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里的沉思

发布时间 : 2020-11-27
普洱茶饼里的黄点 喝了熟普洱茶肚子里响 普洱茶饼里面有黄点点

普洱茶饼里的黄点。

淡,是茶的品质。即使再浓的茶,也会有淡淡的清香,也能看到它淡雾轻摇的身姿。茶是饮中贵族,具有形而上的品格。茶和粥的区别,就像天和地、云和尘的对比一样。所以,即使皓齿轻开、青葱捻勺的小家碧玉,或者教养颇高的现代淑女,也不想在喝粥时展示自己的魅力。

当然,倘若饥肠辘辘了,狼吞虎咽一番,也没人说你失了文雅。甚至,这种“饥不择食”的情态,还会让人想到那些西风猎猎之中开怀大饮的豪爽汉子。但你要是敢抬头挺胸、手握海碗、迎风痛饮一番,而碗里是茶,不是酒,也不是粥,那就不能原谅你的粗豪了。

品茶需要心静,用碗不行,即使是精雕细镂的白瓷小碗,也要伤了茶的雅致——紫砂壶,玉竹盘,古色或透明杯具,在小园香径,等燕子归来、落红轻坠时节,沐衣弹冠,心怡神闲……然后,静坐品茗。可以谈些清淡的笑话;可以谈些凝重的历史;可以沉思默想;也可把平淡生活中的琐琐碎碎,在茶香弥漫里,过滤成淡而有味的趣闻。当然,也可以在午睡刚起、无精打采的时候,在夏日绿阴下,在夕阳却上时,沏一壶茶,燃一支烟,静坐夕阳下,石台上,沉思,发呆,在茶香里,让睡思昏沉渐渐退去,如同晨雾,徐徐散尽。此时,你全身舒展,神清气爽,就像紧缩的叶片,在清水中,云卷云舒;又似闲庭漫步——舒展的叶片,在杯里,悠悠旋转。

然而,在这个灰尘蔓延、绿色被囚的时代,去何处,寻一块青山绿水,好让我们采菊倦归之后,能眼望南山,悠然品茗,心之所至,逸兴遄飞……又到何处,去寻一种世外淡然的心境,好还原一片悠古的宁静?

与其说,我们是在寻一处品茶的环境,不如说,我们都在寻一处心灵的港湾——让灵魂如缕缕茶香,随烟轻扬,从疲倦之躯袅袅升腾;与其说,我们都在寻一种茶里滋味,不如说,我们都在寻一处有古典风韵的情怀,寻心灵的皈依之地,可茶香飘来,茶香又散。这就是人生。

我们脱不了尘世之苦,因此断断续续的收获,就更值得我们欣喜和激动,这短暂的心灵放松,就更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人生如茶,有苦有香。你需要在苦中理解香,但我们似乎只品尝着这份苦,却体会不到那份香。是我们麻木了?还是这个世界收走了人间的美?是这个快速前进的经济时代,让我们沉默在前途和金钱面前?还是我们把不能承受的幸福之重,全压在青春的肩膀上了?或者,过重的期待和亲情,让我们不敢停下“在云端”的脚步。当品茶时,我们在沉思,在寻找,正如这茶,当它面对我们时,也在沉思,也在寻找。

