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的传统炒制器具

发布时间 : 2021-03-30
龙井茶泡制方法 绿茶的炒制 茶叶的炒制

【www.cy316.com - 龙井茶泡制方法】

一、龙井茶炒茶灶

炒制龙井茶最早是用抬灶。抬灶外壳是一个用木材做成的上大下小的四方形木框,离地20cm装上底板,底部四角装四只脚,脚高17cm,木框的三个侧面用泥、砖砌成,另一侧面开灶门,框中间安放一只炒茶锅,锅沿与木框上面平齐,四周用石灰糊平。这种灶没有烟囱(或只有一根短小的拔火管),结构简单,可以随时移动,炒茶时抬出来,茶季结束就抬到屋角处存放起来,抬灶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抬灶的规格尺寸:高70cm、灶面80cm X 80cm,底面60cm X 60cm,灶门高27cm,灶门宽16cm。抬灶使用时期较长,直到1949年尚有少数茶农在使用。

大约在1920年前后,炒龙井茶出现了连灶。连灶其实是在抬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用砖头砌成,位置固定。说得简单些,连灶就是将抬灶去掉木框后连起来,形成弯月形(便于烧火),固定在一个地方,再在中间开设一个烟囱而成。连灶按茶锅的多少,分为二至七眼灶,用得最多的是七眼灶,因为一个熟练的烧火工最多能管7只炒茶锅的烧火。连灶的规格:灶高62cm;烟柜高39-52cm,具体视炒茶锅多少而定,炒茶锅多的烟柜要高一些,炒茶锅少的其烟柜可低一些;烟囱直径26Cm,高度视炒茶锅多少及房子高低而定;灶脚(底)高15cm,灶身高47cm,锅底离灶脚15-18cm;灶边(外面)至烟柜距离74cm;灶门高27cm,灶门宽16cm;烧火处地面须低于灶脚30cm。1949年以后直至60年代,炒龙井茶用的主要是这种连灶。连灶比起抬灶来是一大进步,优点是可以节省烧火工,并有烟囱将烟排出屋外,减少污染。

不论是哪一种茶灶,使用的锅子都需强调一个“光”字。每当春茶炒制开始前,锅子都需磨得精光发亮,这样才能做出外形扁平、色泽好、起亮光的龙井茶,这一点是不能马虎的。过去炒龙井茶的锅子都是用石块来磨的,很难磨光滑。1956年,当时的龙井茶场试用了电砂轮磨炒茶锅子,效果很好,于是很快推广开来,这种磨锅子的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至于龙井茶锅的规格,过去和现在是不一样的。以前炒龙井茶用的锅子和烧饭锅一样,是一种宽边斗锅,锅深22cm,口径64cm,边宽6cm。这种锅子由于边过阔,实用容积不大,大约到20世纪40年代初就逐渐被一种锅深20cm、口径64cm、无边的“广锅”所取代。这种“广锅”,没有边沿,实用容积大,但祸身较浅,炒茶时茶叶不易落到锅底,往往在锅壁上被粘住,因此,还是不适合用来炒龙井茶。到了40年代中期,“广锅”逐渐被一种狭边的斗锅所代替。 狭边斗锅深23cm,口径64cm,边宽3cm。这种锅子深度适宜,锅口实用直径比阔边斗锅大,比无边“广锅”小,锅底和锅壁的倾斜度也适中,炒茶时茶叶很容易落到锅底,用手控制锅内茶叶也方便,非常适合炒制龙井茶,因此,一直沿用到今天。

随着茶灶的变革,炒茶燃料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早炒茶用的燃料都是山上的松针,那时多数人家都有一片松树林,没有松树林的人家也得向有松树林的租山收集松针。冬天,家家户户都上山收集松针,准备来年炒茶之用。一到茶季,晚上开始炒茶,满村都可闻到茶叶的清香和松针香。抗日战争期间,西湖乡的树木被砍光,茶园荒芜,茶叶没人要,龙井茶的产量很少。抗战胜利后,茶叶生产开始恢复,由于没有松针,就改用柴蒲头炒茶。1949年后,逐渐改用煤炒茶(除高档龙井茶外)。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用电炒茶,代替了烧煤,使龙井茶的炒制更加清洁卫生。

