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龄茶园抗旱

发布时间 : 2019-11-13
中茶黑茶园 黑茶湖南安化 普洱茶黑茶

中茶黑茶园。

幼龄茶园是指茶苗种植到正式产这一时期的茶园,一般为4~5年。生产实践中发现,在高温季节这一时期的茶园容易受到旱害。通过抗旱实践,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1、易受害的原因 幼龄茶园茶树地上部分生长旺盛,各部分都较幼嫩,根系不发达,多分存在土壤表层,10~30cm范围内的根系占总根系的90%左右,干旱季节所吸收的水分不能满足茶树生长的需要,茶树树冠较小,不能覆盖整个地面,地表土壤蒸发量大,水分散失快。因此,在高温季节幼龄茶园不但容易发生茶园常的热害,还会因土壤缺水而易遭受旱害。高温持续时间较长时,热害导致旱害,旱害使热害加重,茶树受害程度加剧。经观察记录,当日平均温度达30.0℃以上,持续8~10天茶树就会因空气干燥而受到热害。空气干燥加速土壤水分的散失,使土壤含水量急剧减少,在热害症状出现后4~5天,茶苗就陆续出现旱害症状。 2、受害症状 茶树受到旱热旱害时表现的症状为:先是树冠丛面的越冬老叶或春梢成叶叶片主脉两侧叶肉泛红,并逐渐形成界限分明、部位不一的焦斑,随着部分叶肉红变与支脉枯焦,继而逐渐由内向外扩展,同叶尖向叶柄延伸,主脉受害,整叶焦枯,叶片内卷直至自行脱落。同时,枝条下部老叶也出现焦斑焦叶,顶芽嫩梢亦相继受害,由于水分供应不足,茶树顶梢萎蔫、无力。幼芽嫩叶短小轻薄,卷缩弯曲,色枯黄,芽焦脆,幼叶易脱落,逐渐出现对夹叶,生长停止,直至叶片脱光,枝条枯死乃至整株死亡。 3、抗旱措施及效果 对茶园旱、热害的防御,总的来说要做到早预防,早准备,有系统,注意气候的变化情况,做到旱前重防,旱期重抗。 (1)旱前措施 在干旱季节来临之前,应及早浅锄松土,破碎板结的土壤表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对水分的只附能力,使土壤在雨季充分渗透吸水,从而提高土壤的持水量。修缮和构筑水渠、水池等水利设施,一旦发现旱情,立即抗旱。 (2)旱期措施 ①遮阳。可以在高于茶树蓬面20~30cm的高度搭架,盖上遮阳网,这样能大大减少茶树和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起到保护茶苗的作用,但覆盖遮阳网成本相对较高,每亩茶园需要800~1000元,特别是对大面积茶园来说,投资相当大。对一二龄茶苗,可在行间插上松枝或种植大豆等作物遮挡阳光,对幼龄的茶苗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可大大降低植株受害率。 ②覆盖地表。幼龄茶园茶树树冠小,地表暴露在阳光下,土壤水分散失快,可以采取覆盖或留养杂草的方法来保持地表的水分。 人工覆盖茶行就是采用稻草或茅草等覆盖于茶行土表,覆盖厚度6~8cm。实践发现,每亩需茅草、稻草800kg以上,以稻草覆盖的效果最好,且单位面积用量少,成本低。 留养杂茶是指在高温来临前,在茶地中适当保留部分杂草,让其生长并覆盖整个茶地,并在留养期间适当刈割数次,把草控制在一定高度。 人工覆盖茶行和留养杂草的方法都能减少阳光直射,降低地表温度。 ③浇水灌溉。浇水灌溉是直接给茶园土壤补充水分,缓解茶树所受旱、热害的方法,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抗旱方法。茶园灌溉的方法有四种,即浇灌、流灌、喷灌和滴灌。浇灌就是用水泵打水,直接浇淋茶地,此方法浇水速度快,用水较省,但效果较差,每隔3~4天就必须重复浇水,还容易冲刷地表,造成土壤板结;流灌即开沟引水,向茶园灌水,让水充分渗透土壤,此方法效果好,每次可以彻底解除土壤干旱,一次灌水能保持8~10天,但用水量极大,水的有效利用率低,灌溉均匀度差,易导致水土流失,适用于地面比较平坦的茶园;喷灌是用旋转喷头浇水,此方法浇水均匀,效果好,节约用水和劳动力,保持水土,土壤不板结,喷灌一次能保持6~8天,但速度较慢;滴灌是水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通过一系列管道系统,进入埋于茶行间土壤中或置于地表的毛管,再经毛管上的吐水孔(或滴头)缓缓渗入根际土壤的灌溉方式,这种方法效果好,浇水均匀,节约用水,但一次性投入大,管理复杂,大面积推广有一定困难。 4、结果与讨论 为使幼龄茶园安全度过干旱季节,减少旱、热伤害,茶园管理者应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在旱前就必须做好各种抗旱准备,应保持土壤松软与较高的含水量;旱期应用稻草等覆盖茶园行间地表或适当留养杂草覆盖地面,有条件的还应及时、充分地对茶园进行喷水灌溉。总之要做到旱前预防,旱期重抗,以使茶园旱害损失降到最低。

