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的一些说法

发布时间 : 2021-09-24
关于茶叶的一些基本知识 什么茶口味重一些 什么菊花泡水好一些

关于茶叶的一些基本知识。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茶的一些说法”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关于茶的一些说法”相关知识!

1、神农说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2、西周说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说

西汉.王褒《僮约》: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此文撰于汉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内容如下:

舍中有客。提壶行酤。汲水作哺。涤杯整案。园中拔蒜。斫苏切脯。筑肉臛芋。脍鱼炰鳌。烹茶尽具。哺已盖藏。舍后有树。当裁作船。上至江州。下到煎主。为府椽求用钱。推纺恶败。傻索绵亭。买席往来都洛。当为妇女求脂泽。贩于小市。归都担枲。转出旁蹉。牵牛贩鹅。武阳买茶。杨氏池中担荷。往来市聚。慎护奸偷。

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由文中可知,茶已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环,且为待客以礼的珍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重要。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已有饮茶习俗。

cy316.com延伸阅读

一些茶句,一些美好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一些茶句,一些美好》内容,感谢阅读!

古往今来,爱茶人士不胜枚举,如陆羽、白居易、杜甫等等,他们留下很多品茶名句,句句珠玑,让人赞叹不已。

比如“为爱清香请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茶香可以作为友谊的纽带,同为爱茶之人,真诚相对,以心换心。

比如“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多有酗酒之人,神志不清,昏天黑地,逢场作戏,假中还有一层面具,如此不识真面目,遑论交心?茶却不同,一杯茶可放松身心,卸去戒备,饮茶为雅事,所谓雅是返璞归真,交往以情谊为重。

比如“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喝茶,喝的是一份自由,体会的是一份从容,茶中天地,你是唯一的主宰。

比如“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一杯茶,一本书,再有微微笑着的自己,便是最为和谐的天地。

比如“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人生一路,总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心情烦闷如何排解?且饮一杯茶,茶香涤愁绪,天风弄紫霞。

比如“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饮茶,自我品味,自得其乐。只是守在一旁看茶叶舒展,便是一种心境的升华,静观自得,自得珠玑。

太多的诗句,太多的爱茶人,品茶是品一种情怀,是品一种感觉。茶中道理是对人生的感悟,对天地的感知。待全身心沉醉其中,便是天人合一的时候。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一些茶句,一些美好》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关于茶马古道的一些线路记载


明清代,云南藏销茶主要经丽江进入古宗西藏(今中甸和德钦县)和康藏的茶,部分在木裹、乡城、稻城、理塘销售,部分到达箭炉(今康定)将云南是竹筐包装换为牛皮包后继续前进,直康藏线运至拉萨等地。长路漫漫,险障重重,沿途既有土司、寺院设卡收过路费,又时常因动乱引起茶阻塞。这时商人们就要寻找其它运茶路,他们收到了从德钦经碧土邦运工布江达墨竹工卡拉萨的进西藏路线。每年春季他们赶着骡马,满载蜂腊、牦牛尾、麝香、虫草等物在茶市交换茶叶返回西藏。

除背夫外,红河、石屏、江城的马帮也在大量进入茶山运茶。尽管驮运的前期成本较低,但由于驮运量小,行路速度较慢,因此单量,因此单量运费较高,后渐渐马帮所取代。明清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国外辐射出五条茶马古道。

一是官马大道由普洱经昆明中转内地各省、北京,南延车佛打洛,这是茶马古道中最重要的一条,普洱贡茶就从这条路由驮马运到昆明。许多老字号茶庄的普洱茶,由普洱经思茅,过车裹(景洪)、佛海(勐海),至打洛,而后出国至缅甸景栋,然后再运至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等地。

二是关藏茶马大道,普洱茶从普洱经下关,丽江、中甸(今香格里拉)进入西藏,再由拉萨中转尼泊尔等到国,主力是藏胞的大马帮。

三是江莱茶马道,普洱茶从普洱过江城,入越南莱州,然后运转到西藏和欧洲等地。

四是旱季茶马道,从普洱经思茅糯扎渡过澜沧江,而后到孟连出缅甸。

五是勐腊茶马道,从普洱过勐蜡,然后销注老挝北部各地。

在今普洱县境内,仍保留有三处较完整的茶马大道遗址:一是位于宁洱镇民主村茶庵圹的茶马古道遗址:长约2公里的山石古道,在一片半原始森林中从仄而上;二是位于磨黑镇孔雀坪的官马大道遗址;三是位于同心乡的旱季茶马大道遗址,那山石古道上清晰可见的马蹄印,记述了昔日茶马古道的繁荣。茶马大道使普洱茶行销国内各省区,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法国、英国、朝鲜、日本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和世界名著《战争与和平》等作品中,都有喝普洱茶的描述。今天,普洱茶已为世界人民所认知、接受和喜爱。

