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太平猴魁可从 形、色、香、味四个方面

发布时间 : 2020-12-09
鉴别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苦涩 太平猴魁什么味道口感

鉴别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产于黄山区新明乡猴坑一带,现国家批准原产地域保护,将相邻的三口乡、龙门乡等符合太平猴魁生产条件的地域也划为太平猴魁产地,以猴坑一带的品质最为突出。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独具一格,有“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的特色。每朵茶都是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翘,不曲,俗称“两刀一枪”,素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在明澈嫩绿的茶汁之中,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对你搔首弄姿呢。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可体会出“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有独特的“猴韵”。

其品质按传统分法:猴魁为上品,魁尖次之,再次为贡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传统尖茶。现分为三个品级:上品为猴魁,次为魁尖,再次为尖茶。

鉴别太平猴魁可从形、色、香、味四个方面进行:

①外形

太平猴魁扁平挺直,魁伟重实,简单地说,就是其个头比较大,两叶一芽,叶片长达5—7厘米,这是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鲜叶持嫩性较好的结果,这是太平猴魁独一无二的特征,其他茶叶很难鱼目混珠。冲泡后,芽叶成朵肥壮,有若含苞欲放的白兰花。此乃极品的显著特征,其他级别形状相差甚远,则要从色、香、味仔细辨识。

②颜色

太平猴魁苍绿匀润,阴暗处看绿得发乌,阳光下更是绿得好看,绝无微黄的现象。冲泡之后,叶底嫩绿明亮。

③香气

香气高爽持久,太平猴魁比一般的地方名茶更耐泡,“三泡四泡幽香犹存”,一般都具有兰花香

④滋味cy316.cOM

太平猴魁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泡茶时即使放茶过量,也不苦不涩。不精茶者饮用时常感清淡无味,有人云其“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用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将有助于你细细品味太平猴魁的妙处。

太平猴魁产量不大,正宗的连太平当地人也很难买到,极品太平猴魁更是凤毛麟角。又因其价格昂贵,假冒者甚多。通过以上介绍,如果你仍不能有把握地识辨购买太平猴魁,请认准“猴坑牌”商标。

小编推荐

茶叶选购技巧方法主要是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来鉴别


茶叶选购

辨别茶叶的优劣,主要是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来鉴别。然而对一般饮茶人而言,购买茶叶时,通常只能通过观看干茶的外形、色泽、闻干香,来辨别茶叶的品性。干茶的外形,主要根据五个方面来辨别,即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

1,嫩度

决定茶叶本质的基本因素是嫩度,所说“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即是指嫩度。通常嫩度好的茶叶,易与该茶类的外形要求相吻合,如龙井之“光、扁、平、直”的外形特点。另外,从茶叶有无锋苗来辨别茶叶优劣也是可以的。锋苗好、显露白毫,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若原料嫩度差,即使做工再好,茶条也没有锋苗和白毫。然而不能只从茸毛多少来判定其嫩度,由于各种茶的具体要求有差别,比如极好的狮峰龙井为体表无茸毛的。还有,茸毛易造假,人工做是很容易的事情。芽叶嫩度以多茸毛作为辨别依据,仅适用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最嫩的鲜叶也要一芽一叶初展,只是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极其不妥当的,由于芽心属于生长不完善的部分,所含成分不完整,尤其是叶绿素含量极低,所以不应只为了追求嫩度而仅用芽心制茶。

2,条索

各类茶都具备的一定外形规格称为条索,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长条形茶,通常注意松与紧、弯与直、肥与瘦、圆与扁、轻与重;圆形茶看颗粒的松与紧、匀与正、轻与重、空与实;扁形茶要看光滑平整程度是不是符合规格。通常来说,条索紧实、身骨重、圆(除扁形茶外)且挺直,就表明原料细嫩、做工不错、品质优良。若外形松、不圆(除扁形茶外)、碎,并带有烟、焦味,就表明原料过老、做工很差、品质劣。用杭州地区的绿茶条索标准为例: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体现为细紧有锋苗、紧细尚有锋苗,尚紧实、尚紧、稍松、粗松,其规格必以紧、实、有锋苗为上。

