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普洱茶与古道

发布时间 : 2022-01-01
古道普洱茶 陈香青砖茶 普洱茶香的

古道普洱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陈香普洱茶与古道”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普洱茶是采用绿茶或黑茶经蒸压而成的各种云南紧压茶的总称,包括沱茶、饼茶、方茶、紧茶等。运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可制成多种普洱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晒干,制成的大叶青茶,叫普洱散茶。用普洱散茶蒸制、压模,可制成方形的普洱方茶、碗形的普洱沱茶、圆形的七子饼茶、心形的普洱紧茶。普洱茶品质别具一格,色泽乌润,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回甜,饮后令人回味无穷,而且茶性温和,有较好的药理作用。

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生产历史悠久,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记载,西藩用普茶已自唐朝。清代普洱府即现代普洱县周围所产茶叶运至普洱府集中加工再运销,普洱成为集散地,蒙、康、藏各地普洱茶因此得名。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民间有武侯遗种(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普洱茶,是指以六大茶山为主的西双版纳生产的大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青毛茶,以及由青毛茶压制成各种规格的紧压茶,如普洱方茶、普洱沱茶、七子饼茶、藏销紧压茶、圆茶、竹筒茶、拼装散茶等。在长期的生产制作和销售过程中,普洱茶的花色品种不断更新,形成自己特有的产品系列。普洱茶是用优良云南大叶种,采其鲜叶特殊加工制成,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并具独特陈香。普洱茶,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保健功效的饮料。经医学临床实验证明,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因此,海外侨泡和港澳同胞常将普洱茶当作养生妙品。

普洱茶有其独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堆捂等几道工序。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这时的毛青,韵味浓峻、锐烈而欠章理、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经过堆闷转熟的,就成为熟茶。再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贮放,待其味质稳净,便可货卖,贮放时间一般需要3~5年。生茶是指毛茶不经过堆闷工序而完全靠自然转化而成为熟茶。自然转熟的进程相当缓慢,至少需要5~8年。完全稳熟后的生茶,其陈香中仍然存留活泼生动的韵致,且时间越长,其内香及活力亦发显露和稳健,由此形成普洱茶做新茶卖旧茶的传统。

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在它的香气,滋润,滋味醇厚,主要供藏族同胞饮用。游牧民族主食肉类,俗谚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可见普洱茶对降低血脂自古即有明证。人们选购、饮用茶叶一般是求新不求陈,但是黑茶类中的某些茶,如云南普洱茶、湖南黑毛茶、广西六堡茶等,它们都是陈茶香气好,新茶香气差,当然也不是说越陈越好。

茶文化精选阅读

品茗鉴史:“越陈越香”与普洱茶的革命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品茗鉴史:“越陈越香”与普洱茶的革命》内容,感谢阅读!

早在明清时期,由于普洱茶产地远离中原,从而保留了大量唐宋制茶遗风以及当地原生态的制茶方式。更重要的是:由于普洱茶远离销区,被迫与中原主流制茶方式进行错位竞争,绕开中原绿茶的主流消费市场,主攻藏区与满蒙贵族市场。同时因为长途运输的需要,普洱茶发展出了以饼砖沱为主的产品形态,以及喝陈茶的传统。

清末民国,随着普洱茶南洋通道的开辟,香港成了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与消费中心。这时,普洱茶因价格便宜耐泡,而成为香港、广东一带普通老百姓的日常消耗品。解放后,普洱茶在绿茶的冲击下极度萎缩,但在港台却完成土鸡变凤凰的神话。

首先,普洱茶具有实惠的特点,因此广受香港引车卖浆之流的欢迎,使之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次,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港台经济狂飙突进期,其必然带来八九十年代的文化繁荣,文化在向民间扩散,一些文化人深入民间挖掘民俗文化,这其中就包括了不入流的普洱茶文化。在这些茶人的努力下,通过建构普洱茶的文化体系,以“越陈越香”理论为核心创造出了普洱茶的全新价值。这也是中国茶叶的一场革命——对绿茶主张贵新传统的革命。