二、龙井茶电炒锅

龙井茶电炒锅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出现的,它以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性能良好、使用方便、控温灵活、制茶品质高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龙井茶电炒锅问世后,很快就取代了龙井茶炒茶灶。目前,电炒锅是龙井茶传统手工炒制的主要工具,是龙井茶机制中的辅助工具。龙井茶电炒锅主要由炒茶锅、电炉盘、电热丝、隔热层、电路系统、木桶及木质支架组成。炒茶锅为深23cm、口径64cm的铸铁斗锅,也有用搪瓷锅的,但以前者使用居多,效果较好。

电炉盘也称远红外辐射器,以陶瓷材料添加碳化硅原料烧制而成。电热丝以镍铬型电热丝为佳,总容量一般为3kw,分2组或3组嵌装在电炉盘内,每组分别设开关装在木桶上端,使用50HZ、220V电源。隔热层可阻止热量向木桶壁散发,一般用硅酸铝纤维或膨胀珍珠岩充填,上面覆盖玻璃丝布。木桶以杉木板箍制的较好,一般上口径83cm、下口径60cm、高45cm。目前,生产中使用的电炒锅有两种样式,一种为木桶下部相对较小无支架;一种为木桶下部相对较大带支架,支架高一般为17cm,这种电炒锅在使用中稳定性较好,尤其在辉锅时能用上力,因此生产中用得较多。

三、其他用具和用品

先前,炒制龙井茶除茶灶外的其他工具很简单,只要有蔑簟,中、小畚箕,打篮,大、小勃篮,软匾,笆箕,踏簟,滚袋和一面4号筛就可以了。后来,对龙井茶的外形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制茶工艺越来越复杂,使得制茶工具、用品也越来越多,其种类有以下几种。

1.核桃筛 用于鲜叶的分筛,其规格为:大号核桃筛:直径57cm,边高7cm,六角孔直径3cm,蔑宽0.25cm;小号核桃筛:直径57cm,边高7cm,六角孔直径2.5cm,蔑宽0.25cm。

2.方眼筛 用于鲜叶、青锅叶和平亲的分筛。方眼筛直径57cm,边高scm,其各号筛的规格为:

1号筛:方孔边长1cm,蔑宽0.15cm;

2号筛:方孔边长0.9cm,该宽0.15cm;

3号筛:方扎过长0.8cm,蔑宽0.15cm;

4号筛:方孔边长0.7cm,复宽0.15cm;

5号筛:方孔边长0.6cm,蔑宽0.15cm;

6号筛:方扎进长0.5cm,该宽0.15。m;

7号筛:方孔边长 0.4cm,茂宽 0.12cm;

8号筛:方孔边长0.3cm,蔑宽0.12cm;

9号筛:方孔边长0.2cm,蔑宽0.12cm;

10号筛:方孔边长0.1cm,蔑宽0.12cm。

3.勃篮 用于青锅叶还潮和辉锅后的干茶存放, 其规格为:

大勃篮:直径125cm,边高24cm,茂宽0.8cm;

中勒篮:直径107cm,边高23cm,蔑宽0.8cm;

小勃篮:直径60cm,边高16cm,震宽0.5cm。

4.软口畚箕 用于簸出茶叶在制品和干茶中的片末,其规格为:

大号:软口边长60cm,前斜长度52cm,后斜长度 33cm,南党 0.7cm;

中号:软口边长44cm,前斜长度42cm,后斜长度28cm,蔑宽0.6cm;

小号:软口边长35cm,前斜长度31cm,后斜长度20cm,该党0.5cm。

5.样匾、样盘 用于青锅叶和辉锅后的干茶的品质评定,其规格为:

样匾;直径38cm,边高2.5cm,蔑宽0.4cm。

样盘:木制品,木板厚 0.5cm,外形尺寸 20cm x 20cm x 4cmo

6.软匾 用于茶叶在制品的盛放,直径107cm,边高1.5cm,蔑宽0.6cm。

7.蔑簟 应用于鲜叶的摊放,长5m,宽3m,蔑宽 1.1m。

8.茶坛 用于干茶的贮藏,坛高43cm,坛口直径28cm,坛底直径36cm,坛身最粗处直径42cm。

9.制茶油 过去用桕籽油,现在普遍用制茶专用油。在龙井茶炒制过程中,使用制茶油主要是起光滑锅面的作用。制茶专用油为圆柱状,直径3cm,长27cm,重200g。

此外,炒制龙井茶还需要油抹布、棕扫帚。

cy316.cOM编辑推荐

龙井茶炒制有哪些手法?龙井茶炒制手法介绍


龙井茶是中国的传统名茶,主要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龙井村属于绿茶,以“色、香、味、形”而闻名中外,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茶叶品种。龙井茶的内质以及香气都很优异,这与它的炒制工艺是分不开的,许多西湖龙井茶区的茶农到如今仍采用手工炒制的工艺。那么龙井茶炒制有哪些手法呢?接下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龙井茶炒制

青锅:

主要利用高温,通过炒制手法的不断变换,使鲜叶原料中的青草气挥去,茶的色泽和形状基本成形,茶的含水量由原先的75%左右降低到25%~30%。青锅后的茶,再经摊放约1小时,使茶的表里水分重新达到均衡时,再进行煇锅定型。

煇锅:

煇锅时的锅温较青锅要低,通过不同手法的变换,进一步使西湖龙井茶定型,达到扁平光滑的要求;进而使内质进一步升华,并使茶叶含水量降到6%~7%,以利保存。

青锅和煇锅这二道工序,虽然在龙井茶炒制时,有先后之分,操作手法不一,但在具体进行过程中,操作手法的侧重点不尽相同,而有的手法却是一致的。如果把这些手法分解开来,总共有十个手法。它们是:抖一搭一摺一捺一甩一抓一推一扣一磨一压。每个动作不是单独进行,而是相互穿插进行。每个动作的作用如下:

一抖:它的作用是散发鲜叶内的较多水分,用于青锅、煇锅的初始手法,目的在于挥发鲜叶中的水分和青草气,不使茶叶色泽发生黄变;

龙井茶炒制

二搭:它的作用是使茶叶形成宽、扃特征,主要是随着青锅、煇锅开始时的水分散发,交叉进行;

三搨:它的作用是使锅中茶叶顺势提起,以便于抖,也能使茶叶扁、平,青锅、焯锅均要用到;

四甩:它的作用是乘势将茶叶成弧形高抛出去,使茶叶从上落到锅底,茶叶顺势排列整齐;还能在滚动中使已发软的叶片包住茶芽;同时使手中的茶叶进行里外交换。此外,还能起到整理茶叶条索的作用,从而达到茶叶条索整齐、均匀划一的作用,主要用在青锅;

五捺:它的作用是使龙井茶光润、扁平。青锅、煇锅均要运用这一手法;

六抓:它的作用是使手中的茶叶里外交换,并进一步整理条索。同时使龙井茶条索抓紧、抓直,使茶叶挺直、扁平,而又无松散之感;

七推:它的作用是使龙井茶光、扁、平、直。通常,只用于谭锅;

龙井茶炒制

八扣:它的作用是使茶叶条索紧直、均匀,用于中、低级龙井茶的青锅及煇锅;

九磨:它的作用是使龙井茶扁平、光滑,主要用于煇锅;

十压:它的作用是使龙井茶更加扁平、光滑、紧结。进行时:若右手炒茶将左手压在右手上,左手炒茶将右手压在左手上,如此用双手在茶叶上反复压、磨。它通常只用于煇锅。

龙井茶

以上就是有关龙井茶的炒制手法知识介绍。龙井茶不管是手工炒制还是机器炒制,在它的工艺流程里都是有青锅和煇锅两道程序。有句话说“龙井茶是靠一颗一颗摸出来”的,则足矣说明龙井茶的整个制作工序以及炒制手法是有多复杂,如果想要品质上好的龙井茶,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掌握它的炒制工艺。

西湖龙井茶是怎么炒制的?西湖龙井茶的炒制方法


西湖龙井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由于它的成品茶产量都很低,且茶叶口感有鲜嫩清香质之感,一直都被认为是茶中珍品。有句话说“龙井茶是靠一颗一颗摸出来”的,则可以说明它的整个制作过程是有多复杂,那么西湖龙井茶是怎么炒制的呢?接下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炒制西湖龙井首先将采回的鲜叶需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3厘米左右,中下级原料可稍厚。经8~10小时摊放后,叶子失去一部分水分,减重15~20%,鲜叶含水量达70%左右为适度。目的是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还可以使炒制的龙井茶外形光洁,色泽翠绿,不结团块,提高茶叶品质。

