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山碧螺春有夏茶秋茶吗?

发布时间 : 2019-11-13
洞庭山碧螺春红茶 碧螺春的茶毫 洞庭乌龙茶

【www.cy316.com - 洞庭山碧螺春红茶】

“你们洞庭山碧螺春有夏茶秋茶吗?”这个问题已经有不少的朋友问过我了。在碧螺春原产地的我,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各位,我们洞庭山碧螺春只有一季春茶,是没有夏茶或者秋茶的。

碧螺春属于绿茶,绿茶春茶的品质比秋茶品质好,春茶经过一整个冬天的休养生息,储存了大量的养分。春茶色泽较为碧绿,叶片肥厚,香气较为浓郁宜人且茶叶多白毫。

而秋茶色泽偏黄,叶片较为轻且薄,香气平和,夏茶的品质还在秋茶之下,夏茶炒制出来色泽偏黑,香气略带粗老,口感带涩。不适合做碧螺春。

一般碧螺春采摘至4月底5月初就结束了,正是因为5月初至11月农民就一直忙活着其他农活:掰枇杷、采枇杷、卖枇杷;掰杨梅、采杨梅、卖杨梅;枣子、白果、板栗、石榴、桔子等时令鲜果的采摘工作。

既然碧螺春是十大名茶之一,茶叶名贵不说,其娇贵以及茶农对它的呵护使碧螺春茶树早早进入休养期。到5月上旬一般都将会结束碧螺春的修剪工作,让碧螺春茶树修身养性,为来年的采摘而准备了。

所以说,洞庭山碧螺春茶叶只有春茶一季而已。而且过了这个春季,那些喜爱洞庭山碧螺春的茶友正是千金都难求一两正宗洞庭山碧螺春了。

明前茶和雨前茶

碧螺春分明前茶和雨后茶,明前茶顾名思义就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雨前茶就是清明后谷雨之前所采制的茶叶,明前茶茶叶营养较为丰富且口感较为鲜爽,明前茶由于采摘嫩度高所以产量较少,成本价格高。雨前茶茶叶虽不及明前茶叶的细嫩,但雨前茶具有耐泡的特点。

精选阅读

春茶、夏茶、秋茶,有什么区别?


古人说“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指秋茶)”。我国绝大部分产茶地区,茶树生长和茶叶采制是有季节性的。通常按采制时间,划分为春、夏、秋三季茶。事实上,由于现代泡茶技艺的发展,春茶的“苦”更受人追捧,更好喝。秋茶的汤色、滋味介于春茶和夏茶之间,香气平和,在营养成分方面一般不如春茶。

春茶

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春茶约3月下旬萌芽,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一5月上旬)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0-45%。春茶由于茶树营养物质丰富,故而叶肉肥厚,芳香物质和维生素含量较高,滋味鲜爽,香气强烈,外形条索紧结重实。

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宜人,还富有保健作用。

夏茶

夏季生产加工的茶叶,即称夏茶。夏茶新梢生长迅速,但很容易老化。茶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明显减少,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含量明显增加,味显苦涩。

秋茶

顾名思义,就是秋季产的茶。秋天降水少,气候干燥,在茶叶的长成、采摘和制作过程中都能最大程度保持茶叶的香气。在冷干的温度下制成的茶叶不仅内质保持较为完好,茶叶内含水分少,更显香气。秋茶香气平和,叶底柔软常有铜绿色,其汤色和滋味在春茶和夏茶之间。

夏秋茶农残严重吗?


