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茶树种质资源鉴定及利用*

发布时间 : 2020-12-19
六堡茶树种 龙井茶树种植 六堡茶是什么茶树种

六堡茶树种。

摘要 通过对湖北省11份茶树品种资源的适应性、物候期、鲜叶产量、制茶品质及抗寒性等主要经济性状全面鉴定,结果表明,五峰柳叶早、鄂南10号、鹤峰15号、宜红早等品种一叶期分别比福鼎大白茶种(CK)早6~4d;苑香、鹤峰40号、鹤峰6号制绿茶品质优异;鄂南10号、鹤峰15号及苑香等品种分别比CK种增产37.74%、33.90%和32.07%,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并简要说明各品种的适宜种植范围及栽培技术。

关键词 湖北省 茶树资源 鉴定 利用

Identification and use of tea germplasm resourses in Hubei Provience

Jia Shangzi et al.

(Institute of Fruit and Tea,Hubei Acad. of Agric.Sci.,Wuhan 430209,China)

Abstract The principle economic characters of eleven sorts of endemic variety resources in Hubei Provinces were completely identified,which included their adaptability,phenological periods,fresh leaf product,processing quality and cold-resistance.The results were followed as:The peroid of the bud with single leaf of Early Wufeng liuye,Enan No.10,Hefeng No.15,Early Yihong etc. was earlier four to six days than that of Fuding Big and White(CK).The quality of green tea originated from Yuanxiang,Hefeng No.40 or Hefeng No.6 was excellent.Compared with CK,the output of Enan No.10,Hefeng No.15 and Yuanxiang increased 37.74%,33.90%,32.07%,respectively.Their output differences from CK reached the significance level.The appropriate plant areas and the main points about cultivating techniques of every cultivar were summarized in the paper.

Key words Hubei Provience,tea,germplasm resources,use

湖北省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茶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70年代末,由省农业厅组织进行一次规模较大的全省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调查,共考察了200多份优良单株的生物学特性,为我省茶树资源利用奠定了基础。1990年我所组织收集部分茶树地方品种资源,分别在本省不同气候条件的3个茶区布置了首批茶树地方品种区域试验[1]。本试验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系统地摸清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主要经济性状及适宜推广种植的范围,为我省茶树地方品种审定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所用的茶树种质材料有11份(详见表2~表6),分别由本所、咸宁地区农科所、鹤峰县茶科所、五峰县茶科所、宣恩县特产局、宜昌县茶树良繁站提供。本试验以福鼎大白茶种为对照(CK)。

1.2 鉴定内容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11.7m2,种植方式为双行排列,大行距130cm,小行距33cm,丛距33cm,每丛3株。各试验点基本情况如表1。各小区选取剪口下第一个腋芽6个,从早春芽头萌动起到一芽三叶展开止,每两天观察一次,目测各物候期(均以50%通过为标准),并计算相应≥10℃的有效积温。

定植后第3年打顶采摘,第4年正式开采,连续3年。严格以一芽二叶或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为采摘标准,春季制作烘青绿茶,夏季制作红碎茶,感官鉴定其品质。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鉴定抗寒性,评分标准为五级评分制。

表1 试验点基本情况试验地点地理位置土壤状况常年气温(℃)相对湿度

(%)常年雨量

(mm)经度纬度海拔(m)类型肥力pH年平均最高最低湖北省果茶所(武汉)114°07′30°18′24.7红壤中等4.816.740.1-14.1781250.0咸宁地区农科所(温泉)114°16′29°44′63.9红壤中等5.216.941.4-15.4781482.7鹤峰县茶科所(走马)110°25′29°44′970.0黄壤中等5.513.235.0-14.5821947.0

2 结果与分析

2.1 春茶萌发期及生物学特性比较

连续4年对各品种的春茶萌发期观察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相对福鼎大白茶而言,早芽中有五峰柳叶早、鹤峰15号、鄂南10号、宜红早、鄂南12号等;而鄂南4号、宣恩27号属发芽偏迟的迟芽种;其他品种均属中芽种(表2)。在发芽密度、一芽三叶百芽重、分枝角度、叶绿素含量等生物学性状也有一定差异(表3)。

表2 新梢物候期及有效积温比较品 种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一芽三叶期物候期

(月-日)有效积温

(℃)物候期

(月-日)有效积温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树种植


茶树种植是建园的开始,是茶园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根据茶树多年生的特点,必须实行合理密植和掌握正确的种植技术。

⑴种植密度 它关系成园投产的快慢和茶叶产量的高低。在生产实践中,用的最多的茶园种植密度,主要的有两种: 一是单行条栽茶园,种植行距150cm,丛距33cm,每亩种植约1350丛。 二是双行条栽茶园,种植大行距为150cm,小行距为30cm,丛距20cm, 每亩种植约4450丛。不论是单条栽,还是双条栽,每丛通常种植3株茶树。

茶树种植密度,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土质条件、肥料条件、管理水平、选用的茶树品种,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

⑵开沟施底肥 茶树种植,先应平整土地,再开种植沟分层施入有机肥作底肥。基肥施下后,其上盖土5cm左右, 目的不使茶根接触肥料,以免灼根。

⑶茶苗移栽 这是目前茶树的主要种植方式。移植时期应选择在茶树休眠阶段、土壤湿度大、土壤含水量高的时期进行。栽植时应保持根系的原来姿态,使根系舒展。对主根过长的,可酌情剪短。填土时,要边覆土边踩紧,使茶根与土紧粒紧密接触,不可上紧下松。加土直至与茶树基部泥门相平为止,过深过浅,都会影响移栽茶苗的成活率。茶苗移栽,立即浇水,并用稻草、麦秆等覆盖茶苗根部土壤。

