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汤颜色有内涵

发布时间 : 2019-11-13
红茶汤色颜色等级 祁门红茶茶汤颜色有点黄 红茶汤色有几种

红茶汤色颜色等级。

品茗最关键的一环便是开汤品赏,也就是将茶叶先行冲泡,然后再进行品评,品赏的一般程序为:欣赏汤色——闻嗅香气——尝试味道——评看叶底。

今天就来讲“欣赏汤色”这一步。

由于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以致茶汤容易变色,因而要及时欣赏汤色,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浊度等方面,辨别茶汤颜色深浅、正常与否、茶汤暗明、清澈或浑浊程度。

茶汤有些绿有些红,有些亮有些暗,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茶汤的颜色还可以分成色相、明度与彩度来判定。

色相指颜色的种类,茶汤的颜色主要是绿与红之间的变化,这与茶的发酵程度有关,发酵愈少,汤色愈偏绿,发酵愈多,汤色愈偏红,其间就有黄绿、金黄、橘红等非阶梯式的变化。

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这与茶的焙火程度有关,没怎么焙火的茶,汤色显得明亮,焙过火后,因焙火程度的加重,汤色变得愈来愈深。

彩度指颜色的饱和程度,这与茶汤内可溶物的多少有关,可溶物溶出愈多,茶汤的稠度就愈大,表现在汤色上就是彩度高。相反的,可溶物愈少,茶汤就愈变得水水的,汤色的彩度就愈低。

品鉴茶叶汤色常用术语:

绿艳:清澈鲜艳,浅绿鲜亮。

黄绿:绿中微黄,似半成熟的橙子色泽,故又称橙绿。

绿黄:绿中黄多的汤色。

浅黄:汤色黄而浅,亦称淡黄色。

橙黄:汤色黄中微带红,似橙色或桔黄色。

橙色:汤红中带黄,似桔红色。

深黄:暗黄,汤黄而深无光泽。

青暗:汤色泛青,无光泽。

混暗:汤色混而暗,与“混浊”同义,汤中沉淀物多,混而不清,难见碗底。

红汤:常见于陈茶火烘焙过头的茶,其汤色有浅红色或暗红色。

清黄:茶汤黄而清澈。

金黄:茶汤清澈,以黄为主,带有橙色。

红艳:似琥珀色而镶金边的汤色,是高级红茶之汤色。

红亮、红明:汤色不甚浓,但红而透明有光彩,称为“红亮”;透明而略少光彩者,称为“红明”。

深红、深浓:红而深,缺乏鲜明光彩。

红淡:汤色红而浅淡。

深暗:汤色深而暗,略呈黑色,又称红暗。红茶发酵过度,贮存过久,品质陈化常有此色。

红浊:汤色不论深或浅,内中沉淀物多混浊不以见底。

冷后浑、乳凝:红茶汤浓,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汤现象,称为冷后浑或乳凝,品质好的红茶出现这种现象。

姜黄: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汤色呈姜黄明亮,浓厚丰满,是一种汤质浓、品质好的标志。

浓亮:茶汤浓而透明,虽不如浓艳光圈亮,但还有光彩。

鲜明:新鲜明亮,略有光泽,不够浓,但亦不淡。

清澈、明亮:茶汤清净透明称为“明亮”。明亮而有光泽,一眼见底,无沉淀或悬浮物,称为“清澈”。

明净:汤中物质欠丰富,但尚清明。

混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难见碗底。

昏暗:汤色不明亮,但无悬浮物,与混浊略有差别。

小编推荐

茶汤颜色的分类


关于茶汤的颜色,可以分为几类:

茶汤颜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茶叶所含的元素来形成的,如本身的颜色,或发生氧化、发酵等化学反应等等。这些都是茶汤颜色形成的主要因素。

不同茶叶的茶汤会因茶叶的品种、以及制作工艺等原因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茶汤颜色。而泡好的茶叶也会因水质、时间等因素、使得沏茶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常见的绿茶茶汤中含有的是黄绿汤色的物质,而绝大部份的茶汤成分是茶多酚和它的氧化物,其中含有花黄素和花青素等,这些元素都是大多能溶于热水的有色物质。这些茶素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部分的氧化,变成极易溶于热水的黄色物质,也是形成茶汤色的主要物质,加工过程中由于茶的温度不够高,从而使儿茶素会进一步氧化,从黄色变成红褐色。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杯茶若放久了,颜色也会加深;而茶叶的保存不良,也会让冲泡出来的茶呈现深色,这个原因是因为茶多酚的氧化所引起的。