6月中下旬到9月,随着温度升高、降雨量充沛,茶叶病虫害较为集中,才会较多地使用农药,这时恰好是一些地区夏秋茶采摘的季节,为此,可以说夏秋茶相对于春茶的农药使用量大。

不过,即使用药,大多数茶园使用的农药种类和量也是按照国家标准来的。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最大农药残留限量》对茶叶的农药残留有严格的规定。2016版限量标准规定了48项农药在茶叶中的限量要求,比2014版新增了20项,而且对一些农药限量要求也变得更严格了。例如,一种名为“灭多威”的农药限量标准,由2014版的每千克3毫克,降为2016版的每千克0.2毫克。

“在茶园中使用农药是正常的农业措施,问题是农药的品种、剂量和安全间隔期,只要按照规定采摘的茶叶,经加工制成的茶叶产品都是安全的。”

据介绍,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茶叶生产就全面停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的是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前用水溶性较高的农药,现在普遍用水溶性低或基本不溶于水的脂溶性农药,在茶汤中的浸出率极低。“我们只喝茶汤不吃茶叶,因此在茶园中推荐使用水溶解度低的农药,就是希望这些农药能够把茶园中的有害生物杀死,即使在茶叶中会留下少量的农药,但它们在泡茶过程中仍然会留在茶叶中而不会进入茶汤里,因此对饮用者来讲是绝对安全的。”陈宗懋说,国家对茶叶的农残监管从未松懈,事实上现在的茶叶比以往更安全了。“有农药残留不等于有毒,只有高于标准的残留才会对健康有风险,只要残留量在限值之内,就是安全的。”

春茶、夏茶和秋茶


-

茶树由于在年生长发育周期内受气温、雨量、日照等季节气候的影响,以及茶树自身营养条件的差异,使得加工而成的各季茶叶自然品质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春茶苦,夏菜涩,要好喝,秋白露(指秋茶)”,这是人们对季节茶自然品质的概括。

在我国四季分明的长江中下游茶叶主产区,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划分,一般是从季节变化结合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性进行的,通常,春茶是指当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叶;夏茶是指6月初至7月初采制而成的茶叶;7月中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就算秋茶了。由于茶季不同,采制而成的茶叶,其外形和内质有很明显的差异。对绿茶而言,由于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头年秋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壮,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幼嫩芽叶毫毛多,与品质相关的一些有效物质,特别是氨基酸及相应的全氮量和多种维生素富集,不但使绿茶滋味鲜爽,香气浓烈,而且保健作用也佳,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好的时期。许多名茶,诸如高级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高桥银针、君山银针、顾渚紫笋等等,都是由春茶早期的幼嫩芽叶经精细加工而成的。所以,在我国历代文献中,都有“以春茶为贵”的记载。唐代吴兴太守张文规的《湖州焙贡新茶》诗、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双井茶》诗、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兰亭花坞茶》诗、元代虞伯生的《游龙井》诗、明代杰出书画家徐渭(公元1521~1593年)的《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诗、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王士慎的《幼孚斋中试泾县茶》诗中,也都有赞美“春茶为上”的诗句。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茶树新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于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及全氮量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不及春茶鲜爽,香气不如春茶浓烈。相反,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喊、茶多酚含量比春茶高,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成茶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两季生长、采摘,新梢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张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泛黄,茶叶滋味、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当然,就红茶品质而言,由于夏茶茶多酚含量较多,对形成更多的红茶色素有利,因此,由夏茶采制而成的红茶,干茶和茶汤色泽显得更为红润,滋味也比较强烈,但是夏茶氨基酸含量显著减少,这对形成红茶的鲜爽滋味又是不利的。现将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分述如下,以供选购茶叶时作参考。

干看:主要从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上加以判断。凡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红茶色泽乌润,绿茶色泽绿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毫毛;且又香气馥郁者,乃是春茶的品质特征。凡红茶、绿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红茶色泽红润,绿茶色泽灰暗或乌黑;茶叶轻飘宽大,嫩梗瘦长;香气略带粗老者,乃是夏茶的品质特征。凡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瘦小;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且茶叶香气平和者,乃是秋茶的品质特征。

另外,还可以结合偶尔夹杂在茶叶中的花、果来判断,如果发现有茶树幼果,估计鲜果大小近似绿豆,那么,可以判断为春茶,因为茶树通常在9~11月现花授精,春茶期间正是幼果开始成长之际。若茶果大小如同佛珠一般,可以判断为夏茶。到秋茶时,茶树鲜果已差不多有桂圆大小了,一般不易混杂在茶叶中,但7~8月间茶树花蕾已经形成,9月开始,又出现开花盛期,因此,凡茶叶中夹杂有花蕾、花朵者,乃秋茶也。但通常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经过筛分、拣剔,是很少混杂花、果的,因此,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方可避免片面性。