cy316.cOm扩展阅读

普洱茶里的细嫩小清新——宫廷普洱茶


一听“宫廷”二字,就立马觉得这茶高大上了,就像听到宫廷宴、宫廷点心什么的,俨然看到了宫墙之内皇上皇后和各位小主案上的珍馐美馔,谁都想穿越回去,好好享用一番。都知道皇家享用的饮食必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照这个逻辑,用“宫廷”二字冠名的普洱也一定很厉害吧?确实,懂茶的前辈会告诉你,宫廷普洱是最高等级普洱熟茶。可宫廷普洱要独坐最高等级,没点过硬的条件那是不行的。啥样的茶才能称之为“宫廷级”不如先从熟普的分级说起吧。为满足采购和拼配生产的需要,对散状的普洱熟茶会按照分级标准进行等级划分,其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分为宫廷级,特级、一、三、五、七、九级共七个等级,级别越往后,茶箐越为粗老。所以原料里的芽头,也就是树上最嫩的部分都被分为最高的宫廷级别。被称作宫廷普洱的熟茶芽头细小,带有金色的毫毛,色泽褐红光润。这一级别的选料多半是做成散茶独列品饮,并不压制成饼或砖。这一选料标准与清朝年间进贡皇室所选之料相似。道光年间,阮福所作的《普洱茶记》中就记载了普洱贡茶:“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其意思就是当时所有进贡朝廷的普洱茶,都是只取优质的云南大叶乔木的芽尖制作。朝廷把所有的茶芽都采摘完后,剩下的才允许民间采摘和贩卖。在清朝,这种类型的普洱茶只有皇室可以享用,普通民众基本无福得见。由于这一渊源,现代人就将这一以芽尖为原料的普洱茶级别以“宫廷”二字命名。毋庸置疑,级别高,价就高,不过宫廷普洱却是贵得有理由。首先,植物的芽明显少于叶和梗,所以宫廷级普洱的芽原料相较而言也比较稀少。另外在制作的过程中,芽头本身没有足够的纤维以供渥堆发酵,或在发酵过程中容易“烧掉”,以致于不可能单独发酵,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宫廷普洱”是在发酵好的熟茶中,进行人工分筛,后用镊子捡出的。味道里的小清新和其他级别的普洱熟茶比起来,宫廷普洱的味道可谓是熟茶里的小清新。由于原料级别高,宫廷普洱会呈现独特的荷香气,喝起来口感细腻,滋味清美。不过与其他级别的普洱熟茶相比,其耐泡度却要差一些。这主要是因为宫廷普洱的原料都为嫩芽,内含物质含量不如粗老的茶梗和老叶高,这是导致宫廷级普洱熟茶不耐泡的因素之一。其次,一般植物内的纤维有两种,一种是木质部外纤维,另一种是木质部纤维,“木质部外纤维”孔隙大,物质溶出又多又快,而嫩芽主要是由木质部外纤维构成,所以宫廷级熟茶的内含物质会更快、更多的溶出。另外,在揉捻加工时,幼嫩的茶箐细胞膜、液泡膜等在揉捻时更容易破裂,破裂的细胞也更容易被水溶出。但耐泡度并不是宫廷普洱最主要价值属性所在。在选择茶品时,喜欢滋味清新、茶香浓郁的茶友,推荐选择宫廷普洱这样级别高、选料嫩的普洱茶;而如果喜欢耐泡度高、滋味醇厚的,就选择茶箐相对粗老一些的其他级别的普洱茶品吧。怎样泡好一杯宫廷普洱如此细嫩清新的宫廷普洱,在冲泡时需要得到你更多的呵护,只需注意一些小细节,宫廷普洱就能在你的手中飘香四溢。第一步:醒茶。用茶勺从将宫廷普洱从茶容器中取出,置于茶荷中进行醒茶,让茶叶与空气适当接触。如果是散装的宫廷熟茶,则醒10分钟即可,如果是压制成的饼茶、砖茶等,则醒10至30分钟为宜。新的宫廷熟茶醒茶时间应适当增加,一般以一个小时为宜,这是由于新熟茶才制成不久,还有一些发酵时产生的渥堆味、烟味、杂味,适当时间的醒茶能使这些味道在一定程度上散去。如果想要使新茶口感更好,可以先将茶从包装中取出,或将茶撬散,存放30天左右充分醒茶。第二步:洁具。醒茶完成后,就可以用烧开的水冲洗茶具,一来可以再次清洁器具,二来能够提高盖碗或茶壶的温度,有助于泡茶时水温不会降低得太快,也有助于茶香的挥发。第三步:投茶。宫廷普洱相比其他茶类其内含物质溢出较快,根据个人的口味,投茶的时候可依照个人的品饮喜好适当增加0.5克至1克。第四步:洗茶。沸水低冲注水,即入即出,过程要快,洗茶一次即可,尽量避免在洗茶的过程中让茶叶内含物质过多流失,造成茶味淡薄,耐泡度更为降低。第五步:出汤。在刚开始的几泡用沸水低冲快速出汤,几泡过后,待茶味变得淡薄,就可以进行闷泡,闷泡时间首先以30秒为宜,之后的每一泡可根据个人口味适当调整。如果冲泡的方法不对,可能会使得茶汤变化突兀。若要避免,也可以采用留根泡法。即大约在5泡茶之后,并不把茶汤全部倾倒出来,而是留一部分茶汤为底,并接着加水冲泡。通常采用“留二出八”即是倒出十分之八的茶汤,留下十分之二,或“留五出五”,也就是将茶汤倒出一半留下一半。正确储藏才能越陈越香普洱茶的魅力在于可以随着时间流逝而产生滋味的变化,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前提除了精细取材、工艺优质以外,正确的储藏方式也十分关键。储藏宫廷普洱应选择合适的容器。存放宫廷普洱的容器,最好使用透气性比较好的紫砂罐或紫砂缸。如果没有,则可以用清洗干净的老水缸或者米缸,材质要陶土的,而且里面不能上釉,储藏时要特别注意防潮。仓储的地方最好选择楼房,周边墙体以水泥硬化为佳。要想营造一个较好的仓储环境,必须要把湿度控制在75%以内。如果地处沿海一带,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散发水分。另外,普洱茶存放的温度应该适当,避免太高或太低,应以当地环境为主,不用刻意地人为创造温度,正常的室内温度就好了,最好是长年保持在20至30摄氏度之间。

普洱茶里的冰糖韵是什么?


冰糖韵是内含物质丰富的茶青在后期缓慢的自然陈化中,由普洱茶中的芳香物质及糖类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而产生的萜烯醇类的化合物带来的。这些化合物有低沉的香味,进入口腔后,糖分被大量溶解、糖被还原产生甜味。当我们的嗅觉和味觉同时感受到这种来自外界的刺激时,冰糖韵就形成了。

冰糖韵一方面与茶叶的品质有关,品质好,冰凉的感觉来得早,品质差,来得晚甚至没有。另一方面,茶叶中内含物的释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茶汤的温度,有些物质释出快,有些物质释出慢,只有当储存在粗纤维中的糖分大量溢出并与萜烯醇类化合物混合后,在嗅觉和味觉共同感受下才有了冰冰凉的感觉。这也是冰冰凉在整个品饮过程中总是延迟出现的原因所在。

有冰糖韵的普洱茶,其内含物质丰富、比例关系协调,是品质好的表现。冰糖韵与冷后浑、陈香一起构成普洱茶(生茶)上品的特征。冰糖韵是一种在茶汤中喝到的冰凉清甜的感觉。

冰糖韵一般来讲不能在新茶当中喝到,这是因为菇烯醇类的化合物尚未与糖分结合,而某些普洱茶不论存放多长时间都不会有冰糖韵,这种情况更多由茶叶中的粗纤维含量不足而造成。在云南的普洱茶中,冰糖韵表现最好的茶区为纬度相对较高的无量山和哀牢山。

带你认识普洱茶里的细嫩小清新——宫廷普洱茶


一听“宫廷”二字,就立马觉得这茶高大上了,就像听到宫廷宴、宫廷点心什么的,俨然看到了宫墙之内皇上皇后和各位小主案上的珍馐美馔,谁都想穿越回去,好好享用一番。都知道皇家享用的饮食必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照这个逻辑,用“宫廷”二字冠名的普洱也一定很厉害吧?确实,懂茶的前辈会告诉你,宫廷普洱是最高等级普洱熟茶。可宫廷普洱要独坐最高等级,没点过硬的条件那是不行的。

