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乡龙井的推广之路

发布时间 : 2019-11-13
明前越乡龙井茶价格 龙井发酵的红茶 红茶龙井

【www.cy316.com - 明前越乡龙井茶价格】

近日,龙井茶最大产地之一嵊州联手“江北第一茶叶市场”之称的济南进行越乡龙井的推广。浙江嵊州市政府组团来到济南推介越乡龙井。嵊州市政府更是开出优惠条件,鼓励山东创业者自主创业。

嵊州是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产地

越乡龙井也是浙江十大名茶之一,嵊州每年2.2万吨的茶叶产量中,龙井茶产量达6000多吨,占全国龙井茶产量的1/3。“我们选择济南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济南茶叶市场发达,在全国有名,济南是全国同行业公认的“销地最大茶叶交易市场”和“江北第一茶叶市场”。

越乡龙井销售量占山东省半壁江山

另一方面是我们在济南有比较好的基础。”嵊州市政府负责人说,目前嵊州籍茶商在山东省开设的越乡龙井专卖店有38家,其中济南市8家,在济南经营越乡龙井的茶庄多达几百家,越乡龙井在山东市场的年销售量达到2500多吨,约占嵊州全市龙井产量的50%,占山东省龙井茶销量的40%。

嵊州市政府还开出了优惠条件,规定开设越乡龙井专卖店,嵊州市政府将给予补贴1万元至3万元。此类专卖店的门槛并不高,省会城市面积达15平方米,其他城市面积达到30平方米即可。嵊州市政府计划在全国开设300家专卖店。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乡第一村”——龙井村


整治后的龙井村

“茶乡第一村”——龙井村,因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东临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靠滔滔东去的钱塘江水,北抵插入云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叠翠,云雾环绕,就如一颗镶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宝石。

村内旅游资源丰富,御茶园、胡公庙、九溪十八涧、十里琅珰、老龙井等景点点缀其中,为茶乡增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整治工程重塑了龙井村山涧溪流景观,再现了茶乡农居溯溪而上、择水而居的山地景观风貌,基本恢复了富有西湖龙井茶乡特色的自然村落风貌。

西湖龙井茶区——狮子峰、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土地肥沃,周围山峦重叠,林木葱郁,地势北高南低,既能阻挡北方寒流,又能截住南方暖流,在茶区上空常年凝聚成一片云雾。良好的地理环境,优质的水源,为茶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龙井茶被誉为“中国第一茶”,也实在是得于这山泉雨露之灵气。

“天下名茶数龙井,龙井上品在狮峰。”狮峰龙井之所以驰名,还要感谢乾隆爷。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学着茶女采茶。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赶回京城,也带回了一把已经干了的杭州狮峰山的茶叶,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龙井寺

太后想尝尝这茶叶的味道,泡上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

龙井现为直径2米左右的圆形泉池,泉水经饮马桥,黄泥岭,出茅家埠流入西湖。龙井之水的奇特之处在于搅动它时,水面上就出现一条分水线,仿佛游丝一样不断摆动,人们以为"龙须",然后慢慢消失。这一奇观,引得游人 到此,乐趣倍增。 乾隆游江南时,曾手书"龙井八景"四字,即风篁岭、过溪亭、涤心沼、一片云、 方圆庵、龙泓涧、神运石、翠峰阁。风篁岭因其地多修竹而得名。过溪亭在风篁岭下虎溪桥上。一片云在风篁岭上,这是一块高约丈余,青润玲珑的巨石,因状似一片云彩而得名。神运石耸立在龙井泉畔,高五六尺,状似游龙。龙泓涧在风篁岭南面老龙井处。涤心沼在一片云北面。翠峰阁在碧螺峰上,清乾隆曾在阁后摩崖上题"湖山第一佳"五字。

龙井寺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整治后的龙井寺再现山水之胜、林壑之美,集泉文化、茶文化、佛教文化于一景。建筑主体区块精美古典,依泉而建的听泉亭、可登高远眺的翠峰阁、设施齐全的御书楼、秀翠堂、清虚静泰等都是游人茗茶赏景、寻古问今的佳境,整理后的龙泓涧水系再现了昔日峰回路转、溪泉相伴的美景。 采茶 “女儿红”得之不易

