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话保健

发布时间 : 2019-11-13
红糖煮茶用什么茶叶好 煮红茶 阿萨姆红茶煮茶方法

【www.cy316.com - 红糖煮茶用什么茶叶好】

宜饮茶能起保健、美容等作用。据考究,茶叶中既含有大量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营养成分,其中还有人体所需的化学成分,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人体的多种疾病。同时,茶叶还能发挥众多的保健、美容等作用。因此,茶被人们赞称为“大自然中的最佳绿色天然饮品”、“人类健康之友”等。经有关机构及专家的研究及实践证实,茶叶中含有多种人体有益的物质,其中主要有蛋白质、茶多酚、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及各种矿物质,同时还含有人体所需的脂肪和芳香物质等。因含有了上述的成分,因此,茶叶除了能防治人体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抑制、杀伤癌细胞外,同时还能起到兴奋人体中枢神经、消除疲劳、排毒利尿、加速血液循环及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工作繁忙、生活紧张、情感问题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精神压力大、睡眠不正常等问题,从而引发烦躁、火气攻心(身)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情茶文化况出现,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冷静下来细细品尝或多饮几杯茶水,那将有助于你消除烦躁、稳定情绪、消降火气,使你能够保持心身健康、精力充沛。春节期间油腻的吃多了引发腹胀不适时,来杯清香的浓茶便可解除这些不适。因为,茶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茶叶中含有人体美容所需的多种元素,如维生素a、b1、b2、c、pp等。人体如果缺乏这些维生素,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皮肤粗糙及没有弹性、眼睛干燥、皮炎、口角炎等,如果坚持经常饮茶的习惯,这些症状便能得到改善和抑制,使人体细胞组织及皮肤有弹性等,从而起到美容、抗衰老等作用。除了上述诸多功能及好处外,饮茶的另外一个好处便是解渴生津、防暑降温、祛寒暖身。在炎热的夏日,因人体温度高而又热又渴,这个时候稍有不慎便有中暑或虚脱的可能。此时,如果能适时机地饮用一杯温热茶,能使毛细管全部扩张,汗孔顿开而出汗。而随着汗的流出,从而帮助人体内的热量外散,可降低人体温度,使之有凉快、舒服的感觉。平时,如果多饮茶水,不但能补充水分,还能使口腔中的唾液起化学茶商网反应而口腔滋润、生津解渴。因为茶叶中含有果胶、氨基酸、糖类等物质。忌值得提醒的是,临睡前不宜饮茶,因为茶能利尿、兴奋神经、刺激肠胃等人体脏器。因此,临睡前不宜饮茶特别是浓茶,以免影响睡眠、损坏肠胃等人体脏器。同时,切勿以茶水代为开水送服各种药品,因茶含有咖啡碱等物质,如用茶水送服药,茶会与药物产生化学反应,轻者改变或降低药效,重者会造成轻度中毒。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话茶语


在中国,茶最早被发现时,人们只将它视为药用植槐写开始以茶作为饮料,据记载是在晋朝;最后将品茗提升为一种精致文化、一番风雅的生活情趣,则是在唐朝以后了。

大诗人如李白、柳宗元、元稹、白居易都因嗜茶,进而为文感叹,写了许多咏茶之诗。陆羽的出现,更使得中国的茶文化发展到了极致;不仅陆羽的《茶经》一书成为经典之作,他更被视为茶的鼻祖,同时亦被尊为“茶神”。

陆羽在《茶经》中,将茶树的由来、生态、采茶的方法、使用的工具,以及如何辨识茶叶之良莠.、煮茶的程序、品茶的规矩,以至茶品的选用等分门别类,都有详尽精辟的解说。“”一词,即自陆羽开始。

唐朝人重视品茶的精神及方法。宋、明两代急起直追,各自发展出不同品质的茶和煮、泡茶的方法。而明代的制茶、泡茶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也就是把茶叶放入壶中,以沸水冲泡后饮用。

自清朝末年以后,品茶艺术在中国渐渐没落;国家长时间陷入苦难,老百姓面临生活环境的巨大变迁,闲情逸致尽失,喝茶只是解渴罢了。

台湾近二十年来,饮茶、品茶之风越来越兴盛,栽培茶树韵技术也益趋精良,如包种、冻顶,品质之佳,几可居世界之冠。邀三五好友品茗谈心,被视为人生一大享受,且渐渐发展出另一种茶文化。有关中国茶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及欧美诸国,也各有不同的历史沿革。

