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开发利用已成热点

发布时间 : 2020-12-12
绿茶利用 茶叶的利用 茶多酚提取设备

【www.cy316.com - 绿茶利用】

(□《中国化工报》提供)

 茶多酚简称GTP,是茶叶中儿茶素类、丙酮类、酚酸类和花色素类化合物的总称。因其化学结构中带有多个活性羟基,对人体保健极为有利,且有抑菌、杀菌、抗肿瘤、抗辐射等多项功能,作为医药和食品等的添加剂,开发和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茶多酚的应用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

从茶叶中制备茶多酚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3类。

溶剂提取法。将茶叶用极性溶剂浸渍,然后把浸取液进行液-液萃取分离,最后浓缩得到产品。目前工业化生产主要采用此法。产品收率为5%~10%,产品纯度为80%~98%。所用溶剂有丙酮、乙醚、甲醇、己烷及三氯甲烷等。该法生产成本高,且易造成污染。

离子沉淀法。用金属沉淀茶多酚,使其与咖啡碱分离。该方法使用了对人体有毒的重金属作沉淀剂,其产品为食品和医药行业所不能接受。

柱分离制备法。已有报道的凝胶柱、吸附柱和离子交换柱法。此项技术的关键是柱填充料和淋洗。研究表明,采用柱分离制备法,茶多酚得率在4%~8%之间,纯度可达98.1%,但柱填充料非常昂贵,且淋洗时要用多种和大量有机溶剂,显然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以上传统方法均普遍存在问题和弊端,产品无法在安全性、价格和纯度方面全部满足食品添加剂和医药行业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已有科研人员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与传统提取、浓缩和萃取技术相结合,得到了制备高纯度茶多酚新工艺。该工艺既提高了茶多酚的纯度和得率,又符合工业化生产对原料、溶剂使用、制作路线、生产过程安全性和产品颜色、产率、纯度诸方面的要求,有利于茶多酚更有效地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应用。

茶多酚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有关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类)的利用途径已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油脂抗氧化作用:茶多酚是天然油脂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活性优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也优于VE,可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用防止和延缓脂质的氧化或酸败。

色素保护作用:茶多酚可防止天然色素和β-胡萝卜素的降解褪色,据称其效果比VC高出20倍。

除臭剂:由于茶多酚对除甲硫醇臭味有良好效果,日本已利用其制成除臭口香糖、香烟滤嘴,可去除和防止吸烟者口臭。实验结果还表明,茶多酚对动物肠内产生恶臭的细菌也具有抑制效果。

抗氧化、延缓衰老:茶多酚可清除人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减缓人体衰老。大量试验表明,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比VE还强,若与VC和VE配合还具有增效作用。

防龋作用:过去茶叶的防龋作用被认为是茶汤中“氟”的功效。现在临床上又证明茶多酚能强烈抑制致龋菌,明显减少菌斑和牙周指数,而对口腔中其他有益微生物没有影响。

抗菌、抗病毒:有人认为:茶多酚的抗菌作用在于多酚类物质能沉淀菌体蛋白,使菌体蛋白变性而失活。利用茶多酚抗菌、抗病毒原理,国外已将儿茶素用于空调机。自1998年这种新型空调机上市以来,深受市场好评.

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茶多酚类化合物对有机体的脂肪代谢产生重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血浆和肝脏中胆固醇含量上升的作用,具有促进脂类化合物从粪便中排出的效果,因此它不但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有减肥的效果。

多种药理作用:茶多酚特别是儿茶素衍生物具有抑制癌细胞增生、抗癌、抗突变的效果。此外,儿茶素衍生物还有减轻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以及抗辐射作用。美国一公司已利用此功能开发出粉底霜化妆品,产品标示的功能为预防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皮肤癌以及预防皮肤的早期衰老。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茶多酚用于鱼油制品中,能有效防止多烯酯及酸的过氧化分解,其抗氧化能力比VE更强;茶多酚油溶性乳化液用于食品调合油中,能有效地延长哈败诱导期,并显示出比粉剂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茶多酚已成为医药、食品界开发的热点,目前除了茶多酚片剂、胶囊剂等外,作为抗氧化剂和食品添加剂在粮油食品、方便食品、水产品、肉制品、调味品、糖果、饮料等多类食品中均有广泛的应用,有强劲的市场需求,开发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cy316.cOM编辑推荐

