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茶讲火候,泡茶讲温度

发布时间 : 2021-09-21
花茶泡茶温度 毛尖泡茶温度 苦丁茶泡茶温度

花茶泡茶温度。

首先,要有高超的炒制技术。经验丰富的炒茶师,知道如何控制火候、时间,知道如何掌握炒制的手法与力度。炒茶能手制作出来的茶,无论外形、滋味,还是香气,均能充分发挥出原料的优点

其次,还要讲究正确的冲泡方法,泡茶的水温,人们都知道老茶宜沏嫩茶宜泡。有了好茶,再用正确的冲泡方法,恰当地掌握好水温、冲泡时间和投茶量,才能将茶本来的香气、滋味发挥到淋漓尽致,也能巧妙地将茶的缺点避开。

冲泡不同的茶,需要不同的水温。

茶叶中的氨基酸对人体有好处,它在水温60℃的时候就能溶解出来;维生素C在水温70℃时就要受到破坏;茶单宁和咖啡因在水温70℃时,逐渐溶解出来,若水温过高,茶的味道就过于苦涩了。因此,要保持茶叶中的营养、味道和香气,人们沏茶的水温最好以70℃~80℃为宜。

不同的茶用不同的水温,才能冲泡出高品质的茶汤。一个原则是,偏嫩采者(芽头偏嫩),水温要低;偏成熟叶者,水温可以高些。焙火重者,水温要高;焙火轻者,水温宜低。水温高,释出率与速度都会增高,反之则降低。所以高水温泡的茶,苦涩味会加强,水温低,苦涩味就减弱。

比如,绿茶中的信阳毛尖、西湖龙井、洞庭山碧螺春,多采嫩芽制成,用低温70℃~80℃的水冲泡最佳;再如,乌龙茶中的铁观音、武夷岩茶,以及后发酵的普洱,用高温90℃~100℃的水冲泡为宜;再如,冲泡六安瓜片与红茶,可用80℃~90℃的水。

cy316.com扩展阅读

云南茶业概况简单介绍(二讲)


一、云南省茶产业发展历程

2014年,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加快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步伐的指示精神,云南省农业厅认真落实推动云茶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云茶产业再上新新台阶,普洱茶产值首破百亿,成为云茶产业的突出亮点。目前,云茶产业处于全国采摘面积第一、产量第二、综合产值第三的位置。全省茶园面积595万亩,采摘面积538万亩,干茶总产量33.5万吨,实现茶叶综合产值370多亿元,其中:毛茶产值111亿元,成品茶产值170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1%、36%。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达2400多元,同比增加570元,增长30%。

云茶产业量价齐增,凸显四大亮点:

1.普洱茶量价稳增,产值首破百亿

普洱茶产量首次突破10万吨,达11.4方吨,增加1,7万吨,增长18%:产值首次突破百亿,达101亿元,增加31.4亿元,增增长45%。普洱茶平均单价达88.6元/千克,上涨23%。在国内众多传统名茶价格滑坡、传统市场形势低迷的形势下,普洱茶成为国内茶叶市场中的大亮点。

2.产量、产值取得新突破

云茶总产量33.5万吨,增加12.5万吨,增长8.2%实现综合产值370亿元,增加70亿元。其中,一产产值首次突破白亿,达111亿元,增增加26.5亿元,增增长31%:二产产值达170亿元,增加45亿元,增长36%,均创历史新高。

3.古树茶知名度继续大

古树茶、名山茶市场继续保持高热,价格持续上扬,产销两,成为茶农增收的亮点如西双版纳州古树茶春茶总产量400吨,实现农业产值超2亿元,同时带动了台地茶鲜叶收购价上扬,部分古茶区台地茶鲜叶收均价达40元/千克以上;临沧市区域名山茶同比上张40%以上。古茶树知名度的扩大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4.产业集中度提高,规模持续扩大

成品茶23万吨,增增加2.4万吨,增长11.5%,茶叶精制水平进一步提高,精制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达68%,产值千万以上茶企170多家,增加15家,亿元以上企业达24家,产业集中度提升明显。大益勐海茶厂产值达21亿元,龙头企业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如何掌握西湖龙井茶炒制火候?


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要想西湖龙井炒制的品质上乘,火候的掌控是举足轻重的。

西湖龙井茶炒制的火候炒制过程是很重要的,火候掌握是否恰当,关系重大。火力过高,茶叶易出现焦边、爆点,产生焦味,有损品质;火力过低,茶叶容易出现红梗,茶场发红,也会影响茶叶品质。

在炒制时,一般感到在制叶能滑溜不粘锅,表明火力适当。如果芽叶拓不起来,并有较大的爆声,表明火力过度,温度太高,要马上降温;如果没有爆声,芽叶同样拓不起来,表明火力不足,温度太低,要马上升温。在温度没有及时升高或降低的情况下,为避免茶叶出现焦边或红梗,可以采取左手托起茶叶,右手用油抹布在锅里涂一些制条专用油润滑锅子的办法,作短暂的等候处理。不同鲜叶原料,要求的火力是不一样的,炒制高档茶原料的火力应该低一些,中档茶原料的火力应高一些,低档茶原料比较粗大,要求火力更高一些,以后逐渐降低,这是因为炒制过程中芽叶的水分是逐渐减少的。