小编推荐

秋季茶园如何防旱抗旱


秋季茶园如何防旱抗旱

由于夏季秋季节大多都是高温干旱天气,各茶叶生产单位加强茶园防旱抗旱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高温干旱天气各地茶叶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严重时会导致幼龄茶园大量的苗木枯死,生产茶园夏秋茶大幅减产减收,还殃及来年春茶生产,导致春茶减产。

1、种遮荫树、间作绿肥,改善生态环境

茶园行间间作夏季绿肥,不但可以大量增加土壤的有机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同时又可以增加茶园行间的绿色覆盖度,降低地温,减少土壤裸露,降低地表径流,增加雨水渗透,宜选择叶疏、杆高、枝干呈伞状的大豆、花生、绿豆、大叶猪屎豆、柽麻等。在茶园行间种植遮荫树,如杜英、乌桕等阔叶树种,每亩5—8株,也可茶果间作,改善茶园小气候。

2、加强肥培管理,提高茶树抗旱能力

在春茶生产结束后,旱季来临前进行中耕除草,耕作深度5至l0厘米,减少地面水分的蒸发与消耗,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并适时追施速效肥料,每亩施复合肥15至20公斤,也可喷施0.5%尿素或多元素液肥2至3次,增加茶树养分的充分吸收与贮存,提高抗逆力。春茶生产由于消耗了茶树体内大量的养分,应当及时给予补充。此间也是小绿叶蝉和螨类高发期,应视虫情适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农药加以防治。习惯在春茶后修剪的茶区,应掌握在“梅雨”前进行,避免剪后就进入旱季,加速旱害的发生。

3、茶园灌溉,直接有效

水源充足并且有条件进行灌溉的茶园,利用灌溉补水兼降温,抗旱防旱直接非常有效。可在清晨、傍晚进行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滴灌、流灌、喷灌、浇灌。大部分山区茶园可修建蓄水池,在雨季时蓄满水,旱季时就可以提供灌溉、喷药、喷肥用水。

4、旱情发生时应注意的事项

连续高温干旱一周后,应注意避免除草,必要时可割高草就地覆盖,避免修剪,不施有机肥,以免加重旱热害。

5、旱灾后茶树复壮措施

旱情解除后,应当及时中耕施肥,补充养分,剪去受害干枯的枝叶,注意病虫害防治,尽量在低温来临前恢复茶树生长势。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抑制茶树开花结果,减少生殖生长的营养消耗。

6、茶园铺草与遮荫网遮荫,降温明显

茶园里面铺草一是可以稳定土壤热变化,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量,防止或减轻茶树旱热害;二是可以增加土壤有机养分,保持土壤疏松,抑制杂草滋生,有利于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量;三是可以减缓地表径流速度,防止或减轻土壤被冲刷,并促使雨水向土壤深层渗透,增加土壤蓄水量,提高土壤含水率,起保土、保水、保肥效果;茶园铺草最好把茶行间所有空隙都铺上草并以铺草后不见土为原则,要求铺草厚度在8—10厘米之间,草料不要带草籽,不带病菌虫害的稻草、绿肥、豆秸、山草、麦杆、蔗渣,一般亩铺草1000—1500公斤。有条件的平地、缓坡地茶园,旱季可用塑料遮荫网遮荫,以离地1.8—2米搭架,遮荫网高出茶树蓬面50—60厘米为宜,方便茶园管理和采摘。

