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化的茶馆

发布时间 : 2021-10-02
活血化瘀花茶 安化黑化茶能治病吗 黑化茶有保质期吗

活血化瘀花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平民化的茶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平民化的茶馆”相关知识!

茶馆,古代多称为茗铺、茶肆、茶坊,现在一般称茶馆、茶室、茶楼等。一般来说,茶馆向人们提供了饮茶休闲、谈天论地的环境,是将茶水作为一种商品的经营场所。自古以来,茶馆都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缩影。三教九流汇集,市井传闻,家事国事,八方信息汇集。芸芸众生中,有一杯清茶的文人墨客,家长里短的平民百姓,坐在茶馆既有美茶的享受,还能受到文化的熏陶。

就目前看来,茶馆在全国发展的趋势是非常迅猛的,早前就有科学家预测,二十一世纪将是茶饮料的世纪。现代人对于生活健康与身心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紧张工作之余,现代人更需求的是健康休闲的休息场所,茶馆营造出来的回归自然、健康休闲、优雅舒适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迎合了人们的需求。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茶馆不同于一般性质的服务场所,它更多地注入了文化的内涵,注入了健康的观念。

现在的茶馆为了突出文化品位,在其中加入了一个艺字,称为茶艺馆,更多地突出了茶的艺术美。但是,在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在大街小巷出现的时候,随之而被注入的茶文化、茶馆文化,却如阳春白雪一般。为什么说是阳春白雪呢?

茶艺馆与其他服务行业一样,是受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圈的形成而影响其在哪个地段开设的,这本身并无任何可圈点的。再看茶艺馆的装修,为了能突出茶文化的高雅与悠久历史,多采用明清建筑中古典的飞檐,庭台院落,高档的红木家具与装饰,挂的是名家字画,摆的是奇石异宝,等等的这些,无一不体现出茶艺馆的上流品位。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似乎茶艺馆成为了有钱、有闲阶层的出入场所。商家们也只是将这一个被定义为有消费能力的阶层定位为他们的主要顾客群体。我们不妨观察一下现在的一些茶艺馆,出入这些场所的有多少是辛苦劳作了一天的平民百姓?有多少是家长里短、盖碗旱烟袋、嗑唠生活的人群?又有多少是清贫的知识分子和所谓上流社会以外的其他阶层?似乎茶艺馆成了让一般市民望而却步的高档即等同于高消费的场所。清高的门阶,富丽的灯光,高消费的定位,傲然的气势,现在的茶艺馆将一般的平民百姓拒在了门外。事实上,这些人群却应该是最大的群体才对。无怪乎要出现曲高和寡的清静了。

让我们回顾一下茶馆的发展史。

在茶馆的萌芽期,最早的雏形不是茶馆而是茶摊。据《广陵耆老传》中记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日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这应该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极为生活化的时期了。

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了茶馆的雏形,《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大兴禅教。皆许其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从此茶馆兴起。那时的对象不问僧俗。

至宋代,进入了中国茶馆的兴盛时期。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繁盛的市井景象,其中亦有很多的茶馆。根据一些资料的记载,让人感受到当时茶肆的兴盛及茶馆具有的很多特殊的功能,如供人们喝茶聊天、品尝小吃、谈生意、做买卖,进行各种演艺活动、行业聚会等。时出入茶馆的人较唐时更为广泛,王公贵族、文人雅士、乡野村民,甚至天下至尊的皇帝也会一时兴起,来光顾一下。真是上至皇帝,下至乡村野民。

再看近代的茶各地茶馆:

广东的茶馆比较讲究实惠,在茶馆的布置上不象江南文人茶那样讲究十分雅致的氛围,但在茶点、茶食的品味和品种上却远非其他地区可比。各种各样的人们在茶楼里交流着各种经济、商品信息。

杭州城内大茶馆多为两楼,建筑古朴高雅,气势不凡。一楼为普通大众饮茶处,陈设简单,茶价也低廉。二楼轩敞开阔,装璜布置考究,才是有钱人品茗之所。茶客饮茶没有时间限制,碗中茶一少,茶房便来续水,还不时递上热毛巾把,服务周到。