再如红茶,因为红茶是不经过高温杀青处理的一种茶叶,其茶多酚的变化是非常剧烈的,尤其经过发酵以后会让茶多酚大量氧化,从而使得颜色变得更深了,变成了红黄色、红褐色的物质。

红茶茶叶的茶素主要有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等,这些都统统称为红茶色素,所以优质的红茶茶黄素与茶红素的含量是较多的。

此外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冲泡后的茶汤是呈黄红色的;黑茶都是用粗老的鲜叶来作为原料的,茶汤为棕红色;黄茶类茶汤色泽是黄色的,而且叶底也是黄色的;白茶是属于轻度发酵的,其茶多酚在未经氧化的条件下是属于无色的那种,不过稍为氧化了以后就会变成黄白色的,因此白茶的汤色是黄白而明亮的。

茶汤品饮之内涵分析


现在我们要谈的仅限于赏茶里的“茶汤”部分,其他如茶叶的外观、茶叶的冲泡过程、叶底(沖泡过的茶叶)的审识,甚至于茶汤的颜色,都不包括在内。要先理解我们从茶汤中可以喝到什么“内涵”,才能进一步去分辨它的优劣与欣赏它的个性。这是“评茶”与“品茶”的必修课程。

喝茶时我们最先会注意到的是茶汤的“稠度”,所谓稠度是指茶叶“水可溶物”溶解在这杯茶汤中的多寡。我们经常说:这茶泡浓了,是指茶叶的内含物溶出太多,如果说是泡淡了,则是指溶出太少。我们练习泡茶就是要学会把茶泡到我们认为最恰当的“稠度”。前面说到“水可溶物”,因为茶叶内还有不溶于水的成分,一般泡茶总是用水浸泡,除非从事化学分析才会使用到其他溶剂。影响茶汤稠度最主要的因素是浸泡的“时间”。

喝茶时我们还会注意到茶汤的“强度”,这强度是指茶汤对口腔的刺激强度,这刺激不是指喝了茶会不想睡觉的那种生理作用,而是味觉与嗅觉上的反应。有些茶喝进嘴里,感觉得非常激烈,苦涩味强的茶是属于这一类,有些则非常温顺。一般说来,“水温”高时,浸泡出的茶汤强度会高一些。

进一步我们还要留意茶汤的“调和度”。所谓调和度是指茶汤内各种滋味的“组配”状况,组配得好,我们就说这杯茶汤的调和度佳,品嘗起来很有立体感,否则我们会觉得很单调,只是平面的而已。不应该用高温浸泡的茶却用高温浸泡了,即使不是泡得太浓,苦涩味也会偏高,因为苦涩味的成分在高温的浸泡下溶出的速度较快;如果浸泡的时间再长,那一定是又苦又浓了。

当然也可能是茶叶本身的问题,如一般常喝到的日本蒸青绿茶,甘味经常偏重,如果再以较低的水温浸泡,那就一面倒的倾向甘味了,如果希望调和一点,可增高一点温度,缩减一些时间。前面我们一再强调“这杯茶汤”而不说“这泡茶”,因为“茶汤狀况”是浸泡的结果,虽然与茶叶的品质有关,但现在我们谈“茶汤”的认识是偏重在“泡茶”后的结果,能谈论的对象也只是这次泡出的“茶汤”。

另外还有一项茶汤品饮的内涵是“茶性”,包括茶的类别(如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红茶等)、茶青的品种、茶树生长的地区气候与土壤、制茶师的手法等等。这些茶性即使在同一项上述所说的“汤况”之下,如同样的稠度、强度、与调和度,仍然会显现不同的“个性”。如何有效突显该泡茶的特性也是茶人应尽的责任。茶人在泡茶的时候,就是利用水温、茶量、时间与浸泡器的质地等来表现该泡茶最佳的茶汤状况。