如今马帮消失了,但喝普洱茶的时候我们仍然回想起他们,想起他们留下的或是传奇或是浪漫或是凄惨的故事。马帮,是普洱茶产生的基础,也为普洱茶品客者留下很多神游的空间。

倒茶的一些基本礼仪


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应的礼仪。俗话说“倒茶七分满就好,‘杯满就欺人’了”。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客来敬茶还是接待贵宾时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些该有的礼仪,这可能会让客人觉得不够礼貌,甚至有可能让别人误认为是一种常识的缺失。今天就一起来和小编看看日常待客泡茶时容易忽略的一些基本礼仪吧。

(1)茶具要清洁

客人进屋后,先让座,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让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

(2)茶水要适量

放置的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倒茶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3)端茶要得法

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只要两手不残废,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请试想,让客人的嘴舔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吗?

(4)添茶要及时

泡茶时,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给他们添茶,当然平常的客人,也要及时的续杯。如果在酒店,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或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亲自来添则更好。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这样也体现出自己对上司和客户的尊重。

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茶具


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茶具

从古至今,我国的茶具层出不穷,款式各异,材料也五花八门。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有哪些材料的茶具呢?

★陶土茶具★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崛起,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明代大为流行。紫砂壶和一般的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

由于成陶火温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使用,还能汲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如有必要,甚至还可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

★陶土茶具★

我国茶具最早以陶器为主。瓷器发明之后,陶质茶具就逐渐为瓷器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又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

1.➤白瓷茶具

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时,河北邢窑生产的白瓷器具已"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

白瓷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其它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茶具也各具特色。

2.➤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晋代开始发展,那时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一种叫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宋朝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达到了鼎盛时期,生产各类青瓷器,包括茶壶、茶碗、茶盏、茶杯、茶盘等,瓯江两岸盛况空前,群窑林立,烟火相望,运输船舶往返如梭,一派繁荣的景象。

3.➤黑瓷茶具

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续于元,衰微于明、清,这是因为自宋代开始,饮茶方法已由唐时煎茶法逐渐改变为点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以"鲜白"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出现的迟早,以"盏无水痕"为上。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都大量生产黑瓷茶具,成为黑瓷茶具的主要产地。黑瓷茶具的窑场中,建窑生产的"建盏"最为人称道。

4.➤彩瓷茶具

彩瓷茶具顾名思义是运用彩绘瓷器制作而成的茶具,彩瓷技法多样,因而彩瓷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釉下彩、釉上彩及釉中彩、青花、新彩、粉彩、珐琅彩等茶具丰富多样,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

青花瓷茶具,其实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尔后在窑内经1300℃左右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器具。它的特点是: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5.➤玲珑瓷茶具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盛行于明代,器物成型后在坯上镂雕透空花纹,再用釉将透雕花纹填平,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釉烧成,烧后镂花处得以墁平花纹清晰可见,具有玲珑剔透、精巧细腻的特色,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

玲珑瓷茶具即为运用玲珑瓷制作而成的茶具。玲珑瓷往往与青花相匹配,而有青花玲珑瓷,而在创新技法上,将玲珑眼与青花图案进行有效结合,与一般的规则对称的玲珑眼相比,更灵活而有趣味。景梅文化瓷青花玲珑瓷的创作就是这样,将玲珑镂雕与青花山水、花鸟、图案相融合,达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效果。

★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品种。

采割天然漆树液汁进行炼制,掺进所需色料,制成绚丽夺目的器件,这是我国先人的创造发明之一。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逗人喜爱。

★玻璃茶具★

玻璃,古人称之为流璃或琉璃,实是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矿物质。用这种材料制成的茶具,能给人以色泽鲜艳,光彩照人之感。我国的琉璃制作技术虽然起步较早,但直到唐代,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西方琉璃器的不断传入,我国才开始烧制琉璃茶具。琉璃茶具唐代已经起步,在当时堪称珍贵之物。

