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汤为什么能品尝出鲜、甜、苦、涩

发布时间 : 2019-11-13
红茶为什么那么苦 古树红茶为什么甜 茶叶苦为什么那么多人喝

红茶为什么那么苦。

喝茶的时候,敏感的舌头能迅速将茶汤里的滋味传达给大脑,这样我们就会产生满足或者享受的感觉。但是,舌头所尝到的滋味究竟是什么物质呢?爱科学的小编特别邀小伙伴们来科普喝茶的硬知识!

茶汤中的呈味物质归纳起来可分为:糖类、氨基酸、酚性物及其氧化产物(主要为茶多酚)、嘌呤碱(以咖啡碱为主)、有机酸和茶皂素等。其中以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对茶叶品质影响最大。茶叶滋味是人的味觉器官对茶叶中呈味成分的综合反应。因此各种呈味成分含量多少,彼此之间比例的改变都会影响茶汤滋味。

1涩味——酚类物质及其氧化物

茶汤中的酚类物质以儿茶素含量最高。酯型儿茶素呈苦涩味,收敛性强。一些茶汤入口引起的涩味主要是因为酯型儿茶素与口腔黏膜蛋白质反应形成不透水物质,引起收敛。从感官的角度讲,涩味也是刺激触觉神经末梢产生的。

2苦味——嘌呤类物质(咖啡碱为主)

茶叶中含有的嘌呤类物质中咖啡碱是主要呈味物质,咖啡碱呈现苦味。由于其遇热易挥发性,因此在茶叶多次冲泡过程中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咖啡碱由于具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同时对活跃大脑皮层细胞、刺激胃液、胆汁分泌都有作用,因此形成是人们对茶叶嗜好的主要物质。

茶汤中花青素也是苦味的来源成分,花青素在茶汤中含量超过它的阈值时茶汤有明显的苦味。150毫升茶汤含有15毫克花青素时,就有明显的苦味。紫芽中含有1%甚至更多的花青素,夏茶由于受强光照射,花青素含量高,多紫芽,也是夏茶多苦涩,品质差的原因。

3鲜味——氨基酸

绿茶滋味要求醇和甘爽,其中甘和鲜爽的口感都与茶叶中的氨基酸有关。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很多,呈现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茶氨酸,这也是茶叶中独有的一种氨基酸。茶叶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主要有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谷酰胺、天冬酰胺等。就每一种氨基酸的味质特点来说,并非所有氨基酸都呈鲜味,大多数氨基酸是呈甜味或苦味。

据有关资料报导,L型氨基酸大多数呈苦味,少数呈甜味或鲜味;D型氨基酸均呈甜味。自然界中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L型的,因此,茶叶中蛋白质水解得到的氨基酸给予茶汤的味质多为苦味。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构型虽难断定,可以肯定它给予茶汤的味质决非仅为鲜味,也有苦味和甜味。这些不同味质经过不同的配比和综合作用,便构成了茶汤的各种不同味感特点。

4甜味——糖类及其他物质

茶汤中呈现甜味的糖类主要是茶叶中含有的单糖和双糖等可溶性糖,糖类的含量并不高,但由于人类味觉器官对甜、苦味道的不同感受阈值以及不同味觉的感受位置,茶汤中少量的糖在人们感受到轻微苦味之后反而呈现较强的感受,甜味与苦味的协同作用产生品茶时的愉快感受。茶汤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果胶和酚类物质的糖苷也对茶汤滋味的形成起作用。水溶性果胶可以使茶汤产生厚、醇的口感。

小编推荐

茶汤中为什么有“苦、涩、鲜、甜”的滋味?


茶,其核心都离不开“苦涩鲜甜”,这是与其本身的内含的成分密切相关。

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一片茶叶,其所含的化合物成分种类繁多。经研究,经过分离和鉴定的有机化合物在450种以上,茶味的“苦涩鲜甜”,决定于其所含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和茶多糖类。

01.苦:咖啡碱

咖啡碱属于一种生物碱,呈现苦味。

茶叶中咖啡碱含量高于咖啡,但从口感上茶的苦味要比咖啡更弱一些,这正是茶叶神奇的的地方,当咖啡碱综合茶叶中其他成分的后,品尝起来苦味的感觉就会更弱一点。

由于其遇热易挥发性,因此在茶叶多次冲泡过程中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所以茶喝到最后是甜的。同时,咖啡碱还能与茶多酚氧化物以氢键络合形成具有鲜爽味的复合物,从感官上来说,这正是茶汤爽口的主要原因之一。

