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同翅目吸汁型害虫

发布时间 : 2020-12-01
茶叶汁怎么清洗 茶叶不能同食 茶叶与咖啡同喝

【www.cy316.com - 茶叶汁怎么清洗】

小绿叶蝉

小绿叶蝉在茶园有很多种类,其中主要是假眼小绿叶蝉与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svescens Fab.。两者形态特征大同小异,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基本相同,均属同翅目叶蝉。但全国各地主要发生的是假眼小绿叶蝉。小绿叶蝉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芽叶汁液为害。受害芽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进而叶缘叶尖萎缩焦枯,生长停滞,芽叶脱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形态特征:假眼小绿叶蝉成虫体长约3.5毫米,包括翅长约3.8毫米。全体黄绿色。头顶中部隐约有2个暗绿色斑点,其前方还有2个绿色小圆圈。前翅黄绿色半透明,腹部卑全部鲜绿色。卵香蕉形,孵化前头端出现一对红点。若虫浅黄至黄绿色,共5龄,翅随龄期增大而加长,喜在嫩梢芽叶上爬行。

发生规律:各地年发生代数不一,湖南一年发生10代左右,以成虫在茶丛下老叶或茶园杂草上越冬。越冬成虫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并陆续产卵,4月上旬出现第1代若虫,以后虫态混杂,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全年以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10~11月出现两次发生高峰。时晴时雨、雨量不大、气温适宜时最有利其发生。成、若虫怕阳光直射,多栖息在嫩叶背面为害。成虫产卵在嫩梢表皮组织内。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及时清除杂草。(2)分批多次及时采摘,可除去大量在嫩梢内的卵粒,恶化成、若虫的食料。(3)药剂防治。可选用40%乐果、50%马拉硫磷、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或25%优乐得1500~2000倍液。也可用20%杀灭菊脂、10%天王星5000~6000倍液喷布。喷药宜选择发生高峰前,即若虫数量上升时进行。最好间隔7~10天,连喷2~3次。该虫分布在茶丛上层,宜采用低容量蓬面喷雾法。

茶蚜

茶蚜又名桔二叉蚜、可可蚜。属同翅目蚜科。国内各产茶省均有分布。除为害茶外,还为害油茶、柑桔、可可等。成、若虫群集在芽梢和嫩叶背面刺吸茶树汁液,致使新梢发育不良,芽叶细弱、卷缩、并排泄“蜜露”诱致烟煤病。蚜群随芽叶采制成干茶,汤色浑暗,略带腥味,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形态特征:茶蚜有多型现象。有翅成蚜体长约2毫米,黑褐色有光泽。前翅中脉分二叉,腹背两侧各有4个黑斑。有翅若蚜棕褐色,翅芽乳白色。无翅成蚜肥大,近卵圆形,棕褐色至黑褐色,触角黑色,各节基部乳白色。无翅若蚜体小色较淡,浅棕或浅黄色。卵长椭圆形,一端稍细,背面显著隆起。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20多代,以卵或无翅若蚜在茶树中下部芽梢腋叶间越冬。3月上旬出现第1代若虫,在湖南4月上中旬是发生高峰,为害第一批春茶严重。5月上旬以后,随着气温升高,天敌增多,虫口数量逐渐下降。夏季高温天气,除高山茶园外,很少大发生。9月以后随着气温下降、虫口数量又有回升,但远不及春茶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1)分批多次及时采摘,可抑制蚜虫大发生,如被害梢多,宜分开制茶,或弃之不要。(2)生物防治。蚜虫天敌很多,食蚜蝇、草蜻蛉、瓢虫等对茶蚜抑制很大,加以保护利用。可按瓢蚜比1:250人工移植,释放异色瓢虫、七星瓢虫等。(3)药剂防治可喷40%乐果、50%马拉硫磷、50%辛硫磷、80%敌敌畏15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6000~8000倍液。

黑刺粉虱

又名桔刺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全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除为害茶外,还为害柑桔、油茶、梨、柿、葡萄等多种植物。若虫寄生在茶树叶背刺吸汁液,并诱发严重的烟煤病。病虫交加,养分丧失,光合作用受阻,树势衰弱,芽叶稀瘦,以致枝叶枯竭,严重发生时甚至引起枯枝死树。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2毫米,橙黄色,复眼红色。前翅紫褐色,周缘有7个白斑。后翅淡紫色,无斑纹。体表薄覆白色蜡粉。卵香蕉形,一端较圆钝,并有一短柄固着在叶背上,初产时乳白色,后渐转为黄褐色、紫褐色。幼虫初孵时长椭圆形,淡黄色,有足,能爬行,固定后很快转黑色,背面出现2条白色蜡线呈“8”字形。随着虫体增大,背面出现黑色粗刺,周围出现白色蜡圈。蛹壳黑色有光泽,椭圆形,长约1毫米。背面及周缘共有29―30对黑刺,背部常附有2个若虫脱皮壳。

