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尖藏茶历史渊源

发布时间 : 2019-11-12
黑茶藏茶 藏茶黑茶 黑茶天尖茶

黑茶藏茶。

金尖藏茶历史悠久,因产于雅安,唐宋以来畅销藏茶而得名,自古以来与藏民族以及我国西北部蒙、维、回、羌等民族同胞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金尖藏茶历史渊源

藏茶于四川盆地西南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理学上称“雨极”)。雅安境内的高山自古出名茶,传说2000多年前,有位叫吴理真的道士在蒙山收集野茶,种下七株仙茶,取甘露井水熬煮,创造了“茶”这个流芳百世的饮品。

因此,雅安可以说是全世界“茶”的诞生地,是茶叶的鼻祖。到了唐宋时期,雅州出产的茶叶源源不断地通过西南边陲运往西藏,形成初具规模的“南路边茶”。

中央政府曾用茶来换取西藏的战马,这就是著名的“茶马互市”。管理“茶马互市”的官方机构叫“茶马司”,目前雅安境内遗留的古遗茶马司还有六个,历史记载中以雅州、碉门(今雅安天全)和黎州(今雅安汉源)最为著名。

雅安作为藏茶生产中心和茶马交易的集散地,集中了从四川泸州、宜宾、灌县、重庆等地和一部分云南的原料茶重新整合,规模空前壮大。运送藏茶入藏的马帮在古雅州集结时,最多达到三千壮丁,两千驮马。每年都有15000匹以上甚至多达20000匹马在雅安成交。

雅安作为茶马贸易的中心,又是扼川藏、川滇的咽喉之地。所以“茶马互市”的政策法令都以雅安首发。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明初,雅州碉门茶马司规定,西藏的上等马给茶40斤,中等马给茶30斤,下等马给茶20斤。……”到了战马稀缺年份,雅州碉门茶马司又改规定“上等马

藏茶给茶120斤,中等马给茶70斤,下等马给茶50斤。”说明雅安在“茶马贸易”及藏茶的运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雅安茶厂有限公司是解放初期由雅安境内100多家茶号合营而成的股份公司,也是岂今中国规模最大的藏茶生产基地。追溯雅安茶厂的历史,在明代嘉庆年间的“义兴”茶号就已跃然史上,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公元1704年)“恒泰”等茶号已经是当时中国的藏茶龙头产业。弹指一挥,具有三、四百年历史的雅安茶厂可谓是中国藏茶的鼻祖。

新中国成立之后,雅安茶厂已向藏区输送藏茶500多万担。西藏自治区每十年一度的大庆典,政府将雅安茶厂的金尖和康砖作为指定的馈赠珍品送达每一位藏族同胞。

茶经网小编推荐

金尖藏茶


金尖藏茶属于黑茶,产于四川雅安、宜宾、江津、万县等地。其外形色泽棕褐,香气平和,滋味醇和,水色红亮,叶底暗褐粗老。

金尖藏茶制作工艺

由于藏茶是中国砖茶的鼻祖,其制作工艺极为复杂,而且由于持续发酵的原因,所以极具收藏价值,是古茶类中收藏值最高的茶种。

金尖藏茶制作工艺主要分为采割、原料茶初制、成品茶加工三大主要部分。

1、采割。传统雅安藏茶原料是国内外唯一使用“茶刀子”采“割”的。原料茶分本山茶、上路茶、横路茶等。

①本山茶:产于雨城区周公山一带,于每年端午节和白露前后前分两次留桩3.5厘米采割。

②上路茶:产于雨城区大河、严桥、中里等山区,每年于大署至立秋之间采割一次,留桩3.5厘米。

③横路茶:产于名山、天全、荥经等县,多实行粗细兼产,即春季采细茶、大署至立秋前采边茶。

④条茶:是砖茶的主要原料之一,每年谷雨后、端午前采割。

⑤撒茶:毛尖、芽细、砖茶的重要原料,清明后,立夏前采收。采收标准为一芽二、三、四叶。

古代每年开采茶叶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

2、原料茶初制分做庄茶和复制做庄茶两种。有多次渥堆高温(50~75℃)发酵的显著特点。传统做庄茶制作有十八道工序。复制做庄茶是将毛庄茶经复制做成做庄茶。复制工艺有蒸、揉、发酵、干燥等。