湿看:就是进行开汤审评,通过闻香、尝味、看叶底来进一步作出判断。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透黄,红茶汤色红艳显金圈;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叶张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者,为春茶。凡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欠高;绿茶滋味苦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有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欠厚带涩,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不论红茶还是绿茶,叶底均显得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叶脉较粗,叶缘锯齿明显,此为夏茶。凡香气不高,滋味淡薄,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叶缘锯齿明显的,当属秋茶。

说说茶为何有春茶、夏茶、秋茶之分?


做茶的人往往都知道什么是春茶或是秋茶,但有时因为某种原因,常常却是不直言相告,很多老茶客都因为没仔细研究过,也是对春茶、夏茶、秋茶不明所以然,对于不常常喝茶的人更是难以辨识。

这对茶友们是不公平的,接下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茶友们都能提高茶知识,喝到明白茶。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区分主要是由于气温、雨量、日照等季节气条件不同,茶树新梢生长条件不同,导致其外形和内质各异。其区别在四季分明的长江中下游茶叶主产区更明显。

通常,就江南茶区而言,春茶是指当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叶;夏茶是指6月初至7月初采制而成的茶叶;7月中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就算秋茶了。同时,也会根据茶区有所区别,会自南向北逐渐推迟,南北差异可达3-4个月。

即使是同一茶区,甚至同一块茶园,不同年份,也会因气候、管理等原因,相差5-20天。另外,云南的秋茶时间,有的从立秋开始算起,但在实际原料收购时,通常会是从雨季结束旱季开始的8月中下旬乃至8月底开始算起。

春茶

由于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头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壮。对绿茶而言,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幼嫩芽叶毫毛多,与品质相关的一些物质,特别是氨基酸及相应的全氮量和多种维生素富集,使绿茶滋味鲜爽,香气浓烈。

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综合品质最好的时期。许多名茶,诸如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都是由春茶早期的幼嫩芽叶经精细加工而成的。

夏茶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茶树新梢芽叶生长迅速,容易老化,有“茶到立夏一夜粗”之说。夏茶能溶解于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及全氮量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不及春茶鲜爽,香气不如春茶浓烈。

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喊、茶多酚含量比春茶高,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成茶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其中红茶由于夏季天气炎热,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明显增加,使得干茶和茶汤均显得红润,滋味较强烈。

秋茶

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气候虽较为温和,但雨量往往不足,茶树经春夏两季生长、采摘,新梢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张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泛黄,茶叶滋味、香气显得比较平和,但也有部分高香茶的出现。

春、夏、秋茶如何区别?


春、夏、秋茶如何区别?

首先是干看,即只凭视觉观其外形,从干茶上进行识别。如果初看发现有茶树幼果,估计鲜果大小宛如绿豆,可初步判断为春茶;

如茶果大小同佛珠一般,可判断为夏茶;

到秋季时,茶树鲜果已大如龙眼,一般不易混杂在茶叶中,但7-8月份间,茶树花蕾已经形成,9-10月份间,又是开花盛期,因此凡茶叶中夹杂有花蕾、花朵者,乃秋茶也。

通常干看时,主要应从茶叶的条索、色泽上加以判别。

凡红茶、炒青、烘青条索紧结,珠茶粒圆紧,龙井、旗枪光、扁、平、直的;

红茶色泽乌润,绿茶色泽润,芽、叶、梗肥壮,茶叶重实的,均为春茶。

凡红茶、炒青、烘青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龙井、旗枪宽大,欠光、扁、平、直的;

红茶色泽红褐,炒青灰暗,烘青乌黑,龙井青绿,茶叶轻飘,嫩根瘦长的均为夏茶。

凡茶叶大小不一,叶形瘦小,茶叶轻薄,绿茶色黄绿;