根据记载,在唐朝玄宗天宝年间,茶即传人日本。唐德宗时,一位日本和尚自中国带.回茶种,开始种茶。宋朝时,有位日本禅师到中国学习禅宗,顺便又将一些新的茶种带回日本。自此以后,日本人开始喝茶,并将茶文化发扬光大,同时建立了严谨的“”。

中国茶在传人日本后的800多年,又传到了俄国。直到1689年,中俄签订条约,茶才正式由蒙古商队输出。

1610年,一个专门发展东方贸易的机构——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将中国茶输入欧洲,从而掀起英国的饮茶之风。

中英开始通商于1637年,茶叶是交易商品之一。10多年后,一个叫Jew Jocob的人,在伦敦开了一家Coffee Shop,卖咖啡也卖茶,于是中国茶遂成为大众亟欲尝试的饮料。

又过了几年,Thomas Carway公开贩售茶叶;这个颇有生意头脑的商人大做广告,说茶的好处很多,可减轻精神压力、消除疲劳,还能增强记忆力。事实上,中国茶刚开始在英国出现时,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一般人还不易购得,茶只是皇室及王公贵族的专用品;直到查理二世时,茶才成为平民百姓的生活消费品,但仍必须课征茶税。

说到中国茶进军美国,还有一段辛酸的故事。

美国独立革命的起因之一,是英国对美国殖民者课征重税,1773年的茶叶法( Tea Act)即是其中之一。使得美国人对英国政府施加的压迫,感到极大的愤怒。

就在茶叶法宣布实施的同一年年底,圣诞节的前几天,一群不甘心被压迫的民众,由一名叫山姆亚当斯的人带头,登上了停泊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港口的英国运茶船,将所有的茶叶全都倾倒人海中。

这一举动理所当然地激怒了英国,立即采取报复,终而引发了一场战争。

至于其他像韩国及东南亚各国,由于地利之便,中国茶也就轻而易举地流传开来。

以上所谈的是中国传统的绿茶,而花草茶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又是如何呢?

严格说来,品类繁多而被用以制造茶这种饮料的植物,其产地大多数在西方国家。而花草植物,无论在中国或是在欧美等地,起初都是被用来当作药材使用。《本草纲目》中记载,如车前草、款冬花、牛膝草和覆盆子等植物,无论取其花、叶或果实,都是用来治病的;而在西方国家,有关花草植物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公元400多年,也是强调其治疗效果,很少谈及它的香气和味道。

花草植物被大量用来制成茶当作饮料,可以肯定是源自欧美各国。在这之前,他们除将之当药用外,也用在厨房里,作为烹饪时的调味料。除此之外,欧美人将植物所分泌的油或其他部分,提炼制成香油、香水、香精j香粉和乳液等,用途十分广泛。现在台湾逐渐流行的“芳香疗法”,即是将植物中提炼的精油用来治病的一种方法。

西方人如此喜爱这些花草植物提炼制造的成品,是因为它们完全没有添加物、人工色素。而花草茶的地位逐渐和咖啡并驾齐驱的原因,是它绝对不含咖啡因(Caffeine),这对于越来越有“健康观念”的现代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近年来,由于台湾经济起飞、信息发达,继传统的西方饮料一咖啡之后,花草茶也开始流行于坊间,成为注重生活情趣者的新宠。人们到花革茶店购买自己喜好的茶,回家亲自冲泡,或者闲步踏人Coffee Shop(现今坊间的咖啡店几乎都供应花草茶),享受片刻宁静,慢慢品尝一杯清香淡雅的花草茶。

就“茶”这个主题来说,西方人对中国茶的传统饮法,至今并未得到精髓;相反的,品饮花草茶不但已在台湾盛行,人们同时对花草茶的相关知识,也有相当水准的认识和了解,对饮萘器皿的要求,甚至冲泡的方式、饮用时的礼仪、配用的茶点等,都十分讲究。