02.涩: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三十多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其中主要包括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等四大类物质,其中以儿茶素的含量最多。茶多酚具非常好的抗氧化功效,所以常喝茶可以抗血栓、抗辐射等,这些功效都与茶多酚密切相关。

酯型儿茶素呈苦涩味,收敛性强。从感官的角度讲,涩味也是刺激触觉神经末梢产生的。而简单儿茶素主要是产生茶汤中令人爽口的感觉。

03.鲜:氨基酸

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很多,所呈现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茶氨酸,这种氨基酸是茶叶独有的。

茶叶氨基酸的味道呈现有鲜、爽、甜的特点。如果茶叶当中氨基酸含量较高,那么口感就会表现出鲜、爽、甜,再加上茶多酚的含量比较恰当,那么整个茶的口感就会表现出醇爽的特点。

04.甜:茶多糖类

茶多糖是茶叶复合多糖的简称,茶汤中含有一定的甜度,但是甜味不是茶汤主要的呈味物质,但甜味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削弱苦味和涩味,从而缓和了茶汤的刺激感。

茶汤中一定量的果胶和酚类物质的糖苷,水溶性果胶可以使茶汤产生厚、醇的口感,也对茶汤滋味的形成起作用。

总的来说,茶叶滋味就是人的味觉器官对茶叶中呈味成分的综合反应。就有点像调味品一样,哪一种调味稍微多一点,茶汤的口感就会偏向哪一方面多一点。

涩、苦、鲜、甜茶滋味你都知道多少?


茶汤中的呈味物质归纳起来可分为:糖类、氨基酸、酚性物及其氧化产物(主要为茶多酚)、嘌呤碱(以咖啡碱为主)、有机酸和茶皂素等。其中以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对茶叶品质影响最大。茶叶滋味是人的味觉器官对茶叶中呈味成分的综合反应。因此各种呈味成分含量多少,彼此之间比例的改变都会影响茶汤滋味。

涩味——酚类物质及其氧化物

茶汤中的酚类物质以儿茶素含量最高。酯型儿茶素呈苦涩味,收敛性强。一些茶汤入口引起的涩味主要是因为酯型儿茶素与口腔黏膜蛋白质反应形成不透水物质,引起收敛。从感官的角度讲,涩味也是刺激触觉神经末梢产生的。

苦味——嘌呤类物质(咖啡碱为主)

茶叶中含有的嘌呤类物质中咖啡碱是主要呈味物质,咖啡碱呈现苦味。由于其遇热易挥发性,因此在茶叶多次冲泡过程中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咖啡碱由于具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同时对活跃大脑皮层细胞、刺激胃液、胆汁分泌都有作用,因此是形成人们对茶叶嗜好的主要物质。

茶汤中花青素也是苦味的来源成分,花青素在茶汤中含量超过它的阈值时茶汤有明显的苦味。150毫升茶汤含有15毫克花青素时,就有明显的苦味。紫芽中含有1%甚至更多的花青素,夏茶由于受强光照射,花青素含量高,多紫芽,也是夏茶多苦涩,品质差的原因。

鲜味——氨基酸

绿茶滋味要求醇和甘爽,其中甘和鲜爽的口感都与茶叶中的氨基酸有关。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很多,呈现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茶氨酸,这也是茶叶中独有的一种氨基酸。茶叶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主要有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谷酰胺、天冬酰胺等。就每一种氨基酸的味质特点来说,并非所有氨基酸都呈鲜味,大多数氨基酸是呈甜味或苦味。据有关资料报导,L型氨基酸大多数呈苦味,少数呈甜味或鲜味;D型氨基酸均呈甜味。自然界中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L型的,因此,茶叶中蛋白质水解得到的氨基酸给予茶汤的味质多为苦味。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构型虽难断定,可以肯定它给予茶汤的味质决非仅为鲜味,也有苦味和甜味。这些不同味质经过不同的配比和综合作用,便构成了茶汤的各种不同味感特点。

甜味——糖类及其他物质

茶汤中呈现甜味的糖类主要是茶叶中含有的单糖和双糖等可溶性糖,糖类的含量并不高,但由于人类味觉器官对甜、苦味道的不同感受阈值以及不同味觉的感受位置,茶汤中少量的糖在人们感受到轻微苦味之后反而呈现较强的感受,甜味与苦味的协同作用产生品茶时的愉快感受。茶汤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果胶和酚类物质的糖苷也对茶汤滋味的形成起作用。水溶性果胶可以使茶汤产生厚、醇的口感。

茶中的鲜、甜、苦、涩从哪里来的?