“明前龙井”又叫“女儿红”,最早的时候“明前茶”的采摘必须由未婚女孩子来完成,而且不能用手,而是用双唇采下,因为用手指掐下来的茶叶,其掐痕在制成茶叶后仍去不掉。现在虽然已改用手来采茶,但规矩还是不少,诸如:必须小心轻柔地摘下叶片,摘一片就要马上放一片入茶篮等,据说叶片如果在手上停留片刻,那么手的温度就会令叶片由绿变红。

龙井的采制,春季分四次,品质因采摘鲜叶的早晚而定,以早为贵。惊蛰初过,是茶农采制首批春茶的最佳时机,至清明前采头茶,称为“明前茶”,嫩芽初迸状似莲心,故称“莲心”。一个熟练的采茶姑娘,每天最多只能采摘嫩芽十二两,故极为珍贵,称得上珍品中的绝品。再加上采摘的辛苦,还没成茶就已先让采茶女们付出了几多劳苦。 而过了清明后采摘的茶叶就大不如“明前茶”那么珍贵了,谷雨前采摘的二春茶称“雨前茶”,量比较多,已有一叶一芽,其形似旗,茶芽稍长,其形如枪,故又称之为“旗枪”;立夏之前采三春茶,茶芽旁有附叶两瓣,两叶一芽,形似雀舌,称为雀舌;四春茶则在三春茶后一月开始采摘,这时茶已成片,并附带有茶梗,称之为“梗片”,在过去是供茶农的后代练技术用的。

龙井茶多种植于靠山近水,晴能受到充分日照、雨又易于排水的酸性丘陵坡地上。春采、夏锄、秋剪、冬肥,一点都耽误不得,古语就有“人误茶一季,茶误人一年”之说。

越州龙井和西湖龙井要怎么辨别?西湖龙井的辨别方法


龙井茶是中国的传统名茶,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绿茶品种,它所富含的氨基酸、儿茶素、维生素C等成分都比别的茶叶多,营养丰富,具有很多功效。龙井茶因产地的不同,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在茶界中,有很多茶友经常把越州龙井和西湖龙井混合起来,那么两者要怎么辨别呢?我们又要怎么辨别西湖龙井呢?接下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龙井茶

越州龙井和西湖龙井要怎么辨别?

(1)外形:如果仔细比较越州龙井和西湖龙井,我们会发现,越州龙井的外形比西湖龙井要瘦小些,越州龙井的叶片采摘一般都选择1厘米到1.2厘米的长度,而西湖龙井多会选择1.5厘米至2厘米长。如果越州龙井在1.5厘米再去采摘的话,它的根部要粗,叶片也会老;而西湖龙井在这个时期采摘则正是叶嫩的时候。所以,越州龙井的采摘早于西湖龙井。

(2)香气:两者在杀青程度和炒制的手法上有些不同,所以香气也有些差异。越州龙井初闻香气十足,后续渐淡;西湖龙井初闻没有越州龙井的香气高,但是它香气厚实,做为西湖龙井的她,可以说“较有底气”。

(3)滋味:越州龙井属醇爽型,西湖龙井滋味醇厚甘和、鲜爽。

越州龙井和西湖龙井在外形、香气、滋味方面都各有所长,没有谁比谁更好。由于西湖龙井的名声显赫,越州龙井略显默默无闻,但要论性价比那越州龙井自然是比西湖龙井更胜一筹。

西湖龙井的辨别方法:

1、外形审评

龙井茶外形扁平,叶包芽不分叉,体表无茸毛,较绿润。

龙井茶

2、茶汤色泽的审评

高档龙井茶的汤色显嫩绿、嫩黄的占大多数,中低档茶和失风受潮茶汤色偏黄褐。

3、香气和滋味的审评

龙井带嫩栗香,滋味较醇厚。长期在室温条件下贮存的龙井茶,过梅雨季后,汤色变黄,香气趋钝。

4、叶底的评定

主要看色泽、嫩度、完整程度。也可把杯中的茶渣倒入长方形的搪瓷盘中,再加入冷水,看叶底的嫩匀程度,方可可作为等级参考。

5、龙井茶的级别评定

高档龙井春茶,色泽嫩绿为优,嫩黄色为中,暗褐色为下。夏秋季制的龙井茶,色泽青暗或灰褐,是低次品质的表现。

6、新茶与陈茶的评定

当年产制的茶叶称为新茶,从第二年起就称为陈茶。新茶中的高档茶,干茶较有光泽,陈茶和失风受潮的茶色泽较灰暗。若在新茶中掺入陈茶,则干茶的整体色泽较花杂;但掺入经冷藏的陈茶,常由于色泽较绿,两者有时也分不清,可开汤审评,看汤色深浅程度,方可辨别等级。

龙井茶

以上就是有关龙井茶的知识介绍。越州龙井的茶形比西湖龙井小,且茶叶的采摘时间也比龙井茶早。两者的杀青和炒制方法都不同,西湖龙井茶的香气更能持久且它的茶汤更醇厚鲜爽,两者对比来说,越州龙井的比较弱。

黄茶的普及和推广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茶叶的了解和认识也越来越丰富,从以前只知道绿茶,红茶到现在逐渐知道了茶叶的各个种类。这些都离不开茶文化的熏陶和人们的推广,黄茶的普及就是其中之一。

上海分陀雅集馆主、中国茶叶学会会员丁怡文推广黄茶已有两年之久。当初选择推广黄茶,是因一颗爱茶之心。“黄茶是六大茶类中比较小众的茶,我不希望它被人们埋没,而是希望能够继续将黄茶的工艺传承下去。”带着这种期待和信念,丁怡文不遗余力进行推广,在上海拓宽一定市场之余,也面对了很多排斥和误解。“ 简单而言,黄茶是在绿茶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道焖黄的工艺。但正因如此,很多人对黄茶有误解,“甚至有人直言黄茶是做坏了的绿茶。” 在丁怡文看来,这种误解可能是一些流传的典故以及对产地情况的陌生导致的。“关于黄茶的典故有一些,比较普遍的说法是一些茶人制作了一批绿茶,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及时加工、处理,将茶焖在了那里,大家觉得茶扔了可惜,品尝后,发现味道很不错,就这样形成了黄茶。”丁怡文介绍,当初可能为了促进传播效果,人们将流传的说法简化为故事,方便人们记忆和散播出去,但这类故事并不能说明黄茶的品质要比绿茶低。 “其实,黄茶恰恰能弥补一些想要喝到清淡的口感,但又不适宜喝绿茶的人群。”丁怡文介绍,黄茶属于轻发酵茶,对胃的刺激相对小一些,又能一定程度上保证茶叶的鲜爽,能够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很多人喝茶,一般只注重茶叶的品质,并没有考虑到个人的体质。在我看来,科学饮茶,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喝茶。” 丁怡文说,黄茶不仅对肠胃消化有促进作用,同时对降尿酸、通便利尿都有明显的功效。

黄茶并非做坏了的绿茶,它对人体健康有很好的功效,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泡茶,黄茶的口味清香,口感纯正,一定不会让饮用者失望的。

龙井茶是如何成名的?成名之路怎样的历程


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成名并不是一朝一夕。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千百年来,大诗人苏轼的名句在西湖龙井茶的相伴下经久不衰。

品着杯中茗,人们味蕾在茶汤的浸润下,是否能切实感受到大诗人由衷而发的感慨!?在苏轼生活的年代里,虽然西湖龙井尚未成名,却先天俱备“明星相”,引得古今帝王将相、平头百姓、茶圣诗人无不为其“交口称赞”。

现在请诸位茶友随着小编穿越回去,看看西湖龙井成名的不凡经历。

有关西湖龙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茶圣陆羽大家都认识吧,他就是那个时期的一大“名人”,其实他的名声至今也颇响亮,爱茶之人不知道小伍可以,不知道茶圣就愧对茶祖宗了。