茶的冲泡分为单次性冲泡、多次性冲泡与浓缩性冲泡,多次性冲泡时要求每一泡都要泡到相同的“浓度”。如小壶茶法,通常会置一次茶,冲泡五道左右,这时的前后五道就会被要求泡得平均,不能一道浓一道淡的。这时所说的“浓度”是一个概念性的名词,只表示茶汤进口吋,打击口腔壁的力道。

因为前后五道茶汤的品质是不可能一样的,一定是前几道好,接着一道不如一道,平均的只是给予口腔的感受程度。同一壶茶,浸泡到后来,稠度降低了,只好拉长浸泡的时间,溶出一些尚未被溶出的成分,这时大多是一些“强度”较大的滋味,往往是偏向苦涩的味道。

再说,这时候其他滋味业已減弱,这些强度较大的成分即使也已经转弱,仍然足以撑起茶汤的“浓度”感。很多人练习泡茶时会准备一组不拿来饮用的杯子,每泡一道茶就留下一杯作对照,等五、六道茶泡过后,看看茶汤的颜色是否平均地往上爬“深”,因为浸泡时间拉长后,茶汤的颜色会加深的。如果数道汤色看来全一致,反而喝来的滋味会往下跌。

茶汤的颜色咋那么好看?


儿茶素氧化程度不同,将茶叶世界划分为不发酵茶、部分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

1、不发酵茶:绿茶儿茶素氧化程度最轻,我们称之为不发酵茶;

2、全发酵茶:红茶儿茶素在茶叶中酶的作用下氧化程度最高,我们称之为全发酵茶;

3、部分发酵茶:乌龙茶的儿茶素在茶叶中酶的作用下,氧化程度居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所以又叫部分发酵茶;

4、后发酵茶:有一些茶的儿茶素也是发生了氧化的,而且氧化程度也很重,但是这主要是由于制茶中利用非酶促的氧化和微生物作用的结果,我们常称之为后发酵茶,如普洱茶(普洱熟茶)。

茶汤的汤色与发酵程度有关。

“绿茶”为什么是绿色的?“红茶”为什么是红色的?其他的茶为什么不绿也不红?茶叶中的儿茶素本身是无色或浅黄色的,但经过发酵后,就形成了橙黄色的茶黄素和深红色的茶红素。绿茶是不发酵茶,保留了其本身成分的原貌,所以呈现绿汤绿叶的特点;而全发酵的红茶,儿茶素类已经氧化成红色为主的茶黄素和茶红素,所以茶汤色泽较红。另外,部分发酵的乌龙茶,儿茶素部分氧化,形成少量茶黄素,所以汤色不红不绿,介于二者之间。

铁观音茶汤是什么颜色 泡茶


铁观音茶汤的颜色有浅绿,深绿及褐色及深褐色,浅绿和深绿色有的是因为茶叶品种的不同产生的,有此是因为做青的方法不同。

铁观音茶汤是的颜色:

清香型铁观音的颜色一般都是浅绿色的,浓香型铁观音深绿色的较多。那么褐色及深褐色的当然是属于炭培型铁观音。炭培的火候不同会产生不同深浅的褐色。购买铁观音时观察茶叶的颜色最主要是看茶叶的色泽是否鲜亮,看中茶叶后重要的是要试泡一下。

试泡茶叶时要一看、二闻、三品。这一看就是要看看铁观音茶汤的颜色。不同的铁观音茶冲泡出来的茶汤颜色也各不相同,清香型铁观音冲泡出来的茶汤带绿色,浓香型铁观音的茶汤是绿中带黄,黄色偏多。炭培型铁观音冲泡出的茶汤那就是红中带褐色,喜欢浓茶的老茶友泡出来的铁观音汤色一定会是深褐色的,也就是大家平常说的像酱油。

铁观音的好坏鉴别:

1、观看外形:主要是观察铁观音的外形、色泽、匀净度和闻茶米的香气。凡外形肥状、重实、色泽砂绿,干茶(茶米)香气清纯的,此类茶即观音特征明显均为上品茶;反之为次品茶。

