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时不走心,喝茶时要伤心

发布时间 : 2022-01-01
泡茶时茶具摆放 泡茶时茶具摆放顺序 泡茶时壶盖怎么摆放

泡茶时茶具摆放。

经常有茶友说,在茶叶店买茶,试饮时喝到的茶明明很好喝,但是买回家自己泡,不是又苦又涩就是一点香气也没有,不像是同一种茶,怀疑是不是商家以次充好了;有的茶友甚至认为,茶本来就是这样又苦又涩、不好喝的。

泡茶,是一门技艺和修行。在茶叶品质大抵相同的情况下,冲泡得当的,自会让人得到更好的品饮体验。相反,如果泡茶时不走心,那喝茶的时候,可就要伤心了。

对于日常品饮而言,所谓泡茶,无非就是采取合适的方式,将茶叶中的可溶物质,用水将其溶解成均匀的茶汤。所以,泡茶无定式,只需综合把握好投茶量、水温和冲泡时间这三要素。

投茶量。按照饮茶“宜淡忌浓”的原则,总体来说,茶水比一般为1:50~1:30,即3~5克茶叶150毫升水。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可根据品饮人数、口味等因素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

比如1~2人时,通常3~5克;3~5人时,一般5~8克;希望多泡几巡的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等等。

水温。水温影响到茶叶内含物质的浸出,茶汤温度影响到香气和滋味的呈现。通常情况下,芽叶细嫩的,水温宜低,在85℃上下;叶子偏成熟的,水温宜稍高;焙火类的茶,水温宜稍高。

冲泡时间。在几十秒至3分钟之间,根据投茶量、茶叶的老嫩、茶叶的形状和紧结度、茶叶的揉捻和发酵程度、以及水温灵活掌握。比如叶子嫩的,时间短些;紧压茶类,时间需长一些;等等。此外,第1泡、第2泡、第3泡等不同泡次的冲泡时间,可视情况适当调节。

也许是因为茶对于中国人来说太常见、普通了,很多人常喝茶,却没有真正去体会茶,泡起茶来也很随意。

(1)一把茶叶泡半天

很多茶友喝茶,特别是中年茶友们,经常都是一个大茶杯,一把茶叶泡大半天甚至要泡一天。这样品尝不到茶的真味。很多茶,应该说绝大部分的茶叶,都会因为长时间浸泡而导致茶汤滋味偏苦涩,且香气散失。而且长期浸泡容易使茶中的重金属析出,不利健康。

(2)茶水不分离

为了品尝到一杯清香醇韵的茶,茶水分离是泡茶时不可忽略的关键环节。但在普通大众的日常饮茶情境中,很多并不能及时做到茶水分离,比如用保温杯、马克杯、普通玻璃杯等来泡茶。

在没有条件采用整套工夫茶具冲泡茶叶时,比如在多数办公场合,可以通过采用类似飘逸杯或者快客杯之类的泡茶用具,关键是做到茶水分离,从而控制冲泡时间。

(3)对于茶水比完全没有概念

很多人泡茶对茶水比完全没有概念,放多少茶完全凭感觉,甚至根据茶叶的价格,价格贵的少放点,便宜不心疼的就多放点。茶水比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因为个人口感浓淡的喜好不一;说它重要又真的重要,因为它是影响茶汤口感很重要的因素,另外,长期喝浓茶,对健康也不好。

(4)不管什么茶,都用开水冲

很多朋友泡茶,不管什么茶,直接开水倒入。其实泡茶的水温不仅影响出汤口感,而且有损茶叶营养。高水温会使茶汤中的咖啡碱和茶多酚快速浸出,而咖啡碱和茶多酚是茶汤苦涩味的来源,如果含量过高,那么茶汤苦涩味就会很明显。高温还会使茶叶维生素类物质遭到破坏,降低了茶的营养。

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说:所谓茶道,其之本,亦不过是烧水、点茶。夏天如何使茶室凉爽,冬天如何使茶室温暖,炭要放得适当,利于烧水,茶要点得可口。这就是茶道的秘诀。

