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审评外形常用评语

发布时间 : 2019-11-13
茶叶外形 乌龙茶外形 黑茶的外形

茶叶外形。

1.细嫩多为一心,一至二叶,鲜叶制成,条索细圆浑,毫尖或锋苗显露。 2.紧细鲜叶嫩度好,条紧圆直,多芽毫,有锋苗。 3.紧秀鲜叶嫩度好,条细而紧且秀长,锋苗显露。 4.紧结鲜叶嫩度稍差,较多成熟茶(二,三叶)条索紧而圆直,身骨重实,有芽毫有锋苗。 5.紧实鲜叶嫩度稍差,但揉捻技术良好,条索松紧适中,有重实感,少锋苗。 6.粗实原料较老,已无嫩感,多为三,四叶制成,但揉捻充足,尚能卷紧,条索粗大,稍感轻飘(身骨轻)。若(破口)过多,则称为(粗钝)。(经过切断处理的茶叶,两端显的粗糙而不光滑者,称为(破口))。 7.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条空散,孔隙大,表面粗糙,身骨轻chinatea飘,或称(粗老)。 8.壮结条索壮大而紧结。 9.壮实条索卷紧,饱满而结实。 10.心芽(芽头,芽尖)尚未发育,展开成茎叶的嫩尖,一般洱毛多,而成白色。 11.显毫芽叶上的白色洱毛称为(白毫),芽尖多,而洱毛浓密者,称(显毫),毫色有金黄,银白,灰白等。 12.身骨指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 13.重实指条索或颗粒紧结,以手权衡有重实感。 14.匀整,匀齐,匀称指茶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相近台湾茶,并配适当。 15.脱档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16.破口茶叶精制,切断不当,茶条两端的断口,粗糙而不光滑。 17.团块,圆块,圆头指茶叶结成块状或圆块,因揉捻后,解块不完全所致。 18.短碎条形短碎,面松散,缺乏整齐,匀称,之感。 19.露筋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称之。 20.黄头粗老叶,经揉捻成块状,色泽黄者称之。 21.碎片茶叶破碎后,形成的轻薄片。 22.末指茶叶被压碎后,形成的粉末。 23.块片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24.单片未揉捻成形的粗老单片叶子。 25.红梗茶梗红变称之。

wWW.CY316.cOM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叶外形评语


细嫩:芽叶细小,显毫柔嫩。多见于春茶期的小叶种高档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细紧:条索细,紧卷完整。用于上档条形绿茶。细长:紧细苗长。用于上档条形绿茶。

紧结:茶叶卷紧结实,其嫩度稍低于细紧。多用于中、上档条形茶。

扁平光滑:茶叶外形扁直平伏,光洁平滑。为优质龙井茶的主要特征。

扁片:粗老的扁形片茶。扁片常出现在扁茶中。

扁瘪:茶叶呈扁形,质地空瘪瘦弱。多见于低档茶与朴片茶。

糙米色:嫩绿微黄的颜色。①用于描述早春杭州狮峰地区生产的特级“西湖龙井”的外形色泽,与茶叶的自然品质有关;②制作龙井茶在辉锅时温度过高,使茶叶色泽变黄,人为地形成糙米色,其品质欠佳,带老火或足火的香味。

嫩匀:细嫩,形态大小一致。多用于高档绿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嫩绿:浅绿新鲜,似初生柳叶的颜色,富有生机。为避免重复,对同一只茶审评时,一般不连续使用。也用于汤色、叶底审评。

枯黄:色黄无光泽。多用于粗老绿茶。

枯灰:色泽灰,无光泽。多见于粗老绿茶。撩头茶经多次轧切后,常表现色泽枯灰,只能作低档茶拼配使用。

陈暗:色泽失去光泽变暗。多见于陈茶或失风受潮的茶叶。也用于汤色、叶底审评。

肥嫩:芽叶肥,锋苗显露,叶肉丰满不粗老。多用于高档绿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肥壮:芽叶肥大,叶肉厚实,形态丰满。多用于大叶种制成的各类条形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匀净:大小一致,不含梗朴及夹杂物。常用于采、制良好的茶叶。也用于叶底审评。

