耗大,此时宜饮龙井、毛峰、碧螺春等绿茶。绿茶味略苦性寒,具有消热、消暑、解毒、去火、降燥、止渴、生津、强心提神的功能。绿茶绿叶绿汤,清鲜爽口,滋味甘香并略带苦寒味,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饮之既有消暑解热之功,又具增添营养之效。

秋季饮青茶

秋天天气干燥,“燥气当令”,常使人口干舌燥,宜喝乌龙、铁观音等青茶。青茶性适中,青茶介于红、绿茶之间,不寒不热,适合秋天气候,常饮能润肤、益肺、生津、润喉,有效清除体内余热,恢复津液,对金秋保健大有好处。青茶汤色金黄,外形肥壮均匀,紧结卷曲,色泽绿润,内质馥郁,其味爽口回甘。

冬季饮红茶

冬天气温低,寒气重,人体生理机能减退,阳气渐弱,对能量与营养要求较高。养生之道,贵于御寒保暖,提高抗病能力,此时宜喝祁红、滇红等红茶和普洱、六堡等黑茶。红茶性味甘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冬季饮之,可补益身体,善蓄阳气,生热暖腹,从而增强人体对冬季气候的适应能力。

红茶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够强身补体,红茶干茶呈黑色,泡出后叶红汤红,醇厚干温,可加奶、糖,芳香不改。此外,冬季人们的食欲增进,进食油腻食品增多,饮用红茶还可去油腻、开胃口、助养生,使人体更好地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黑茶有近乎红茶之效。

不同季节茶的品质特点


不论是哪一种茶类,由于采制季节的不同,对茶叶品质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茶树体内新陈代谢在合成茶叶品质的生化过程中,受到外界条件变化的结果。季节茶的品质特点,实际上是茶园生态及气候条件影响茶叶品质成分的合成与转化造成的。因此,为提高茶叶品质,对茶园生态的系统研究是必要的。

在同一地区,由于茶树品种的不同,茶叶品质的优劣相差很大,但同样是优质茶的品种,在不同季节所生长的茶叶,由于生化品质成分的变化,同样差异十分明显。

茶的品质特点,是由茶叶品质成分决定的。除茶树品种遗传因子决定茶叶品质基础外,其品质成分的变化,与茶树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因此产生了茶叶品质的季节性变化,形成不同季节茶的不同特点。

从茶叶品质成分的季节特点来看,主要反映在氨基酸与儿茶素的关系上。春茶由于茶树的氮代谢占优势,因此氨基酸的含量明显较高,其与儿茶素的含量比值,也相应地较高。

春茶的另一个品质特点,是果胶的含量较高,它与茶叶的外形色泽和茶汤的醇厚度有关。

从绿茶所含的维生素C来看,春茶的含量也是最高的,以后就逐渐下降。绿茶的叶绿素含量,不论春茶或夏茶,在伸育期内,含量随着叶子的成熟而有所增加。

茶叶的芳香油含量,也因季节不同而有差异。据分析,每100克鲜叶干重,春茶的芳香油含量有2.8毫克,夏茶含有2.4毫克,秋茶含有4.0毫克。芳香油是茶叶中各种芳香物质的总量,是形成茶叶香气的基础。香型的形成,与芳香物质的组成有关,与气候条件也有关。因此,每一国家或地区的具有高香的季节茶,其产生的季节并不一致,在秋高气爽之时,常常会有好的香茶出现。一般春茶的香气也是比较好的。

