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滋味”是如何构成的

发布时间 : 2021-03-01
绿茶的滋味 英德红茶的滋味特点 茶叶是如何包装的

【www.cy316.com - 绿茶的滋味】

茶叶的滋味,是由几十种呈味物变化的综合反映。其中有刺激性涩味物质是茶多酚,苦味物质是咖啡碱、花青素和茶皂素等,鲜味物质主要是氨基酸,甜味物质主要是可溶性糖和部分氨基酸,鲜爽物质是氨基酸、儿茶素、茶黄素和咖啡碱的综合物。红茶因茶多酚氧化聚合量大,故滋味浓厚、刺激性强。红茶味的形成,是由于氧化缩合的茶多酚失云了原来的苦涩味,而存收敛性,并与氨基酸、咖啡碱及可溶性的糖、果胶配合,彼此协调,形成了红茶所特有的鲜爽、醇浓和收敛性的滋味。所以红茶入口时微苦,而后甘甜爽口,一般以醇厚甘甜者质量最佳。绿茶则因茶多酚氧化聚合少,氨基酸含量高味醇和鲜爽,后味绵长,似吃鲜橄榄。

在绿茶味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是儿茶素和花青素。儿茶素形成的涩味和花青素形成的苦味不同。单纯的茶多酚较苦涩,但与其它万分相互配合协调,就能形成绿茶特有的滋味。配合协调的物质不同,味也不同。如果茶汤液中含有0.15%的游离精氨酸,即与氨基酸配合,可使滋味有鲜爽感;如与糖配合,便可有甜醇之感;如与谷氨酸酰乙胺、水溶性果胶配合,可有浓厚的滋味等。闻名全国的毛峰的滋味之所以转变为醇甜、香气馥郁,就是由于上述化学变化的结果。

精选阅读

茶叶的味道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滋味是如何形成的?


茶叶中的水溶性物质为30%-48%,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茶多酚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类、糖类、有机酸等,它们构成了茶叶的品质和滋味。

多酚类物质

多酚类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被人们所熟知的有茶多酚、苹果多酚、葡萄多酚等,因其良好的抗氧化功能,被广泛运用在化妆品、药品等领域。

茶多酚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它含量高、分布广、变化大,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最显著。

多酚类物质约占鲜叶干物质总量的1/3,占茶汤浸出物总量的3/4,性质极其活泼,容易在外界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一些新的化学物质,影响着各类茶叶的品质,所以茶多酚的氧化程度是各种茶类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生物碱

生物碱在古希腊时就被认为是能治疗疾病的物质,是最古老的药物之一。茶叶中主要含有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这三种生物碱,均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功效。其中以咖啡碱的含量最高,一般为干重的2%-4%,是茶叶的特征性化学物质之一。

茶叶中的咖啡碱对茶叶滋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茶汤中咖啡碱过多,则茶汤具有苦味。

茶叶氨基酸

茶叶中的氨基酸主要有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20多种,其中茶氨酸是形成茶叶香气和鲜爽度的重要成分,约占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50%以上。其水溶物主要表现为鲜味、甜味,可以抑制茶汤的苦涩味。

茶氨酸的

茶叶的滋味口感是由哪些物质决定的?解读茶叶滋味的内在本质


茶叶品质优劣,在滋味上有很大差别。高级绿茶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滋味鲜醇爽口,浓而不苦,醇而不淡,回味甘甜。用茶芽为主制成的银针、松针等,滋味鲜甜爽口,不浓不苦。用大叶品种制成的高级红碎茶,滋味浓强鲜爽,富有刺激性。而低级红茶的滋味,往往比较平淡,缺乏刺激性。用粗老原料加工的红、绿茶一般均有青涩味。

