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不同部位的呼吸强度

发布时间 : 2019-11-13
老茶树的茶叶 观音茶树 老茶树

老茶树的茶叶。

茶树呼吸作用就是把树体内有机物质经过复杂的氧化分解,变为简单化合物的一种化学反应,也就是生活细胞中释放能量、有机物质氧化的过程。茶树的大部分呼吸是有氧呼吸,在此过程中,糖分完全变成co2和水,并且释放能量,其总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C6H12O6十6O2--→6CO2十6H2O十能量上述反应式只是表示出反应的始末。其实呼吸也和光合一样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在许多酶体系的催化之下进行的。这些酶体系严密组织,互相配合,使得整个呼吸过程分阶段、按次序地进行下去。因此能量也是逐渐的、分步骤释放的。

呼吸作用除了作为需能过程的能量来源以外,在呼吸进行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产物,还可以作为合成其他必要成分的原料。这些物质可以被同化为原生质或细胞壁的成分,也可以成为淀粉、脂肪等物质,在细胞中贮藏起来,作为以后的呼吸原料。所以呼吸作用不仅是一个物质分解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在同化作

用与光合作用中极为重要的过程。实际上,呼吸作用对于茶树的生长发育与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 呼吸作用除了与茶树的生长发育及生命的维持紧密相关外,同时对茶叶的品质也有重要影响。 据研究,茶村光合产物中消耗于呼吸作用的约占60%左右,其余消耗于嫩枝、根系和叶片的生长上,而直接供嫩叶所用的只占8%左右。从整株来看,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以细根和嫩枝为最多。如何降低呼吸的无效消耗,而多用于中间产物的形成上,这是栽培上必须注意的问题。 1.茶树不同部位的呼吸强度 茶树各部分的呼吸强度,因器官、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虽然叶片只占树体重量的最小部分,但是在树体任何一部分中,叶的呼吸速率最高,根、茎则比较低。衰老器官比年幼器官的呼吸要低得多,而花蕾和花的呼吸强度又明显高于幼果。

精选阅读

茶树生理特性:茶树新梢的呼吸强度


新梢是树体生理活性最活跃的部分,它的呼吸强度不仅随生育进程而变化,而且也受昼夜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1)新梢生育的呼吸强度 新梢生育过程中呼吸作用的变化(秋梢)(图略) 在年周期中,新梢的生长发育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它在伸展过程中,呼吸作用的强度变化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休眠状态的芽呼吸率很低,萌动初期,芽叶组织内部分生组织活动频繁,细胞快速分裂,数目不断增多,芽体逐渐扩大,因而外部形态开始伸长。在这个时期,芽叶内部的生命活动强烈,需要输入大量的有机养料和能量,而幼芽本身的同化量却很低弱。因此,从芽萌动至鱼叶开展时期,呼吸作用特别旺盛,消耗远超过积累。由于生长点细胞的分裂,绿色面积逐渐扩大,同化能力相应提高,所以呼吸强度相对减弱。其变化规律如上图所示。芽虽占茶树体积的很小部分,但它在萌动后,生理活动比较旺盛,这是由于芽叶内部的生命活动十分激烈,所以呼吸作用自然增强。单就叶片来说,正在展开的幼叶,呼吸速率最高,叶片长成以后,即30天左右叶片基本定型时,呼吸作用逐渐下降,因为这时无生命的细胞壁物质逐渐增多。当叶片进入衰老时,呼吸又有一次升高,以后即急剧降低。 (2)新梢呼吸强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茶树新梢呼吸强度的日变化,大致为:每天早晨起随气温上升而增强,上午9时左右下降,不久即回升;中千11~12时呼吸强度达最高峰,然后很快下降;到下午4时左右再次回升;晚上8~10时左右又出现一次高峰;晚上11时至次日晨3时之间,呼吸强度最低;到次晨4~5时又回升。每天呈波浪形升降,每隔3~6个小时出现一次高峰,高峰出现后随即下降。呼吸日变化有规律性地进行,这可能与新梢叶子内部物质转化(或合成分解)有关,同时也受温湿度的日进程影响。 新梢昼夜呼吸强度随季节而异,且一般白天比夜间为高。 茶树呼吸作用的季节变化,据新梢和幼苗测定资料来看,如在杭州气候条件下,呼吸强度均以7~8月为高,7月份新梢呼吸量往往超出光合作用同化量。

茶树呼吸作用


茶树呼吸是茶树新陈代谢的重要环节,是各种生理活动的能量和物质基础。有氧呼吸是茶树进行呼吸的主要方式。

有氧呼吸是泛指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茶树生命活动的需要:产生许多中间产物,是合成茶树中各种重要物质的原料,如与茶叶品质有关的茶多酚、茶氨酸和咖啡碱的形成等,通过呼吸作用把体内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代谢联系起来。