灰暗:色泽灰暗无彩。如炒青茶失风受潮后,色泽即变灰暗。

灰绿:绿带灰白色。多见于辉炒过分的绿茶。

灰白:色泽浅灰泛白。如绿茶辉炒充分,即有此特点。

银灰:茶叶呈浅灰白色,而略带光泽。多用于外形完整的多茸毫、毫中隐绿的高档烘青型或半烘半炒型名优绿茶。

露梗:茶叶中显露茶梗。多见于采摘粗放、外形毛糙带梗的茶叶。

露黄:在嫩茶中含较老的黄色碎片。多用于拣剔不净、老嫩混杂的绿茶。

墨绿:干茶色泽呈深绿色,有光泽。多见于春茶的中档绿茶或炒制中茶锅上油太多所致。

绿润:色绿鲜活,富有光泽。多用于上档绿茶。

短碎:茶条碎断,无锋苗。多因条形茶揉捻或轧切过重所致。

卷曲:茶条呈螺旋状弯曲卷紧。

粗老:茶叶叶质硬,叶脉隆起,已失去萌发时的嫩度。用于各类粗老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粗壮:茶身粗大,较重实。多用于叶张较肥大、肉质尚重实的中下档茶。

毛糙:茶叶外形粗糙,不够光洁。多见于制作粗放之茶。如眉茶精制过程中,不经辉炒的茶叶,就显得毛糙。

松散:外形松而粗大,不成条索。多见于揉捻不足的粗老长条绿茶。

松泡:茶叶外形粗松轻飘。常用于下档条形茶。

重实:茶叶以手权衡有沉重感。用于嫩度好、条索紧结的上档茶。

茸毫:茶叶表层的茸毛。其数量与品种、嫩度和制茶工艺有关。常见于芽叶肥嫩、多毫的名优绿茶。

老嫩混杂:在同级茶叶或鲜叶中老嫩叶混合和不同级别毛茶拼配不清等而产生。也用于叶底审评。

规格乱:茶叶外形杂乱,缺乏协调一致感。多用于精茶中外形大小或长短不一的茶。

花杂:茶叶的外形和叶底色泽杂乱,净度较差。也用于叶底审评。

颗粒:细小而圆紧的茶叶。用于描述绿碎茶形态及颗粒紧结重实的茶叶。

身骨:描述茶叶质地的轻重。茶叶身骨重实,质地良好;身骨轻飘,则较差。身骨的轻重取决于茶叶的老嫩,“嫩者重,老者轻”。

上段茶:也称“面张茶”。同一只(批)的茶中体型较大的茶叶。在眉茶中通常将通过筛孔4~5孔茶称为上段茶。

下段茶:同一只(批)茶叶中体型较小的部分。通常指10孔以下的茶叶。

中段茶:茶身大小介于上段茶与下段茶之间,通常指6~8孔茶。

起霜:绿茶表面光洁,带有银灰色光泽。用于经辉炒磨光的精制茶。

夹杂物:混杂在茶叶中无饮用价值的非茶类物质。如泥沙、木屑、铁丝及其他植物枝叶等。

焦斑:在干茶外形和叶底中呈现的烤伤痕迹。常见于炒干温度过高的炒青绿茶或杀青温度过高的制品。也用于叶底审评。

黄头:外形术语。色泽发黄,粗老的圆头茶。

轻飘(飘薄):质地轻、瘦薄、容量小。常用于粗老茶或被风选机吹出的轻质茶。

爆点:绿茶上被烫焦的斑点。常见于杀青和炒干过程中锅温过高,叶表面被烫焦成鱼眼状的小斑点。

盘花卷曲:茶条卷曲盘绕,形如圆珠。

片茶:梗、叶分离的单片叶茶。

红茶香气常用评语


秋香:某些地区秋季生产的红碎茶具有独特的香气,为一种季节香。如10月初广东生产的高档红碎茶具有特殊的季节性茶香,新鲜高锐,滋味强爽,品质胜于其他季节所产的红碎茶。

香荚兰香:从香荚兰豆中提取或化学合成的香荚兰素所具有的特殊的香气。如海南的香兰红茶,用香荚兰豆提取的香料窨制,具有高雅的巧克力香。

季节香:在某一时间生产的茶叶具有的特殊香气。如广东英德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生产的高档红碎茶香气特别清香高锐。这种“特别”而有时期性的香气,俗称“季节香”。