拿到一款茶,分辨它的种类、特征,回忆相关的泡茶要点,再用一份期待的心情开始泡茶,就已足够。泡茶、泡好茶,并不很多人想象中的那般复杂。就像吃货会期待和要求厨师认真对待料理食材一样,用一份愿意静下来享受茶的心情来泡茶,自然会有水到渠成的所得。

Cy316.com延伸阅读

泡茶时盖碗要怎么用


泡茶都是非常注重小技巧的,怎么用盖碗, 盖碗泡茶的小细节

注水量

注水不能过多,六分就可以了,要不然就会烫手!切记不可水漫金山

盖碗末端向内,盖碗末端要向内,不可向外,尤其是有客人的时候,礼节很重要的!

三点一线要注意

拿起盖碗时,要使拇指、食指、中指尽量在一条直线上,盖碗要拿稳,这样也能防止烫手。

小指不指人

小指要自然轻松,不能指着别人。指向别人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

手腕要比手肘高

倒茶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手肘轻松下压不适合过高抬起,手腕要比手肘高,这样也能够显得更加专业,而且,这样的姿势很优美。

轻点

茶汤倒出后,要轻点两下,这样就能够保证茶汤完全倒出,,轻点还可以避免下一泡茶汤苦涩。

水流方向

水流一定要顺延食指的方向,这样才能避免烫伤拇指。

泡茶时要“洗茶”吗?


大多数喝茶的人,在泡茶之前都一个习惯就是“洗茶”,从词义上讲就是“把茶叶洗一洗”之意,即将茶叶用水浸泡几秒钟,然后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一个“洗”字,让不少人自然或不自然地联想,茶叶是不是不干净呀?得洗洗。是这样吗?洗茶有必要吗?

一、“洗茶”洗什么?

1、洗茶是洗“泥尘”吗?

目前的茶叶生产加工,对于稍具规模的加工厂而言,基本都符合清洁化生产的需求。即便对于规模相对小的农户或者作坊,茶叶生产过程也基本能做到不着地。茶叶上的“尘”,主要是茶叶的茶毫和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尘状微粒,并非泥土灰尘。所以,洗茶,并无“泥尘”可洗。

2、“洗茶”是洗农残吗?

在当下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热点话题。作为一种与绝大部分中国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料,茶叶的安全问题也倍受关注。中国茶叶总体安全,市面上正常流通的质量合格的茶叶,其各项指标,包括农残和重金属指标,自然也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在这一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即便茶叶中有微量甚至痕量农残,也是以脂溶性为主。也即,农残指标合格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汤肯定是安全的。

显然,洗茶,也不是洗“农残”。

二、“洗茶”实为“润茶”

对于日常大众品饮而言,从品饮到一杯美味可口的茶汤的角度,所谓泡茶,无非就是采取合适的方式,将茶叶中的可溶物质,用水将其溶解成均匀的茶汤,品享到茶叶的美妙滋味和香气。

在茶艺和茶叶审评的语境中,通常所说的“洗茶”这个步骤,实际上常被称之为 “温润泡”,或是“醒茶”,其主要作用是浸润茶叶叶片,便于滋味物质溶解,便于茶叶香气物质在适宜的温度呈现香气。

也即,常说的“洗茶”,其根本目的是“润茶”。

三、关“润茶”的建议

茶叶一经用水冲泡,茶中可溶于水的浸出物就会逐渐溶于水中。所以,对于润茶,需要掌握好。

实验表明,茶叶一旦与热水接触,有些物质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便会大量内含物溶解于水,首先浸出的是带有爽味的维生素,带有鲜味的氨基酸和带有刺激味的生物碱。如果我们润茶的时间过长,那么倒掉的茶汤中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氨基酸、生物碱等营养物质。由此可见,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辄5-10秒钟之久甚至更长时间的“洗茶”洗去了多少营养精华和茶味。

日常泡茶时,是否需要润茶,可根据茶叶叶片的老嫩、茶叶的形状和紧结度、茶叶的揉捻程度、发酵程度以及该茶类主体香气适宜发挥的温度等因素来综合来把握。具体而言,我们有如下建议:

1、绿茶通常不作润茶,否则容易损失茶叶中的氨基酸。

2、原料细嫩的茶叶,其各种内质在水中浸出相对较快,不建议润茶。

3、诸如祁门红茶那样的原料相对细嫩、体型相对较小的发酵茶,不建议润茶。

4、类似像普洱茶这样的紧压茶,而且内质丰富,冲泡时可适当润茶。

5、润茶时,水温不宜过高,可略低于泡茶温度。

6、润茶时,出水要快,浸润时间要尽量短,2-3秒即可。否则,在此过程中还是会损失营养物质和风味物质,从而影响茶汤质量。

泡茶时的茶沫,喝还是不喝?


导读

品茶时,常有茶友疑问,泡茶时候起的茶沫沫,是不是因为茶很脏?还是因为有农药残留?

茶皂素是一类结构复杂的糖苷类化合物,茶皂素味苦而辛辣,难溶于冷水,PH值大概在5.6--5.7之间,呈微酸性。具有很强的起泡力,而且不受水质硬度的影响,所以一般泡沫丰富的茶滋味相对浓郁。

茶沫是什么?

茶汤中泡沫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茶叶中存在着一种叫做茶皂素的物质。

茶皂素,又名茶皂甙,一种微细柱状结晶体,在茶树体的根、茎、叶及种子中均有分布,其水溶液在震荡时能产生持久性的、似肥皂溶液样的泡沫。

茶皂素是一类结构复杂的糖苷类化合物,味苦而辛辣,具有很强的起泡力,且不受水质硬度的影响,所以一般泡沫丰富的茶滋味相对浓郁。

魏晋时代的杜育有诗云:“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而宋代的“斗茶”更将茶沫玩出了新高度。人们三五成群,以黑色建盏盛放茶汤,并用专门的工具搅动,使茶汤中浮出白色的泡沫,黑盏浅沫,十分醒目,以泡沫多者为胜。由此可见,在古代人们将这泡沫视为一种精华。

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茶皂素在药理方面具有祛痰、镇痛以及抗菌等多方面的作用,所以不但对人体无害,反而有益。此外,它还有阻碍胰脂肪酶活性的作用,可以减少肠道对食物中的脂肪的吸收,促进肠胃“运动”,帮助减肥。

所以,茶汤里的茶沫是自然现象且对人体健康是无害的。

关于茶沫形成的原因,目前较为被认可的原因有以下三点:茶中的茶皂素在起作用;茶叶上有一些绒毛;茶中有一些碎片。

茶沫多少能说明品质吗?

也有人认为,茶汤泡沫越多,茶叶的品质越不好,很有可能是已经变质了的。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茶汤里是否有泡沫,和茶叶品质的好坏没有直接联系。

茶皂素虽然有很强的起泡能力,但其在茶叶中的含量其实很低,对茶叶的色、香、味等品质不会产生影响,因此也不能从泡沫的多少来判断茶叶质量的好坏。

茶沫的产生除了茶皂素的原因之外,还与茶叶品种有关,如多毫品种。多毫品种一般都是芽头制成,茶叶较为细嫩,这样的茶叶本身茶多酚等内含物质较多,在制茶过程的揉捻环节中,会导致这些内含物质黏在茶叶表层,一冲水就泡出来了。

例如普洱茶中的一些高端古树茶发现茶汤有泡沫,原因便是来自古树茶的茶叶茸毛较多;而一些茶因为发酵工艺不足,也可能产生泡沫。

此外,一些茶叶在包装和拆装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碎末,碎末比较多的茶在冲泡时,有效物质浸出速度快,其中的蛋白质等物质会使得茶叶在冲泡时产生泡沫。

因此,茶叶的品质与茶沫并无直接关联。

泡茶时什么时候要洗茶


很多人由于对茶叶的了解有限,认为所有的茶叶都需要先过一遍水,总感觉茶叶上会有灰尘,或者是其他不好的东西。更为专业的说法是润茶或者是温茶。其实有些茶需要洗,有些茶是不需要洗的,那么,泡茶时什么时候要洗茶呢?