不同季节茶叶有不同特点


茶树在一年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受气温、雨量、日照等季节气候影响和茶树自身营养条件的差异,使得各季节采制加工出来的茶叶品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外形和内质有很明显的差异。对绿茶而言,由于春茶温度适中,雨水多,加上茶树经过秋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茶芽叶肥壮,色泽翠绿,叶质柔软,芽头嫩叶毫毛多,内含物质如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丰富。使滋味鲜爽、香气浓烈,因此春茶是一年当中绿茶品质最好的时期,我国的许多名茶,如高级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君山银针,都是开春的幼嫩芽叶经精细加工而成。夏季由于天气炎热,新梢生长迅速,使能溶于茶汤的水浸出物减少,氨基酸和全氮量均减少,使得茶汤滋味不及春茶鲜爽,香气不如春茶浓,相反,苦涩味加重,成茶色泽不一。秋茶气候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过春夏两季生长、采摘,新梢内含物质相对减少,滋味、香气显得平和。然而,对红茶品质而言,夏茶干茶和汤色会显得更加红润,滋味也比较强烈,但由于氨基酸减少而不够鲜爽;对乌龙茶来说,秋健康茶冬的干爽气候,有利加工。因高山茶此广东乌龙茶在秋冬香气更高。各季节茶叶、品质特征究竟怎样区分呢?现简介如下,供选购时参考:看干茶,从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上加以判断。凡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红茶色泽乌润,绿茶色泽绿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的毫毛,香气馥郁者,乃是春茶的品质特征。凡红茶、绿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红茶色泽红润,绿茶色泽灰暗或乌黑;茶叶轻飘宽大,嫩梗瘦长,香气略带粗老者,乃是夏茶的品质特征;叶片轻薄瘦小,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香气平和,这是秋茶。看内质,就是开汤审评,通过闻香、尝味、看叶底来进一步作出判断。如是春茶,则冲泡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乌龙茶香高味浓;绿茶的汤色绿中透黄,红茶汤色红艳显金圈;叶片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叶张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若是夏茶,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欠高;绿茶滋味苦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有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欠厚带涩,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叶片较薄、较硬,叶脉较粗。若是秋茶则红、绿茶香气不高,滋味淡薄,叶底有铜绿色芽叶;乌龙茶香气清高,但滋味较淡,到了冬茶乌龙茶香气高锐而滋味欠浓。

季节与茶叶品质


茶树年生长发育周期内,受气温、雨量、日照等季节气候的影响,以及茶树自身营养条件的差异,从而使得加工成的各季茶叶品质也不一样。“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指秋茶)”,这是人们对各季茶叶自然品质的概括。按照农历二十四节气分,一般从春天茶园开采日起到小满前所产的茶叶,人们称为春茶;从小满到立秋前所产的茶叶,为夏茶;由立秋到封园为止所产的茶叶,为秋茶。少数南方茶区还有冬茶(11~12月份)。由于不同季节所处的生态环境、日照、气温、降水量、湿度及茶园肥培营养条件不同,茶树新梢的生育特性、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含量均有区别,成茶品质当然也不尽相同。以绿茶而言,由于春季气温适中,光照强度弱,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上年漫长的秋、冬季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壮,嫩度好,持嫩性强,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有光泽,幼嫩芽叶茸毛多,紫芽最少,鲜叶的自然品质较好。春天由于气温低、光照弱、雨水多,在这一生态条件下,有利于茶树体内氮的代谢(形成蛋白质、氨基酸),而碳素代谢(形成茶多酚和糖类)相对比较缓慢。与绿茶品质形成有关的化学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等含氮化合物合成较多,而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具有清香型香气组分的己烯醇、戊烯醇、2-己烯醇形成也较多。因此,春茶滋味鲜爽、香气浓烈,特别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之中绿茶品质最好的时期。许多名茶,如高级西湖龙井茶、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顾渚紫笋、开化龙顶等,都是由春茶早期的幼嫩芽叶经精细加工而成的。

夏季气温高,日照强度大,有利于茶树碳代谓t进行,糖化合物的形成和转化较多,茶多酚含量高,氨基酸分解速度快,含量明显下降,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碱含量增加,具清香型的戊烯醇、己烯醇含量较低。芽叶瘦小,叶张薄,紫芽多,用它制成绿茶外形条索轻飘,香气不浓,滋味苦涩,欠鲜爽,叶底花青,品质差。

秋茶生长的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晚秋的气温较低,多在28℃左右,有利于花香型的芳香物质(如苯乙醇、苯乙醛)形成,茶叶常带花香,对制乌龙茶十分有利。但因空气湿度较低,茶树本身营养条件欠佳,芽叶瘦小,叶张薄、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泛黄,紫芽较多。用这种原料制成绿茶,常有汤色青绿、叶底花青偏暗和香气、滋味平淡等弊病。