植物源杀虫剂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前景展望


现在越来越重视有关合理利用生态的新方法来有效控制害虫的研究,开发对有害生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易分解且分解产物对环境无损害的生物农药是目前的热点,从生物中提取、分离新的天然活性化合物是开发新农药的重要途径。“植物源农药”实际上就是利用天然中草药经过筛选配方而研制成的一种“生物农药”,与环境和谐度高。其主要特点为:(1)植物源农药对人畜安全;(2)在自然环境下易分解,残留量低;(3)是天然的混配复剂,对害虫有拒食、忌避、抑制生长发育、控制种群等作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它的优势在于既能调节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防治病虫害,又没有化学农药的诸多副作用。本文就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概况作简要综述,通过分析其优、缺点来展望其发展前景。

一、研究现状

1.杀虫植物资源研究

地球上植物农药十分丰富。《中国有毒植物》一书列入有毒植物1300多种,其中许多种类具有杀虫(菌)作用或已被作为植物源农药利用。据1958年中国南方各省统计,被利用的植物农药达411种。《中国土农药志》一书共记述植物性农药220种,并定出了学名。据调查统计,中国作为农药的植物主要集中于楝科、菊科、豆科、卫矛科和大戟科等30多科以上。

(1)楝科植物 楝科植物约52属1400种,中国约有15属64种。楝科植物杀虫剂应用较早,其中印楝(Azadirachtaindica)、川楝(Meliatoosendan)和苦楝(Meliaazedacach)是该科中主要的杀虫植物。印楝是世界上公认的理想杀虫植物,其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种核和叶中。从其种子中已分离、鉴定出数十种柠檬素类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一种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印楝素。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扰乱昆虫内分泌系统,影响促前胸腺激素(PTTH)的合成与释放,减低前胸腺对PTTH的感应而造成20-羟基蜕皮酮合成、分泌的不足,致使昆虫变态、发育受阻。自美国Vikwood公司最早开发出以印楝种核为原料的杀虫剂马格乐后,至今全世界已有近20个国家建立了印楝农药生产厂,并已有十几个产品投放市场,用于防治8目400余种害虫。在对药剂的速效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发现印楝素乳油在环境保护和降低农药残留方面,具有化学合成农药无法代替的作用。

(2)除虫菊 除虫菊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大规模集约化种植的杀虫植物,是一种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无害、能迅速杀灭害虫而不易产生抗药性、无残留的高效天然杀虫剂。用其提取的天然菊酯油是生产高效低毒无公害生物农药和卫生杀虫剂的主要原料。

(3)鱼藤 鱼藤主要杀虫成分是鱼藤酮(Rotenone),对昆虫高毒而对人畜安全,它通过抑制昆虫体内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NAD+辅酶Ⅰ)与辅酶Q之间的生化过程来杀灭害虫,故害虫不易产生抗性。黄瑞论等(1956)试验得出“鱼藤酮对蚜虫的防治效能,比任何已知药剂大”的结论。鱼藤酮对烟蚜、小地老虎、烟盲蝽、烟蓟马等多种害虫有强力触杀作用,美中不足的是鱼藤酮易光解氧化,在作物上残留时间短。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报道,鱼藤根有效成分对植物的生长有刺激作用。

(4)卫矛科植物 卫矛科植物约有30属450种,中国有12属200种以上。该科植物的杀虫有效成分为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雷公藤和苦皮藤是该科中重要的杀虫植物。雷公藤(Tripteryiumwilfordii)的杀虫有效成分主要为wilfordine、wilforgine、wilfortrine、wiforzine及雷公藤碱,多存在于根皮之中。雷公藤对多种害虫具有胃毒、拒食、抑制生长发育和忌避产卵等杀虫活性,且药效快,为其它一般植物性杀虫剂所不及。苦皮藤(Celastrusangulatus)的杀虫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根皮中,其次分布于叶中。苦皮藤对小菜蛾、粘虫、黄守瓜等多种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效。