总之,品茶已掀起一股风潮,无论中国的绿茶、红茶,或由西方引进的花草茶等,同样都受到人们的青睐,而且有越来越蓬勃的趋势。

山洞茶话


[摘要说明]山洞茶话

与酥油茶和青稞酒不同的是,甜茶属于外来饮品,据说从印度和尼泊尔传入。甜茶的调制方法很简单,一般的家庭主妇都能轻松学会:先拿适当红茶,放进容器里熬煮,茶汁熬煮出来,茶水变得金黄,便把茶叶滤去,加入牛奶、白糖等,重新加热,调和均匀,便可以饮用了。怀着领略高原风光、领略藏民族生活习俗的心情,来到西藏的远方客人,徜徉在西藏的街市,就会经常看到在写有“某某甜茶馆”的门口,自行车和摩托车满地排放,那说明这些甜茶馆里正座无虚席。

在著名的布达拉宫下面有一个小小的山洞,远远望去,不知情者很可能误以为那是卫生间或者垃圾洞之类,走进里头一看,黑压压坐了“一屋子”人,看着大家悠闲饮茶的样子,才知道那是一家名叫“雪幼儿园”的茶馆。

“雪幼儿园”茶馆之所以独具特色,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建在一个山洞里,因此也被叫做“山洞茶馆”。据说,那个山洞最早是防空洞,也有外地游客到此游玩后,发出“真是安全,飞机来了都炸不到”的感叹。防空洞的说法固然有争议,“雪幼儿园”的名称也不知来历,记者也没有找到可据考证的史实,但从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得知,“雪幼儿园”在拉萨茶客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这种地位不仅仅来自其独特的外形,更为重要的是,许多拉萨市民清早起来环绕布达拉宫转几回,已经是红日东升、早饭过后了,他们成群结队来到这家甜茶馆,喝几杯热乎乎的甜茶,吃一碗牛肉面或者咖喱饭,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家。

几张方桌,几条长凳是甜茶馆所有的家当。如此简陋的设备,却生意兴隆,顾客盈门。甜茶好喝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能在此聚朋会友,畅谈家事国事天下事,才是藏族同胞爱泡甜茶馆的主要原因。

到“山洞茶馆”喝茶的大多是转经的老人,他们来喝茶的时间一般是转经前后的休息时间。作家平错扎西曾做过这样的计算:以一位有20年茶龄的茶客为例,假设他平均每天泡茶馆两小时,一年就在茶馆里泡掉了730小时,20年中就有大约1.5万小时在茶馆里度过。

山洞里冬暖夏凉,很多人几乎一年四季天天都要来喝茶。没有喝茶习惯的人说:“在那儿坐久了板凳,屁股都痛,有什么好玩的呀?”他们又怎能感受到其中的情调,去茶馆喝茶,也像抽烟一样会上瘾,一旦上了瘾,就会不由自主地按时去。

拉萨很多甜茶馆都会播放藏民族的传统音乐,但“山洞茶馆”有所不同,这里播放的几乎都是内地传入的流行音乐,花儿乐队、张韶涵等的歌都能在此听到。这里也是流浪歌手拉嘎常来的地方,茶客多,他的收入也会相应增加。