地域香:具有特殊地方风味的茶叶香气。如云南红茶特殊的糖香。

浓郁:香气高锐,浓烈持久。多用于“滇红”和“祁红”。如一级滇红茶香气浓郁,滋味浓醇,品质优良。

香短:香气保持时间短,很快消失。

香贫:香气低弱。

钝熟:香气熟闷。多见于茶叶嫩度较好,但已失风受潮,或存放时间过长、制茶技术不当发酵偏重的红茶。

纯正:香气正常。表明茶香既无突出的优点,也无明显的缺点。用于中档茶的香气评语。

粗青味(气):粗老的青草味(气)。萎凋和发酵程度偏轻的低档红茶。如不萎凋红茶,粗青味(气)特别重。

焦糖气:足火茶特有的糖香。多因干燥温度过高、茶叶内所含成分开始轻度焦化所致。

樟脑气:茶叶吸附樟脑块的气味,属一种令人不快的异味。多见于茶叶与带樟脑气的物品混放所致。

粗老味(气):茶叶因粗老而表现的内质特征。多用于各类低档茶,一般四级以下的茶叶,带有不同程度的粗老味(气)。

烟味:茶叶在烘干过程中吸收了燃料释放的杂异气味。多见于烘干机漏烟产生煤或柴烟气。

纯和:香气纯而正常,但不高。

酸馊气:腐烂变质茶叶发出的一种令人不快的酸味。在红茶初制中不当的部分尾茶可发生酸馊气。

平和:香味不浓,但无粗老气味。多见于低档茶。

青气:成品茶带有青草或鲜叶的气息。多见于夏、秋茶揉捻和发酵不足的下档红茶。

松烟香:茶叶中含有松脂燃烧的香气。见于福建所产的小叶种红茶。

老火:焦糖香、味。常因茶叶在干燥过程中温度过高,使部分碳水化合物转化产生。

足火香:茶叶香气中稍带焦糖香。常见于干燥温度较高的制品。

异气:非茶叶香气。茶叶香气中夹杂其他杂异的气味。多因加工、存放不当所致。

陈霉气:茶叶受潮变质,霉菌污染或贮藏时间过久,含水量高,产生的劣质气味。

陈气(味):香气滋味不新鲜。多见于存放时间过长或失风受潮的茶叶。

形状〔外形〕评语


细 嫩

多为一心,一至二叶,鲜叶制成, 条索细圆浑,毫尖或锋苗显露。    

紧 细

鲜叶嫩度好,条紧圆直,多芽毫,有锋苗。    

紧 秀

鲜叶嫩度好,条细而紧且秀长,锋苗显露。    

紧 结

鲜叶嫩度稍差,较多成熟茶〔二,三叶〕条索紧而圆直, 身骨重实,有芽毫有锋苗。    

紧 实

鲜叶嫩度稍差,但揉捻技术良好,条索松紧适中, 有重实感,少锋苗。    

粗 实

原料较老,已无嫩感,多为三,四叶制成,但揉捻充足,尚能卷紧, 条索粗大,稍感轻飘〔身骨轻〕。若〔破口〕过多,则称为〔粗钝〕。 〔经过切断处理的茶叶,两端显的粗糙而不光滑者,称为(破口)〕。    

粗 松

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条空散,孔隙大, 表面粗糙,身骨轻飘,或称〔粗老〕。    

壮 结

条索壮大而紧结。    

壮 实

条索卷紧,饱满而结实。    

心芽〔芽头,芽尖〕

尚未发育,展开成茎叶的嫩尖,一般洱毛多,而成白色。    

显 毫

芽叶上的白色洱毛称为〔白毫〕, 芽尖多,而洱毛浓密者,称〔显毫〕, 毫色有金黄,银白,灰白等。    

身 骨

指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 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    

重 实

指条索或颗粒紧结,以手权衡有重实感。    

匀整,匀齐,匀称

指茶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相近,并配适当。    

脱 档

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破 口

茶叶精制,切断不当,茶条两端的断口,粗糙而不光滑。    

团块,圆块,圆头

指茶叶结成块状或圆块,因揉捻后,解块不完全所致。    

短 碎

条形短碎,面松散,缺乏整齐,匀称,之感。    

露 筋

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称之。    

黄 头

粗老叶,经揉捻成块状,色泽黄者称之。    

碎 片

茶叶破碎后,形成的轻薄片。    

末   指

茶叶被压碎后,形成的粉末。    

块 片

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单 片

未揉捻成形的粗老单片叶子。    

红 梗

茶梗红变称之。

红茶滋味常用评语


鲜爽:鲜美爽口,有活力。多用于高档红碎茶。

鲜浓:茶味新鲜浓爽。多用于高档红碎茶。

甜爽:茶味爽口回甘。多用于小叶种春茶的上档条形红茶。

甜和:也称“甜润”。甘甜醇和。用于描述工夫红茶。

浓强:味浓,富有刺激性。多见于大叶种红碎茶。如夏、秋季广东生产的大叶种红碎茶,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滋味浓强,品质优良。