事情还不止于此,随着90年代以来,港台茶人深入云南茶区,又创造普洱的另一个核心价值——原生态价值。众所周知,港台经济的发展领先大陆二三十年。当大陆国门在八十年代打开,国家拼命发展经济,国民还在为生存而奋斗之时,港台已经由生存型的消费转向了满足型消费。其不再强调消费的数量,而是强调消费的质量,尤其是生态、健康观念的兴起,使得大家将目光转向能尽量保持天然状态的事物。当港台茶人深入云南探寻普洱茶的种植与加工过程,无疑如获至宝,因为中国的茶叶没有比云南的茶叶更天然、更生态的。他们将之称为原生态茶文化,在世界各地宣讲,从而开创了中国精工做茶之外的原生态路径。

到了2000年以后,大陆经济通过20年的发展,国民已经告别了普遍贫困,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享受型、体验型消费,开始有了食品安全、天然生态之观念。而港台人从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越陈越香”“原生态”两个核心价值,这时已经初成体系,这无疑给大陆人消费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指南。于是,以邓时海、石昆牧为代表的港台茶人,就成为大陆茶文化的革命导师,越来越多的大陆人从绿茶、铁观音,转为普洱茶,加上普洱茶具有增值保值的金融属性,使得大家趋之若鹜,从而上演了一场疯狂的全民普洱茶运动。

关于本文《品茗鉴史:“越陈越香”与普洱茶的革命》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普洱茶是否真会越陈越香?


普洱茶是否真会越陈越香?

人们在品饮普洱茶的过程中发现,普洱茶在存放之后有“越陈越香”的品质。而根据这个特点,普洱茶有了品饮之外的价值——收藏价值。虽然这是大家在生活中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是很多茶友对于陈年普洱的诸多问题还是会有很多的担心,比如普洱茶在存放的过程中是否会产生黄曲霉毒素,普洱茶饼上滋生了大量霉菌对品质风味有何影响,或者普洱茶在后期口感上为何会变得寡淡无味。而小编通过翻阅大量论文还是找出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来支持普洱茶是适宜贮藏的,下面请听小编一一道来。

健康仓储条件下的普洱茶卫生安全得到保证

作为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都被重视。除了某些确定的食品外,其它食品都被强制标上了保质期。而普洱茶作为一款喜好性饮品,安全问题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学术专家也在普洱茶卫生安全问题方面上做了大量的试验。

比如,通过对小白鼠灌喂良好仓储条件下的陈年普洱茶,针对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进行研究,试验表明在仓储良好环境下的陈年普洱,其饮用安全性并没有降低,甚至发现了还有提高的迹象。所以,普洱茶内涵物质并未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市场上出现的黄曲霉毒素致癌普洱与其贮藏环境有关,仓储条件才是卫生安全问题决定性的因素。

长期贮藏的普洱茶品质风味将得到显著提高

普洱茶作为饮品,在品评时会注重其色、香、味、形等方面品质特征。而令人喜欢的口感风味也是这款茶能够被接受的前提条件。刚上市的普洱生茶刺激性强,苦涩味较重,同样刚出堆的熟普,则有明显的渥堆味,这些都降低了新茶的接受程度。

而对比新制普洱和陈年普洱的品质特征,从感官上,我们会发现陈年生普的口感更为醇和内敛,陈年熟普滋味也变得较为醇厚甘甜,两者的汤色更加的透亮。而从生化分析中来看,陈年普洱的香气组成成分更加丰富,可溶性糖的含量更高,茶褐色的含量有所增加,不管从口感滋味还是汤色亮度来说,陈年普洱茶的品质都得到提升,而其中霉菌对普洱茶发酵有着重要的影响,酵母菌次之,细菌最小。

内涵丰富的陈年普洱保健养生功效明显增强

普洱茶的养生保健功效一直都是普洱茶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普洱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咖啡碱等一系列养生成分,在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以及减肥消食方面有着较好的功效。研究表明,普洱茶在转化的过程中,对养生起至关重要的茶多酚在进一步的氧化聚合。而普洱熟茶中的咖啡碱含量也在增多,而在这些庞大的氧化聚合产物中可能会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功能,有待深入地研究。