3,色泽

茶叶的色泽与原料的嫩度、制作的技术都有着十分密切关系,每种茶都有相应的色泽要求:如红茶要乌黑油润、绿茶要碧绿、乌龙茶要呈青褐色、黑茶要为黑油色等。不过不管何种茶类,好茶都要求色泽要一致、光泽要明亮、油润而鲜活,若色泽不一致、深浅有差别、暗且无光,表明原料老嫩不一致、做工太差、品质为劣。茶叶的色泽还与茶树的产地及季节都有极大关系,如高山产的绿茶色泽绿且略带黄、鲜活透亮;而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为深绿带光。制茶过程中因为技术不当,也常常使色泽产生变化。

购茶时,应按照具体采购的茶类来进行仔细的判断。例如龙井,最上等的是狮峰龙井,其因是清明前出茶。所以颜色并不是翠绿,而是带天然的糙米色,呈嫩黄。这也属于狮峰龙井的一大特色,在色泽上与其他龙井有明显的差异。由于狮峰龙井售价奇高,茶农会制造出假冒产品,加工方法是在炒制茶叶过程中略微炒过些而使叶色成为黄色。真假之间的差别是:真狮峰匀称有光洁、叶淡黄嫩绿、茶香中稍稍带有清香;假狮峰则角松且空,毛糙、叶偏黄色、茶香带炒黄豆的香味。不通过多次比较,的确不容易判断。不过只需冲泡一下,区别就显而易见了。炒制过火的假狮峰一点儿没有龙井应有的浓郁鲜嫩的香味。

4,整碎

整碎,即指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且整为优,断且碎为劣。较违规的茶叶审评,是将茶叶置于盘中(最好盘为木质的),让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根据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构成有顺序的分层。其中在最上层的是粗壮的,集中于中层的是紧细重实,沉积在最下层的是断碎细小的。每类茶均以中层茶多为好;上层通常是粗老叶子偏多、滋味偏淡、水色偏浅;下层碎茶较多,冲泡后常常滋味太浓、汤色偏深。

5,净度

主要是看茶叶中是不是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及加工过程中是不是混入了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净度好的茶应不含丝毫的夹杂物。

另外,通过茶的干香也可以进行鉴别。不管何种茶都不应有异味,每种茶都有属于自己特定的香气,干香和湿香有所不同,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带青气、烟焦味和熟闷味都不可行。此外,最易鉴别茶叶质量的,是冲泡之后的口感味道、香气及观看叶片、茶汤色泽。若被允许,买茶时应尽可能冲泡后品饮一下。如果是极其偏好某种茶,最好事先查找一些有关该茶的资料,较准确地了解其色、香、味、形的特性,每次购买的茶都应互相做个比较,次数增加,就易分辨出好坏了。

红茶品质 色、香、味、形方面都独具特色


红茶在色、香、味、形方面都独具特色,从干茶的黑色以及红茶冲泡后的红汤、红叶可以判定红茶的品质特点。其实,从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叶在颜色上并没有红茶、绿茶之分,之所以各具特色,是茶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以后,加工方法的不同才制造出红茶、绿茶等各种各样的茶叶来。而茶叶在制造过程中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发酵这一环节,发酵又分为发酵、不发酵和半发酵三种类型。作为发酵茶的红茶,是酶性氧化最为充分的茶叶,茶叶中的有关成分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了一系列化学变化,形成了有色的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索,从而使红茶冲泡的茶汤颜色红艳明亮。同时,红茶在加工的发酵期间,也是茶的香味成分增加最快、最多的时候,因此,发酵是红茶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它不仅与红茶冲泡后所呈现的水色、滋味有关,还对红茶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红茶在加工过程最为讲究的要数功夫红茶,它的加工时间相对来说要比红碎茶等其他红茶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功夫红茶的内质中各种化学变化就会进行得比较充分。根据长期以来所总结的各地红茶的品质特征,可以了解到茶叶的优劣和当地茶树品种的鲜叶原料有很大关系。据研究分析,就红茶香味而言,安徽的祁门红茶、福建的红茶要比其他一些地方生产的红茶中牛栊儿醇的含量高得多。当然,茶叶品质除,与茶树品种的不同有关外,同时也与茶叶的加工和制造的时期选择有所联系,与当地的气候条件也有关系。各个地区所产红茶的香味特征,都有自身香味最浓的一个时期,也就是所谓的高香期,一旦过了这个高香期,即使是同一个地区同一棵茶树上也很难出现如此香味浓重的茶叶了。另外,用于制造红茶的茶树品种,其茶多酚含量要求很高,以保证红茶滋味的鲜浓,茶汤颜色红艳明亮。