7、合理采摘,以养为主

夏秋季以生产中低档茶叶为主,经济效益一般不会太高,应以留养为主,实行适时采摘和分批采摘的原则,留叶采,切忌“一扫光”的采摘方法,保留一定的绿叶层。

3招教你茶园抗旱保苗


茶园抗旱招数:

1、茶园灌溉。对新发展幼龄茶园实行浇灌。有水源条件的在幼龄茶园灌半沟水,不能漫灌,并持水半天放掉,土壤保持湿润,土壤转干后再灌水,没有水源条件的地方,可人工挑水抗旱,确保田间土壤湿润,有利于茶苗成活。

2、茶园铺草。每亩茶园铺2000公斤左右稻草或山杂草,铺草厚度8-10厘米,其作用是抑制杂草生长,抗旱保湿,有利于土壤有益微生物繁殖,熟化土壤,提高肥力。

3、合理间作玉米。幼龄茶园合理间作玉米既改善土壤结构,又增加幼龄茶园行间覆盖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达到保墒、遮阳、保苗的作用。

为减少茶农旱灾损失,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为茶园科技抗旱提供参考。

一、浅耕与培土

对幼龄茶园进行浅耕除草(投产茶园中耕),可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量,防止杂草与茶树争夺水分,提高土壤的水分储藏量。浅耕深度不超过10厘米,幼苗两侧30厘米内的杂草只可拔除。目前可通过培土提高茶苗抗旱能力,即将幼苗30厘米以外的土覆盖到茶苗根部,切实提高茶园的成活率。

二、铺草保苗

在幼苗行间铺草,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有效措施。铺草茶园比不铺草茶园耕作层含水率一般可提高5-10%,成活率可提高20%.铺草厚度10厘米,1000公斤/亩,以稻草最好。茶园铺草既降温保水,又保土保肥,还能抑制杂草生长,改良土壤,达到抗旱保苗之目的。

三、施肥保苗

肥料最好选用腐熟的农家肥或是水肥进行浇施,水肥比为10:1,也可用1%尿素,另外还应增施0.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根外追肥,因为钾肥能增加茶树的抗旱能力。

四、间作遮荫作物

1-2龄的茶树,可在茶行间种植豆科作物,遮挡太阳辐射,同时,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极强,其固氮量占全球生物固氮总量的40%,它与固氮微生物-根瘤菌结合,把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的化合物形态,把空气中的氨带入到有机循环中,供茶树吸收利用,增强树势,降低茶树受害率。

五、防虫保苗

高温干旱期间,幼龄茶园枝叶幼嫩繁茂,易遭小绿叶蝉、茶毛虫等鳞翅目幼虫的危害,可选用天王星、吡虫啉等农药进行防治,既能使幼苗健壮生长,又可提高抗旱能力,.

六、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

在茶园中修建水池,实施雨水集蓄工程建设,储水防旱、涝水旱用,解决茶园抗旱的水源问题,从而提高供水的保障率,以抗御旱害的发生。

七、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以隔年苗为首选。因为隔年苗生长周期长,地上部分木质化程度高,地下部分根系粗壮,抗旱能力强,成活率高。实践证明,定植隔年苗比当年苗成活率可提高25-35%。