四川城市的大街小巷有茶馆,小镇的场头场尾有茶馆,渡口、桥头有茶馆,大道两旁也开设有茶馆,大小不等的茶馆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不拘一格。茶馆多用高低不等的竹制靠背椅、圈椅、躺椅,茶桌多用四方的小木桌、茶几及旧式八仙桌等。茶具多用三件的盖碗茶杯,用铜茶壶冲水。座位舒适,进茶馆泡一杯茶,可以坐到茶馆关门。茶馆里汇聚三教九流,间或穿插些小贩的往来,茶馆成为人们休息、娱乐、会友、传递信息、进行交流的场所。

这些,都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与平民大众生息相关的茶馆风情画卷,经济繁荣的茶风茶意。茶,从咀嚼药用到作为上流阶层的奢侈品,到形成客来敬茶的中华传统待客礼节,到成为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在与广大人民生活结合在一起的过程中,渊源流长地发展与变化着,因此,茶文化的发展,茶馆的兴盛,也要与广大人民密切联系才可以更长远地发展。

作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早餐,大大小小的粉店,各式各样的早餐形式,为什么能有如此火爆的场面?我想应该是因为那些都是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茶馆,无论是从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还是从目前的城市经济来看,都应该放下高高的台阶,换下那清高的容颜,容纳鱼水情的百姓大众,才是其生生息息的长久。

小编推荐

南昌新旧茶馆百年文化变更


作为产茶大省的江西,茶文化源远流长,现在喝茶的人越来越多,茶馆也是遍布大街小巷。不过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旧时江南一带,南昌茶铺最多,新中国成立前南昌茶铺有200余家,仅船山路就有3座四五百人规模的大茶铺,令人叹为观止。

29日,记者采访了南昌茶文化爱好者王龙志,听他讲述百年来南昌老茶馆的故事。他在2006年于南昌大学读研究生时曾撰写论文《南昌新旧茶馆文化》,在《农业考古》权威杂志发表。

●古时江南南昌茶铺最多

据王龙志介绍,南昌的茶馆,自唐始,已有千载的历史,古时江南一代,属南昌茶馆最多,且许多茶馆的规模都非常大。北京人、四川人多称茶馆为茶园,广东人称之为茶楼,海南人称之为茶店,闽南及潮汕人称之为茶桌子,而南昌人则称之为茶铺。

以旧南昌七门为基本框架的老南昌城,在民国时辖区人口近二十万,属于中等城镇。可是这区区二十万人口的城镇,居然存在着200余家大大小小的茶馆。总的来说,城外茶馆多于城内,巷弄茶馆多于大街。茶馆主要分布地为:今八一大桥一带、今中山桥一带、今绳金塔一带以及船山路、象山南路、王家巷(今西湖商厦)一带、箩巷(今万寿宫一带)、洋船码头(今三眼井一带)等。较著名的有船山路上的宝华楼、聚贤楼、陈源发三大茶馆。这三大茶馆相隔不远,每家都设四五百个座位。靠闹市区的有:德春园、春园阁大茶楼。靠东靠北还有福裕春、万茶楼、四海全、福兴润、杏花园等大茶楼。另外还有中山路的青莲阁、福兴楼、四季春,子固路的黄一层楼、进贤门外的福星楼、高桥的福寿楼。

南昌的老茶铺,新中国成立后仍为数不少。之后,受自然灾害造成的物质短缺的影响大多倒闭。上世纪70年代,在王家巷、洋船码头、民德路、八一大桥等地还有数十家,至上世纪90年代,亦销声匿迹。