浓强鲜:味浓而鲜爽,富有刺激性。专用于高档红碎茶。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二套样”地区生产的优质红碎茶,大多具浓强鲜的特征。

浓烈:茶味极浓,有强烈刺激性口感。常用于云南等地夏、秋季生产的上档红碎茶。如凤庆茶厂生产的红碎茶一号。

浓爽:味浓而鲜爽。多用于发酵适度、制作精良的上档红碎茶。

浓醇:醇正爽口,有一定浓度。多用于发酵适度、制作良好的上档条形红茶或发酵偏重的红碎茶。

浓厚:茶味浓度和强度的合称。红碎茶浓强度好表明品质优良。

清爽:茶味浓淡适宜,柔和爽口。多用于高档和中上档小叶种红碎茶。如“三套样”红碎茶,大多具有滋味清爽的特点。

甜醇:味道醇和带甜。多见于小叶种的上档条形红茶。如春茶中的一级祁红,嫩香持久,滋味甜醇。

鲜醇:茶汤内含物丰富,味道鲜爽甘醇,纯正浓厚。多用于中上档红茶。

醇厚:茶味厚实纯正。用于中上档茶。

醇正:味道纯正厚实。

生味:因鲜叶内含物在制茶过程中转化不够而显生涩味。多见于萎凋、发酵程度轻的红茶。

生涩:味道生青涩口。红茶萎凋程度轻、时间短、发酵不足或花青素含量高的紫芽种鲜叶为原料等,都会产生生涩味。

浓涩:味道浓而涩口。多用于夏、秋季生产的红茶。如萎凋轻、发酵不足的红碎茶。

花香味:包含鲜花的香味。多见于发酵较轻的红碎茶。

刺激性:高档大叶种红碎茶多富有较强的刺激性。茶汤中未氧化的茶多酚及其初级氧化物含量的多少,是形成刺激性强弱的主要物质。

收敛性:富有刺激性,茶汤人口后,口腔有收紧感。如海南等地产的高档红碎茶,滋味浓强鲜爽,富有收敛性。

味淡:由于水浸出物含量低,茶汤味道淡薄。多见于粗老红茶。平淡:浓强度低。常用于描述低档红茶的滋味。

苦涩:茶汤味道既苦又涩。多见于萎凋和发酵偏轻、茶多酚含量很高的大叶种红碎茶。

青涩:常用于萎凋轻、揉切不充分、发酵又不足的红碎茶。

味浓:口感刺激性强。多用于夏、秋季大叶种红茶。如云南和海南夏、秋季生产的红碎茶滋味很浓。在红碎茶中味浓一般是好茶。

口劲:指茶汤浓度对味觉的刺激性。如北京、天津、山东等北方地区,常用“口劲”来表示滋味浓度。

口味:亦称口感。茶汤的滋味,亦指对味道的喜好。乏味:茶味淡薄,缺少浓强度。常用于低、次红茶。

走味:茶叶失去原有的新鲜滋味。多见于陈茶和失风受潮的茶叶。

苦味:味苦似黄连。被真菌危害的病叶,如白星病或赤星病叶片制成的茶。个别品种的茶叶滋味也具有苦味的特性。

熟味:茶味缺乏鲜爽感,熟闷不快。多见于失风受潮的或发酵过重、存放时间过长的红碎茶。

杉木味:茶叶香气和滋味被杉木的特殊气味污染。多见于与杉木直接接触的茶叶。

辛涩:茶味浓涩不醇,仅具单一的薄涩刺激性。多见于夏、秋季的下档红茶。

异味:杂异气味的总称。茶叶滋味中带有其他物质的味道。常因加工、存放不当所致。

酸味:含有较多氢离子的茶汤所带的味道。

粗淡(薄):茶味粗老淡薄。多用于低档茶。如三角片茶,香气粗青,滋味粗淡。

粗涩:滋味粗青涩口。多用于夏、秋季的低档茶。

专家在鉴定茶叶外形评语讲解


专家在鉴定茶叶时会给出一定的评语,这些评语虽简短,却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不是专业人士,是不太容易体察这些细微的差别的。其中,关于外形的评语一般如下。

匀称:条索、颗粒大小一致,上、中、下三段茶配比适当。细紧:条索细长、卷紧而完整。细嫩:条索细紧显毫。显毫:芽尖含量高,并有较多白毫(茸毛)。匀净:匀称、净度好、无夹杂物。匀齐:长短、大小一致,无脱档现象,老嫩整齐。紧结:嫩度低于细紧,结实有锋茁,身骨重。脱档:上、中、下三段茶配比不当。紧秀:条细而紧、秀长、锋苗显露。紧直:紧卷、完整而挺直。壮实:芽壮、茎粗、条索肥壮而重实。紧实:紧结重实,嫩度稍差,少锋苗,制工好。粗大:与正常规格茶相比,条索或颗粒较粗。肥壮:芽肥、叶肉厚实,柔软卷紧,形态丰满。

