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红茶,来自英国的疯狂欲望

发布时间 : 2021-03-30
英国的红茶 英国红茶的冲泡方法 如何泡英国红茶

【www.cy316.com - 英国的红茶】

18世纪的英国,一场因茶而起的革命渐渐掀起。英国人将目光转向古老的神秘国度——印度,寻找茶叶种植的新大陆。时过境迁,印度红茶这种“绿色黄金”,更为人类红茶史书写下浓重而具异彩的一笔。印度,茶叶种植新大陆?

阿萨姆坐落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中国境内称雅鲁藏布江)上游的一段河谷,这个河谷除南边的缺口外,四周都被覆盖着浓密森林的群山包围。从南边缺口吹来的季风还为阿萨姆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炎热和潮湿构成了这个地域最显著的气候特点,虽然这种气候条件不利于人的健康,但对于很多植物来说,却是较为理想的生存环境,茶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有许多证据表明,茶树很有可能最早就是从东喜马拉雅山区的热带丛林中演化而来。东喜马拉雅山区是世界上植物种类最多样、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人类较早发现和使用茶叶的地区,印度的阿萨姆正位于这片区域。与现在人将茶当饮品不同,喜马拉雅山区的部落先民更多地把茶叶当作食物,他们会将野生的茶叶发酵,然后再放入口中咀嚼,这种做法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吃槟榔。另外,聚居在缅甸的掸人还把茶叶当药品,将其敷在伤口上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尽管上述这些包括阿萨姆人在内的、长期生活在茶树发源地的居民们很早就对茶叶的属性有了深刻的了解,但他们始终没有把茶当作一种生活的必需品而加以栽种和驯化,没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发展出一套以茶为中心的优雅文化和繁复仪式。因此,在英国人悄然踏入这片饱经战乱、饥馑频仍的河谷之前,这里的野生茶树在阿萨姆人的眼中似乎跟周围山林中的其他植物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直到有一天,这些茶树为来自遥远西方的口腹之欲所关切,从此彻底改变。

来自英国的疯狂欲望

18世纪,茶曾经在以法国为代表的欧陆国家风靡一时,但很快就被咖啡和葡萄酒所取代。正如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所说:“茶叶只有在那些不生产葡萄酒的国家才能够真正受到人们的喜爱。”那个时代咖啡馆基本上是成年男子聚会谈论的场所,咖啡几乎被认为是男性的专利;与之相对,茶则成为广大女性群体的宠儿。饮茶这一新习惯逐渐在18世纪末的英伦风靡起来,因为英国人偏爱在茶中加入糖和牛奶,这一饮用习惯疑似受到了土耳其等阿拉伯国家的影响,红茶逐渐占据了茶叶市场的主导地位。

面对18世纪末近乎井喷式的茶叶需求,茶在英国的唯一代理商东印度公司加大了对茶叶的进口,但这种努力仍旧捉襟见肘。与此同时,民众也开始对国内居高不下的茶叶价格怨声载道,猖獗的茶叶走私和为牟取暴利而来的假冒伪劣商品严重地扰乱了茶叶市场秩序。因进口茶叶所造成的贸易逆差和旺盛的消费需求,使很多英国人都意识到,是该到中国之外寻找茶叶生产基地的时候了。

让印度茶代替中国茶

诚如美国人类学家西敏司·明茨所说:“当一位英国工人喝下了第一杯加了糖的热茶,这就意味着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了,因为它预告了一场巨变,经济与社会的全面翻转。”

印度理所当然成为建立茶叶种植园的首选。印度是英国殖民地,英国人在印度享有高度的控制权,英国的公司和个人可以全面介入茶叶的生产和管理。位于印度东北部的东喜马拉雅地区与中国茶叶种植区的气候条件十分类似,尤其是阿萨姆、大吉岭等地。英国在1834年专门成立了一个茶叶委员会,负责调查引进中国茶树和茶树种子的可能性。东印度公司曾派遣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到中国寻找优良茶种,福琼走遍了中国很多地方,将从中国带来的种子成功地移栽到了阿萨姆的贾瓦尔和库玛翁,并由他招募的中国人生产出了优质的茶叶。

与福琼这些植物学家的想法不同,还有一些人认为只要通过对印度本土的野生茶树加以驯化和改良就可以使其变为优质茶种。C·A·布鲁斯和查尔顿上尉这两名英国军人就是此种观点的笃信者。他俩在阿萨姆地区发现了野生的茶树林。阿萨姆茶树生长在丛林中,可以长到17米高,抗寒性能较差,叶子较大,而且比较坚韧。1836年底,C·A·布鲁斯的茶叶样本送到了加尔各答,在阿萨姆种植的茶叶首次被认为达到了“可销售的品质”,后来还在1839年的拍卖市场上拍出了每磅34先令(1.7英镑)的天价。高额的利润终于让伦敦金融业的风险资本家蠢蠢欲动,他们难以按捺心中对茶园的无限向往,纷纷向阿萨姆的茶园投资,并迅速组建起了阿萨姆公司,进而成为印度最大的茶叶生产公司。成立茶叶公司一时成了冒险家们的新宠,到1859年底,除了阿萨姆公司和乔尔豪特茶叶公司外,在阿萨姆还有另外50个茶叶种植园。早期的茶叶种植园,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它们大都建在雨林和河谷深处,那里不仅有猛虎、野象等野生动物出没,而且也是疟疾等疾病滋生的温床。阿萨姆的人口并不稠密,而种茶、制茶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茶园所需的劳动力几乎全部要仰仗输入。这些劳工中有很多是妇孺,他们常常还没有到种植园便病死途中,侥幸存活下来的劳工还要忍受超长的劳动时间和种植园主野蛮残暴的奴隶式管理。这种境况直到20世纪中期以后才逐渐得到改善。

自鸦片战争以来,英国人仅用了40年的时间就摆脱了对中国茶叶的依赖。到了1880年,印度的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843平方公里,其中四分之三都在阿萨姆,茶叶产量达到了4300万磅。印度生产的茶叶大部分被运往英国。相对于中国的茶叶来说,印度茶叶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它是免税的。1888年,印度的茶叶产量首次达到了8600万磅,英国从印度进口茶叶的数量第一次超过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数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印度茶代替中国茶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借由这场声势浩大的茶树种植运动所引发的经济与社会的重大变革,印度的茶叶种植园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阿萨姆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空前剧变。

阿萨姆的“绿色黄金”

布拉马普特拉河畔遍布着绵延的平原和茂密的森林,这里的阿萨姆溪谷日照强烈,需另外种树为茶树适度地遮蔽。由于雨量极为丰富(在雨季日降雨量可达25厘米至30厘米),在雨季,这里的气温会上升到约35℃,湿度与温度结合所产生的类似温室的条件,使得热带性的阿萨姆大叶种茶树蓬勃发育。阿萨姆是印度茶叶产量最大、世界最重要的红茶产地之一,印度茶叶的80%都产自这里。

说到采摘,阿萨姆茶叶以六七月采摘的品质为最优,而十到十一月产的秋茶则较香。19世纪初到此的植物学家格瑞菲斯对这里茶叶的早期烘焙如此描述:“他们只用嫩叶,他们在一个大的金属器皿里烘焙茶叶,金属器皿要很干净,在里面把茶叶搅拌均匀,并在烘焙的过程中用双手搓揉茶叶;当烘焙恰到好处之后,他们将茶叶放在阳光下暴晒3天,露水和阳光相互交替,最后它被密实地填装到竹筒里。”