茶汤的滋味,是人们的味觉器官对茶叶中可溶于水的具有滋味的物质的一种综合反映。茶叶中具有滋味的物质有数十种,各种茶叶的不同滋味,都是这些滋味物质组成比例发生变化的结果。茶叶中有甜、酸、苦、鲜、涩各种滋味物质。多种氨基酸是具有鲜味的主要成分,大部分氨基酸鲜中带甜,有的鲜中带酸,或以甜味为主,个别的虽甜但回味苦。茶叶中具有涩味的物质主要是茶多酚类物质,这些具有涩味的茶多酚,在制茶过程中得到了改造,一部分变得浓醇而爽口,涩味大为减弱。茶叶中的甜味物质主要是可溶性糖和部分氨基酸。苦味物质主要是咖啡碱、花青素和茶叶皂素。酸味物质主要是多种有机酸。

高级优质绿茶滋味鲜醇爽口,主要是采摘的细嫩芽叶中氨基酸的含量较高,同时也含有一定数量的茶多酚。氨基酸的鲜甜味加上茶多酚的醇爽味,两者比例协调,就使高级绿茶变得鲜醇爽口。绿茶氨基酸的含量为2%~4%,浙江安吉白茶,其氨基酸含量可达6%,可想而知,其滋味的鲜爽程度是非常突出的。粗老茶叶的氨基酸含量较低,鲜度也随之下降,剩下的几乎是带青涩味的物质,因此滋味较差。

优质红茶由于茶多酚适度氧化,形成的茶黄素较多,它与咖啡碱结合以后,便变成了具有鲜爽滋味的物质。另外,茶叶中保留的茶多酚也较多,加上又有一定数量的氨基酸,因此,滋味浓强而鲜爽。质次的红茶,由于上述各种物质含量少,一般滋味较淡。原题《两腋清风生,谁主其中味:茶叶滋味的内在本质》

茶叶是如何分类的?


中国茶叶则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

基本茶类:

绿茶——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清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我国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红茶——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白茶——是我国的特产。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

黄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

再加工茶:

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的称为再加茶,包括花茶、紧压茶,液体茶、速溶茶及药用茶等。

药茶——将药物与茶叶配伍,制成药茶,以发挥和加强药物的功效,利于药物的溶解,增加香气,调和药味。这种茶的种类很多,如“午时茶”、“姜茶散”、“益寿茶”、“减肥茶”等。

花茶——这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茶叶花色品种。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种产品,在我国很受喜欢。一般是用绿茶做茶坯,少数也有用红茶或乌龙茶做茶坯的。它根据茶叶容易吸收异味的特点,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化品种有茉莉花、桂花等好几种,以茉莉花最多。

从世界上来看,在以上类茶中,以红茶的数量最大,其次是绿茶,最少的是白茶。

什么是苦丁茶?苦丁茶口感怎么样,滋味如何?


炎炎夏日,清热降火又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议题之一。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明确提出了“苦”具有清热泻火、除湿、固肾的作用。“苦丁茶”作为夏日常备中的佼佼者,与“茶”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从种类上来说它们是不同的植物,“茶”是山茶科山茶属的植物。而苦丁茶,现在全国目前有共计有5科16种1变种植物的叶子被制成苦丁茶使用。其中,被最多提及的是冬青科冬青属的大叶冬青和木犀科女贞属粗壮女贞、紫茎女贞。

其次,从口感滋味上来说,苦丁茶香气不如茶那般高扬,比较清淡,冷闻和热闻相差都不大;滋味上先苦后甘,苦味是口感可接受的能够化开的苦味,回甘稍弱,饮后清爽舒适;汤色青绿明亮,活泼可爱。

苦丁茶极为耐冲泡,就像一位修行中的僧人。一两片叶子即可,其滋味缓缓释出,连续冲泡10余次仍感滋味甚浓,与初道茶汁无太多差距。苦丁茶也耐放,茶渣在杯中放置三五天一般不会霉变,重新注入开水,茶味尚存。

再次,苦丁茶作为我国南部及西南地区民间传统的药用植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茶汤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积、生津止渴、明目益智和活血脉、调血脂、降血压等功效。

