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论茶馆,一阕宋词饮春秋

发布时间 : 2021-08-28
花茶品饮时 清饮红茶品饮时要什么 醉春秋普洱茶

花茶品饮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穿越时空论茶馆,一阕宋词饮春秋”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穿越时空论茶馆,一阕宋词饮春秋”相关知识!

茶馆之与中国人,如同咖啡馆之于西方人。

茶与咖啡都是饮料,一个是叶,一个是果。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区别是什么?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茶和咖啡的区别。

西方文明成体系成规模来源于咖啡馆,无论是大革命还是文艺复兴,咖啡馆都是不可或缺的场所。

在中国,茶馆就是人们人际交往的第一场所。没有人会把陌生人带回家,就算熟人老去人家家里也是不合适的。从根上说,中国人向来把个人空间看的很重,生怕别人打搅住了自己和自己家人,茶馆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宋时的首都是开封,当时叫汴京。宋朝是个文治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中少有的开明盛世,更是茶馆酒肆遍地的时代。这一点,《清明上河图》上画的的很清楚,《东京梦华录》上也写的很详细。

茶馆,发源于茶摊。晋代就有了茶摊,人们开始把茶水当商品销售,当然,这个时候喝茶主要是为了解渴。等到了唐代,特别是《茶经》出现前后,喝茶已经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的潮流。《茶经》成书于唐代,唐代就成为喝茶的分水岭,到了宋代,喝茶已经演变成为一种社会活动,一种人际交往的必备手段。这个时候,茶馆就开始登堂入室,成为中国人的社交场所。也就是说,茶馆的分水岭在宋代。

读孟元老的《东京华梦录》,书中这样记载: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晚即散,谓之鬼市子归曹门街,北山于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可见当时茶肆多么兴盛,多么流行。从某种意义上讲,宋代的茶馆就是开封的茶馆,开封的茶馆就是宋代社交生活的缩影,开封的茶馆就是全国茶馆的榜样。

那么,假设我们回到宋代,那时的茶馆究竟是什么样?从历史的缝隙里,阅读一个朝代的生活风貌并非易事,但是这些斑驳的线索却可以让我们以一管窥全豹,体会那个时代的茶馆。

茶摊,茶馆:市民生活方式。

宋代三百年基业,市民生活气息浓厚,浓厚的到现在,你依然能在开封随处看到。

茶摊是乡野百姓,山野村夫解暑消渴的地方。那个时候的开封,人口百万,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城市一大,人就多,人多了吃喝拉撒就都是问题。走累歇脚的总归是要喝点茶,所以流动的茶摊就应运而生。遍布大街小巷的茶摊满足的是市民阶层最基本的需求,更是社会商贸发达的重要表现。连《水浒传》上搬弄是非的王婆,都是卖茶的,可见当初饮茶之风旺盛。

而茶馆,则是固定的店铺,固定的经营场所。到茶馆喝茶,是一个城市茶馆文化的源头。

市民阶层的兴起是茶馆兴起的基本保障,宋代是市民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在经济发达,而且相对舒适的宋代,市民有时间也有心情喝茶聊天,泡茶馆就成为市民闲暇时候常去的地方。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有学者总结为:宋代是我国茶馆业发展的第一个兴盛期,原因有四:第一,唐代茶馆发展奠定的基础。第二,宋代茶业发展的结果。较之唐代,宋代茶叶的种植面积、产量、制作水平都有相当大的提高。第三,皇室及上层社会饮茶风习引领的结果。宋代上层社会嗜茶成风,王公贵族经常举行茶宴,皇帝也经常在得到贡茶之后举行茶宴招待群臣,以示恩宠。第四,宋代城市商业经济高度繁荣。宋代茶馆在我国茶馆发展史上的影响是深远的,基本奠定了我国茶馆的发展格局。

正是这样的因素,形成了宋代茶馆引领风尚,使之成为市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延续到现在。时下,你随意到开封走走,就能碰到许多茶馆,去茶馆聊天谈事也是开封的重要组成部分。