2、湿评品质:茶叶经沸水冲泡后鉴别其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

(1)嗅香气:先嗅香气是否突出,再区别香气高低、长短、强弱、纯浊。嗅香时采用热嗅、温嗅、冷嗅相结合的方法。凡香气突出,香气清高,馥郁悠长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2)尝滋味:用茶匙舀取适量的茶汤入口(一定不要太多),通过舌头在口腔中作吮吸打转滚动,使口腔各部位的味细胞作出综合的滋味感应。凡滋味醇厚,醇而带爽,厚而不涩,富有品种“韵味”特征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3)看汤色:看茶汤的颜色深浅、明暗、清浊等。凡汤色橙黄明亮的(简称是绿豆汤)的为上品;暗浊的为次品。

(4)观叶底:经沸水冲泡过的茶叶(称为“叶底”,俗称“茶渣”),倒入盛有清水的盘中,观察叶底。凡叶底柔软、“青蒂绿腹”明显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你喝过什么“颜色”的茶汤,茶汤的滋味为何这么丰富?


品茗最关键的一环便是开汤品赏,也就是将茶叶先行冲泡,然后再进行品评,品赏的一般程序为:欣赏汤色——闻嗅香气——尝试味道——评看叶底。

今天就来讲“欣赏汤色”这一步。

由于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以致茶汤容易变色,因而要及时欣赏汤色,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浊度等方面,辨别茶汤颜色深浅、正常与否、茶汤暗明、清澈或浑浊程度。

茶汤有些绿有些红,有些亮有些暗,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茶汤的颜色还可以分成色相、明度与彩度来判定。

色相指颜色的种类,茶汤的颜色主要是绿与红之间的变化,这与茶的发酵程度有关,发酵愈少,汤色愈偏绿,发酵愈多,汤色愈偏红,其间就有黄绿、金黄、橘红等非阶梯式的变化。

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这与茶的焙火程度有关,没怎么焙火的茶,汤色显得明亮,焙过火后,因焙火程度的加重,汤色变得愈来愈深。

彩度指颜色的饱和程度,这与茶汤内可溶物的多少有关,可溶物溶出愈多,茶汤的稠度就愈大,表现在汤色上就是彩度高。相反的,可溶物愈少,茶汤就愈变得水水的,汤色的彩度就愈低。

品鉴茶叶汤色常用术语:

绿艳:清澈鲜艳,浅绿鲜亮。

黄绿:绿中微黄,似半成熟的橙子色泽,故又称橙绿。

绿黄:绿中黄多的汤色。

浅黄:汤色黄而浅,亦称淡黄色。

橙黄:汤色黄中微带红,似橙色或桔黄色。

橙色:汤红中带黄,似桔红色。

深黄:暗黄,汤黄而深无光泽。

青暗:汤色泛青,无光泽。

混暗:汤色混而暗,与“混浊”同义,汤中沉淀物多,混而不清,难见碗底。

红汤:常见于陈茶火烘焙过头的茶,其汤色有浅红色或暗红色。

清黄:茶汤黄而清澈。

金黄:茶汤清澈,以黄为主,带有橙色。

红艳:似琥珀色而镶金边的汤色,是高级红茶之汤色。

红亮、红明:汤色不甚浓,但红而透明有光彩,称为“红亮”;透明而略少光彩者,称为“红明”。

深红、深浓:红而深,缺乏鲜明光彩。

红淡:汤色红而浅淡。

深暗:汤色深而暗,略呈黑色,又称红暗。红茶发酵过度,贮存过久,品质陈化常有此色。

红浊:汤色不论深或浅,内中沉淀物多混浊不以见底。

冷后浑、乳凝:红茶汤浓,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汤现象,称为冷后浑或乳凝,品质好的红茶出现这种现象。

姜黄: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汤色呈姜黄明亮,浓厚丰满,是一种汤质浓、品质好的标志。

浓亮:茶汤浓而透明,虽不如浓艳光圈亮,但还有光彩。

鲜明:新鲜明亮,略有光泽,不够浓,但亦不淡。

清澈、明亮:茶汤清净透明称为“明亮”。明亮而有光泽,一眼见底,无沉淀或悬浮物,称为“清澈”。

明净:汤中物质欠丰富,但尚清明。

混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难见碗底。

昏暗:汤色不明亮,但无悬浮物,与混浊略有差别。

茶汤的滋味哪里来?