⑷苗期管理 主要是指茶苗移栽后一至二年的管理,中心是保全苗、壮苗。其主要管理内容有抗旱保苗、勤除杂草、间苗补苗等栽培技术内容。

茶树种子苗圃


茶树种子苗圃是用播种茶籽的繁殖方法进行集中培育茶苗的园地。种子苗圃选择土地时必须考虑以下条件:①土地含有机质比较丰富,土壤结构较好的红、黄壤均可,土壤沙性不能过强,粘性也不宜过强。土壤应呈酸性或微酸性反应。土壤耕作层一般有30-40cm深即可。②地势平坦的平地或缓坡地,坡度不宜超过10°。③离水源较近。④避风向阳,日夜温差不大。⑤靠近新茶园或交通便利的地方。⑥前作为烟、麻地或蔬菜地,这些土壤上生长的茶苗容易受病虫为害。

苗圃地修整:一般每亩苗圃可出苗10-15万株,圃地选好后,按面积大小、地形、地势等划分为若干小区,每一小区内再划成平行并列的若干畦,小区内的畦应作南北向排列,坡地苗圃畦的方向应作等高排列。小区和畦均以道路和沟渠分隔。人力车路面宽不小于1.8m。圃地周边应有先行道,路面宽不小于0.6m,每畦之间有排水沟,沟底宽不应小于0.3m。应设置喷灌系统。辅地要进行熟化,如果当年播种,要在6月份以前深耕,进行晒垡,如翌年春播,最迟要在早秋深耕,进行冻垡。全面深耕30-40cm,耕后不耙碎,任其晒、冻风化。播种前再翻耕一次后耙细作畦。耕耙前施足基肥。畦宽约120-130cm,长5-10m,高10-20cm,两侧排水沟,沟面宽40cm,沟底宽30cm。畦面表土10cm内一定要疏松细碎。以东西向为好,如为坡地,畦向应与坡面垂直,即横坡作畦,如坡度大,可先修成宽幅水平梯田,再在梯田内作畦。

茶籽播种:

①播种时期:从茶籽采收后到翌年3月均可播种。长江以南茶区,最好秋季播种,要求在11月下旬前播完。可提前10-15天出苗,长江以北茶区,最好春播,在3月下旬前播完。

②播种方法:以穴播为宜,首先在畦面上按行距20cm,深度秋播5-6cm,春播3cm左右,开出播种行,然后按穴距10-15cm播种茶籽,每穴4-5粒,然后覆土,覆土厚度如为秋播或土质疏松的沙壤土,可以覆4-5cm,春播或粘质的土壤覆2-3cm,在播种行上插上标记。

③畦面覆盖:畦面覆盖物如糠壳、秸秆、稻草、青草和塑料薄膜等。塑料薄膜覆盖可直接铺在畦面上,四周用土压紧,这种方法保温保湿好,但在湿度低时要掀起薄膜浇水,并且在有10%左右茶苗出土时,及时除去薄膜。在畦面上用毛竹片细竹干攀搭成孤形棚架,棚架每隔1-1.5m一个,中心最高处不应低于50cm,上面再覆盖塑料薄膜,四周压紧,苗圃覆盖比不覆盖提早7-10天出苗,而且苗全苗壮。

茶树种子苗圃管理:

茶苗出土以后,抗旱、防热保苗和培育壮苗是首要任务,5月下旬,茶苗刚出土时,就应灌溉。每天喷灌1-2次,维持表层土壤湿润,覆盖苗圃可以减少灌水次数。一段时间以后,仍然要适时适量地灌水,一般当苗圃表土5cm内,土壤水分含量达到10-8%时,就应进行灌溉。灌水量以表土7-10cm内充分湿润为度,每亩每次用水量约4-5吨。遮荫棚可以按畦搭北高南低的棚架,上盖活动的竹帘或其他遮荫物品,从5月中、下旬开始至8月底止,昼盖夜除。当茶苗长出5-7片真叶,顶芽第一次生长休止时,进行第一次追肥,可以用稀薄的人粪尿,或者用硫酸铵兑水,间隔一月后可追施第二次,方法用量同第一次。茶苗逐渐长大后施肥量应适当增加,仍兑水浇施,时间可以在第二年春季4月份和夏季7-8月份各追施一次,一年生茶苗中耕除草6-8次,二年生应进行3-4次,每次耕锄深度约3-5cm,防止杂草丛生,这是培育壮苗的关键。在冬季低温来临前,可用稻草或杂草稀疏地盖在茶苗上,或用腐熟的堆肥、厩肥、糠壳、木屑、火土灰等,壅围在茶苗根颈周围,或铺在畦面约厚2-3cm,以提高地温。早春有霜冻时,可以烧火熏烟调节气温,减少霜冻危害。选择疏苗是苗期管理的又一措施,当第一年生长停止后进行第一交疏苗,疏苗时要细致地把病虫为害严重的苗、瘦弱苗、叶形小而硬脆的苗拔除,北方茶区由于冬季有冻害,疏苗也可以在第二年春季进行,力求在移栽时苗齐苗壮。

茶树种子繁殖


茶树种子繁殖是利用茶籽培育方法产生新个体的技术措施。种子繁殖内容包括催芽和播种。

茶籽催芽:催芽能促使茶籽提早发芽。方法如下:

清水浸种 将茶籽在盛清水的缸内浸5-7天,每天要换水一次,下沉的茶籽可捞出先播。亦可将茶籽用草包或薄包装好,浸于溪河中。对少量种子可用35℃左右的温水浸种,浸种时间可缩短2-3天,但应很好掌握水温和水质。

层积法:窖藏或畦藏的种子越冬以后,可以除去茶籽上层的泥土,将盖茶籽的砂浇湿。经常检查温度,排除过多水分和扒开砂堆,散发温度,使窖内温度和空气供应茶籽种仁吸水膨大,外种皮开裂。如有30-40%的茶籽出胚根时,即可播种。经过催芽的茶籽,可提早20余天发芽,但播种时要防止干旱,经过催芽的茶籽水分高,胚根外露,与干燥土块接触,容易失水受害。