与茶相比,苦丁茶中具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物质——熊果酸。近年来发现它具有抗致癌、抗促癌、诱导畸胎瘤细胞分化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极有可能成为低毒高效的新型抗癌药物。另外,熊果酸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功能,因而被广泛地用作医药和化妆品原料。

我们平时喝的茶含有比较高的茶多酚和咖啡碱,这两种物质能够导致神经中枢兴奋,体质敏感的人无法入睡。目前的研究表明,苦丁茶中多酚类含量较低,咖啡碱含量极少,甚至不含咖啡碱,这样,夏日饮用苦丁茶不怕睡不着。

如何鉴别茶叶的好坏?(形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


茶叶的品种繁多、规格各异,要对茶叶的质量进行审评,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般来说,买茶时可从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等方面来判别。

条索条形茶的外形叫条索。以紧细、圆直、匀齐、身骨重实的为好;粗松、弯曲、短碎、松散的为差。

嫩度茶叶的嫩度主要看芽头多少、叶质老嫩和条索的光润度。此外,还要看峰苗(用嫩叶制成的细而有尖峰的条索)的比例。一般红茶以芽头多、有峰苗、叶质细嫩为好;绿茶的炒青以峰苗多、叶质细嫩、身骨重实为好;烘青则以芽毫多、叶质细嫩为好。粗松、叶质老、身骨轻为较次。

色泽看茶叶的颜色和光泽。红茶的色泽有乌润、褐润和灰枯的不同;绿茶的色泽有嫩绿或翠绿、洋绿、青绿、青黄以及光润和干枯的不同。红茶以乌润为好,绿茶以嫩绿、光润为好。

净度主要看茶叶中是否含梗、碎末或其他非茶类的夹杂物,以无梗、碎末和其他夹杂物的为好。

此外,还可以嗅嗅茶叶的香气是否正常,有无烟、焦、霉、酸味或其他不正常的气味。取一小撮茶叶(约3g-5g),放入容量为150毫升左右的茶杯中,用开水冲泡,并盖上杯盖。5分钟后,打开杯盖,先嗅杯中香气,再看汤色、品尝滋味,最后看茶叶的嫩度、色泽和匀度。

香气用嗅觉来审评香气是否纯正和持久。可反复多嗅几次,以辨别香气的高低、强弱和持久度以及是否有烟、焦、霉味或其他异味。

汤色茶叶内含物质被开水冲泡出的汁液所呈现的色泽叫汤色。汤色有深浅、亮暗、清浊之分。以汤色明亮、纯净透明、无混杂的为好;汤色灰暗、混浊的为差。红茶以红艳明亮为优,绿茶以嫩绿色为上品。

滋味茶叶经沸水冲泡后,大部分可溶性有效成分都进入茶汤中,形成一定的茶香滋味。茶香滋味在茶汤温度降至50℃左右时为最好。品尝时,口中含少量茶汤,用舌头细细品味,从而辨别出滋味的浓淡、强弱、鲜爽、醇和或苦涩等。

叶底观察杯中经冲泡后的茶叶的嫩度、色泽和匀度。还可以用手指去按压,去判断它的软硬、厚薄和老嫩程度。

如何最大程度享用茶的美妙滋味?醒茶是关键!


品茶、品酒都是人生乐事。如何最大程度享用他们的美妙滋味?如何将酒的精华、茶的精华释放出来?

今天,为大家解答如何醒茶。以普洱茶为例:

醒茶,使沉睡或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水分的接触而苏醒过来,使叶片自然地呼吸,唤醒茶质,凝聚茶香,醇厚口感。

(其实与我们早上起床一样,先要打开窗户通风,让室外的清新空气飘进屋里,形神醒脑。否则,茶叶也会像人一样有“起床气”的,不让人痛快。)