啥样的茶才能称之为“宫廷级”

不如先从熟普的分级说起吧。为满足采购和拼配生产的需要,对散状的普洱熟茶会按照分级标准进行等级划分,其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分为宫廷级,特级、一、三、五、七、九级共七个等级,级别越往后,茶箐越为粗老。所以原料里的芽头,也就是树上最嫩的部分都被分为最高的宫廷级别。被称作宫廷普洱的熟茶芽头细小,带有金色的毫毛,色泽褐红光润。这一级别的选料多半是做成散茶独列品饮,并不压制成饼或砖。

这一选料标准与清朝年间进贡皇室所选之料相似。道光年间,阮福所作的《普洱茶记》中就记载了普洱贡茶:“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其意思就是当时所有进贡朝廷的普洱茶,都是只取优质的云南大叶乔木的芽尖制作。朝廷把所有的茶芽都采摘完后,剩下的才允许民间采摘和贩卖。在清朝,这种类型的普洱茶只有皇室可以享用,普通民众基本无福得见。由于这一渊源,现代人就将这一以芽尖为原料的普洱茶级别以“宫廷”二字命名。

毋庸置疑,级别高,价就高,不过宫廷普洱却是贵得有理由。首先,植物的芽明显少于叶和梗,所以宫廷级普洱的芽原料相较而言也比较稀少。另外在制作的过程中,芽头本身没有足够的纤维以供渥堆发酵,或在发酵过程中容易“烧掉”,以致于不可能单独发酵,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宫廷普洱”是在发酵好的熟茶中,进行人工分筛,后用镊子捡出的。

味道里的小清新

和其他级别的普洱熟茶比起来,宫廷普洱的味道可谓是熟茶里的小清新。由于原料级别高,宫廷普洱会呈现独特的荷香气,喝起来口感细腻,滋味清美。

不过与其他级别的普洱熟茶相比,其耐泡度却要差一些。这主要是因为宫廷普洱的原料都为嫩芽,内含物质含量不如粗老的茶梗和老叶高,这是导致宫廷级普洱熟茶不耐泡的因素之一。其次,一般植物内的纤维有两种,一种是木质部外纤维,另一种是木质部纤维,“木质部外纤维”孔隙大,物质溶出又多又快,而嫩芽主要是由木质部外纤维构成,所以宫廷级熟茶的内含物质会更快、更多的溶出。另外,在揉捻加工时,幼嫩的茶箐细胞膜、液泡膜等在揉捻时更容易破裂,破裂的细胞也更容易被水溶出。但耐泡度并不是宫廷普洱最主要价值属性所在。

在选择茶品时,喜欢滋味清新、茶香浓郁的茶友,推荐选择宫廷普洱这样级别高、选料嫩的普洱茶;而如果喜欢耐泡度高、滋味醇厚的,就选择茶箐相对粗老一些的其他级别的普洱茶品吧。

怎样泡好一杯宫廷普洱

如此细嫩清新的宫廷普洱,在冲泡时需要得到你更多的呵护,只需注意一些小细节,宫廷普洱就能在你的手中飘香四溢。

第一步:醒茶。用茶勺从将宫廷普洱从茶容器中取出,置于茶荷中进行醒茶,让茶叶与空气适当接触。如果是散装的宫廷熟茶,则醒10分钟即可,如果是压制成的饼茶、砖茶等,则醒10至30分钟为宜。新的宫廷熟茶醒茶时间应适当增加,一般以一个小时为宜,这是由于新熟茶才制成不久,还有一些发酵时产生的渥堆味、烟味、杂味,适当时间的醒茶能使这些味道在一定程度上散去。如果想要使新茶口感更好,可以先将茶从包装中取出,或将茶撬散,存放30天左右充分醒茶。

第二步:洁具。醒茶完成后,就可以用烧开的水冲洗茶具,一来可以再次清洁器具,二来能够提高盖碗或茶壶的温度,有助于泡茶时水温不会降低得太快,也有助于茶香的挥发。

第三步:投茶。宫廷普洱相比其他茶类其内含物质溢出较快,根据个人的口味,投茶的时候可依照个人的品饮喜好适当增加0.5克至1克。

第四步:洗茶。沸水低冲注水,即入即出,过程要快,洗茶一次即可,尽量避免在洗茶的过程中让茶叶内含物质过多流失,造成茶味淡薄,耐泡度更为降低。

第五步:出汤。在刚开始的几泡用沸水低冲快速出汤,几泡过后,待茶味变得淡薄,就可以进行闷泡,闷泡时间首先以30秒为宜,之后的每一泡可根据个人口味适当调整。

如果冲泡的方法不对,可能会使得茶汤变化突兀。若要避免,也可以采用留根泡法。即大约在5泡茶之后,并不把茶汤全部倾倒出来,而是留一部分茶汤为底,并接着加水冲泡。通常采用“留二出八”即是倒出十分之八的茶汤,留下十分之二,或“留五出五”,也就是将茶汤倒出一半留下一半。

正确储藏才能越陈越香

普洱茶的魅力在于可以随着时间流逝而产生滋味的变化,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前提除了精细取材、工艺优质以外,正确的储藏方式也十分关键。

储藏宫廷普洱应选择合适的容器。存放宫廷普洱的容器,最好使用透气性比较好的紫砂罐或紫砂缸。如果没有,则可以用清洗干净的老水缸或者米缸,材质要陶土的,而且里面不能上釉,储藏时要特别注意防潮。

仓储的地方最好选择楼房,周边墙体以水泥硬化为佳。要想营造一个较好的仓储环境,必须要把湿度控制在75%以内。如果地处沿海一带,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散发水分。