总体来看,在普洱茶的贮藏过程中,并未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反而卫生问题在陈化时进行了净化,但前提条件是仓储环境必须是健康生态的。而在长期贮藏的过程中,普洱茶的内含成分进行了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聚合分解反应,一部分物质的含量有所下降,而一部分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空间并不是无限的。所以在后期贮藏的过程中,内含物质较单薄的普洱茶则会较早消耗完有效成分,出现寡淡无味的品质。

综上,普洱茶的原料等级是品质风味提高和养生功效增强的基础,而健康仓储是卫生安全的前提,茶友们在收藏普洱茶之前可以考虑这两方面因素,保证陈年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品质特点。

普洱茶与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以茶易马及药材,并以马帮的形式往来运输的贸易路线。唐宋以来逐渐兴起,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直到今天,茶马古道仍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特别是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关注陈财制茶。

传统上,以普洱府为中心的茶马古道有五条主要线路:

其一,西北经景谷、景东、大理、丽江进而入藏而抵尼泊尔、印度等地,这条线路是运用最广的一条古道。

其二,东北入昆明进而前往中原以及京师等地,普洱贡茶即由此条古道进京。

其三,南线经黄草坝、卡房、高酒房、勐班、补远、补岗、倚邦、曼拱、曼及、易武、勐腊至老挝,这是一条经过六大茶山的线路。

其四,东南路经由倚象坝、营盘山等地进入越南北部。

第五,西南道,由于要经过澜沧江,雨季时波涛汹涌不便通行,因此这条路一般旱季时使用,故又称旱季茶马古道。其中西南线河流众多,通行较为不便,到达澜沧后又分为三条支线,具体来说:一是从澜沧西北行,经竹塘、雪林前往缅甸腊戍地区;二亦是从澜沧西北行,经由竹塘、西盟前往缅甸;这两条都是经由西盟前往缅甸北部地区;第三条是从澜沧西行,经勐滨、孟连等地去往缅甸中部地区。

这五条茶马古道路线成为普洱与思茅、云南及内地商贸和文化交往的桥梁,也成为普洱与中国周边国家及世界各国商贸和文化交流的纽带。因此,以普洱为源头的茶马古道,被学术界称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

以普洱为源头铺开的这五条茶马古道中,有两条向澜沧江西南方向延伸,通过孟连和勐海到达缅甸,这两条古道与若干与之平行或交叉的支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交通网,以“不过澜沧誓不休”的态势,跨过澜沧江,组成了澜沧西南向缅甸、老挝等地的古道网络。其中经过景迈山古茶林的主要茶马古道有:

A、东北:景迈→勐满(勐海县)→富腊→发展河→老营盘→扁担山→老雅口→糯扎渡渡口→普洱;

B、东南:景迈→南峤(今勐遮)→佛海→缅甸景栋;

C、西南:佛房(老县城)→罗八→大坪掌(景迈)→南畔→香官→勐连→缅甸;

D、西北:景迈→东岗→勐朗→上允→小黑河→双江→凤庆→大理。

景迈茶山处于茶马古道南线和西南线的中间地带,无论往南去往勐海及西双版纳还是前往澜沧都比较便捷。而茶山本身也毫无疑问也受到这两条主线的辐射,特别在传统六大茶山的没落之后,景迈茶山随之受到更进一步的重视,茶马古道的辐射也更为频繁。其中,西南线与景迈茶山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它连结着澜沧与孟连及西盟三地的贸易往来。景迈茶山通过这条通向缅甸的普洱茶出境商道而声名远播。

总的来说,景迈芒景古茶山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它处于滇西各条茶马古道的交叉处。西北过大理至西藏、西南至缅甸、东南至老挝、东北至四川,都必然穿过这一地区的茶山。其中现在惠民镇富腊后山仍有一条古道遗迹,另外三条在景迈山丛林间保存有部分古道。因而,景迈山古茶林是滇西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对外交流的的重要窗口。