普洱生茶新茶,往往会带有些许的烟火味、日晒味等,如果没有醒茶这一步骤,将会大大影响冲泡茶叶的口感。因此,通过醒茶,我们能喝到更加精华、正宗的茶。

普洱熟茶一般都需要醒茶,特别是年份比较近的,要通过醒茶消去渥堆气。

另一种情况,经过陈化后的普洱老茶,往往味道沉闷、香气涣散,这就是时间的魔力。

往往这种茶叶很难展现其深沉饱满的韵味。醒茶,可以唤醒老茶的活性,消散杂味,使茶更加适口。

醒茶,有两种方式:

一是“干醒”,指冲泡前的唤醒;

二为“湿醒”,即冲泡时的唤醒。

干醒

干醒茶是指通过改变普洱茶的存储方式,达到唤醒茶质、凝聚茶香的目的。

常见步骤如下:

1、拆分紧压茶。

即去掉包装,解散紧压的普洱茶。

大家操作时候注意,新压制的普洱茶结构比较紧,解茶时需要使用茶针或茶刀。

若是茶饼,解茶时可以从茶饼侧面沿边缘水平入刀;茶砖从侧面入刀比较容易将茶剖成两片,而后再分成小块;沱茶通常压制得比较紧,可从边沿或侧面入刀解茶。

解茶时要尽量保持叶片的完整性,顺着叶片的规律去开解。解老茶又被称之为“拨茶”,因为年代久远的老茶,茶体往往已比较松散,用手指轻轻地拨动或触碰,叶片就会自然散开。

2、自然摊置除杂味。

即通风透气,使叶片自然呼吸,散去茶叶中的杂味。

将解散的普洱茶摊置于清洁、无异味的庇荫处,使之与空气充分接触。摊放时需在茶叶上覆盖一层棉纸或宣纸,避免落入尘土。

这里,为了保持茶叶的香气,摊放空间的湿度不能太大,以免茶叶受潮变质。同样,日光的合适度也有很重要作用,不可受到日晒或长时间的灯光照射。

自然摊置的时长视茶叶状况而定,对于干净的茶品,两到三天即可;而入仓茶则可延长至一周或两周,以便充分散发仓味等杂味。

3、放入醒茶罐存储。

经过通风透气后,将普洱茶收纳于具有通风性能、无杂味且干燥的紫砂罐中,使其自然苏醒回气。

我们都知道,紫砂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且避光性与隔热性也很好,可以保持罐内的温度与湿度相对稳定,令茶质和香气快速凝聚。注意,收入紫砂罐后,醒茶时间大致为一至三个月。

【日常简便操作】

将需要喝的生普洱茶,拿到开放的环境中置放大约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不用撬开;待拆茶品饮时,沿着边沿转着拆,即把同时期外面的先喝完然后再喝里面的。

另外,熟普洱茶的干醒环节,基本上就是为了散掉渥堆气,与生普的醒茶以唤醒活性不同。一般就是把茶饼整个撬开,放置大约一个星期左右再饮用。

湿醒

湿醒普洱茶通常也被称为“润茶”或“温润泡”。在干醒的基础上,用水及温度帮助叶片舒展,使茶叶充分地苏醒过来,利于在正式冲泡时释放出茶叶的最佳品质,并洗去茶叶在各个环节中附着的浮尘。

湿醒茶,要先用热水充分温热茶具,然后投入茶叶注入热水,数秒左右立即倒出润茶水。在润茶时,可以通过观察润茶水的汤色,帮助判断正式泡茶时所需的水温与浸泡时间。

润茶时需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生茶、新茶与嫩茶需降低水温,熟茶与老茶则需要提高水温;

第二,浸泡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茶叶浸出物释放过多,将会影响正式品饮的茶汤口感,所以要快速倒出润茶水。

【湿醒老茶的秘诀】

老茶珍贵,操作自然更加小心。

首先将老茶放入干燥的壶内盖上盖,用高温沸水淋壶,然后轻轻摇壶,这样反复两至三次,大约用时五至十分钟,相当于为老茶做了一次干蒸桑拿,通过壶内聚集的温度唤醒沉睡多年的老茶。

开盖后可欣赏到老茶舒展姿态,眯眼轻轻吸气,老茶的香韵萦绕脑海,这时再向壶内注水润茶一次后即可正式冲泡品鉴。

茶的滋味,该如何描述?