真正高品质的红茶,如大叶种红茶等,在经过冲泡后,其茶汤颜色尤其红艳,在茶碗边沿形成一圈明亮的“金圈”,而茶汤冷却后往往出现乳凝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冷后浑”。“冷后浑”可以看成是判定高品质红茶的一个重要现象。

龙井的色、香、味、形


高级龙井茶的色泽翠绿或带糙米色,调匀鲜活而油润,汤色碧绿,清澈明亮;香馥如兰,香气鲜爽,清香持久;滋味甘醇鲜爽,醇和可口;外形扁平光滑,形似“碗钉”,尖削挺秀,大小匀齐,芽毫隐藏,犹如兰花瓣。因此,向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佳茗之誉。过去龙井分1-8个品级,特级龙井至少有6万个芽,茶叶光滑扁平匀直,打上包儿,捅一个窟窿,茶叶会一根根掉下来。泡出来一芽一叶,汤非常清澈,不能带“鱼叶”(附在茶柄的小叶)。这些特点是其他茶叶无法替代的。冲泡龙井,要用80度开水。若用杯盖,一分钟后即揭开杯盖,以免产生闷熟味,高级龙井一旗一枪,芽叶簇立于杯中交错相映,上下沉浮,宛如青兰初绽,翠竹争艳。龙井有一种特殊的香气,用行话说叫“板栗香”,泡出来的茶味有点儿像栗子的香气。因此,品尝龙井宜细品慢啜,否则领略不到其香味特点。清代诗人陆次云在《湖懦杂记》称赞:“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则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陆次云说龙井茶无味,并非似白开水那样的淡而无味,而是别有一种“无味之味”,有一种“太和之气”。这叫做淡中有味茶偏好。名茶佳品,没有俗品凡茶的茶气,却各有自己独特的香气韵味。龙井茶贵得来大气、矜持,娇起来便缺乏耐心,不经泡,像位阅历浅又任性的娇嫩模特儿;香气极易耗散,难以久储,就像青春。有人曾比喻极品龙井的陈茶与此品新茶的关系,好比半老徐铁观音娘与二八少女,后者的青春健康茶远甚于前者余韵,哪怕当年有惊鸿之艳。

鉴别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由于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活,云雾笼罩,故而茶质别具一格:茶芽挺直,肥壮细嫩,外形魁伟,色泽苍绿,全身毫白,具有清汤质绿、水色明、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的优秀特征,是尖茶中最好的一种。

太平猴魁的品质特征:其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蕴有诱人的兰香,味醇爽口。其品质按传统分法:猴魁为上品,魁尖次之,再次为贡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传统尖茶。太平猴魁的采摘在谷雨至立夏,茶叶长出一芽三叶或四叶时开园。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独具一格,有"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的特色。每朵茶都是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翘,不曲,俗称"两刀一枪",素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在明澈嫩绿的茶汁之中,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对你搔首弄姿呢。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可体会出"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有独特的"猴韵"。

鉴别太平猴魁可从形、色、香、味四个方面进行:

①外形:太平猴魁扁平挺直,魁伟重实,简单地说,就是其个头比较大,两叶一芽,叶片长达5?7厘米,这是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鲜叶持嫩性较好的结果,这是太平猴魁独一无二的特征,其他茶叶很难鱼目混珠。冲泡后,芽叶成朵肥壮,有若含苞欲放的白兰花。此乃极品的显著特征,其他级别形状相差甚远,则要从色、香、味仔细辨识。