阿萨姆红茶因明亮的茶色与甘醇的余香享有盛名,被誉为世界四大红茶之一。它外形细扁,呈深褐色;汤色深红而稍显褐色。阿萨姆红茶属烈茶,喝起来浓郁芳香,其中略带有淡淡的麦芽香和玫瑰香,很适合添加牛奶冲泡成奶茶,那样更柔润香醇,余韵无穷;而典型的阿萨姆奶茶即是泡壶浓浓的阿萨姆红茶再添加鲜乳而成。除了添加鲜乳外,阿萨姆红茶拿来当柠檬红茶同样也很适宜,在浓郁的阿萨姆红茶里加入新鲜的柠檬汁,就成了一壶好喝的柠檬红茶,而且阿萨姆红茶在加入柠檬汁后鲜红的茶汤会转为淡粉红色。当然还有些上等的阿萨姆茶,茶叶中掺有叶芽,喝起来十分柔顺,加入糖或蜂蜜,更添别样风味。

阿萨姆红茶传统上会加配牛奶用作早餐茶,它也是拼配爱尔兰或英式早餐茶的基础茶,因此常被拿来与其他茶类混合成早餐茶。例如阿萨姆茶加非洲肯亚茶,阿萨姆茶与中国红茶相搭配等,所以人们时常可以在某些早餐茶或混合茶中发现阿萨姆茶的踪迹。英国人尤其喜爱阿萨姆红茶浓郁的风味,在1839年至1880年间,人们对这种“绿色黄金”的狂热尤甚。

然而,为什么阿萨姆红茶常被用作早餐茶呢?这是因为阿萨姆茶叶中含量最高的生物碱——咖啡碱,具有兴奋作用,能够使人的大脑思维活动迅速清晰,可以消除睡意,消除肌肉疲劳。阿萨姆红茶冲泡时的浸泡时间因碎叶或全叶茶而不同,很是讲究。碎茶叶浸泡时间可稍短些,最好是在早上饮用,且宜于添加较大量鲜乳,因此类茶茶性强,若不添加鲜乳容易伤胃。

大吉岭云雾中的“香槟”

来到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脚下,这里坐落着大吉岭玛凯巴里(Makaibari)茶园。大吉岭这座小山城雨水充沛,日夜温差大,终年被云雾所笼罩,极适合茶树生长。这里是享誉世界的大吉岭茶的故乡,茶树大都生长在海拔1000至2000多米的山坡高地上。“玛凯巴里”是“金黄色的土地”的意思。作为印度大吉岭八十多家茶园之一的玛凯巴里,一个多世纪以前,就成为茶的天堂,这里种植着世界上最昂贵的茶叶——大吉岭红茶。

大吉岭茶汤色橙黄、清澈明亮,气味高雅,上品则带有清雅的麝香葡萄酒风味和奇异的花果香,甘甜柔和。因此,上品大吉岭茶又被誉为“红茶中的香槟”,拥有高昂身价。优质的大吉岭红茶在瓷杯中会显露金色的黄晕,那正是上等大吉岭的招牌。大吉岭茶适合清饮,但因茶叶较大,需稍久焖(约5分钟)使茶叶尽舒,才能得其味。因其特有的纯正香气,大吉岭茶一直被称颂为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是英国贵族的宠儿,更是英式下午茶的最爱。

比起盛产的阿萨姆红茶,大吉岭产量较低,只占印度茶叶总量的2%。茶叶分四季采摘,三四月初摘茶和五六月的次摘茶颇受青睐。然而与阿萨姆茶相同的是,种类众多的大吉岭茶,依不同茶园和采收期所冲泡出的茶汤相差甚多,浸泡时间长短不同也会带来不同风味。大吉岭茶叶一般甚少拿来当熏香茶。著名的印度辛香茶,即是以大吉岭茶为底再熏上多种辛香料,如豆蔻、丁香、胡椒、肉桂和姜而成。

大吉岭冠绝众红茶,其前身正是中国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红茶。难怪印度大吉岭红茶出口到中国时,一位印度商人曾风趣地说:“我把你们的茶叶送回家了。”

无论是独特而传奇的“绿色黄金”阿萨姆红茶,还是“红茶之皇者”大吉岭红茶,印度红茶从“替代品”一跃而成人们狂热追逐的对象,在古老的国度上开辟了茶叶种植的新大陆,更为人类红茶史书写下浓重的一笔。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商的最大风险来自进茶


如果是买茶自己喝的爱好者发烧友,买错一款茶会损失个几百几千最多几万元钱,心情不太舒畅罢了。但对一个茶商或者投资屯茶准备出售的人来说,买错茶带来的损失可就太大了。

试想,一批茶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押上了身家性命,到头来如果茶不对或者做了接盘侠,那该如何是好?

更有甚者,所有的心血所有的情怀期待了十多二十年,得到的结论与想象、期盼完全相反,那又该如何是好?

所以我常跟茶友们唠叨一句话:“茶商的最大风险来自进茶。”

风险虽大但作为茶商又不能不进茶。作为一个茶商进什么茶,跟这款茶的品质有着最大的关系。所以买茶者应该首先学会鉴别茶。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不容易,因为普洱茶价值的再发现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属于新生事物。人们对于普洱茶的规律还在进一步深入了解之中,关于好茶的评判标准从用料到工艺到仓储都还有很多不解之谜。

比如,做绿茶的会认为用料等级越高、越细嫩越鲜爽,最好是明前茶,而到了普洱茶这边就不见得等级越高越好了。比较粗老的茶前几年可能不适口,但若干年后可能会转化出真正普洱茶的韵味来。相反,等级太高的茶前些年表现可能靓丽但多年后在丰富度、耐泡度等方面就不如粗枝大叶了。

又比如,普洱茶的仓储,很多人都认为要干仓不能湿仓存放。这实际上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事实是不管什么仓,普洱茶一定要经过陈化转化才适合品饮,而陈化转化是有温湿度以及时间条件的。

长时间存放太干未必好,香港传统仓储未必不好(有实例证明)。在我看来,中期茶的生茶仓储恰当,稍微干一点未尝不好,现在喝起来更鲜爽一些,以后转化情况还可以继续关注;15年以上老熟茶如果能够湿一点也不错,继续保持存放下去比干仓的老熟茶更有可能转出迷人的参香药香。

这些例子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市场上会有那么多品质一般的茶,为什么市场上会有那么多不懂茶的茶商,同时从另一方面也启发我们,如果运气好的话还是有可能碰到一些不为人关注的高品质好茶的。

关于如何较快地喝懂茶可参阅我关于各类普洱茶品鉴的

那么贵的古茶树,是如何被大家疯狂追着买的?


近几年来古树茶价格一路飙升,甚至前段时间还有传闻传出来“天价古茶树”什么的,虽然古茶树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但是还是有越来越多人疯狂追着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零农残零污染

古茶树是一般不经过人工干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乔木,是千百年来历经大自然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存活下来的生命力顽强而且旺盛的古茶树,本身已经具备了抵抗各类病虫害的能力,无需使用农药,没有任何农残的担忧,天然健康。古茶树周边地区植物的多样性、原始性保存非常好,生态环境的优渥也造就了古树茶纯净天然的特质。

内质丰厚

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古茶树树根比一般树木扎得更深,一般而言古茶树树长多高根扎多深,无论是地表枯枝落叶花果滋养的腐殖质土壤里的养分,还是地下深层土壤中富集的各种矿物质都转化成为古茶树自身的营养物质。

因此古树茶,内质更丰厚,滋味更醇厚。另外,古茶树是喜阴植物,莫不生长在山高谷深,云雾萦绕之处。自古有言“高山云雾出好茶”。植被繁茂、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让古茶树芽叶有机质含量、果胶含量、芳香物质及含氮类鲜爽物质增多,粗纤维含量减少,涩类物质的茶多酚相对平衡。

品饮养生价值高

古树茶汤,因为生态环境、树种优势等原因,滋味均衡,茶香自有大自然的芬芳,饱满度好,口感更醇厚,汤质层次丰富,耐泡度好,韵味更加悠长,品饮价值极高。此外古树茶茶性温和,汤质细腻,碱性物质少,正常饮用不影响睡眠。老少皆宜。

稀缺,短时间内不可再生

古树茶,是普洱茶的细分市场,产量不及总量的1/15。它主要分布在云南澜沧江流域的古茶山,以新六大古茶山、古六大茶山的古树茶,最为优质和最具代表性。此外,古茶树散落于深山丛林,山险路远采摘难度大,一般一年只春季采摘,偶尔秋季采摘,产量十分稀少。

后续增值空间更大,收藏价值更高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质,赋予了它特殊的金融属性。古树普洱茶品质更优,内质更加丰厚,滋味更加均衡,转化更快,是极佳的投资理财产品。

“疯狂”的营销:云南普洱茶到底想买给谁?