休闲,娱乐,城市茶馆文化。

茶馆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休闲娱乐场所。既然是休闲娱乐场所,茶馆承载的功能就会越来越多。因为,满足客户的需求是茶馆生存的第一要务。

北宋与南宋繁荣的商品经济和城市商业经济为茶馆的兴盛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据史料记载,汴京和临安的大街小巷,到处茶馆林立,甚至在偏僻的乡村小镇上也有茶馆.水浒第三十二回有那清风镇上也有几座小勾栏茶坊酒肆字句。而且,茶馆的外面,还有提壶往来叫卖揽客的人。

宋代茶馆的兴盛不仅仅体现在茶馆分布广、数量多,而且还表现在茶客成分的多样、茶馆种类的繁多、茶馆经营机制日趋完善和茶馆功能多样化等多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宋代产生了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的茶馆。因为,茶馆脱离了基本的售卖商品功能,达到售卖服务的功能,就算形成了现代茶馆。

当然,这也与当时的城市格局提升有重要关系。北宋以前的城市,一般是坊、市分区,即居住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宋时,这种格局被打破,如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市),街衢上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不仅如此,宋代城郭的限制也被打破,商业区域扩展到了城门以外或城郭附近的贸易场所草市。草市上也设立了不少店铺,许多城市因草市的发展逐渐成为重要的商业都市。随着坊市格局及城郭布局的被打破,宋代城市得以迅速发展,致使大量农民、手工业者以及商贩潮水般涌进城市,导致城市人口猛增,而城市人口的剧增,尤其是流动人口的增大,使得城市商业经济日益发达,商业交易也日渐频繁,人们对闲暇娱乐的追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这一切,为城市饮食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作为饮食服务业重要角色的茶馆也就在这种市场土壤中应需而发展、应需而兴盛。

这个时的茶馆,已经具有很多特殊的功能,如供人们喝茶聊天、品尝小吃、谈生意、做买卖,进行各种演艺活动、行业聚会等,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

艺术,交际,现代茶馆风尚。

在宋朝,北宋的当家老大宋徽宗还亲自撰写了《大观茶论》一书,对茶的产生、制作、烹试及品质各方面都有详细的论述。正是在皇室及上层社会这种饮茶风习的引领下,饮茶之风迅速得以普及,成为民众一日不可无的功课。连王安石都在《议茶法》中说:夫茶之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把茶的功能等同于米和盐,可见当时的精英阶层对饮茶有着多么强烈的感情。有精英阶层的推动,饮茶成为潮流,自然也使茶馆竞相亮出经营的手段招揽茶客。

这个时候,茶的种植面积与唐代相比,扩大了两三倍以上,茶叶的产量自然也随之翻了几番,茶叶产量的提高,无疑为茶馆的茶叶消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保障。当然,茶馆消费反过来也会刺激茶叶生产的发展。

宋代散茶的迅速发展普及也促进了茶馆业的发展。宋以前,茶叶生产以团饼茶为主,入宋以后,散茶才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出现了一些名品。《宋史食货志》载:茶有两类,日片茶(即团饼茶),日散茶。片茶有龙凤、石乳、白乳之类十二等散茶出淮南归州、江南荆湘,有龙溪、雨前、雨后,绿茶之类十一等。到了宋末元初,散茶就在全国范围内取代了饼茶,占据主导地位。

茶肆规模的扩大,必须要促使茶馆的经营机制趋于完善。宋代茶坊大多实行雇工制,茶肆主招雇熟悉烹茶技艺的人,称为茶博士,进行日常营业。为了吸引顾客,宋代的茶肆十分重视摆设,特别到了南宋,对茶肆内部更是精心布置。大茶坊尤其讲究文化装饰,营造品饮环境。宋代有的茶肆在卖茶之外还兼营其他生意,如兼营旅馆或浴室。此外,酒肆、面食店等也普遍兼营茶水。