茶是饮品,饮用是它的原生价值,而人们描述一款饮品通常是通过滋味。

喝茶,绝不是一个人的独饮;就算是,喝到一款茶,可能想安利给其他人,又或者被问起这茶喝起来如何?

这时候该怎么描述呢?

很多人对茶的印象是苦、涩……

需要明白的两点是:一款茶如果只有苦涩的味道,很可能是品质出了问题;并不是所有的茶都有苦涩的味道。

对于茶的滋味可以这样描述:

浓是明显能感觉到茶汤的浸出物丰富,可以说是茶汤的浓度高。

入口时类似苦涩感,之后可以感受到茶味浓但不苦,舌头上有种收紧的感觉,但不涩,可以描述为浓烈。

刚开始时感受到茶味浓,有一定稠度和滞留在舌头的感觉,然后伴随有较强的味觉刺激性,可以描述为浓强。

浓厚指物质感丰富,兼具刺激性和收敛性;与浓相对的是淡,不过茶味淡和有时大家所说的水味又有所不同。

淡是不够丰富但均匀的茶味,而水味是茶和水的味道明显是分离的感觉,茶是茶,水还是水,就像融合不了的水和油。

醇通常是种很舒服的滋味描述,不苦不涩且有一定物质感,但回味较弱;

入口感到内含物丰富,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舌头上有收紧感,但不涩,并且回味甜,以上可以描述为浓醇,

喝完后,有回味,而且有甜的感觉,描述为回甘,如果还感觉到口腔中唾液的分泌增加,就是所谓的回甘生津;

舌头上微微收紧的感觉,不苦涩,伴随着新鲜爽快的香气,可以描述为鲜爽,多用来评价绿茶;

不苦不涩,但物质感较为弱,描述为和,但不同于淡,淡可能是冲泡的问题,而和是茶本身的内质,描述比和物质感更弱的茶滋味可以用平;

优质白茶的口感滋味如何?


色、香、味、形、叶底是茶叶审评的五大因子。其中,滋味权重最高,是茶叶评审最主要的品质因子。所谓滋味,实际是茶叶水浸出物在味觉的综合表现。茶叶内含物的成分种类和含量,随不同茶类、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生产地域、不同生产季节、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不同栽培管理方法、不同加工工艺技术、不同原料级别而有差异。

科学检测,茶叶中含有600余种物质,其中有机物质500余种,约占总量的93.0%-96.5%;无机化合物100余种,约占总量的3.5%-7%。茶叶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等;保健成分主要有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茶皂素、生物碱、芳香类物质等。一般多酚类物质是构成茶汤涩味的主要成分,咖啡碱为苦味物质,氨基酸无味物质,茶多糖为甜味物质,茶叶以这些物质为主,综合形成茶叶的滋味。现行国家标准是“白茶滋味以鲜美、醇爽、清甜为上,粗涩淡薄为差”。寥寥19字,显然过于简单。

我认为优质白茶的滋味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柔:是指茶汤细腻、柔和,口感令人赏心悦目,柔的具体表象是久泡不苦涩、或苦涩味很轻。柔是味觉的高级表现,柔不是滋味淡、更不是没有滋味,这一点很多人容易混淆。如同太极拳动作轻柔,但我们绝不能说太极没有力量。柔,与生硬粗老相对应。