唐代元稹曾写诗赞誉琉璃,说它是“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玻璃杯泡茶,茶汤的鲜艳色泽,茶叶的细嫩柔软,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的逐渐舒展等,可以一览无余,可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特别是冲泡各类名茶,茶具晶莹剔透,杯中轻雾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别有风趣,而且玻璃杯价廉物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玻璃器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烫手。

★金属茶具★

金属用具是指由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器具。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早在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纪前的1500年间,青铜器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世80年代中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一套由唐僖宗供奉的鎏金茶具,可谓是金属茶具中罕见的稀世珍宝。但从宋代开始,古人对金属茶具褒贬不一。

特别是从明代开始,随着茶类的创新,饮茶方法的改变,以及陶瓷茶具的兴起,才使包括银质器具在内的金属茶具逐渐消失,尤其是用锡、铁、铅等金属制作的茶具,用它们来煮水泡茶,被认为会使"茶味走样",以致很少有人使用。但用金属制成贮茶器具,如锡瓶、锡罐等,却屡见不鲜。这是因为金属贮茶器具的密闭性要比纸、竹、木、瓷、陶等好,具有较好的防潮、避光性能,这样更有利于散茶的保藏。因此,用锡制作的贮茶器具,至今仍流行于世。锡罐多制成小口长颈,盖为筒状,比较密封,因此对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都有较好的效果。唐代时皇宫饮用顾渚茶,金沙泉,便以银瓶盛水,直送长安,主要因其不易破碎,但单造价较昂贵,一般老百姓无法使用。

★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以坚固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而著称。它起源于古代埃及,以后传入欧洲。明代景泰年间,我国创制了珐琅镶嵌工艺品景泰蓝茶具。我国真正开始生产搪瓷茶具,是本世纪初的事,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

在众多的搪瓷茶具中,洁白、细腻、光亮,可与瓷器媲美的仿瓷茶杯;饰有网眼或彩色加网眼,且层次清晰,有较强艺术感的网眼花茶杯;式样轻巧,造型独特的鼓形茶杯和蝶形茶杯;能起保温作用,且携带方便的保温茶杯,以及可作放置茶壶、茶杯用的加彩搪瓷茶盘,受到不少茶人的欢迎。但搪瓷茶具传热快,易烫手,放在茶几上,会烫坏桌面,加之"身价"较低,所以,使用时受到一定限制,一般不作居家待客之用。

★竹木茶具★

隋唐以前,我国饮茶虽渐次推广开来,但属粗放饮茶。当时的饮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间多用竹木制作而成。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开列的28种茶具,多数是用竹木制作的。这种茶具,来源广,制作方便,对茶无污染,对人体又无害,因此,自古至今,一直受到茶人的欢迎。但缺点是不能长时间使用,无法长久保存,失却文物价值。只是到了清代,在四川出现了一种竹编茶具,它既是一种工艺品,又富有实用价值,主要品种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壶、茶盘等,多为成套制作。

竹编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用精选慈竹,经劈、启、揉、匀等多道工序,制成粗细如发的柔软竹丝,经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内胎形状、大小编织嵌合,使之成为整体如一的茶具。这种茶具,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时,泡茶后不易烫手,并富含艺术欣赏价值。因此,多数人购置竹编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摆设和收藏。

不可不知的一些茶礼仪细节


在我国茶文化里,茶礼仪也占有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喝茶的时候,茶礼仪是不可忽略的,稍有不慎就可能失礼于人。喝茶的礼仪,你知道哪一个?了解这些茶礼仪,可以让你在喝茶的时候避免出糗,也会给人更高雅有礼的印象。不可不知的一些茶礼仪细节有哪些呢?

注意姿态端正:在喝茶时我们一般是坐着的,只要保持坐姿端正即可。可以双膝并拢端坐,也可以架起二郎腿,但切记不可抖腿。如果茶桌边准备的是蒲团,可以采用跪坐或盘腿的坐姿。

赏茶:在泡茶之前,主人会将干茶倒入茶荷之中,然后将茶荷传递给客人赏茶。客人应该双手接过茶荷,欣赏干茶,简单的欣赏点评一番,再双手传递给下一位客人。

闻香:洗茶后,主人可能会把闻香杯递给客人闻香。客人应该双手接过,轻轻嗅闻。要注意,不要对着公道杯说话,以免唾沫溅入闻香杯,影响其他客人的品饮。

叩茶礼:闻香后就可以正式喝茶了。主人斟茶时,不用说谢谢,而是用手指在茶桌上轻叩,称为叩茶礼。如果主人是长辈斟茶,就用食指在桌上轻叩两下,如果主人是你的晚辈,就用食指和中指在桌上轻叩两下即可。