当然,就红茶品质而言,由于夏季气温高,茶叶中茶多酚含量较高,对形成更多的红茶色素有利。因此,由夏茶采制成的红茶,干茶和茶汤色泽显得更为红润,滋味也比较强烈;但是夏茶中氨基酸含量显着减少,这对形成红茶的鲜爽滋味也是不利的。

茶叶品质变化的原因


贮运过程中,茶叶品质陈化变质的原因是很多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分的变化

水分是茶叶内各种成分生化反应必需的介质,也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必要条件。

一般成品茶的含水率为4%~6%,在这个含水量之内,茶叶的化学反应缓慢,微生物无法孳生。但当茶叶含水量超过12%时,茶叶内部化学反应会加速进行,微生物开始孳生,茶叶很快就会发生变质或霉变。

(二)茶多酚的氧化

在自然条件下,茶多酚是一种极易氧化的物质。绿茶在贮藏过程中外形色泽会由绿变黄,由润变枯;茶汤色变褐,甚至变红;滋味迟钝,失去茶叶的正常风味。这些都是茶多酚自动氧化的结果。

绿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酶活性的破坏,茶多酚的含量比其他茶类要高,因此在贮藏过程中,绿茶比其他茶类更容易发生品质的下降。

(三)维生素C的氧化

绿茶中的维生素以维生素C含量最多,并且嫩茶的维生素C含量比老茶要多,高级绿茶中的维生素C含量可达0.5%以上。维生素是绿茶品质变化的重要化学指标,绿茶在贮藏过程中,若贮藏不当,或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维生素C会发生氧化反应。,使绿茶的外形色泽和汤色褐变。在绿茶中,当维生素C含量的保留率低于贮藏前含量的60%时,绿茶品质下降就明显了。

(四)氨基酸、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变化

在茶叶贮藏的过程中,由于蛋白质能和多酚类化合物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聚合物,使可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减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叶的滋味。氨基酸还可与可溶性糖发生反应,形成不溶性的聚合物,所以茶叶经一定时间的贮藏后品质的鲜爽度会下降。另外,由于氨基酸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能自动氧化、降解和转化,从而影响成茶的品质。

茶叶中的氨基酸是重要的呈味物质,它决定了茶汤的鲜爽度。在茶叶贮藏过程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反应,形成不溶性的聚合物,使茶汤汤色变浑,鲜爽度下降;另外氨基酸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能自动氧化、降解和转化,使茶叶失去了鲜爽风味。

(五)色素的变化

在茶叶的贮藏过程中,色素的变化主要是绿茶中的叶绿素。叶绿素及其转化产物是形成绿茶干茶色泽和茶汁汤色的重要成分之一。叶绿素本身就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物质,在光和热的作用下,易产生置换和分解反应,使翠绿色的叶绿素脱镁反应生成褐色的脱镁叶绿素而使干茶色泽发生变化。当这种脱镁叶绿素的比例达到70%以上时,茶叶就会出现显着的褐变。

(六)香气成分的变化

香气是茶叶品质成分中种类最多、最复杂的一类物质。茶叶在贮藏过程中,除了茶叶本身的香气成分会不断下降以外,氨基酸及其转化产物、氨基酸与儿茶素的作用也会使茶叶的香气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茶特有的清香会丧失,陈味逐渐被显露。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因为茶叶原有香气成分丢失和一些陈味物质的产生与增加而引起的。研究认为,构成绿茶香的主要成分是正壬醛、顺-3-己烯己酸酯、吲哚和一些尚未知的成分。这些成分在茶叶的贮藏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减少。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化合物,而呈现出茶叶的陈味。除此之外,在茶叶的贮藏过程中,β-紫罗酮及5,6-环氧-β-紫罗酮、二氢海葵内酯等胡萝卜素转化衍生而成的成分,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着时间的延长,香气不断下降,新茶特有的清香丧失,陈味逐渐显露。