幼龄茶园间作荞麦技术


荞麦全身都是宝:花是重要的蜜源;茎杆可做饲料及沤肥;荞壳也是很好的保健材料;籽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纤维素、镁、钾、钙、铁、锌、铜、硒等及其他禾谷类粮食所缺乏的芦丁和叶绿素,营养价值居所有粮食作物之首,可制成城乡人民喜爱的各种辅助食品,有降血脂、保护视力、软化血管、降低血糖的功效,同时还有清凉、消炎、帮助消化、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荞麦适应性广、耐寒、耐瘠、耐酸,即便在新开垦的土地上都可以种植。其生长期短(60-90天),不需要过多的养分和氮素,在比较凉爽的气候下开花。早在民国年间,荞麦在云南省梁河县山区和半山区就有种植且与玉米、马铃薯和萝卜等轮作。荞麦在晚秋种植,既可弥补前期其他作物的损失,又能充分利用秋季前期和中期的耕地水分和热量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增粮增收。梁河县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分明而干湿季分明(干季为头年1 1月至次年4月,5至10月为雨季),宜茶自然条件优越,但茶区冬春旱情比较严重。全县现有幼龄茶园二万亩左右,大多位于海拔1400-2000m的山区和半山区,其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及高山黄壤性酸性土壤适宜养生长且可达到取长补短目的。荞麦的生长期和盛花期是在秋末冬初,既可避开当地的高温(>26℃)期7-8月及茶树的生长期(3月中旬至1 1月上旬);同时又可抑制茶园杂草的滋生,减少土壤水分蒸腾,且秸杆、落叶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起到抗旱、防霜、防冻、肥培地力作用。为提高幼龄茶园管理质量和增加茶农收入、降低茶园管理成本,梁河县茶叶技术推广站结合当地实际坚持以茶为主,茶叶主业优先、作物套种合理高效的原则,因地制宜认真抓好抓实幼龄茶园间套种矮杆作物的试验、示范及推广项目,目前在平山乡幼龄茶园中充分合理利用茶树行间空地间作的荞麦长势喜人,丰收在即。主要关键技术措施如下。

一、 整 地

播种前应首先对所选茶园结合定型修剪、除草、施肥进行一次全面中耕,以达到疏松土壤、去除杂草、肥培地力的目的。茶苗根部附近用手拔除杂草,苗根30cm以内浅锄6~7cm松土除草,在30cm以外的行间进行20-30cm左右的深耕,并翻土埋草(剪下的枝叶),同时亩施人腐熟的农家肥1000-2000kg或复合肥15~20kgo提土培根,敲碎土块,做到地面平整、表土疏松、清除杂物。

二选种及种子处理

1.精选种子:因地制宜选用甜荞或苦荞。通过风选、筛选等方法弃除瘪粒、破损粒、小籽粒,选留粒大饱满、均匀、种皮为淡绿色、无病虫、无霉变的新种。

2.播前种子处理:种子处理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发芽势,保证全苗、壮苗。方法有晒种、浸种、拌种等。晒种是在播种前选择晴天连续晒种1-2天,进行阳光紫外线消毒;浸种有提高出苗率和减轻病虫害作用,用35-40C的温水浸种10-15min,浮粒捞出弃掉,再把沉在下面的饱粒捞出凉干即可;拌种是取3~5kg草木灰在水中浸泡1-2天,在播种当天用草木灰液喷撒种子,10kg种子洒草木灰液lkg,并把草木灰残渣混在种子中拌匀,经3-4h后种子不结块,即可播种,能提高产量。

三、适时播种与合理间作

1.播种时间:秋季中后期,即9-10月,宜早不宜迟。

2.播种量:3.5-4.Okgi亩。

3.播种要求及方法:做到不毁茶园、不占茶带、不伤茶苗、从行间居中套作。每两条茶行间采用人工开浅沟条播或穴播为宜,开沟或打塘的深度为5~10cm;采取顺沟均匀撒播或按塘距20-25cm左右穴播;播种后,浅土覆盖,覆土2cm为好,不要超过3cm,这样有利荞种破土出苗。荞麦种植行与茶树不能靠得太近,至少应有30cm以上的距离,以不影响茶园生长。

四、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1.除草:在幼苗长至6-8cm时,结合间苗(使苗分布均匀)进行第一次人工除草;第二次在开花前进行,并结合培土,可防 荞麦倒伏,有利高产。

2.病虫害防治:秋荞的生长期间,大都避开了病虫害白高峰期,相对其他作物来说,病虫害不是特别严重。以开花其防虫为主,苗期防虫为辅。若发现危害时,应及时对症下药对粘虫、草地螟和钩刺蛾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2001倍液喷雾;还可用功夫、敌杀死等农药兑水600-700倍液啦雾防治。蚜虫用0.3u/o莫比郎3000倍液喷雾。

3.授粉:荞麦属异花授粉作物,开花时以昆虫、风力主粉为主,并结合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盛花期进行人-授粉,时间以晴天早上9:00~11:00为宜,两人拉着长绳或1‘竿横向轻动植株达到授粉目的,一般2~3天一次,要进行2-3次。