粗壮:条索粗而壮实。粗松:嫩度差,条索卷紧度差而空松。平伏:茶叶在茶盘中相互紧贴无起伏架空现象,断碎茶除外。平直:条索平整而挺直,扁茶扁平挺直。松泡:形大质轻,条索或颗粒卷紧度差。爆点:茶叶炒干过程中,温度高,形成了茶上的烫斑。轻飘:手感很轻,茶叶粗松,一般是低级茶。重实:以手权衡有沉重感,一般是叶厚质嫩的茶叶。露筋:丝筋显露。露梗:茶梗显露。多朴:叶质粗老,外形松大轻飘,星片状的茶多。浑圆:条索圆而紧结挺直。扁块:茶叶中结成扁圆形块。扁条:条索带扁,制工差。弯曲:条索不直,带弓形或钩形。卷曲:形似螺旋状卷曲的茶条。短秃:条索短而无锋苗。

短碎:面张条短,碎末茶多,无整齐匀称之感。松碎:外形松而断碎。细圆:茶条或颗粒卷得很紧,身骨重实。圆结:颗粒圆而结实。团块:条形结成块状或圆块,粒大如豆。圆紧:颗粒圆而紧实。光滑:形状平整,质地重实,光滑发光。黄头:嫩度差,色泽露黄的圆头茶。紧条:条扁而过紧过窄。宽条:扁条过宽。挺秀:挺直,显锋苗,外形挺秀尖削。扁削:扁平光滑,形似矛。扁平:扁直坦平。端正:砖身形态完整,棱角整齐,砖面平整。

光结:表面光滑平整,质地重实。纹理清晰:砖面花纹、商标、文字等标记清晰。紧度适合:压制松紧适度。黄花茂盛:茯砖茶特有的金黄色于囊孢子称“金花”,黄花茂盛的品质为佳。起层落面:面茶翘起并脱落。包心外露:里茶外露于表面。脱面:压制茶盖面脱落。缺口:型茶边缘有残块不齐现象。烧心:压制茶中心部分略黑或发红。龟裂:压制茶表面有裂缝。片状:茶叶平摊不卷,身骨轻,呈片状。粗糙:外形大小不匀,不整齐。

颗粒状:碎形茶的外形似颗粒,身骨重实。紧卷:颗粒状卷得很紧。毛衣:茶叶中的细筋毛。毫尖:芽头的嫩尖。筋皮:嫩茎和茶梗揉破的皮。空松:卷紧度很差的条形或圆形茶,碎形茶的颗粒不卷而开口。蜻蜒头:茶芽肥壮,叶端卷曲如螺钉,紧结重实。

完整:压制茶形态端正,无破损残缺。起砂粒:体型细小呈砂粒状。皱缩:红碎茶外形卷得不紧。花杂:不同外形色泽的茶叶并配在一起,颜色不协调。

红茶汤色常用评语


红艳:红茶汤色鲜艳、红亮透明,碗沿呈金圈。多见于滇红和C.T.C茶,或大多国外红茶。

红亮:汤色红而透明。多见于上档红茶。

玫瑰红:茶汤红似玫瑰花。

金黄:有黄金般的光泽。常见于发酵轻的茶汤。

粉红:红白相混。多用于加奶审评中发酵轻的红茶。

姜黄:红茶茶汤中加入牛奶后呈现的一种淡黄色。多见于茶多酚和茶黄素含量较低的小叶种红碎茶加奶审评时表现的汤色。如“四套样”地区生产的红碎茶,其中春茶的乳色大多呈姜黄色。

冷后浑:红茶茶汤冷却后形成的棕色乳浊状凝体。多见于优质大叶种红碎茶。因儿茶素含量高,当茶汤温度下降到16℃左右时,儿茶素与咖啡碱络合,即产生冷后浑。重新加热,茶汤会恢复红亮透明的原状。