②颜色:太平猴魁苍绿匀润,阴暗处看绿得发乌,阳光下更是绿得好看,绝无微黄的现象。冲泡之后,叶底嫩绿明亮。

③香气:香气高爽持久,太平猴魁比一般的地方名茶更耐泡,“三泡四泡幽香犹存”,一般都具有兰花香。

④滋味:太平猴魁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泡茶时即使放茶过量,也不苦不涩。不精茶者饮用时常感清淡无味,有人云其“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用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将有助于你细细品味太平猴魁的妙处。

太平猴魁产量不大,正宗的连太平当地人也很难买到,极品太平猴魁更是凤毛麟角。又因其价格昂贵,假冒者甚多。

【冲泡之法】

1.选择高杯玻璃杯;

2.取茶叶3-5克,将根部朝下放置杯中;

3.用90度开水冲泡,首次加水1/3杯,等待一分钟,茶叶将逐渐浸润舒展成形;

4.待第二次加水,3-5分钟看、即可。

茶叶的色、香、味、形、效


茶叶起源于中国,据史料记载,人类最早发现的是嚼吃茶叶用来解毒。随着时间的发展,接下来大致经历了煮鲜叶汤、煮干茶汤、点茶、泡茶,直到如今出现各式各样的冲泡方法。人类对茶叶的利用也大致经历了药用、食用、饮用三个大的阶段。

中国人逐步形成对茶的饮用习惯, 以及发展到喜爱甚至痴迷,主要是了解茶叶是一种健康性饮品开始,逐步上升到了认同它是一种精神性和文化性的饮品。

当我们回归到本质和基础,茶叶如今带给饮用者的感受和作用可以归纳为5个字:色、香、味、形、效。这5种感受是我们直接能够感知到的。

“色”和“形”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干茶的颜色及其茶汤的颜色、干茶的形状及其在水中展开的形状带给我们的是视觉感受,茶叶的“色”和“状”不仅可以用来区分茶叶的类别和品质档次,又能带给我们美好的视觉享受。

“香”是我们鼻子闻到的,闻茶香,闻的是干茶的香、冲泡以后的叶底香及其茶汤香。“味”是我们口腔品尝到的,直接的是入口时的味道,另外还有喝了茶汤的回味。

人类利用茶叶的核心基础和主线是茶叶对人体的健康功效。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在茶叶中找到了超过500种的物质,正是这些奇妙的物质以及他们的奇妙组合,茶叶给人类带来了健康。但是,如果说茶叶的“色、香、味、形”是我们的直接感受的话,那么茶叶的“效”却不是直接的、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积累。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长期饮茶,茶叶对我们人体的健康功效才能够显现出来。

喝茶的最基本需要,就是茶叶的“色、香、味、形、效”,而这其实都是茶叶的物质基础。

作为茶叶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我们要念好这个“五字经”。我们应该尊重茶叶的本真性,也就是茶叶的真色、真香、真味、真形、真效,尤其是对于传统 中国茶,那些在茶叶生产中使用化学添加剂,以改变茶叶的“色、香、味、形、效”的做法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帮助消费者建立正确的茶叶品鉴取向,从而实现茶叶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而现实中的有些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和警惕。

一方面,少数茶叶营销者误导消费者,造成了消费者对茶叶品鉴的错误和畸形取向,另一方面,少数生产者又不惜手段去迎合这些不正确的取向,需要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加强监管。

更为危险的是中国茶叶的饮用安全性问题。茶叶本是健康之物,如果茶叶中出现了超标的稀土、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我们的消费者会受到什么打击?中国的茶产业会是什么后果?