(5)杜鹃花科植物 杜鹃花科植物约50属1300余种,中国有14属700种。该科植物黄杜鹃(Rhodendron molle)在中国作为杀虫植物使用的历史较早。黄杜鹃(又称闹羊花)中有3种活性较高的物质:闹羊花素-Ⅲ(简称R-Ⅲ)、Kalmanol和Grayanotoxin-Ⅲ,其中以R-Ⅲ为主要杀虫有效成分。R-Ⅲ属于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在黄杜鹃的花、嫩叶、根、茎不同部位含量各异,以花中含量最高(0.20%)。闹羊花****对昆虫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用黄杜鹃可加工制作黄杜鹃粉剂和黄杜鹃水剂两种植物农药,可用于防治叶蝉、稻飞虱、蓟马、蚜虫、黄守瓜、盲蝽象、地老虎等害虫。

除上述植物外,近10多年来国内工作者还对瑞香科植物、柏科植物、黄花蒿、竹、夹竹桃、豆薯(地瓜、凉薯)、百部、毒藜、大黄、藜芦、苦参、银杏、番茄、苦木、白头翁、黄芩、辣椒等植物的杀虫活性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报道。

2.活性成分

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多种多样,从成分的化学分类角度看,几乎涵盖所有成分类别,主要包括:(1)生物碱:生物碱作为植物源农药的有效成分最为重要,如烟碱、苦参碱、藜芦碱、雷公藤碱等。(2)氨基酸、蛋白质类:如甘氨酸、天门冬氨酸、碱性蛋白、蛋白质类似物等。(3)萜类与挥发油(精油):除虫菊酯,雷公藤素甲、乙,雷公藤酮,香茅醛,柠檬醛,樟脑等。(4)三萜类与甾体类化合物:如川楝素、海葱糖苷等。(5)其它:糖甙类有异硫氰酸酯甙、硫甙芥子甙;黄酮类,如鱼藤酮等。

3.作用机理

(1)影响昆虫激素的代谢:如印楝素抗昆虫蜕皮激素,干扰昆虫蜕皮,导致昆虫产生形态上的缺陷;另外印楝素还可影响昆虫的交配及卵子的发育。(2)影响昆虫的神经系统:如烟碱作用于昆虫神经细胞上的乙酰胆碱烟碱型受体,使神经体持续激活,虫体持续痉挛,麻痹死亡;植物香油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也可产生同样的效果。(3)影响昆虫的呼吸系统:鱼藤酮是呼吸作用电子传递链中的Ⅰ位点抑制剂,从而影响昆虫的呼吸系统;奈醌类物质作用于线粒体复合体,抑制呼吸作用。(4)影响昆虫的消化系统:植物蛋白酶抑制剂与昆虫肠道内的蛋白酶结合并抑制其活力,影响昆虫的消化功能;川楝素通过破坏菜青虫的中肠组织而起作用。(5)影响离子通道:除虫菊酯与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延长其开放时间,引起昆虫休克死亡,相同机理的尚有西藜芦生物碱、胡椒素、阿素宁、墙草碱等;鱼尼丁能与肌质网上的钙离子通道结合,使钙离子进入肌细胞,很快引起细胞死亡,对特定种类昆虫的防治确实有效。(6)其它:油菜素内酯可以增强植物的抗性;苦豆子中的金雀花碱和苦豆碱对昆虫的同工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等。

4.作用方式

(1)胃毒作用 具有胃毒作用的植物源杀虫物质较多,但它们的作用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如苦皮藤素V主要是破坏中肠肠壁细胞膜及细胞器膜;而川楝素则破坏中肠组织,阻断神经传导而导致害虫麻痹、昏迷、死亡。