2000年开始到2007年,云南的运作方式大致如下——

一、渠道。

以批发市场作为中转站,然后进入各地分销商,最终进入消费终端。这种消费终端主要以茶叶店为主。云南的运作稍有不同,由于云南几乎是在一夜间大红大紫,很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云南便已经成为财富的象征,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的云南并没有进入消费终端,而是在茶叶批发市场倒腾来倒腾去,最终有一部分茶叶被投资者收藏,但大部分茶叶又回到了原点,回到了茶叶批发市场的经销商手中。这与发烧友有什么关系呢,发烧友消费产品的特点是“淘”,既然是“淘”,便要有足够“淘”的平台,批发市场就是这样的平台,足够发烧友沉浸其中,哪怕一个月也不一定“淘”得过来。除了“淘”之外,就是朋友的推荐,或者亲自上山,亲手自作,但这样的高级发烧友不多。

二、渊源。

云南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的企业,在兴起之后,进入了一个互相比祖宗的时代。我曾经遇到过一“美女”,自称茶人的后代,凭着这点杜撰出来的身份,硬是忽悠到了一个小工厂,忽悠到了一批懵懵懂懂刚接触的准发烧友,结果后来大家发现,她不仅捏造了祖宗,还捏造了高级茶艺师等用于示人的头衔。像这种宣传自己祖祖辈辈是云南大师的,前几年确实很多。这几年冷清了不少,冒充别人的后代就得背叛自己的祖宗,估计背叛的滋味不好受。总之,这样的行为是为了获得发烧友的认可,得到一些先天的分数。

三、口感。

在云南的拼配上,很多企业追求独特口感,追求已经被圈子内认识山头的口感,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个具有独特特点的山头被发现,除了古六大茶山外,新六大茶山出笼,此外,各地开始宣传自己的口感如何如何,但这种宣传都是借助“专家”的口来完成的,“专家”的口感真是有意思,他们在喝了很多的茶品之后,自然能发现细微的差别,但很多消费者跟着人言亦言,没有自己的观点,就连发烧友都不是了。

四、升值。

云南可以升值,是前几年最为疯狂的话题之一,企业当然不会放过这么一个好机会,尽量夸大升值的速度和潜力。2006年,农垦所属黎明茶厂的产品突然之间受到关注,每天见一队人马到沿街茶叶店询问有没有黎明茶厂的某款茶,如有,开多少多少价收购,有多少要多少,这样的行为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结果黎明成为继大益、下关之后的第三大受关注对象。我们不需要知道这种行为是企业所为还是代理商所为,但这种原始的炒作手法居然能在短时间内见效,是和本身具有升值功能分不开的。在这里,企业和从业者故意模糊了一个概念:云南会升值,但价格不一定上涨;云南具有升值的属性,但升值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五、大师。

云南界大师层出不穷,这恐怕是其它行业所难比拟的。不管大师从何而来,是否是自学成才还是自封为大师,总之一夜之间,各种大师便纷纷出笼,好像的辉煌就是他们的功劳。当然,我们得承认他们的功劳,在云南的传播过程中,这些大师尽管言论相互矛盾,尽管相互攻击,但促成了整个行业的热闹,使云南声名远播,受到世人的关注,这个功劳还是不小。据我所知,这些大师分成派系之后,每一派都有或多或少的拥趸,他们最终成为了云南的发烧友。

六、评奖。

评奖时惯常使用的手段,每年茶叶博览会都会有大大小小的评奖,在这几年当中,企业热衷于评奖,组委会热衷于评奖,媒体热衷于评奖,甚至是和没有什么关系的机构,也来给云南评奖。当然,评奖是虚的,赚钱是真的。奖项越评越多,并且明码标价,甚至是公开的,出钱就给奖。评奖往往和拍卖分不开,拍卖也是自己人买自己人的货,出点手续费,赚的是媒体的报道,赚的是热点。

以上的这些动作,没有一个是做给普通消费者看的,他们除了做给发烧友看,还做给半懂不懂的收藏者看,最重要的是做给那些即将进入这个圈子的投资者看!

那么,一个致力于走向大众化的茶叶产品,应该做什么呢?

一、渠道。

一定是大众渠道,大众渠道有很多分类,比如说超市卖场便利店,比如说宾馆餐饮茶馆,总之,以最快的方式能到达普通消费者的渠道,便是这种产品的渠道。立顿红茶取得成功,除了我们看得见的超市卖场之外,特通渠道如洋快餐、茶馆的渠道使其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科研。

为普通消费者研制产品,而不是为少数人。所以这些商品首先就研究它的消费者,然后研究消费者的喜好,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能力。通过这些综合的数据,来提供给消费者合适的商品。

三、口感。

对于茶叶产品,口感是最重要的。云南的企业别说使口感稳定,就算使同一批产品的口感稳定都很难做到。全球较大的茶叶企业,他们的原料来自全球各地,照样能保持口感的相对一致。对于大众产品,口感必须大众化,什么是大众化,就是你到大街上拉100个商品的目标人群来,有60个说好喝,那是及格,如果有80个说可以,那这个商品基本上就是大众口感。

四、形态。

产品形态必须符合大众消费的需求。

五、服务。

服务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所必须的,也是一个企业品牌价值中最值钱的部分之一。我们云南的企业别说去服务消费者,很多企业根本连服务是怎么回事都没搞清楚。

我一直认为,只有基础量庞大的消费者群体的出现,云南市场才能真正走向辉煌,那种没有消费者的辉煌,其实只是一个假象,它的背后,是其它的目的,而不是要将云南市场做好,将云南推向大众。

普洱茶的地理价值——来自自然的恩赐


1、普洱茶的地理价值源于云南特定的地理系统

这个特定的地理系统包括自然地理、气候及生态多样性相融合而产生的自然生态及造就的物种多样性。云南的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特性,加之热带雨林季风气候使其形成了大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造就了云南特定的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特征。

云南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它的陆生生态系统几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以乔木为标志,主要有169类,占中国的80%;灌丛生态系统主要有寒温性灌丛、暖性石灰岩灌丛、干热河谷灌丛和热性河滩灌丛等4种类型;云南草甸类型更是分布广泛,主要分为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和寒温草甸3个生态系统类型。

它的水生生态系统有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云南的六大水系,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依洛瓦底江、元江和南盘江构筑了云南淡水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而以滇池、洱海、抚仙湖、异龙湖和泸沽湖为代表的云南高原湖泊,反映了中国淡水生态系统的一些特殊性。云南水生植被按其生活型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飘浮植物等4种类型。水生动物方面,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资源都很丰富。

云南的物种多样性更是为世界罕见。云南除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美誉外,还被誉为“竹林故乡”、“药林的宝库”、“香料博物园”、“天然大花园”、“菌类大世界”等。云南有竹类资源28属220种,属、种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5%和55%,占世界总数的40%和25%;药材、花卉、香料、菌类的种类均居全国之首。