五、适时收获

由于荞麦植株上下开花结实的时间早晚不一,籽粒成褰不一致,边开花边结籽,又易落粒,故不能等全株成熟后才趔行收获。当荞麦全株的籽粒有扔以上变成黑褐色时,就面收割。提倡清晨收割,收割时轻割轻放,就地脱粒。脱粒后术荞杆均匀覆盖在茶行间,上用少量泥土散压可起到增温、侈湿、防霜、防冻、防草和培肥土壤等作用,有利于茶苗安全走冬及下年春茶发育成长。幼龄茶园的管理是建立丰产茶园的基础,通过实践证明:幼龄茶园冬季套种荞麦是一项稳定茶产业、增加农民出入的好举措。

夏秋季茶园防旱抗旱技术


夏秋季茶园防旱抗旱技术

夏秋季节的高温干旱天气,给各地茶叶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严重时幼龄茶园大量苗木枯死,生产茶园夏秋茶大幅减产减收,还殃及来年春茶生产,导致春茶减产。各茶叶生产单位加强茶园防旱抗旱工作尤为重要。

1、加强肥培管理,提高茶树抗旱能力

春茶生产消耗了茶树体内大量的养分,应及时给予补充。在春茶结束后,旱季来临前进行中耕除草,耕作深度5一l0厘米,减少地面水分蒸发与消耗,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并适时追施速效肥料,每亩施复合肥15—20公斤,也可喷施0.5%尿素或多元素液肥2—3次,增加茶树养分吸收与贮存,提高抗逆力。此间也是小绿叶蝉和螨类高发期,应视虫情适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农药加以防治。习惯在春茶后修剪的茶区,应掌握在“梅雨”前进行,避免剪后就进入旱季,加速旱害的发生。

2、茶园灌溉,直接有效

水源充足且有条件进行灌溉的茶园,利用灌溉补水兼降温,抗旱防旱直接且有效。可在清晨、傍晚进行喷灌、滴灌、流灌、浇灌。大部分山区茶园可采用建蓄水池,于雨季时蓄足水,旱时提供灌溉、喷药、喷肥用水。

3、种遮荫树、间作绿肥,改善生态环境

在茶园行间种植遮荫树,如乌桕、杜英等阔叶树种,每亩5—8株,也可茶果间作,改善茶园小气候。茶园行间间作夏季绿肥,既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又可以增加茶园行间绿色覆盖度,减少土壤裸露,降低地温,降低地表径流,增加雨水渗透,宜选择杆高、叶疏、枝干呈伞状的花生、大豆、大叶猪屎豆、绿豆、柽麻等。

4、茶园铺草与遮荫网遮荫,降温明显

茶园铺草一是可以稳定土壤热变化,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量,防止或减轻茶树旱热害;二是可以减缓地表径流速度,防止或减轻土壤被冲刷,并促使雨水向土壤深层渗透,增加土壤蓄水量,提高土壤含水率,起保土、保水、保肥效果;三是可以增加土壤有机养分,保持土壤疏松,抑制杂草滋生,有利于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量。茶园铺草最好把茶行间所有空隙都铺上草并以铺草后不见土为原则,要求铺草厚度在8—10厘米之间,草料不要带草籽,不带病菌虫害的稻草、绿肥、豆秸、山草、麦杆、蔗渣,一般亩铺草1000—1500公斤。有条件的平地、缓坡地茶园,旱季可用塑料遮荫网遮荫,以离地1.8—2米搭架,遮荫网高出茶树蓬面50—60厘米为宜,方便茶园管理和采摘。

5、合理采摘,以养为主

夏秋季以生产中低档茶叶为主,经济效益一般不会太高,应以留养为主,实行适时采摘和分批采摘的原则,留叶采,切忌“一扫光”的采摘方法,保留一定的绿叶层。

6、旱情发生时应注意的事项

连续高温干旱一周后,应注意避免除草,必要时可割高草就地覆盖,避免修剪,不施有机肥,以免加重旱热害。

7、旱灾后茶树复壮措施

旱情解除后,应及时中耕施肥,补充养分,剪去受害干枯的枝叶,注意病虫害防治,尽量在低温来临前恢复茶树生长势。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抑制茶树开花结果,减少生殖生长的营养消耗。

铁观音幼龄茶园管理技术


近年来,铁观音成品茶在市场上俏销,价格走高,发展铁观音密生茶园,见效快、效益高。但铁观音好喝不好栽,尤以幼龄茶树管理要求最为严格,只有了解掌握铁观音的栽培特性,采用科学的管理技术措施,才能实现新植铁观音茶树速生快长、高产优质,并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一、铁观音栽培特性