(七)脂类物质变化

茶叶中的脂类物质包括甘油脂、糖类、磷脂和一些不饱和脂肪酸,它们在空气中会与氧发生缓慢的氧化作用,生成醛类与酮类物质,从而产生酸败臭的气味,使茶叶显陈、酸败、汤色变深。在茶叶的贮藏过程中,这些脂类物质都是一些不稳定的化学成分,由于受高温、光照、氧气的影响,游离脂肪酸含量会不断增加,从而不断产生有陈味的醛、酮、醇等挥发性成分,使得茶叶饮用价值和商品价值降低。因此,脂类物质的氧化是引起绿茶陈化和香气劣变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八)环境条件的影响

茶叶内含成分的变化必须在适宜的湿度、温度、氧气、光照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下才能进行,因此环境条件是茶叶发生陈化、变质的外在因子,只有当内、外因子共存时茶叶品质才发生变化。

茶叶品质变化的预防


变质、陈化是茶叶各种内含化学成分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发生氧化、降解和转化的结果,主要是温度、水分、氧气、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防止茶叶在贮藏和流通过程中的陈化变质,必须达到以下各项要求。

(一)茶叶必须干燥

水分是茶叶内各种生化成分反应必需的介质,也是茶叶发生霉变的主要因素和微生物繁殖的必要条件。通常情况下,茶叶含水量越高,陈化越快。含水量超过6.5%时,存放6个月就会产生陈气;含水量超过7%时滋味就会逐渐变差;含水量达8.8%时,短时间内很可能发霉;含水量超过12%时,霉菌大量孳生,霉味产生。因此,对价格高的名优茶,含水率以4%~5%为佳,应控制在6%以内,最高不超过7%。

(二)控制茶叶贮藏的环境条件

1.低氧环境 空气中大约80%是氮气,20%是氧气。氧气几乎能和所有元素化合成为氧化物。茶叶在贮藏过程中,茶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C、类脂、醛类、酮类等物质都会自动氧化,氧化后的产物大多对茶叶品质不利。有研究表明,茶叶在含氧量为1%和10%的不同环境中贮藏,品质有明显的差异。在茶叶贮藏中采用在包装容器内充入氮气,或用其他方法吸走氧气,可使包装容器内的含氧量下降到最低。名优茶包装容器内氧气含量控制在0.1%以下(即基本无氧状态)茶叶品质才有保证。

2.低湿环境 湿度是指茶叶贮藏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和茶叶本身的含水量。茶叶是疏松多毛细管的结构,在茶叶的表面到内部有许多不同直径的大小毛细管,贯通整个茶叶。,同时茶叶含有大量亲水性的果胶物质,所以很容易吸湿变潮。茶叶在贮藏过程中,各种成分的变化以及霉菌的产生与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及茶叶含水量密切相关。据试验,茶叶含水量3%、在5℃温度条件下贮藏4个月,干茶色泽几乎不变;含水量7%、在25℃温度条件下贮藏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变化较大;而含水量3%、在25℃温度条件下贮藏的茶叶与含水量7%、在5℃温度条件下贮藏的茶叶,两者无明显差异。贮藏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越高,茶叶吸湿返潮越快;茶叶含水量越低,吸湿越快。当在空气相对湿度40%的环境中贮藏时,茶叶的平均含水量仅为8%左右;当在空气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中贮藏时,含水量一天就可增加10%以上,直到茶叶含水量上升到21%左右。控制环境湿度对保持茶叶品质具有较大的作用,茶叶应贮藏在空气相对湿度30%~50%的环境中。

3.低温贮藏 茶叶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是茶叶内含成分变化的结果,环境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变化越激烈。一般说来,温度每升高10℃,绿茶色泽褐变的速度要加快3~5倍。在贮藏过程中,影响茶叶品质的有效成分含量,随着环境温度的增高而减少,尤其是对茶叶香气有良好作用的成分减少越多。由此可见,温度是茶叶贮藏中影响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低温贮藏是茶叶贮藏的有效方法。一般来说,在O℃~5℃范围内,茶叶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原有色泽;在10℃~15℃时,色泽变化较慢,保色效果也较好。名优茶的贮藏温度通常应控制在5℃以下,最好是贮藏在- lO℃以下的冷库或冷柜中,能较长时间保持名优茶的色泽和风味。