“喝茶的时候,敏感的舌头能迅速将茶汤里的滋味传达给大脑,这样我们就会产生满足或者享受的感觉。但是,舌头所尝到的滋味究竟是什么物质呢?

茶汤中的呈味物质归纳起来可分为:糖类、氨基酸、酚性物及其氧化产物(主要为茶多酚)、嘌呤碱(以咖啡碱为主)、有机酸和茶皂素等。其中以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对茶叶品质影响最大。茶叶滋味是人的味觉器官对茶叶中呈味成分的综合反应。因此各种呈味成分含量多少,彼此之间比例的改变都会影响茶汤滋味。

涩味——酚类物质及其氧化物

茶汤中的酚类物质以儿茶素含量最高。酯型儿茶素呈苦涩味,收敛性强。一些茶汤入口引起的涩味主要是因为酯型儿茶素与口腔黏膜蛋白质反应形成不透水物质,引起收敛。从感官的角度讲,涩味也是刺激触觉神经末梢产生的。

苦味——嘌呤类物质(咖啡碱为主)

茶叶中含有的嘌呤类物质中咖啡碱是主要呈味物质,咖啡碱呈现苦味。由于其遇热易挥发性,因此在茶叶多次冲泡过程中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咖啡碱由于具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同时对活跃大脑皮层细胞、刺激胃液、胆汁分泌都有作用,因此形成是人们对茶叶嗜好的主要物质。

茶汤中花青素也是苦味的来源成分,花青素在茶汤中含量超过它的阈值时茶汤有明显的苦味。150毫升茶汤含有15毫克花青素时,就有明显的苦味。紫芽中含有1%甚至更多的花青素,夏茶由于受强光照射,花青素含量高,多紫芽,也是夏茶多苦涩,品质差的原因。

鲜味——氨基酸

绿茶滋味要求醇和甘爽,其中甘和鲜爽的口感都与茶叶中的氨基酸有关。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很多,呈现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茶氨酸,这也是茶叶中独有的一种氨基酸。茶叶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主要有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谷酰胺、天冬酰胺等。就每一种氨基酸的味质特点来说,并非所有氨基酸都呈鲜味,大多数氨基酸是呈甜味或苦味。

据有关资料报导,L型氨基酸大多数呈苦味,少数呈甜味或鲜味;D型氨基酸均呈甜味。自然界中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L型的,因此,茶叶中蛋白质水解得到的氨基酸给予茶汤的味质多为苦味。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构型虽难断定,可以肯定它给予茶汤的味质决非仅为鲜味,也有苦味和甜味。这些不同味质经过不同的配比和综合作用,便构成了茶汤的各种不同味感特点。

甜味——糖类及其他物质

茶汤中呈现甜味的糖类主要是茶叶中含有的单糖和双糖等可溶性糖,糖类的含量并不高,但由于人类味觉器官对甜、苦味道的不同感受阈值以及不同味觉的感受位置,茶汤中少量的糖在人们感受到轻微苦味之后反而呈现较强的感受,甜味与苦味的协同作用产生品茶时的愉快感受。茶汤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果胶和酚类物质的糖苷也对茶汤滋味的形成起作用。水溶性果胶可以使茶汤产生厚、醇的口感。

品茶过程中的鲜、甜、苦、涩是从哪里来的?


“喝茶的时候,茶汤里的滋味通过舌头传达给大脑,产生满足或者享受的感觉”

让舌头产生这些滋味的物质是什么?让我们来科普一下它的构成物质。

茶中的呈味物质可分为:糖类、氨基酸、酚类物质及其氧化产物(主要为茶多酚)、嘌呤碱(以咖啡碱为主)、有机酸和茶皂素等。茶叶滋味是人的味觉器官对茶叶中呈味成分的综合反应。因此各种呈味成分含量多少,彼此之间比例的改变都会影响茶汤滋味。