浸种和层积结合:茶籽先用水浸泡3-4天,取出后在阴凉平坦处与砂层积叠,厚度不超过0.33m,上面盖草,每天浇水一、二次。

物理和化学催芽处理:双千赫处理浸过的茶籽10分钟,发芽快,出苗整齐。以“赤霉素”100ppm溶液浸种,用10-100ppm的硫酸铜,500-1000ppm的钼酸铵和硼酸溶液处理茶籽。

播种:中国新建茶园,通常以有性品系种子直播。茶籽直播要注意覆土厚度,粘性土壤厚度不超过2cm,砂壤土可覆土3cm。茶籽用种量,常规茶园(行宽1.5m,丛距25cm)每丛播茶籽4-5粒,每亩用种量约7-9kg,三行密植(行宽1.5m,小行距30cm,小丛距25cm)每丛播茶籽3粒,每亩用种量15kg左右。育苗移植的,苗圃应设在新茶园附近,有良好的立地条件,便于茶苗起运。苗圃规格与一般林木苗圃类同,采用穴播,行距20cm,穴距10cm,每穴播茶籽4-5粒,每亩用种量100-150kg,覆土厚度同直播,畦面最好覆草保湿,播种前地面喷洒除草剂,防止杂草生长。

茶树育种产量鉴定


茶树育种产量鉴定是测定茶树(个体、系统或品系)育种产量的一种方法。产量的直接测定是以茶树在单位土地面各个的芽叶采收量计算的。

①全年采摘计算法;根据一定的采摘标准,按株丛或小区分期分批进行采摘,然后分别统计一年内各季产量的总和。在红、绿茶区,一般以一芽二、三叶的标准采摘;如黑茶区、乌龙茶区,按4-5叶休止梢的标准采摘。在育种的后期阶段,要进行丰产性测定,鉴定其生产潜力。

②间断采摘计算法:采摘一季或两季鲜叶,根据季产量推测全年产量。

③高峰采摘计算法:在各轮芽梢生长的高峰期进行采摘,一般高峰期产量约占各季产量的60%以上,根据高峰期产量推测全年产量。

茶叶产量的间接鉴定是测定茶树生长势、新梢萌发能力,芽叶性状,以此推测开采后的产量。

①苗圃茶苗生长势测定法:按茶苗高度、着叶数、叶片大小、茎粗分别进行测定,分强、中、弱三级,生长势强的标准是高度大、叶数多、叶大、茎粗,反之则弱。

②幼龄茶树定型修剪枝叶重测定法:测定修剪下来的枝叶重量。

③成龄茶树产量性状测定法:测定项目包括:茶丛的高度和幅度,一、二级骨干枝及二级骨干枝上的分枝数,各季生长高峰期的新梢密度(个数/m2),一芽二叶稍的重量(g/个),全年新梢活动生长期(天数),花蕾、果实的着生数量。根据上列的测定结果综合作出评价,一般是单株的芽叶数多、芽叶重、树冠大、活动生长期长、花果少的是产量高的标志。

茶树种苗繁育


茶树种苗繁殖方法可分为种子繁殖(又叫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种子繁殖的优点是方法简便,成本较低,后代适应性强,比较耐瘠,易于栽培,缺点是后代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异较大,不易保持母树的优良性状,不利于加工名优茶。

无性繁殖方法有扦插、压条、分枝、嫁接和组织培养等,目前在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扦插和嫁接。无性繁殖的优点是后代性状与母树基本一致,利于长期保持良种的优良性状,有利于名优茶标准化生产。但育苗花费人工多,成本较大,栽培管理要求高。但是,从国内外发展趋势来看,从茶叶优质、高产、高效的发展目标看,不主张用种子有性繁殖的育苗方法,而要大力推广无性繁殖方法。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无性繁殖方法主要是扦插育苗法。茶树扦插繁殖通常用1个叶片带1个节间,成为1个插穗,故又称短穗扦插。短穗扦插的成活率、茶苗出圃率,除了受品种、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外,还取决于插穗的成熟度、扦插季节、苗床土壤性质、苗圃遮光度和肥水控制等技术管理措施。

(一)母本园建立与管理

母本园是专门用于培育扦插枝条的茶园。建立专用母本园,是保证插穗质量和数量的重要措施。母穗质量不仅关系到扦插成活率,而且还影响苗木的长势,因此,应选择穗条彦

量多的青壮年无性系良种茶树作为母本。在正常的培育条件下,6~10年生的母本园每亩可产穗条600~1200千克,可供2~3亩苗圃扦插。

母树生长的好坏对插穗质量的优劣和产量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扦插的发根和成活及扦插苗的质量。母树和插穗的培育要做好以下工作:

1.母本园的肥培管理

在养穗前一年的秋季要施人足够的基肥,肥料种类及数量为:饼肥200~250千克,或厩肥2000~2500千克,另加硫酸钾20~30千克、过磷酸钙30~40千克,拌和后施人。另外要进行追肥,每亩用15千克纯氮,分2次施用,第1次在春茶前,施用总量的60%;第2次在剪取插穗后,施用剩余的40%。如果采完春茶后再修剪养穗,则在修剪后要立即追施1次氮肥。

2.母树修剪与插穗留养

母树修剪时间根据扦插时间而定。一般夏季扦插,要在春茶前修剪,留养春梢作插穗;秋冬扦插,可在春茶后修剪,留养夏秋梢作插穗。修剪程度应根据树龄、树势而定。春茶前修剪可参照正常生产茶园的轻修剪进行,以剪去蓬面上的细弱枝、鸡爪枝为宜;春茶后修剪则应以留一片当年春梢真叶为准,最好采取以采代剪,选择粗壮的春梢留一片真叶采。广东茶区的实践表明,以春梢留穗、秋季扦插为最佳。