●老茶铺分高中低三档

老南昌的茶铺分为高中低三档。高档的环境很好,装潢考究,一般为两至三层楼,且楼上都设雅座,以茶为主兼卖小吃,同时有清音、曲艺、琴棋等活动。中档的多为木质二层楼建筑,与老南昌民居大抵无异。楼内采光条件不佳,通风条件也不是很好。装潢上一般为木板墙,以青石板铺地,柜台设在一楼,茶桌为八仙桌,四周佐以高脚条凳,卫生条件良好。低档的南昌人唤作茶店,设备更加简陋,面积更加狭小。

茶铺每天上午八时左右开门,一会儿便有三三两两的茶客提着鸟笼或两手空空逍遥而来。上午十时至十一时,一般情况下每家茶铺都能满座。时至正午,茶足话尽,人们纷纷回家吃午饭。下午三时,也就是午觉时间过后,一部分茶客又来光顾。晚上十时开始准备打烊。南昌的茶铺一般实行早午晚三巡。早巡也就是南昌人所谓的过茶,生意是全天最火的。午巡和晚巡生意则不如早巡,并且需要重新记价。茶铺的主要消费群体为老年男性。老人们,清晨开始泡茶铺,时将正午,便回家吃饭午休,下午仍有一部分人来泡茶铺,另外一大部分奔赴澡堂。旧时有谚云早上人包水,下午水包人,就是老人们一天休闲生活的最好写照。

茶客走进茶铺,跑堂伙计便会迎上来招呼客人坐定,待客人点定所要的茶及茶点后,伙计会拿来一只带盖托的瓷茶碗和一双供客人夹取茶点的筷子,另外,还会带来茶点。然后,伙计会一手掀杯盖,一手执茶壶,将壶倾斜,热水顺着嘴管射出,射入茶碗,一射即准,一准即满,不多不少,滴水不漏。有时伙计还会耍出如高山流水、苏秦背剑、童子吹笛之类的花样以悦茶客。茶铺里的茶壶,主要分长嘴壶和冲壶两种,长嘴壶与四川茶园的长嘴壶大抵无异。而冲壶则为短嘴,锡制,置于堂中炉灶的烟孔上或是由跑堂伙计提在手中。

受南昌附近茶产地的产茶品种影响(婺源云雾、遂川狗牯脑、井冈翠绿等),茶铺几乎只供应绿茶,鲜见乌龙、红茶之类。而且,茶叶的品种和质量大都为中下等,南昌人谓为香片。若客人需要龙井、雀舌等高档茶,则要另外收费。一般的茶客,都是点一碗五分钱的茶(上世纪70年代市价),茶金可谓相当低廉。

●茶客大多为聊天听书

茶客们在茶铺除享用清茶细点之外,更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聊天,也就是南昌方言中所谓的谈讬或撬牙膏,聊天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如家长里短、国家大事、市场物价、稗官野史等。除了这些闲聊海侃之外,茶铺也是茶客们商定晚辈婚姻大事,调解民事纠纷的经常去处。因此,茶铺在某种意义上充当了婚姻介绍所和民间法庭的角色。另外,茶铺也是人们洽谈生意,联系劳工的场所。同时社会上的各个江湖帮会,也经常在茶铺沟通信息、传递指令、协调关系等。但归根结底茶铺里还是老人居多。

聊天之外,茶客们还兼顾听书。这里所说的书,主要有两类,一为用南昌方言演绎的评书,其表演形式、表演内容与北派评书差不多。另一种,叫南昌道情。所谓道情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清末传入南昌城。表演时,老艺人独坐茶铺一角,右手执一小棍,左手带道情筒夹带一面铜钹。在拍道情筒的同时,用右手小棍敲打筒和铜钹,此所谓一打三响,堪称一绝。

此外,打纸牌、下棋也是茶铺中老人常见的休闲内容。客人饮罢结账后,跑堂伙计高声吆喝,其大意如此:哦!楼上几号茶桌哟!某某客人结了账哦!香片某碗某角哟!点某碗某角哦!一共几碗几角哦!手中把子小账在外,欢迎客人下次再来。这样几嗓喊来,无论身边客人还是楼下记账的老板娘都能够对茶金情况清楚明了。