绵:是指茶汤醇厚绵长,入口的滋味与回味能连为一体,回味悠长,如同站在高山之巅,俯视群山绵延的感觉。绵与寡淡、单薄、回味短或没有回味相对应。

滑:是指茶汤饱满顺滑,像一滴水滴在荷叶上的表现。滑本义是光溜、不粗涩。与滑相对应是涩,更糟糕的茶味表现是针尖麦芒般的刺喉,或如尖锐物的扎喉,或如鱼刺梗喉或锁喉。

甜:是指茶汤滋味像糖或蜜,口感很舒服。甜有微甜、甘甜、蜜甜、腻甜。微甜,如同君子之交,其淡如水,久尝不腻。甘甜,如同历经沧桑,苦尽甘来,滋味最为真醇。蜜甜,如同热恋中的男女,甜甜蜜蜜,令人生羡。腻甜,如同利害之交,虽甜极一时,但瞬间即腻,浅尝即止。世间百味杂陈,唯有甜味最美,与甜相对应的是苦。

活:是指茶汤入口生津,茶味鲜爽、鲜活,滋味的内容丰富、变化层次多,细品每一泡都有所不同,意境深远,回味悠长。好的白茶往往伴随茶园生态环境的气息、山间泉水、茶园土壤等特征。如同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和岩风,又如同古树茶的藓香枞味,又如同云南景迈山林下茶的山野气息。与活相对应的是死板、呆滞,没有或缺少变化。

滋味审评中,白茶不应有严重的青腥气和苦涩味;如果有,说明萎凋走水不充分,半途将茶叶烘干。茶汤入口应该生津解渴,如果口干口渴,说明萎凋过程中存在间歇性走水停顿;茶汤绝对不能有杂味、酸味、馊味和臭味,如果有,说明走水停顿时间太长,造成茶叶不同程度变质。另外,白茶不应有烟火气,如果有说明萎凋热风漏烟;不应有高火香,如果有说明违背白茶工艺精髓,茶叶是高温烘干的;不应有保管不当造成的仓味、霉味、异味。

茶叶粗细是如何分类的?


我们常说,简单就是幸福。粗衣布裤,粗茶淡饭,内心满足了,人也就快乐了。或许,我们会去深究,到底哪些茶是粗茶呢?茶叶是否有粗茶和细茶之分?

“一切有情,依食而住。”

八个字很好的表达了我们国人民“以食为天,以食为趣”的生活特点。

当我们在外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吃上一顿美味的饭菜,再泡上一杯解乏的茶,满满都是好心情的收获。当家中来了客人,以茶待客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主人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为客人执壶沏茶,再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

一茶一饭,便是中国人的生活日常。国人对饮食的讲究就不必多言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家中待客时特别的饮茶民俗:为客人沏上两杯茶,粗茶一杯,细茶一杯。充分体现出主人对客人的热情与尊重。

这泡茶还有粗细之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茶细茶和粗茶之分”

①何谓细茶?

嫩茶叶,一般指春天采摘芽头或一芽一叶的茶鲜叶为原料而制成的茶叶。

“物以稀为贵”,绿茶的价格素以新茶为贵。新茶多为嫩芽,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类物质,少含茶多酚、茶丹宁之类苦味物质。所以新茶喝起来,口感清香爽口。

②何谓粗茶?

粗老一些的茶叶,一般指到夏秋季采摘制成的茶叶,以一芽三四叶以上或含梗的茶鲜叶为原料而制成的茶叶。

粗茶与新茶相比,口感上要苦涩一些,因为夏秋季的茶树在强阳光照射下迅速生长,树叶中大量积累多酚类物质与丹宁,对人体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中老年人更适合饮用“粗茶”。俗语有云:“粗茶淡饭延年益寿。”

茶有粗细之分,喝茶也有粗细之分。俗语说:“细茶粗喝,粗茶细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细茶因为是嫩新茶,在冲泡时,应多放茶叶,也就是「细茶粗吃」,否则就味道就会淡。

粗茶采摘的都不是嫩茶叶,这些茶叶吸收养分都比较充分,虽说不太好看,但冲泡的汁汤比较浓郁。冲泡时需少放一些茶叶,这就是「粗茶细吃」。

这句俗语分别概括了粗细茶叶的投茶量。喝茶品茶,已成为了现代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人热情好客,每有客来,必执壶沏茶相待,因此形成了一个特色的茶俗茶礼:待客讲礼仪,沏茶分粗细。