发生规律:长江中下游茶区一年发生4代,以老龄若虫或蛹在被害叶背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成虫羽化。4代幼虫发生期分别是4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至7月下旬、8月上旬至9月中旬、9月下旬至翌年3月。成虫羽化时,蛹壳背面呈“⊥”形裂孔。卵多产在成叶或嫩叶背面。若虫固定泌蜡后,终生在原处取食。若虫老熟后在原处化蛹。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疏枝清园,中耕除草,促进茶园通风透光。(2)生物防治。长角广腹纲蜂和粉虱黑蜂寄生率很高,在黑刺粉虱老龄若虫和蛹期要控制用药,以保护天敌。(3)药剂防治。在各代成虫盛发期和若虫孵化末朗,选喷50%辛硫磷

小编推荐

茶叶鳞翅目吸汁型害虫


茶小卷叶蛾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7毫米,翅展约18毫米,淡黄褐色,前翅中央及翅尖有3条褐色斜行宽纹带,中间一条近中央分叉成“h”形,翅尖一条分叉成“V”形。卵扁平椭圆形。淡黄色,呈鱼鳞状排列成块,上覆盖有胶质薄膜。幼虫成熟时体长16~20毫米,头橙黄,胸部黄绿色,各节有突起物。蛹纺锤形,黄褐色;体长约10毫米,腹部各节背面基部有一排小刺突。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代数随地区不同而异,湖北发生3~4代,江苏、安徽发生4~5代,江西、湖北发生5~6代,广西、广东发生6~7代,台湾发生8~9代冬季以幼虫及蛹在树冠表面10厘米叶层卷叶苞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左右发生第一代,以后每月发生1代,且世代重叠;高峰期明显,但全年以春茶发生较严重。7月以后气温升高,有利于天敌活动,故虫口密度有所下降。成虫白天栖息在茶丛间,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块产于老熟叶背面,每头虫产卵100粒左右。幼成活跃,孵化后能爬行和吐丝下垂随风扩散,将芽叶缀合成苞,吃完后再转移为害,3龄前为害芽头和第一张叶,3龄后老叶和嫩叶都遭为害,一个幼虫一生可为害8张叶片左右,老熟后就在老叶中化蛹。

防治方法: 

(1)结合冬季清园除净杂草,剪除荫枝、弱枝,减少越冬 虫蛹。虫害严重的茶园,冬季或早春进行轻修剪,并把剪下的枝叶集中烧毁。 及时分批采摘,发现有虫苞时一起摘除,统一杀灭,降低虫口密度。

(2)在成虫盛发期,傍晚安置黑光灯在茶园边诱杀(上半夜或全夜进行)。在闷热、无风、无雨、无明月之夜最宜,灯下放一盆水,并滴入一些煤油或农药,使成虫扑灯,掉入水中而死,虫数多时捞出,以提高诱杀效果。

(3)生物防治 每亩用白僵菌(每克含孢子100亿个)1千克兑水100千克喷雾,或每亩喷每毫升含0.5亿~1.0亿个孢子的青虫菌液,有条件的释放赤眼蜂。

(4)化学药物防治 此类害虫由于在叶苞内取食很难杀灭,故应在幼虫卷叶前喷50%的二溴磷、50%的杀螟松、50%的辛硫磷、80%的敌敌畏1000倍稀释液、2.5%鱼藤精300~400倍稀释液、天力Ⅱ号3000~4000倍稀释液、2.5%的溴氰菊酯、20%的杀灭菊酯、10%的天王星4000~6000倍稀释液。已结成虫苞的,喷时应将虫苞喷湿为佳。

茶谷蛾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0毫米,翅展27~33毫米,胸部有一圆点。前翅淡黄白色,翅中部有1条黑褐色纹,外有一列小黑点,后翅白色。卵椭圆形,黄绿色。成熟幼虫体长23~27毫米,体淡黄色,头黑色,各体节有2条黑色纵带,两侧均有2个黑色毛疣。蛹为淡褐色,背面隆起呈龟壳状。

发生规律:在海南一年发生4代,各代幼虫发生盛期分别为1月中旬、5月中旬、7月中旬和9月中旬,广西一年发生3

代,在桂林发生盛期分别为6月中下旬、8月上旬及9月下旬,发生严重程度与品种有关。成虫多在下午和傍晚羽化,无趋光性,卵产于老叶背面、嫩叶及茎上。每头雌虫可产卵百余粒。幼虫孵化后可吐丝将2~4叶或数叶粘结在一起,并可咬食枝皮。幼虫会弹跳,受惊后迅速逃走,耐饥饿能力强。幼虫老熟后在虫苞内、叶片上或土表枯枝上化蛹。

防治方法:1.发生初期人工剪除虫苞。秋、冬季结合清园(修剪)可去除虫苞,减少翌年虫口数量。2.在发生初期(幼龄期)用80%的敌敌畏、40.7%的毒死蜱800倍稀释液,或用90%的巴丹1000倍稀释液、35%赛丹1500倍稀释液等进行防治。