●新派茶馆文化正萌芽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南昌开始出现一些带有文化色彩、由相关部门协办的茶艺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具有现代气息的茶馆,如雨后春笋般散布于豫章城的大街小巷,南昌的新派茶馆文化也随之形成。

如今,走在南昌城的街头弄里,林林总总的茶馆时不时地映入眼帘。茶铺二字,虽然还能在南昌方言中觅得其踪,但是,茶馆门口各色流光溢彩的霓虹灯上,却多见得茶馆、茶艺馆、茶道馆、茶坊、茶室、茶吧之类的词汇。也有略带诗气,如听雨轩、悠竹轩等。这些风格迥异的名称,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各个茶馆经营内容的取向。

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昌茶楼主要可以分为四类:一为茶艺馆,茶桌、茶具都十分考究,大厅内常以古筝一类的清音为背景音乐,每天定期举行茶艺表演和其他与茶文化有关的事宜,其价位相对较高,主要消费群体为社会中高层人士,主要消费内容为饮茶、欣赏茶艺表演、洽谈业务、聊天等;二为西化茶楼,此类茶楼格调尽显欧陆古典风情,室内装潢高档华丽,室内背景音乐以萨克斯曲之类的轻音乐为主,茶楼不仅提供各种品质的茶水,也有咖啡、牛奶、红酒、糕点等多种食物;三为一般茶楼,格调多以中式为主,西式为辅,背景音乐以轻音乐为主,主要经营茶水,高中低档茶以及功夫茶具,一应俱全,消费人群主要为中青年,茶楼内环境较差,打牌者众多;四为综合型茶楼,不仅喝茶,还提供餐饮、棋牌、KTV等综合服务,形成吃喝玩乐一条龙。

目前,南昌出现了一些会员制茶楼,装修古典,有评弹说书也有字画欣赏出售,但消费不低,它们正在逐步复古南昌茶铺文化。

临涣古镇:平民的“棒棒茶”


临涣古镇,人文荟萃,“茶”名远扬。

去年夏天,路经濉溪,同窗明文带领我们品尝了临涣“棒棒茶”。

初见“棒棒茶”,着实吃惊非小。说“棒棒茶”是茶,可又不是真正的茶。平常说的茶,是指茶叶。而这种“茶”却是茶梗。天下之大,这恐怕是临涣独一无二的“创举”了。

要说口味,还真不赖,清爽、绵长又解渴。据说,这“棒棒茶”还有生津、提神、清肠胃、促消化、延年益寿的功效呢。这些我都相信。尤其奇特的是,用当地的回龙泉水泡出来的茶,不仅富含人体所需的许多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且喝得再多也不胀肚子。

在大伙儿一致夸奖“棒棒茶”的时候,我似乎还品出了“茶”外的些许成分。据一家茶馆的主人介绍说,这“茶棒棒”本是六安茶场的边角废料,当年根本不需花钱就能弄到。后来,临涣的茶馆红火了,卖“茶梗”的商家才象征性地收一点费用。因为茶料便宜,加上泉水便利,才使得茶馆的收费至今一直十分低廉,这也是临涣茶馆生意兴隆的主要原因。另外,从淮北师大教授张秉政《江淮古茶镇》一文中得知,当地还有用桑叶和秫秸库子(高粱秸皮)泡茶的习惯。我在想,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也许是穷苦百姓的无奈选择吧?

说真的,我欣赏这种平民式的逍遥。

再看茶客们,有街坊邻居,有小商小贩,有乡野村夫等,大多数是咱平民百姓。他们在闲了、累了、倦了、愁了的时候,都要来喝茶。他们在协商议事、亲友聚会、调解纠纷的时候,也要来喝茶。他们是有福气的,品着廉价的“棒棒茶”,吸着劣质的老烟叶,打着扑克、纸牌,嗑着瓜子、花生,拉着家长里短,度过一个又一个自在闲散的慢日子。饿了的时候,叫来几块香酥的鞋底烧饼,就着大葱、生蒜和酱菜包瓜大嚼一通,别有风味。如果想“奢侈”一点,可以要一碗临涣的培乳肉(类似周边地区的宴席名菜“八大块”),外加一壶口子老窖,大快朵颐,好不痛快。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茶客们这才依依不舍地各自散去。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日子从古董似的茶壶嘴中不停地流淌,茶客们的身心也得到长久的滋润和涤荡。那真的是神仙一般的生活啊。