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书中记载当时杭州的天竺、灵隐二寺就已经开始产茶了。由此可见,龙井茶的前身是出在寺庙里的,那么它带有一丝超凡脱俗的气质,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后,西湖龙井茶就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一直到现代……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名气越来越大。从寻常老百姓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青睐的贡品;从汉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一路上光辉灿烂,生生不息。

1.始于宋

北宋年间,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经是贡品了。

龙井狮峰山脚下的“寿圣寺”,是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的故地,也是当年与苏东坡等文豪的品茗吟诗之处。当年,苏东坡用“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来赞美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今仍保存在寿圣寺胡公庙那十八棵御茶园中的狮峰山脚的悬岩上。南宋时期,杭州成为当时国都,茶叶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闻于元

元代,龙井附近所产之茶开始闻名于世,有爱茶人虞伯生始作《游龙井》饮茶诗,诗中曰:“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詹卜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诗中反映出当时的僧人居士喜爱龙井一带风光幽静,又有好泉好茶,故结伴前往饮茶赏景的情形。

3.扬于明

明代,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名声逐渐远播,它走出寺院,成为寻常百姓的开门第七件事。明代黄一正收录的《名茶录》及江南才子徐文长辑录的《全国名茶》中,都有龙井茶——此时的龙井茶已被列为公认的中国名茶了。

明嘉靖年间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明万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之说。万历年的《钱塘县志》又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

4.盛于清

如果说在明代龙井茶还介于诸名茶之间的话,到了清代,龙井茶则立于众名茶的前茅了。清代学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龙井,江南之芥片,闽之武夷云。”

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还被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驰名中外,问茶者络绎不绝。近人徐珂称:“各省所产之绿茶,鲜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龙井,色深碧。茶之他处皆蜷曲而圆,唯杭之龙井扁且直。”

5.近代

民国期间,著名的龙井茶成为了中国名茶之首。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积极扶持龙井茶的发展。茶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鸟枪换炮,改旧式柴锅为电锅,选育新的龙井茶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栽培采制技术,建立了龙井茶分级质量标准,使龙井茶生产走上了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

从龙井茶的成名史中我们可以发现,龙井茶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不衰弱并且被发扬光大,除了茶本身的品质好,也离不开它本身的历史文化渊源。它是千百年来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并且代代传承被发扬光大的一种文化,是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瑰宝”。

机械采茶的推广与应用


机械采茶的推广与应用

茶叶作为一种天然绿色饮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绿色作为一种时尚、一种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随着我国加入WTO,作为传统的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加快老茶园改造,建立“两高一优”茶园,人力推广机械采茶技术,对促进茶叶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茶树树冠的整形

机械化采茶茶园要求茶树蓬面平整,发芽整齐,茶蓬高度为70cm一80cm,蓬面宽度为100cm左右,老茶园在不可能进行大面积换种培育新茶园的情况下,要实现机械化采茶就必须对现有茶园进行改造。根据茶树的生长情况,宜采取不同的改造方法,培养适合机械化采茶要求的冠面。

重修剪茶园的树冠形成比台刈茶园的要迅速。重剪第1年,春茶留养,夏茶后期新枝长到30cm时,用采茶机采茶一次,提高树冠20cm左右,秋茶养蓬。第2年,一般机采三次茶,春、夏、秋各采一次。当新梢长到四五叶时,留一叶机采一次春茶;夏茶亦留一叶,机采一次;秋茶前期不留叶,机采一芽至三叶,秋茶后期留叶蓄养,树冠在上年基础上又提高10cm,这时茶蓬冠幅达80cm。第3年可机采4次,春茶二次,夏、秋茶各一次,秋末留叶养蓬,每次采摘新梢应伸展到一芽四五叶,留一两叶,采一芽两三叶,此时树冠高65cm一70cm,冠幅为100cm左右,基本达到成园要求。第4年进行正常生产,一般全年可机采四次至五次茶叶,但9月中下旬可不再机采,以留叶养树。在整个改造、养冠过程中,可全部用弧型双人采茶机采茶,采剪蓬面来回重叠约10cm,逐渐养成弧而,方便机采。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老茶园改造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机采茶园的肥培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要尽量施用有机肥料,及时追施氮肥,保证茶树营养消耗。坚持以生物防治为基础,保护和利用天然资源,发挥自然调控能力,加强生态调控力度。通过茶园改造,提高茶叶品质,发展绿色饮品,提高茶叶的附加值,使茶叶资源的发展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