1、铁观音根系不发达,根部受伤后不易愈合,抗干旱、抗寒能力差。其须根少,且横向分布多,纵向分布不深。除草、翻耕太深太近易损伤其根系,造成死苗;定植时,土没压紧或定根水不足,或定植后遇上高温干旱,不及时灌溉也会死苗。所以铁观音成活率较低,要比常规茶成活率低25%。 2、铁观音顶端优势强。须及时打顶促分枝,长出更多新生芽叶,才能提高产量。

3、铁观音花蕾多、结果多。大量花果会消耗养分,须及时摘除,否则芽叶生长慢、投产迟、产量低。

4、适应性较差。铁观音对土壤要求较高,只有在粘壤质厚层土壤地,铁观音才能生长良好、品质佳。

二、铁观音幼龄茶园的管理措施

1、覆盖防旱护苗。新定植的茶苗,抗逆性较差,既怕干又怕晒。可用稻草覆盖全园,厚度5厘米;或用蘑菇土覆盖,既可降低土面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同时做好水份管理,满足茶树对水分的需求。

2、及时补苗。铁观音成活率较低,须做好查苗补苗工作,每穴留2株。

3、疏花疏果。当茶苗出现花蕾时,要及时摘除,减少养分消耗。

4、合理施肥。定植前施足底肥的,每年可再施4-5次肥,于每轮新芽萌发时施用,每次亩施复合肥5-10公斤、尿素3-5公斤,离根茎15厘米处挖沟或挖穴施下,并覆土。底肥不足的,应采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于每年冬季结合浅耕施足基肥,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

5、中耕除草。铁观音根系分布较浅,为避免弄伤根系,可采用人工拔草,并把杂草覆盖在茶苗边,同时不能经常翻耕,可于每年冬季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浅中耕除草。

6、整形修剪。采用打顶代剪定型,就是在茶苗定植前留茎20厘米高剪去上面部分。春茶长出来后,采去离土面25厘米以上的顶梢和较长的侧梢,以后在各轮新梢萌发后,在原有基础上提高5-8厘米进行打顶。全年树冠约可提高20-25厘米。

7、病虫防治。经常检查茶园,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并严格遵守采收安全间隔期。

新茶园开发与幼龄茶园管理技术


1.茶园土壤准备:种植前土壤要深翻80cm,结合深施有机肥,每亩施厩肥1000-1500kg,使土肥相融,平整后最好再种1-2季绿肥,待绿肥开花下荚时深埋,使土壤熟化,然后种茶。为了防止茶树种植后很难将肥料施入深层土壤,从而影响茶叶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情况,需加强底肥的施用。挖深度和宽度分别为30cm的种植沟,沟内于种茶前一个月亩施栏肥5吨和100kg的钙镁磷肥。

2.种植方式和密度:常规生产茶园适宜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单行条栽:行距1.5m,株距0.33m,每穴种3株,每亩茶园约1333丛,需茶苗4000株左右。双行条栽:大行距1.5m,小行距0.4m,株距0.33m,每亩约2470丛,每丛2-3株,每亩约需6000株茶苗,太密太稀都是不适宜的。

3.移栽: 在移栽时要按种植密度定线,开宽30cm、深40cm的沟,沟底施有机肥,肥上加土后定植茶苗,定植时要保持根系舒展,加土后一手轻提茶苗,一手将土压实,茶苗“泥门”平地。定植后要浇1次定根水,以后视天气情况每5-7天浇水1次。10-11月或2-3月均可进行移栽。

新定植茶苗根系尚未恢复时,要注意浇水,并及时松土和行间铺草,以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伏旱高温期间要在茶苗西南边插上松枝、稻草等遮阳物进行遮荫。移栽当年不施化肥,旱季浇稀薄的粪水3-5次,第2年可开始施化肥。冬季培土壅根,根周围要铺草防冻。

4.定型修剪:移栽后第2年的2月底3月初,当苗高达30cm以上时,在离地15cm处剪去上面枝条,剪后留养新梢,到第3年春茶前,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cm修剪,并继续留养,这时千万不能采摘;第4年再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5-20cm进行弧形轻修剪。5足龄后,当树高达60-70cm以上,树冠幅度80-90cm时,便可逐步投入正式采摘,要绝对防止过早采摘。