黑茶要多洗几遍

黑茶是紧压茶,相对其他茶来说比较紧实,所以黑茶一定要“洗”,这样才能充分唤醒茶叶。而且黑茶相对其他茶类来说,也是比较脏的,为了去掉一些灰尘杂质啥的,黑茶也一定要洗。普洱茶和黑茶一样,同样要洗茶,主要还是为了醒茶,让茶叶舒展。因为黑茶可以泡很多次,多冲洗几遍也是没有关系的。

乌龙茶洗一遍

乌龙茶一般要洗,而且只需要洗一遍就可以了。因为我们平时喝的茶不会是餐馆里的那些垃圾茶,所以一般洗一遍就可以很干净,同时也达到了醒茶的目的,再多洗一遍几遍的也显得浪费。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茶叶在制作的过程中是有经过高温的,成品乌龙茶也不会沾染太多的灰尘。

名优茶不需要洗

名优绿茶红茶指的是品质比较高的茶。这些茶相对于其他等级不高的茶来说,比较干净。热水下10s30%以上的茶多酚就已经释放了,所以热水洗茶要么快点洗,要么就别洗。红茶一般来说泡到5-6泡味道就比较淡薄了,而绿茶一般也是这样,所以第一泡其实是可以不用洗茶的,当然除非质量很不好的,一般看包装的规格或者干茶就可以看出茶的好坏。洗不洗茶没有标准,按照个人习惯就可以。茶叶只要健康安全就行。

人们喝茶前有“洗茶”这一步骤多数是为了洗走茶叶表面的灰尘和农药,但是这样的效果其实并不明显。有茶叶专家做个测试,“洗茶”这个步骤仅仅能够洗走茶叶表面10%的污染物,剩余的90%还将残留在茶叶当中。而茶叶在沸水的环境下三秒钟就能释放出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有益物质,不但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尽显茶的美味。因此在超过五秒以上的“洗茶”步骤中,流失更多的是茶叶中的有益成分。

所以说并不是说有的茶都需要洗,大家一定要分清。

泡茶时选用什么水更好?泡茶时选用什么水?


喝茶是一种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的事情。烧水、倒水、放茶叶,简单明了,人人都会,但是要想冲泡得法,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买茶叶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明明是同一款茶,在商家那里试喝的时候,滋味清冽,回甘悠长。可是茶叶买回家里自己冲泡的时候,滋味总是逊色一些。这时候往往以为是碰到奸商调了包。

其实只要是在正规的地方买的,这种可能性并不大。滋味不一样的原因可能是泡茶方法的问题,而泡茶用水就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江河湖海、雨水雪水、自来水,我们每天接触各色各样的水,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那么,哪些水是适合泡茶的水呢?

1.自来水

我们就从最常见的自来水说起。住在城里的人都熟悉这种水。其实,这多是地下水,只是经过水厂净化消毒处理,水质发生了变化。通常都是符合饮水标准的。自来水一般属于硬水或者暂时性硬水。用自来水泡茶叶的话,茶中多酚类物质氧化,影响汤色,损其茶味。

虽然自来水不是泡茶的首选,但是自来水用起来很方便,因此,我们可以稍加处理以后再泡茶。我们可以延长煮沸时间,然后离火,静放一会儿,自来水煮沸后,既能使钙、镁、铁、铝离子等杂质沉淀,又能释放水中的氯气和氧气。或者,采用磁水器、纯水器,达到软化水质的目的。采用软化后的较纯净的自来水泡茶,自然也是适宜的。

2.泉水

泉水是陆羽所说的上上之水,出自岩石重叠的山峦,山上植被繁茂,从山岩断层涓涓汇集而成的泉水,不但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而且经过沙石过滤,水质清澈晶莹,含氯化物极少。因此,用这种水沏茶,总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最大的发挥。