呼吸速率是茶树呼吸作用最常用的指标。以单位鲜重、干重在一定时间内放出CO2量或吸收氧量表示。在营养器官中,以叶的呼吸速率最快,根次之,茎最低。茶树开花期,花的呼吸比营养器官强,在花中,雌蕊比雄蕊强,而雄蕊中以花粉的呼吸为最强。茶树幼果呼吸旺盛,成熟时呼吸很弱,茶籽萌发时呼吸增强。

茶树呼吸作用还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①温度:温度直接影响酶促反应,温度升高,呼吸增强。茶树呼吸最适温约在30-35℃之间,高于光合最适温。

②气体成分:茶树根系和多种微生物从土壤中吸收氧,排出CO2,易引起土壤缺氧。土壤氧浓度在20%以下时,茶根呼吸速率降低约20%;氧浓度降至15%以下,根系生育明显受阻。CO2浓度增至1-10%时,呼吸被抑制。在夏秋高温季节,土壤深层CO2浓度高达4-10%,甚至更高。氧气不足,根系进行无氧呼吸,引起酒精中毒,消耗的有机物质多,产生能量少。

③水分和肥料:土壤水分过多,氧气缺乏;茶树缺水萎蔫时,光合减弱,呼吸增强。施肥对茶树呼吸作用有良好影响,以氮肥的影响为最大。

④采摘、修剪;刺激受伤组织呼吸作用增强。

在茶树栽培管理中要求土壤三相比均匀分布,使根系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

茶树生理特性:茶树呼吸作用


茶树呼吸作用就是把树体内有机物质经过复杂的氧化分解,变为简单化合物的一种化学反应,也就是生活细胞中释放能量、有机物质氧化的过程。茶树的大部分呼吸是有氧呼吸,在此过程中,糖分完全变成C02和水,并且释放能量,其总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C6H12O6+602→6C02+6H20+能量 上述反应式只是表示出反应的始末。其实呼吸也和光合一样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在许多酶体系的催化之下进行的,这些酶体系严密组织,互相配合,使得整个呼吸过程分阶段、按次序地进行下去。因此能量也是逐渐的、分步骤释放的。(图略) 呼吸作用除了作为需能过程的能量来源以外,在呼吸进行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产物,还可以作为合成其他必要成分的原料。这些物质可以被同化为原生质或细胞壁的成分,也可以成为淀粉、脂肪等物质,在细胞中贮藏起来,作为以后的呼吸原料。所以呼吸作用不仅是一个物质分解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在同化作用与光合作用中极为重要的过程。实际上,呼吸作用对于茶树的生长发育与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 呼吸作用除了与茶树的生长发育及生命的维持紧密相关外,同时对茶叶的品质也有重要影响。 据研究,茶树光合产物中消耗于呼吸作用的约占60%左右,其余消耗于嫩枝、根系和叶片的生长上,而直接供嫩叶所用的只占8%左右。从整株来看,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以细根和嫩枝为最多。如何降低呼吸的无效消耗,而多用于中间产物的形成上,这是栽培上必须注意的问题。 1.茶树不同部位的呼吸强度 茶树各部分的呼吸强度,因器官、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虽然叶片只占树体重量的最小部分,但是在树体任何一部分中,叶的呼吸速率最高,根、茎则比较低。衰老器官比年幼器官的呼吸要低得多,而花蕾和花的呼吸强度又明显高于幼果。

茶树生理特性:茶树呼吸作用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茶树呼吸作用虽然主要是由自然内部运动规律所决定的,但外界条件如温度、大气成分和水分也有很大的影响。因而,人们可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影响茶树体内呼吸作用的强度和方向,从而促使茶树代谢的调节和控制朝着有利于人们需要的方向发展。(1)温度 茶树呼吸作用是一种酶促的生物化学过程。酶促反应与温度非常密切的关系。茶树呼吸最适温度约在30~35℃之间,高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因此呼吸作用一般是冬春季低,夏秋季高。茶树呼吸最高温约40~50℃。茶树呼吸最低温因品种、生理状态而异。大叶种茶树在冬季—5℃左右,呼吸作用停止;小叶种茶树可低于—10℃以下。但当春季萌芽以后,遇0℃左右的低温,呼吸便完全停止。而越冬芽在—10~—16℃仍未停止呼吸。 (2)水分 茶树器官对缺水的反应与其生理状况有关,一般新梢上的幼嫩芽叶,对缺水的反应很敏感,缺水时呼吸作用会明显增强。茶树组织的含水量与呼吸强度具有密切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呼吸速率随组织的含水量增加而提高。如茶籽在含水率较低的情况下,呼吸作用很微弱,含水量从28%上升到38%时,呼吸作用就迅速增强,当含水量达60~70%时,呼吸作用达到最高。 (3)大气成分 大气中氧气不足,会直接影响呼吸速度和呼吸性质。尤其是土壤中氧气不足,常成为根系呼吸作用的限制因子。当土壤中氧气浓度一旦降到20%以下,茶树的呼吸强度就降低约20%,氧气浓度降到15%以下,根的生育就明显受抑。根系虽然能适应较低的氧浓度,但无氧呼吸时间过久,植株就会受伤死亡。在夏秋高温季节,土壤深层二氧化碳浓度增至4~10%,氧气不足,根系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质多,产生能量少,不利于茶树生育。至于大气万分中的二氧化碳,它是呼吸作用的最终产物,当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呼吸速度便会减低。