3、成品茶加工是通过整理、拼配、春包等工序将原料茶制为成品茶。条包砖茶是雅安藏茶的又一显著特点。

4、原料茶整理。经筛分、风选、拣剔、切铡、干燥、停仓等工序去除茶梗及杂质,调整含水量,分质量等级存放等。

5、拼配。按品种要求根据原料茶质量按比例搭配拌和。

6、压制,又叫春包。通过称茶(定量)、蒸茶(加温加湿)、春紧、码包等工序,将料茶压紧成为茶砖。

7、包装。冷却后砖茶倒出茶篼子,取隔页、包黄纸、打标签、包牛皮纸、捆千斤篾、再装入茶篼子、编包成为成品茶。

8、检验。成品茶经检验合格进入成品库。小垛码放,促进通风和自然后发酵。

金尖藏茶特点

1、原料特点

其为生长期为6个月以上的成熟鲜茶叶为原料。

2、制造特点

工序最为复杂的茶叶,其生产工序多达32道,原料进厂经粗加工后须陈化(存放)藏茶为深发酵(全发酵)茶。

3、内含物质

茶叶中内含的儿茶素、多酚、多糖、纤维素、植物色素、蛋白质、脂类、醇类、酮类、维生素、微量元素、有机酸等500多种物质,使之转化、异构、降解聚合耦联,生成其它商品茶无法比拟和缺乏的多糖、茶红素、茶黄素、纤维素、微量元素等。

4、稳定性好

藏茶通过长期陈化、发醇和特殊工艺制作后,具有十分稳定的色、味、气稳定效果,便于生产、运输和保存,有着存放数百年不变色、不变质、不变味、不变气的特性。

5、可调性强

其茶汁可以和多类食物和饮液混合食用,如多种中草药、谷物、奶乳、水果、植汁、盐、糖等。

6、适用性广

(1)饮用方法多元性:煎、煮、冲泡、提汁、干嚼均可。

(2)餐前、餐后,眠前、眠后,冷、热均可服用。

(3)男、女、老、少,健者、疾者均可服用。

金尖藏茶保健功效

1、调节痛风

藏茶是弱碱性饮品,而藏茶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生物碱,碱和纤维素可以综合尿酸,并且促使尿酸从大小便中排泄。咖啡碱具有强大的利尿作用,可以舒张肾血管。所以喝藏茶是控制痛风的有效方法。

2、消脂减肥

藏茶的纤维素本身几乎没热量,大量摄取纤维素不会增加体重。提高膳食中的纤维素摄取量,会在释放热量较少的情况下产生饱腹感,因此能减少热量的吸收,达到消脂减肥。

3、降血糖

糖尿病是人体内糖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中医称为“消渴”。古老的中医验方中就有“粗茶”熬汁长服,藏茶治糖尿病的记载。现代通过对茶叶的研究发现,能使血糖降低的关键成份是茶叶中的茶多糖、茶多酚和茶色素。关于茶疗中提到的“粗茶”,就是藏茶,特指有性繁殖的成熟老茶叶。

4、降血脂

胆固醇和脂肪不溶于水,被包在血液中的磷脂和蛋白质当中,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血液。属于全发酵茶类的藏茶有丰富的茶多酚及茶多糖类物质,而这两者在降低血脂中发挥重要作用。

5、抗辐射

藏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糖,有明显的抗放射性伤害、保护造血功能的作用。多饮藏茶可以预防长时间、低剂量的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金尖藏茶冲泡方法

1、盖碗冲泡法

(1)将藏茶置入盖碗,约5克(若盖碗较大或因个人喜好浓茶,可适量增加投茶量);

(2)将才煮开的沸水注入盖碗中,片刻,弃去第一道茶水;

(3)再次注入沸水,水没茶叶,盖上盖碗,静置约30秒左右;

(4)滤出茶汤入公道杯,一杯红、浓、醇、陈的上好藏茶就泡好了。

2、熬煮法

家用电水壶(容积约2升)注入水约1.2-1.5升,待水温加热开,放入5-8克藏茶(若个人喜好浓茶,可适量增加投茶量),沸腾熬煮2-3分钟关火,盖上壶盖焖泡2-5分钟,滤渣后即可饮用。

特别提示:饭后半小时饮茶更健康!

当然,藏茶的冲泡并非一定要按照上述方法,您可根据自己条件、喜好,随意“发明”各种泡法,藏茶是用来喝的,只要口感良好,醇厚韵长,就是一杯好藏茶!