4.避光保存 光线能够促进植物色素或脂类物质的氧化,特别是叶绿素受光照的影响更大。茶叶在贮藏过程中若受到光照的影响,色素和脂类等物质将会产生光氧化反应,产生令人不快的异臭气味。特别是在受紫外线影响时,茶叶中一些芳香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日晒味,导致茶叶香气、色泽的劣变。

综上所述,茶叶的保鲜条件是:茶叶含水量低于6%、避光、脱氧(容器内含氧量低于0.1%)、低湿(空气相对湿度低于50%)、低温(5℃以下)以及卫生干净的加工及贮藏条件。

不同季节的茶叶有何不同特点


茶树在一年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受气温、雨量、日照等季节气候影响和茶树自身营养条件的差异,使得各季节采制加工出来的茶叶品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外形和内质有很明显的差异。对绿茶而言,由于春茶温度适中,雨水多,加上茶树经过秋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茶芽叶肥壮,色泽翠绿,叶质柔软,芽头嫩叶毫毛多,内含物质如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丰富。使滋味鲜爽、香气浓烈,因此春茶是一年当中绿茶品质最好的时期,我国的许多名茶,如高级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君山银针,都是开春的幼嫩芽叶经精细加工而成。夏季由于天气炎热,新梢生长迅速,使能溶于茶汤的水浸出物减少,氨基酸和全氮量均减少,使得茶汤滋味不及春茶鲜爽,香气不如春茶浓,相反,苦涩味加重,成茶色泽不一。秋茶气候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过春夏两季生长、采摘,新梢内含物质相对减少,滋味、香气显得平和。然而,对红茶品质而言,夏茶干茶和汤色会显得更加红润,滋味也比较强烈,但由于氨基酸减少而不够鲜爽;对乌龙茶来说,秋冬的干爽气候,有利加工。因此广东乌龙茶在秋冬香气更高。

各季节茶叶、品质特征究竟怎样区分呢?现简介如下,供选购时参考:

看干茶,从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上加以判断。凡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红茶色泽乌润,绿茶色泽绿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的毫毛,香气馥郁者,乃是春茶的品质特征。凡红茶、绿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红茶色泽红润,绿茶色泽灰暗或乌黑;茶叶轻飘宽大,嫩梗瘦长,香气略带粗老者,乃是夏茶的品质特征;叶片轻薄瘦小,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香气平和,这是秋茶。

看内质,就是开汤审评,通过闻香、尝味、看叶底来进一步作出判断。如是春茶,则冲泡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乌龙茶香高味浓;绿茶的汤色绿中透黄,红茶汤色红艳显金圈;叶片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叶张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若是夏茶,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欠高;绿茶滋味苦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有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欠厚带涩,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叶片较薄、较硬,叶脉较粗。若是秋茶则红、绿茶香气不高,滋味淡薄,叶底有铜绿色芽叶;乌龙茶香气清高,但滋味较淡,到了冬茶乌龙茶香气高锐而滋味欠浓。

不同季节的茶叶各有什么特点?


对于茶的分类,通常,就江南茶区而言,春茶是指当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叶;夏茶是指6月初至7月初采制而成的茶叶;7月中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就算秋茶了。同时,也会根据茶区有所区别,会自南向北逐渐推迟,南北差异可达3-4个月。

春茶:由于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头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壮。对绿茶而言,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幼嫩芽叶毫毛多,与品质相关的一些物质,特别是氨基酸及相应的全氮量和多种维生素富集,使绿茶滋味鲜爽,香气浓烈。

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综合品质最好的时期。许多名茶,诸如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都是由春茶早期的幼嫩芽叶经精细加工而成的。

夏茶:夏季由于天气炎热,茶树新梢芽叶生长迅速,容易老化,有“茶到立夏一夜粗”之说。夏茶能溶解于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及全氮量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不及春茶鲜爽,香气不如春茶浓烈。