临涣除了“饮食文化”丰富,还有临涣大鼓、淮北花鼓、踩高跷、划旱船、吹唢呐等民间艺术。据当地民间艺术家陈雷介绍,临涣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影响深远。为此,临涣镇早在2008年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了。

小小的临涣,有这么多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真的令人刮目相看。尤令我震撼的,是历代临涣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即使在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其先人们依然对美好的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

浅谈茶馆的功能与茶馆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如果从神农尝百草算起,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茶馆作为茶文化里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馆的滥觞地。中国茶馆经过不断完善发展,到现在已是蔚然大观了。于是,政通人和,天下太平,茶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万紫千红盛开的茶馆里,无论是中国茶艺的和、敬、廉、美,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还是韩国茶道的清、静、和、乐,都在茶馆特定的环境、气氛和情调里,茶道茶艺的基本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茶馆多了,进茶馆的人多了,体现了经济社会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茶馆热的背后,笔者还是有一些淡淡的忧虑,那就是感到现在越来越多的茶馆都存在这样一种趋势。一味想追求茶馆的多功能性,在小小一间茶馆里,在非常有限的面积里,既表演茶艺,卖茶水茶叶也卖茶器,既供棋牌麻将,也供酒水茶食,同时也经营书画花草茶馆功能求全,本无可厚非,但这功能的全需实事求是根据茶馆的大小、特色、定位、人们的需求而定,不能盲目求全。否则,过于驳杂、纷乱的功能充斥于茶馆有限的空间里,这既影响了茶馆最大的功能--休闲功能的发挥,也影响了茶馆作为传播茶文化弘扬茶道精神的艺术之美的呈现。

茶为内功,无喧嚣之形,无激扬之态。但试想,当我们从车马喧嚣的生活工作中突围而出,想到茶馆里寻找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情趣、寻找无闲事在心头的好时节时,在一个什么都有、吵闹喧哗的茶馆里如何能品出茶之三味、如何能领会出茶的韵外之韵、味外之味呢?更谈不上把心定下来把心敞开来好好就着茶香修身养性了!生活本已忙碌,人心本已浮躁,进茶馆就是为在那一片净土里寻找真善美,感受饮茶几杯各西东,开门一笑无烦恼快意人生!把本来应该以静、闲、雅为主要氛围的茶馆充斥进诸多的闹、忙、俗,那么还有多少人选择进茶馆呢?一味追求茶馆功能性,实际上也就把茶馆的商业化加重了,但茶馆作为茶文化里重要的一部分,其立足点和吸引人的是其文化底蕴和内涵,失去这一内涵,茶馆也就失去了特色和本色,失去了格调与情趣,也就失去了其生命的活力。所以,茶馆的功能还是本色一些的好!

茶馆的功能是多样的,休闲娱乐、交流信息、商会聚集、商务洽谈、神聊闲侃但茶馆的主要功能是休闲,通过吃茶带来的休闲享受!生机勃勃的茶馆业要健康有序发展壮大,理当以茶本色立馆以茶特色兴业!