所以,取材的老嫩程度,以及春夏秋冬各季节所制作的茶的口感都会有较大差别。老嫩,季节的不同,茶叶内涵的呈味物质含量都会不同。

PS:其中以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对茶叶品质影响最大

【氨基酸】——鲜味

茶滋味中甘和鲜爽的口感都与茶叶中的氨基酸相关。

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很多,呈现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茶氨酸,这也是茶叶中独有的一种氨基酸。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氨基酸,主要表现为鲜味、甜味,可抑制茶汤的苦、涩味。

茶叶中氨基酸主要有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谷酰胺、天冬酰胺等。就每一种氨基酸的味质特点来说,并非所有氨基酸都呈鲜味,大多数氨基酸是呈甜味或苦味。据有关研究表明,L型氨基酸大多数呈苦味,少数呈甜味或鲜味;D型氨基酸均呈甜味。

自然界中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L型的,因此,茶叶中蛋白质水解得到的氨基酸给予茶汤的味质多为苦味。

PS: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6%,助极易溶于水,因此喝茶能很好补充人体所需蛋白。

【糖类及其他物质】——甜味

糖类物质是自然界存在的一大类具有广谱化学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形成。

茶叶中的糖类物质包括单糖、多糖、寡糖等,可溶性糖占干物质的4%左右,是茶汤的主要甜味成分。

其成分并不高,如果单按成分比例是基本品不出甜味的,但人的味觉器官对甜、苦味道的感受阈值不一样,且味觉的感受位置不同。茶汤中少量的甜味在感受到苦味之后反而会展现出较强的甜味感受(就像我们吃“辣木籽”时一样)。甜味与苦味的协同作用产生品茶时的愉快感受。

PS:茶汤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果胶,水溶性果胶可以使茶汤产生厚、醇的口感。

【咖啡碱为主的嘌呤类物质】——苦味

茶叶中的嘌呤类物质,以咖啡碱为主。而其中咖啡碱是主要呈味物质,呈现苦味。咖啡碱遇热就会很容易会发,所以在茶叶经过多次冲泡后,它的含量会下降,苦味会缩减。茶叶中的花青素也是苦味的

茶为什么会苦,又为什么会甜?


人们在喝茶时,经常会以“苦涩”“甜醇”“回甘”等词语来形容自己喝茶时的口感,不同的茶因其原料和工艺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品质特征。

若要追求茶叶口感不尽相同的深层原因,在于茶叶生长发育和加工制作过程中,内含成分会产生氧化或聚合等化学反应,所以我们喝起来有的茶苦,有的茶甜,就是这个道理,那究竟影响茶叶是“苦”还是“甜”的内涵物质究竟是什么呢?

爱喝茶的朋友们在饮用茶的过程中,发现许多茶在饮用时略带苦涩味。随之,有一些茶客便认为这种茶叶并非好茶。事实上,茶的苦涩并非都不好,是否为好茶,在于苦后能否回甘。“不能一味从茶汤是否回甘来判断茶叶品质的好坏。”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叶乃兴教授介绍说,“茶汤的滋味是通过人们的味觉感官对茶叶中呈味物质的综合反应所决定。不同茶叶因其呈味成分的种类、含量、比例的不同,其所表现出来的滋味也不同”。

一、茶多酚

让茶喝起来苦涩、生津回甘

茶多酚是茶叶中三十多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其中主要包括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等四大类物质,其中以儿茶素的含量最多。

茶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功效,所以常喝茶可以抗癌症、抗血栓、抗辐射等,这些功效都与茶多酚密切相关。茶多酚不仅是茶叶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同时也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

研究发现,茶多酚中的儿茶素具有较强的苦味,收敛性强,是构成茶汤苦涩和回甘、生津的主要物质。而茶多酚在大叶种中的含量明显要高于中小叶种,所以在喝普洱生茶时的苦涩味会比普通绿茶重,生津回甘也更加明显。

二、咖啡碱

让茶喝起来爽口并且苦苦哒

咖啡碱属于一种生物碱,在很多的植物中都有发现。咖啡碱具有兴奋大脑中枢神经的作用,在平时的生活中,主要接触到的咖啡碱来自于咖啡当中,并且在茶叶里也有一部分。

同时,咖啡碱还能与茶多酚氧化物以氢键络合形成具有鲜爽味的复合物,从感官上来说,这就是茶汤爽口的主要原因。

1、茶汤的主要呈味物质

其实,茶叶的滋味是一种多味的协调综合体。茶叶呈味物质主要是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等)、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类、有机酸、水溶性蛋白质及芳香油等物质。不同茶类里这些物质的种类、含量及比例的不同和改变,都会深刻地影响着茶汤的滋味。茶汤的四种主要滋味及对应的呈味成分如下图所示:

多酚类物质在茶鲜叶中含量很高,一般在18%—36%(干重)之间,多酚类化合物大多具有苦味和涩味,由于其含量高,在水浸出物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是决定茶汤滋味的主要物质。

咖啡碱具有苦味。在茶汤中,咖啡碱与大量儿茶素或茶黄素、茶红素等缔合形成复合物,阻止了与蛋白质的络合,这会使得呈味特性发生改变,从而有利于茶汤滋味鲜醇度的形成,降低了苦涩味。

氨基酸是组成茶叶鲜爽味的主要物质。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丰富,各种氨基酸显味的性质均不相同。如占茶叶氨基酸总量50%-70%的茶氨酸,它的鲜爽味特别高,能缓解茶的苦涩味,增强甜味。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等与茶氨酸共存于茶汤中,对茶氨酸鲜味的呈现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茶汤中呈现甜味的糖类主要是茶叶中含有的单糖和双糖等可溶性糖,它们对茶的苦、涩味有一定的掩盖和协调作用,这部分含量越高,茶叶滋味越甘醇而不苦涩。部分氨基酸、儿茶素、茶红素也对茶汤甜味做出贡献。

回甘是人们饮茶常有的自然感官效应和对于优良茶叶滋味的正面评价。回甘效应是主要由苦涩味与甜味共同作用形成的特定滋味,是一种入口时清甜微苦涩,在口腔内回味较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甜味逐渐超过苦涩味,最终以甜味结束的一种味道。其感官体验主要表现为:“入口微苦,回味清甜”、“入口苦中带甜,随后苦味渐消,甜味渐长,甜的余味较苦味长”等特点。

然而并不是所有植物都同时具有这两种滋味,如苦瓜和莲子是只苦不甘,而甘草的滋味是甘而不苦。茶汤回甘滋味的产生通常以苦涩味作前提,茶汤苦涩味之后而有甜味的产生。好的茶常常带有“回甘”,而回甘的强度与持久性也被认为是评判是否为好茶的指标之一。相对入口立刻表现出来的甜味而言,这种“苦尽甘来”的变化更富有戏剧性,也更多的与好茶品质联系在一起。

2、茶汤“回甘”的原因有哪些?

一说认为是涩感转化的结果。浙江大学茶学系副主任王岳飞教授在其主编的《茶文化与茶健康》一书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它可以跟蛋白质结合,在口腔内质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膜,口腔局部肌肉收缩引起口腔的涩感,从而使我们觉得刚喝下去的茶会有苦涩感。如果茶多酚含量比较合适,形成只有一两层单分子层或者双分子层的膜,这种膜厚薄适中,刚开始口腔里有涩味,稍后膜破裂后口腔局部肌肉开始恢复,收敛性转化,就呈现回甘生津的感觉”。所以王岳飞教授认为“回甘”就是茶多酚跟蛋白质结合的结果。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回甘“是口腔的一种错觉,即“对比效应”。McBurney和Bartoshuk教授于1979年发表的《不同口感品质与刺激物相互关系》一文中提出:“甜味和苦味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当品尝蔗糖等甜味剂后你会发现水是有些苦的,而当你品尝了咖啡因和奎宁等苦味物质后你会觉得水是甜的“。而这种现象就是一种对比效应,所以不少人也认为这种错觉也可能是造成回甘的因素之一。

然而,并不是茶汤苦味强度越大,回甘滋味强度就越高。有些茶在我们感受到的苦味后却等不来回甘。有些茶入口时其实并不很苦涩,但其回甘却明显而持久。对于“回甘”的机理,学术界也正在进行系统性深入的研究,目前尚无绝对定论,但一些学者的研究和观点可以供我们参考。

(1)茶多酚和总糖:许勇泉等采用电子舌(电子舌是模仿人体味觉机理研制出来的一种智能识别电子系统)进行茶汤滋味分析。研究表明茶汤苦味与回甘滋味具有显著正相关,两者相辅相成;茶多酚和总糖含量与茶汤回甘滋味强度具有显著正相关,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茶多酚和总糖都有助于提高茶汤的回甘滋味强度。例如普洱生茶一般茶多酚含量较高,回甘明显,这对此也是一种佐证。