云南从北到南,从高海拔到低海拔分布着从高山针叶林到热带雨林的105个主要的森林类型。森林类型之多也为全国罕见。因此,云南堪称世界生物的标本库,普洱茶就是诞生在这样一个大的自然生态系统里,当云南的古人把这个系统中的某一类或几类物质融合到普洱茶之中,这时,普洱茶的物质组合,不单单是几片茶叶的叠加,而是地理特征与自然生态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其中,参与普洱茶发酵的微生物菌群,有的竟繁衍达上亿年之久。因此,一片普洱茶,不单单是一个商品,更多的是地理价值的再现。

2、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恩赐

我们不否认普洱茶是凝聚了古人上千年知识与智慧结晶的产物,但这种智慧更多地表现为古人发现了它的价值,并尊重自然的法则将其演化为一种商品。但普洱茶所体现的地理价值则是古人及我们现代人所无法模拟与复制的。它具有明显的天然性、遗传性、系统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特征。是现代科技难于愈越的高度。

当我们站在一个古茶树林中,面对着一株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茶树,我们不知它最初如何生成——是我们古代先人的栽种?还是热带季风将一粒茶种吹落至此。但不管怎样,当我们仰视它们时,总能感到一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大自然力量的存在。

因此,相对普洱茶的地理价值而言,从古自今,我们都在仰仗大自然的“恩赐”。

茶膏,为什么连古代皇帝都为它疯狂?


在《简述茶膏千年史读懂过往的兴起与没落》一文中,我们知道了茶膏在过去的大起大落,感叹一种文化在流传过程中的曲折变迁,不如再来听听那些鲜为人道的小故事,看看在古人眼中的茶膏的模样。

茶圣眼中的茶膏

唐朝陆羽在《茶经》中多次提到“膏”字,尽管当时的茶膏并不是现在这样独立存在,但从“出膏者光,含膏者皱”、“畏流其膏”等描述来看,茶膏成为了当时鉴别好茶的一个参考。茶圣认为,应挤压出茶汁形成膏状物并保留附在茶叶表面,使得茶的表面看起来光泽、有细腻的皱纹状,这样才是最好的饼茶。

学者眼中的茶膏

不仅是茶圣,北宋的蔡襄在《茶录》中也指出“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其中的“珍膏”就是茶膏。这在我们现在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油膏其面”的做法就像破坏了一饼茶,但是古人似乎很热衷于将茶膏作为饼茶的陪衬,或者更应该说,茶膏使饼茶的价值提升了一个高度,这样一想,也还是挺有趣的。

不过北宋另一位茶学者陶谷倒是更关注已经成为独立产品的两款茶膏,“玉蝉膏”和“缕金耐重儿”,还将其纳入自己的著作《茗荈录》之中。

皇帝眼中的茶膏

宋代饮茶风盛行,举国上下热衷于茶品,帝王之中嗜茶者也有不少,当中以宋徽宗赵佶最甚,还亲自撰写了《大观茶论》。书中有一段描写到茶膏的,大致意思是说,看茶的表面就如看人的脸面,膏稀者,饼茶表面多皱纹;膏稠者,饼茶表面纹理不明显,光亮凝聚,质地坚实。显然,膏稠者就是宋代好茶的代表,茶膏的存在对饼茶好坏的评判已经列为标准了。

看过了在茶圣、学者、皇帝眼中的茶膏,从这几个典故中,小编感受到了茶膏在古人心中的分量,而且与现在相比,古时的茶膏似乎显得更为神秘和珍贵。不知道你读过以后又感受到了什么,对茶膏的好奇有没有又多了一点?感兴趣的话可以继续留意后续的介绍哦。 

普洱茶的地理价值——来自自然的启示


我们在研究普洱茶时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普洱茶只能在云南生产?其它地方生产的普洱茶就不是普洱茶吗?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又极难回答的一个问题。

一种解释是:云南普洱茶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这种大叶种晒青毛茶不仅是普洱茶一大特色,也是云南独享的茶叶资源,因为云南的茶树基本上是以大叶种茶树为主,资源的优势决定了普洱茶只能在云南生产。这种说法有一个疑问:大叶种茶不仅云南有,在广西、湖南、海南等地都有大叶种茶。那么它们的大叶种茶与云南的大叶种有什么区别?而且海南的大叶种茶树还是云南省茶科所帮助移植的。如果将这些地区大叶种按照云南传统的晒青工艺制成的毛茶,再经过后发酵加工成散茶和紧压茶,难道不是普洱茶吗?

第二种解释: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是祖辈传下来的“保密工艺”,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只有云南少数人及个别企业掌握,为云南独享。云南以外的人很难得到,即使得到了也无非是一些皮毛,不可能是普洱茶的“精髓”。所以,有不少人曾建议政府将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列为“国家机密”。这种提议,并非“妄想”,也非独创,是有先例的。云南白药集团生产的很多药品都被列为国家级保密配方,属于国家级机密。可是,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云南各个产茶区近几年已有上千个企业已经获得了普洱茶生产许可证(即QS),并也在生产普洱茶。当一个“国家机密”已经形成遍地开花的态势。这个“国家机密”还存在吗?或者说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如果说云南白药的保密配方不是云南白药独家掌控,而是百家、甚至千家……它的保密配方还存在吗?可能有人会不认同这点,认为拿到QS(生产许可证)不等于拥有普洱茶核心技术。那么普洱茶的核心技术到底是什么?云南上千家通过QS生产许可的企业所生产的普洱茶,我们能认定哪些企业是具有普洱茶的生产资质(即QS),但又因缺乏普洱茶核心技术而不能生产普洱茶?或认定它生产的不是普洱茶呢?显然,这种说法也不能成立。

第三种解释:认为普洱茶只能在云南生产,是因为普洱茶不仅是云南地方名茶,还因为普洱茶中的普洱两字也来自云南的一个地名,有地域性保护的要求。这种说法似乎也有欠缺。我们知道,以地名命名的茶叶在中国有很多,如西湖龙井、洞庭湖碧螺春等等。这类地方名茶通过茶名前加地名的前置限定(如龙井茶前加西湖二字),的确起到了区域性保护作用。但普洱茶却不能套用这个概念。这是因为:一是地名加茶名的命名方式一般保护的区域都很小,如西湖龙井,地域的概念十分狭小。可普洱茶就不同,普洱茶涉及的原料及加工范围已远远超过了普洱地名的限制,是云南一个大的地域概念。历史上的六大茶山就已突破了普洱府的地理范围,后来更是扩大至云南大部分区域。说句玩笑话,既使现在,相对大多数普洱茶消费者,他们只知勐海、下关,不知思茅(普洱市前身)。如果不是思茅市改名为普洱市,很多人还误认为普洱茶只是一个茶叶名称,跟地名毫无瓜葛;二是地名加茶名的命名方式还有另外一种局限。以龙井茶和碧螺春茶为例,云南自上世纪中叶就尝试用云南本地的台地茶按照西湖龙井的工艺生产云南龙井茶,用碧螺春工艺制成的云南碧螺春茶,且制作的工艺在今天已相当成熟。我们不能说云南龙井茶就不是龙井茶,也没人说云南碧螺春就不是碧螺春。应当都属于绿茶的大家族。用云南的绿茶制作者的话说,他们制作的绿茶虽然做工上没有西湖龙井与洞庭湖碧螺春那么“精细”,但茶气却比它们足,茶叶的耐泡性也比它们强。这种说法应当是既不气馁,又十分客观。同样,云南普洱茶在近几年风起云涌时,全国很多产茶区也借势大量生产“普洱茶”。那么这个普洱茶可以称为广西普洱茶、四川普洱茶、贵州普洱茶吗?如果不行,那么为什么云南生产的龙井茶和碧螺春就可称做云南龙井茶和云南碧螺春,临到其它地方生产的普洱茶就不是普洱茶了呢?