(2)触杀作用 目前,具有触杀作用的植物源杀虫植物不多,主要有除虫菊、鱼藤、烟草等。研究认为,除虫菊中的除虫菊素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但其具体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尚有许多问题不清楚;鱼藤中的有效杀虫成分鱼藤酮主要作用于呼吸链中电子转移复合体Ⅰ;烟碱是烟草中的主要杀虫成分,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

(3)忌避和拒食作用 忌避主要是利用某些药剂(如茼蒿精油、菊蒿精油)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使昆虫感觉器官难以忍受而离去。拒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某些药剂(如印楝素、川楝素、R-m、脱氧鬼臼****等)抑制了昆虫的味觉功能而表现出拒食效应。

(4)麻醉作用 某些植物源杀虫物质对害虫具有特殊的麻醉作用。如雷公藤总碱对5龄菜青虫有很强的麻醉作用(麻醉中量ND50为2.29μg·g-1)。

(5)其它作用 除上述几种作用方式外,植物源杀虫剂还有其它生物活性。如砂地柏、黄花蒿等精油对害虫有熏杀作用,从喜树中分离出来的喜树碱具有极强的不育作用,还有一些植物精油对害虫具有引诱作用。

二、开发利用

从对植物性杀虫物质的简要概括中可看出,植物源杀虫剂作为一种天然杀虫剂类型具有以下优点:(1)对人畜低毒或无毒;(2)其本身即取之于自然,对植物源杀虫剂的利用,是自然资源的一种循环,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附加的压力;(3)植物源杀虫剂中不乏一些作用方式、作用机理特殊的物质,对于目前害虫严重产生抗药性的局面可能有一定的缓解;(4)植物源杀虫剂资源丰富,据估计,当今世界至少有25万种不同的植物,而在化学性质上进行过调查研究的仅占10%,这说明进一步工作的回旋余地非常大;(5)植物质产品一般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害虫天敌比较安全,不会破坏自然生态防御系统。因此,在人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竭力寻找新型杀虫剂而层层受阻的同时,把希望寄托于对植物性杀虫剂的开发和研究也就成了历史之必然。

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利用可分为两方面:一是直接利用,即对植物中的活性物质进行粗提取后,直接加工成可利用的制剂。这种利用方式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发挥粗提物中各种成分的协同作用,而且投资少,开发周期短。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做的工作较多,已开发出楝素乳油、苦皮藤乳油、鱼藤酮乳油、双素碱水剂、油酸烟碱等多种商品化制剂。二是间接利用,即研究活性物质的结构、作用机制、结构与活性间的关系,进而人工模拟合成筛选,从中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制剂。间接利用是当前国外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的盲点,也是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发展的方向。

植物源农药可以制成乳剂、粉剂单独使用或几种植物农药配合使用,也可以与生物农药、化学农药混配使用。到2000年止,中国已登记注册植物源农药品种28种,应用较多的为苦参碱(粉剂2种,水剂10种)、烟碱(含混剂,4种)、鱼藤酮(6种)、茶皂素、木烟碱、楝素乳油等。由于植物源农药对人畜毒性低,在环境中容易降解,基本上无明显的残毒问题。因此,首先应考虑将植物源农药应用于蔬菜、茶叶、中药材、花卉生产以及城市绿化防治病虫害等方面。