但是,泉水也不是随处可得的,我们不可能为了喝茶跑到几千里以外去取泉水。因此,对于大多数茶客来说,只能视条件和可能性来选择泡茶用水了。有些矿泉水也可以达到泉水的效果。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使用泉水泡茶,这也个不错的选择。

3.江、河、湖水

这些水都是地面水,如果从养生角度来看,所含矿物质不多,通常有较多的杂质,浑浊度大,受污染较重,情况较复杂,所以这类水不是泡茶的理想之水。

但是,读过《茶经》的朋友会看到这样一段话“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也就是在远离人烟,污染较少的地方汲取江水,用来泡茶也是适宜的。镇江的焦山汲江楼上有郑燮(xie)的诗句:“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我们的国家虽是地域广阔,江湖丰富,但可用来泡茶的越来越少了。

4.雪水、雨水

《红楼梦》里有用雪水泡茶的描写,而雪水也被古人誉为“天水”,深受古代文人茶人的喜爱。这是因为,雨雪等自然之水比较纯净,虽然在降落的过程中会碰上尘埃和氮、氧、二氧化碳等物质,但含盐量和硬度都很小,冲泡出来的茶汤色鲜亮,香味俱佳,饮后余韵不绝。

但是也不可一概而论,如梅雨季节,和风细雨,有利于微生物滋长,泡出的茶品质较次。夏季雷雨,常伴飞沙走石,水质不净,泡茶茶汤浑浊,不宜饮用。所以,不能再按照古代的选水标准来泡茶了,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老祖先何曾想到若干年后的今天车水马龙、钢筋水泥处处都在排放污染。

5.井水

井水属于地下水,悬浮物质较低,透明度较高,但由于地层的渗透过程中融入较多的矿物质和盐类,因而含盐量和硬度比较大,特别是城市井水,水源往往受到污染。用这种水泡茶,会损害茶味。一般来说,也是不宜的。

但是也不可一概而论,有些井水水质甘美。是泡茶的好水。湖南长沙城内的著名的白沙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是从砂岩中涌出的清泉,水质好,而且终年长流不息,取之泡茶,香味俱佳。井水好不好,要看周围的环境,环境俱佳,深而多汲的井水,取之泡茶还是不错的。

总之,没有一种水适合天下茶品,也没有一种茶适合天下水品。而且,好水与适合泡茶的水并不是一个概念,有些很有名的水品单喝很好,但泡茶效果并不好。

喝茶时要留意“三宝五忌”


茶在国人眼中,并不是单纯的饮料,而是具有防病保健的良药。喝茶并不简单,要注意的东西很多,今天有道君就给大家介绍茶叶中有利健康的宝贝以及喝茶的几大禁忌。

第一宝,茶单宁抗癌

茶叶中的苦味和涩味来自茶单宁,它占茶叶可溶性成分的40%―60%。茶单宁可是茶 叶里的“第一大功臣”,它能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对许多癌症包括肺癌、食管癌、肝癌、结肠癌等有预防功效。

第二宝,咖啡因提神

茶叶的可溶性成分中含有8%―10%的咖啡因。咖啡因能利尿,加速体内废物排出,同 时还有提神的作用。另外,它还能增加新陈代谢,促进肌肉收缩。不过,茶泡得越久,渗出的咖啡因越多。睡眠不好的人 、情绪易波动的人、孕妇等少喝为佳。

第三宝,茶氨酸强记忆

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游离氨基酸。茶叶中生津润甜的滋味就是它带来的。研究发 现,茶氨酸可以提高脑内多巴胺的生理活性,因此它能使人精神愉悦,同时会增强记忆,提高学习能力。

喝茶五忌

时间忌太长:茶叶冲泡时间过长,可能会发生变质,甚至滋生致病微生物。

饭前忌大量:饭前大量喝茶,可能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导致食欲下降。

饭后忌立即喝浓茶:一般来说,饭后喝茶有助于消食去脂。但是如果饭后立即喝浓 茶,则可能导致膳食中营养物质吸收不良,影响人们对铁质和蛋白质类物质的吸收。

泡茶忌过浓:茶越浓,刺激性越大。如经常大量饮用浓茶,会引起头痛、恶心、失 眠、烦燥等。

忌冲泡次数过多:除了年份较长的老白茶等少数茶外,大多数茶只能冲泡3次。如果冲泡次数太 多,90%以上的营养物质和功能成分均已被浸出,特有的滋味和香气也不明显。

泡茶时怎么拿壶?