另外,普洱茶存放的温度应该适当,避免太高或太低,应以当地环境为主,不用刻意地人为创造温度,正常的室内温度就好了,最好是长年保持在20至30摄氏度之间。

解析普洱茶里的纸虫、茶虫


普洱茶中,最常见的就是纸虫、茶虫这两种,这两种虫一种是吃棉纸的,一种是吃茶叶的。

“纸虫”白色小虫,一些普洱茶的棉纸出现各种小洞,这些小洞行内人管他叫“虫眼”,这些“虫眼”正是纸虫所为,幸好这种小虫只爱吃棉纸,所以对普洱茶的品质也没多大的影响。对付这些“纸虫”,很简单,大家先用毛刷把茶叶扫干净,然后把爱茶放于通风透气并且干燥的地方存放即可。

关于茶虫,有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真正的“茶虫”是灰黑色的,生命周期不长,多半是死在茶里面,久了就和茶叶混为一体。据一些老茶人所说,“茶虫”是极为有益的,在一些品质好的普洱茶成品里会出现,它们专门吃茶,而且爱吃好茶,死后即会成为茶的一部分,据说这种茶泡出的汤色、口感、耐泡程度都比陈了50年的生普更漂亮更好喝。长虫原因:储存环境湿度大,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易于生长,当湿度小于55%,一般会自然消失;包装没有经过化学处理,给虫体繁殖生产提供了安全的环境。

茶叶上有虫子总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因此大家对于茶叶的存放和仓储必须认真小心,同时亦要定时检查,避免虫子滋生,当然,如果你的普洱茶出现了真正的“茶虫”,那绝对不是一件坏事!

藏在普洱茶冲泡里的大学问


喝的普洱茶多了,就会有这样一种体会:不都是普洱茶,怎么滋味那么不一样。这里的学问不小,不同情况下冲泡的普洱茶味道是截然不同的。先不说山头不说品种,单单从茶叶外形出发,普洱茶的冲泡就有一番大学问。一、新、老、生、熟首先,确定所泡普洱为“新、老、生、熟”中的哪一类。新生茶茶性上较接近绿茶,冲泡中要避免出现“熟汤味”,因而水温要略低,出汤要快。关键在于把握好其原料特征,如茶树品种、茶区特点、树龄、生态等。原则上滋味浓强的水温略低,浸泡时间要短,滋味清淡的则相反。新熟茶正常情况下,新茶与老茶相比,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茶汤不够透亮,香气不够纯正,滋味不够醇厚,而且常带有一些令人不是很愉快的感觉,比如“堆味”和较重的苦涩味等。新熟茶的水浸出物溶解很快,所以要尽量做到扬长避短,通过高温洗茶以去杂味,略降温冲饮,冲泡节奏略快以避免苦涩味和“酱汤”状。完整地冲泡品饮新茶(从浓到淡到无味),可以确定茶的贮存价值。老生茶、老熟茶老茶一般要求高温醒茶、高温冲泡。相对来说,老生茶投茶量要低于老熟茶,而冲泡水温老熟茶要略高。对于许多老生茶,在泡与泡的间隔开盖,使叶底稍稍降温后再续泡,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不妨试试。历经多年时光的沉淀,有的老茶因贮存不当而有异味,可通过高温和多次洗茶来尽量排除,选用陶壶或紫砂壶冲泡对杂味也有很好的修正作用。二、条索松紧重实程度一般而言,较紧结重实的茶投茶量较小,而冲泡水温略高,水温高可以充分醒茶。紧结茶一散开,溶解速度就会很快,所以投茶量相对要少。对于有些年头的紧结重实的茶要注意控制冲泡的节奏,通常是“前紧后松”,洗茶慢,出汤快,经过出汤较快的数泡之后,可以缓一缓节奏,让茶休息休息,你会惊喜发现,一杯好茶又在手中。三、粗老、细嫩程度较细嫩普洱(如宫廷普洱)不耐泡,多可用“留根冲泡法”,即每泡茶汤不出尽,以保持其滋味的稳定性。水温也要适当控制,避免“煮茶”,尤其要杜绝高温、多次、长时间洗茶而导致茶内有效成分的无谓流失,失去品味和饮用价值。粗老茶因内含物减少则要大大增加投茶量,延长冲泡时间,可采用高温冲泡,甚至煮饮。四、发酵程度发酵过度的茶叶,需用沸水冲泡,并延长浸泡时间,反之则出汤要快,否则就浓如酱汤难以入口。五、匀齐整碎度茶叶较碎,其浸出物溶解也快,出汤相对的就要快。六、储存情况好的原料、好的加工、好的储存,这样的茶品就是最好冲泡的,浓淡冲相宜,怎么泡都好喝。若储存中略有问题,如稍有杂味,则可适当增加洗茶次数。若是茶品因储存不当发生了变质,就算再贵的茶也都不具备品饮的价值。“透”和“闷”“透”和“闷”,是普洱茶的冲泡技巧。把握“透闷”技法,视普洱茶嫩度状况而定。一般说来,嫩茶以透为主,多透少闷,老茶以闷为主,多闷少透。“透”:指的是冲泡过程中不加盖(杯盖、壶盖等),快速降温,使茶香自然而缓慢挥发。“闷”:是指冲泡过程中,加盖(杯盖、壶盖等),通过保持相对温度,发掘茶品香气。幼嫩的茶叶容易闷熟,过闷,会使香气不易显露,水味重。故浸泡时,应多透少闷,以透为主。粗老原料的茶叶,质地厚实硬脆,“粗老味”重,以高温和闷透结合的浸泡方法,能获得甘而醇的品质风格。“高温”闷泡,逼出“粗老气”,“透”则释放“粗老味”,勿使其存留茶叶之中,使茶叶滋味甘甜醇和不滞钝。“透闷”原则,不仅仅指普洱茶冲泡的“透”与“闷”,也是选择茶具时应注意的,茶具的透气性强弱、散热性好坏对茶味的影响很大。透气性好、散热快的茶具(如盖碗、紫砂薄胎壶、玻璃茶具等),适宜冲沏嫩度较高的普洱茶;反之,质地厚实、壁厚、密度大、散热慢、容水多的茶具(如紫砂厚壁壶、瓷器、石器、容量多的大壶),适宜冲沏原料较粗老的中低档普洱茶。