宋时出入茶馆的人较唐时更为广泛,王公贵族、文人雅士、乡野村民,甚至皇帝也会一时兴起,来光顾一下。茶楼、茶亭、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屋等称谓都是茶馆的别称,楼堂馆所是建筑的尺度,茶馆一上升到建筑尺度上,其功能就自动升级,成为人们日常交际场所。南宋都城临安(杭州)的茶馆装饰得十分讲究,据《梦粱录》记载:今杭州城茶肆亦好之,种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宋代的茶饮经营也相当灵活,除白天营业外,还设有早茶、夜茶,同时还供应汤水茶点等。

但是,这个时候,茶馆一词,在现有的明代以前资料中未曾出现过。直至明末,在张岱《陶庵梦忆》中有崇祯癸酉,有好事者开茶馆。此后,茶馆即成为通用称呼。茶馆也是旧时曲艺活动场所,北方的大鼓和评书,南方的弹词和评话都是茶馆中常见的节目。

自此,中国的茶馆已经成为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具备现代茶馆的所有特征。宋代的茶馆是中国茶馆的形成和兴盛阶段,也是中国人饮茶交际的第一个高潮。宋代的茶馆如同一阕宋词,其本身不但有着深厚的精神内涵,而且也记录了中国市民文化和精英文化的融合,可以说是中国人交际活动直接反映和体现,更吟唱着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惦记与对当代茶馆的期盼。

茶经网扩展阅读

茶馆系列之一:茶馆的产生源于饮茶的普及


中国的茶馆由来已久,据记载两晋时已有了茶馆。自古以来,品茗场所有多种称谓,茶馆的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两广多称为茶楼;京津多称为茶亭。此外,还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屋等称谓。茶馆的产生与发展源于饮茶的普及、风行。

在茶馆初具规模之前,是一段漫长的饮茶发展史。但对于饮茶源起的确切时间没有定论,被学界普遍接受的是唐代陆羽的“神农说”,“茶之饮,发乎神农氏,闻与鲁周公”。又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而解之。”其意是,神农用茶作为解药,可见当时的茶可能已被作药用。民间还有“商周说”、“秦汉说”、“三国说”等等,而人们似乎更易接受带有神秘色彩的“神农说”。

与西汉时期,茶成为一种日常饮料。此时的茶叶传播仅限于荆楚或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且产量少,所以贵族或是富贵人家才有能力享用。到了三国两晋时期,饮茶在上层社会中逐渐传播开来。“(吴主孙)皓每飨宴,无不竞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之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三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以当酒。”有学者认为这是最早以茶代酒的记载了。

饮茶习惯的普遍化及其促进茶馆的形成。

首先,饮茶习惯又由于茶的药用价值。“茶为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苦茶久食,益意思。”“茗,苦荼。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痿疮,利小便,祛痰。喝热令人少睡。又:苦茶下气,消宿食。”。魏晋动乱的时期,宗教思想的兴起促进了饮茶平民化,民众的饮茶习惯更是由于茶叶的药用功效。茶的药用,茶的文化价值还没有体现出来,但具备了茶文化的潜质,至少有饮食文化的色彩。

其次,由于自东汉末年之刘宋代晋这一两百多年的动乱时期,全国混战不止,连思想文化也是混乱不堪,儒家思想的统一地位衰落,玄学契机发展。其特点是不违背儒家的封建伦理观念条件下吸收汉以来的名家、法家学说,以老庄思想为标志。玄学家们追求的是逍遥放达、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而茶被誉为是纯洁之物,恰好满足了玄学家们的表达需要。东汉末年至魏晋的党锢之争,又使大批知识分子遭到迫害,进而造成他们远离政治,追求清心寡欲,衷于坐而论道,由好酒转而为好茶。玄学家们又进一步将饮茶推广开来。

饮茶风行与社会各阶层后,需求量的增大,茶与普通民众的生活发生密切关系,便出现了专门为人煮茶及供人解渴品饮的人员和场所。于是史料记载的最早具备这种性质的“茶摊”或是具备住宿功能的“茶寮”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有的则是由老农挑着篮子或担子满街叫卖,这就是茶馆的雏形。