金尖藏茶储存方法

藏茶由于是深度发酵茶,它存放的时间越久其味越醇厚、甘爽、陈香,随着时间的推移,年份越久的藏茶其经济价值越高,在存放和收藏过程中须注意室内的空气湿度和刺激性异味等外部因素影响藏茶的品质,应注意如下问题:

(1)保持存放藏茶的室内通风性良好,忌潮湿。

(2)如果空气湿度大于70%以上时,应定期抽湿或勤打开门窗通风,以免因空气潮湿而使藏茶发霉。

(3)严禁与有强烈异味如油漆类、酒类、含化学挥发气味类物质存放一室。

(4)每年定期将收藏的茶叶在阳光下晾晒一到二次。

(5)建议存放于家中的书房、客厅、卧室,这样即可通风,亦可改善房屋内的空气质量,改善家居生态环境,随时能嗅到茶香,同时又达到收藏的目的,一举几得。

(6)藏茶属于紧压茶,严禁水浸或摔抛,外形或包装的破损都会对其收藏价值打折扣。

金尖藏茶历史渊源

藏茶于四川盆地西南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理学上称“雨极”)。雅安境内的高山自古出名茶,传说2000多年前,有位叫吴理真的道士在蒙山收集野茶,种下七株仙茶,取甘露井水熬煮,创造了“茶”这个流芳百世的饮品。

因此,雅安可以说是全世界“茶”的诞生地,是茶叶的鼻祖。到了唐宋时期,雅州出产的茶叶源源不断地通过西南边陲运往西藏,形成初具规模的“南路边茶”。

中央政府曾用茶来换取西藏的战马,这就是著名的“茶马互市”。管理“茶马互市”的官方机构叫“茶马司”,目前雅安境内遗留的古遗茶马司还有六个,历史记载中以雅州、碉门(今雅安天全)和黎州(今雅安汉源)最为著名。

雅安作为藏茶生产中心和茶马交易的集散地,集中了从四川泸州、宜宾、灌县、重庆等地和一部分云南的原料茶重新整合,规模空前壮大。运送藏茶入藏的马帮在古雅州集结时,最多达到三千壮丁,两千驮马。每年都有15000匹以上甚至多达20000匹马在雅安成交。

雅安作为茶马贸易的中心,又是扼川藏、川滇的咽喉之地。所以“茶马互市”的政策法令都以雅安首发。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明初,雅州碉门茶马司规定,西藏的上等马给茶40斤,中等马给茶30斤,下等马给茶20斤。……”到了战马稀缺年份,雅州碉门茶马司又改规定“上等马

藏茶给茶120斤,中等马给茶70斤,下等马给茶50斤。”说明雅安在“茶马贸易”及藏茶的运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雅安茶厂有限公司是解放初期由雅安境内100多家茶号合营而成的股份公司,也是岂今中国规模最大的藏茶生产基地。追溯雅安茶厂的历史,在明代嘉庆年间的“义兴”茶号就已跃然史上,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公元1704年)“恒泰”等茶号已经是当时中国的藏茶龙头产业。弹指一挥,具有三、四百年历史的雅安茶厂可谓是中国藏茶的鼻祖。

新中国成立之后,雅安茶厂已向藏区输送藏茶500多万担。西藏自治区每十年一度的大庆典,政府将雅安茶厂的金尖和康砖作为指定的馈赠珍品送达每一位藏族同胞。

安化黑茶历史渊源


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始祖,在唐代(856年)的史料中记载为“渠江薄片”,曾列为朝廷贡品,明嘉靖三年(1524年)就正式创制出了安化黑茶。至16世纪末期,安化黑茶已位居中国领先地位,万历年间被定为官茶,大量远销西北。

安化黑茶历史渊源

1、兴于汉唐

安化产茶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唐朝,也有专家推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茶叶来自安化,安化产茶历史则是2300多年前的汉代。856年,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的“渠江薄片茶”,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进长安,这是最早记录安化茶叶的历史古籍。[1]

2、延于五代及宋

安化和新化早在汉朝即属长沙府辖制,时称梅山,有上梅山和下梅山之分。翟守素开梅山之后,宋熙宁五年(1072年)再开梅山置安化县,取归安德化之义,仍然隶属潭州。北宋启疆之初,安化茶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唯茶甲诸州县”。五代毛文锡《茶谱》还是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渠江薄片茶”即是早期的安化黑茶。南宋时期,淳熙二年(1175年),以黎虎将、赖文政为首,组建两支“茶商军”贩运安化黑茶,每队三四千人。

3、“四保”贡于明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起,明朝采办的贡茶中,安化年贡“芽茶”22斤,每年谷雨前,在大桥、仙溪、九渡水、龙溪等“四保”由县长监督采制,史称“四保贡茶”。

明嘉靖三年(1524年),史料记载:“商茶低伪,悉征黑茶……”“乡民大半以茶为业,邑土产推此第一”。这是“黑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是“安化黑茶”之名的由来。同时也说明在1524年以前,安化已开始大量生产黑茶。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御史李楠以安化茶(私茶)妨碍茶法马政为由,上奏禁运,御史徐娇同时奏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南之行,无碍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最终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西北引茶,以川为主,湖南为辅”。从此“安化黑茶”正式定为“官茶”,逐渐取代川茶主销西北。