其实,我们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源于近几年普洱茶市场上经常出现的一个奇怪现象:非云南普洱茶产区所生产的普洱茶无论其外观、汤色和口感,与云南普洱茶表面上没有太大的区别,有的甚至可以说“形似”到了极致,但仔细品味,仍明显感到缺乏一种“神似”。同时,这些产品最大的一个弱点,是普遍不具备储存价值。刚生产出来的品质尚可以以假乱真,但存放一段时间后,则品质快速下降,与云南普洱茶“越陈越香”正好走向反面。

同样一个有趣现象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当时云南因计划经济的原因,大量生产绿茶,普洱茶的生产几乎停止。其出口香港地区普洱茶的重任落在广州几个茶厂身上。但是,香港的商人仍然通过各种渠道,呼吁云南重新恢复生产普洱茶,其要求之强烈,竞惊动了当时的国务院。由当时外贸部副部长李强(粉碎四人帮后任部长)亲自掛帅,研究恢复云南普洱茶生产。香港商人为什么对云南生产的普洱茶独有情钟呢?

于是,问题又回到了原点:普洱茶为什么只能是云南独享的产品?难道它真的不能在异地(指非云南普洱茶生产区域)复制与生产?它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到底是什么?

类似的事情不仅发生在普洱茶身上,如广东的荔枝、甘肃与青海交界的冬虫夏草、长白山的人参……等等。都曾带给我们种种疑惑。

生物学常识告诉我们:当一种物质戓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的产品不能在其它地区“复制”。其答案只有一个:既这类物质的天然性、遗传性、系统性与不可复制性,而其中的核心则是它们依赖性极高的地理因素,更准确地说,是地理价值。

我们习惯把普洱茶视为一种特殊商品,其特殊二字不仅表现为它是微生物发酵的产物,更多表现为普洱茶独有的价值体系,包括普洱茶的地理价值,普洱茶的特殊工艺价值,普洱茶的陈化价值,普洱茶的内含药用成分及药用机理的价值。它们为有序的排列,缺一不可。

在这四大价值体系之中,普洱茶的地理价值排序第一,是首要价值,也是普洱茶的核心价值;犹如一个建设中的高楼大厦,它涉及的内涵是一个人们很难看到的、隐藏在地下的“地基”,是决定普洱茶未来是否具备鲜活生命的“基础”。

应当说,普洱茶带给我们很多“迷团”。要想“破译”它,就必需从普洱茶的地理价值入手。

普洱茶,从疯狂到崩盘用了十年


与传统的“喝茶要新鲜”的观念不同,香港回归后,精明的内地茶商发现香港人更偏爱越陈越香的云南普洱茶。在东南亚,许多华人的茶庄里也经营普洱茶,而且生意火爆。彼时,普洱茶在内地却还是冷门产品。

普洱茶成为游资追捧的对象并非没有道理。普洱茶生长条件独特,对气候条件要求严格,生长时间长,产量却有限。此外,由于生产商相对分散和闭塞,普洱茶价格被严重低估。2004年,买一公斤铁观音、乌龙茶的价格,可以买10公斤以上的普洱茶。

来自广东、香港和台湾的三股力量,将股市的招数用到了茶市。茶厂和经销商联合坐庄,稀缺的普洱茶因此从普通消费品不动声色地成为茶商的赚钱工具。

炒作路线有着十分周密的计划:2000年前后,进入大陆的港台茶商首先雇佣大批收茶人前往云南各城市的茶厂、茶庄甚至边远村寨收购老茶,收购成本非常低,最初两年每公斤的收购价甚至不超过10元。三年左右,云南大部分的陈年老茶被收购殆尽,每个庄家至少拥有数百吨存货,市场七成以上都被庄家控制。

垄断资源后,庄家介入云南茶厂的并购重组,牢牢控制了上游生产厂家。稀缺性和不断高企的价格吸引了众多散户入市,但庄家却有条不紊地逐步出货。随着炒作资金的撤离,茶市迅速崩盘,跟风进入的散户、企业和茶农都成了这场游戏的牺牲品。

古树茶那么贵,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疯狂追求!


近几年来古树茶价格一路飙升,甚至前段时间还有传闻传出来“天价古茶树”什么的,虽然古茶树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但是还是有越来越多人疯狂追着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零农残零污染

只要是吃进去的和喝进去的,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安全问题。中国发展很快,环境污染也很严重,每天都有新闻曝光食品安全隐患、蔬果农残问题。云南海拔高,生态环境好,环境污染少,植被覆盖率高,阳光充足且多云雾,正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

其一,当地生长的古树茶活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根深干粗,汲取日月精华、接受大地滋养,无需施加化肥和农药。

其二,当地人少地多,茶农茶园大而广,且山高路险,取水不便,就算想施肥打药也有心无力。

其三,因政府的管制,茶商和茶农对无污染无农残的古树茶有强烈的生态保护意识。

所以,纯料古树茶本身就有天然的生长环境优势,再加上后来人的科学管理模式,其安全感占有绝对的优势。

2、肉质丰厚

古树茶汤,因为生态环境、树种优势等原因,滋味均衡,茶香自有。

有人说关于茶所有的美好与期待,都能在普洱茶中体会和玩味。古树茶给人带来的美妙体验与独特的口感是无与伦比的,无论是茶气、滋味、茶香、水香、回甘、喉韵等,普洱茶被爱茶人赋予了最后一站之美誉!

好多茶,放久了会过期。但普洱茶例外,而且纯料古树茶只要存放得当就能越陈越香。这里是“香”除了指普洱茶经过时间的转化香气更加馥郁之外,更是突出其品质会随时间的转化而更加优异。

大自然的芬芳,饱满度好,口感更醇厚,汤质层次丰富,耐泡度好,韵味更加悠长,品饮价值极高。此外古树茶茶性温和,汤质细腻,碱性物质少,正常饮用不影响睡眠。老少皆宜。

3、品营养生价值高

古树茶汤,因为生态环境、树种优势等原因,滋味均衡,茶香自有大自然的芬芳,饱满度好,口感更醇厚,汤质层次丰富,耐泡度好,韵味更加悠长,品饮价值极高。此外古树茶茶性温和,汤质细腻,碱性物质少,正常饮用不影响睡眠。老少皆宜。

4、稀缺,短时间内不可再生

古树茶,是普洱茶的细分市场,产量不及总量的1/15。它主要分布在云南澜沧江流域的古茶山,以新六大古茶山、古六大茶山的古树茶,最为优质和最具代表性。此外,古茶树散落于深山丛林,山险路远采摘难度大,一般一年只春季采摘,偶尔秋季采摘,产量十分稀少。

5、后续增值空间大,收藏价值高

很早以前,云南还不存在台地茶,是到1970才广泛种植的,那时候的老茶几乎全都是纯料古树存放出来的,存下来的品质才这么好。

所以并非所有的茶都能越陈越香,除了具备得当的储存条件外,对茶品本身的要求也很高。如果是大量拼配的台地茶,以现有经验判断,靠不靠谱还不敢说,但跟纯料古树茶绝非一个档次。

通过以上论证,相信大家能够理解为什么纯料古树茶被大众所追捧和喜爱的原因。

它的相对安全、内涵丰富、口感独特、越陈越香、收藏投资增值价值等五大魅力远远优于其他茶类!

冰岛普洱茶来自北大西洋的岛国吗?