3.打顶养穗

为了保证留养的插穗新梢粗壮、腋芽肥硕和营养积累充分,除了要增施叶面肥、及时防治病虫害外,还必须打顶养穗。打顶时间一般在剪穗前10天左右,将留作插穗的新梢顶端的顶芽或对夹叶摘去。当插穗顶叶充分成熟、枝条韧皮部呈蜡黄到浅棕色时,即可剪取穗条。

(二)苗圃地选择与整理

苗圃地要求选择pH为4.5~ 5.5、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结构疏松、透气性良好的壤土,且地势平坦、高燥、地下水位低(1米以下),,水源充足,易于排灌。连续多年种植番茄、茄子、豇豆、烟草、麻类等作物的熟地常有根结线虫为害,不宜选作苗圃地。如一定要用这类土地,必须在翻地时每亩撒施3%呋喃丹颗粒剂5千克进行土壤消毒。水稻田改作苗圃,要深翻破塥。

苗圃地选择好后,要全面翻耕,深度30~40厘米。翻耕时可结合施基肥,即将基肥均匀撒在土面上再进行翻耕,基肥用量为每亩1500~2000千克腐熟的厩肥,或150~200千克腐熟的菜子饼。苗地进行全面翻耕后,将土块打碎平整作畦,畦的规格为长15~20米,宽100~120厘米,高度依地势和土质而定,一般平地或缓坡地10~15厘米,水田或土质黏重的地25~30厘米,畦沟宽30~40厘米。苗圃四周开设排灌沟与贮水池。畦做好后,在畦面上均匀铺盖约5厘米厚、经过筛的红(黄)壤心土,平整畦面,并用木片适度打实。心土用量一般每亩20米3左右。然后搭建遮阴棚,棚高不限,视方便操作与能够遮阴而定。

(三)剪穗与扦插

在母树摘顶后10天左右,在上午10: 00前或下午15: 00后从母树上剪下茎粗3~5毫米、健壮无病虫为害、呈红棕色或黄绿色的半木质化至木质化的枝条。剪下的穗条要及时转移到阴凉潮湿处,以防水分散失过多,当天剪的穗条当天要扦插:完;当天不能插完的要喷雾保湿。扦插时,要将穗条剪成长3厘米左右、带有1个健壮饱满的腋芽和1片健全的成熟叶,上下剪口要平滑,插穗下端剪口与叶片倾斜方向一致,位置紧靠节点。上端剪口应高于腋芽0.2厘米。目前,也有茶区在扦插育苗时采用“二叶插穗”,即每个穗上有2片健全的真叶和2个饱满的腋芽。剪穗的其他要求与“一叶插穗”相同。“二叶插穗”的好处是插穗提早发根,苗木质量好,但是茶树枝条的利用率不高,苗圃单位面积的出苗率低。

扦插时间应选择在上午10:00前或下午阳光较弱的时段进行。扦插前,要先用清水均匀喷湿畦面,待泥土不粘手时,根据扦插茶树品种叶片大小,按行距7~10厘米的规格划行,株距以叶片不重叠为宜。扦插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插穗上端,将插穗直插或斜插人土中,深度以露出芽和叶柄为准。插穗叶片的方向应按东西向或当季风向排列。边插边用手指将短穗基部泥土压实。插后及时淋水、遮阴。最好的遮阴方法是“棚中棚”遮阴法,即先在苗圃地上用竹木和遮阴网等材料搭建一个高2米左右的遮阴棚,遮光度控制在75%~80%;然后再在苗床上搭盖一层透明塑料薄膜小拱棚,以保持苗床上土壤和空气湿度,提高育苗成活率。

扦插适宜季节为2~12月,分为春插(2~3月)、夏插(6~7月)、秋插(8~10月)和冬插(10~12月)。夏插的成活率高,苗木质量较优,但夏插苗圃培育期长(16个月),成本较高;秋插的插穗发根快,成苗率高,茶苗长势均匀,高度适中,出圃茶苗合格率高,管理周期短,成本较低;春插、冬插较差。

(四)苗圃管理

扦插后苗圃的管理对于扦插成活率、苗木质量、出圃时间起着决定作用。

1.水分管理

插穗在未发根时,应常喷洒浇水,保持苗床湿润,晴天早、晚各1次,阴天每天浇1次;发根后,隔天或几天浇1次,以保持畦面表土湿润为宜,雨天要及时排水,防涝防渍。

2.施肥管理

苗圃施肥应坚持薄施多施、先淡后浓的原则。当插穗新根长出,新梢抽吐时(一般为扦插后60~65天),进行第1次施肥,以后每隔15~20天施1次追肥,肥料可采用加水稀释10~20倍的腐熟人粪尿液或0.5%的硫酸铵溶液喷(洒)施;每次施肥时,必须先用清水浇湿畦面,肥、水要混合均匀,防止伤根、叶。

3.除草除蕾

插穗长出新根后,可进行畦面除草。除草时,要用手按住草边的泥土。除草后洒水1次;当茶苗出现花蕾时,应及时用手摘除,以免消耗养分,影响茶苗生长。

4.适度遮阴

短穗扦插后即进行遮阴,发根后应根据茶苗生长情况,逐渐降低遮阴程度。从扦插之日到苗木生长至高20厘米时,遮阴物的透光率应控制在20%~30%;当苗高至20~25厘米时,应减少遮阴物,保持500/0的透光率;苗高25—30厘米时,保持70%的透光率;苗高达到30厘米以上时,可拆除全部荫棚。调整荫棚必须在阴天和傍晚进行,调整后畦面应淋水保湿。

5.病虫害防治

苗期常见的病虫害有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茶蚜、卷叶蛾、红蜘蛛和云纹叶枯病等,应注意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6.茶苗出圃