普洱茶圈子里的“关系”文化


在我们的生活里,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圈子,构成了我们所谓的“交际圈”“朋友圈”“生活圈”,而这些圈子说到底不过是一个由各种关系所构成圈子。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普洱茶的“圈子”,简单梳理这个圈子里的各种“关系”。

既然圈子是由各种复杂关系交织而成的,那么免不了要说说普洱茶圈子里的几种常见的关系。

1、普洱茶商业之间的各种关系。

包括各生产厂商之间的关系、生产厂家同销售商之间的关系、各销售商之间的关系。这个圈子毫无疑问以普洱茶作为纽带,在这一纽带下,他们又有着各种合作关系、竞争关系,当然,更多的情况下说到底就是一种利益的关系。

2、普洱茶客之间的关系。

普洱茶客里面的人就要广的多了,可能是普洱茶商人、也可能是单纯的普洱茶爱好者,总之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最终以普洱茶为纽带形成了一个圈子,在这个圈子里聊各种有关普洱茶的东西。当然,这个圈子的关系可能就复杂的多,比如普洱茶商进入这个圈子,一方面在谈普洱茶文化,另一方面也会想要通过这个圈子获得利益上的东西;而爱好普洱茶却不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可能会更多地分享喝茶心得、关注普洱茶品质。

这个圈子又可以分为虚拟和现实两种。比如很多百度贴吧就算是一个虚拟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长期活跃着各地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普洱茶爱好者,他们可能从未见过面、只是在这个平台上相互交流。当然,随着交流的加深,这个圈子也可能逐渐发展成为现实中的“茶圈”,有事没事就聚到一起,喝喝茶、聊聊茶、说说圈子里有趣的故事。

圈子文化其实它的实质就是关系文化,而这也恰好是为什么圈子文化在生活中这么重要的原因之一了。我们都很清楚,社会中“关系”的重要性,不管我们可以多么清高地说“我只靠我自己,我相信我自己的能力,才不需要什么关系”,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没有“关系”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情。我们假设这样的一个情景:a和b都是普洱茶商,然后a有c、d、e、f这几个喝茶的朋友,他们几乎每个月都要到a这里来买茶,而b只有g一个朋友,g也是每个月来b这里买茶。再往下说,c、d、e、f再每人带一个朋友来a这里买茶,那么a就拥有了8个客户;同样的循环,b却只有2个客户。好了,很清楚地可以看出圈子的重要性了吧?关系有多重要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对于茶商来说,这是关系意味着利益,那么对于茶客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说白了还是利益,只不过这个利益没有那么浓重的商业性。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你的圈子越大、关系越广,那么你越有可能喝到更多的茶乃至于好茶,其中道理大家都懂,尤其在茶圈里面,许多茶客都是很乐意分享自己的好茶的。

哈哈,爱普洱茶的你,融入“茶圈”了吗?在这个圈子里,你拥有多少“关系”呢?

普洱茶里都还有哪些“宝贝”?


首先得搞清楚,普洱茶花不是山茶花,相较于娇弱的后者,普洱茶花更有点“铿锵玫瑰”的架势。它色泽纯白,花蕊金黄,看起来肥硕润泽,泡出来的汤水晶莹黄亮,喝起来十分爽口,还有阵阵蜜香。

跟所有花草茶一样,普洱茶花也是直接冲泡饮用,除了美容,还能宁神安睡,如果你睡不好,就可以试试普洱茶花,如今市面上也有普洱茶花饼卖哦。

茶梗

什么?茶梗也能喝?

是的,虽然不能算是正宗的茶叶,不过普洱茶梗含有大量的糖分,喝起来醇厚甘甜,按照不同的比例拼配,还能为普洱茶饼增添独特的风味。所以,市面上也有专门的普洱茶梗售卖。

跟普洱茶叶一样,茶梗也是可以陈化的,所以现在有不少茶友会自己拼一方普洱茶梗砖,搁置个几年,到时候热水一泡,浓郁醇厚的茶汤伴随着茶梗特有的爽甜,别提有多带劲。

老茶头

说老茶头前得先说一个概念,就是普洱熟茶的发酵过程——渥堆。

在普洱茶的渥堆工艺中,茶叶会慢慢分泌出果胶,这种粘稠的自然的胶质会将部分茶叶粘在一起变成一团一团的硬疙瘩,也就是成为了今天介绍的老茶头了。

按照以前的做法,工人会拿锄头来敲开,敲碎了也没关系,可以制成袋泡茶或者迷你沱,所以以前根本没有老茶头这个概念,但如今,老茶头作为一种茶叶附属品,也开始出现在公众眼前。

不少茶友吹嘘老茶头为茶之“精华”,其实不然,相反,理论上应称作发酵失败的“废品”。只是它内含果胶较多,非常耐泡,茶气虽然较成茶少,但是喝起来老少皆宜,不会刺激胃,所以喜欢它的茶友也是很多的。

这里有三点关于老茶头的心得:

一是挑选老茶头时,尽量挑选颗粒相对松散、条索分明、表面干净、香气纯正的老茶头,不是那种紧得跟石头一样的也拿来泡。

二是泡老茶头时如果是看到红泥状颜色的叶底,或者汤色极度浑浊的话,就可以直接倒掉了,那是不能喝的。

三是老茶头的大小问题。现在因为渥堆出的茶,会经过碎茶机,碎茶机碎不掉的,才是老茶头,所以老茶头的体型相对较小,虽然不排除块头大的,但是确实比较少见,加上市面上许多大块头的老茶头都是伪造的。所以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尽量往体型小的买吧。

黄片

所谓黄片,也就是老叶子。因为其条索疏松、粗大,在揉捻过程中不成条,所以在原料筛选拣工序中,就会把它挑出来,俗称“捡黄片”。

但并不意味着黄片品质不好。

一般来说,黄片的味道较茶叶虽淡一点,但是甜度却较前者高许多。另外,能够喝到的黄片,其实树种都很好,也就是很多茶友说的老茶树、野茶树上的黄片。因为在茶叶基地的茶树,定期管理采摘,大部分是不会有老叶子的。古茶树上的茶叶,枝叶高大,量少,不容易采到,所以就显得珍贵了,而且陈化后的黄片绝对滋味出众。黄片转化快,丝爽绵滑,回甘迅速,闻香气似有悠悠馥郁兰香。

黄片口感不苦不涩,香味独特,而且不像嫩叶生茶那么伤胃。所以,黄片无须陈放,在当年就可以痛痛快快地喝,也具有越陈越香醇的品质特征,当然有个前题,必须是足够树龄的黄片。

螃蟹脚

螃蟹脚其实并不属于普洱茶,它是一种寄生植物,对生态环境质量非常高,除了寄生在原始森林里的高大乔木上外,它还会长特定区域的云南野生古树茶树上,所以人们还赐给它个好听的名字叫“茶精”。

顾名思义,螃蟹脚,是因为它外形长得像一只只张牙舞爪的螃蟹小脚,新鲜时为绿色,晒干后转为棕黄色。冲泡出的汤色黄绿透亮,鲜饮有浓郁的特殊清香,陈化后有股子药香味儿。

云南当地人把它视为清热解毒的草药,时不时会跟老母鸡炖成药膳食用。随着普洱茶的大热,螃蟹脚也跟着进入人们的视线里,由于采摘困难,产量少,所以也有人称作古树茶上长的“冬虫夏草”。

普洱茶世界里的神话“老班章”


一提起老班章的名字,在普洱茶界,如雷贯耳。很多茶友们梦寐以求的,就是拥有和品鉴到纯正的老班章普洱茶。

据说,看一眼老班章的茶王树,就如同一次朝圣,老班章茶王树的茶,千金难求,2017年春茶成交价已经涨到了32万一公斤。

老班章究竟什么来头?

老班章号称茶王,专指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山乡老班章村老班章茶区的古茶树大叶种乔木晒青毛茶压制的云南紧压茶。老班章村,全村117户,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布朗族的后裔(属古代濮人的后代),古茶树和森林共生,占地面积4000多亩,海拔1700米至1900米,山峦起伏连绵,沟谷纵横交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7℃,年均日照2088小时,年均降雨量1341~1540毫米,北部因有哀老山和无量山的屏障作用,天成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如春、冬春两季多雾的气候特点。土壤富含有机质,日照足、云雾浓、湿度大,特别适合古茶树的生长。

一直以来,老班章村民沿用传统古法、人工养护古茶树,手工采摘鲜叶,日光晒青毛茶,石磨土法压制各种紧压茶,是云南省境内少有的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的,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古树茶产地。

纯正血统的老班章茶气是普洱茶中茶气最足的一款茶品。标准的大叶种茶,条索粗壮,芽头肥壮且多绒毛,很少有其他茶区的茶有如此壮的条索、芽头的。老班章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散茶和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

3年内的老班章汤色金黄明亮,3年之后金黄开始向黄红转变。老班章的苦涩退化很快,一分钟左右就转而回甘,饮过老班章之后整个口腔和咽喉会感到甜而滑润,而且时间会很长,如果没有吃什么刺激性食物,这种甘润感会持续几个小时。

老班章长于山野,树龄久远,茶气极强,冲泡十多道仍有香甜和回甘,且叶底整齐有老树茶特有香气,不会出树叶味,三五年内的叶底呈黄绿色。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

普洱茶357克里蕴含的玄机


当说起357,普洱茶界再熟悉不过了。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定,有那么几种说法。

于历史来说,普洱茶兴于两千年前的古人,盛于清朝时期的皇族,普洱茶饼,也有称七子饼茶的,每饼重357g,古代涉边交易,政府为了减少度量衡方面的纠纷,制定了强制性的标准化措施,目的是便于统计,便于征税,便于交易。比如古代圆茶(即七子饼)为每圆重7两,七圆为一筒,重49两(16两为一斤,49两合当时的3.06斤);32筒为一引(重98斤),接近100斤。建国后,七子饼的重量定为357克,则每筒和每篮的重量更接近整数,如“一筒重7片×357克/片约等于2.5公斤;一篮重12筒×2.499公斤/筒=29.988公斤约等于30公斤。这样一来,原本零碎的数字在加和之后就成为一个整数,便于普洱茶生产厂家的进销管理。

从易经的角度解一下,首先357都是阳数(1、3、5、7、9为阳数),阳为日,为火,变动不拘;阴为月,为水,凝静,水平。阳数之和为25(1+3+5+7+9),为太阳律的运行规律;而阴为月,阴数之和30(2+4+6+8+10),这也是每个月30天的暗藏玄机。

357之数字玄机,3为三才:天、地、人,5为五行,7为少阳,为震为雷为龙。可以说普洱茶357之精髓在于,以龙之精神,遁阴阳五行之规律,达到天、地、人之合和,龙之精神及中国文化之精神,缩小到茶文化来说,就是茶道精神。

总的来说,357克标准的形成是凝结了先辈人的智慧和传统,而今,普洱茶的规格已然多种多样,虽然357克饼茶仍是市场主流,但市场上已可见多种规格及型制的茶品。

普洱茶黄片里的秘密,你知道多少?