三、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植物源农药既然有那么多好处,为什么未得到很快发展?这主要是植物源农药固有的缺点限制了它的研发进程。众所周知,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是植物的一类或几类次生代谢物质,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pH值、土壤营养成分和周围生物群落等)的影响,因此稳定性不高。并且其活性成分含量低,作用效果缓慢,给生产带来了困难。有人提出了一些解决植物源农药易分解失活的办法,有的用抗氧化剂如低浓度邻苯二酚、连苯三酚等避免阳光的作用;也可避光超低温保存。现使用得最多、最成功的是制成乳油。但乳油的加工需要大量的有机溶剂,易污染环境,因此还须加大科研力度,研究开发无毒的剂型。为解决药效慢的问题,如今大量采用复配的办法,制成多种复配剂使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侯学文等提出将生物技术与植物性杀虫剂相结合的一些设想。但是植物性杀虫剂大多是结构复杂、在生物体内合成步骤繁多的有机化合物,从现阶段的基因工程技术来看,要想将它们的合成酶系全部转移至目标作物中让它们自己拥有合成植物性杀虫剂的能力,至少目前是不太现实的。现阶段转移少数基因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因此目前应集中研究蛋白质类的植物性杀虫剂,如蓖麻****、胰蛋白酶抑制剂、淀粉酶抑制剂及一些对害虫有忌避、毒杀的凝集素等,阐明它们的基因结构,以便人工合成或从杀虫植物中克隆这些基因,然后再将这些基因转入需保护的作物中,这样就可以用自然界自己的方式解决自身的问题。用昆虫细胞培养可以研究植物性杀虫剂的作用机理,探讨其作用于细胞代谢的哪一个位点,利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BLA)系统,可以查出植物性杀虫剂的受体,这样对设计混配及仿生合成新农药有极大的帮助。利用昆虫细胞培养尚可预测对植物性杀虫剂的抗性发展及其抗性产生原因,从而在应用前采取相应措施,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发生。

四、小结

近年来,中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开发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以直接利用为主、成本较高、作用缓慢、药物稳定性差等许多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源农药的优点,开发出在实践中具有推广价值的植物源农药制剂,尚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植物中活性成分结构、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的研究;(2)发现先导化合物进而人工合成;(3)植物源农药剂型加工工艺与合理使用技术的研究。总而言之,中国植物资源丰富,发展植物源农药的条件得天独厚。随着生物、信息、分离鉴定和仪器分析等技术的发展,中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将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茶多酚的医学开发研究


茶多酚类物质是目前与茶相关的药品和保健品开发的最主要成分,其中研究最为深入的是儿茶素。至今,在中国已经通过临床试验、并已获准使用的以茶多酚为主要原料的药品有:“天力体保”心脑健胶囊、“亿福林”心脑健胶囊、“可立宁”心脑健胶囊、复方心脑健片、复方茶多酚漱口液等。国外利用茶多酚为主要原料开发的药物也很多,如美国开发生产的Teagreen、日本用茶多酚制成的抗感冒药、日本的“克菌清”、匈牙利的茶多酚保肝药物等。

为了拓宽茶多酚应用范围、提高茶多酚的药效,最新研究趋势是对茶多酚进行化学修饰,使其成为油溶性或获得其他性状,从而有利于与脂溶性物质混合,扩大茶多酚与其他药物或材料的配伍。另一发展动向是研制茶多酚的新剂型,如微胶囊、纳米级剂型、针剂等,从而提高人体对茶多酚药物的吸收和利用度。

将中医的整体观思想方法与西医的研究方法及加工技术结合起来,开发新一代药茶和含茶药物,将可能成为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的研究热点。更多的茶叶功能成分通过与其他制药原料配伍,制成药效更好的新药。例如复方心脑健片是根据茶多酚卓越的医疗、保健作用而研究开发的一种医疗中药制剂。该方由茶多酚、银杏叶提取物、黄芪、女贞子等数味中药组成,经合理提取加工制得,具有益气通络、行气止痛、补益肝肾等作用,用于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卒中后遗症及心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疾患。