茶马古道与普洱茶文化


但凡喝过普洱茶的人,对她的历史都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而普洱茶中的茶马古道,在古时因为把神秘云南的普洱茶带到了遥远的边藏,在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甚至在抗日史上都起到了巨大作用,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只不过时过境迁,昔日繁荣的贸易通道而今日渐凋零,不免让人唏嘘。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根据现有的古文物及历史文献资料,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宋代在四川名山等地还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政府机构茶马司)。抗日战争中,当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

◎滇藏道

从云南普洱茶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下关(大理)、丽江、中甸(今香格里拉)、迪庆、德钦,到西藏的芒康、昌都、波密、拉萨,而后再经藏南的泽当,后藏的江孜、亚东然后出境。

◎川藏道

由四川打箭炉(雅安)出发。经卢定、康定、巴塘、昌都至拉萨,再经后藏日喀则出境到尼泊尔、缅甸、印度。

普洱茶膏:带着历史的陈香与现代工业文明融合


普洱茶与四夷

要说普洱茶膏,不能不说普洱茶,而要说普洱茶,又要先从茶这种植物饮品说起。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很早,宋人寇宗奭撰《本草衍义》称晋温峤上表,贡茶千斤,茗三百斤。明末学者顾炎武据此认为,是知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但此时饮茶尚未蔚为大观,至唐人陆羽著《茶经》后,饮茶始得大行天下,《新唐书陆羽传》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茶矣。

所以,陆羽的功劳,不仅是推出一部中国最早的专业茶著,而且是藉此把饮茶的生活方式全面推广,使得中国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身体更加健康。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原王朝开始把茶作为一种对游牧民族的羁縻手段,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历史上,古人对茶也有微词,唐玄宗朝右补阙毋煚对茶深恶痛绝,他说释滞销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累斯大。获益则归功茶力,贻患则不为茶灾。岂非福近易知,祸远难见。宋人黄庭坚《煎茶赋》则云呕酸寒胃,令人失睡寒中瘠气,莫甚于茶。顾炎武据此认为,今南人往往有茶癖,而不知其害,此亦摄生者之所宜戒也。

茶的减肥去脂功效,在农业社会,吃肉都是很奢侈的时代,这种指责有其合理性。但到了今天,人们摄食油腻过重,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普遍出现的今天,正是茶的释滞销壅、瘠气侵精等减肥降脂功能为平衡人体营养摄入,居功至伟。

也正是茶,尤其是普洱茶的这种保健乃至药用功效,如前所述,才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政权对边地少数民族政权的羁縻方略,普洱茶,成为羁縻手段,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开拓了疆域。

普洱茶具有解毒、助消化、增加维生素的附带功能被发现后,曾经作为战略物资,被专制王朝用以羁縻游牧民族,于是政治视野中的普洱茶出现了。

《明史食货志四茶法》说: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宋史食货志下五茶法》说:茶之为利甚博,商贾转致于西北,利尝至数倍。这里所以特别说把茶千里贩运至西北获利颇丰,就是因为西北皆游牧民族,其日常生活以牛羊肉食为主,普洱茶解油腻牛羊毒的特性在此演变为巨大的利润兴奋点。

历史上曾经发生因为中原王朝不与游牧民族交易茶马而发生战争。史称1573年,明神宗万历元年,蒙古人和明朝发生了一场持续3年的清河堡战争,起源就是明朝断绝与蒙古人的茶马互市,断茶就等于断了蒙古人的命,于是,发生一场为茶而战的战争。

茶对于边地游牧民族而言,是血,是肉,是生命,茶有助消化,分解牛羊肉毒的功能被发现后,从唐代开始就成为中原王朝控驭少数民族的一种手段,当时开设茶马互市,主要就是这个目的。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茶马古道的主要命名者木霁弘说,到清代的康熙,才认为没有必要沿用这种手段。