除了盖碗以外,用来泡茶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壶。不同的壶拿壶手法不同,而且,男女的手法也有差异,拿对了才能优雅地泡茶。

今天给大家一些拿壶的示范,这样拿壶省力、不烫手,而且还美观,一起来看看吧。

常规壶

特点:这种壶形是最常见的一种,壶把像一个小耳朵,与另一侧的壶嘴呈180°角。当然,如果要细分,根据壶的造型还会分为西施壶、石瓢壶、梨形壶等等,但拿壶的手法都是类似的。

手法:男士用拇指按住壶钮或壶盖,女士则用食指按压,其他手指自然抓住壶把,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并在中指旁。

侧把壶

特点:侧把壶造型起源于以前的药煲,最早这样的茶壶是用于煮水,后来演变成可以直接泡茶的器具,抓握起来非常方便。缺点是市面上现在的侧把壶几乎都是为右手设计的,左撇子用不了。

拿法:男士握住壶把,用拇指压住盖钮;女士则用食指压住盖钮其他手指握住壶把。

提梁壶

特点:提梁壶一般较大,盛水量多。有的提梁壶把手是固定的,有的提梁壶把手是活动的,可以放到侧边。

拿法:如果壶盖较紧,可以单手提壶。但一般为了拿得更稳当,最好用另一只手压住盖钮,注意手指自然并拢不要翘起。

飞天壶

特点:飞天壶的名字

喝茶时为什么第一泡要倒掉?


茶道里喝茶,第一泡都是倒掉的,仅仅是因为清洁原因么?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第一,为了清洁

喝茶时把第一泡倒掉,目的是洗去茶表面的灰层和脏东西。这一习惯与功夫茶道有关。功夫茶茶道的泡法在广东、福建、台湾等南方地区比较多,喝功夫茶一般选乌龙茶。这些茶是需要炒制的。古时候工业技术没这么强,炒茶都是在一个铜鼎里用手炒,甚至还有人是用脚踩的。

所以,为了卫生起见,人们在泡茶时习惯性地洗洗茶,把第一泡茶倒掉不喝,久而久之,这一习惯成了功夫茶道的一道工序。在泡茶待客时,主人先冲掉一遍,用茶碗盖刮去漂在上面的泡沫,一是清洁茶表面的灰层,二是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第二,为了醒茶

醒茶分干醒和湿醒。干醒是在冲泡前,湿醒则是第一次冲泡时,用适宜的水及温度使叶片舒展,洗去茶叶表面的浮灰,使茶能够达到最佳的冲泡状态,相当于给茶做个热身运动。

以铁观音为例,制作铁观音有一道工序叫“揉捻”,即在杀青后,制茶师傅用手将原叶包揉成颗粒状。此道工序是成就铁观音外形特征的关键,即我们常说的“蜻蜓头,螺旋体,蝌蚪尾”。

泡铁观音时,首泡茶的作用就用醒茶。第一次冲泡,铁观音的叶片在热水的滋润下舒展开来,达到热身后的状态;接着再次冲泡,茶叶开始充分接触热水,茶的内含物质才慢慢地渗透出来。流行的说法是,第三泡的铁观音最好喝,无论是香气还是滋味口感,都是最佳的。

第三,烘托气氛

招待客人时,客人主人面对面坐着,第二泡的茶还没冲好,第一泡洗茶的茶汤虽然清淡,但也有茶香,洗完茶杯后淋在茶盘上,茶香飘出来,还没开始喝,就闻到了,让人急不可待想品一品,品茶的气氛马上就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泡所有茶,第一泡都要倒掉的。像原料等级高,原料越嫩的茶,就不需要洗。

比如大多数绿茶(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原料比较嫩的红茶(金骏眉),它们是由全茶芽或一芽一叶制成的,原料等级高,第一泡开始就可以喝了。

像原料等级低,多为粗老叶制成的茶,如老白茶;还有加工工程比较复杂,需要渥堆发酵,长期存放的黑茶类,还是洗洗再喝的好。

喝茶时如何感知茶味?喝茶时如何感知茶味?