茶馆最早的雏形是茶摊,中国最早的茶摊出现于晋代,据《广陵耆老传》中记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日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也就是说,当时已有人将茶水作为商品到集市进行买卖了。不过这还属于流动摊贩,不能称为“茶馆”。此时茶摊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为人解渴而已。

茶与唐诗宋词介绍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十多个世纪以来唐诗宋词以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文人墨客;而茶,以其清雅悠长,可使神思飞扬,可使尘劳顿消,也已成为文人的心灵伴侣,引发了无数华章。

李白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中吟道: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户。

举世未见之,其名谁定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此诗描写了诗人游金陵栖霞寺,与族师不期而遇,两人相对欣赏共叙久别亲情。诗中“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生动地描写了茶所在之地的风物优美及其本身的卓然风采。在这里,茶如酒,令人诗兴飞逸。

诗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名《七碗茶诗》)诗云: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诔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闼月团三百片。

闻到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凤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培芳旋封襄,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舍得苏息否?

诗中诗人对饮茶极尽赞美及渲染,茶之于作者,已成为超然万物的享受,所以要“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茶亦成为其走向精神世界的通途。从“喉吻润”到“通仙灵”,直至欲要归去蓬莱山,那种飘然欲仙的感受在其笔下生动流畅。然而诗人终是以苍生为念,不能忘却“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令无数后人感动。

诗人以极其浪漫主义的手法为后人营造出品茶的高雅之境,并巧妙地讽刺帝王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的封建权势,“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这种大胆的描写,在茶诗中可谓绝无仅有。

宋代因朝廷提倡饮茶,斗茶、分茶技艺盛行,朝野上下,茶事活动大兴,宋词因而有了许多关于茶的佳作。

大文豪苏东坡《水调歌头》词云:

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枪旗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辗,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风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苏东坡此词实在是字字珠矶,从茶之春色到茶叶制作,再到把盏品茗,文字洗练流丽,其最后两句“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化自卢仝的“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等句,与整词浑然一体,可谓美矣!

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于茶也极为痴迷。他在《品令》中写道:

风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零。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二分酒病。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茶于黄庭坚,已成为心灵相通的故交,不必言语,已有脉脉情致。

穿越茶马古道的余香


细数你所知道的云南古镇:大理、丽江、束河对于一个喜欢古镇的人来说,这些地方太过熟悉了。除了这些由白族、纳西族人建立的古镇外,在遥远的西南边睡,在火山和热海之间,还藏着一个美丽和谐的小镇和顺侨乡。茶马古道,叮当铃声,别样的景色,让人难忘。

和顺离中国的极边第一城腾冲不远。云南的山太多了,看久了有些疲乏。可在这里,你能瞬间放下所有的疲惫,就仿佛你从来不曾远行过。四周的火山是没有顶峰的,流水越过翠绿的田野,远远看到村子坐南朝北,排在山坡上,高低有致的房屋充满了祥和的生活气息,漫无目的地游走此刻也成为饶有情趣的一件事。

村口有一座古石拱桥,桥面的石缝不时窜出点点斑驳的青苔,很有苔痕上阶绿的感觉。桥体很秀气,但妖烧得很,颇有江南的味道。桥的那头,是一排排执著的石屋,那是用高黎贡山最坚硬的石头建造而成的,与柔弱的流水相对应,别有韵味。

因位于滇藏茶马古道沿线上,和顺的男子,无论贫富,都会跟随马蹄嘀嗒,踏上挑战生命极限的未知旅途,前路如何,没有人知道。很久以前这里曾流传这样一段歌谣有女莫嫁和顺乡,嫁去和顺守空房!而现在,百年前游走古道的男人们的后代走得更远,足迹遍布欧、美、西亚等,和顺也因此成为有名的侨乡。