冰岛茶是今年茶叶界的明星,众爱茶之人不惜重金争抢之,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刮起一阵冰岛风。冰岛?好像听说过,是个国家吧,难道是冰岛国家所产的茶,所以叫冰岛茶?其实不然,在我们的西南边陲,有“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中也有一个名叫冰岛的美丽小山村。然而冰岛茶才是产自这个山美水美的地方。“冰岛”村原名“丙岛”村因和冰岛口音相近,后改名为冰岛。冰岛村位于双江自治县勐库镇东北,勐库大河西岸。千百年来与茶相依相伴、相随相知中创造的多民族茶文化,富有原生态文化的神秘朴拙之美。以盛产冰岛大叶种茶而闻名,是该县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方之一。冰岛茶种是著名的勐库大叶种的主要组成部分,双江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勐库大叶茶是云南大叶茶品种的正宗,是制作普洱茶的最好原料之一。勐库冰岛村是由冰岛、南迫、地界、糯伍、坝歪五个寨子组成的自然村。每一个寨子内都有古树茶,冰岛、南迫、地界在西半山,糯伍、坝歪在东半山,寨与寨之间的距离最少在5公里以上,海拔均在1600米左右。茶叶品质不乏共同点,但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冰岛寨优于其他四个寨子的品质,特别是冰岛寨的甘甜、花香、清凉是其他寨子无可比拟的。所以,真正的冰岛古树茶指的应是从冰岛寨52户人家2000多棵大茶树采摘的茶青制成的茶,可称为“冰岛正山”古树茶。

品鉴|这款来自勐海茶区的云南白茶口感怎么样?


跟大家分享的一款是我存了将近三年的云南白茶,这款茶的原料来自勐海古树纯料。近来天气变得异常炎热,清爽甜润的白茶是一种不错的消暑选择。下面是具体的品饮感受。

从干茶来看,色泽红黄白相间,白毫较多,闻干茶,纯正的香甜味。煮水冲泡,醒茶后开始品饮,白茶的话是相当耐泡的,投茶量可以比普洱生茶少1-2克,醒茶时间可以适当久一点,冲泡的话可以比较随意,每泡的时间可以适当长一点。第一泡,汤色浅金黄透亮,白茶的汤色是很光亮的,观感很好。香甜味已经散发出来了,茶汤入口非常柔和,顺滑,滋味是清爽的蜜甜,带着花果香味。第二泡,汤色金黄透亮,实在是亮,看起来有一种润感,香气已经是浓郁散发出来了。茶汤入口厚度增加,顺滑柔和,花蜜香甜混合,不苦不涩,唇齿留香,杯底聚集蜜甜。

口腔可以感受到微微的回甘生津。第三泡,汤色金黄透亮,带着油润感,茶汤入口醇滑度继续提升,花蜜香甜融于茶汤,带来饱满的口腔感受。勐海茶的苦涩感稍稍出来一点,还是很轻,口腔回甘生津稍稍加强,带来一些清凉感。第五泡,汤色金黄透亮,油润感维持,花蜜香浓郁,茶汤入口柔顺,花蜜香甜饱满,带着轻微的苦涩,口腔回甘生津持续,满嘴清爽香甜。第七泡,汤色金黄透亮,稍稍变浅,茶汤入口依然顺滑,厚度稍稍下降,苦涩味减轻,香甜度持续,变得更加鲜活,回甘生津依然持续,吸气能感受清凉感。第九泡,汤色浅金黄透亮,香气下降,茶汤入口水路还是比较细腻,苦涩味几乎不存在了,花蜜香甜稍稍下降,但在口腔留存持久,生津持续。看叶底,色泽棕红,叶芽匀整,柔软度较好。

这样的一款普洱白茶在夏天喝起来确实是带给我很强的愉悦感,口感、滋味都恰到好处,带给口腔的感觉是清爽的。

英国人戒茶叶 中国人禁鸦片


我每喝一次绿茶,就像喝了毒药,肚子里翻江倒海,痛苦万分。更糟的是,我发现小姐们喝了茶以后,都衰老得非常快。主妇们忙着沏茶,连照看孩子都顾不上。不列颠男儿喝饱了茶,连举剑的气力都没有了。

至于喝茶危害经济,就更是不言而喻了,花那么多白银从那个荒唐、堕落的东方国家进口奢侈的茶叶,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什么不用这些钱去修路、建农场、果园,把农民的茅舍变成宫殿呢!

喝茶是一种恶习,不仅危害个人身体,社会经济,还有亡国的危险,想想当年的罗马帝国,商人们用银币去换中国的丝绸,女人都穿起了华贵的丝袍,男人们一天洗五六次澡,国库空了,道德败坏,军事无能,野蛮人入侵,偌大的罗马帝国瞬间分崩离析了!

是谁如此痛恨茶叶?这段话好像在哪里听过?

这是18世纪英国一位著名的慈善家兼作家乔纳斯·翰威在一本书中的段落,此人对大英帝国拿白花花的银子去买中国茶叶十分不满,认为这是祸国殃民的蠢事。有趣的是,如果我们把这段话中的“茶”字换成“鸦片”,把“喝”改成“抽”,把“不列颠”换成“大清”,这段话活脱脱就是当年林则徐禁烟时对鸦片危害的控诉。

大英帝国和大清王朝,到底谁坑害了谁?如果我们想从经济上追溯鸦片战争的起因,就得从茶叶谈起。

大英帝国被茶叶攻陷了

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把东方出产的茶叶带到西欧各国,从此,没见过世面的西欧人就对这种“草药汁液”着了魔,饮茶的风气首先在上层社会中传播,然后就开始蔓延到社会各个阶层。

大英帝国也抵挡不住茶香的诱惑。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仅仅从中国订购了300桶上等绿茶和80桶武夷茶,因此,有学者认为英语中茶叶一词“TEA”就是来源于闽南语中的茶字的读音。此后几十年,英国的茶叶进口量就以火箭速度上窜。不过1720年之前,英国每年的茶叶进口量还在1万担以下,而且当时茶叶主要作为药品推销给公众,男性用茶叶来提神醒脑,女性则用茶叶来缓解周期性偏头痛、忧郁症和焦虑症。

1720至1800年间,英国的茶叶年平均进口量增加到2万担,茶叶的形象也摇身一变,成了一种社会时尚消费品,而且饮者以女性居多,社会上围绕着喝茶甚至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礼仪。也就是这个时期,围绕着该不该喝茶,英国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反对者如本篇开头谈到的乔纳斯·翰威,再比如英国卫理公会的创始人约翰·卫斯理,他声称自己曾经突然出现某种半身不遂的可怕症状,早餐后手就不停地颤抖,后来当他戒茶之后,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因此号召卫理公会的信众们一起戒茶。其实这位仁兄戒茶的情景,就和现在许多意志不坚定的人戒烟一样,屡次反复,戒茶期间无精打采,不久又重新开始喝茶。

卫理公会的创始人都戒不掉茶叶,普通人更是难以抗拒茶叶。1750年前后,英国中产阶级黄油烤面包的惯常早餐中,已经少不了茶佐。伦敦城里的仆人们,早餐也已经基本上是黄油加面包,配奶茶。尽管在1750年前后反茶呼声高涨,但茶在英国人生活中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了。

1800年至1833年间,茶叶进口量已经飙升到年均35000担,茶叶在英国甚至变成了一种食品。普通大众喝的家庭浓茶中,往往添加了许多牛奶和糖,这样的混合物热量很高,普通英国人把它当做是生活中的一种必需营养品,所有的英国人都变成了茶鬼。

什么东西一旦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再想让人们戒掉它,就比登天还难了。在18世纪、19世纪,人们对国际贸易的理解还很幼稚,认为只要本国的金银在增加,就是好的;如果本国的金银在减少,经济一定是糟糕的,这就是所谓的重商主义的思路。其实金银仅仅是货币,不能吃也不能穿,钱是用来花掉,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改善人们生活品质的,而不是用来储藏的。