茶馆的历史


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中国茶馆的历史十分悠久。茶馆,又称茶楼、茶坊、茶肆、茶社、茶室、茶屋。茶馆是随着饮茶的兴盛而出现,是随着城镇经济、市民文化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

从古自今,茶馆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不仅具有各个时代的烙印,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使得茶馆由单纯经营茶水的功能,衍生出了诸多其它的功能。

【晋代.茶馆萌芽】

茶馆最早的雏形是茶摊,中国最早的茶摊出现于晋代,当时已有人将茶水作为商品到集市进行买卖。不过这还属于流动摊贩,不能称为茶馆。此时茶摊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为人解渴而已。

【唐代.茶馆兴起】

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了茶馆的雏形。唐玄宗天宝末年进士封演在其《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种在乡镇、集市、道边煎茶卖的店铺是茶馆的雏形。到了唐文宗太和年间已有正式的茶馆了。

大唐中期国家安稳,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加之陆羽《茶经》的问世,使得茶馆不仅在产茶的江南地区迅速普及,也流传到了北方城市。此时,茶馆除予人解渴外,还兼有予人休息,供人进食的功能。

【宋代.茶馆兴盛】

宋代是茶馆的兴盛时期。《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繁盛的市井景象,再现了万商云集、百业兴旺的情形,其中亦有很多的茶馆。

孟元老《东京华梦录》中记载则更让人感受到当时茶肆的兴盛。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晚即散,谓之鬼市子归曹门街,北山于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时的杭州,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定都临安(即今杭州),统治阶级的骄奢、享乐、安逸的生活使杭州这个产茶地的茶馆业更加兴旺发达起来,当时的杭州不仅处处有茶坊,且今之茶肆,刻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都城纪胜》中记载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多有都人子弟占此会聚,习学乐器或唱叫之类,谓之挂牌儿。

宋时茶馆具有很多特殊的功能,供人们喝茶聊天、品尝小吃、谈生意、做买卖,进行各种演艺活动、行业聚会等。

【明清.茶馆普及】

到明清之时,品茗之风更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民丰物富造成了市民们对各种娱乐生活的需求,而作为一种集休闲、饮食、娱乐、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大众活动场所,茶馆成了人们的首选,因此,茶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式愈益多样,茶馆功能也愈加丰富。

【近现代.茶馆衰微】

近现代,中国经历了战争、贫困和一些非常时期,茶馆也就一度衰微。

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茶馆作为文化生活的一种形式也悄然回复,茶馆已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选择之一。

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茶馆茶楼的影响


茶馆茶楼是茶业的延伸产业,也是休闲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中国茶文化与休闲文化相结合最紧密的一个重要平台。无论是广东人喝茶,还是四川人喝茶,杭州人喝茶,都体现了休闲文化的基本精髓,比起旅游的目的性、异地性,去茶馆茶楼喝茶更表现出休闲的随意性、本地化。研究茶馆茶楼文化实际上就是在研究中国的休闲文化。

一.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

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1.文化的多元性

随着文化交流的扩大,中外文化、地域文化互相交融,营造出茶馆的多元特性。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中国的茶文化的清和、简约、求真、求美得高雅精神。

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2.功能多样化

在茶馆茶楼人们除了饮茶之外还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茶馆不仅是亲朋好友汇聚的场所,也是商务会谈、旅游观光、展示演示的场所。

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3.服务的层次化

茶馆茶楼既有十分注重服务人员的素质,规范服务人员的行为举止,强调文化服务、品牌服务,特色服务的都市茶馆,也有强调温馨、舒适的社区茶馆。有为时尚消费者提供的旅游景区茶室,也有重视老人和一般工薪阶层的社区茶室。

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4.茶艺的多种化

茶艺师茶与艺术的结合。人们既可以在茶馆中欣赏一般的茶叶冲泡技术,还可以体验时尚技艺、茶具等工艺品的制作技艺,体现出茶艺的真、善、美。

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5.灵活经营化

茶馆茶楼既有室内的雅座、包房,也有室外的茶园、景区一体的茶座;既有早茶、午茶、冰茶,也有冰茶、暖茶、茶饮料、有机茶。在经营上,传统方式和时尚方式有机的结合,投其所好,可一人独饮,也可与人同乐。

现代茶馆茶楼的特色6.品牌差异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地完善自我是茶馆经营管理者们的共识。在增加茶馆茶楼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附加值,追求规模、档次、风格等差异化过程,形成茶馆独特的品牌形象。