经过摊放的鲜叶需进行筛分,分成大、中、小三档,分别进行炒制。这样不同档次的原料,采用不同锅温、不同手势来炒制,才能恰到好处。

高级龙井茶全凭一双手在一口光滑的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炒制时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法,非常巧妙。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人,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而且因全用手工在热锅中操作,劳动强度甚大。难怪当年乾隆皇帝在杭州观看了龙井茶炒制后,也为花费劳力之大和技艺功夫之深而感叹不已。

高级龙井茶的炒制分青锅、回潮和煇锅三道工序。青锅,即杀青和初步造型的过程,当锅温达80~100℃时,涂抹少许油脂使锅面更光滑,投入约100克经摊放过的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造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历时约12~15分钟。

以上就是有关西湖龙井茶的炒制方法介绍。龙井茶的炒制非常有讲究,控制火力及锅温和掌握手法手势是最基本的要素,它是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以及香气,如果想要品质上好的西湖龙井茶,则需要掌握其炒制工艺。

手工炒制龙井茶的技术


龙井茶品质的好坏,固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鲜叶原料,但茶叶的色、香、味、形在制作过程中变化很大,所以,同样的鲜叶,由于炒制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不同,做出来的龙井茶的品质差异会很大,有的相差可达一个级。

龙井茶炒制中,无论是高档茶还是中、低档茶,无论是青锅还是辉锅,在茶叶下锅前都需在茶锅里放一点制茶专用油,再用油抹布拓几下,使整个锅壁润滑,并在锅温达到要求时才能下叶,否则,茶叶就会产生红梗。炒制中还需注意两点:①若摊放叶采用分筛的方法,则青锅要先炒小的,后炒大的,因为摊放叶一经分筛后,小的茶叶容易“焦”(芽叶萎软,尖端变褐色似焦状),所以应该先炒小的;②青锅叶分筛后,辉锅则先要炒大的,后炒小的,因为大的含水量高,应该先炒。

一、高档茶的炒制

(一)青锅

1.下叶量

每锅投入摊放叶75-200g,具体的下叶量,视制茶师傅手的大小和技术高低而定。

2.火力

鲜叶下锅温度70-80℃,以鲜叶下锅时能听到轻微的爆声为最适宜。随着茶叶逐渐干燥,温度要随之降低。

3.手法

先用抖、拓,使茶叶散发水分,待茶叶发软时加用搭。手势要轻松,炒3min左右,当芽叶开始干瘪,水分明显减少时,温度可适当降低,此时要减少抖的动作,这个阶段锅中茶叶不能有爆声,如有爆声,茶叶颜色就会发黄,副茶会增多。之后,随着茶叶逐步干燥,再度减少抖的动作,增加搭、棕的手法,促使茶叶表面光滑,身子不糙。炒至梗子干瘪、梗叶色泽一致,约达七成平时即可起锅。每锅茶叶的干度要一致。

青锅时间需18min左右。炒制时,温度不可大起大落,手法要随势应变,手势开始宜轻,尔后适当加重。开始手势重了,茶汁会溢出,茶叶颜色发黑,条索会太紧;后阶段手势轻了,茶叶会形成“空壳燥”。所以,必须看菜做茶,准确掌握炒制手法、手势和温 度,这是提高龙井茶品质的关键。

4.簸

将青锅叶用大软口畚箕簸出片、末,每次上簸量不要超过500g。

5.分筛

将簸后的青锅叶用3号方眼筛提出头子,筛底再用4号筛过筛,分出大(头子)、中(中筛)、小(细头)3档。青锅叶分筛是为了分开大小,有利辉锅,否则,长短不一,大小不匀的青锅叶混在一起辉锅,必然产生茶叶干燥不匀,容易脱档、断头,降低茶叶品质。同时,大、中、小3档青锅叶的辉锅方法也不一样,如小的细头是要设法做扁一点,使外形看起来大一点;大的头子要做得小一点,这样使大小不匀的茶叶,做好以后外形上看起来基本一致。