从国际感官学的角度看,味道的感知依靠舌苔上的味蕾。味蕾是味觉感受器,呈卵圆形,由味觉细胞组成。味蕾主要分布于轮廓乳头侧壁的上皮中,但也可见于菌状乳头、软腭及会咽等处的上皮内。

每个味蕾都是由一组味觉细胞组成的梨形结构,属于化学感受器。分布在舌头表面的味觉感受器,能辨别滋味。味蕾顶端有一小孔,称味孔,与口腔相通。当溶解的食物进入小孔时,味觉细胞受刺激而兴奋,经神经传到大脑而产生味觉,能感觉甜、苦、酸、咸等味觉刺激。

舌苔各个部分的的味蕾敏感度不同,对味道的感知也不同。舌尖感受的是甜味,舌面感觉的是鲜味,舌底感知的是苦味,舌头两侧靠前感受的是咸味,靠后感知的是酸味。

影响茶味的因素主要有——茶氨酸、茶多酚、咖啡碱及糖类物质。茶氨酸的含量决定了茶的鲜味,高山云雾出好茶,高海拔产区的茶,茶氨酸的含量相对丰富。茶树喜欢漫反射光,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茶树,由于有高大树木的遮挡,阳光稀疏的照射在茶树上,利于茶氨酸的合成。

茶多酚则决定了茶的涩味;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共同作用,决定了茶的苦味;糖类物质则决定了茶的甜味,茶叶中的糖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决定茶的甜度的是单糖和双糖,多糖是感受不到甜味的。

一款好茶的标准,在于口感是否平衡。茶的鲜甜度可以抑制住茶的苦涩感,而适度的苦涩感可以增加茶的回甘。只有鲜甜,没有苦涩感的茶是平淡无味的;而只有苦涩感,没有鲜甜味的茶则是难以下咽的。平衡亦是世间万物能否得以和谐发展的重要准则。

喝茶时的最佳伴侣:茶点要如何和茶搭配?


中国历来在喝茶时就有搭配茶点的习惯。茶点是在饮茶的过程中佐茶的点心,它的分量小,体积也小,但是制作精细,样式精雅。

茶点

古时候,茶点又被称为茶果,最早在王世几的《晋中兴书》中出现。书中记载了陆纳节俭的故事,说:“……纳所设唯茶果而已。”作为喝茶时的最佳伴侣,茶点和茶的搭配历来都很讲究,归咎起来大概是以下几点。

一、形式美:

因为喝茶本身就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所以和茶搭配的茶点更要讲究形式美。首先,茶点本身要美,要有漂亮的颜色,美丽的外形,否则一定会破坏喝茶的氛围的。其次,不同的茶点在搭配上要注意在外形、颜色的搭配上能否给人带来视觉享受。最后,茶点的种类要多,并且要注意不同茶点在数量上的搭配,不能太多,也不能过少。

二、适应茶性:

众所周知,不同的茶要搭配不同的茶点,如用各式甜糕、凤梨酥等配绿茶;用水果、柠檬片、蜜饯等配红茶;用瓜子、花生米、橄榄等配乌龙茶等。上述的搭配方法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甜配绿、酸配红、瓜子配乌龙”。

三、具有品尝性:

品茶品茶,很多时候品的不仅仅是茶,还有茶点。因为茶点应该具有品尝性。如榴莲酥,酥皮薄如蝉翼,表面略有清油。轻轻咬开榴莲酥那薄薄的外层,就像吃到了一颗刚剥开的榴莲,浓郁的香味在舌尖上泛起。这就是榴莲酥的妙境。

以上就是关于茶和茶点搭配的原则。好茶只有配对茶点,才能真正给人以享受。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