和顺的街巷都是储黑色的石板路,坚实平整,三条或五条石宽要依海外游子捐款的多少而定。在和顺,很多建筑都是海外游子捐款建成的,这似乎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和顺图书馆,它是一座中国乡镇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图书馆,1928年由该乡旅缅华侨集资创力、,图书馆的门额上悬有胡适、李石曾等人的题匾。在这远离腹地的极边之地,文明的色彩依旧熠熠生辉。

走在和顺乡间,每一个宅院都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不经意间给你惊喜。这些茶马古道人的后代,秉承了祖先的热情好客,推开一扇吱呀的门,主人总会招呼你进去坐,端上一杯普洱茶,和你聊一聊茶马古道的故事。墙上的老钟嘀嘀嗒嗒,阁楼转角处的脚踏式缝纫机安静慈祥,裹着报纸的玻璃灯罩落满了灰尘,安静地伫立在窗台上......一种穿越时空隧道、走进远古的感觉油然而生。

和顺,因缘她的特殊交通位置,借助丝绸古道和世界各国进行贸易交流和文化交流,促就了和顺特有的性格:包容、谦和,和和顺顺。古朴的,现代的,徽派的,江南的,此外也不乏欧式的建筑,这些相貌各异的建筑毫无隔阂地结合在一起,和谐得让人惊叹。选一个飘雨的日子,看河边杨柳依依,岸边芳草萎萎。碧波荡漾的池塘,含苞的荷花妩媚动人,徐风迎面送来荷花的清香,深呼吸,心情明净起来了,惬意得不知所以。

贵州茶馆新贵—遵义“中国藏茶馆”


茶馆业的兴起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茶馆越来越大众化、多样化、特色化。虽然有不少茶馆已经异化成为娱乐行业,但是正宗的泡茶表演、厚重的茶道论谈、名扬国际的长嘴壶茶艺展示等不能丢掉,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需要传承;文人墨客需要茶馆的高雅清幽、商家巨贾需要茶馆的静雅祥和、文人雅士需要茶馆的闲情逸致、有缘男女也需要茶馆来说爱谈情鉴于此,中国藏茶馆馆主在贵州省遵义市开了第一家独色、颇具品位的茶馆中国藏茶馆。

中国藏茶馆是黔香村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品牌茶庄,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政府行政中心区域,遵义市人民政府广场对面,紧挨市博物馆、图书馆,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遵义新锐文化区。交通便利、环境优雅、装潢独特,真是闹中取静、品茗享幽的最佳去处。

中国藏茶馆开业一年,诚信待客,已经颇具人气。这里环境清幽,格调典雅,馆内设有茶文化品鉴传播多功能大厅,上下两层共400平方米。有独具藏族风情、独特中原文化元素的雅阁、包间7间,其中有以石为基调的主题包间陋室铭、爱莲说等;有以清明上河图装饰的专为客人提供挥毫泼墨的即墨轩以及装饰高雅的回廊、水景和藏书阁等,正是一室一景一风格,品茶品味品人生的好地方,是目前遵义首家最具品位的高档茶文化庄园。

中国藏茶馆以宣传中国藏茶和十大名茶为主,馆主还精心收集保存了在黔的几乎全部精品茶叶和各种土茶的样品,除全国十大名茶外,还有别处罕见的贵州擂茶、棕叶茶、苦柚茶、竹节茶、白茶、乌茶、老鹰茶、苦丁茶、甜茶、虫茶等等,高、中、低档,一应俱全。既有茶艺、茶道、茶文化表演,又不时举办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文艺会演,茶酒文化、健康生活等讲座,以及音乐沙龙、文学沙龙、书画沙龙等活动,是贵州省内目前唯一的一家贵州茶文化综合庄园。

黔香村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针对遵义红色旅游文化的发展,积极配合旅游团队打造红军茶、遵义茶等茶文化。

中国藏茶馆的诞生,显示了藏茶文化在遵义这座革命历史名城强大的生命力和冲击力。馆里的茶艺师全都是大专以上毕业生,都具有茶艺师资格证书,都是经过正规茶文化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她们衣着靓丽、形象端庄、礼貌得体、素质高雅,深受茶客的好评。