二.现代茶馆茶楼的影响

茶馆茶楼发展生机勃勃,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吸引了社会各类群体的积极参与,与此同时,茶馆茶楼对社会经济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现代茶馆茶楼的影响1.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茶馆茶楼是一个城市特定的地域文化符号,茶馆茶楼反映了当地的历史与文化,是传统地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显示了茶馆在一个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茶馆茶楼的影响2.都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馆茶楼是人们的公共生活,即家庭之外的活动主要场所,茶馆茶楼给相识和不相识的人提供了社交场合。周末和节假日,一些农家茶室、热点旅游景区茶室顾客盈门,成为现代人们都市生活的一个缩影。

现代茶馆茶楼的影响3.生活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

茶馆茶楼与西方的咖啡馆、酒吧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社会角色更加多重,其功能已远远超出休闲的范畴而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

现代茶馆茶楼的影响4.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茶馆茶楼是优质服务劳动密集型产业,茶馆茶楼不仅能给社会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并且还促进茶叶的生产、研发、制作、茶艺培训等发展,还对陶艺、食品工艺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就农家茶艺居来说,延长了产业链,并给农户茶叶的销售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茶农致富提供机遇,缓解三农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昆明的茶馆


过去,茶馆是市井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且不说老舍先生的《茶馆》,就是八个样板戏里的《沙家浜》,也是靠阿庆嫂的春来茶馆展开故事线索。

追溯一下昆明的茶馆历史,是一个不曾留下名字的精明人开的。古时,在昆明县衙门外总有人排队等着打官司、看热闹。露天里站着,口干舌燥的很不舒服。于是,这位精明人就在县衙门口,也就是现在的圆通街上开了昆明第一家茶馆,既方便了群众,自家生意也爆满。就连衙门里的差役,到时间传人,也是到茶馆里叫一声某某上堂就行了。

而中国人到了国外,最不适应的就是有些宾馆里没开水,泡不了从古到今离不开的一杯茶。过去家里没有暖水瓶的时代这个问题也同样存在,小户人家不可能也没条件一天到晚炉子上都有火烧水。因此,随着清代后期昆明人口的增加,茶馆就在昆明城里如雨后春笋般开了起来。

茶馆开着开着,就开出了几种类别,有以讲评书为特色的;有以戏曲清唱的围鼓的;有以下围棋象棋为主的;更多的则是只提供座椅板凳,卖茶水小吃小零食供人谈话消磨时间,昆明人称之为吃闲茶的茶馆。

历史上有两个人记录了昆明茶馆的服务态度。这是两个清末文人,一姓金,一姓姚,每天晚上在四合园喝茶,一直要喝到天亮,昆明人称金半夜姚天亮,有意思的是,茶馆也始终为他们服务。

就是在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师生也爱泡昆明的茶馆,汪曾祺先生就说过,他有个同学把洗漱工具就放在联大附近的一家茶馆里,每天起身先到茶馆洗漱了再进课堂。学生们做作业、写论文都在茶馆里。汪先生还记录过一个天天在茶馆里打桥牌的学生,解放后才知道这位竟然是地下党的领导,就在茶馆里秘密领导革命。

昆明的茶馆最早使用的是盖碗茶,后来变成了陶瓷茶杯,更时髦的则用玻璃杯。最好的泡茶用水,是城外吴井桥的吴井水,用水车拉来;最好的茶,是昆明东郊的十里香茶。这十里香香味浓郁,只有几棵生长,移栽就变味,现在已经没有了。在当时,吴井水泡十里香可谓是高档茶馆的经典广告用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人都要拼命干革命,昆明的茶馆一下子消失了。再后来,昆明茶馆慢慢又复兴起来,开始还有表演戏曲的彩排茶馆,更多的茶馆依旧是提供人们聊天谈事、休闲的场所。作者:风之末端

贵州茶馆新贵—遵义“中国藏茶馆”