一般说来,青锅时芽叶下锅温度,l-7级鲜叶原料掌握在 75-115℃,8-10级鲜叶原料(粗老茶)掌握在140-180℃;辉锅时的温度,高中档茶掌握在50-65℃。温度过高,成品茶颜色泛黄,甚至出现焦斑,产生焦味;温度过低,成品茶颜色发黑,西湖龙井汤色发暗,滋味不鲜爽,香气也差。所以,炒制龙井茶时,不管是青锅还是辉锅,都必须根据原料的大小老嫩和炒制过程中鲜叶失水的多少,灵活地掌握火候。

4岁日本娃听茶道师讲茶


[摘要说明]4岁日本娃听师讲茶

昨日,成都家邹慧心先生刚刚结束了在日本的茶文化交流,他在日本开展的三场中国茶文化演示引起了日本界的高度关注。当他看见四五岁的日本孩子都能聚精会神地坐在下面听他讲中国茶文化时,他感触很深。

邹慧心先生原本是一位武林高手,同时,他也是国家高级茶艺师,在四川界颇有名气。邹慧心先生说,日本的茶艺师对中国茶文化也非常感兴趣,日本的教育也给他深深上了一课。他的一场演示是在一家幼儿园,当时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现场。在他演示和讲述中国茶文化时,下面四五岁的孩子居然一直在聚精会神地听。“我很惊讶,这些孩子听得懂吗?怎么这么坐得住?”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些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接受了正规的教育,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在国内,这种教育方式还从未见过。

白茶领域中,“春水秋香”当不当讲?


在乌龙茶、普洱茶中,“春水秋香”是公认的事情。前些天也刚好有朋友提到,计划秋茶时到武夷山走走,“秋茶比春茶还要重要”。也巧,关于白茶,这种说法也开始出现了。那么,这样讲合适吗?

推敲一件事情,总是需要一定的预设条件的。这个话题也不例外。在下结论之前,我认为有两个问题需要拿出来讨论。一是何谓“春水秋香”,二是白茶里的春水和秋香各指什么?春茶内质丰富,汤感柔滑、细腻,所以春茶也往往是以“水”取胜。而秋茶的采制,更容易出现“时节性花香”,但是汤感较薄,所以是以“香”取胜。这就是“春水秋香”大致的一个概念。

假定“春水秋香”概念在白茶里也是适用的,那么春水和秋香具体指什么?秋香比较好讲,秋寿眉、贡眉,那么春水呢?银针?牡丹?还是春寿眉?又或者全部春茶?这样一分析,问题就来,白茶里的复杂性可能远远超出铁观音和普洱。

相较于铁观音,白茶里等级众多,而且有新茶老茶之分。相较于普洱,白茶的等级分类也是较为复杂的。所以,在铁观音和普洱领域讲的通的“春水秋香”,在白茶领域可能要面临的问题要多得多。

先说等级问题。铁观音里的分级,是按照香型来分的,浓香型、清香型,说到底,这是以感官为标准进行的划分。而普洱的划分标准有三个,一是芽头多少、二是条索紧结度、三是色泽。这同样是以“感官”为主的划分方式。

那么白茶呢?芽茶有银针,芽叶兼备的有白牡丹、贡眉、高等级的寿眉,叶茶有寿眉。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铁观音和普洱是“同等级”之间的“春水秋香”,而白茶如果要讲春水秋香,只能拿寿眉等级来谈。但即便是寿眉,同样有两个与“春水秋香”论述不符的情况存在。一是春寿眉同样可以做到香气浓郁,二是随着时间的转化,秋寿眉的香气并没有什么优胜之处。

首先说香气的生成。白茶香气的

云南茶业概况简单介绍(三讲)


二、六大措施效果显着

(一)强化高优生态基地建设

2014年全省创建农业部标准茶园14个,创建面积达1.5万余亩: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优势农产品茶叶示范基地17个,创建高优生态茶园面积达1.77万亩:实施中低产茶园改造4万亩示范带动标准化生产茶园12万亩,生态绿色防控25万亩,实现全省无性系茶园230万亩,无公害茶园达520万亩,有机茶园达39.2万亩,“三品一标”认证茶园达190万亩,高优生态茶园比例不断提升。经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选,我省有18个县入围2014年全国重点产茶县百强,是入选全国茶叶百强县最多的省份,昌宁县获2014年度度“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二)大力提升精制加工水平

成品茶产量近23万吨,增加2.4万吨,增长11.5%,荼叶总精制率达68%,提高2个百分点。全省通过QS认认证的企业达1000多家,产值过亿元企业24家,增加3家;产值5000万元至1亿元企业30多家,增加6家:产值1000万以上企业170多家,增加15家,年加工量1力吨,产值120多亿元,分别占全省年加工量、加工产值的47%、71%,产品集中度明显提高。

(三)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

从总体结构上来看,普洱茶产量增加,占成品茶比例上升明显,较去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普洱茶、消红茶二大茶类产量占全省成品茶总产量的71%,成为我省茶叶代表性骨干产品,茶产量11,4万吨,增增加1.7万吨,增长18%,占成品茶总产量的50%:滇红茶产量5.3万吨,增加0.4万吨,増增长7.7%,占成品茶总产量的21%。资源稀缺、产量稀少的“古树茶”倍受中外茶人、消费者的追捧,成为我省茶产业的一大亮点。此外,以天士力帝泊洱、贡润样、云白药天颐等茶企为代表生产的茶粉、茶膏、茶饮料及化妆品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有新发展,丰富了云茶产品结构。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