乳白:加入牛奶后,红茶茶汤呈乳白色。多见于滋味淡、质地较差的小叶种红碎茶。

棕黄:汤色色泽浅棕带黄。多见于发酵程度轻的大叶种红碎茶。红碎茶在制作中萎凋和发酵轻,又经快速干燥,汤色和叶底大多呈棕黄色。

红褐:汤色褐中泛红。多用于描述氧化过度的低档红茶。

浅薄:汤色浅淡,茶汤中水溶性物质含量较少、浓度低。常用于低档红茶。

暗红:颜色红而深暗。多用于发酵过重或含水率过高、存放时间过长的红茶。

茶叶评审方法 关于茶叶底的常用评语汇总


叶底评语

叶底,也叫做茶渣,是经过开水冲泡展开的叶片,也是评审茶叶的重要方面,现介绍一些关于叶底的常用评语。

柔软:叶质柔软如棉。

柔嫩:嫩而柔软。

细嫩:叶质细嫩柔软,叶色鲜艳明亮。

嫩匀:叶质细嫩匀齐柔软,色泽调和。匀齐:大小、老嫩、色泽一致。肥嫩:芽头肥壮,叶质厚实。肥厚:芽头肥壮,叶质丰满厚实。单张:脱茎的叶片。欠匀:大小、老嫩、色泽不一致。

开展:叶张展开,叶质柔软。

卷缩:茶叶泡后叶底不开展。

瘦薄:芽头瘦小,叶张单薄。

摊张:叶质粗老的单片叶。

粗老:叶质粗大而硬,叶脉隆起。

鲜亮:叶底色泽鲜艳明亮,嫩度好。

明亮:叶底色泽鲜艳明亮,嫩度稍差。

破碎:叶底断碎而不完整。

暗杂:叶子老嫩不一,叶色枯而花杂。暗:叶色无光泽。花杂:叶底色泽不一致。

焦叶:烧焦发黑的叶片。

焦斑:叶面有黑色或黄色烧焦的斑点。

嫩绿:叶质细如何根据叶底辨别茶的好坏

叶底的评定是茶叶鉴赏中不可或缺的程序。因为叶底能够真实地展现出茶叶原料的“原本面目”,通过对叶底的分析,不仅可以判断出茶品的原料,即鲜叶在生长发育期间生长是否旺盛、是否发生病虫危害以及采摘的特点等,而且能判断出制茶技术工艺的优劣。评定叶底一是闻香,即通过嗅觉辨别香气,二是辨形,即通过眼睛判别叶底的老嫩、匀齐度、色泽以及是否开展,同时还要分辨是否掺人了其他物质。

其方法是将叶底倒人叶底盘里,倒的时候要将那些细碎的、粘在茶具上的茶叶倾倒干净,然后拌匀、铺开、揿平,对茶叶的老嫩程度、匀齐度、色泽进行仔细观察,还要撒按叶底,从而感觉茶叶的软硬等。

如果用普通的盘子看叶底,则需要用清水漂洗,让叶底漂于水中,然后进行观察。在进行叶底评定时,要充分发挥鼻子、眼睛和手的功能。

嫩,色泽浅绿明亮。

翠绿:色如青梅,鲜亮悦目。

黄绿:绿中带黄,亮度尚好。

嫩黄:色浅绿透黄,黄里泛白,亮度好。

暗张:叶底夹杂暗红或死红色。

红艳:叶底红润,鲜艳悦目。

红匀:红色深浅一致。

红亮:红而明亮,欠鲜艳。

乌条:叶片黑褐或青暗,不开展。

青暗:青褐色带暗。青绿:叶底为墨绿色。

花青:带有青色或青色斑块的叶片。

青张:加工过程处理不足而产生的青色叶片。

靛青:叶片呈蓝绿色。青褐:褐中泛青。

黑褐:褐中泛黑。

黄褐:褐中带黄,无光泽。

黄黑:黑中带黄。

黑暗:黑而不亮。

红褐:褐中泛红。

黄暗:叶色枯黄而暗,叶质老。

红镶边:乌龙茶的叶底绿叶红边。

红筋:绿茶叶底的筋变红。

红叶:绿茶叶底的叶片变红。

红梗:绿茶叶底的梗变红。

茶叶审评鉴定常用术语释义


外形评语

· 细嫩 多为一心,一至二叶,鲜叶制成,条索细圆浑,毫尖或锋苗显露。 

· 紧细 鲜叶嫩度好,条紧圆直,多芽毫,有锋苗。 

· 紧秀 鲜叶嫩度好,条细而紧且秀长,锋苗显露。 

· 紧结 鲜叶嫩度稍差,较多成熟茶(二,三叶)条索紧而圆直,身骨重实,有芽毫有锋苗。 

· 紧实 鲜叶嫩度稍差,但揉捻技术良好,条索松紧适中,有重实感,少锋苗。 

· 粗实 原料较老,已无嫩感,多为三,四叶制成,但揉捻充足,尚能卷紧,条索粗大,稍感轻 飘(身骨轻)。若(破口)过多,则称为(粗钝)。(经过切断处理的茶叶,两端显的粗糙而不光滑者,称为(破口))。 