(2)黄酮:虽然茶行业中没有报道过黄酮可以产生“回甘”,但有报道黄酮是橄榄产生回甘的物质。橄榄的苦味

普洱茶味道 甜、苦、涩、酸、水、无味


普洱茶的六味:甜、苦、涩、酸、水、无味

普洱茶常有甜、苦、涩、酸、水、无味等以上数种的味道,这些味道可能单独存在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共同并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几种普洱茶味吧:

1、甜: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梦寐以求的。经过长期陈化,普洱茶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出甜的味道。

上好的普洱茶,越冲泡到后面,甜味越明显。茶中的淡然甜意清雅且对健康无害,与浓糖的甜腻有所区别,如以生茶茶菁制造成的普洱茶品,其茶汤中的甜味纯正清雅,也最能代表普洱茶的真性,淡然而悠然,将普洱茶品茗提升到艺术境界。

2、苦:苦本是茶的原味,普洱茶之苦,是因为其中含咖啡碱,咖啡碱对人体神经系统引起了兴奋作用的效果。真正健康的普洱茶品茗,并非透过苦味去求得提神醒目,而是从略带苦意的茶汤,达到回甘、喉韵的效果。以比较幼嫩等级的茶菁所制成的普洱茶,都带有苦味。至于对苦味的处理,都是以冲泡方法来控制。同时也视各品茗者对苦味的接受程度,而泡出适当的苦味茶汤。

3、涩: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多年的老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茶的涩感是因为含有茶单宁成份,普洱茶是大叶种茶菁制成的,所含的茶单宁成份比一般茶叶来得多所以新的普洱生茶十分浓郁,也是涩的口感特强。适当的涩感对品茗者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涩会使口腔内肌肉收敛,而生津作用。涩可以增加普洱茶汤的刚强度,也满足口感较重的品茗者。

4、酸、水: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普洱茶品茗时当然不希望有酸、水味出现。茶叶制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有酸味。带酸味的普洱茶,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而水味带给人稀弱败坏而不新鲜的感觉,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品者所排斥接受的。

5、无味:大多数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最极品的味道。这可能与贮放陈化的年份有关,一百多、两百多年陈期的金瓜贡茶,其评语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能体会到如此境界,在数百种茶中,恐怕是唯普洱茶独有了。

茶叶之美:茶的苦、涩、甘、鲜、活


茶有百味,其中主要有“苦、涩、甘、鲜、活”。

苦是指茶汤入口,舌根感到类似奎宁的一种不适味道;涩是指茶汤人口有一股不适的麻舌之感;甘是指茶汤人口回味甜美;鲜是指茶汤的滋味清爽宜人;活是指品茶时人的心理感受到舒适、美妙、有活力。

在此基础上,审评师们对茶的滋味有鲜爽、浓烈、浓厚、浓醇、醇爽、鲜醇、醇厚、回甘、醇正等赞言。品鉴茶的天然之味主要靠舌头,因为味蕾在舌头的各部位分布不均,一般人的舌尖对咸味敏感,舌面对甜味敏感,舌侧对酸涩敏感,舌根对苦味敏感,所以在品茗时应小口细品,让茶汤在口腔内缓缓流动,使茶汤与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充分接触,以便精细而准确地判断茶味。

古人品茶最重茶的“味外之味”。

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的环境和心情,可从茶中品出不同的“味”。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历尽沧桑的文坛宗师欧阳修从茶中品出了人情如纸、世态炎凉的苦涩味;

“蒙顶露芽春味美,湖头月馆夜吟清。”仕途得意的文彦博从茶中品出了春之味;

“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昧永。”豪气干云、襟怀坦荡的苏东坡从茶中品出了君子味;

“双鬟小婢,越显得那人清丽。临饮时须索先尝。添取樱桃味。”风流倜傥的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从美人尝过的茶汤中品出了“樱桃味”;

“一岭中分西与东,流泉泻涧味甘同。”统治全国达60年之久的清代盛世之君乾隆皇帝认为,在他的国家里,各地泉水泡出的茶味都甘同,他从茶中品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大同之味。

茶如人生,亦有百味。苏东坡拟人化地把茶称为叶嘉先生并写了《叶嘉传》。在《叶嘉传》中,他借皇帝之口说:“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吾始见嘉,未甚好焉,久味之,殊令人爱。”只有爱茶,才能成为不俗的茶道中人。茶“森然可爱不可慢,肉清骨腻和且正”。

爱茶,爱上一种生活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