苦丨咖啡碱

咖啡碱在干茶中的含量高达2%~5%,远高于咖啡,所以又名茶素。茶中的苦味多缘于此。

提起茶,味觉给你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苦。茶的风味即苦味微敛,鲜味尤显。

茶汤中,咖啡碱和儿茶素物质会发生化学反应,减轻了茶中的苦味,使茶味更醇和。这两类物质都高时,茶汤呈现更醇厚,鲜爽而收敛,是优质茶的标志。

涩丨茶多酚

不涩不为茶,茶中的涩味主要由茶多酚引起,而儿茶素占茶叶酚类物质的70%左右,是构成涩味的主力军。

涩味的微弱变化会给舌头味蕾带来丰富的体验,各种茶叶和滋味的风格差异,和儿茶素总量与各成分组成息息相关。

甜丨茶氨酸

茶氨酸是茶汤甘甜鲜爽的首因。占茶叶主氨基酸的70%。茶叶审评时,鲜而不腻,是茶滋味的基础。

茶中的甜味物质总量不高,起抑制苦涩味的作用,即天然调味剂,并非主体滋味。

茶汤中甜味物质还

哪些因素影响了茶叶茶汤颜色?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品种众多,至少有500余种。这500余种茶叶可划分为绿茶、红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六大茶类。茶叶中有一类色素可溶于水,称之水溶性色素,主要对茶汤的颜色、口感等品质特点有影响,水溶性色素是能溶于水的色素物质的总称。天然存在于鲜叶叶片的有花黄素、花青素等;在茶叶加工中形成的有茶黄素类、茶红素类及茶褐素类等,其对茶叶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节小编就来说说哪些因素影响了茶叶茶汤颜色。

1、花黄素类(Anthoxanthin)

花黄素也称黄酮类(Flavonoid),包括黄酮醇和黄酮两类,呈黄色或者黄绿色,是茶多酚的组成成分之一,在茶鲜叶中约占干重的3%-4%。它们是茶叶水溶性黄色物质,绿茶茶汤重要组成成分。它们都多与糖结合,形成相应的苷类。

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在豆科、唇形科和菊科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相对较丰富,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黄酮类可以明显预防缺血性心脏病,其机理可能跟其降血脂、促纤溶、扛血小板聚集、防治动脉粥状硬化和保护心肌等作用有关。

2、花青素类(Anthocyanidin)

花青素又名花色素,是一种性质稳定的色原烯衍生物,是茶多酚的重要组成部分。花青素类一般占茶叶干物质的0.01%-0.1%,一些紫芽茶中的含量会相对较高,一般在0.5%-1%。光照强、气温高的季节,较易形成花青素,芽叶呈红紫色。紫色芽叶较多的鲜叶制成绿茶,由于花青素色泽和口感较涩,成茶汤色发褐、滋味苦涩,叶底靛青;加工红茶则汤色及叶底乌暗,品质较差。花青素可直接有效清除自由基,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

3、茶黄素类(Theaflavins,TFs)

茶黄素类是一类多酚类物质氧化而成的苯并卓酚酮结构化合物,它约占红茶干物质的1%-5%,是红茶中色泽橙红,具有收敛性的的一类色素,是红茶滋味和汤色的重要品质成分。

茶黄素类,对红茶的色香味有重要的影响,是红茶汤色“亮”的主要成分,也是红茶滋味强度和鲜度的重要成分,是构成茶汤“金圈”的主要物质。茶黄素含量高时,红茶汤色明亮,呈金黄色;含量低时,汤色深暗。在保健功效上,研究证实,茶黄素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药理活性。

4、茶红素类(Thearubigins,TRs)

茶红素类是一类复杂的红褐色酚性化合物。红茶中,茶红素约干重的占6%-15%,是红茶氧化产物中最多的一类。它呈棕红色,溶于水后呈深红色,刺激性弱,是红茶汤色主体对茶汤滋味和浓度起重要作用。

茶红素含量太高则有损品质,滋味淡薄,汤色暗;含量低,茶汤红浓度不够。

由于茶红素类分子差异大,提取困难,对茶红素的保健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有研究表明茶红素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够帮助老化的机体抵抗生物氧化,茶黄素与茶红素协同对细菌有抑制作用。