4、鼎盛于晚清

明末清初,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了以安化为起点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是一条纵贯中国、连接欧亚,可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国际商贸大道。明末清初,安化县呈现“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

5、发展于当代

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安化黑茶以其边需之盛而不止,仍然通过各种渠道运往边疆。1939年,中国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在安化试制黑砖茶获得成功,安化诞生了中国第一片黑砖茶,随后安化1953年研制了湖南省第一片茯砖茶,1958年研制了中国第一片花砖茶,安化由此成为中国黑茶紧压茶的摇篮。

2008年,千两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安化黑茶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2011年,安化黑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雅安黑茶历史渊源


我国黑茶始制于四川。雅安藏茶历史悠久,因产于雅安,唐宋以来畅销藏区而得名,自古以来与藏民族以及我国西北部蒙、维、回、羌等民族同胞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雅安藏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称黑茶、乌茶、边茶、边销茶、四川南边茶、四川南路边茶、大茶、雅茶等,民族同胞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深切感悟和体会。

雅安黑茶历史渊源

《史记·周本纪》载,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南(四川)八部族贡武王荼(茶)”。《明史·茶法》:太祖朱元璋“诏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专令蒸乌茶易马。”乌茶即藏茶、边茶,天全即今雅安市天全县。《西藏政教鉴附录》:“茶叶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产龙团、凤饼茶,贡奉朝廷后作和蕃礼品带进藏区。之后,雅安藏茶源源不断输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宋以来,朝廷先后行“茶马互市”、“榷茶制”、“引岸制”等策“以茶治边”,雅安藏茶迅速发展。《明史·茶法》:宋太祖“设茶马司于秦、洮、河、雅诸州,自碉门(今天全)、黎(今汉源)、雅(今雨城)抵朵甘、乌思藏(康、藏都司),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宋熙宁七年在雅设茶马司,位于今名山新店,其遗址是我国目前唯一可考的茶马司遗址。

雅安制作技艺,主要依靠茶号和茶厂的传统艺人、工匠在加工过程中代代口授心记,近代始有文字记载。雅安藏茶生产明朝以前为分散加工,朝廷统一收购经营。清朝允许民间藏茶贸易,私营藏茶企业增多,到清末,雅安、天全、荥经、名山、邛崃等县茶号有200多家。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为抗击英国侵略,抵制印茶入藏,振兴雅安边茶在藏区的地位,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及四川劝业道共同主持,组织雅安、名山、天全、荥经、邛崃五县茶商集资33.5万两白银,在雅成立官督商办的“边茶股份有限公司”。辛亥革命后,公司解体。

民国初年,私营茶号恢复到100多家,接着军阀混战,强派苛捐杂税,藏商携款私逃,很多茶号倒闭,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仅剩30多家。1939年,西康省成立,国民政府为垄断边茶经营,筹备在雅成立“中茶公司西康省分公司”。其后,私营茶号率先联合成立“康藏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包销全部茶引,使名山、邛崃两县茶号倒闭,仅为雅安、天全茶号收购原料,代加工成品茶。

1950年2月雅安解放,有茶号48家,其中雅安(今雨城)30家,天全10家,荥经8家。

新中国成立,没收官僚资本改为国营茶厂,有草坝、河北、文定街、大北街四个国营茶厂。1953年公私合营,藏茶加工厂由原48家合并为三家,即国营雅安茶厂、国营荥经茶厂、国营天全茶厂。1972年建成国营名山茶厂,1985年建成国营雅安市(今雨城区)茶厂。

2002年,国家7部委公布全国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共25家,其中雅安6家,约占全国1/4。这些企业实行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扶持政策。

2005年雅安有藏茶生产企业15家(其中国家定点企业6家)。2006年,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通知》(国办发[2003]65号)及实施茶叶市场准入制度,目前已有10家企业取得QS认证

2007年全市茶叶总产量5.6万吨,其中藏茶近3万吨,占全省边销茶产量的80%,占全国边销茶产量的40%以上。其中销往西藏地区占60%、青海甘肃约9%、甘孜、阿坝约20%,内销约12%。

运用传统制作原理研制开发的系列藏茶新产品,不仅继承了传统藏茶特有的口感、风味、功效和内含物,而且在品种、包装、饮用方式、收藏、装饰等方面,更适合现代都市人的生活需求,“边茶内销”、“藏茶共饮”的产销思路,促进了藏茶产品的革新和营销理念的转变,雅安藏茶系列产品已销往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等国内城市和俄、韩、日、蒙、澳等国家和东南亚及台、港地区。