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喊、茶多酚含量比春茶高,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成茶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其中红茶由于夏季天气炎热,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明显增加,使得干茶和茶汤均显得红润,滋味较强烈。

秋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气候虽较为温和,但雨量往往不足,茶树经春夏两季生长、采摘,新梢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张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泛黄,茶叶滋味、香气显得比较平和,但也有部分高香茶的出现。

如何区分?总体上来说,春茶由于原料细嫩,春茶外形芽叶硕壮饱满、色墨绿、润泽,条索紧结、厚重;夏茶外形条索较粗松,色杂,叶芽木质分明;秋茶外形条索紧细、轻薄、色绿。

此外,还可结合偶尔夹杂在茶叶中的花、果来判断。春茶期间正是幼果开始成长之际,茶树幼果大小近似绿豆;夏茶时,茶树幼果接近豌豆大小;秋茶时,茶树果实已差不多有桂圆大小了,秋茶正值开花季,会夹杂有花蕾、花朵。

不同季节采制的茶叶会有哪些区别?


按语:茶,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然而,真正懂得健康饮茶的人并不多。从这期开始,本版将开设“生命茶室”栏目,邀请权威专家讲茶营养、选茶、冲茶、喝茶、品茶,带领大家一起做真正的懂茶人。

受访专家:沈红,国家茶叶质检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一年之中,茶叶有春、夏、秋3个季节可供采摘。一般来说,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差别主要是由于气温、雨量、日照等季节条件不同导致的,在四季分明的长江中下游茶叶主产区,它们的差别更明显。通常,春茶是指当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叶;夏茶是指6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7月中旬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就算秋茶了。这种划分也会根据茶区有所区别,会自南向北逐渐推迟。即使是同一茶区,甚至同一块茶园,不同年份,也因气候、管理等原因,划分时间会相差5~20天。

“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指秋茶)”是人们对不同季节茶叶自然品质的概括。为什么会有这句俗语,不同季节采制的茶叶还有哪些区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家茶叶质检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沈红的解读。

春茶农残少。春季万物复苏,温度适中,雨量充沛。经过一冬的休养生息,茶树体内的营养物质积累达到一个高峰。另外,由于春天气温较低,早晚温差较大,氨基酸的分解速度远低于其产生速度,这样的气候条件导致春茶富含氨基酸。氨基酸不仅是人体所需要的重要物质,还是茶叶口感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春茶往往滋味鲜爽。这时候的绿茶色泽绿润,红茶色泽乌润。它们的共同点是条索紧结,茶叶冲泡后下沉较快,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较多,香味浓烈持久。对于绿茶而言,春茶品质明显好于夏茶和秋茶,比较知名的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春茶生长期间茶树一般无病虫害,使用农药数量、种类有限,茶叶被污染的可能性较小,特别是早期的春茶,更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

夏茶涩味浓。夏季温度较高,光照较强,有利于茶叶碳代谢的进行,茶树新梢生长迅速,但也极易老化。相比较而言,茶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明显减少,而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含量明显增加,导致茶味略显苦涩。这时候的绿茶色泽灰暗,红茶色泽红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条索松散,冲泡后下沉较慢,香气稍低。用夏茶制作红茶比较好,因为夏季温度高,有利于红茶发酵。发酵后,夏茶内的茶多酚等物质被氧化,既降低了苦涩,还增加了香甜的味道。

秋茶香气足。秋季气候较为温和,但雨量不足,天气比较干燥,这时采制而成的茶叶显得比较枯老。由于茶树经过了春季和夏季的采摘,其内的营养成分有所亏缺,此时制成的茶叶,内含物略显贫乏。但秋茶因生长时日照时间长,气温从中转低,有利于茶叶中芳香物质的形成和积累,比如铁观音就有“春水秋香”之说,意思是春茶汤色口感比较好,而秋茶的香气足,让人回味无穷。此外,秋茶采摘时秋高气爽,气候是最佳的,再加上秋茶采摘后就进入冬天,气温对保存食物较为适宜,茶叶不容易变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