5、茶褐素类(Theabrownine,TB)

茶褐素类是一类水溶性非透析性高聚合的褐色物质,组成成分主要是多糖、蛋白质、核酸和多酚类物质。茶褐素类一般由茶红素类和茶黄素类氧化而成,约占到红茶干物质的4%-9%,其含量与红茶品质高度负相关,是造成红茶汤色发暗、无收敛性的重要因素。红茶加工中,萎凋时间过长、过重,高温缺氧发酵,或者是红茶存储中,都会促进茶褐素的积累。茶褐色保健机理仍待进一步研究,但有实验证明茶褐素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和抗疲劳的效果。

茶汤颜色告诉你的小秘密


品茗最关键的一环便是开汤品赏,也就是将茶叶先行冲泡,然后再进行品评,品赏的一般程序为:欣赏汤色——闻嗅香气——尝试味道——评看叶底。

今天就来讲“欣赏汤色”这一步。

由于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以致茶汤容易变色,因而要及时欣赏汤色,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浊度等方面,辨别茶汤颜色深浅、正常与否、茶汤暗明、清澈或浑浊程度。

茶汤有些绿有些红,有些亮有些暗,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茶汤的颜色还可以分成色相、明度与彩度来判定。

色相指颜色的种类,茶汤的颜色主要是绿与红之间的变化,这与茶的发酵程度有关,发酵愈少,汤色愈偏绿,发酵愈多,汤色愈偏红,其间就有黄绿、金黄、橘红等非阶梯式的变化。

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这与茶的焙火程度有关,没怎么焙火的茶,汤色显得明亮,焙过火后,因焙火程度的加重,汤色变得愈来愈深。

彩度指颜色的饱和程度,这与茶汤内可溶物的多少有关,可溶物溶出愈多,茶汤的稠度就愈大,表现在汤色上就是彩度高。相反的,可溶物愈少,茶汤就愈变得水水的,汤色的彩度就愈低。

品鉴茶叶汤色常用术语:

绿 艳:清澈鲜艳,浅绿鲜亮。

黄 绿:绿中微黄,似半成熟的橙子色泽,故又称橙绿。

绿 黄:绿中黄多的汤色。

浅 黄:汤色黄而浅,亦称淡黄色。

橙 黄:汤色黄中微带红,似橙色或桔黄色。

橙 色:汤红中带黄,似桔红色。

深 黄:暗黄,汤黄而深无光泽。

青 暗:汤色泛青,无光泽。

混 暗:汤色混而暗,与“混浊”同义,汤中沉淀物多,混而不清,难见碗底。

红 汤:常见于陈茶火烘焙过头的茶,其汤色有浅红色或暗红色。

清 黄:茶汤黄而清澈。

金 黄:茶汤清澈,以黄为主,带有橙色。

红 艳:似琥珀色而镶金边的汤色,是高级红茶之汤色。

红亮、红明:汤色不甚浓,但红而透明有光彩,称为“红亮”;透明而略少光彩者,称为“红明”。

深红、深浓:红而深,缺乏鲜明光彩。

红 淡:汤色红而浅淡。

深 暗:汤色深而暗,略呈黑色,又称红暗。红茶发酵过度,贮存过久,品质陈化常有此色。

红 浊:汤色不论深或浅,内中沉淀物多混浊不以见底。

冷后浑、乳凝:红茶汤浓,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汤现象,称为冷后浑或乳凝,品质好的红茶出现这种现象。

姜 黄: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汤色呈姜黄明亮,浓厚丰满,是一种汤质浓、品质好的标志。

浓 亮:茶汤浓而透明,虽不如浓艳光圈亮,但还有光彩。

鲜 明:新鲜明亮,略有光泽,不够浓,但亦不淡。

清澈、明亮:茶汤清净透明称为“明亮”。明亮而有光泽,一眼见底,无沉淀或悬浮物,称为“清澈”。

明 净:汤中物质欠丰富,但尚清明。

混 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难见碗底。

昏 暗:汤色不明亮,但无悬浮物,与混浊略有差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