金尖藏茶是什么茶?金尖藏茶——黑茶


金尖藏茶是一种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的茶叶,当然的,也因为制作的原因,促使了茶叶内含物质接近500种,是一种非常好的茶叶,那大家知道金尖藏茶是什么茶吗?不知道的话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金尖藏茶属于黑茶

雅安金尖藏茶,是一种黑茶,产自于四川雅安、宜宾、江津县、万县等地,其历史悠久,早在唐宋年代就已经是赫赫有名的,长期以来都和我国西北部多个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有紧密的关系。

因雅安金尖黑茶的制作工艺是非常复杂的,再加上后期发酵的原因,所以收藏价值是非常好的,是众多古黑茶中,收藏价值最高的茶类。

金尖藏茶的特点

1、红

指的是茶汤红透红,鲜活可爱。

2、浓

指的是茶味地道,饮用时爽口甘畅。

3、陈

指的是陈香味,存放时间越久的老茶,茶香味越浓厚。

4、醇

入口不涩不苦,滑润甘甜,滋味醇厚。

金尖藏茶的制作工艺

1、采割

传统雅安藏茶原料,是国内唯一用“茶刀子”采割的,也就是不是纯手工茶;原料的话,分为本山茶、上路茶、横路茶。

(1)、本山茶

产自于雨域周公山一带,于每年端午节、白露节前后,分2次留桩3.5里面采割。

(2)、上路茶

产于雨城区大河、严桥、中里等山区,每年于大署至立秋之间采割一次,留桩3.5厘米。

(3)、外地茶

产于名山、天全、荥经等县,多实行粗细兼产,即春季采细茶、大署至立秋前采边茶

2、原料

(1)条茶

为砖茶的主要原料之一,每年谷雨后、端午节前采割。

(2)撒茶

毛尖、芽细,砖茶的原料,于清明后、立夏前采收,采收标准为一芽二、三、四叶。

3、原料茶初制

分为庄茶、复制做庄茶两种,需经过多次渥堆高温发酵的显著特点,传统做庄茶制作由18道工序;复制做庄茶是把毛庄茶经复制做成庄茶,工序包括有蒸、揉、发酵、干燥等。

4、成品茶的加工

是经过整理、拼配、春包等工序,把原料茶制为成品茶;条包砖茶,是雅安藏茶的一个很显著的特点。

5、原料茶整理

经筛分、风选、拣剔、切铡、干燥、停仓等工序去除茶梗及杂质,调整含水量,分质量等级存放等。

6、拼配

按品种要求根据原料茶质量按比例搭配拌和。

7、压制

通过称茶(定量)、蒸茶(加温加湿)、春紧、码包等工序,将料茶压紧成为茶砖。

8、包装

冷却后砖茶倒出茶篼子,取隔页、包黄纸、打标签、包牛皮纸、捆千斤篾、再装入茶篼子、编包成为成品茶。

9、检验

成品茶经检验合格进入成品库。小垛码放,促进通风和自然后发酵。

总而言之,金尖藏茶属于黑茶,是一种非常好的茶叶,含有众多的营养,其中的无机物是相当丰富的,矿物质包括有磷、钾、镁、硒等,值得品鉴!

青砖茶历史渊源


青砖茶主要产于鄂南。以后发展到汉口、襄阳等地,已有六百多年的生产历史。青砖茶首先从羊楼洞开始生产。2015年国际茶叶委员会因此授予赤壁市为“万里茶道源头”,羊楼洞为“世界茶叶第一古镇”。羊楼洞不仅是世界著名中俄万里茶道源头,还是青砖茶、米砖茶的鼻祖,始于汉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也是近代中国重要的茶叶原料供应和加工集散中心,影响了汉口和九江两大茶市的发展。

青砖茶历史渊源

鄂南地区茶事甚早,传说三国时东吴士燮、庞统、神医华陀曾在此采茶作药,医护将士。魏晋时,采茶叶已在鄂南地区初步发展,如晋代陶潜的《续搜神记》中所载:“晋武帝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按:今鄂南全域晋时属武昌郡,其时武昌郡统七县,惟鄂南有大山。从地理沿革看,武昌山当属幕阜山一脉)。晋代著名道学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葛洪曾在赤壁葛仙山、黄葛山、随阳山等处修行十余年,采茶煮茶,潜心著述,写成道家著名典籍《抱朴子》,对中国古代化学和制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