中国藏茶馆的特色文化十分鲜明、独特,是目前遵义市唯一一家可以专门培训茶艺师和专业茶叶销售人员的培训中心,旨在为贵州茶业、遵义茶业的发展出力。同时也是一家以地方文化为鲜明特色的茶馆。馆内有地方文化书阁、收藏展出贵州文化、黔北文化的代表性作品;有遵义作家书屋,书画家室等等。还是遵义作家协会、遵义历史文化研究会、汇川区音乐家协会指定的沙龙活动场所。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中国藏茶馆秉持为心寻求着点,广交爱茶友人的诚意,热忱欢迎各类朋友来中国藏茶馆做客!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壶煮湘江说古论今评世事,茶乡雪域谈心交友品人生。

杭州茶馆


杭州茶馆[TeahousesinHangzhou]地方茶馆。

宋代,尤其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后更是茶坊遍布,清河坊、狮子巷等地茶客盈门,生意兴隆。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茶肆》: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顿奇杉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止用瓷盏漆托供卖,则无银盂物也。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明、清以后,杭州评话兴起,茶馆又成为献艺场所,吸引了更多茶客。民国以前,因西湖游船停泊涌金门,茶馆多集中在闹市口一带。沪杭铁路通车以后,火车站附近茶馆林立。1913年前后,延龄路(现延安路)成为杭州商业中心,茶馆增多。1949年前杭州市茶馆最多时有300多处。后一度减少,80年代逐步恢复与发展,成为新型休闲场所。

关于茶馆、茶艺馆的探索(一)


茶馆、茶艺馆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产物,均带有中华民族的烙印,最近时期,各地茶馆和城市里茶艺馆的兴起,不妨说是一个信号,它表明人们在生活亟欲现代化的变化过程中,一度丢失的传统正重新被重视和找回。民俗、传统有顽强的性格,总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存在。前些日子读了日本斋滕美和于先生关于茶馆和茶艺馆功能问题的文章,受益不浅,促使我再思考一下关于茶馆、茶艺馆的特点、关系及其有关问题,并就教专家。

茶艺馆是适应新的文化意识需要。又融合旧的茶文化并以新的面貌出现,其本身又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96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筹办的浙台茶艺交流观摩会上王家杨会长说:希望舆论给这个新事物多多支持,并在鼓励、扶持中帮助其改进不完善和欠缺之处,让茶艺馆为普及健康文明、绿色和平的茶饮料贡献力量。这可以说明茶艺馆的诞生与发展是适应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要;其次茶艺馆目前已得到了社会的认同,是中国古老茶馆文化的延伸;再次,茶艺馆的作用是良性的有利于文明建设的。

我们从茶艺馆首先在台湾诞生发展,随后在中国大陆的兴起的过程看,充分体现了茶艺馆的民族性和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与中国茶馆文化--人们身心休息,清心养性,交流知识,得到文化熏陶和享受有密切关系。

茶艺馆是怎样的背景在台湾诞生呢?台湾范增平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作过分析,当时有茶室沦为变相的色情场所。有老人茶馆,有茶座,有港式饮茶,真正体现菜的文化品位已很难找到,其他则是咖啡厅、卡拉OK厅等西式场所。70年代末期年轻一代知识分子开始注意茶文化,于是1976年出现了管寿龄所创第一所茶艺馆,不久又开了一所中国功夫茶馆,因此茶艺象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年余达千余家,这时台湾才算真正有了中国茶文化。当时的茶艺馆真正地重视茶,纯粹地以品茗为主,不过还讲究气氛,不论装潢,还是所用茶具都充满文化气息,设置各类字画、民俗、艺品等东西,还提供茶艺知识,供应一些糕点茶食。因此台湾茶业也有了大转折,从当年茶叶90%外销,转为以内销为主了。当时台湾中国名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为首的一批民俗界人士,为推动茶文化的发展,并注入人文精神为主旨,经过反复讨论,为避免模仿日本茶道之嫌,为此创立了茶艺这个新的名词,同年台湾成立了茶艺协会。茶艺馆渐渐变成台湾大众休闲聚会的好去处。