出圃的茶苗应符合《GB11767-89茶树苗木》标准要求。出圃前3天应灌足水分,移取茶苗时要多带土,少伤根。如需长途运输,要求茶苗每30~ 50株为l束,用湿稻草或塑料‘袋裹住根部,保湿防晒,并分层叠放,不要相互挤压,以保护侧根和细根不受吹干或损坏,运至目的地后及时栽种。生产实践表明,苗木的吸收根保留量的多少,是决定移栽成活率高低最关键的技术措施之一。因此,改苗床扦插育苗为营养袋或塑料筐育苗,是名优茶苗木繁育的发展方向。

茶树种植—2


1、种植方式与密度

合理密植是茶树栽培研究的重要内容。所谓茶树合理密植,它既要达到有效地利用空间和土层,又要使茶树个体和群体结构得以充分发展,从而取得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适合机耕机采,也是合理密植所要考虑的条件。

茶叶产量在一定程度上说,是随着单位面积内茶丛数的增加而提高的;而单丛产量则呈相反趋势,它随茶丛数的增加而递减。这是茶树群体和个体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合理密植就是要正确处理好这一矛盾,保证茶树在群体结构良好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茶树个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从而使单位面积内因密植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的产量,超过个体削减的产量,使茶树取得丰产。我所不同播种方式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如以150×150(厘米)(亩丛数297丛)的丛植茶园为增量为100%,则150×33(厘米)(亩丛数1333丛)的条栽茶园亩产量为150%,150×17(厘米)的条栽茶园亩产量为152%;而单丛产量如仍以150×150(厘米)处理为100%,150×33(厘米)处理为34%,150×17(厘米)处理为17%,后两处理的减少值为66%和83%。从这个试验还可看出,由于密植程度不同,后两处理亩丛数增加3.5倍和8倍,使亩丛数增加而提高的产量大大超过单丛产量的减幅,因此仍能取得增产效果。

茶树种植方式应考虑两内容,一是茶树的行丛距。即排列方式,二是每丛的定苗数。我国茶树种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解放前遗留下的的丛式茶园,这种茶园产量低,管理也不方便,正在逐渐淘汰。大多数是解放后发展起来的单行条栽茶园,一般种植规格是中小叶种茶树行距为150厘米左右,丛距33厘米左右。每丛定苗2-3株;大叶种茶树行距165厘米左右,丛距50百米左右,每丛定苗1-2株。我国大多数高产稳产场队,都是这种种植方式。双行条栽茶园,在部分茶区也有采用,大先遣为165厘米左右,列距和丛距都是33厘米左右。据安徽省祁门茶叶研究所报道,1961-1968年,单、双行茶园产量表现是,前四年双行高于单行,增产19.82%,以后单行高于双行,增产3.74%。近年来部分地区试用多行条列式茶园,这种种植方式的茶园,行距、列距和丛距也有多种规格。且在茶树定植后,就免除耕作,其它管理措施也有别于单、双行茶园。据报道,多行条列式茶园,具有早期高产,幼龄期茶树迅速覆盖园地,减少土壤冲刷等优点。这一种植方式的出现,由于时间尚短,对茶树长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茶树高产稳定持续年限等问题,都待进一步验证。

2、播种和移栽技术

在播种茶籽或移栽茶苗前,首先要划线定行。划线定行工作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①平地茶园第一行应从地块最长一边开始划线,或者与干道、干渠相平行。距地边一米处划第一线,其余以此线为基线,按行距的要求,依次划出所有的茶行。缓坡茶园则要求等高条植,划线要自下而上进行,按先遣要求逐行划齐,要掌握等高不等宽的原则。对于地形复杂的地段,行距要作适当高速变幅范围可掌握在1-2米之间。窄幅水平梯级茶园,茶行应在离坎沿3/5处划线;宽幅水平梯级茶园,离坎沿1米处划第一行,最后一行离沟亦要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以利茶树生长和田间管理工作的进行。

②坡地茶园应在规划范围内尽量处长茶行,达到充分利用土地的目的。尽量减少插行,避免断行和闭合行。茶行转弯角度,以及与道路的交角,都要适合机耕条件。

③划线工作就绪后,即可开种植沟。种植沟的宽度和深度,视肥料种类和数量,以及是采用茶籽直播还是移栽茶苗而定。堆肥、厩肥及移植茶苗的茶园,种植沟要宽些;采用菜籽饼及茶籽直播的茶园,种植沟要浅些。一般采用宽20厘米左右,深30厘米左右为宜。基肥数量每亩施堆、厩肥30-40担,或菜籽饼200-300斤,并施一定数量的磷、钾肥。基肥施下后要在其上盖土3-5厘米,目的是不使茶根直接接触肥料,避免烧根。施肥工作结束后,即可播种茶籽或移栽茶苗。

(1)茶籽直播大面积发展新茶园,以茶籽直播较为简便,易于掌握,前期的管理工作也不像移植茶苗的茶园那样要求精细。因此发展面积较大的单位,常常采用茶籽直播,综合各地的资料,在播种时要掌握如下环节:

①适宜的播种期茶籽在霜降前后采收后,要进行选优去劣的拣剔工作。茶籽的播种期是较长的,自十一月至翌年三月,除严寒冰冻期外,均可进行播种。生产上常采用冬播,这样可省去茶籽贮藏工作,而且第二年出苗期要比春播的提早半月左右。有的单位由于播种面积大,或者平整土地工作一时赶不上,也可采用春播时期要掌握在二、三月。实践证明,我国大部分茶区,春播不要超过三月底,否则会大在影响出苗率和茶苗生长势。同时,四月以后播种的茶籽,即使出苗也较难安全越夏。原因是茶籽出苗迟,夏季高温容易产生烙苗,增加茶苗死亡率。春播的茶籽,最好经过浸种催芽处理,以求提高茶籽出苗率和增强茶苗生长势。我国北部茶,由于冬季气温低,冰冻期长,过去均采用春播,近年来有的采用冬播也获得成功,如安徽省凤阳县燃灯公社金桥茶场,在茶籽冬播盖土后,再在播种行上离地表堆土5-10厘米,做成土垄形式,翌年春季解冻后除去土垄,茶苗出土早而整齐,这是很好的经验,适宜北方茶区应用。