2.机械采茶的特点

机械采茶是一项新的采茶技术,也是一项系统的农业工程,它是农业现代化的具体表现。采茶机械化包括茶园的栽培管理、采茶机械和操作使用技术三个方面,其中,茶园栽培管理是基础,采茶机械是关键,操作使用技术是提高茶园效益的根本保证。

2.1适时采摘保证鲜茶品质

茶叶每年可萌发4茬一5茬新梢,在手工采摘情况下,每茬采摘期长达15天至20天,劳力不足的茶场或专业户,往往出现滥采现象,使茶叶产量与品质下降;而机械采茶速度快,采摘期短,采摘批次少,又是一次性刈割,使鲜茶叶具有机械损伤小、新鲜度好、单片少、完整叶多等特点,保证了鲜茶叶品质。

2.2提高效率实现增收节支

机械采茶可以适应红茶、绿茶、黑茶等各类茶叶的采摘。一般情况下,采茶机可采摘0.13公顷/h,是手工采茶速度的的4倍至6倍,在干茶产量3000kg/公顷的茶园,机械采茶比手工采茶可节约用工915个/公顷,从而使采茶成本得以下降,茶园经济效益得以提高。

2.3提高单产减少漏采现象

机械采茶对茶叶产量有无影响是茶叶技术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

通过我们对133.3公顷茶园机采4年的比较对照,以及从中国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可知,一般机采茶的茶叶产量可增加15%左右,大面积的机采茶园,其增产幅度会更高,同时机械采茶可以克服漏采现象的发生。

3.机械采茶的作业要求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采茶机械为日本生产的川崎和落合2种品牌的双人弧型采茶机械。

(l)每台双人采茶机需配备3人至4人。主机手面向机器,后退作业;副机手面向主机手;采茶机与茶行纵向有一个30度左右的夹角。

(2)采摘时的进刀方向与茶芽生长方向垂直,进刀高度根据留养要求掌握,一般在上次采摘面上提高1cm一2cm采摘。

(3)每行茶来回采摘一两次,采摘高度一致,左右采摘面整齐,防止树冠顶部重复采摘。

(4)机械采茶时的前进速度以30m/min左右为宜。

茶叶生产是多环节的系统工程,找准茶叶技术创新的结合点,加快有机茶叶的生产,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突破口。在目前我国多为老茶园的状况下,改造老茶园,推广机械化采茶技术,无疑是我国茶业打入国际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手段。

国内机械采茶的推广与应用


国内机械采茶的推广与应用

茶叶作为一种天然绿色饮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而绿色作为一种时尚、一种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随着我国加入WTO,作为传统茶叶生产、消费出口大国,加快老茶园改造,建立“两高一优”茶园,人力推广机械采茶技术,对促进茶叶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茶树树冠整形

机械化采茶茶园要求茶树蓬面平整,发芽整齐,茶蓬高度为70cm一80cm,蓬面宽度为100cm左右,老茶园不可能进行大面积换种培育新茶园情况下,要实现机械化采茶就必须对现有茶园进行改造。根据茶树生长情况,宜采取不同改造方法,培养适合机械化采茶要求冠面。