5.施肥:采摘茶园每年10月上旬必须及时施下基肥,每亩施100-150kg“百禾福”或150-200kg菜籽饼加30kg中茶1号肥,或1000-1500kg厩肥另加40kg中茶1号肥。追肥用量,幼龄茶园采用按龄定氮,2龄茶园年追纯氮2.5-3.0kg/亩,3-4龄茶园年追纯氮5.0-7.0kg/亩,4-5龄茶园年追纯氮7.5-10kg/亩,分春、夏两季施入。成龄采摘茶园采用按产量定氮,每生产100kg干茶追施纯氮12-15kg,分3次施入,即2月底3月初力争早施催芽肥,5月中下旬追施夏肥,8月底9月初追施秋肥。磷钾肥采用因缺补缺的办法施用。春茶前为了提早发芽,在芽膨大时喷施“爱农”(500倍)叶面肥,或天源氨基酸液肥(300倍)2-3次。夏秋茶期间,为了提高氨基酸含量,改善茶叶品质,可各喷施2-4次“爱农”(500倍)或天源氨基酸液肥(300-600倍)。喷施时注意喷洒叶背,促进吸收。

6.土壤管理: 春天要浅耕(10cm深),以后每茶季结束,都要结合除草进行浅耕松土,疏松因采茶而踏实的表层土壤。伏旱到来之前,应在行间铺草保墒,有条件的地区要进行灌溉防止干旱缺水。茶季结束后结合施基肥和埋草进行行间深耕,深耕时要做到中间深(25-30cm),丛下近根处浅(10-15cm),尽量减少伤根。

7.采摘: 春茶特级龙井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1-3级龙井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芽长约等于叶;4-5级龙井茶的采摘标准以一芽二叶为主,并含有一定比例的一芽三叶及幼嫩的对夹叶。当茶园有5%芽叶达到采摘标准时就可以采摘。开采初期应2-3天采1次,细水长流地将符合标准的茶芽尽量采下。春茶生长旺季,新梢生长迅速,当新梢生长超过制作龙井茶采摘标准时,可按制大宗眉茶(炒青)标准采。春茶以采为主,前期不留叶,后期可留一片大叶采,或留一批芽叶不采。常规生产茶园,夏、秋茶按大宗茶标准留一叶采,或分批留叶采。9月初气温下降,秋雨来临,可适当按龙井茶标准采完秋龙井后再采大宗茶。9月下旬或10月初停产封园。

8.采摘茶园修剪: 龙井43分枝密,采摘次数多,养分分散,极易形成“鸡爪枝”,所以要及时进行轻修剪。不生产高级茶,只生产大宗茶的茶园,可以每年或隔年在春茶前(2月中下旬)进行轻修剪,剪去茶丛3-5cm的叶层。如生产名优茶,春茶前修剪会推迟早春发芽时间,影响高档名优茶产量,必须改为春茶后进行轻修剪,或者在越冬前的10月上中旬修剪。据试验,越冬前轻修剪比春茶前轻修剪,春茶开采期提早5-7天,高档名优茶增产14%以上。经过几年采摘以后,小分枝不断增多,结节枝层次进一步增加,茶树高度也不断提高。这时,在春茶后要立即进行深修剪,剪去茶丛15-20cm的枝叶,留养夏茶,秋茶打顶采,采高养低,第2年春即可投产,一般4-5年要进行一次深修剪。经过4-5次的深修剪后,当树势明显衰老,产量明显下降,品质降低时,要进行重修剪或台刈,使茶树更新复壮。

9.防治病虫害: 在生产季节要注意观察,做好病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工作,发现病虫,要及时采取措施。若用化学防治,必须选用有针对性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掌握施药时间和用量,有的放矢地对靶施药。秋末可用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以减轻来年病虫的危害。

10.防冻: 每年晚冬或早春要密切注意气象报告,特别要注意“倒春寒”天气。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防冻,如茶丛覆盖、熏烟、喷施防冻叶面肥等等。