端杯:端杯的姿势应该用大拇指和食指端着茶杯下方的位置,中指托在茶杯底部。在端起茶杯时,不要让茶杯摩擦茶盘发出声响,拿起放下都要注意。

品茶:品茶的时候不能像喝酒那样一口闷,而是要分三口慢慢品饮,并且适当地称赞。

结语:上面就是不可不知的一些茶礼仪细节的知识,虽然现在喝茶已经是一件很普及的事,大家在喝茶的时候也不会注意太多问题,都比较随意。但是在喝茶的时候,注意这些茶礼仪,可以避免很多尴尬。尤其是在做客、待客时,遇到一些较懂行的茶友,就不会失礼于人了。

喝茶时你应该知道的一些茶礼


说到茶,就要说到茶的礼仪,即使是刚刚接触茶道的人之中,有的认为茶道的做法简易,也有的认为茶道的礼仪做法十分困难。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首先就是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茶的品种特点,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称之为嗅茶。而作为主人,要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然后才将水倒入各种茶盘中,用茶匙向空壶内装入茶叶,通常按照茶叶的品种决定投放量,这里要注意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淆影响茶叶的品质。

在准备好喝茶的时候,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在喝茶的过程中,不总是沉默的,所以当宾主边谈边饮时,主人要注意要及时添加热水,体现对宾客的敬重。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而不能作“牛饮”姿态。

往高杯中续茶水时,主人的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夹住高杯盖上的小圆球,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杯把,从桌上端下茶杯,腿一前一后,侧身把茶水倒入客人杯中,以体现举止的文雅。这样子喝茶,既有礼,又有节,主客都能充分享受喝茶的茶韵。

中华民族一向被誉为“礼仪之邦”,礼在我们的意识形态里,犹如灵魂之维系是须臾离不开的,当茶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之后,茶便作为生活中的礼仪元素,形成了茶道之礼所以在喝茶的时候,礼仪是很重要的。

关于茶祖神农的说法


茶祖是神农,神农也是世界茶的茶祖。中国茶传播到世界各地,增进健康,增进快乐,增进身心和谐,为健康理念和禅茶文化增添了无限魅力。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

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

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明初,商人于产地买茶,纳钱请引,输钱二百文于官可请引一道,照茶一百斤。后又规定:茶引一 道输钱一千文,照茶一百斤;茶由一道输钱六百文,照茶六 十斤。此后又曾规定纳钞、纳粟中茶。商人纳粟、钞、银获、取引、由后,凭引、由赴产地茶园买茶,运往指定地点行销。 售茶完毕,赴有司缴引,封送批验茶引所,汇解户部注销。 无引由或茶与引由相离者,即为私茶,与私盐同罪。茶商销茶,官为征税,谓之开中。明初,三十取一,后又曾改为十,取三五、三取其一。

普洱茶品饮和收藏存在一些误区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普洱茶品饮和收藏存在一些误区》内容,感谢阅读!

当前人们对普洱茶的饮用和收藏存在一些误区,对此,专家给予以下建议:一是有些人盲目追求三五十年的普洱陈茶,甚至于索取所谓的樟木香和荷香这种只有野生茶树才有的香气。其实存放20年以上的普洱茶目前已是很少存世,三四十年以上的普洱茶更是微乎其微。现在市面上有部分卖价达几百元的所谓“陈饼”,其实是某些商家用出厂仅一两年甚至几个月的茶叶蒸制,成本价仅为7元~8元。

二是很多人认为普洱茶通过收藏陈化可以赚大钱。其实个人在家庭收藏普洱茶难度不少。因为普洱茶的陈化受时间、光线、温度、空气、湿度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其所储存的环境和温度不同,茶叶的品质有很大的差异。茶叶有个特性是吸味,储存普洱茶不能密封,要让茶叶同空气不断接触,让其不断氧化。但家庭收藏很难找到收藏茶叶十年八年无异味的位置。一旦吸了煤油、香水等气味便成废品。

三是有人以为普洱茶年代越久越值钱,其实不然。上世纪70年代故宫仓库仍存留部分清代年间作为贡品的“人头”团茶。茶叶评审专家们经过泡饮鉴定,发现该百年的陈茶只有暗红色的汤色,滋味全无。这是由于年份太久,茶叶已经确实“陈化”得太过分了,已无饮用价值。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普洱茶品饮和收藏存在一些误区》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