重修剪茶园树冠形成比台刈茶园要迅速。重剪第1年,春茶留养,夏茶后期新枝长到30cm时,用采茶机采茶一次,提高树冠20cm左右,秋茶养蓬。第2年,一般机采三次茶,春、夏、秋各采一次。当新梢长到四五叶时,留一叶机采一次春茶;夏茶亦留一叶,机采一次;秋茶前期不留叶,机采一芽至三叶,秋茶后期留叶蓄养,树冠上年基础上又提高10cm,这时茶蓬冠幅达80cm。第3年可机采4次,春茶二次,夏、秋茶各一次,秋末留叶养蓬,每次采摘新梢应伸展到一芽四五叶,留一两叶,采一芽两三叶,此时树冠高65cm一70cm,冠幅为100cm左右,基本达到成园要求。第4年进行正常生产,一般全年可机采四次至五次茶叶,但9月下旬可不再机采,以留叶养树。整个改造、养冠过程,可全部用弧型双人采茶机采茶,采剪蓬面来回重叠约10cm,逐渐养成弧而,方便机采。

需要特别指出,老茶园改造过程要特别重视机采茶园肥培管理病虫防治工作,要尽量施用有机肥料,及时追施氮肥,保证茶树营养消耗。坚持以生物防治为基础,保护利用天然资源,发挥自然调控能力,加强生态调控力度。通过茶园改造,提高茶叶品质,发展绿色饮品,提高茶叶附加值,使茶叶资源发展潜力得到充分挖掘。

2.机械采茶特点

机械采茶一项新采茶技术,也一项系统农业工程,它农业现代化具体表现。采茶机械化包括茶园栽培管理、采茶机械操作使用技术三个方面,其,茶园栽培管理基础,采茶机械关键,操作使用技术提高茶园效益根本保证。

2.1适时采摘保证鲜茶品质

茶叶每年可萌发4茬一5茬新梢,手工采摘情况下,每茬采摘期长达15天至20天,劳力不足茶场或专业户,往往出现滥采现象,使茶叶产量与品质下降;而机械采茶速度快,采摘期短,采摘批次少,又一次性刈割,使鲜茶叶具有机械损伤小、新鲜度好、单片少、完整叶多等特点,保证了鲜茶叶品质。

2.2提高效率实现增收节支

机械采茶可以适应红茶、绿茶、黑茶等各类茶叶采摘。一般情况下,采茶机可采摘0.13公顷/h,手工采茶速度4倍至6倍,干茶产量3000kg/公顷茶园,机械采茶比手工采茶可节约用工915个/公顷,从而使采茶成本得以下降,茶园经济效益得以提高。

2.3提高单产减少漏采现象

机械采茶对茶叶产量有无影响茶叶技术人员十分关注问题。

通过我们对133.3公顷茶园机采4年比较对照,以及从国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报告可知,一般机采茶茶叶产量可增加15%左右,大面积机采茶园,其增产幅度会更高,同时机械采茶可以克服漏采现象发生。

3.机械采茶作业要求

目前我国大部分采茶机械为日本生产川崎落合2种品牌双人弧型采茶机械。

(1)每台双人采茶机需配备3人至4人。主机手面向机器,后退作业;副机手面向主机手;采茶机与茶行纵向有一个30度左右夹角。

(2)采摘时进刀方向与茶芽生长方向垂直,进刀高度根据留养要求掌握,一般上次采摘面上提高1cm一2cm采摘。

(3)每行茶来回采摘一两次,采摘高度一致,左右采摘面整齐,防止树冠顶部重复采摘。

(4)机械采茶时前进速度以30m/min左右为宜。

茶叶生产多环节系统工程,找准茶叶技术创新结合点,加快有机茶叶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突破口。目前我国多为老茶园状况下,改造老茶园,推广机械化采茶技术,无疑我国茶业打入国际市场,与国际接轨重要手段。

茶乡的新招牌


茶歌:“层层茶园叠绿韵噢,招徕四方爱茶人噢。”

自古高山云雾出好茶,福建省安溪县境内多山,气候适宜,已有千年的种茶历史,是国家命名的乌龙茶之乡。自2000年建立有机茶基地以来,目前已有基地两万多亩。有机茶基地对环境的要求很严格,必须选择在远离城镇工矿区和铁路公路干线的地方,以避开工业和城镇的污染。

安溪县茶叶协会常务理事长 杨宝荣:“一般来说它应该选择在海拔比较高,植被比较好,无污染,生态环境比较优良的地方建立园地,像我们这里海拔就将近1000米,我们这里山头都没开,都是植树种草,让它涵养水分。还有我们这里的路也必须是机耕路,还有水池以及隔林带种树,把这个区域和其他区域隔离开来,这样生长出来的茶叶一般不容易受污染。”