· 粗松 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条空散,孔隙大,表面粗糙,身骨轻飘,或称(粗老)。

· 壮结 条索壮大而紧结。 

· 壮实 条索卷紧,饱满而结实。 

· 心芽 (芽头,芽尖)尚未发育,展开成茎叶的嫩尖,一般洱毛多,而成白色。 

· 显毫 芽叶上的白色洱毛称为(白毫),芽尖多,而洱毛浓密者,称(显毫),毫色有金黄,银白,灰白等。 

· 身骨 指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 

· 重实 指条索或颗粒紧结,以手权衡有重实感。 

· 匀整 匀齐,匀称,指茶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相近,并配适当。 

· 脱档 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 破口 茶叶精制,切断不当,茶条两端的断口,粗糙而不光滑。 

· 团块 圆块,圆头,指茶叶结成块状或圆块,因揉捻后,解块不完全所致。 

· 短碎 条形短碎,面松散,缺乏整齐,匀称,之感。 

· 露筋 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称之。 

· 黄头 粗老叶,经揉捻成块状,色泽黄者称之。 

· 碎片 茶叶破碎后,形成的轻薄片。 

· 末 指茶叶被压碎后,形成的粉末。 

· 块片 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 单片 未揉捻成形的粗老单片叶子。 

· 红梗 茶梗红变称之。

色泽评语

· 墨绿 深绿泛黑而匀称光润。 

· 翠绿 翠玉色而带光泽。 

· 灰绿 绿中带灰。 

· 铁锈色 深红而暗无光泽。 

· 草绿 叶质粗老,炒菁控制不当,过干,呈现绿草之色泽。 

· 砂绿 如蛙皮绿而油润,优质青茶类的色泽。 

· 青褐色 泽青褐带灰光。 

· 鳝皮色 砂绿蜜黄,似鳝鱼皮色,又称鳝皮黄。 

· 蛤蟆背 色叶背起蛙皮状砂粒白点。 

· 光润 色泽鲜明,光滑油润。 

· 枯暗 叶质老,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 花杂 指叶色不一,老嫩不一,色泽杂乱。

汤色评语

· 艳绿 水色翠绿微黄,清澈鲜艳。亮丽显油光,为质优绿茶之颜色 

· 绿黄 绿中显黄的汤色。 

· 黄绿 (蜜绿)黄中带绿的汤色。 

· 浅黄 汤色黄而淡,亦称淡黄色。 

· 金黄 汤色以黄为主,稍带橙黄色。清澈亮丽,犹如黄金之色泽。 

· 橙黄 汤色黄中微带红,似成熟甜橙之色泽。 

· 橙红 汤色红中带黄,似成熟桶柑或椪柑之色泽。 

· 红汤 (水红)烘焙过度或陈茶之汤色,浅红或暗红。 

· 凝乳 (creamdown)茶汤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汤现象。品质好,滋味浓冽的红 茶,常有此现象。 