幼龄茶园的栽培技术


茶叶和中药材是柘荣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也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了探讨和摸索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有效栽培技术,笔者协同县经作站同仁经过详细调查研究,于1998年起在幼龄茶园中间种生长期短、植株直立、株体矮小、根系分布浅的中药材——白术、旱半夏,即在新植茶园间种白术,在2~3龄茶园间种旱半夏。间种结果表明,间种白术,每亩可产白术100~130kg干重;间种旱半夏,每亩可产旱半夏75~100kg干重。两者亩增纯收入在800~1200元,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一、白术的间种技术

白术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直立,高度为25~40cm,生长期为10~11个月,以根状茎入药。由于白术种植地块不宜连作,而且白术植株较旱半夏大,因此把白术间种在常规种植的新植茶园中。

1、适时栽种。选择表皮细嫩,顶芽饱满健壮的根状茎注意不损伤外皮,在12月至次年2月间进行栽种。种植前,幼龄茶园应先在行间深耕25~30cm,然后整畦开穴,穴深8~10cm,行距20cm,穴距15cm,同时施入基肥亩施饼肥50~60kg,稍加土盖肥后放种白术,放种时应顶芽向上,须根理直,最后盖细土2~3cm即可。亩用种白术30kg。

2、中耕除草。白术幼苗出土后要中耕,以疏松表土,清除杂草。5月中旬后,植株生长进入旺盛期,不要再中耕,行间杂草要用人工拔除。生长中后期,需结合追肥培土1~2次,以防根茎外露。

3、追肥摘蕾。白术一般需追施2次肥。第一次在幼苗期,每亩施硫酸铵10kg;第二次在盛花期,每亩施复合肥30kg。白术供药部分为根状茎,为了使营养集中到根茎部,花期现蕾时应及时将花蕾摘除留种除外,以减少养分的消耗。摘蕾一般要进行3~4次。

4、病虫防治。白术病害主要有锈病和根腐病。锈病可用25%粉锈宁1000~1500倍液防治,根腐病用50%退菌特7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防治。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及术籽虫。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术籽虫用80%敌敌畏800~1000倍液防治。

5、及时采收。白术在种植当年11月上旬就能采收,采收的最佳时期是在白术植株茎叶硬化易折断、茎秆枯黄、叶片紫红色时。收获的根状茎应在去除须根、洗净,并切片、晒干(或烘干)后销售。

二、旱半夏的间种技术

旱半夏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为15~30cm,生长期为10个月,以块茎入药。因旱半夏较适宜在荫蔽环境中生长,所以把旱半夏间种在2~3年生的幼龄茶园中。

1、适时栽种。旱半夏采用块茎栽植,一般选择直径为12~15cm、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块茎,在2月中下旬栽种。种植前先在幼龄茶园行间深耕20~25cm,然后整畦开沟,沟深5~6cm沟底要平,并施入基肥,亩施饼肥50~75kg,最后按行距20cm、株距3~5cm摆放块茎,每沟摆两行,芽头向上,盖土稍压即可,亩用块茎100kg。

2、田间管理。旱半夏栽后约20天出苗,待苗出齐后就要中耕松土、除草,中耕深度不应超过5cm,因旱半夏的根主要生长在12~15cm的土层中,中耕过深会伤及根系。从出苗至5月中下旬应控制水分,以促进地下部生长,并提高抗旱能力。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追肥,亩施饼肥80~100kg,加5kg尿素;8月份倒苗后,当旱半夏出新苗时,再亩施饼肥50kg。除留种外,旱半夏也要摘花穗,摘花时间在5月份花穗刚抽出时。

3、病虫防治。旱半夏的主要病害是叶斑病,可选用65%代森锌5000倍液防治。主要虫害为红天蛾,可选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防治。

4、及时采收。在10~11月旱半夏叶片发黄时采收,采挖回来的旱半夏块茎应按大、中、小分开,放入筐内或麻袋中切忌暴晒,否则不易去皮,置流水中用棍棒捣搓或踩踏,使其外皮脱尽呈白色,然后晒干或烘干待售。

在幼龄茶园中间作白术、旱半夏,不仅可合理利用土地和空间,增加产出,而且对茶园也有许多好处,如间作物的部分根、茎、叶入土腐烂后可以增加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早春能提高地温,减轻或防止茶树冻害;雨季能拦截径流,蓄水保土;平时还能抑制杂草生长,可减少茶园管理环节,省工降本。总之,在幼龄茶园中间作白术和旱半夏药材,是一举两得的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