有机茶在生长过程中一般不施化肥,不喷农药,因此它的病虫害管理显得特别重要。

有机茶基地农艺师 刘光潭:“对于病虫害防治,我们首先是进行预防预报,先是把茶园划分成很多个区域,像我们茶园就有12个区域,每个区域再划分2-3个地片,每个地片里设5-10个观测点,用目视的方法和用吸风机来采取昆虫的标本,再进行分析,如果害虫的比例高了,那我们就使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主要是释放益虫。”

茶农 张万福:“农家肥以前是晒到坡上后再撒到茶园里面,现在不同了,现在为了茶园不会受到污染,就是要通过无害化处理,才撒到茶园里面去。讲句土话,就是它吃不完,它明年还能再消化,这个化肥不行。”

几年来安溪县坚持不懈地对茶农进行茶园管理技术讲座,并鼓励生产有机茶的企业带动有条件的茶农种植有机茶,使有机概念在安溪县越来越深入人心。不少茶农种植有机茶都收到了显著的效益,也更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茶农:“茶农做茶方面也比较有讲究,农药也好啊,地理条件也好啊,比如说,以虫来吃虫,这个是最好的了”

张万福:“我承包有机茶基地以后,我的茶一年比一年卖得价钱更高了,一年比一年高了,收入就很好了。以前一亩茶园好的差不多也只有三千元,现在一亩茶园差不多一万多元。一个劳力现在如果种这种茶树,一年收入两三万是没问题的。”

不施化肥,不喷农药,靠山泉灌溉,这样生长起来的茶叶就是有机茶吗?还不能这么说,茶叶在采摘下来以后,要经过晒青、凉青、杀青、揉捻、烘干等程序才能沏泡饮用,在加工、运输等过程中,确保它不受任何污染,才有可能保证它的品质的天然性,符合有机茶的卫生安全标准。

杨宝荣:“有机茶的加工生产和一般茶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卫生要求很高,每一道加工的工序,都要防止二次污染,你比如说,从晒青开始,晒青我们要求鲜叶不能接触地面,不但是要水泥路面,而且要把布置放底下,加工场所的空气、水质、地面不能有任何污染,包括厂房,这些墙壁,这些玻璃窗都必须冲洗干净。”

2001年茶农王奕荣承包了50多亩有机茶基地,但夏季茶因为天气太热一直做不了好茶,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茶叶因为做不出好茶卖不出高价钱,老王实在不甘心。

王奕荣:“那我就在想,茶树生长都是一样,我就用一台空调放在房间里面搞实验。大热的天气用空调能够做出更好的茶叶来,以前大热的天做的茶三元四元没人要,现在最高还可以卖到300元,社会效益很好,那个茶叶又很香。”

王奕荣到全县各个乡镇巡回讲座,向茶农传授他发明的空调做青技术。安溪县也连年举办制茶比赛,鼓励制茶能手采用新工艺,专门从事茶叶的制作加工。使安溪县的茶叶精品率大大提高。

安溪县茶叶管理委员会国家级评茶师 苏兴茂:“现在精品率在提高,原来大概在30%左右,现在已经提到 80%左右,二级以上的叫高档茶,现在呢,基本上80%以上都是精品茶,都是高档茶。”

记者:“有机的都是这种标志吗?”

苏兴茂:“有机的全部是这种标志,这是AA标志,这是A标志,AA底下有注明,你看,从认证书上就有区别,绿色标准分两种,一个是国内标准,一个是国际标准,这个A的,是国内标准,AA是国际标准,因为AA它整个操作规程,是按照有机茶的操作规程要求进行的,所以说,现在呢,AA标准其实也是有机标准,颁证也是双颁证。”

2002年安溪县有机茶基地的乌龙茶获得了国家有机认证,为了防止不法商贩假冒,安溪有机茶不仅有认证标志,安溪县技术监督部门还对进入安溪中国茶都进行交易的所有茶叶进行定期不定期地抽查检验。

县长 尤猛军:“我们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个乌龙茶标准量的有关规定,有关标准,把这个规定印发到每一户茶农、每一户茶商、茶店里面去,今后你必须按这个标准量来给你的产品标上它的等级。如果违规就重罚处理,比如卫生标准,比如质量标准,从这两个标准的规范来实现整个茶叶市场的规范。”

记者:“去市场上卖之前都要检验吗?”