茶话三题


1978年10月,邓小平同志赴日本参加《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交换仪式,访问奈良唐招提寺、东大寺。84岁的森木孝顺长老为邓举行“”,表示了最诚挚的敬意。 提起“”,人们总以为是日本人吃茶的礼仪。其实它的源起还是在中国。我国古代人吃茶似乎比现代人讲究得多。浙江余杭县的经山寺僧众的“茶宴”,便是日本的源头。在日本,饮茶传茶与高僧的关系密不可分。日僧圣一国师(弁丹)、南浦昭明、明惠上人等,均卓锡经山寺,带回了茶籽及制茶、饮茶诸法。日僧带回的“茶宴”精神礼仪结合日本自身的文化传统,便演进成了“”。从“”的“四规”——和、敬、清、寂来看,也与佛教禅宗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大凡人们在静坐、交谈时都需要烟、酒、茶来提神助兴,益智消乏的。烟的历史极短,根本排不上号。酒,又为佛门清规所不容,这一来就剩下一个茶了。于是,茶与佛学禅悦便成了不可或缺的“知交”了。在我国,除了文人雅士,也就是和尚们讲究饮茶和饮茶的礼仪。这种礼仪往往又由一些最为著名的古代学者和高僧,把它推向高潮,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在苏东坡的文集里,在一些古人的笔记小说和现代作家如林语堂、小品中,都洋溢着茶文化的芬芳。我认为,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它也有文野之分,是多色彩多层次的。权官富贾有他们的“”;高人雅士有高人雅士的“”;民间樵夫渔父,甚而是引车卖浆者流,也有自己的“”。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乐趣,可以俗雅共尝。民间可以称为的,拙人有幸领略过两次。一次是去闽南朋友家吃“功夫茶”,一次是去湘西张家界途中游览桃茶源,吃的“擂茶”。这两次都给我全新的感受,都有饮茶的礼仪包含其中,使我至今回味。这是不是所谓的“”呢?我认为是。在民间,以茶敬客也是十分普遍的。客人到家,升堂入室坐定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奉茶。主人双手递过,客人欠身相让,一个说:“请吃茶!”一个答:“谢谢!谢谢!”“和”与“敬”都有了,这难道不是“”么?只是简单了一点,也应该称为它是“”——一种简化了的普及了的“”。说到此处,想起“端茶送客”这个属于茶文化的特殊现象。在清朝,官场往来,饮茶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仪。但若主客之间关系平常或是主人厌客,那一份盖碗茶,客人是吃不下去的。主人一端茶碗,识趣的客人就要离座告退。表面上彬彬有礼,实则冷若冰霜,拒人于千里之外,这是“”么?不是,因为它与“”的精神格格不入。我想,在提倡精神文明的今天,提倡恢复“”的精神也是应该的。且不说它应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就是从人们的生活需要调剂,也有必要。有的朋友可能认为搞“”,讲究礼仪,挺麻烦的,节奏慢,不大合时宜。其实,日本也是快速发展的社会,人家的生活节奏也不会比咱们慢到哪里去。相反,越是快节奏讲效率的社会,越少不了这一类的传统文明——人在什么时代什么情况下都不是机器,人要过人的生活。有的朋友可能说这是复旧,其实,不是一切旧的都不好,正如不是一切新的都可爱一样,属于同样的道理。爱一样,属于同样的道理。茶与茶风俗茶是四季常青的植物,茶叶是人们生活必需晶,利国利民,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因此,茶在古代又是吉祥的象征。在某些茶区,每当吉庆之日,往往合家乃至全族欢庆于茶山上。《茶经》中就有“当吉庆之时,亲族集合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树”的记载。明代《七修类稿》已经有以茶为婚礼的记载:“种茶下籽,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可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婚礼者,见其从一之义”。 《红楼梦》中,王熙风打趣林黛玉云:“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还不给我们家当媳女?”这种以茶作为姻亲礼聘的习俗,不仅仅在汉族,在不少少数民族中也相习成风,历久不衰。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当然要带去许多珍贵礼物。