鳞翅目吸汁型害虫


茶小卷叶蛾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7毫米,翅展约18毫米,淡黄褐色,前翅中央及翅尖有3条褐色斜行宽纹带,中间一条近中央分叉成“h”形,翅尖一条分叉成“V”形。卵扁平椭圆形。淡黄色,呈鱼鳞状排列成块,上覆盖有胶质薄膜。幼虫成熟时体长16~20毫米,头橙黄,胸部黄绿色,各节有突起物。蛹纺锤形,黄褐色;体长约10毫米,腹部各节背面基部有一排小刺突。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代数随地区不同而异,湖北发生3~4代,江苏、安徽发生4~5代,江西、湖北发生5~6代,广西、广东发生6~7代,台湾发生8~9代冬季以幼虫及蛹在树冠表面10厘米叶层卷叶苞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 始活动,4月下旬左右发生第一代,以后每月发生1代,且世代重叠;高峰期明显,但全年以春茶发生较严重。7月以后气温升高,有利于天敌活动,故虫口密度有所下降。成虫白天栖息在茶丛间,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块产于老熟叶背面,每头虫产卵100粒左右。幼成活跃,孵化后能爬行和吐丝下垂随风扩散,将芽叶缀合成苞,吃完后再转移为害,3龄前为害芽头和第一张叶,3龄后老叶和嫩叶都遭为害,一个幼虫一生可为害8张叶片左右,老熟后就在老叶中化蛹。

防治方法:  (1)结合冬季清园除净杂草,剪除荫枝、弱枝,减少越冬 虫蛹。虫害严重的茶园,冬季或早春进行轻修剪,并把剪下的枝叶集中烧毁。 及时分批采摘,发现有虫苞时一起摘除,统一杀灭,降低虫口密度。 (2)在成虫盛发期,傍晚安置黑光灯在茶园边诱杀(上半夜或全夜进行)。在闷热、无风、无雨、无明月之夜最宜,灯下放一盆水,并滴入一些煤油或农药,使成虫扑灯,掉入水中而死,虫数多时捞出,以提高诱杀效果。(3)生物防治 每亩用白僵菌(每克含孢子100亿个)1千克兑水100千克喷雾,或每亩喷每毫升含0.5亿~1.0亿个孢子的青虫菌液,有条件的释放赤眼蜂。(4)化学药物防治 此类害虫由于在叶苞内取食很难杀灭,故应在幼虫卷叶前喷50%的二溴磷、50%的杀螟松、50%的辛硫磷、80%的敌敌畏1000倍稀释液、2.5%鱼藤精300~400倍稀释液、天力Ⅱ号3000~4000倍稀释液、2.5%的溴氰菊酯、20%的杀灭菊酯、10%的天王星4000~6000倍稀释液。已结成虫苞的,喷时应将虫苞喷湿为佳。

茶谷蛾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0毫米,翅展27~33毫米,胸部有一圆点。前翅淡黄白色,翅中部有1条黑褐色纹,外有一列小黑点,后翅白色。卵椭圆形,黄绿色。成熟幼虫体长23~27毫米,体淡黄色,头黑色,各体节有2条黑色纵带,两侧均有2个黑色毛疣。蛹为淡褐色,背面隆起呈龟壳状。

发生规律:在海南一年发生4代,各代幼虫发生盛期分别为1月中旬、5月中旬、7月中旬和9月中旬,广西一年发生3 代,在桂林发生盛期分别为6月中下旬、8月上旬及9月下旬,发生严重程度与品种有关。成虫多在下午和傍晚羽化,无趋光性,卵产于老叶背面、嫩叶及茎上。每头雌虫可产卵百余粒。幼虫孵化后可吐丝将2~4叶或数叶粘结在一起,并可咬食枝皮。幼虫会弹跳,受惊后迅速逃走,耐饥饿能力强。幼虫老熟后在虫苞内、叶片上或土表枯枝上化蛹。

防治方法:1.发生初期人工剪除虫苞。秋、冬季结合清园(修剪)可去除虫苞,减少翌年虫口数量。2.在发生初期(幼龄期)用80%的敌敌畏、40.7%的毒死蜱800倍稀释液,或用90%的巴丹1000倍稀释液、35%赛丹1500倍稀释液等进行防治。

同翅目蚧类


茶长白蚧

茶长白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全国大多数产茶省有分布,是华东和中南地区重要的茶树害虫。除为害茶外,还为害柑桔、梨、苹果等多种植物。以若虫、雌成虫寄生在茶树枝干上刺吸汁液为害。受害茶树发芽稀少,树势衰弱,末老先衰,严重时大量落叶,甚至枯死。

形态特征:雌虫介壳灰白色,长约1.5毫米,狭长略作弯茄状,后端稍宽、前端有一褐色壳点。雌介壳下面还有一分层暗褐色盾壳,生活史后期、田间常见的是暗褐色盾壳。 雌成虫梨形、淡黄色。雄成虫体细弱,具翅一对,体淡紫色,腹未有交尾器。卵椭圆形,淡紫色,产在介壳下。初孵若虫椭圆形,淡紫色,有足、触角,腹未有2根尾毛,可爬行。固定后在体背泌蜡质形成介壳。雌若虫固定在枝干上。雄若虫喜固定在茶树叶片边缘锯齿上,介壳细长、灰白色。雄蛹长椭圆形,淡紫色。

发生规律:长江流域茶区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在茶树枝干上越冬。翌年3月下旬羽化,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第1—3代若虫盛孵期分别在5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第1、2代若虫孵化比较整齐。