茶多酚


《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并不是一种物质,因此常称多酚类。过去茶多酚又称作茶鞣质、茶单宁。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15%--20%。 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 茶多酚的药理作用: 1.具有很强的消除有害自由基的作用。 2.抗衰老作用。 3.抗辐射作用。 4.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5.抗菌、杀菌作用。 6.对艾滋病病毒的抑制作用。 实际上茶叶的许多作用都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在起作用。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大不到的。茶多酚参入其他有机物(主要是食品)中,能够延长贮存期,防止食品退色,提高纤维素稳定性,有效保护食品各种营养成份。其主要用途如下 1.用于糕点及乳制品对高脂肪糕点及乳制品,如月饼、饼干、蛋糕、方便面、奶粉、奶酪、牛奶等,加入茶多酚不仅可保持其原有的风味,防腐败,延长保鲜期,防止食品退色,抑制和杀灭细菌,提高食品卫生标准,延长食品的销售寿命。另外,还可使甜味“酸尾”消失,味感甘爽。 2.用于饮料生产茶多酚不仅可配制果味茶、柠檬茶等饮料,还能抑制豆奶、汽水、果汁等饮料中的VA、VC等多种维生素的降解破坏,从而保证饮料中的各种营养成份。 3.用于水果和蔬菜保鲜在新鲜水果和蔬菜上喷洒低浓度的茶多酚溶液,就可抑制细菌繁殖,保持水果、蔬菜原有的颜色,达到保鲜防腐的目的。 4.用于畜肉制品茶多酚对肉类及其腌制品如香肠、肉食罐头、腊肉等,具有良好的保质抗损效果,尤其是对罐头类食品中耐热的芽胞菌等具有显著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并有消除臭味、腥味,防止氧化变色的作用。 在食用油贮藏中加入茶多酚,能阻止和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自动氧化分解,从而防止油脂的质变哈败,使油脂的贮藏期延长一倍以上。 另外,茶多酚的副产品咖啡因,又称为咖啡碱,为白色晶体或粉末,溶于水、乙醇等,能兴奋大脑皮层,所以有提神作用。常用的制剂是安钠咖(苯甲酸咖啡因),一种中枢兴奋药,能加强大脑皮层兴奋过程,用于神经衰弱和精神抑制状态以及配制复方乙酰水杨酸和氨非咖片等作医药器品。

茶多酚|茶多酚保柔液|茶多酚保柔液的用法|茶多酚保柔液的功能


“茶多酚保柔液”系列产品是从高级绿茶中提取的“茶多酚”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的水剂护肤品。其独到之处在于它不仅是纯天然植物型护肤液,而且不含任何防腐剂、色素、香精,因此对皮肤不会产生任何刺激,并且渗透快,吸收好,透气性强。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四日,经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项目查新检索证实,此产品填补了世界美容护肤品的一项空白,写下了新的一页。

功能与用法

一、功能

1、去角皮、除皱

人体面部表皮通过氧化衰老,皮肤弹性减退,真皮纤维断裂、脂肪萎缩,汗腺、皮脂腺分泌减少,造成面部粗糙,没有光泽,出现皱纹。而茶多酚保柔液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其具有的“维生素P”样生物活性,能够快速渗入肌肤,深度修复受不良因素损害而老化的肌肤,使面部细胞正常代谢,快速自然脱落面部堆积的角质细胞,恢复皮肤弹性,修复真皮纤维断层,淡化消除皱纹,令肌肤柔润光泽。令您恢复青春。

2、去除粉刺、暗疮

痤疮多发于青年男女,发病原因是生长发育期体内皮脂腺受二氢睾酮细胞刺激,分泌旺盛,加入微生物感染而致。痤疮治疗不及时或不得法,最终会导致痤疮疤痕或疤痕印,影响面部美容,留下终生遗憾。而茶多酚保柔液能够彻底清除面部皮肤油垢、皮脂,有很强的杀菌、消炎、刺激皮肤更新的功能,并能帮助表皮维持正常的酸碱平衡,增进皮肤的通透性。从而减少痤疮的产生,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

二、用法

白色包装:保湿增白,恢复皮肤弹性,隔离彩妆。(白天使用)

黑色包装:清除角质层,修复因痤疮而损伤的肌肤。(晚间使用)

(白天)

1、用温水清洁面部。

2、取0.3—0.5毫升“茶多酚保柔液”均匀涂抹于脸上,直接上妆。

(晚间)