到了唐代,“长江中游的茶叶在唐代取得空前的发展,这种发展得助于当时迅速兴起的饮茶之风”。鄂南茶叶不仅列为贡品,还加入国家商贸,采茶叶空前发展,茶叶种植亦在民间广泛出现。今赵李桥所辖羊楼洞松峰山上的一株千年老茶树,相传植于唐太和年间(公元827年前后),它见证了唐代鄂南茶叶的辉煌。《太平寰宇志》载:“鄂州蒲圻、唐年(今崇阳、通城)诸县,其民……唯以种茶为业”。茶圣陆羽在《茶经·茶之出》中云“江南出鄂州、袁州、泉城红、泉城绿、吉州。”鄂南各县唐时统属鄂州,唐时鄂州以江夏郡产茶为最,而鄂南各县则是江夏的主体辖地且是最适宜种茶区域。毛文锡在《茶谱》中说:“鄂州之东山、蒲圻、唐年县,大茶黑色如韭叶,极软,治头痛。”可见鄂南在唐代就以药用大黑茶而蜚声茶界了。唐时鄂南的茶叶还为民族之间的文化友谊沟通作出了贡献,据《唐国史补》记载:唐中央政府赏赐给附马都尉吐蕃王松赞干布之茶叶即采自岳、鄂、赣三州。

宋代实行茶马交易及榷茶(茶叶国家专卖)之制,鄂南产茶更盛,《宋史·地理志》载:“岳鄂(今鄂南地区)处江湖之都会,全邵屯兵,以扼蛮獠,大率有材木、茗诧(诧即茶)之饶……”。随之国家定“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将荆湖北路之岳州、鄂州定为榷茶之地,年定上交国库榷茶247万斤。《宋史·食货志·下五·茶上》载国家规定茶叶主要品种有二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蒸造实卷模中串之”。这种所谓的“片茶”,系将茶叶蒸后压成饼状,即今洞庄砖茶之雏形。

元明时,鄂南已成为湖广区域最重要的产茶区域。《明史·食货志》载:“产茶之所,湖广以武昌为首,然当时以兴国军(今通山、阳新一带)为最著。”《湖广通志》:“武昌茶出通山者上,崇阳、蒲圻者次之。”明代中期,为了茶马贸易的需要,当时产于蒲圻、咸宁、崇阳、通山、通城及湖南临湘一带的老青茶,运至羊楼洞(今赵李桥)加工后,大批销往蒙古等边疆地区。羊楼洞成为鄂南茶产销集散中心即从是时起。当时,羊楼洞一带出产的茶叶为了降低运费,减少损耗,便于长途运输。改变了宋代以来用米浆将茶叶粘合成饼状的办法,采用先将茶叶拣筛干净,再蒸汽加热,然后用脚踩制成圆柱形状的帽盒茶。这种“帽盒茶”,即今赵李桥青砖茶之滥觞。

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在亲征噶尔丹后,废除了明代的茶马司和马市,开放了汉蒙民族的民间贸易,羊楼洞供边销的帽盒茶制造业更加兴盛。乾隆五十一年至六十年间(1786-1795),山西茶商进入羊楼洞设茶庄制茶,当时著名茶叶生产厂家有三玉川、巨盛川,每年生产帽盒茶约40万公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际市场对红茶的需求,鄂南的“蒲邑四乡皆产之,而种植较盛、获利颇多者,厥惟南乡,以其近羊楼峒(洞)茶市也。”而鄂南的崇阳,这时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茶叶产区:“筛茶之男工,拣茶之女工,日夜歌笑,市中声成雷,汗成雨”。“同郡邻省,各处贩客云集,舟车肩挑,水陆如织。”成为湖北著名的茶市。道光年间,广东帮茶商到羊楼洞收购精制红茶。1840年,羊楼洞有红茶号50多家,年制红茶5万担,供出口欧洲。

清中后期,随着制茶技术的改进,现代真正意义上的青砖茶开始出现了。嘉庆二十年蒲圻贡生周顺倜所作《莼川竹枝词》云:“三月春风长嫩芽,村庄少妇解当家,残灯未掩黄梁熟,枕畔呼郎起采茶。”“茶乡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别有红笺书小字,西商监制自芙蓉。(原注:每岁西客于羊楼洞买茶。其砖茶用白纸缄封,外粘红签,题‘本号监制仙山名茶’等字。芙蓉山在西乡)”关于青砖茶正式生产的时间,学术界一般认为始自咸丰末年即1861年。根据查证,我们认为青砖茶出现的时间应该还略早一点。宣统年间修订的《崇阳县志》记载:“今四山俱种茶,山民借以为业。往年山西商人购于蒲圻羊楼洞,延及邑西沙坪,其制采粗叶,入锅火炒,置布袋中,揉成,再粗者,入甑蒸软,取捎细叶洒面,压做砖。竹藏贮之。贩往西北口外,名黑茶。道光季年,岁商麇集,采细叶曝日中,揉之不用火。阴雨则以炭焙干。”可见在道光末年已有成形的青砖茶出现。关于这一点,《蒲圻志》里也认为羊楼洞黑(青)砖茶的出现是在“道光、咸丰年间”。由于受当时条件所限,初期的砖茶制造工艺较为原始:“砖茶庄之制砖方法,初极幼稚,即置茶于蒸笼上,架锅上蒸之,蒸毕倾入斗模内,置压榨器中,借杠杆之力,压成砖形,随即脱模置放室内,任其自干,数日后即可装箱起运。”这种压制砖茶的方法和机械压制方法相差无几,唯当时的干燥方法是放置半成品任其自干,与采用锅炉蒸汽烘干稍有不同。其法后有所改善:“由杠杆压榨器改为螺旋式压榨机,制成之砖,较为紧结”。