防治方法:(1)苗木检疫。有蚧虫寄生的苗木实行消毒处理。(2)加强茶园管理,清蔸亮脚。促进茶园通风透光。对发生严重的茶树枝条及时剪除。(3)保护天敌。清除的有虫枝条宜集中堆放一段时间,让寄生蜂羽化飞回茶园。瓢虫密度大的茶园,可人工帮助移植。瓢虫活动期应尽量避免用药。(4)药剂防治。掌握若虫盛孵期喷药。可用25%亚胺硫磷、25%喹硫磷、50%马拉硫磷、25%扑虱灵800~1000倍液。秋末可选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10~15倍松脂合剂、25倍蒽油或机油乳剂。

角蜡蚧

形态特征:雌成虫蜡壳厚,灰白色,微带紫红色,体背隆起,中央呈角状突起,周围有8个小角突起,直径5~9毫米,雄虫蜡壳较小,呈放射状。雌成虫暗赤褐色至紫褐色,虫体腹端有圆锥形突起,长约4毫米,雄成虫长约1毫米,赤褐色,有半透明翅l对。卵椭圆形,肉红色。若虫长椭圆形,红褐色。

发生规律:在广西桂林一年发生1代,与其他茶区相同,以雌成虫或老熟若虫在茶树枝干越冬。翌年4月中旬~5月左右产卵,平均每只雌虫可产卵89~5000余粒,具有陆续孕卵陆续产孵的习性。6~8月若虫大量出现,10月雄成虫羽化。

防治方法:(1)苗木检疫。有蚧虫寄生的苗木实行消毒处理。(2)加强茶园管理,清蔸亮脚。促进茶园通风透光。对发生严重的茶树枝条及时剪除。(3)保护天敌。清除的有虫枝条宜集中堆放一段时间,让寄生蜂羽化飞回茶园。瓢虫密度大的茶园,可人工帮助移植。瓢虫活动期应尽量避免用药。(4)药剂防治。掌握若虫盛孵期喷药。可用25%亚胺硫磷、25%喹硫磷、50%马拉硫磷、25%扑虱灵800~1000倍液。秋末可选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10~15倍松脂合剂、25倍蒽油或机油乳剂。

茶梨蚧、茶牡蛎蚧

茶梨蚧 Pinnaspis theae (Mask.) 属同翅目盾蚧科。大多数产茶省有发生。主要为害茶树。若虫和雌成虫寄生在茶树枝干和叶片主脉附近,刺吸茶树汁液,引起树势衰弱。雌成虫介壳长梨形,长约2毫米,淡褐或黄褐色,有时见有白色者。2个蜕皮壳突出于介壳前端,介壳后半部扩大,上有细线纹。雄介壳长条形,白色,溶蜡状.有3条纵脊,两侧边平行。雌成虫体细长,淡黄色。长江中下游流域一年发生3代,以受精雌成虫 在枝干或叶片上越冬。越冬雌成虫3月上旬开始产卵,卵期较长。3代若虫盛孵期分别在5月上中旬、6月下旬和9月上旬。雌虫绝大部分在上、中部枝叶上,少数在叶片主脉两侧。雄虫多在叶片上,沿叶脉寄生,朝同一方向排列整齐。

茶牡蛎蚧 Lepidosaphes fubulorum Eerris又名东方蛎盾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国内大多数产茶省有分布,尤以西南茶区为害严重。为害茶、油条、柿等植物。若虫和雌成虫寄生于茶树枝干和中下部叶片上,刺吸茶树汁液,发生严重时引起树势衰弱、叶落枝枯,甚至全株枯死。雌虫介壳长纺锤形,长3~4毫米,稍弯曲,背面隆起,上有蚌状横纹,形似牡蛎,暗褐色,壳点灰褐色,突出于顶端,并向前成叉状突出。雄介壳体稍小,形状同雌介壳。雌成虫长纺锤状,橙黄色,虫体头端和触角间分布有多数短刺。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两代若虫盛孵期分别在5月中旬和8月中旬。若虫孵化不整齐,一般可持续一个月左右。每雌产卵40~60粒,卵产在介壳下。初孵若虫性活泼,24小时左右即固定在茶树中下部枝干和叶片上,叶片正面雄虫多于雌虫。

防治方法:(1)苗木检疫。有蚧虫寄生的苗木实行消毒处理。(2)加强茶园管理,清蔸亮脚。促进茶园通风透光。对发生严重的茶树枝条及时剪除。(3)保护天敌。清除的有虫枝条宜集中堆放一段时间,让寄生蜂羽化飞回茶园。瓢虫密度大的茶园,可人工帮助移植。瓢虫活动期应尽量避免用药。(4)药剂防治。掌握若虫盛孵期喷药。可用25%亚胺硫磷、25%喹硫磷、50%马拉硫磷、25%扑虱灵800~1000倍液。秋末可选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10~15倍松脂合剂、25倍蒽油或机油乳剂。

茶叶同翅目蚧类防治方法


茶长白蚧

茶长白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全国大多数产茶省有分布,是华东和中南地区重要的茶树害虫。除为害茶外,还为害柑桔、梨、苹果等多种植物。以若虫、雌成虫寄生在茶树枝干上刺吸汁液为害。受害茶树发芽稀少,树势衰弱,末老先衰,严重时大量落叶,甚至枯死。