红茶暗红的,为秋茶。

其二是开汤审评,即茶叶冲泡后闻香、尝味、看叶底。凡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汤色清澈明亮,绿茶汤色绿中透黄,红茶汤色红艳带金圈的,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叶脉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者,均为春茶。

凡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欠高,红茶滋味欠厚带涩,叶底较红亮,汤色红暗;绿茶滋味苦涩,叶底中夹有铜绿色芽叶,汤色带青绿的;以及叶底薄而较硬,对夹叶相对较多,叶脉较粗,叶缘锯齿明显的,均为夏茶。

凡香气不高,滋味淡薄,稍带涩味,叶底常夹杂铜绿色芽叶,对夹叶多,叶缘锯齿明显的,为秋茶。

春、夏、秋茶的鉴别


茶树由于在年生长发育周期内受气温、雨量、日照等季节气候的影响,以及茶树自身营养条件的差异,使得加工而成的各季茶叶自然品质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指秋茶)”,这是人们对季节茶自然品质的概括。

在我国四季分明的长江中下游茶叶主产区,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划分,一般是从季节变化结合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性进行的,通常,春茶是指当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叶;夏茶是指6月初至7月初采制而成的茶叶;7月中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就算秋茶了。由于茶季不同,采制而成的茶叶,其外形和内质有很明显的差异。对绿茶而言,由于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头年秋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壮,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幼嫩芽叶毫毛多,与品质相关的一些有效物质,特别是氨基酸及相应的全氮量和多种维生素富集,不但使绿茶滋味鲜爽,香气浓烈,而且保健作用也佳,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好的时期。许多名茶,诸如高级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高桥银针、君山银针、顾渚紫笋等等,都是由春茶早期的幼嫩芽叶经精细加工而成的。所以,在我国历代文献中,都有“以春茶为贵”的记载。唐代吴兴太守张文规的《湖州焙贡新茶》诗、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双井茶》诗、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兰亭花坞茶》诗、元代虞伯生的《游龙井》诗、明代杰出书画家徐渭(公元1521~1593年)的《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诗、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王士慎的《幼孚斋中试泾县茶》诗中,也都有赞美“春茶为上”的诗句。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茶树新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于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及全氮量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不及春茶鲜爽,香气不如春茶浓烈。相反,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喊、茶多酚含量比春茶高,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成茶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两季生长、采摘,新梢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张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泛黄,茶叶滋味、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当然,就红茶品质而言,由于夏茶茶多酚含量较多,对形成更多的红茶色素有利,因此,由夏茶采制而成的红茶,干茶和茶汤色泽显得更为红润,滋味也比较强烈,但是夏茶氨基酸含量显著减少,这对形成红茶的鲜爽滋味又是不利的。现将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分述如下,以供选购茶叶时作参考。

干看:主要从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上加以判断。凡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红茶色泽乌润,绿茶色泽绿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毫毛;且又香气馥郁者,乃是春茶的品质特征。凡红茶、绿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红茶色泽红润,绿茶色泽灰暗或乌黑;茶叶轻飘宽大,嫩梗瘦长;香气略带粗老者,乃是夏茶的品质特征。凡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瘦小;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且茶叶香气平和者,乃是秋茶的品质特征。

另外,还可以结合偶尔夹杂在茶叶中的花、果来判断,如果发现有茶树幼果,估计鲜果大小近似绿豆,那么,可以判断为春茶,因为茶树通常在9~11月现花授精,春茶期间正是幼果开始成长之际。若茶果大小如同佛珠一般,可以判断为夏茶。到秋茶时,茶树鲜果已差不多有桂圆大小了,一般不易混杂在茶叶中,但7~8月间茶树花蕾已经形成,9月开始,又出现开花盛期,因此,凡茶叶中夹杂有花蕾、花朵者,乃秋茶也。但通常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经过筛分、拣剔,是很少混杂花、果的,因此,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方可避免片面性。

湿看:就是进行开汤审评,通过闻香、尝味、看叶底来进一步作出判断。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透黄,红茶汤色红艳显金圈;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叶张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者,为春茶。凡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欠高;绿茶滋味苦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有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欠厚带涩,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不论红茶还是绿茶,叶底均显得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叶脉较粗,叶缘锯齿明显,此为夏茶。凡香气不高,滋味淡薄,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叶缘锯齿明显的,当属秋茶。