用茶叶制茶膏:中国古人的智慧

要说茶膏,无法回避茶、普洱茶,茶膏是国人茗饮方式的发明和改进,它的诞生既是品茗方式的革命,也是对茶,尤其是对普洱茶品质的提升。

把茶与膏首度联系起来,还是唐人陆羽,他在《茶经》中说: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对于这段话,是否就是茶膏的出现,目前学界争议颇多,但不管怎样怎样,陆羽发现了茶有膏、茶出膏的现象无疑。

现在找得到的历史文献中,第一次正式记载茶膏的史籍是清人吴任臣所辑《十国春秋》,这是一部编撰纪传体史书,它记述了五代时期十国君主事迹,史料采自五代、两宋时的各种杂史、野史、地志、笔记等文献资料,该书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即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

这段文字告诉后人,茶膏一词正式出现,数量极少,只有八枚。

这是陆羽死后至少130年后的事了,即使陆羽时代茶膏未曾问世,但从他的记述看得出,应该是在萌芽了。

有观点认为,茶膏的出现与唐代作饼制茶工艺有直接的关系,因为陆羽在《茶经》中对这种制茶工艺归纳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这里的蒸、捣、拍三个工序极易将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在空气氧化作用下,出现膏化现象。

这个观点尽管只是推测性的,但符合茶制品逐渐出现的逻辑,因此可以理解为,在陆羽生活的8世纪后期,茶膏这种茶制品,已经呼之欲出了。

入宋以后,宋代的制茶者对茶叶的膏化现象比较重视。他们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他们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正是这种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压榨被蒸熟的茶叶的制膏方式,使得业内公认,茶膏,正式形成于宋代。

这种制膏方式,对于云南边陲是有启发的,云南土司则以云南乔木大叶种茶叶为原料,采用大锅熬制的方法,小范围制作,形成普洱茶膏雏形。

有了茶膏,普洱茶膏的诞生就是自然而简单的事了。

云南土司制作普洱茶膏,采用的方式与宋人以榨的方式出膏不同,是用柴火给大铁锅加温,在大铁锅内熬制,简称大铁锅熬制法,这种方式,直到今天,依然为不少作坊式茶企所采用。

普洱茶膏的正式命名,据说是清代的事。

清乾隆年间,鉴于大锅熬膏有质量问题,加上忧虑安全因素,清廷把茶膏的制作,直接迁入到皇宫内的御茶房,据说原址在乾清宫东庑,同时对制作工艺上做了改良。

工匠们借鉴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艺,同时采取了一套类似今日低温萃取、低温干燥的工艺,使产出的普洱茶膏绝胜于昔日,普洱茶膏于此正式得名。

普洱茶膏在古人看来奇妙到什么程度?清人赵学敏在其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中如此评价: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

赵学敏进而说,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血者,研敷立愈。

云南牧工商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伟文认为普洱茶膏继承了普洱茶所有的特点降脂、解毒,它同样具有普洱茶的三降(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三抗(抗癌症、抗衰老、抗辐射)功能,尤其它有止血消炎功能,是天然的植物消炎药。掺普洱茶膏和面做蛋糕,这种蛋糕可在常温下一个月不坏,它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

甚至,普洱茶膏还有美肤功效。他说。

18世纪东西方两巨头交手的礼品

220年前,即1792年9月26日,一支由三艘舰只组成的船队从英国朴茨茅斯港启碇,向中国驶来。

中英国家之间的正式交往自此启幕。

1793年9月14日,来自英国的使节马戛尔尼终于在热河见到了大清的乾隆皇帝,这位时年83岁的皇帝面对来自当时世界工业化、科技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使节,显得很傲慢,当时马戛尔尼一行三艘船,800多人以祝寿为名,给乾隆带来了19宗,总计590余件礼物,按清朝上谕档所载,计有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座钟、天体仪、地球仪、预报气象的试探气候架、可熔化金属的火镜、玻璃制品、铜炮毛瑟枪、军舰模型、羊毛和棉制品、钢铁制品等,囊括了当时英国最先进的工业文明、科学文明的成果。