形态特征:雌虫介壳灰白色,长约1.5毫米,狭长略作弯茄状,后端稍宽、前端有一褐色壳点。雌介壳下面还有一分层暗褐色盾壳,生活史后期、田间常见的是暗褐色盾壳。

茶长白蚧雌成虫梨形、淡黄色。雄成虫体细弱,具翅一对,体淡紫色,腹未有交尾器。卵椭圆形,淡紫色,产在介壳下。初孵若虫椭圆形,淡紫色,有足、触角,腹未有2根尾毛,可爬行。固定后在体背泌蜡质形成介壳。雌若虫固定在枝干上。雄若虫喜固定在茶树叶片边缘锯齿上,介壳细长、灰白色。雄蛹长椭圆形,淡紫色。

发生规律:长江流域茶区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在茶树枝干上越冬。翌年3月下旬羽化,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第1—3代若虫盛孵期分别在5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第1、2代若虫孵化比较整齐。

防治方法:(1)苗木检疫。有蚧虫寄生的苗木实行消毒处理。(2)加强茶园管理,清蔸亮脚。促进茶园通风透光。对发生严重的茶树枝条及时剪除。(3)保护天敌。清除的有虫枝条宜集中堆放一段时间,让寄生蜂羽化飞回茶园。瓢虫密度大的茶园,可人工帮助移植。瓢虫活动期应尽量避免用药。(4)药剂防治。掌握若虫盛孵期喷药。可用25%亚胺硫磷、25%喹硫磷、50%马拉硫磷、25%扑虱灵800~1000倍液。秋末可选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10~15倍松脂合剂、25倍蒽油或机油乳剂。

角蜡蚧

形态特征:雌成虫蜡壳厚,灰白色,微带紫红色,体背隆起,中央呈角状突起,周围有8个小角突起,直径5~9毫米,雄虫蜡壳较小,呈放射状。雌成虫暗赤褐色至紫褐色,虫体腹端有圆锥形突起,长约4毫米,雄成虫长约1毫米,赤褐色,有半透明翅1对。卵椭圆形,肉红色。若虫长椭圆形,红褐色。

发生规律:在广西桂林一年发生1代,与其他茶区相同,以雌成虫或老熟若虫在茶树枝干越冬。翌年4月中旬~5月左右产卵,平均每只雌虫可产卵89~5000余粒,具有陆续孕卵陆续产孵的习性。6~8月若虫大量出现,10月雄成虫羽化。

防治方法:(1)苗木检疫。有蚧虫寄生的苗木实行消毒处理。(2)加强茶园管理,清蔸亮脚。促进茶园通风透光。对发生严重的茶树枝条及时剪除。(3)保护天敌。清除的有虫枝条宜集中堆放一段时间,让寄生蜂羽化飞回茶园。瓢虫密度大的茶园,可人工帮助移植。瓢虫活动期应尽量避免用药。(4)药剂防治。掌握若虫盛孵期喷药。可用25%亚胺硫磷、25%喹硫磷、50%马拉硫磷、25%扑虱灵800~1000倍液。秋末可选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10~15倍松脂合剂、25倍蒽油或机油乳剂。

茶梨蚧、茶牡蛎蚧

茶梨蚧 Pinnaspis theae (Mask.) 属同翅目盾蚧科。大多数产茶省有发生。主要为害茶树。若虫和雌成虫寄生在茶树枝干和叶片主脉附近,刺吸茶树汁液,引起树势衰弱。雌成虫介壳长梨形,长约2毫米,淡褐或黄褐色,有时见有白色者。2个蜕皮壳突出于介壳前端,介壳后半部扩大,上有细线纹。雄介壳长条形,白色,溶蜡状.有3条纵脊,两侧边平行。雌成虫体细长,淡黄色。长江中下游流域一年发生3代,以受精雌成虫

茶梨蚧、茶牡蛎蚧在枝干或叶片上越冬。越冬雌成虫3月上旬开始产卵,卵期较长。3代若虫盛孵期分别在5月上中旬、6月下旬和9月上旬。雌虫绝大部分在上、中部枝叶上,少数在叶片主脉两侧。雄虫多在叶片上,沿叶脉寄生,朝同一方向排列整齐。

茶牡蛎蚧 Lepidosaphes fubulorum Eerris又名东方蛎盾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国内大多数产茶省有分布,尤以西南茶区为害严重。为害茶、油条、柿等植物。若虫和雌成虫寄生于茶树枝干和中下部叶片上,刺吸茶树汁液,发生严重时引起树势衰弱、叶落枝枯,甚至全株枯死。雌虫介壳长纺锤形,长3~4毫米,稍弯曲,背面隆起,上有蚌状横纹,形似牡蛎,暗褐色,壳点灰褐色,突出于顶端,并向前成叉状突出。雄介壳体稍小,形状同雌介壳。雌成虫长纺锤状,橙黄色,虫体头端和触角间分布有多数短刺。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两代若虫盛孵期分别在5月中旬和8月中旬。若虫孵化不整齐,一般可持续一个月左右。每雌产卵40~60粒,卵产在介壳下。初孵若虫性活泼,24小时左右即固定在茶树中下部枝干和叶片上,叶片正面雄虫多于雌虫。

