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 茶 用 具

发布时间 : 2020-12-19
红茶评茶术语 如何评红茶 花茶套具

红茶评茶术语。

评茶用具是专用的,质地要良好,规格要一致,力求完美,以尽量减少客观上的误差,评茶常用的用具,有下列各项。

审茶盘

供盛放茶样,便于取样冲泡及审查茶叶外观,形状及色泽,一般使用长方形及正方形,亦有使用圆形者,黑色容器,以无臭,无味的薄木板,塑料或金属制成,一般正方形的长,宽,高,分别为23,23,03公分,长方形的长,宽,高,分别为25,16,03公分,可盛放茶叶150-200公克,审茶盘亦有涂成白色者。

审茶杯

供茶叶冲泡开汤及评审茶叶香气用,一般使用白瓷制长筒型,有把手,有杯盖之茶杯,杯盖上有一小孔,在背柄对面的杯口上,有一小缺口成弧形或锯齿形,使审茶杯横搁在审茶碗上,仍易滤出茶汤,国际标准ISO 3103-1980 (E)所规范的标准审茶杯,规格为内径6.2公分,外径6.6公分,杯高6.5公分,误差范围6.1公分,杯盖上有一小孔,审茶杯的容量150+-4cc。

审茶碗

供茶汤之盛放,用来评审茶汤水色及滋味。一般亦使用白瓷制成。3103-1980 ISO (E) 所规范之标准审茶碗规格为外径9.5公分,内径8.6公分,碗高5.2公分,最大容量为200CC。  

称量器

供秤取茶样用,一般使用秤茶专用的手秤,为一铜质衡器杆秤,一端系有半球形铜质圆盘,盘内有3.公克重的圆扁铜片一块,作为法码,另一端带尖嘴的椭圆盘,犹如小畚箕,用以秤取茶叶,若无手秤,另用天秤代用,目前亦有手携式小型电子秤可供使用。  

定时器

供计量茶叶冲泡之时间,可使用定时闹钟或砂漏计。  

网匙

用细密铜网或不锈钢制成,用以捞取审茶碗内的细碎茶渣。  

审茶匙

供舀取茶汤品评用,一般使用银制或镍铜合金之长柄匙,容量 5-10cc.亦有使用白色瓷匙。

汤杯

可盛热水,供放置审茶匙,网匙之用。  

茶渣桶〔吐茶桶〕

评茶时,用以吐茶及盛装茶渣与废弃之茶汤用,有圆形及半圆形两种,高80公分,直径35公分,半腰直径20公分,通常用镀锌铁皮制成。

烧水壶

铝制或不锈钢制,手提茶壶或电壶,〔容量5-8公升〕供烧开水冲泡茶叶用。

小编推荐

煮 具


-

一般指煮水的锅。因唐宋时,是将饼茶研末煎煮,故当时的茶具,第一就是煮具。煮水的锅忌用生铁锅。因用铁锅煮出的沸水含铁腥味,而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遇水铁盐溶液易使茶汤变成黑褐色。用铁质水煎茶,还易使茶汤表面漂浮一层“锈油”,入口带有涩味。故煎茶的煮具最好用陶煲或铜壶,次用铝锅,煮出的茶汤不带异味,且清甜爽滑。

煎水时必用的“茶炉”(或称“风炉”),可谓是煮具中的辅助用具。它是用炭或劲薪燃烧的。唐代除用金属鼎式茶炉(据称是陆羽自行设计的“三足鼎式炉”)煎水外,还有泥制的茶炉。

红泥炉俗称“炭炉”或“茶炉仔”。相传大诗人白居易于唐代元和十二年遭贬江州(今九江)时,时值隆冬,北风呼啸,大雪将至。为排遣心中的惆怅,曾以诗为柬,邀九江名流刘十九共饮,成诗一首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从诗中可知泥制茶炉在当时已相当普及。直至本世纪乓年50年代,红泥小火炉仍是功夫茶具中的“一宝”,流行于功夫茶风行的我国潮汕地区。

潮汕地区的泥制茶炉,形若截筒,高者盈尺,低者只五至六寸,小巧玲拢。由优质高岭土或细白砂泥烧制而成。上下有门,炉心置有楞栅。上边有活动门闸,下边门为煽风通气之用。烧水炭时,上门闸则关上。考究的还于炉门两侧刻有“茶联”。