阮福《普洱茶记》中提到:“时预择其内之劲黄而不卷者,名金玉天。”这里所提到的“金玉天”,色泽偏黄,不成条索,大致就是现在的黄片。

普洱茶黄片,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且官方的的定义。对于黄片而言,目前流传较广的定义:普洱茶黄片是茶叶采摘时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之外的第三叶,杀青后这样的叶片颜色发黄或绿色更深,同时在揉捻时没有揉捻到位,不成条,条索比较疏松,这样的茶箐就称为“黄片”。

在普洱茶的制作过程中,揉捻成条,条索疏松,颜色发黄的茶箐一定会存在,只是量的多少而已。最近几年,伴随着喝茶人多样化的口感需求,市面上普洱茶黄片商品琳琅满目,黄片逐渐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普洱茶黄片包含三叶及以上的叶子,但是一般不会超过五叶,所以黄片算不上老叶,只是相对粗老一些。相比较幼嫩的茶箐而言,普洱茶黄片多酚类含量低,茶多糖含量比较高。冲泡后的普洱茶黄片苦涩低,比较甜润,口感接受度高。

就目前的普洱茶山头茶而言,尤其是很多名山头,价格一路水涨船高。很多喝茶人因为价格对名山头茶望而却步。普洱茶黄片,作为普洱茶的一种“副产品”,在口感上有普洱茶的七八分神似,价格又相对较低。所以很对茶友会选择名山头对应的黄片来解馋。

创意藏香,紫陶罐里的紧压普洱茶?