防治方法:(1)苗木检疫。有蚧虫寄生的苗木实行消毒处理。(2)加强茶园管理,清蔸亮脚。促进茶园通风透光。对发生严重的茶树枝条及时剪除。(3)保护天敌。清除的有虫枝条宜集中堆放一段时间,让寄生蜂羽化飞回茶园。瓢虫密度大的茶园,可人工帮助移植。瓢虫活动期应尽量避免用药。(4)药剂防治。掌握若虫盛孵期喷药。可用25%亚胺硫磷、25%喹硫磷、50%马拉硫磷、25%扑虱灵800~1000倍液。秋末可选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10~15倍松脂合剂、25倍蒽油或机油乳剂。

茶叶主要刺吸性害虫防治技术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树害虫发生态势加重。据调查,目前危害茶树害虫有40多种,其中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茶橙瘿螨等刺吸性害虫成灾发生,严重影响茶叶的优质高产。该类害虫发生隐蔽,虫体小,世代重叠,繁殖速度快,无论是成虫和若虫均能吸取茶树汁液,阻碍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受害茶树光合效率降低,发芽密度下降,育芽能力差,萌芽迟,茶叶生长停止。黑刺粉虱和蚜虫还排泄蜜露,招致煤菌产生,诱发煤病,致使小虫成大灾,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抓好茶树刺吸性害虫的防治是确保茶园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1、刺吸性害虫发生特点 1.1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茶假眼小绿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成虫和若虫有明显超嫩性,多栖于嫩叶背面吸汁危害。若虫畏光,怕湿,阴雨天,露水未干不活动,晴天中午由蓬面转入蓬内,有分批孕卵产卵的习性,尤其越冬成虫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故世代重叠和虫态混杂现象严重。茶假眼小绿叶蝉在缙云县年平均发生9-10代,以成虫在茶树上或冬季作物及杂草上越冬。越冬成虫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3月下旬产卵,4月上旬第一代幼虫盛发,此后每15天至30天发生一代,直到11月中旬停止繁殖,世代重叠。在中低海拔茶区,该虫呈双峰型消长,全年以5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春夏茶季和8月下旬到10月上旬的秋茶季节,出现两次明显的虫口高峰,其中前次高峰虫量约为下一次高峰虫量的1.5倍。高海拔茶区由于生态环境好,生物群落稳定,虫口消长呈单峰型,且发生态势明显轻于低海拔茶园。 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气温、降雨量有很大关系。低海拔茶园冬无严寒,早春气温回升快,越冬虫口基数高,第1高峰来临早,全年有两个明显的发生为害高峰。如2000年春季回暖期早,第1代迁期在4月上中旬,主峰出现在6月中旬,造成二轮夏茶受害重。此外,茶园树冠蓬面大,芽叶稠密,长势郁闭,留叶较多,杂草丛生,都有利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为害。 1.2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该虫是缙云县茶区发生范围较广的一种主要害虫,近年来由于茶园频繁地应用高浓度的菊脂类农药,杀伤了大量的害虫天敌,失去了对黑刺粉虱的控制,导致连年成灾发生。黑刺粉虱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茶树叶背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第1代幼虫在4月下旬开始发生。第1-4代幼虫的盛发期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黑刺粉虱喜郁蔽的生态环境,在茶丛中下部叶片较多的成龄茶园,背风向阳洼地茶园有利该虫发生。茶蓬中的虫口分布以下部居多,上部较少。黑刺粉虱以幼虫刺吸茶树成老叶汁液危害,发生严重时茶芽停止萌发,树势衰弱,大量落叶,其排泄物还诱发煤污病,导致茶树蓬面一片黑色。 1.3 茶橙瘿螨[AcophyUatheaeWatt)]:茶橙瘿螨以成螨和幼、若螨刺吸茶树汁液,被害叶失去光泽,呈淡黄色,叶正面主脉发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芽叶萎缩,芽梢停止生长。茶橙瘿螨一年发生20多代,各种螨态在茶树叶背越冬,世代重叠严重。在茶丛中几乎全部分布在中上部,其中以芽下第1~4片叶上居多。在缙云一般有2-3个明显的螨害高峰,分别出现在5月中下旬,6月下旬和8-10月,全年以夏、秋茶期为害最重。气温对茶橙瘿螨种群消长的影响相当明显,其生长最适气温在18-25℃,高温干旱及暴雨则抑制繁殖,造成种群数量下降;雨日多,雨量小,晴雨相间的气候有利该虫的生长和繁殖,1月分的降雨量及相对湿度影响春季螨害峰期的迟早及峰型。 1、4 茶蚜[ToxopteraourantiiBoyer]:该虫能以无翅蚜及卵越冬,在平原茶园甚至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3-4月间开始出现为害,5月初即达到为害高峰,此后随着气温升高而虫口逐步下降,到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虫口又逐步回升,秋高气爽的天气,出现第2个为害高峰。茶蚜趋嫩绿性强,聚集于新梢叶背和嫩茎上刺吸汁液,以芽下第一、二叶上的虫量最大。早春虫口以茶丛中下部嫩叶较多,春暖后逐步迁移到蓬面的芽叶上,炎夏季节虫量锐减,秋季又复在茶蓬嫩芽危害。茶蚜繁殖速率快,繁殖力强,在适宜条件下,短期内即可成灾发生,使茶芽萎缩、枯竭,受害茶叶制成干茶色暗、汤混浊、带腥味,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2、防治对策 2.1 加强农业栽培技术 2.1.1 做好茶园健身栽培:对土质瘦薄,茶树长势弱的茶园,必须进行土壤改良,多施土杂肥,增施有机肥,配施磷钾肥,提高茶园肥力。对生长过密的茶园,做好台割更新,剪去病虫枝、细弱枝及徒长枝,使茶树通风透光,增强茶树抗逆力,抑制或减轻害虫为害。每年10月下旬进行全面深翻土,每亩施用菜饼肥80-150kg,全年追肥分春肥、夏肥、秋冬肥3次进行,在以尿素的基础上,按2:1:1的比例配施磷、钾肥。 2.1.2 及时分批采摘:幼嫩芽叶是多种害虫特别是假眼小绿叶蝉卵、若虫、茶橙瘿螨、茶蚜等集中栖息处,适当增加采摘次数既能提高茶叶产量,同时又恶化了害虫的食料条件,可人为消灭大量害虫。 2.1.3 清除杂草:杂草不但和茶树争夺养分,而且是害虫栖息场所。采用化学除草的办法清除杂草,可恶化害虫生境,减少虫源基数,除草剂可选用41%农达200ml/亩或20%克芜踪250ml/亩兑水50-60kg,在茶园定向喷雾。 2.2 保护利用天敌,重视生物防治 茶叶害虫天敌种类多,据初步调查有捕食性蜘蛛20多种,捕食性昆虫25种,寄生蜂8种,寄生菌10多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刺吸性害虫种群数量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因此,应尽量减少茶园施药次数和农药用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及植物源农药,按防治指标在防治适期内用药,以保护和促进天敌的繁殖,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 2.3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假眼小绿叶蝉夏茶期百叶虫量5-6头,秋茶期间百叶虫量10-12头;黑刺粉虱百叶虫量15-20头;茶橙瘿螨百叶虫量20头左右,螨叶率达50%-70%;茶蚜有蚜株率达10%左右,有蚜芽梢下第二叶平均虫口达15头以上的茶园,就需要用对口药剂进行防治。药剂可用:每亩用10%吡虫啉WPl5-25g,或50%辛硫磷EC75-100ml,或2.5%三氟氯氰菊脂ECl5-20ml,或25%扑虱灵WP25-30g,或40%乐果EC75~10ml,兑水50-75kg细喷雾,对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上述药剂安全间隔期相应为lO天、5天、6天、14天、lO天,对茶橙瘿螨每亩可用15%速螨酮EC25-30ml,或1.8%虫螨光EC20ml,或25%扑虱灵30g兑水50-75kg细喷雾。安全间隔期相应为14天、7天、14天。非采摘茶园和秋茶采摘结束后,可在初冬期间用0.3-0.5度波美石硫合剂,连同茶园附近的杂草,进行全面喷雾封园,每亩茶园喷药液50-75kg,对茶园刺吸性害虫防治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越冬虫口数量,减轻翌年害虫发生。