②播种质量播种深度是检查播种质量的主要项目,过深过浅均不合质量要求。茶籽播种的深度以3-5厘米为宜,湖南的试验资料指出,不同播种深充对茶籽出苗、苗高及成苗率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如播深4.5厘米处,始苗期在五月二十二日,盛苗期在六月二十四日,当年苗高30.1厘米,成苗率达75.3%;而播深9厘米处的始苗期为六月十二日,盛苗期八月二十日,当年苗高22.2厘米,成苗率则为63.4%。可见两者的差异是很大的。

在一些气候条件比较特殊的地区,为提高播种质量,保证出苗当年达到苗全苗壮,相应地采用了一些适应本地区的农业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山东省在茶籽播种期(四月上旬)正值春旱,除采用浸种催芽外,在播种时先在播种行上浇足水分,然后播种茶籽,立即盖土,并在覆土后的播种穴上,做成高出地表15厘米左右的馒头形土堆,当地称谓堆土保墒,目的是提高土壤含水率,减少蒸发,这对战胜春季干旱,提高茶籽出苗率,达到功全苗壮的目的,是一项很好的农业技术措施,这一经验适宜于播种期有旱情的地区采用。运用这一技术措施时,要注意适时推土。其经验是,推土期应选择在茶苗要破土出苗而尚未达到地表时较为理想,早了效果受影响,迟了会推断芽尖。推土时如能配合插枝遮荫,效果更佳。

③每穴播种粒娄孤子不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的总结。采用适宜的播种粒数是播种工作上应注意的事项。每穴播种粒数过多,当年看来茶苗出土较好,但由于茶苗拥挤将来会出现长势细弱的不良后果;播种粒数过少,则要影响出苗期和出苗率,容易造成缺丛断行。一般经过拣剔的茶籽,尤其是经过浸种催芽的茶籽,每穴播种四、五粒就可以了。未经拣剔的茶籽,则就视茶籽质量情况,适当增加播种粒数。播种时要严格控制行、丛距,同时要将茶籽均匀地放在穴内,不要紧挨一起。

茶籽播种覆土后,在播种行上撒些谷壳或插竿标记,有利于出苗前除草工作的顺利进行,不致伤苗。

(2)茶苗移栽已如上述,茶籽直播有很多优越性,但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最突出的就是实生苗后代比较杂乱,茶树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很大,这就是常见的有性繁殖茶树叶形不一,发芽迟早不同,长势强弱差异较大的主要缘由。随着优良品种的不断推广,短穗扦插繁育茶苗,已被视为提供优良种苗的重要途径,今后发展新茶园时,采用移栽茶苗建园的比重将会逐年增加。移栽茶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苗龄中小叶种茶树选用二龄苗移栽比较恰当。生长较好的一龄苗,苗高在25厘米以上,也可以进行移栽。我国南方茶区,由于年期长,栽培的茶树大多数是乔木或小乔木的大叶种,一龄苗即达50厘米左右,当年出圃移栽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快速成园的效果。

②移栽时期茶苗地上部休眠期进行移栽容易成活,因此晚秋和早春是移栽的适期。在墒情较好的地区,霜降前后移栽,成活率比较高,这时地上部逐渐停止生长,而根系还有一个生长高峰,移栽后当年根系恢复生长较好,来年茶苗发芽生长也比春季移栽的早。有些地区晚秋常有旱象,则应在早春移栽较为恰当,时期掌握在惊垫到春分期间,不要太迟,否则会影响成活率。早春移栽的茶苗,发芽期不如秋栽的早,而且往往在根系没有完全恢复前,茶苗即发芽生长,故要特别加强管理,否则会出现僵苗、死苗现象。我国茶区辽阔,各地气候条件不甚一致,有些地区晚秋和早春正值旱季,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如无灌溉措施,茶苗移栽后的生长情况是很不理想的,应选择在其它时期移栽茶苗为好。如云南省,移栽适期在芒种至小暑期间,过早雨水少不易成活,过尽当年生长期短,往往根系还没有很好恢复即进入旱季,容易死苗。有的省(区)也有类似情况。因此移栽期的确定,还要考虑当地当时的降水情况,否则会事倍功半,不易取得理想效果。

③带土移栽,及时定植越轩时要尽量少伤根多带土,这是至关重要的。缩短起苗到定植的时间,对提高茶苗成活率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久晴后在苗圃起苗,最好是在前一天灌足水分,这对少伤根多带土有一定帮助。在外地调运茶苗时,要相应地采用一些保护性措施,如根部蘸黄泥浆,每捆茶苗用湿稻草包扎根部,车厢周围洒水或铺入湿草袋,顶部注意覆盖,提高湿度,防止茶苗因失水过我。如途中时间较长,则要防止茶苗发热,途中最好翻动茶苗或洒几次水,以利散热和湿度。茶苗运到目的地后,要及时定植。如茶苗较多,一进来不及定植,则要进行假植,以后随栽随取,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栽植工作。在移栽定植时,每穴用苗2-3株,苗与苗之间不要靠拢,并注意要舒展。过长的主根,可剪去部分。移栽时要逐层加土,层层踩紧踏实,这是提高成活率的要领之一。埋土过半时,浇足定植水,待水分下渗后,继续加土,直至与泥门相平,不宜过深过浅。移栽苏苗时,同一行上要瞻前顾后,控制行丛距,使之整齐美观。移栽后要及时定剪,留高15-20厘米左右,这是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④移栽营养钵苗营养钵育苗是国内外都有这方面的报道。它的优点是:成活率高;移栽后不出现蹲苗停长现象;不变移栽时期的限制,栽后管理也较方便,成园快,产量高。有条件的单位可尽量利用。