其实很多“专业人士”所说的“茶气”、“茶韵”,普通的喝茶消费者很难明白和感受到的。

从色,香,味,形识茶叶


茶叶的类别繁多,主要分为红、绿、黄、白、黑和乌龙等6大类,消费者选择好茶类后,应注意辨别茶叶的品质,可以从茶叶形状、色泽、干茶的香气等方面来鉴别,有条件的还可以经过冲泡、嗅其香气、尝其滋味、观其汤色及茶渣嫩度、色泽等。

⑴色。包括外观的色泽及汤色。新茶外观干硬疏松,色泽新鲜,一般呈嫩绿色。老陈的茶叶则紧缩暗软。选购茶叶时,外观颜色应以纯而泽为好,杂而暗为次。茶叶的汤色以明亮清晰为优,暗而深为劣。

⑵香。质量好的茶叶,一般都香味纯正,浸人心脾。若茶叶香味淡薄或根本无香味的,或者有异味的,则不是好茶叶。如茉莉花茶是许多消费者所喜爱的,这种茶有浓郁的茉莉花清香。如无这种香气或有其它气味,则说明该茉莉花茶质量较差。

⑶味。是指茶水的滋味。新茶汤色澄清而香气足、陈茶则汤色变褐、香味差。就绿茶、红茶来说,质量好的绿茶口感略带苦涩,饮后又感鲜甜,且回味越久越浓。若苦涩味重,鲜甜味少的则为次茶。红茶口感甜爽为好,苦涩为次。

⑷形。指茶叶的外形。各种名茶都有它的外形特征,千姿百态。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鉴别方法:有的品种要看它的茸毛多少,多者为优,少者为劣;有的品种要看它的条索松紧,紧者为好,松者为差。质量好的茶叶外形应均匀一致,所含碎茶和杂质少。

欢迎登陆爱:

茶之美:名、形、色、香、味


唐代诗人杜牧在《题茶山》一诗中赞道:“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

一、茶名之美

庄子《庄子·逍遥游》曰:“名者,实之宾也。”所以名讳很重要。我国茶叶的名称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地名加茶树的植物学名称,从这类茶名我们一眼可了解该茶的名种和产地:如西湖龙井、武夷肉桂、闽北水仙、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等。

第二类是地名加茶叶的形状特征:如六安瓜片、平水珠茶、君山银针、古丈毛尖等。

第三类是地名加上富有想像力的名称:如庐山云雾、敬亭绿雪、舒城兰花、恩施玉露、日铸雪芽、南京雨花、顾渚紫笋等。

第四类是有着美妙动人的传说或典故:如碧螺春、文君嫩绿、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绿牡丹等。

其他统统可归为第五种,这类茶名有的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普陀佛茶、金佛、佛手等;有的以吉祥物命名,如太平猴魁、银猴等;有的反映了采茶时令,如谷雨春、不知春等。总之好的茶名都能引发茶人美好的联想。

赏析茶名之美,实际上是赏析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从中不仅可以感受道茶文化,而且可以看出我国茶人的艺术底蕴。

二、茶形之美

我国的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再加工茶等种类,其外观形态各有千秋。

绿茶、红茶、黄茶、白茶等多属于芽茶类,一般都是由细嫩的茶芽精制而成。以绿茶为例就可细分为光扁平直的扁形茶,细紧圆直的针形茶,紧结如螺的螺形茶,弯秀似眉的眉形茶,芽壮成朵的兰花形茶,单芽扁平的雀舌形茶,圆如珍珠的珠形茶,片状略卷的片形茶,细紧弯曲的曲形茶,以及卷曲成环的环形茶等类型。

乌龙茶(青茶)属于叶茶,采青时一般要到长出驻芽后的一芽二三叶才采摘,所以制成的成品茶显得“粗枝大叶”。但是在茶人眼中,乌龙茶也自有乌龙茶之美。例如对于安溪“铁观音”即有“青蒂绿腹蜻蜓头”、“美如观音重如铁”之说。对于武夷岩茶则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

对于茶叶的外形美,审评师的专业术语有显毫、匀齐、细嫩、紧秀、紧结、浑圆、圆结、挺秀等。而文士茶人们更是妙笔生花。宋代丞相晏殊形容茶的颜色之美为“稽山新茗绿如烟”。苏东坡形容当时龙风团茶的形状之美为“天上小团月”。清代乾隆把茶芽形容为“润心莲”,并说“眼想青芽鼻想香”,足见这个爱茶皇帝很有审美的想像力。