茶叶主要刺吸性害虫的防治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树害虫发生态势加重。据调查,目前危害茶树害虫有40多种,其中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茶橙瘿螨等刺吸性害虫成灾发生,严重影响茶叶的优质高产。该类害虫发生隐蔽,虫体小,世代重叠,繁殖速度快,无论是成虫和若虫均能吸取茶树汁液,阻碍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受害茶树光合效率降低,发芽密度下降,育芽能力差,萌芽迟,茶叶生长停止。黑刺粉虱和蚜虫还排泄蜜露,招致煤菌产生,诱发煤病,致使小虫成大灾,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抓好茶树刺吸性害虫的防治是确保茶园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1、刺吸性害虫发生特点

1.1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vitis(Gothe))。茶假眼小绿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成虫和若虫有明显超嫩性,多栖于嫩叶背面吸汁危害。若虫畏光,怕湿,阴雨天,露水未干不活动,晴天中午由蓬面转入蓬内,有分批孕卵产卵的习性,尤其越冬成虫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故世代重叠和虫态混杂现象严重。茶假眼小绿叶蝉在缙云县年平均发生9-10代,以成虫在茶树上或冬季作物及杂草上越冬。越冬成虫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3月下旬产卵,4月上旬第一代幼虫盛发,此后每15天至30天发生一代,直到11月中旬停止繁殖,世代重叠。在中低海拔茶区,该虫呈双峰型消长,全年以5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春夏茶季和8月下旬到10月上旬的秋茶季节,出现两次明显的虫口高峰,其中前次高峰虫量约为下一次高峰虫量的1.5倍。高海拔茶区由于生态环境好,生物群落稳定,虫口消长呈单峰型,且发生态势明显轻于低海拔茶园。

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气温、降雨量有很大关系。低海拔茶园冬无严寒,早春气温回升快,越冬虫口基数高,第1高峰来临早,全年有两个明显的发生为害高峰。如2000年春季回暖期早,第1代迁期在4月上中旬,主峰出现在6月中旬,造成二轮夏茶受害重。此外,茶园树冠蓬面大,芽叶稠密,长势郁闭,留叶较多,杂草丛生,都有利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为害。