实践告诉我们,茶苗成活率高低,茶苗长势好坏,与上述管理环节密切相关,而栽后的水分管理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3、幼龄茶树护理

幼龄茶树护理包括抗旱防冻,间苗补缺,耕锄除草,合理施肥,定剪修剪,打顶轻采和病虫防治等。此处只阐述一、二龄期内的抗旱防冻,间苗补缺两项内容,其它技术措施在有关章节中叙述。

(1)抗旱防冻目前的农业生产,大部分还是露天工厂,不良的气候条件,如干旱水涝,严寒酷暑,都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甚至可能造成农作物的死亡。灾害性天气给茶叶生产造成的危害,常见的有旱害和冻害。在长江流域,前者常出现在伏夏,后者发生于严冬。幼龄茶树由于对不良气候条件的抵抗能力比较弱,其受害程度要高于成龄茶树,故须特别护理。

①抗旱我国主要产茶省(区)气候条件的判别是很明显的。以气温和降水为例,我国南部海南岛的岭头,年平均气温为23.1℃,降水量为2414.6毫米;中部的杭州,年平均气温为16.1℃,降水量为1400.7毫米;而北部山东的蓬莱,年平均温为11.8℃,降水量为623.6毫米。但各地气候也有共同点,如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之分。海南岛旱季常出现在二二月到翌年四月,杭州在七至八月,山东则出现在十一月至翌年五月。这些都茶叶生产带来一定影响,在降水特少的年份,甚至造成危害。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七至八月份因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高温亢旱能持续数十天。在这期间,茶叶季节产量也是全年最低的时期,而对幼龄茶树,特别是播种当年的幼苗和移栽苗,影响更大,如在管理上不采用相应的措施,常会出现焦苗和死苗现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旱害。

茶树产生旱害的原因:一是茶树起源于我国西南部,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耐荫和需水较多的特性。茶树在逐步北移过程中,这一特性虽发生了一定变化,但较之有些作物来说,耐荫和对水分的要求还是较高的。二是幼龄期,尤其是出土当年的茶苗,由于茎叶娇嫩,地下根系扎得还不深,容易受害。三是从环境因子来说,北方的干旱大风,南方的烈日高温,是常见的旱象天气,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茶树蒸腾作用显著增强,这时土壤如供水不足,就会出现供需失调,这种情况如发展到一定程度,轻则生长受阴,叶片受害,重则整株死亡。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人们创造了不少与旱害作斗争的经验,归纳起来有:

选择抗旱品种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受害程度。

灌水提高土壤含水量这是解决旱害的根本途径。所以,在发展新茶园时要考虑水利条件,以便旱季灌溉。

地面覆盖减少蒸发就地利用杂草、农作物秸秆,在旱季来临前覆盖地面。一则可减少蒸发,降低地温,保蓄水分;二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可谓一举两得。幼龄休园铺草覆盖时,要防止蒙头盖,否则在高温下茶苗会产生黄萎现象,不利茶苗生长。盖草用量,每亩三、四十担。

插枝遮荫遮荫保苗,对当年出土的幼苗效果较为理想,同时它的用材量也比地面铺草的方法节省,唯花工较大。遮荫物可选用麦秆、松枝、树枝等材料,在旱季来临前插于茶树的西南方,离茶苗15厘米左右,这样可以在上午十时至下午三时这段高温期,起到遮荫保苗的作用。进行这项工作时,要注意遮荫物不要捂住茶苗,就略呈倾斜,这样茶苗仍能受到露水滋润。遮荫期间要做好遮荫物的护理工作,发现遮荫物倾倒捂苗,要有时扶正。用麦秆作为遮荫物时,不宜整束直插,这样容易捂苗。具体操作时,可将麦秆中部对折后错开,基部扎捆,使之呈扇面形,即可将基部埋在茶苗西南方,起到遮荫保苗作用。

加强管理,提高茶树抗旱能力从茶籽播种到出苗期间,出土幼苗能达到早、壮、齐的要求,就大大提高幼苗的抗旱力。在苗期旱害调查中可以发现,受害较重的茶苗,往往是出土较迟,或者是旱季正在破土成长的幼苗,最容易的产生烙苗死亡现象。因此采用秋播或春季浸种催芽后播种,是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值得推广。在旱害调查中可以看出,高温干旱期来临前,苗高如能在5厘米以上,并有几片真叶开展的茶苗,抗旱力就显著提高。浅耕除草对提高茶苗抗旱力也有一定帮助。旱季又是减少杂草与茶苗争夺水分有效的方法。但浅耕除草要早,否则会弄巧成拙,反而加重旱害。引外,旱季勤施稀薄水肥,既能补充水分,又能增加养分,从而提高茶苗的抗旱能力。

②防冻 茶树冻害有雪冻、风冻和霜冻等几中。长江以南以雪冻和霜冻为常见,而其它茶区这三种冻害均有发生。茶树受冻后,有赤枯和青枯两种表现形式,南部茶区以赤枯为主,北部茶区则两类兼有发生。霜冻和风闲在受冻后即现危害状,而雪冻是在溶雪过程中逐步出现冻害,在积雪期间,相反对茶树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茶树具有一定的抗御低温的能力,但不同器官的抗寒力是不同的。据有关资料报道,茶树叶、茎、根的抗寒力是依次递减的。在冻害调查中可以发现,茶树根系因有土壤保护,往往不易受冻。所以在生产实践中,茶树冻害发生演变的程度是叶片首先受害,继而扩展到茎部,只有在气温极度寒冷的情况下,根部才遭冻害。