对于这些,对当时世界颇为无知的大清皇帝不以为然,乾隆后来在答复马戛尔尼的诏书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实际上,马戛尔尼东来祝寿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他代英王前来,主要是为了争取平等的经商条件和环境,但傲慢的大清不同意,使得马戛尔尼悻悻西归。

但同时,马戛尔尼也借机觇得大清虚实,他发现,大清帝国是由一个老迈、疯狂、至高无上的好战分子带领着,无论是否是宿命,这为50多年后英国和大清之间的几场战争预留了伏笔。大清的愚昧颟顸,通过法国作家阿兰佩雷菲特所著的《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所记载可以看出,就在马戛尔尼祝寿近70年后,当英法联军打进圆明园后才发现,1793年马戛尔尼作为礼品赠送给大清的火炮依旧在圆明园躺着,到1860年,火烧圆明园时,发现这些大炮与炮弹完好无损地仍在那里,它们从未被使用过,它们被重新运回伦敦。

这场当时东西方两巨人的风云际会,最终以互赠礼物告终。

与马戛尔尼代表当时西方最新工业文明成就的礼品不同,乾隆帝回赠的礼物,多半是代表农耕文明的产品,据上谕档记载,乾隆赏赐英吉利国王、英吉利正副使等使臣的礼品先后66次,计130种,约3000多件,包括缎紗丝锦罗绸等纺织品和瓷、竹、银、漆、玉器,以及绢画、灯具、画册、香袋、食品等。

作为农产品,茶及茶制品,如普洱茶、茶膏,数量相当惊人。

仅普洱茶及其制品一项,据上谕档载,赏赐英吉利国王的普洱茶有88团,茶膏12匣,赏赐马戛尔尼大普洱茶二个,普洱茶8团,茶膏2匣;赏赐副使斯当东普洱茶4团,茶膏2匣,砖茶2块;赏赐随从官役计有砖茶22块,普洱茶22团,茶膏6匣。

来自遥远的云南边陲的普洱茶及其制品普洱茶膏被当作贵重礼物回礼英国使节,说明在乾隆帝和大清政府眼中,普洱茶及茶膏的魅力和其他产品一样,足以堪当国际交往的重任。

茶膏在此次随同马戛尔尼出访并担任副使的斯当东眼中,被认为是一种黑色的性能恒强烈的茶精,是从制成球形的上等茶叶中提炼的。在斯当东所著《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一书中,云南作为著名的产茶区被提及。

这种制成球形的茶就是普洱茶,在斯当东记述他们一行于1793年9月14日觐见乾隆帝所得到的丝织品、瓷器和茶三种礼物中,关于茶,斯当东如此记录:茶则并非普通散开的茶叶,而是一种用胶水和茶叶混合而制成的球形茶叶。此种茶可以长远保持原来味道,在中国系最贵重之品。这种茶叶出产于云南省,不经常出口外销,但英国人喝起来不大合乎口味。

不别苛求斯当东,把球形普洱茶主观臆想成是用胶水和茶叶混合而成的产物,不是他的错,他没有见过云南人制作普洱茶的工艺技术,他的价值在于,在219年前就为云南普洱茶和茶膏做了详实的记录,并通过他的书,把普洱茶及茶膏推向世界。

普洱茶膏:遭遇工业文明生活方式

茶膏是普洱茶五种形态砖、饼、团、沱、膏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速溶茶。

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目前有大锅熬制、中药提取、低温萃取三种方法,一般认为,最后这种制作方式所产普洱茶膏,其品质优于前两种制作方式。

云南牧工商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伟文认为,普洱茶作为农业文明形态下的饮料,其品饮方式较为复杂,在当下,这是阻碍普洱茶走向世界的问题之一。

但是,普洱茶膏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换句话说,普洱茶因为品饮方式的障碍难以走向发达国家的问题因为普洱茶膏的出现而不复存在了。他说。