茶艺馆在台湾蓬勃发展说明它是迎合了广大民众的需要,同时也是茶馆文化在台湾的回归。据范增平先生介绍,光顾荣艺馆的平均年龄并不大,还有青年学生,茶艺馆成了以茶会友、思考问题的地方,也是享受民俗文化,探讨精神层面生活的交流中心。特别是一批文化寻根的知识界朋友十分重视,用以推动复兴中华茶文化。用茶艺涵盖中华茶文化活动的名词十分恰当。据介绍,茶艺馆由77年一家到叨年变成1000家,饮茶人口聚增到1200万,占台湾人口的60%.范增平先生幽默地说:台湾从西方情调走进东方境地反而成了时髦,从上茶馆衰落到咖啡厅兴起,又从咖啡厅冷落到茶。艺馆中兴,说是回归,还不如说是新的发展,两岸同胞均提倡国饮,大家都是龙的传人。范先生这几句话也无不说明茶艺馆是得人心合民意的,是承中国悠久茶文化精神的,其文化氛围非西式的,所以也有西方人送茶艺馆,则因为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关系。

宋词中的那些茶,现在还有吗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宋词中的那些茶,现在还有吗》内容,感谢阅读!

现在茶叶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喝茶的人也越来愈多了。而做为中国茶文化最鼎盛的宋代,宋茶文化和大宋官茶也慢慢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青睐。而在浩如烟海的宋词中,与茶相关的作品不计其数,从采茶到制茶,从茶的功用到烹茶之法,及茶礼、分茶、斗茶、点茶、试茶、茶百戏等都有描述。在这些词作中,明确以咏茶为主旨者有61首,通过这些词,我们能具体而形象地体会宋人的饮茶习尚。

综看这些词,能看出大宋官茶十分重水,宋人高度认同,在茶的烹制过程中,水质对茶水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如:苏轼《西江月·茶词》“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程大昌《浣溪沙》“水递迢迢到日边,清甘夸说与茶便,谁知绝品了非泉”;陈与义《玉楼春·青镇僧舍作》“呼儿汲水添茶鼎,甘胜吴山山下井。一瓯清露一炉云,偏觉平生今日永”等等。这些作品充分反映了佳茗配好水,二者缺一不可的饮茶理念。

其次,宋人认为所饮之茶必以有茶乳为上。茶乳即茶乳花,宋代茶词中的“云脚”、“雪”、“花”等词语有很多是指茶乳花。有黄庭坚两首词为证,《阮郎归·茶词》“雪浪浅,露花圆,捧瓯春笋寒。绛纱笼下跃金鞍,归时人倚栏”;《西江月·茶》:“龙焙头纲春早,谷帘第一泉香。已醺浮蚁绿鹅黄,想见翻成雪浪”。通过对茶乳花的细致观察和描写,词人在词中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境界。宋人对其产生的过程也有具体说明,曹冠《朝中措·茶》“金箸春葱击拂,花瓷雪乳珍奇”;姚述尧《如梦令·寿茶》“彩仗挹香风,搅起一瓯春雪”;都是说茶乳的产生是因为击拂震荡。

宋人还十分讲究用茶之盏,唐时一般以茶绿为贵,认为越州瓷如玉,如冰,色青,为最好,但宋人钟情于有厚重感的暗色。宋代的许多茶词对此有所表现,如秦观《满庭芳·茶词》:“窗外炉烟似动,开瓶试,一品奔泉。轻淘起,香生玉乳,雪溅紫瓯圆。”又程邻《西江月》:“琼碎黄金碾里,乳浮紫玉瓯中。”其中的“紫瓯”、“紫玉瓯”都是泛指宋人所用的暗色茶盏。黄庭坚《西江月·茶》“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和葛长庚《水调歌头·咏茶》“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中的“兔褐金丝宝碗”、“兔毫瓯”指的都是建安瓷中珍贵的兔毫盏。