茶农:“是,要去安溪进行农残检验。”

茶王赛现场茶叶专家 张天福:“诸位领导来宾,安溪四大名茶茶王赛,现在我代表评委宣布获奖茶王名单。”

近两年来,为了进一步宣传安溪乌龙茶的有机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有机茶,选择有机茶,安溪县茶王赛的规模越办越大。安溪茶叶从普通茶到无公害茶,从绿色标准到有机标准,安溪乌龙茶爬上了一个又一个品质高峰。种植有机茶,制作高档茶,成了越来越多的安溪茶农所乐意选择的增收项目。

为什么越好的龙井茶反而口感越淡?


龙井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茶叶,其属于绿茶类,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醇香可口,但懂茶之人说越好的龙井茶反而口感是越淡的。对于老茶客来说,可能不解了,好龙井茶怎么会淡呢,滋味丰富又饱满啊!今天就来跟大家探讨下这个问题。

其实我们说的茶的口感“浓淡”是什么呢?指的就是针对茶叶本身的苦涩味来说的,有些茶苦涩味重,会造成“口味很浓”的这种错觉!那好龙井为什么会让有的人觉得“淡”呢?为什么同样的龙井,老茶客会觉得“丰富饱满”?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茶汤的“饱满度”和“浓淡感”。

首先,何谓茶汤的“饱满度”,这个其实就是品茶时的一种整体的感受,指茶汤进入嘴里,内含物质丰富,可以品尝到鲜、爽、甘、甜、醇、厚等非常丰富的感觉。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茶叶中的氨基酸、可溶性的糖以及水溶性果胶等含量较高,且各成分比例协调。这种一般是出现在嫩度较高的龙井茶中,早期的春茶经过冬季休眠期的物质积累,水分适宜,地域气候好,形成滋味丰富又协调的特征。当然,也需要有好的制作工艺,将嫩叶中的内含物质激发出来。

而懂得品茶的人,自然是懂茶其中的美妙,更会追求饮好茶,而这个茶的“饱满度”带来的感受,正是我们追求好龙井的原因,我们品尝的是龙井茶中鲜、爽、甘、甜、醇、厚的感觉,这些口感都是属于“小清新”型的,每种滋味清爽雅致,如同“君子之交”,但却丰富饱满,一口饮下,满嘴清香,饮后回味甘甜,十分有趣。值得一口一口饮,慢慢回味。

其次,至于茶汤的“浓淡感”,其实指的就是茶味对味蕾的一个刺激的感受。在泡龙井茶的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多酚类含量高,氨基酸、水溶性果胶含量下降,制成的茶苦涩味增加,协调感也下降了,鲜甜感也会减少。越后期的茶,喝起来鲜爽味越少,越觉得只有茶味,而茶味对味蕾的刺激性大,就会觉得茶味浓郁。这就是茶汤的“浓淡感”。这种就是“重口味”,大口大口喝下,只觉茶味浓郁,喝完口腔还有点紧紧的感觉。

我们都知道一种好茶叶,离不开一个好的种植环境,如果没有好的种植,就不可能获得好的鲜叶原料。但我们也强调,好工艺成就好产品!真正决定口感的,是后期的制作工艺。可能是好的原料,但却没有遇上好的制茶工艺。如,摊放不到位,也无法获得协调的滋味品质;后期再用高火杀青,有可能展现的“鲜爽甘甜”感就会被掩盖!这种情况的就真的太可惜了!

“喝好茶,喝淡茶”是喝茶的智慧,希望喝茶的人能从一杯茶中体会到自然的幽香,茶人们的妙手仁心,寻找到喝茶的乐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