普洱茶膏溶解于水的快捷性令人不可思议,赵伟文用他公司生产的茶膏做示范,开水倒进杯子里不到5秒钟,杯子里的茶膏便消融得无影无踪,变成了一杯和传统方式泡制的普洱茶汤,杯子里找不到一丁点儿残渣,令人啧啧称奇。

用冷水,比如用矿泉水也可以饮用,溶解的效果与开水相同。

普洱茶较为繁琐的品饮方式对工业化、信息化背景的国人来说,已经很不适应了,要走向世界,的确是一道坎儿。

元人张雨《竹枝词》云:临湖门外是侬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这一句郎若闲时来吃茶中的闲字,道出了茶与农耕文化天衣无缝的结合特点,号称功夫茶的普洱茶更是如此。

节奏悠闲缓慢,是农耕文化的特色之一,普洱茶饮的过程的悠缓闲适和繁复,正好和这个节拍吻合。

那是啊,如果很忙,你喝矿泉水就是了,干嘛喝茶?获得国家一级评茶师的范奕嫣然道,正规场合,中国人不把饮茶叫喝茶,而叫品茗,是品饮,而非口渴了牛饮。

普洱茶与农耕文化相生相宜,同时也决定了它在快节奏、高效率工业文化语境里的困惑,不少普洱茶人正在为之解困,普洱茶膏和茶粉的出现,就是针对当下的快节奏来的,也是为了进入西方世界的一种变通方式,作为技巧,我赞成,我还拥有普洱茶膏的专利权。赵伟文如此认为。

的确,单纯从扩大市场份额来说,普洱茶的品饮方式遭遇到了怎样从农耕文化慢节奏进入工业文化快节奏语境的问题。

现在,普洱茶膏的出现,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它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速溶茶。赵伟文说。

普洱茶膏是历史的陈香与现代工业文明的融合


普洱茶与四夷

要说普洱茶膏,不能不说普洱茶,而要说普洱茶,又要先从茶这种植物饮品说起。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很早,宋人寇宗奭撰《本草衍义》称晋温峤上表,贡茶千斤,茗三百斤。明末学者顾炎武据此认为,是知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但此时饮茶尚未蔚为大观,至唐人陆羽著《茶经》后,饮茶始得大行天下,《新唐书陆羽传》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茶矣。

所以,陆羽的功劳,不仅是推出一部中国最早的专业茶著,而且是藉此把饮茶的生活方式全面推广,使得中国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身体更加健康。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原王朝开始把茶作为一种对游牧民族的羁縻手段,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历史上,古人对茶也有微词,唐玄宗朝右补阙毋煚对茶深恶痛绝,他说释滞销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累斯大。获益则归功茶力,贻患则不为茶灾。岂非福近易知,祸远难见。宋人黄庭坚《煎茶赋》则云呕酸寒胃,令人失睡寒中瘠气,莫甚于茶。顾炎武据此认为,今南人往往有茶癖,而不知其害,此亦摄生者之所宜戒也。

茶的减肥去脂功效,在农业社会,吃肉都是很奢侈的时代,这种指责有其合理性。但到了今天,人们摄食油腻过重,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普遍出现的今天,正是茶的释滞销壅、瘠气侵精等减肥降脂功能为平衡人体营养摄入,居功至伟。

也正是茶,尤其是普洱茶的这种保健乃至药用功效,如前所述,才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政权对边地少数民族政权的羁縻方略,普洱茶,成为羁縻手段,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开拓了疆域。

普洱茶具有解毒、助消化、增加维生素的附带功能被发现后,曾经作为战略物资,被专制王朝用以羁縻游牧民族,于是政治视野中的普洱茶出现了。

《明史食货志四茶法》说: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宋史食货志下五茶法》说:茶之为利甚博,商贾转致于西北,利尝至数倍。这里所以特别说把茶千里贩运至西北获利颇丰,就是因为西北皆游牧民族,其日常生活以牛羊肉食为主,普洱茶解油腻牛羊毒的特性在此演变为巨大的利润兴奋点。