黑砖茶历史渊源


黑砖茶,因用黑毛茶作原料,色泽黑润,成品块状如砖,故名。现湖南白沙溪茶厂也有生产。其原料选自安化、桃江、益阳、汉寿、宁乡等县茶厂生产的优质黑毛茶。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下黑砖茶的历史渊源。

黑砖茶历史渊源

湖南省安化县生产黑茶历史悠久,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由户部正式定为运销西北地区以茶易马的"官茶"后,陕、甘、宁、晋地区的茶商,到朝廷在各地设置的茶马司以金(货币)易领"茶引"(按:明制茶课引规定:上引五千斤、中引四千斤、下引三千斤),至安化大量采购黑茶砖,运销西北地区以茶易马(按:明洪武二十二年所定茶易马分上、中、下三等:上等马每匹一百二十斤、中等马每匹七十斤、下等马每匹五十斤)。大都运往兰州再转销陕、甘、青、新、宁、藏少数民族地区。明末清初西北地区的"边茶"十之八九由安化黑茶供应,多在陕西泾阳压成茶砖。1939年,湖南省茶叶管理处在安化县设厂大批量生产黑砖茶,产品分"天、地、人、和"四级,统称"黑茶砖"。1947年,安化茶叶公司设厂于江南镇,在茶砖面上印有"八"字,称"八字茶砖",供不应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业公司安化砖茶厂(白沙溪茶厂前身)积极扩大生产,产品改称"黑砖茶",主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黑砖茶的创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体积庞大的里引茶受运输条件的影响而大为减少,从而引起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叫地方政府这里解决这一问题。时任湖南省茶叶管理处副处长的彭先泽先生,经过科学的实验和研究后,撰写了一篇题为《辟在安化不能压砖》一文,并见诸报端,引起政府和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1939年5月,彭受托至安化试压黑砖茶,在安化的江南坪(江南镇)仿照湖北羊楼洞的压制方法,用木制压机压制样砖数片,送往当时的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检验。6月接到复电:“样砖色味俱佳,唯砖身松弛,诸嘱压紧。”7月于湘潭订购铸制手摇螺旋压机六部,12月压机运回。1940年1月装制,3月正是开工压制,其产品据当时旅居江南坪的泾阳茶商称:“砖身紧致,色泽艳丽,滋味醇厚,其品质在泾阳砖之上,并经重庆中国茶叶公司检验,交由中国茶叶公司销售,自此,安化开始压制黑砖茶。

黑砖茶外形特征

传统黑茶砖每块重2公斤,呈长方砖块形,长35厘米,宽18.5厘米,厚3.5厘米,砖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茶叶香气纯正,汤色黄红稍褐,滋味较浓醇。为适应大众化的需求,白沙溪研制了小规格的精品黑砖条茶,制作工艺更为巧妙,使茶品极具人性化,该品为半发酵茶,去除鲜叶中的青草气,加以砖身紧实,不易受潮霉变,收藏数年仍不变味,且越陈越好,适于烹煮饮用,尚可加入乳品和食糖调饮。

千两茶历史渊源


千两茶系黑茶茶类中的一个品种,创制于湖南省安化县江南一带,是安化的一个传统名茶,以每卷(支)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名花卷茶。

千两茶历史渊源

千两茶,始创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的湖南省安化县江南一带。清道光元年(1821年)之前,陕西商人到湖南安化采购黑茶,为骡马运输方便,减少茶包体积,节约运输费用,将采购的散装黑茶踩压成包运回陕西。当时,这种踩压成包的黑茶叫“澧河茶”。后来,陕西茶商又对茶包作了改进,将重量100两散黑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的“百两茶”。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晋商“三和公”茶号,又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将茶叶重量增加至1000两,采用大长竹篾篓将黑毛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的“千两茶”。

选用的安化优质散黑茶为原料;在外观上,将散茶筑成圆柱形,柱长五尺(1.665米),柱围1.7尺(0.56米);在外包装上,采用三层包装,茶质更优而卫生,又使外观更美;在加工工艺上,更注重踩压技术与功夫,将茶踩压得更紧密。