6.还潮

把分筛为大、中、小3档的青锅叶分别放在小勃篮里,轻轻用手压实,使它还潮。如果天气干燥,茶叶不易还潮,可用清洁的白布浸湿后盖在上面,促使茶叶还潮。青锅叶外干内湿,水分分布不均匀,还潮是为了使茶叶水分分布达到里外均匀、梗叶均匀。还潮到青锅叶松软时即可辉锅。经过还潮的茶叶,辉锅时不易断碎,干燥均匀,炒出来的干茶外形大小匀整,色泽一致。

高级龙井茶炒制技术


高级龙井茶的色泽绿翠,绿中透黄,外形扁平光滑,形似碗钉,汤色碧绿明亮,香如兰,滋味甘醇鲜爽。

龙井茶全凭一双手在一口光滑的特制铁锅中,运用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大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时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形法,非常巧妙。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人,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

高级龙井茶的炒制分青锅、回潮和辉锅三道工序。

青锅,即杀青和初步造型的过程,当锅温达80-100度时,涂抹少许油脂使锅内更光滑,每锅鲜叶约125克。开始以抓、抖手势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造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历时12-15分钟。

回潮,即起锅后进行薄摊回潮,摊凉后经筛分,筛底筛面茶分别进行辉锅。摊凉回潮时间一般为40-60分钟。

辉锅的目的是进一步整形和炒干,通常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辉,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度,需炒制20-25分钟,锅温掌握低、高、低过程。手势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其要领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含水量达5-6%为适度,即可起锅,摊凉后簸去黄片,筛去茶末即成。

正宗的龙井是纯手工的,从青叶到茶,要炒上一定要求的时间,锅是3千瓦的,从前没电时,底下就烧柴火,都是用手炒,时间久了,一双手也就练出来了,还熏得了一手的茶香。

至于火候的把握,有歌谣这样唱道: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龙井茶炒制技术要点


龙井茶加工分鲜叶摊放――杀青――回潮――辉锅等四个工序,其中摊放是前提,青锅是基础,辉锅是重点。

鲜叶摊放:采下的鲜叶应及时摊在篾垫或竹匾上,厚2―3cm左右,摊放时间为8―12小时,不同等级、不同品种,雨水叶、上下午叶应分别摊放,分别付制。

青锅:投叶量:高档鲜叶每锅投叶量100―150克,中档150―200克,低档200―300克。

锅温:青锅温度120―200℃,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一般高档鲜叶青锅温度低一些。

炒制方法:当锅温度达到要求时,抹少许制茶专用油,润滑锅壁,然后投入适量摊青叶。先用轻抓、松抖、轻搭手法炒3分钟,当茶叶萎瘪变软时,锅温有所降低,同时手中茶叶要少抖落,要抖齐,并转用搭和托的手法,开始时要轻,然后逐渐加重。经6―7分钟,茶叶色泽由青转绿、茎瘪、叶绵软、挺直、互不粘结,在搭的同时,增加捺的手法,炒3―4分钟,当茶叶散得开,茶条扁平挺直,色泽呈现黄绿或嫩绿,约7成干后即可起锅。

回潮:使二青叶的芽、叶、茎各部分的水分重新均匀分布,以便继续散失水分,减少辉锅过程中的芽叶断碎,有利于成品茶色泽、干度一致,“回潮”一般1―2小时。

辉锅:投叶量一般为两锅二青叶,即高档茶150克,中档茶200―250克。

锅温:80―120℃,高档茶锅温低一点,中低档茶锅温高一点。

炒制方法:当锅度达到要求时,抹少许制茶专用油,润滑锅壁,投入“回潮”过的二青叶,手法以搭、托、抖为主,并加理条。炒3―4分钟后,手感茶叶由干变潮,这时多加抖散,以散失水分,并逐渐转入搭、捺为主的手法。再炒3―4分钟后,手感茶叶烫热,适当加大力度。当茶叶之间互不粘贴,则转入以抓、推、甩为主的手法。炒5―6分钟后,茶身渐呈灰白、茸毛显露,这时可略提高锅温,并转用抓、推、磨手法。约炒3分钟,茸毛起球脱落,此时要“握住”茶叶,尽量不让茶叶跑出手外,再经轻轻磨炒2分钟,茶不汤手,一折可断时,就可起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