冻害发生的原因,一是与气温有关系。从气候情况来分析,不外乎三个因素,即低温、干旱和大风。这三者往往是们随发生的,而低温是主导因素,干旱和大风可以加深冻害的程度。据山东省日照倒1971-1977年茶树越冬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指出,凡冬季负积温总值超过-100℃,极端最低温低于-10℃,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最长连续天数大于14天,这一年的冬季茶树就容易发生冻害。此外,冬季降温剧烈,冻土深而持续期又长,这时大风和干旱也成了加深冻害的重要原因。二是与品种有关系。不同品种抗寒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品种耐寒些,有的品种抗寒性较差。从山东省引种的结果来看,该省试种初期,引种了安徽、浙江、江苏、湖南、陕西等省的茶籽,经多年观察比较,证明安徽黄山附近的群体种在当地表现抗寒力较强。而在山东结实的地产茶籽。长势和抗寒力更强。三是与地理有关系。冻害与纬度和海拔高度有明显的相关性,茶园不同坡向也是冻害发生不一的相关因子。通常表现是,高纬度、高海拔和北向坡的茶园,茶树容易受冻,山谷和冷空气沉积的过道茶园,也容易受冻,四是与共园管理有关系。茶园管理不善,措施失当,也会造成茶树冻害。

防止冻害发生或减轻受冻程度的方法:

选用抗寒性较强的品种这是解决茶树受冻的根本途径,各品种抗寒力大小是受茶树本身遗传特性决定的。因此,常有冻害发生的地区,在开辟新茶园时,对各品种抗寒力要做到胸中有数,要选择抗寒力强的品种作为下期引种的对象,同时要特别注意选留地产抗寒力强的茶籽扩建新茶园,从而争取从根本上解决茶树受冻问题。

物理方法保护冻害发生在寒流频繁的冬季和早春,借助有利地形和设置挡风物,可以收到防寒保暖的效果。南方高山和纬度较高的北方山区,发展新茶园时,要首先选择避风向阳的有利地形优先发展,这样可凭借山峰的屏障作用,起到防寒防冻效果;其次在开辟新茶园时,有意识地保留部分原有林木,注意道路两旁的绿化工作,增设防护林带,这些都是永久性的保护措施,值得提倡和推广;此外,一、二龄茶苗采用埋土过冬(注意露顶和早春分期扒土),增设风障,地面铺草,也是防冻的有效措施。

化学药剂保护就是要用化学药剂保温,减少蒸腾,或者促进枝叶老熟,提高木质化程度,以增加茶树的抗寒能力,据有关资料报道,越冬期在茶树叶面和土表喷抑蒸保温剂,有一定的防冻效果。另有资料指出,在四月下旬、11月上旬喷2-4滴,对茶树越冬有帮助。采用化学药剂保护茶树过冬,是解决茶树安全越冬的一条新途径,这方面的研究开展得较少,有待进一步探讨。

加强管理,提高茶树抗寒力茶树培育管理包括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近年来从北方试种茶树的结果可以看出,茶树安全越东与种植前的土壤深翻、茶叶采摘、茶园肥水管理三方面的关系较密切。山东省对茶园开垦质量特别重视,坡地一般都开成梯级茶园,土壤深翻80-100厘米,把这些作为技术规程的内容。无数实例证明,达到上述开垦标准的茶园,受冻程度就轻。幼龄茶树打头轻采期间,适当提早封园,对茶树安全越冻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山东省日照县采取白露前后停采,秋分前后摘去嫩梢,即行封园,可以降低茶树受冻指数。在茶园肥水管理方面,要灌足越冬水,施肥要做到早施重施基肥,前促后控分次追肥,这也是区别于南方茶区的施肥原则。目前我国多数茶区基肥施用时期,安排在秋茶结束后的深秋或初冬,而不少北方茶区的实践结果表时,基肥施用时期以白露前后较为恰当。这时施用基肥,根系愈合生长快,安全越冬效果好,这是受北方气候条件决定的。北方深秋初冬,气温和地温下降迅速,所以早施基肥,可以取得积极效果。追肥分次施用,是合理施肥的重要原则之一,而北方气温的年变化是早春回升慢,晚秋下降迅速。根据这一特点,采用前促后控的追肥方法,这也有别于其它茶区。其具体做法是,春夏季节茶芽萌动时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以求促进茶芽生长;而秋季追肥不能太迟,否则新梢会出现恋秋现象,加深茶树冻害。因此,最后一次追肥不过八月关。增施磷钾肥,对提高茶树抗寒力是有帮助的。此外,冬季地面铺草,蓬面盖草,对提高地温、减少冻土厚度和降低蓬面昼夜温差不一定效果。

(2)间苗补缺 目前发展新茶园,多数采用茶籽直播。前面已经提到,有性繁殖的后代性状比较杂乱,个体间的性状差异较大;同时在播种茶籽时,考虑每丛最后定苗数是2-3株,因此每穴播种粒数也是酌情增加的。基于这些原因,必须间苗,以使茶树性状相对一致,为今后快速成园,实现机械化采茶和茶叶高产稳产优质打下基础。间苗工作应挖掘留优去劣,留强去弱的原则。在茶苗、二龄期内,在年生长结束后进行一次间苗工作。中小叶种茶树每丛最后留苗2-3株,大叶种茶树,每丛最后留苗1-2株。经过间苗的茶丛,要将根部松动过的土壤及时踏实,以利茶苗生长。间苗过程中因苗数过多而被间出优良性状茶苗,可用来补植缺丛,这样既解决部分种苗来源,同时由于取苗临近,宜于带土移栽,及时定植,所以补缺后的茶苗成活率也高。

在生产上,出于种种原因,往往会有缺丛现象产生。茶苗缺丛后及时进行补植,并保证补植茶苗的成活率,对提高茶园单产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否则会造成缺丛断行,茶园既不美观,产量也受影响。在一、二龄期内如不抓紧补植工作,今后随着树龄的增大,补植工作也逐渐难以进行,成活率会大大下降,这是共同的经验。新菘园苗期的补缺工作,应选择同龄苗进行补植。移栽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