千两茶,又分为“祁州卷”与“绛州卷”。祁州卷为山西祁县、榆次等地的茶商经营,每卷(支)重1000两,产量较多。绛州卷为绛州茶商经营,每卷重1100两,产量较少。千两茶,还分为本号和副号。本号茶卷以全白梗黑茶制成,每卷长五尺(1.665米),卷围1.7尺(0.56米);副号茶卷由茶白梗黑茶拼制,每卷长五尺,卷围长1.8尺(0.6米)。

千两茶的加工技术性强,做工精良,工艺保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2年,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聘请刘家后人进厂带徒传艺,使少数工人掌握了千两茶的加工工艺技术,亦使白沙溪茶厂成为独家掌握千两茶加工工艺技术的厂家。据统计,白沙溪茶厂从1952~1958年共生产千两茶48550卷(支)。由于千两茶的全部制作工序均由手工完成,劳动强度大,工效低,白沙溪茶厂始创了以机械生产花卷茶砖取代千两茶,停止了千两茶的生产。1983年,白沙溪茶厂惟恐千两茶加工技术失传,决定将当年在厂加工生产千两茶的老技工聘请回厂传艺带徒,从初夏至深秋历时四个余月,共制作出千两茶300余支。这批千两茶后来以不同渠道和形式,一部分流入各阶层百姓家庭中消费和收藏;一部分被各地博物馆收藏,而一部分却流至海外及港澳台地区。为了满足市场需求,1997年白沙溪茶厂恢复了传统的千两茶生产;随着保护知识产权思想认识的提高,为使千两茶这一民族品牌持续发展,1998年白沙溪茶厂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国家专利申请,获得批准,从而使白沙溪茶厂成为全国惟一合法生产千两茶的厂家。2004年后,随着陈香型茶在茶叶市场上的风行,促进了千两茶生产的发展。

2014年,CCTV-10探索发现栏目深入千两茶优质源产地“高马二溪”进行了深入挖掘,将其工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拍摄保留下来,并在2014年7月1日晚10点首播。

金尖藏茶怎么存放?金尖藏茶能放多久


金尖藏茶由于是深度发酵茶,它存放的时间越久其味越醇厚、甘爽、陈香,随着时间的推移,年份越久的藏茶其经济价值越高,在存放和收藏过程中须注意室内的空气湿度和刺激性异味等外部因素影响藏茶的品质,正确的存储好。那么,金尖藏茶怎么存放?金尖藏茶能放多久呢?下面一起来了解看看。

金尖藏茶怎么存放?

存放金尖藏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保持存放藏茶的室内通风性良好,忌潮湿。

(2)如果空气湿度大于70%以上时,应定期抽湿或勤打开门窗通风,以免因空气潮湿而使藏茶发霉。

(3)严禁与有强烈异味如油漆类、酒类、含化学挥发气味类物质存放一室。

(4)每年定期将收藏的茶叶在阳光下晾晒一到二次。

(5)建议存放于家中的书房、客厅、卧室,这样即可通风,亦可改善房屋内的空气质量,改善家居生态环境,随时能嗅到茶香,同时又达到收藏的目的,一举几得。

(6)藏茶属于紧压茶,严禁水浸或摔抛,外形或包装的破损都会对其收藏价值打折扣。

金尖藏茶能放多久?

金尖藏茶在密封无菌的情况下,是可以无限保存的,不受潮就不会过期,可以说是囤茶首选了。

金尖藏茶怎么喝?

1、盖碗冲泡法

(1)将藏茶置入盖碗,约5克(若盖碗较大或因个人喜好浓茶,可适量增加投茶量);

(2)将才煮开的沸水注入盖碗中,片刻,弃去第一道茶水;

(3)再次注入沸水,水没茶叶,盖上盖碗,静置约30秒左右;

(4)滤出茶汤入公道杯,一杯红、浓、醇、陈的上好藏茶就泡好了。

2、熬煮法

家用电水壶(容积约2升)注入水约1.2-1.5升,待水温加热开,放入5-8克藏茶(若个人喜好浓茶,可适量增加投茶量),沸腾熬煮2-3分钟关火,盖上壶盖焖泡2-5分钟,滤渣后即可饮用。

特别提示:饭后半小时饮茶更健康!

当然,藏茶的冲泡并非一定要按照上述方法,您可根据自己条件、喜好,随意“发明”各种泡法,藏茶是用来喝的,只要口感良好,醇厚韵长,就是一杯好藏茶!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金尖藏茶历史渊源》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黑茶藏茶”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