普洱茶一种可以容纳各种创意的茶类,因它的多元,因它的丰富,因它需要在时间的长河中创造无限可能。很多人说起普洱茶的创意,总是想到那些时尚的外包装,快捷轻便的小茶包,或者是速溶茶、调饮茶等等。诚然,这些是普洱茶产品创新的一部分,他们解决了普洱茶入门难的问题,让传统、古老的普洱茶更能够适应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和现代性的审美。快消品是普洱茶市场发展的一条腿,实现了普洱茶“当下即饮”的功能。然而普洱茶后发酵的特性,让其天然具备收藏功能,更需要时间与空间,甚至是容器去承载时间赋予普洱茶的陈化价值。说到这,也许你会想到仓储问题了,对,仓储是普洱茶从半成品走向成品的必由之路,也是普洱茶品质再造的过程。一提到仓储,很多人就会想起以东莞为代表的动辄几十上百吨,甚至上千吨的存茶大仓库。然而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每一个爱普洱茶的人都有让普洱茶陪伴着慢慢变老的权利。但是,家庭存茶有很多的限制条件,比如没有足够的空间,对于温湿度环境很难把控,家庭中不可避免的异味也是存茶的大敌。如何规避这些限制,让家庭存储的普洱茶也能在时光的流逝中呈现最美丽的蜕变,这里同样充满了创意空间。王力赓,非职业茶商,2004年助学扶贫进入景迈山,成立“云南景迈茶业有限公司”,并开始大量收购毛茶,而且从一而终,十多年来只做景迈茶。这个“景迈控”也是中铁设计院的工程师,曾参与设计了无数铁路、桥梁,作为老派理工男,他谙熟实用科学,将这样的科学思维运用于普洱茶中,他琢磨出了很多小发明。比如罐藏紧压普洱茶,就是针对家庭存茶所做的发明。用陶罐存茶,本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也是相对适合于家庭存茶的容器。但是用过陶罐存茶的人恐怕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受限于罐形,要么只能用来存散茶,如果存饼茶的话,要么只能用直筒型的罐子,否则罐内的空间就不能充分利用,也难形成一个独立的陈化空间。如何利用陶罐的优势,成为家庭存茶的利器呢?王力赓为此琢磨了很多办法。首先是陶罐材质的选择,在对比了众多泥料之后,他将目光锁定在紫泥上,也就是云南建水的紫陶和广西钦州的坭兴陶。高目数的紫泥加上1100度以上的高温,烧制出来的陶胎质细腻,呈单、双气孔蜂窝状,透气不透水。目数是用来衡量泥料细腻程度的,紫砂目数偏低,吸水率大于10%,透气性高,适合于干燥地区或用于醒茶;瓷器,外表上釉吸水率低于0.5%,几乎不通气,适合存红茶、绿茶,并不是家庭存放普洱茶的最佳器皿,尤其是在高温高湿地区。紫泥目数的调配决定吸水率,可以生产出适应不同地区的藏茶罐。选定了泥料和工艺,就是罐型,在多方对比试验后,王力赓选用大肚小口的器型制作罐藏茶。到这里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将普洱茶塞进紫陶罐子里就完事了呢?当然不是,这个发明的核心是在于“罐藏紧压普洱茶”,简言之,就是把普洱茶紧压在紫陶罐里。在普洱茶国家标准中,必须经过蒸压成形才能称为普洱茶,否则只是晒青毛茶。将晒青毛茶通过蒸汽蒸软,再均匀撒面放入紫陶罐中,经过一定外力紧压,当然力度不及机器或石磨压制的那般紧实。每一次撒面后需要通过找平形成平面,也就是滑动面,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分阶段干燥,更重要的是每一段落找平之后即使外力紧压,每层茶叶之间也不会紧密粘连,非常方便汲取,不需要茶针,徒手就能汲取,而且取出的茶叶不会破碎,冲泡之后叶底非常完整。罐藏紧压茶,看似简单,却有几个技术难点需要把控,为此王力赓做了无数次试验,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用废了成吨的茶,才总结出了相对合适的方法攻克难点。首先是干燥问题,罐藏紧压茶,少到几百克、一公斤,多到几十公斤的毛茶都可进行紧压存储,但是毛茶一旦经过蒸制,含水量会增大,如果不能及时干燥,罐内的茶叶很容易发霉。王力赓想了很多办法攻克干燥的难点,比如在不超过40℃的烘房里干燥,比如在自然光下风干,比如通过外界物质吸水,最终实现了最短时间干燥和罐内含水量的有效控制。多次试验的经验总结下来,王力赓发现:茶叶太干不利于后期陈化,含水量高又容易霉变。一般来说,茶叶的含水量应控制在10%左右,过高,茶叶的香气容易丧失。过低,不利于陈化。为此,王力赓还研究了罐内的含水量与外界空气的含水量之间的曲线。当外界空气的湿度较高的时候,罐子内部的含水量也会些许走高,但一定会低于外界的湿度,而当外界的湿度较低的时候,罐子内部的含水量也会些许走低,但会高于外界的湿度。尤其是极端气候条件下,比如沿海一带的回南天,江南的梅雨季,空气湿度有时达到100%,只要不刻意放在潮湿环境下,对于存茶罐内部都影响不大。普洱茶的后期陈化其实是需要在一定厌氧环境中进行的,传统普洱茶用笋壳紧实包装,其实也是在某种紧压程度上制造一种厌氧环境,罐藏紧压普洱茶也是同理。王力赓又想了很多办法来攻克密闭性的难题。一般的陶罐盖子很难密闭,容易进入水汽,影响茶叶。同样经历过无数次试验失败,王力赓发明出了双层陶罐盖,让盖子卡在罐口上,可以有效阻挡水汽进入,但是双层盖需要与罐口严丝合缝,烧制出来废品率高,对制陶工艺的要求也很高;还有反口盖,有点像过去的酒坛子,先用油纸或者布把口封住,外面再扣上像碗一样的盖子封存,另外还有双盖,两个盖子,一个里盖,一个外盖,内盖可以蜡封,都是为了达到密闭的效果,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存放生、熟茶及不同陶罐器形的美观需要。最初想到罐藏茶的创意,是源自王力赓对景迈茶的挚爱。景迈茶最易存之不当失香气,景迈香是景迈茶的魂,罐藏紧压茶不但让景迈茶留住了香,又能实现良好的后期陈化。2009年开始研究罐藏茶,从陶泥目数、罐壁厚度、烧制温度等方面控制通气度,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用不同的陶罐。至今,成熟产品已经不断面市,几年下来,放之四地的试验茶和收集来自不同地区客户的反馈,无论是在高温高湿的南方沿海地区,还是在干燥的北方或者昆明,罐藏紧压茶都有着良好的转化,尤其在聚香方面有着绝佳的优势。据王力赓介绍,这种结构的紫陶存茶罐,也可称为藏香罐,适用于很多的香型茶。鉴于此,景迈茶业公司还为他们的发明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说话间,王力赓拿出了一罐一公斤装的罐藏茶,褐色的紫陶罐,下宽上窄,线条优美、造型独特,有点像个谷仓,打开外盖,里面还有一层内盖,内盖压着棉纸,棉纸从罐底开始覆盖整个内壁,包裹住茶叶,避免茶叶直接接触罐体,更加卫生。掀开棉纸,香气扑鼻,那是景迈茶特有的蜜香,条索紧结、匀整的茶叶平整地压在罐子里,茶与陶罐合而为一。这是一罐已经存放了三年的茶,用茶拨轻轻一撬,一块条索均完整的茶叶便汲取出来了,免去了茶针撬茶的麻烦和受伤的风险。开汤冲泡,汤色已经有些许泛橙红,茶汤入口滑润,苦涩初褪,回甘渐显,景迈蜜香依然如新茶时那般浓郁,挂在杯底,久久不散,回看叶底,片片完整无缺,赏心悦目。再将紫陶罐封存好,置于展示架上,若是放在家中,也必是一件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而茶在其中又能获得最佳安置,不惧异杂味,不惧潮湿与干燥,静享岁月赋予普洱茶的醇美。云茶与云陶在此得以完美融合。

解析普洱茶里的“两种虫”


普洱茶中,最常见的就是纸虫、茶虫这两种,这两种虫一种是吃棉纸的,一种是吃茶叶的。

“纸虫”白色小虫,一些普洱茶的棉纸出现各种小洞,这些小洞行内人管他叫“虫眼”,这些“虫眼”正是纸虫所为,幸好这种小虫只爱吃棉纸,所以对普洱茶的品质也没多大的影响。对付这些“纸虫”,很简单,大家先用毛刷把茶叶扫干净,然后把爱茶放于通风透气并且干燥的地方存放即可。

关于茶虫,有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真正的“茶虫”是灰黑色的,生命周期不长,多半是死在茶里面,久了就和茶叶混为一体。据一些老茶人所说,“茶虫”是极为有益的,在一些品质好的普洱茶成品里会出现,它们专门吃茶,而且爱吃好茶,死后即会成为茶的一部分,据说这种茶泡出的汤色、口感、耐泡程度都比陈了50年的生普更漂亮更好喝。

长虫原因:储存环境湿度大,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易于生长,当湿度小于55%,一般会自然消失;包装没有经过化学处理,给虫体繁殖生产提供了安全的环境。

茶叶上有虫子总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因此大家对于茶叶的存放和仓储必须认真小心,同时亦要定时检查,避免虫子滋生,当然,如果你的普洱茶出现了真正的“茶虫”,那绝对不是一件坏事!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普洱茶里的沉思》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普洱茶里的沉思》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普洱茶饼里的黄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