夏秋茶开发利用有新突破


越都茶业茶多酚产品投入市场

市越都茶业有限公司实施的《茶叶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技术研发与推广》项目,目前正报批财政部农业重大科技推广项目。此项目是财政部从全国100多个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中遴选出来的10个优质项目之一。

据了解,该项目是利用夏秋茶资源,研发茶多酚高效提取技术,并将茶多酚推广到以它为主要成分的终端产品——茶美容片和茶降脂片等保健产品和普通食品的研制当中,总投资1000多万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消化低档夏秋茶2000吨,提取茶多酚并生产茶多酚终端产品4000万粒,年增产值近5000万元。目前,越都茶业茶多酚普通食品已面世。

从茶叶中提取的多酚类物质茶多酚,具有美容、抗衰老、抗肥胖等功效,还被誉为“心血管的保护神”。目前,世界各国对茶多酚的广泛应用与开发,使市场对茶多酚的需求增长惊人。据业内人士预测,每年约有上百亿元的市场需求。

“开发利用茶多酚,是整个茶产业自身拓展和向其他行业渗透的需要,是茶叶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质变,将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我市乃至全国茶产业的发展创新都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市农业局一位负责人说。

市越都茶业有限公司是绍兴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十大农产品出口企业和诸暨市规模企业,与国家重点学科单位、茶多酚提取技术已十分成熟的浙江大学茶学系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06年,公司承担了市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茶叶活性成分美容祛斑作用与新型保健食品——茶美容片的研究与开发》,并于12月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产品被与会专家评定为配方创新,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我市是产茶大市,茶叶资源十分丰富,现有茶园面积11.9万亩,一直以来,以生产名优茶、春茶为主,而夏秋茶的利用率不高,价值比较低,多半老于枝头。

春、夏、秋茶如何区别


首先是干看,即只凭视觉观其外形,从干茶上进行识别。如果初看发现有茶树幼果,估计鲜果大小宛如绿豆,可初步判断为春茶;如茶果大小同佛珠一般,可判断为夏茶;到秋季时,茶树鲜果已大如龙眼,一般不易混杂在茶叶中,但7-8月份间,茶树花蕾已经形成,9-10月份间,又是开花盛期,因此凡茶叶中夹杂有花蕾、花朵者,乃秋茶也。通常干看时,主要应从茶叶的条索、色泽上加以判别。凡红茶、炒青、烘青条索紧结,珠茶粒圆紧,龙井、旗枪光、扁、平、直的;红茶色泽乌润,绿茶色泽润,芽、叶、梗肥壮,茶叶重实的,均为春茶。凡红茶、炒青、烘青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龙井、旗枪宽大,欠光、扁、平、直的;红茶色泽红褐,炒青灰暗,烘青乌黑,龙井青绿,茶叶轻飘,嫩根瘦长的均为夏茶。凡茶叶大小不一,叶形瘦小,茶叶轻薄,绿茶色黄绿;红茶暗红的,为秋茶。

其二是开汤审评,即茶叶冲泡后闻香、尝味、看叶底。凡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汤色清澈明亮,绿茶汤色绿中透黄,红茶汤色红艳带金圈的,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叶脉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者,均为春茶。凡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欠高,红茶滋味欠厚带涩,叶底较红亮,汤色红暗;绿茶滋味苦涩,叶底中夹有铜绿色芽叶,汤色带青绿的;以及叶底薄而较硬,对夹叶相对较多,叶脉较粗,叶缘锯齿明显的,均为夏茶。凡香气不高,滋味淡薄,稍带涩味,叶底常夹杂铜绿色芽叶,对夹叶多,叶缘锯齿明显的,为秋茶。