也许在无数珠宝珍奇中藏人特别喜欢的就是茶叶,从此,就形成了藏人以茶为婚姻的象征习俗了。 《西藏图考》中,就有“西藏婚姻……得以茶叶、衣服、牛羊肉若干为聘证。”谈论茶风俗,不能忘记茶馆。茶馆,又称茶寮、茶社等。它的历史渊源也是极古的了。在唐朝,已有“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的盛况。尔后,茶馆逐渐变成多种用途的场所,除了饮茶歇脚外,还可以接待亲朋,洽谈生意,解决纠纷。茶馆还是古代人民文化娱乐的场所,是我国戏曲、曲艺杂技等文艺的摇篮。这种功能不仅在古代,就是在近代和现代也还得到发挥和发展,我们可以从老舍老生的《茶馆》和京剧现代戏《沙家浜》中看到生动的表现。阿庆嫂的“春来茶馆”开得有声有色,一边掩护新四军的伤病员,一边与忠义救国军司令者流应酬。这样的事情也只有发生在茶馆酒肆才是合情合理的。老舍先生的《茶馆》,将一个时代的缩景那么繁富、那么真切地表现出现,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的大舞台,出演了数也数不清的话剧。茶馆也是人们消闲解闷,摆龙门阵的好地方。人们在这里一边吃茶,一边谈天论地,从古到今,从猿到人,想说什么说什么。古时候的传播媒介少,茶馆成了人们获得和交换信息的重要场所,人来人往,天南地北,容量大,辐射广。作为群体中人,人们还是想了解更广阔的天地里更多的同类,想了解一些关系到自身利益的信息,想知道更多新鲜有趣的事情。人们“听”与“说”的欲望可以在茶馆里得到充分的满足。有些江湖豪客、文人雅士也好到茶馆来结纳朋类,评说时事。茶馆馆主对这类人又欢迎又害怕,故而在墙头柱上贴一个字条,上书“莫谈国家”,来提醒茶客。茶的收藏与品尝茶叶的生产制作,时间性和季节性是很强的。茶谚云“早采一天是宝,晚采一天是草”,把“雨前茶”和一般春茶的时限限制到一日一时,看似玄乎,实则一点也含糊不得。“茶贯新而善藏”,这是嗜茶者的至理名言。在信阳毛尖和许多名茶产地的茶山上,茶农们无论采多少鲜叶,都要在当天炒完烘完,绝不让鲜叶过夜变质。因而到了茶季,茶农们往往一连熬上几日,甚至十几日睡不上一个安稳觉,争分夺秒,抢的就是一个“新”字。茶叶制作过程当然是十分的不易,但要保持色、香、味、形不变,保管起来就更不容易了。在茶山,茶农将干茶用能装几十斤、上百斤的白铁罐(1日时用锡罐)装好封牢,放在避光干燥的库房里,自有他们一套成功的保管方法。家庭蓄藏,又有一些考究。一般说,买来的新茶放到白铁罐里,同时用宣纸包裹,盖严封口,这样保管可以持久。再则,茶叶的吸附力特别强,一定不可将香皂、尼龙织品、樟脑丸之类气味重的东西与茶叶放在一块,否则那茶是绝不可饮用的了。 说到品茶,就更加讲究了。 我国古代,斗茶(又称茗战)之风很盛。那位风流皇帝兼书画家的宋微宗赵佶,也是品茶的行家里手。他在《大观茶论》中,曾讲到当时朝野之人,“莫不碎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由此可以想见斗茶的盛况。品茗斗茶,讲究火、水、茶具甚至饮茶的环境,这和日本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古诗中有“远向溪边寻活水,闲于竹里试银茶”,“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艳潋。当时幽趣,故难于欲人言矣”。其实饮茶到了品鉴的层次,一要品出茶味,二要品出茶趣。品味容易,要品出一个“趣”字来,其实难矣哉。品茶对茶叶本身的品种、品位、品质要求都是很高的,不同品种的茶,又有不同的品法,讲究特多。笔者认为,就层次而言,不过有文野之分,大抵可分为“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两个大系列罢了。文人雅士及达官巨贾这般的品茶斗茶,可以丰富茶文化,得到他们要得到的乐趣;而引车卖浆村野壮夫,在干渴时举瓢畅饮,其乐何及!讥笑他们为“牛饮”,正是不懂得苦力人的艰辛和情味。宫廷的盖碗虽然高雅,但市井的大碗茶同样饮者如流。品茶对水的要求很严,不少名茶的产地即有名泉。如“虎跑泉”、“惠山泉”等。“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这是选水的要旨。旧时信阳城茶馆悬有楹联日“狮河中心水,车云顶上茶”,也深得品茶三味,极言好茶还要活水,恰如红花与绿叶之配。陆羽将天下泉水分为二十个等次,把淮河源评为第九,虽名列虎将、惠山等名泉之后,占了个前十名,也属难得了。至于苏轼夫子排名第“四十六泉”,又是他的评估和标准了。 有联云:“雪水煮茶天上味,桂花酿酒月中香”,讲的是用雪水煮茶。《红楼梦》里贾宝玉吟有“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烹”诗句,妙玉用梅花瓣上积雪所化之水沏茶招待宝玉,更是清雅绝伦,像神仙一般地品茶了。