1.2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spiniferus(Quaintance)]。该虫是缙云县茶区发生范围较广的一种主要害虫,近年来由于茶园频繁地应用高浓度的菊脂类农药,杀伤了大量的害虫天敌,失去了对黑刺粉虱的控制,导致连年成灾发生。黑刺粉虱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茶树叶背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第1代幼虫在4月下旬开始发生。第1-4代幼虫的盛发期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黑刺粉虱喜郁蔽的生态环境,在茶丛中下部叶片较多的成龄茶园,背风向阳洼地茶园有利该虫发生。茶蓬中的虫口分布以下部居多,上部较少。黑刺粉虱以幼虫刺吸茶树成老叶汁液危害,发生严重时茶芽停止萌发,树势衰弱,大量落叶,其排泄物还诱发煤污病,导致茶树蓬面一片黑色。

1.3茶橙瘿螨[AcophyUatheaeWatt)]。茶橙瘿螨以成螨和幼、若螨刺吸茶树汁液,被害叶失去光泽,呈淡黄色,叶正面主脉发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芽叶萎缩,芽梢停止生长。茶橙瘿螨一年发生20多代,各种螨态在茶树叶背越冬,世代重叠严重。在茶丛中几乎全部分布在中上部,其中以芽下第1~4片叶上居多。在缙云一般有2-3个明显的螨害高峰,分别出现在5月中下旬,6月下旬和8-10月,全年以夏、秋茶期为害最重。气温对茶橙瘿螨种群消长的影响相当明显,其生长最适气温在18-25℃,高温干旱及暴雨则抑制繁殖,造成种群数量下降;雨日多,雨量小,晴雨相间的气候有利该虫的生长和繁殖,1月分的降雨量及相对湿度影响春季螨害峰期的迟早及峰型。

1、4茶蚜[ToxopteraourantiiBoyer]。该虫能以无翅蚜及卵越冬,在平原茶园甚至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3-4月间开始出现为害,5月初即达到为害高峰,此后随着气温升高而虫口逐步下降,到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虫口又逐步回升,秋高气爽的天气,出现第2个为害高峰。茶蚜趋嫩绿性强,聚集于新梢叶背和嫩茎上刺吸汁液,以芽下第一、二叶上的虫量最大。早春虫口以茶丛中下部嫩叶较多,春暖后逐步迁移到蓬面的芽叶上,炎夏季节虫量锐减,秋季又复在茶蓬嫩芽危害。茶蚜繁殖速率快,繁殖力强,在适宜条件下,短期内即可成灾发生,使茶芽萎缩、枯竭,受害茶叶制成干茶色暗、汤混浊、带腥味,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2、防治对策

2.1加强农业栽培技术

2.1.1做好茶园健身栽培。对土质瘦薄,茶树长势弱的茶园,必须进行土壤改良,多施土杂肥,增施有机肥,配施磷钾肥,提高茶园肥力。对生长过密的茶园,做好台割更新,剪去病虫枝、细弱枝及徒长枝,使茶树通风透光,增强茶树抗逆力,抑制或减轻害虫为害。每年10月下旬进行全面深翻土,每亩施用菜饼肥80-150kg,全年追肥分春肥、夏肥、秋冬肥3次进行,在以尿素的基础上,按2:1:1的比例配施磷、钾肥。

2.1.2及时分批采摘。幼嫩芽叶是多种害虫特别是假眼小绿叶蝉卵、若虫、茶橙瘿螨、茶蚜等集中栖息处,适当增加采摘次数既能提高茶叶产量,同时又恶化了害虫的食料条件,可人为消灭大量害虫。

2.1.3清除杂草。杂草不但和茶树争夺养分,而且是害虫栖息场所。采用化学除草的办法清除杂草,可恶化害虫生境,减少虫源基数,除草剂可选用41%农达200ml/亩或20%克芜踪250ml/亩兑水50-60kg,在茶园定向喷雾。

2.2保护利用天敌,重视生物防治

茶叶害虫天敌种类多,据初步调查有捕食性蜘蛛20多种,捕食性昆虫25种,寄生蜂8种,寄生菌10多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刺吸性害虫种群数量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因此,应尽量减少茶园施药次数和农药用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及植物源农药,按防治指标在防治适期内用药,以保护和促进天敌的繁殖,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

2.3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假眼小绿叶蝉夏茶期百叶虫量5-6头,秋茶期间百叶虫量10-12头;黑刺粉虱百叶虫量15-20头;茶橙瘿螨百叶虫量20头左右,螨叶率达50%-70%;茶蚜有蚜株率达10%左右,有蚜芽梢下第二叶平均虫口达15头以上的茶园,就需要用对口药剂进行防治。药剂可用:每亩用10%吡虫啉WPl5-25g,或50%辛硫磷EC75-100ml,或2.5%三氟氯氰菊脂ECl5-20ml,或25%扑虱灵WP25-30g,或40%乐果EC75~10ml,兑水50-75kg细喷雾,对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上述药剂安全间隔期相应为lO天、5天、6天、14天、lO天,对茶橙瘿螨每亩可用15%速螨酮EC25-30ml,或1.8%虫螨光EC20ml,或25%扑虱灵30g兑水50-75kg细喷雾。安全间隔期相应为14天、7天、14天。非采摘茶园和秋茶采摘结束后,可在初冬期间用0.3-0.5度波美石硫合剂,连同茶园附近的杂草,进行全面喷雾封园,每亩茶园喷药液50-75kg,对茶园刺吸性害虫防治效果显着,能有效控制越冬虫口数量,减轻翌年害虫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