1、用化妆棉卸装后,再用温水清洁面部。

2、用消毒后的暗疮针清除面部油脂粒、粉刺。

3、取0.3—0.5毫升“茶多酚保柔液”均匀涂抹于脸上。

茶叶综合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叶除作为饮料之外,还被开发利用到食品、医药、轻工、化工、建材等领域。从而实现了茶叶的浓度加工,多次增值,提高了茶叶的经济效益,同时进一步拓宽了茶叶的科学研究领域。

茶籽含有油脂、蛋白质、淀粉、皂素、木质素等大量可以利用的物质。茶籽不但可榨取茶籽油,还可以从榨油后的茶籽饼粕中提取大量的茶皂素,剩余饼粕净化后是配合饮料的原料。茶籽油不但是在轻工、化工以及纺织工业中作为生产助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原料;可以直接磺化,制成磺化油用于丝绸工业;可以皂化用于制皂业和印染工业。茶皂素与其他植物皂素一样,具有多样生理活性,在药理方面具有社痰消炎、镇痛止咳以及抗菌等多方面的效应。皂素水溶液对动物的红血球有破坏作用,产生溶血现象--皂素毒性,所以,皂素不能静脉注射,只能口服(皂素不水解不被肠胃吸收)。茶皂素对冷血动物毒性较大,可作为对虾养殖时杀灭某些鱼类的清塘剂。茶皂素的表面活性现代已应用于洗涤剂或洗理香波。茶皂素石蜡乳化剂(TS-80石腊乳化剂)应用到纤维板制造业,解决了“纤维板含水率偏高”的难题。以茶皂素为主的TS-861稳泡剂在加气混凝土生产中保证了浇注的稳定性和成功率。

茶籽壳是茶籽综合利用后数量较多的副产物,它包括果壳和种壳两部份。利用茶种壳可制取在工业上有广泛用途的烤胶,它在地质、冶金、合成氨脱硫方面均有用途。

随着茶叶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人们不断从茶叶中发现有益于人类的营养成份和药效成份。其中尤其是茶多酚类、咖啡碱、维生素等生物活性的存在,创造了许多茶的新用途和独特功能。例如:从茶叶中提取的茶多酚用于医疗保健口服液,从茶叶中提取的咖啡碱可代替人工合成咖啡碱,茶叶中撮的儿茶素杀菌能力比乙醇高100倍,从茶叶中撮的天然色素可用于糖果糕点的生产,并能用于化妆品、口红、染发剂的生产以及用作纺织和皮革工业染料。茶叶天然抗氧化剂对人员脂质同样有抗氧化降低过氧化物作用。目前,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在茶叶抗癌防癌的科学研究方面正不懈地努力探索,并取得了许多科技成果。

茶园开发借鉴效法为关键


从前年开始,开化县把套种绿化树种列入“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工程”。投入160万元扶持资金对9800亩套种茶园给予扶持。目前,套种桂花树有近万亩,香樟、日本樱花、红枫、白玉兰等名贵树种有3000多亩。按市场的绿化大苗估算,树种产值达上亿元。将成为茶园增收的重要渠道。

茶园里套种树种,不仅对茶叶品质没有影响,套种树种之后给茶园带来的漫射光,正好符合茶叶喜欢漫射光的特点,有利于氨基酸等物质的合成,无形中提高了茶叶品质。

此外,茶园里还种有吊瓜等短期农作物和茶园家禽养殖。茶花被用于茶花干和美容产品。茶树修剪下来的枝条用作发菌菇材料。对茶园进行深度开发,成为开化县茶农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开化是我县邻居,地理自然条件大致相同,传统茶叶生产技术相似。现今,开化茶农不再单靠传统茶叶生产挣钱。这种深度开发和产业延伸,应成为我们良好的借鉴。

因此,县茶叶生产主管部门,名茶生产企业单位,对开化县的具体做法,应予以深入探讨,推动“茶园开发”在我县开展起来。

如今,人工成本越来越高,茶叶的钱越来越难赚。对茶叶和茶园进行深度开发和产业延伸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茶多酚的用途有哪些?茶多酚用途介绍