潮州的泥茶炉以木炭为燃料,其中以杨梅木烧制的木炭为上品。杨梅木炭以耐燃、无烟,也无火星溅射、灰烬洁白等优点而为人称道。至本世纪60年代,在潮汕地区的农村中仍大多使用红泥小火炉,后逐渐由煤油炉取代。至90年代,煤油炉又逐渐被各式电热壶和轻便型煤气炉所替代,而延续了数千年的红泥小火炉,却成了茶炉中的“珍品”。

宋代时茶炉的形制与质地同唐代相似,也呈古鼎形。明代时比较讲究用铜炉和竹炉。当时浙江潘姓匠人铸的铜器名为“潘铜”,和华亭(今上海地区)胡姓匠人铸的“胡铜”曾名噪一时。明代时也有主张用铅或锡制作“茶瓶”来煎水,亦称“煎水瓶”。

明代常用“竹炉”煎水煮茶。明初谢应芳《煮茗轩》诗中有云:“午梦觉来汤欲沸,松风初响竹炉边”,就谈到了煮茶的“竹炉”。

清代时,无锡惠山“听松庵”曾保存有一尊受人珍视的明代竹炉。其传闻为:明初洪武年间,听松庵有一住持性海,号“真上人”者,为时人所重。平日暇时,每每“汲泉试茗以自娱”。时有一浙江湖州善制竹者对他说:“师嗜茗,请以竹为茗具,可乎?”遂由性海亲自设计,由制竹者精制成一炉,“圆上而方下,高不盈尺”,以细土为胎,外编竹为廓,胎土“甚坚密”,以手叩之“铿然作金石声”,炉身中空。此竹炉制好后,一直为性海所使用、珍藏,至清乾隆南巡时,此炉还存于庵中。

古代煮茶时煎水的燃料也大有讲究。陆羽在《茶经》中说:“煎茶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劲薪指桑木、槐木、桐木之类坚固细密的木材,而不宜用柏、桂、桧等含油脂的木材。如用朽废木材作燃料,则煎出的茶汤有“劳薪之味”。明人认为煎水用炭以浙江长兴茶山所出的“金炭”最好,称其为“汤友”。而清人则主张用桫木去皮烧成炭煎水为佳。

泡茶四具


泡茶四具,为您介绍泡茶所要的四种茶具分别是:茶壶、茶杯、茶洗、茶盘!

第一:茶壶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多种,青花斗彩、四朝三釉......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具备健康和文化底蕴。

第二:茶杯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但已不易得。盛世昌南出品的功夫茶具小杯,具备轻巧适中,既符合饮用习惯、也保持茶香。

第三:茶洗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第四:茶盘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评茶学问大


茶叶感官审评是利用人体的嗅觉、味觉、视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评定茶叶品质高低、优次的一门技术。它要求评茶人员必须具备敏锐的感觉器官分辨能力,熟练掌握评茶基本功,加强评茶和制茶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积累评茶经验,使评定结果能准确、客观地反映茶叶的品质情况。茶叶感官审评是一门利用感官分析技术的科学,要保证这门技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必须使评茶人员的感觉器官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茶叶感官审评必须在一个条件较高的实验室,即茶叶感官审评室中进行,同时使用统一的标准评茶用具和一套科学的操作方法,以尽量减少因外界影响而产生的审评误差。

茶叶审评通常分为外形审评和内质审评两个项目,其中外形审评包括形状、整碎、色泽和净度4个因子,内质审评包括香气、汤色、滋味、叶底4个因子。茶叶类别不同,评比时各因子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如名优绿茶类,因其外形规格比较均匀一致,整碎和净度都较好,外形审评时只评比形状和色泽因子,内质审评时以香气、滋味为主,兼评汤色和叶底因子。因为茶叶是一种饮料,在评比时大部分茶类都比较注重香气、滋味两因子,在八大因子中,香气滋味所占的比例往往是最高的。

茶叶感官审评的基本操作流程为:取样→评外形→称样→冲泡→沥茶汤→评汤色→闻香气→尝滋味→看叶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