武夷山是茶的名丛王国,仅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记载的名茶就有830多种,武夷山的茶人们爱茶至深,他们根据茶叶的外观形状和色泽,为武夷岩茶起了不少形象而生动的茶名。如:“白瑞香、东篱菊、孔雀尾、素心兰、金丁香、金观音、醉西施、绿牡丹、瓶中梅、金蝴蝶、佛手莲、珍珠球、老君眉、瓜子金、绣花针、胭脂米、玉美人、金锁匙、岩中兰、迎春柳”等等。 三、茶色之美

茶叶的色泽,给人一种质量的美感。茶色之美包括干茶的茶色、叶底的颜色以及茶汤的汤色三个方面,在茶艺中主要是鉴赏茶的汤色之美。不同的茶类应具有不同的标准汤色。在茶叶审评中常用的术语有“清澈”,表示茶汤清净透明而有光泽。“鲜艳”,表示汤色鲜明而有活力。“鲜明”,表示汤色明亮略有光泽。“明亮”,表示茶汤清净透明。“乳凝”,表示茶汤冷却后出现的乳状浑浊现象。“浑浊”,表示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是劣质茶的表现。

对于具体色泽按审评专业术语有嫩绿、黄绿、浅黄、深黄、橙黄、黄亮、金黄、红艳、红亮、红明、浅红、深红、棕红、暗红、黑褐、棕褐、红褐、姜黄等等。

鉴赏茶的汤色宜用内壁洁白的素瓷杯或晶莹剔透的玻璃杯。在光的折射作用下,杯中茶汤的底层、中层和表面会幻出三种色彩不同的美丽光环,十分神奇,很耐观赏。茶人们把色泽艳丽醉人的茶汤比作“流霞”,把色泽清淡的茶汤比作“玉乳”,把色彩变幻莫测的茶汤形容成“烟”。例如,唐代诗人李郢写道:“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乾隆皇帝写道:“竹鼎小试烹玉乳”。徐夤在《尚书惠蜡面茶》一诗中写道:“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四、茶香之美

茶香有的甜润馥郁,有的清幽淡雅,有的高爽持久,有的鲜灵沁心。按照评茶专业术语,仅茶香的性质就有清香、高香、浓香、幽香、纯香、毫香、嫩香、甜香、火香、陈香等,按照茶香的香型可分为花香型和果香型或细分为水蜜桃香、板栗香、木瓜香、兰花香、桂花香等等,按照香气的表现则可分为馥郁、高爽、持久、浓郁、浓烈、纯正、纯和、平和等。

唐代诗人李德裕描写茶香为:“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温庭筠写道:“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在他们的笔下茶的“兰气”、“疏香”使人飘然欲仙。宋代苏东坡写道:“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在苏东坡的笔下茶香透人肌骨,茶本身就是一个遍体生香的美人。古代的文人特别爱用兰花之香来比喻茶香,因为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王禹珃称赞茶香日:“香袭芝兰关窍气。”范仲淹称赞茶香日:“斗茶香兮薄兰芷。”李德载称赞茶香日:“搅动兰膏四座香。”高士奇赞美武夷茶香日:“香夺玫瑰晓露鲜等”。

对于茶香的鉴赏一般至少要“三闻”。一是闻干茶的香气,二是闻开泡后充分显示出来的茶的本香,三是要闻茶香的持久性。闻香的办法也有三种,一是从氤氲上升的水汽中闻香,二是闻杯盖上的留香,三是用闻香杯慢慢地细闻杯底留香。茶香有一大特点,就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据骆少君研究员主编的《饮茶与健康》介绍:“茶叶中已发现有约700种香气化合物,各类茶的香气成分及含量各不相同。”这些物质有的在高温下才挥发,有的在较低的温度即可挥发,所以闻茶香既要热闻、温闻又要冷闻,这样才能全面地感受到茶香之美。 五、茶味之美