茶多酚是茶叶中特有的一种物质,茶多酚简称GTP,是茶叶中的儿茶素类、花色素类、酚酸类、丙酮类化合物的总称。因为它在化学的结构中带有很多个活性羟基,因此,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是极为有利的。那么,茶多酚有哪些用途呢?今天小编为茶友们介绍一下。

茶多酚有哪些用途:

1、具有油脂抗氧化的作用

茶多酚是天然的油脂抗氧化剂,它的抗氧化活性要优于其它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和二丁基羟基甲苯,可以广泛用在食品工业上。具有延缓和预防脂质的酸败或氧化的作用。

2、色素的保护作用

茶多酚可以防止天然色素的降解褪色,其效果要比VC高出近20倍左右。 因此对色素具有保护作用。

3、除臭剂

茶多酚对除甲硫醇的臭味具有很好的效果,利用其制作成的香烟滤嘴、除臭口香糖,可以防止和消除吸烟者口臭,使吸烟者口气能够保持清新。

4、延缓衰老的作用

茶多酚可以消除人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减缓人体衰老。 茶多酚中的抗氧化活性要比VE强,如与VE和VC一起配合,效果就会更好。

5、防龋作用

茶多酚具有抑制龋菌的作用,能够明显减少菌斑的滋生,有效防止龋齿。

6、降血脂,抑制动脉硬化

茶多酚类化合物对有机体的脂肪代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血浆抑制动脉硬化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7、抑制癌细胞的增长

茶多酚还具有抑制癌细胞的增长,有效遏制癌细胞及抗突变的作用。还可预防因紫外线辐射而引起的皮肤癌及预防皮肤的早期衰老症状。

扩展阅读:喝茶应注意的问题

1、女性生理期不要喝茶,容易造成铁的丢失,引起贫血。

2、患有胃病的人也不要喝茶。特别是绿茶。因为绿茶中的茶碱会减少磷酸二脂的活性,容易产生胃酸现象,影响到溃疡伤口愈合,同时还会降低抗酸药物的疗效。

3、隔夜的茶水最好不要喝。因为茶叶经过长时间的浸泡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4、不要喝过浓的茶。经常过量喝浓茶就会引起氟中毒。

5、临睡前最好也不要喝茶。临睡前喝茶更容易兴奋。

以上就是关于茶多酚用途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茶多酚的用途还是有很多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喝一些茶,对于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好处。特别是女性朋友,经常喝茶的话,可以起到美容养颜的功效。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茶多酚的功效与作用 茶多酚的好处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爱饮茶,而且还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泡茶、品茶的程序,有深远的茶文化。茶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而正是因为茶多酚的强大功效,让更多的人爱上了喝茶,也让茶文化得到了更深更远的传播。

茶多酚的功效与作用

1、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茶多酚可以让人体免疫球蛋白总量提高,从而对抗体活性产生刺激,面对细菌病原体的入侵,这些抗体的活跃度异常强。因而,经常喝茶的人,在茶多酚的作用下,可以让自己的抵抗能力、免疫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2、有消炎止泻的作用

茶多酚可以刺激肠胃道功能,能够杀死肠胃道中的细菌和病原体,因而在腹泻时,喝点茶,能够让肠胃的紧张状态得到舒缓,还能够杀死这些致病菌,让腹泻得到缓解。同时,常喝茶的人,对于缓解便秘有好的疗效,因为茶多酚可以刺激肠胃蠕动。

3、有预防衰老的功效

茶多酚可以有效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组织外界污染物质在体内氧化,从而达到预防衰老的作用。经研究表明,茶多酚的抗氧化性比维生素E更强。因而经常喝茶的人,通过茶多酚的作用,可以有效延缓肌肤衰老。

4、有防辐射的作用

茶多酚和它的氧化产物是抗辐射的高手,它们能够将进入体内的放射性物质吸收掉,能够过滤掉进入体内的紫外线,因而,茶多酚可以防辐射,鞥个让血液中的白细胞、血色素维持稳定状态。还能够减轻射线对骨髓细胞的影响。经常对着电脑的白领可以多喝点茶来防辐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