夏秋茶生产的技术


一、增施追肥、根外喷肥。夏秋茶追肥以早施为好。一般应在春茶结束后及时追肥,肥料以每亩尿素15-30kg或硫酸氨20-30kg等速效肥为好,也可用腐熟人畜肥兑水浇施。根外追肥每百公斤水加尿素200-250g,加磷酸二氢钾100-150g进行喷施。也可喷施稀土微肥、茶树叶肥等茶树叶面肥,效果更好。

二、中耕锄草,抗旱保墒。清除杂草是夏秋季茶园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茶园经春茶采工的多次踩踏,土壤表层变得坚实,应结合夏秋茶追肥进行中耕除草,使茶园土质疏松。夏秋季常有伏旱或秋旱,我省茶园多数分布在山坡丘陵地区,难以灌溉,可就地取材,在茶园铺草进行保墒防旱。这样既可保水,又可抑止杂草生长,杂草腐烂后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三、及时防治病虫害。夏秋季茶树主要病虫害都已进入盛发期,极易出现严重危害,导致减产减收,防治病虫害是这个季节最重要的茶事之一。主要的病虫害有茶尺蠖、茶毛虫、蛇眼蚧、小绿叶蝉、螨类等。因此,各地要定时定期进行调查,抓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采取农业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必要时采取化学农药予以控制。可选用无公害茶叶生产允许使用的农药,如天王星,每亩30-50ml,兑水50kg喷雾,也可选用80%的敌敌畏、50%辛硫磷1000倍液,注意喷透喷匀。严禁使用高残毒农药。

四、因树制宜,合理采摘。采摘夏秋茶要因树制宜,采养结合。改造更新茶园和幼龄茶园宜分批打顶采,以留养为主;因生产茶园宜及时嫩采、分批留叶采。夏秋季气温高,茶叶易老化,应及时采下芽叶及对夹叶,增加采摘批次,一般3-5天采一次,可采20批次以上,以采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为主,要杜绝“老嫩一把采”和乱抓等不合理采摘方式。鲜叶中不能夹杂老梗、老叶、茶果和非茶类夹杂物。同时要保持鲜叶的新鲜度,做到鲜叶原料不损坏,不发热变质。

五、精细加工,提高品级。要在鲜叶原料验收分级的基础上,严格把住加工质量关,必须按照红茶、绿茶、紧压茶、花茶以及各种名优茶的加工工艺规范精细加工制作。当前,要努力克服夏秋茶简化加工工艺粗制滥造的倾向,尽量减少茶叶中烟、焦、松、碎等问题,努力改变“红茶不红、绿茶不绿、花茶不香、名茶不名”的落后局面,全面提高夏秋茶品级。要加大夏秋茶名优茶的开发力度,要勤采、多制名优茶、高档茶、增加经济收入。

夏秋茶主要虫害防治


夏秋季节由于气温高,气候干燥,茶园中产要发生的害虫是小绿叶蝉和螨类。

小绿叶蝉主要茶树芽叶,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一年发生10代以上;螨类中主要危害茶树的是茶橙瘿螨,一年发生20代。

防治方法有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

农业防治:

1.加强茶园管理,勤除杂草,增施追肥,使茶树生长健壮,增强茶树抗性;2.对于种植皮过密、分枝细小稠密的茶树进行修剪,剪去被害枝条,减少养份消耗,有利于茶园通风透光,减少虫害繁衍。

药剂防治:

小绿叶蝉每平方米虫量超过15头,螨虫每平方厘米有虫口3-4头,就要及时使用农药了。防治小绿叶蝉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20-30ml,稀释3000-4000倍,或2.5%鱼藤酮乳油,每亩150-250ml,稀释300-500倍液喷雾;防治茶橙瘿螨可用15%速螨酮乳油,每亩用量20-30ml,稀释3000-4000倍液喷雾;如果小绿叶蝉和茶橙瘿螨同时发生,可用2.5%天王星,每亩用量为12.5-25ml,稀释4000-6000倍液喷雾。喷药时根据小绿叶蝉和茶橙瘿螨个体小、群体大、繁殖力强、世代重叠,多栖息于叶背或茶丛内部叶片上的特点,施药时做到蓬面上下、内外都要喷到,喷施均匀。安全间隔期7天后方可采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