重商主义的错误思路在今天也不乏拥趸,比如许多人以为只要出口比进口多,经济就是好的,而出口比进口少,经济就是糟糕的。

随着白花花的银子流出去,绿油油的茶叶流进来,大英帝国开始发毛了。如果英国国民的一种生活必需品掌握在遥远的东方国家手中,一旦没有了金银,这日子可怎么过得下去?这里我们就看到,在国际贸易中,双方要拿出等价值量的商品互换,如果大英帝国要从中国进口更多的茶叶,它就必须对等地向中国出口更多的商品,或者直接用金银这样的货币来交换。

英国在国际上拿得出手的商品,是纺织业把羊毛加工成的毛织品,还有就是上一篇我们提到的高档瓷器。这两类商品在欧洲还有一定的竞争力,可是拿到东方的中国来卖,立刻碰得头破血流。

古代中国人本来就崇尚“道法自然”,一听说毛织品是机器生产的,总觉得有点儿别扭,况且古代中国自己的丝绸业天下无敌,英国最好的毛织品跨越大洋运到中国,等于是与上等的丝绸竞争,这怎么会有优势呢?下等的毛织品面向普通大众,但清朝时期大量的民众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用棉花生产土布,且不论普通民众没钱购买洋人的毛织品,就是有钱买,也会觉得土布价格便宜量又足,没必要买洋货。高档瓷器就更不必说了,除了皇家瞧着新鲜买两件摆着外,清朝的富人和穷人都不会考虑买西洋的瓷器。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商品出口中国,大量地进口中国货会彻底掏空大英帝国的银库。一旦银库空了,没钱进口茶叶,英国政府就等着面对民众们愤怒的声音吧!不得已,英国乃至全欧洲的商人四处寻找能让中国人接受的商品。

他们发现,中国人对檀香木、燕窝、鱼翅甚是喜好,特别是南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上生长的檀香木,在中国市场上一直是上等的好木材,用于打造高档的家具。于是他们开始在大洋上四处寻找生长了檀香木的岛屿,每发现一处,就把岛上的檀香木砍伐殆尽,装船运送到中国,交换茶叶和瓷器,以此让进出口平衡,本国白银不至于迅速流失。

许多岛屿上的树木就这样被砍光了,留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荒岛。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欧洲商人会把太平洋上所有生长檀香木的岛屿都变成蛮荒之地。就在这时,一种古怪的植物及时出手,拯救了风光旖旎、树影婆娑的太平洋岛屿。

鸦片拯救了太平洋岛屿

一谈起鸦片,中国人就火冒三丈,清朝与英国之间的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开端,鸦片这个东西的罪恶,简直是罄竹难书!

其实在19世纪以前,鸦片的形象非常可爱,远不像后来那么面目狰狞。据考察,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欧洲就有人种植罂粟。既然种植,那一定是罂粟对人有某方面的价值。现在猜测,最早种罂粟的这批人很可能拿罂粟作为镇痛剂,因为当时没什么药品,食用罂粟能缓解疼痛,这样的好东西当然值得种上一垄。

到了距今3000年的时候,从罂粟中提炼出来的鸦片已经广为世人所熟知,当时的人们用鸦片来消脓肿、止头痛、治外伤。后来欧洲的纺织女工白天辛苦工作,晚上为了不让哭闹的婴儿打扰自己的休息,就给小家伙们吃点儿鸦片,让他们老实一点,这就是“宝贝不哭,妈妈给糖吃”的古代鸦片版。

直到19世纪初,鸦片依然和毒品这个名词不沾边。当时许多欧洲国家出台过禁酒令,却没有谁要求禁止鸦片。当时一些著名的作家,比如歌德、司各特、雪莱、拜伦等,都享受过鸦片给身体带来的“奇妙”刺激。在许多国家的军队中,鸦片也是好东西,在枪林弹雨之中,鸦片可以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流行性痢疾,也可以让士兵们麻醉自己的神经,缓解战争带来的精神压力。除了烈酒,鸦片大概是当时士兵最欢迎的补给品了。

为什么在几千年中,人们都对鸦片的危害视而不见呢?那是因为,鸦片长期以来并没有太大的危害。在古代,人们虽然已经认识到了鸦片成分麻醉神经的效果,但由于当时的加工和提炼技术很差,所以获得的鸦片中,对神经有伤害作用的生物碱含量不高,因此古代人如果不过量食用的话,并不容易上瘾。这就是为什么直到19世纪初,人们对烈酒的危害评价比鸦片还高的原因。

鸦片在中国的危害,也有一个从微弱到强烈的过程。明朝时东南亚各国向天朝进贡,其中就有鸦片。据说万历皇帝得到鸦片后,如获至宝,30年不上朝,躲在后宫里吃鸦片和纵欲。鸦片在古代中国的销售渠道其实并不畅通,最开始只在药铺里销售,后来商人大肆宣扬鸦片具有壮阳的功效,这才在中国打开了局面。现在某些保健品也是打着这种旗号进行营销,其实明朝人早就会这招了。至于是不是有那个功效,谁用谁知道吧。

明末清初时期,很可能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创造性地发明了把鸦片和烟草混合在一起,用烟枪吸食的方法,以扩大自己贩卖的鸦片的销量。鸦片从药物和保健品,又变成了和烟草并列的消费品。其实从化学角度看,鸦片和烟草混合吸食,在一定程度上还降低了鸦片对人的伤害,至少比单独吸食鸦片在危害程度上要低得多。可是,由于烟草名声不好,于是连带着鸦片的名声也不好了。

因为消费量逐渐增大,种植烟草有利可图,所以许多自耕农放弃种植粮食,转而大量种烟草。当时中国人对鸦片、罂粟还不是很熟悉,所以种植面积很有限,对耕地的占用也就很少,但是烟草种植却占用了大量的耕地,这让雍正皇帝很不爽。这位勤俭持国的皇帝和许多古代中国的皇帝一样,对种粮食有着异乎寻常的偏好,他对烟草挤占农作物耕地的现象十分忧虑,于是亲自下达了禁烟令。

许多人都说,雍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禁烟的皇帝,这里的“烟”指的是鸦片烟。但其实,雍正五年的时候,这位皇帝首先颁布的禁烟令是针对烟草的,而不是鸦片。到了雍正七年的时候,才下达了针对鸦片的禁烟令,打击贩卖鸦片和私开鸦片烟馆者。从这个打击的顺序我们就可以明白,雍正考虑问题的角度并不是民众的身心健康,而是国家的粮食安全是不是受到了威胁。烟草对粮食生产的威胁最大,所以首当其冲地受到了打击,其次才是和烟草“一路货色”的鸦片。

雍正的禁烟令区分了药用鸦片和毒品鸦片烟,允许正当的药用鸦片的输入,只要贩卖者能够照药材纳税,官府就允许进口。制度听上去很好,但执行起来麻烦就大了。同样的一块鸦片,你说到底是药品,还是毒品呢?一些人打着“药材之用”的幌子,名正言顺地进口鸦片倒卖。

更糟糕的是,禁烟令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上吸食鸦片的方式。烟草彻底被禁,国内不生产,而鸦片走私者更多地选择纯度高的鸦片走私入境,反正也是违法,还不如选择利润高的商品。于是,人们吸食鸦片的方式从鸦片-烟草混合吸食,变成了纯粹吸食鸦片。这下毒性可就大了,吸食者上瘾很快,身心受到的伤害也更大。此时鸦片已经变成了毒品,天朝开始出现大量的鸦片上瘾者,非鸦片不能解救他们的痛苦。

所以,吸食鸦片其实和饮酒有相似之处,酒是有度数的,从度数很低的香槟酒到度数很高的伏特加,大量喝度数高的酒,就会酒精中毒;鸦片所含的生物碱等成分是有纯度的,纯度很低的时候,普通人吸食并无太大健康问题,纯度提高后,一般人吸食就会上瘾,健康也会大受影响。