历史上曾经发生因为中原王朝不与游牧民族交易茶马而发生战争。史称1573年,明神宗万历元年,蒙古人和明朝发生了一场持续3年的清河堡战争,起源就是明朝断绝与蒙古人的茶马互市,断茶就等于断了蒙古人的命,于是,发生一场为茶而战的战争。

茶对于边地游牧民族而言,是血,是肉,是生命,茶有助消化,分解牛羊肉毒的功能被发现后,从唐代开始就成为中原王朝控驭少数民族的一种手段,当时开设茶马互市,主要就是这个目的。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茶马古道的主要命名者木霁弘说,到清代的康熙,才认为没有必要沿用这种手段。

普洱茶与茶马古道有何关系?


有一部分茶友喜欢普洱茶,仅仅是因为其口感和收藏价值,很少了解普洱茶的发展历史。本期文章,笔者将和茶友们一起探讨普洱茶在各个朝代的发展现状,希望能让更多的茶友了解普洱茶的文化底蕴。

首先,我们来看看它的发展历程:

周朝:云南种茶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唐朝: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

宋元:宋朝李石在《续博物志》一书中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

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后此地名写成汉字,为“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

明清: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这个词,该书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亦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记载。

清朝阮福《普洱茶记》:“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载,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就已种茶。

新中国:新中国诞生后,云南茶叶获得了新生。1951年建立了云南省茶叶科研机构,到1958年止,云南茶园面积达到了46.6万亩,产茶18万担,但大跃进时期茶树大受摧残。

十年动乱期间,茶叶发展缓慢。1966年,云南茶只有19万担。

1984年,现代普洱创始人吴启英通过普洱茶接种技术科学的方式,在保证普洱茶质量的情况下22天就完成了普洱熟茶的发酵转化。这是现代普洱熟茶的开端,为普洱熟茶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其实,普洱茶的生产和发展,与茶马古道密不可分。所以文章最后,笔者和茶友们分享几点茶马古道与六大茶山的知识:

茶马古道

1.官马大道:普洱→昆明→北京

2.关藏茶马大道:普洱→下关→丽江→中甸(今香格里拉)→西藏

3.江莱茶马道:普洱→江城→莱州→欧洲各地

4.旱季茶马道:普洱→思茅→澜沧→孟连→缅甸

5.勐腊茶马道:普洱→勐腊→老挝

6.滇东南茶马道:普洱→思茅→车里(景洪)→打洛→缅甸景栋。

普洱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

江内: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

江外: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越陈越香的茶(普洱茶、黑茶、乌龙茶)


俗话说,饮茶要新,喝酒要陈,但是陈茶也有它的风味在哦,那么越陈越香的茶有哪些呢?下面让小编来给你介绍一下。

越陈越香的茶:

1、普洱茶:

万味归宗为普洱,不过要想存放老茶首先要选内质好的、成熟度高的茶叶,这样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存放普洱茶的时候也要注意,必须要选择密封,湿度、温度适中的环境,避免也杂物一起摆放,不然会很容易吸收杂物的异味,从而破坏茶叶的韵味和韵香。

2、黑茶

黑茶类的茶越陈越香,现已得到普遍爱老茶的人士认可,保持环境通风干燥是收藏和存放黑茶最重要的程序之一,因为黑茶是属深度发酵的茶,所以需要一定的湿度加速陈化也是必要的,不过湿度的温度要控制好,如果不小心因湿度过大,时间太长而使茶因受潮而发霉生白毛,应及时拿出通风干燥的的地方,或者也可以开抽湿机。

3、乌龙茶

乌龙茶的陈茶代表当属铁观音了,将铁观音茶叶每两年进行一次烘培,这样的茶叶喝起来后感觉挺棒的,而且还有一定药用价值,比如小孩子厌食不爱吃饭或者挑食啊,喝一点陈年的铁观音茶是会增进食欲的。

其实不管是什么茶,只要存放得当,在不霉变、不变质的情况下它的味道都会出现陈香味的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