消酷暑说茶话水


出于平衡人体水分比例和降温的原因,人需要水最多的时候莫过于夏天。在骄阳下赶路,有经验的出门人常在头顶上压一块湿漉漉的毛巾,或将湿毛巾围挂在脖颈上。中世纪的欧洲,夏天中午,普通百姓便在大树下将床单浇上水,赤背躺到上面冷却身子。

世人以为,夏天用天然冰水的办法是中国人发明的。人们在冬天采冰雪(山上的雪水和冰块)后,将它们置于坛子里密封好,再把坛子储藏在黑暗的地窖里。古希腊医生西波克拉底于公元前400年创造了用天然冰雪水做冷冻剂的办法,以此冰镇饮料,并拿冰水治疗炎症、肿块和肚子痛。

据说有一种土耳其清凉饮料最早是古罗马皇帝尼禄发明的——将冬天的雪水掺入用覆盆子、柠檬、橙子、肉桂、生姜压榨的汁水,成为一种美味解渴的冰冻果汁。

通常认为,夏天消暑,喝茶比喝水好。因为除了解渴降温外,茶水含有很多营养成分,能起到保健和治疗作用。“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经现代医学和化学检验,发现茶叶中的有机化合物多达400余种,有营养价值的无机矿物质也有十几种。

有人问,夏天吃茶,吃热的还是吃凉的?一般人在夏天都喜欢喝一杯能提神和降温的凉茶,其实喝热茶具有同样的作用。因为摄入热的食物或液体(比如热茶),身体会将多余的热通过出汗而排出体外。

茶叶最早以药物而被认识,分凉性茶、中性茶和热性茶。中医认为,夏天喝茶同样要讲究茶性和体质。燥热体质适合饮凉性茶(绿茶和青茶中的铁观音);体质虚弱和胃寒者宜饮中性茶(青茶中的乌龙茶、大红袍等)或温性茶(红茶和普洱茶等)。苦丁茶凉性较重,适合于燥热体质,虚寒体质者不宜。儿童和孕妇不宜,因茶中所含鞣酸与钙、铁、锌等结合成不溶性物质。

有一点需要认识:不要等到口干唇焦才喝水饮茶,因为这时候细胞已经处于脱水状态。中国人常说“以茶代酒”,别以为酒要喝醉人,而茶却不会误事。有道是:“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喝大量浓茶,尤其在空腹时,会得“茶醉”的,表现为血糖降低,浑身无力,可喝一碗糖水缓解。

茶话茶说说茶具


中国人好品茗,茶文化传千年,茶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品茗环境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是有美好意境的,而在这个整体的过程中,茶具作为整个过程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伴随茶文化的千年发展历史,茶具的演变可以说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唐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饮茶的兴盛也助长着茶具的发展。在这个时期茶具也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代窑址考古发掘材料证明,除越州窑、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之外,北方的邢窑、曲阳窑、巩县窑,南方的景德镇窑、长沙窑、邛崃窑在当时也大量生产茶具。这足以表明我国古代陶瓷文化与传统的茶文化的紧密结合。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的茶具种类丰富,包括茶碾、风炉、茶釜、带托盏唐白釉花口带托盏等,这些也是中国茶文化辉煌的见证!

中国传统的瓷器茶具品种多样,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这些丰富多样的瓷器类型在中国古代历史的不同阶段都曾拥有过属于自己的时代,青瓷换白瓷,来年推黑瓷,一年又彩瓷。

茶话茶说话茶具,小小的杯盏,细细的杯托,附身吮吸,茶香扑鼻,那是穿越千年的茶香,历久弥新,让我们铭记,感受来自千年前的力量。

煮茶时光


属于生命的纯碎好时光不多。而若能有时间煮茶,真是一份难得的舒展和惬意。平日里生活忙忙碌碌,即便喝茶也不过匆忙间狂饮一气,并无闲暇讲究道艺。茶由心,心动,茶为饮品,心静,茶为境界。忙碌日子里的那些茶顶多是个饮品,纯粹解渴之需。而有境界的茶,不仅需要闲情和雅兴来支撑,更需要的是一份能静下来的心。

但能真正享受喝茶的时间不多,只能选择在双休日的某个午后,铺陈开那一整套的茶具,潜心想着要亲手泡制,享受一盏茶的醇香。虽然还是不谙茶道,但爱茶是真的,并且感觉光是将煮茶的过程认真过一遍手,已是一种享受。

也许有时候,享受的不只是茶味,煮茶的过程和那种由茶带来的通体纯粹宁静的闲适,便可称之“静福”。静品淡茶,说“静”是因为可以暂时将身边的琐屑放下,将心里的烦杂排空。

洗茶具,煮清水,听那壶盖发出的噗噗声响,闻那开水入壶时茶叶舒展弥漫瞬间飘溢的缕缕纯香,心可以随之安顿下来,回归自然状态。出汤斟茶,倒入小巧茶盏,端至唇边,轻轻呷上一口,一丝甘冽入心入肺,说不出的清新,由衷地感到快意。

偶尔地煮茶,于匆忙中懂得停一停,照顾一下自己的内心。韶华易逝、容颜易老,此去经年,彼时芬香,而于自己而言,能够煮茶的时光就是一段好时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