酿成祸患的,不是喝不喝酒,而是喝下去了多少酒精;不是吸食不吸食鸦片,而是吸食了多大量的生物碱。历史上,许多主张彻底禁酒、彻底禁鸦片的人根本没明白这一点。当然,清政府禁烟禁鸦片,主要还是从保障粮食角度考虑的。到了乾隆和嘉庆年间,禁烟令多次颁布,可是鸦片走私活动却越演越烈了。嘉庆皇帝明确禁止从外洋输入鸦片和国内种植罂粟,可是却郁闷地发现,大清国的海关竟然有人私征鸦片税银,中饱私囊,让鸦片畅通无阻。

清朝前期,鸦片每年的输入量不到200箱;到了1821年,鸦片年输入量已达5959箱;12年后的1833年,输入量飙升到了20486箱;在鸦片战争前的几年,每年输入的鸦片已达40000箱左右。大清国的无数子民都变成了吞云吐雾的烟鬼,他们吸食鸦片上瘾后,鸦片也就成为了他们的日常必需品,就像茶叶在英国子民的生活中的地位一样。

输往中国的鸦片,基本上都来自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英国人在印度等地广种罂粟,提炼成鸦片后输出到中国,从中牟利。鸦片的出现让那些太平洋岛屿上的檀香木开始变得无人问津了,这主要是成本和收益造成的。

根据史料记载,1817年一箱印度鸦片的生产成本仅两三百卢比,而在中国的卖价可以高达2600卢比,鸦片贸易可谓暴利。相比之下,从遥远的太平洋岛屿上砍伐檀香木并运送到中国市场,虽然利润也可以翻番,但和鸦片利润十倍的收益一比,却是小巫见大巫了。太平洋海岛上的滥砍滥伐的木材生意就这样戛然而止,海岛的自然风光得以保全,这多少算是罪恶的鸦片给世界带来的一个小贡献。

鸦片对于中英贸易的影响却是巨大的。鸦片贸易量的不断增加,让大英帝国终于有银子购买更多的中国茶叶了。两国之间的贸易额高速增长,到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已经由一个白银净输入国,变成了白银净输出国,国内的白银总量在不断减少。

清朝统治者终于坐不住了。我们翻看当时痛斥鸦片的文章,大多集中在鸦片让民众孱弱、精神萎靡上面,其实清朝官方并没有真的把健康问题当回事,因为许多清朝高官自己就吸食鸦片。第一个下达禁烟令的清朝皇帝雍正虽然不吸食鸦片,但是却对鼻烟和鼻烟壶情有独钟。上梁不正下梁歪,健康问题其实一直不是清朝官方考虑鸦片问题的主要原因。

白银大量外流的确动摇了清朝的根基。我们在上一篇已经知道,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自耕农和农业为主的国家,白银不断的输入对国家的经济是有利的,而白银短缺会立刻给这个国家带来通货紧缩的灾难,明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白银短缺。由于鸦片贸易,清朝现在也开始面临明朝末年的窘境。

其实让清朝统治者最愤怒的,是每年中英贸易额那么大,但许多鸦片都是走私入境,官方根本就捞不到什么好处,如此一来,国库日渐空虚,他们就没办法花天酒地了,当然管理国家的费用也捉襟见肘。

大清国烟鬼与大英帝国茶鬼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事情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愤怒的烟鬼要采取行动了。他们会怎么做呢?

文章摘自《透过钱眼看中国历史》作者:波音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为什么英国的普洱杂志都说普洱茶的价值独特?原因好处


英国《最佳营养学》(BritishJournalofNutrition)杂志介绍,相对于绿茶来说,普洱茶由于地处高原,发酵工艺特色,保留了茶叶中的更多营养成分。最新研究显示,这种茶不仅能降低癌症、风湿性关节炎风险,甚至有助于减少与衰老有关的皱纹。

针对此情况,收集一下普洱茶的一些特别之处。

1、普洱抗氧化抗衰老

金斯敦大学的研究人员与英国精油品牌NYR合作,对21种植物和香草汁的健康特性进行试验。他们发现所有受试植物都对人体有益,但是令他们感到吃惊的是,普洱茶对人体的益处比其它植物都要高。西南伦敦金斯顿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德克兰·诺顿教授表示,这项研究显示,普洱茶具有抗衰老的作用,而且它所含的抗氧化剂水平很高,抗氧化剂有助于预防癌症和心脏病。

这年头,长寿比什么都重要。抗衰老,就是保持年轻态呀。所以,喝普洱茶,就是喝长寿药。亲,这年头,任它股市涨跌,任它官场沉浮,喝好普洱茶,活得就是长。

2、喝普洱皮肤好好

诺顿解释说:我们通过试验识别出可以保护皮肤结构蛋白,尤其是弹性蛋白和胶原质的植物汁液。弹性蛋白使身体自然有弹性,它有助于肺、动脉、韧带和皮肤正常发挥作用。除此以外,在你受伤时,这种蛋白质还有助于身体组织恢复正常,并能阻止皮肤下垂。胶原质存在于人体的结缔组织内,对皮肤及它的强度和弹性非常重要。

这一点功效,美女们肯定大大地激动。喝普洱茶,可以使皮肤更嫩白更有弹性,这个不用试,因为不少茶友们反应过,只是没有科学依据,所以不好介绍。

3、普洱古树制茶佳

茶一般分成六大类: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和黑茶。普洱茶,一般归为黑茶类,但又与黑茶有很大的区别,全世界仅中国云南南部局部地区适宜种植。普洱茶是中国的特产。普洱茶生产已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古老的普洱茶树,茶芽叶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普洱茶。

彩云之南的普洱茶,是老天恩赐给我们的灵叶。原生态、纯天然,根本没有什么农残或稀土超标,是最适合我们中国人的饮用的天然饮料。

4、普洱茶活性非常高

研究结果显示,普洱茶阻碍了可导致弹性蛋白和胶原质分解的生化酶的活性,这两种蛋白分解可导致皮肤出现皱纹,进而引起衰老。这些生化酶和氧化剂可引发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诺顿教授说:这些生化酶和氧化剂是正常身体代谢过程的关键性成分。然而在发炎状态下如何抑制这些成分的活性,一直是数十年来的研究课题。在我们进行的5项试验里都发现普洱茶具有非常高的活性,我们对这种结果感到非常意外。

泰山归来不看山,普洱喝过不喝茶。茶气猛,回甘强,茶内质特别的丰富。诗云:日饮普洱大三泡,人生如此真美妙。

5、普洱茶降低发炎

普洱茶的效果令所有研究人员备感震惊。诺顿是该国最著名的炎症专家之一,他说:我们只对少量进行了试验,这比饮料中的含量还要少。初步迹象显示,普洱茶降低了发炎风险,发炎是风湿性关节炎、一些类型的癌症和皱纹出现的一大特征。对另外8种植物和香草进行分析,也发现它们有助于阻止弹性蛋白和胶原质分解。这种效果位于普洱茶之后的是黑角菜藻提取液,接着是猪殃殃、玫瑰、绿茶、当归、茴芹和石榴汁液。

话说老外就是牛!诺顿,致敬!喝茶,得讲科学。茶功效,得有科学依据。老外研究发现,还是比较靠谱的。腿腿发涨发酸的,全身不爽的,喝普洱茶,通透一下,就爽了!不行,喝过便知。当然,一定得有专业茶道师的指导下饮用,效果更佳。

6、普洱茶天然美容茶

NYR的技术指导波林·海利博士说:这项研究让我们很兴奋,因为它有助于我们继续保持创新,并使我们在天然皮肤护理方面处于领先水平。把这些植物应用到我们公司的产品中,了解它们对皮肤的特殊作用,是我们进行这项实验的原因。金斯敦大学的研究项目帮助我们生产安全、高效和先进的产品,因此对我们来说,它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合作伙伴。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印度红茶,来自英国的疯狂欲望》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