可以说就茶词所反应的面貌而言,宋人对于饮茶的讲究已经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而在今天,今人并没有遗忘那些诗词和宋茶,有志于传承和发扬宋茶文化和技艺的人,不仅重现了大宋官茶,还为其写了《大宋官茶赋》:

茶者荼也,茶为国饮,始于神农,源于黔滇。兴于初唐,盛于宋年。

茶之鼎盛,莫过大观。茶之至极,无出北苑。宋茶之精,珍绝人寰。

千年沉醉,沉醉千年。今承宋制,略悟薄浅。承古之法,拙凝茗岚。

仿宋官茶,效宋龙团。闲来烹露,杯无云天。碧隐陈苏,雾凝紫烟。

茶蘼香梦,春风醉眠。嚼味嗅香,香衍九天。瑶草临波,碧沉香泛。

露沃蔷薇,风过伽楠。热磨琥珀,如醉君仙。浅含贮云,深饮得泉。

水月含真,鹤心通仙。饮尽眉寿,琼浆驻颜。品味宋韵,感悟梁园。

饕餮寂寞,挥霍浪漫。凌空财富,畅享康健。

畅畅快快五十句,洋洋洒洒二百言,文接宋词,茗承宋茶,也不枉那曾登峰造极的龙团凤饼重走世间这一遭吧?!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宋词中的那些茶,现在还有吗》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浅谈茶馆的功能与茶馆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如果从神农尝百草算起,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茶馆作为茶文化里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馆的滥觞地。中国茶馆经过不断完善发展,到现在已是蔚然大观了。于是,政通人和,天下太平,茶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万紫千红盛开的茶馆里,无论是中国茶艺的和、敬、廉、美,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还是韩国茶道的清、静、和、乐,都在茶馆特定的环境、气氛和情调里,茶道茶艺的基本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茶馆多了,进茶馆的人多了,体现了经济社会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茶馆热的背后,笔者还是有一些淡淡的忧虑,那就是感到现在越来越多的茶馆都存在这样一种趋势。一味想追求茶馆的多功能性,在小小一间茶馆里,在非常有限的面积里,既表演茶艺,卖茶水茶叶也卖茶器,既供棋牌麻将,也供酒水茶食,同时也经营书画花草茶馆功能求全,本无可厚非,但这功能的全需实事求是根据茶馆的大小、特色、定位、人们的需求而定,不能盲目求全。否则,过于驳杂、纷乱的功能充斥于茶馆有限的空间里,这既影响了茶馆最大的功能--休闲功能的发挥,也影响了茶馆作为传播茶文化弘扬茶道精神的艺术之美的呈现。

茶为内功,无喧嚣之形,无激扬之态。但试想,当我们从车马喧嚣的生活工作中突围而出,想到茶馆里寻找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情趣、寻找无闲事在心头的好时节时,在一个什么都有、吵闹喧哗的茶馆里如何能品出茶之三味、如何能领会出茶的韵外之韵、味外之味呢?更谈不上把心定下来把心敞开来好好就着茶香修身养性了!生活本已忙碌,人心本已浮躁,进茶馆就是为在那一片净土里寻找真善美,感受饮茶几杯各西东,开门一笑无烦恼快意人生!把本来应该以静、闲、雅为主要氛围的茶馆充斥进诸多的闹、忙、俗,那么还有多少人选择进茶馆呢?一味追求茶馆功能性,实际上也就把茶馆的商业化加重了,但茶馆作为茶文化里重要的一部分,其立足点和吸引人的是其文化底蕴和内涵,失去这一内涵,茶馆也就失去了特色和本色,失去了格调与情趣,也就失去了其生命的活力。所以,茶馆的功能还是本色一些的好!

茶馆的功能是多样的,休闲娱乐、交流信息、商会聚集、商务洽谈、神聊闲侃但茶馆的主要功能是休闲,通过吃茶带来的休闲享受!生机勃勃的茶馆业要健康有序发展壮大,理当以茶本色立馆以茶特色兴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