“待客之道,茶分粗细”

从历史文化上讲,细茶是上等茶、好茶的代称,是与「粗茶淡饭」相对的品质升华。

曾国藩对家乡的细茶是情有独钟,他曾题写:“银亳地绿茶膏嫩,玉斗丝红墨渖宽”来赞誉细茶。

朱熹《茶灶》有云:“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来赞美细茶的细腻茶香。

还有俗语道:“贵人到,细茶泡。”

《女儿经》中有载:“亲戚来,把茶烹。尊长至,要亲敬。粗细茶,要鲜明”,说的是煮茶敬客上用粗茶还是细茶必须要分明,对尊长、上客必以细茶相敬。细茶清新爽口,如龙井、碧螺春等,茶具使用透明没有盖的玻璃杯,冲泡出的茶极具观赏性。

而就现代养生而言,不要以为用“粗茶”待客就有失尊重,其实“粗茶”沏出的茶味道更浓、韵味更鲜。用两叶一芽的茶叶制成的菊花茶,或沏上一杯浓醇芬芳的茉莉花茶,不仅形态优美,而且味道芬芳。民间有“不是贵客不制花”的说法。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粗茶和细茶是各有千秋,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等级尊贵之分,只是味道不同罢了。

茶叶是如何改变历史的?


最近有本新书,叫《茶叶大盗:改变世界史的中国茶》,里面讲了几个茶叶改变历史的例子。

第一点,茶叶贸易的竞争,让海上运输的速度变得更快了。最开始,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茶叶贸易,因为没有竞争对手,所以他们的货船经常是由着性子在海上漂,要漂上9个月,甚至一年,才把茶叶运到英国。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新茶运到英国就变成陈茶了,英国人喝到的茶叶的质量也越来越差。后来,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结束了,很多贸易公司开始争着倒卖茶叶,有了竞争,谁的运输速度快,谁的茶叶就新鲜,谁赚的钱就多。于是,贸易公司为了保证茶叶的新鲜,开始设计更快的货船。只用了20年,货船的速度就有了革命性的突破,美国人生产的帆船100天就能从纽约开到广州。当时最快的船就叫“茶叶快船”。直到今天,“茶叶快船”还是最快的帆船。

第二点,作者说,喝茶的习惯,让英国的死亡率都降低了。十八和十九世纪的时候,英国城市化特别快,尤其是伦敦,人口密度大,排污系统落后,老百姓喝的水很不干净。而且,英国的殖民地印度经常发生霍乱,很多从印度回来的英国水手,因为喝了当地不干净的水,把霍乱病菌带回英国,最严重的一次霍乱死了5万人。但英国人喝茶之后,就不容易得传染病了。因为泡茶必须用开水。水烧开了,就把水里的病菌杀死了。后来,为了防止感染传染病,英国军队每次打仗时都会带上茶叶泡茶喝。

第三点,茶叶还给英国带来一个新产业。我们知道,喝茶要用陶瓷的杯子,但18世纪之前,英国生产的陶瓷不好用,而且容易碎,根本做不了茶具。但随着喝茶的人越来越多,英国人为了研发坚固耐用的陶瓷,展开了一场工业竞赛。到了18世纪中期,英国人终于知道怎么制造瓷器了,新产业就这么诞生了。

第四点,茶叶甚至影响了英国的工业革命。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没有茶叶的时候,英国工人都比较穷,吃得不好,喝啤酒能补充点儿能量。这在工业化之前是没问题的,因为那时候都是手工劳动,喝啤酒对工作没什么影响。但到了工业化时代,都是机器生产,如果一个工人喝醉了,坐在飞速旋转的纺纱机旁边工作,这相当于玩命啊。这个时候,茶叶救了英国工人。一方面,英国人喝茶的时候会加糖和牛奶,这样就补充了能量;另一方面,喝茶能提神,提高工人的注意力。书里说,法国和德国就是因为喝酒而不是喝茶,在工业化方面比英国落后了15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