茶馆业的兴起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茶馆越来越大众化、多样化、特色化。虽然有不少茶馆已经异化成为娱乐行业,但是正宗的泡茶表演、厚重的茶道论谈、名扬国际的长嘴壶茶艺展示等不能丢掉,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需要传承;文人墨客需要茶馆的高雅清幽、商家巨贾需要茶馆的静雅祥和、文人雅士需要茶馆的闲情逸致、有缘男女也需要茶馆来说爱谈情鉴于此,中国藏茶馆馆主在贵州省遵义市开了第一家独色、颇具品位的茶馆中国藏茶馆。

中国藏茶馆是黔香村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品牌茶庄,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政府行政中心区域,遵义市人民政府广场对面,紧挨市博物馆、图书馆,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遵义新锐文化区。交通便利、环境优雅、装潢独特,真是闹中取静、品茗享幽的最佳去处。

中国藏茶馆开业一年,诚信待客,已经颇具人气。这里环境清幽,格调典雅,馆内设有茶文化品鉴传播多功能大厅,上下两层共400平方米。有独具藏族风情、独特中原文化元素的雅阁、包间7间,其中有以石为基调的主题包间陋室铭、爱莲说等;有以清明上河图装饰的专为客人提供挥毫泼墨的即墨轩以及装饰高雅的回廊、水景和藏书阁等,正是一室一景一风格,品茶品味品人生的好地方,是目前遵义首家最具品位的高档茶文化庄园。

中国藏茶馆以宣传中国藏茶和十大名茶为主,馆主还精心收集保存了在黔的几乎全部精品茶叶和各种土茶的样品,除全国十大名茶外,还有别处罕见的贵州擂茶、棕叶茶、苦柚茶、竹节茶、白茶、乌茶、老鹰茶、苦丁茶、甜茶、虫茶等等,高、中、低档,一应俱全。既有茶艺、茶道、茶文化表演,又不时举办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文艺会演,茶酒文化、健康生活等讲座,以及音乐沙龙、文学沙龙、书画沙龙等活动,是贵州省内目前唯一的一家贵州茶文化综合庄园。

黔香村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针对遵义红色旅游文化的发展,积极配合旅游团队打造红军茶、遵义茶等茶文化。

中国藏茶馆的诞生,显示了藏茶文化在遵义这座革命历史名城强大的生命力和冲击力。馆里的茶艺师全都是大专以上毕业生,都具有茶艺师资格证书,都是经过正规茶文化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她们衣着靓丽、形象端庄、礼貌得体、素质高雅,深受茶客的好评。

中国藏茶馆的特色文化十分鲜明、独特,是目前遵义市唯一一家可以专门培训茶艺师和专业茶叶销售人员的培训中心,旨在为贵州茶业、遵义茶业的发展出力。同时也是一家以地方文化为鲜明特色的茶馆。馆内有地方文化书阁、收藏展出贵州文化、黔北文化的代表性作品;有遵义作家书屋,书画家室等等。还是遵义作家协会、遵义历史文化研究会、汇川区音乐家协会指定的沙龙活动场所。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中国藏茶馆秉持为心寻求着点,广交爱茶友人的诚意,热忱欢迎各类朋友来中国藏茶馆做客!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壶煮湘江说古论今评世事,茶乡雪域谈心交友品人生。

杭州茶馆


杭州茶馆[TeahousesinHangzhou]地方茶馆。

宋代,尤其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后更是茶坊遍布,清河坊、狮子巷等地茶客盈门,生意兴隆。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茶肆》: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顿奇杉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止用瓷盏漆托供卖,则无银盂物也。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明、清以后,杭州评话兴起,茶馆又成为献艺场所,吸引了更多茶客。民国以前,因西湖游船停泊涌金门,茶馆多集中在闹市口一带。沪杭铁路通车以后,火车站附近茶馆林立。1913年前后,延龄路(现延安路)成为杭州商业中心,茶馆增多。1949年前杭州市茶馆最多时有300多处。后一度减少,80年代逐步恢复与发展,成为新型休闲场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