· 明亮 水色清,显油光。 

· 混浊 汤色不清,沉淀物或悬浮物多。 

· 昏暗 汤色不明亮,但无悬浮物。

香气评语

· 清香 香气清纯不杂。 

· 幽雅 香气文秀,类似淡雅花香。若无法具体称为哪种花香者,以香气(幽雅)或(花香)称之。

· 纯和 (纯正)香气正常纯净,但不高扬。 

· 蔬菜香 类似蔬菜,空心菜,经沸水烫煮后之香气。此类香气评语常用于绿茶。 

· 甜香 (蜜糖香)带类似蜂蜜,糖浆,或龙眼干之香气。 

· 甜和 香气不高,但有甜感。 

· 炒米香 类似爆米花之香气。为茶叶经轻度烘焙或焙炒的香气。 

· 火香 茶叶经适度烘焙,而产生的焙火香。 

· 高火 干燥或烘焙温度过高,尚未烧焦而带焦糖香。 

· 火(焦)味 炒菁干燥或烘焙控制不当,使茶叶烧焦,带火味。 

· 青味 似青草或青叶之气味。炒(蒸)菁不足,或发酵不足,均带青味。 

· 闷(熟)味 似青菜闷煮之气味,俗称(猪菜味)。 

· 浊气 茶叶夹有其它气味,沉浊不清之感。 

· 杂(异)味 非茶叶应有之气味。如烟味,霉味,陈味,油味,酸味,土味,日晒味等不良气味。一般都指明属于哪种杂味,若无法具体指明时,仅以杂(异)味称之。

滋味(口感)评语

· 浓烈 滋味强劲,刺激性及收敛性强。 

· 鲜爽 鲜活爽口。 

· 甜爽 具有甜的感觉而爽口。 

· 甘滑 带甘味而滑润。 

· 醇厚 滋味甘醇浓稠。 

· 醇和 滋味甘醇欠浓稠。 

· 平淡 (淡薄)滋味正常,但清淡,浓稠感不足。 

· 粗淡 滋味淡薄,粗糙不滑。 

· 粗涩 涩味强,而粗糙不滑。 

· 青涩 涩味强,而带青草味。 

· 苦涩 滋味虽浓,但苦味,涩味强劲。茶汤入口,味觉有麻木感。 

· 水味 茶叶受潮或干燥不足之茶叶,滋味软弱无力。

茶在「香气」上常用的评语


清香

香气清纯不杂。

幽雅

香气文秀,类似淡雅花香。若无法具体称为哪种花香者,以香气(幽雅)或(花香)称之。

纯和(纯正)

香气正常纯净,但不高扬。

蔬菜香

类似蔬菜,空心菜,经沸水烫煮后之香气。此类香气评语常用于绿茶。

甜香(蜜糖香)

带类似蜂蜜,糖浆,或龙眼干之香气。

甜和

香气不高,但有甜感。

炒米香

类似爆米花之香气。为茶叶经轻度烘焙或焙炒的香气。

火香

茶叶经适度烘焙,而产生的焙火香。

高火

干燥或烘焙温度过高,尚未烧焦而带焦糖香。

火(焦)味

炒菁干燥或烘焙控制不当,使茶叶烧焦,带火味。

青味

似青草或青叶之气味。炒(蒸)菁不足,或发酵不足,均带青味。

闷(熟)味

似青菜闷煮之气味,俗称(猪菜味)。

浊气

茶叶夹有其它气味,沉浊不清之感。

杂(异)味

非茶叶应有之气味。如烟味,霉味,陈味,油味,酸味,土味,日晒味等不良气味。一般都指明属于哪种杂味,若无法具体指明时,仅以杂(异)味称之。

白茶审评分为外形审评及内质审评


白茶审评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六大茶类的一种,主要产于福建省福鼎市、政和县、建阳县、建欧县等地。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基本加工工艺为萎凋后直接晒干或低温烘干。因鲜叶原料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白茶5种,其中白毫银针分为一、二、三级,白牡丹分为高级白牡丹和一、二、三级,贡眉分为特级贡眉和一、二、三级,新白茶分为特级新白茶和一、二、三级。适制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595、福云20和闽北水仙等。

外形审评

(1)白毫银针:以福鼎大白茶为原料生产的白毫银针称为北路白毫银针(以福鼎产区为代表),以政和大白茶为原料生产的白毫银针称为南路白毫银针(以政和产区为代表)。白毫银针茶外形品质以毫心肥壮、鲜艳、银白闪亮为上,以芽瘦小而短、色灰为次。

(2)白牡丹白牡丹以适制白茶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初展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白牡丹外形品质以叶张肥嫩、叶态伸展、毫心肥壮、色泽灰绿、毫色银白为上,以叶张瘦薄、色灰为次。

(3)贡眉和寿眉以小菜茶、福鼎大白茶或福 鼎大毫茶鲜叶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优质贡眉和寿眉叶张肥嫩、夹带毫芽。

(4)新白茶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鲜叶为原料制作而成。新白茶外形品质以条索粗松带卷、色泽褐绿为上,无芽、色泽棕褐为次。

审评内质

主要审评茶汤的色泽、香气、滋味和叶底。审评方法为:将3克茶叶用150ml沸水冲泡,浸泡5min后对各审评项目进行审评。

(1)汤色 :汤色以橙黄明亮或浅杏黄色为好,红、暗、浊为劣。

(2)香气 :香气以毫香浓郁、清鲜纯正为上,淡薄、生青气、发霉失鲜、有红茶发酵气为次。

(3)滋味白茶滋味以鲜美、酵爽、清甜为上,粗涩淡薄为差。

(4)叶底白茶叶底的嫩度和色泽作为内质重要因子加以评定。叶底嫩度以匀整、毫芽多为上,带硬梗、叶张破碎、粗老为次;色泽以鲜亮为好,花杂、暗红、焦红边为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