茶有百味,其中主要有“苦、涩、甘、鲜、活”。

苦是指茶汤入口,舌根感到类似奎宁的一种不适味道;涩是指茶汤人口有一股不适的麻舌之感;甘是指茶汤人口回味甜美;鲜是指茶汤的滋味清爽宜人;活是指品茶时人的心理感受到舒适、美妙、有活力。

在此基础上,审评师们对茶的滋味有鲜爽、浓烈、浓厚、浓醇、醇爽、鲜醇、醇厚、回甘、醇正等赞言。品鉴茶的天然之味主要靠舌头,因为味蕾在舌头的各部位分布不均,一般人的舌尖对咸味敏感,舌面对甜味敏感,舌侧对酸涩敏感,舌根对苦味敏感,所以在品茗时应小口细品,让茶汤在口腔内缓缓流动,使茶汤与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充分接触,以便精细而准确地判断茶味。

古人品茶最重茶的“味外之味”。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的环境和心情,可从茶中品出不同的“味”。“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历尽沧桑的文坛宗师欧阳修从茶中品出了人情如纸、世态炎凉的苦涩味;“蒙顶露芽春味美,湖头月馆夜吟清。”仕途得意的文彦博从茶中品出了春之味;“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昧永。”豪气干云、襟怀坦荡的苏东坡从茶中品出了君子味;“双鬟小婢,越显得那人清丽。临饮时须索先尝。添取樱桃味。”风流倜傥的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从美人尝过的茶汤中品出了“樱桃味”;“一岭中分西与东,流泉泻涧味甘同。”统治全国达60年之久的清代盛世之君乾隆皇帝认为,在他的国家里,各地泉水泡出的茶味都甘同,他从茶中品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大同之味。

茶如人生,亦有百味。苏东坡拟人化地把茶称为叶嘉先生并写了《叶嘉传》。在《叶嘉传》中,他借皇帝之口说:“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吾始见嘉,未甚好焉,久味之,殊令人爱。”只有爱茶,才能成为不俗的中人。茶“森然可爱不可慢,肉清骨腻和且正”。

龙井茶的色、香、味、形


高级龙井茶的色泽翠绿或带糙米色,调匀鲜活而油润,汤色碧绿,清澈明亮;香馥如兰,香气鲜爽,清香持久;滋味甘醇鲜爽,醇和可口;外形扁平光滑,形似“碗钉”,尖削挺秀,大小匀齐,芽毫隐藏,犹如兰花瓣。

因此,向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佳茗之誉。

过去龙井分1-8个品级,特级龙井至少有6万个芽,茶叶光滑扁平匀直,打上包儿,捅一个窟窿,茶叶会一根根掉下来。泡出来一芽一叶,汤非常清澈,不能带“鱼叶”(附在茶柄的小叶)。这些特点是其他茶叶无法替代的。

冲泡龙井,要用80度开水。若用杯盖,一分钟后即揭开杯盖,以免产生闷熟味,高级龙井一旗一枪,芽叶簇立于杯中交错相映,上下沉浮,宛如青兰初绽,翠 竹争艳。

龙井有一种特殊的香气,用行话说叫“板栗香”,泡出来的茶味有点儿像栗子的香气。因此,品尝龙井宜细品慢啜,否则领略不到其香味特点。

清代诗人陆次云在《湖懦杂记》称赞:“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则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陆次云说龙井茶无味,并非似白开水那样的淡而无味,而是别有一种“无味之味”,有一种“太和之气”。这叫做淡中有味茶偏好。名茶佳品,没有俗品凡茶的茶气,却各有自己独特的香气韵味。龙井茶贵得来大气、矜持,娇起来便缺乏耐心,不经泡,像位阅历浅又任性的娇嫩模特儿;香气极易耗散,难以久储,就像青春。

有人曾比喻极品龙井的陈茶与此品新茶的关系,好比半老徐娘与二八少女,后者的青春远甚于前者余韵,哪怕当年有惊鸿之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