茶树呼吸作用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茶树呼吸作用虽然主要是由自身内部运动规律所决定的,但外界条件如温度、大气成分和水分也有很大的影响。因而,人们可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影响茶树体内呼吸作用的强度和方向,从而促使茶树代谢的调节和控制朝着有利于人们需要的方向发展。 (1)温度 茶树呼吸作用是一种酶促的生物化学过程。酶促反应与温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茶树呼吸最适温度约在30~35ºC之间,高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因此呼吸用一般是冬春季低,夏秋季高。茶树呼吸最高温约40~50ºC。茶树呼吸最低温因品种、生理状态而异。大叶种茶树在冬季—5ºC左右,呼吸作用停止;小叶种茶树可低于—10ºC以下。但当春季萌芽以后,遇0ºC左右的低温,呼吸便完全停止。有越冬芽在—10ºC~—16ºC仍未停止呼吸。 (2)水分 茶树器官对缺水的反应与其生理状况有关,一般新梢上的幼嫩芽叶,对缺水的反应很敏感,缺水时呼吸作用会明显增强。茶树组织的含水量与呼吸强度具有密切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呼吸速率随组织含水量增加而提高。如菜籽在含水率较低的情况下,呼吸作用很微弱、含水量从28%上升到38%财,呼吸作用就迅速增强,当含水量达60~70%时,呼吸作用达到最高。 (3)大气成分 大气中氧气不足,会直接影响呼吸速度和呼吸性质。尤其是土壤中氧气不足,常成为根系呼吸作用的限制因子。当土壤中氧气浓度一旦降到20%以下,茶树的呼吸强度就降低约20%,氧气浓度降到15%以下,根的生育就明显受抑。根系虽然能适应较低的氧浓度,但无氧呼吸时间过久,植株就会受伤死亡。在夏秋高温季节,土壤深层二氧化碳浓度增至4~10%,氧气不足,根系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质多,产生能量少,不利于东村生育。至于大气成分中的二氧化碳,它是呼吸作用的最终产物,当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呼吸速度便会减低。

一杯茶在人体各个部位有什么不同功效作用?


大家都说茶叶有很多的功效,常喝茶有益于身体健康。那么我们喝的一杯茶下肚,它去哪儿了?茶叶在我们身体里面都产生什么功效与作用呢?

今天,小编带你去看看,一杯茶在身体里是如何旅行的。

旅行成员有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芳香物质茶多糖维生素等。

总的旅行路线

茶在唇齿间一阵巡游后,就顺着食道来到胃部和小肠,由小肠粘膜进入小肠毛细血管,随后进入肝脏,这之前会有酶进行识别,并将其拆分成各种小体积代谢物。

随后,血液会将这些物质合理分配并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它们在那各显神通,发挥各自的保健和药理作用。

最后,带走该带走的代谢物并排出体外,愉快地结束此次旅行。

每种物质的旅程又有些许不同哦。

喝茶

芳香物质的旅程

芳香物质的行程相对简单:由嗅觉器官鼻子捕捉,经过鼻腔或鼻咽抵达嗅粘膜,刺激嗅觉细胞使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相应神经中枢,安神醒脑就此达成。茶多酚的旅程

第一站:饮茶1分钟后茶多酚将潜伏在口腔及咽喉中,病毒和细菌统统被消灭,治疗口腔溃疡、咽喉肿痛。

第二站:饮茶10分钟后茶多酚在肠胃做辅助工作,增强肠道蠕动。

第三站:茶多酚在饮茶半小时后达到血液,并开始清除自由基;饮茶1小时后即可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癌抗突变、祛斑抗衰老、防治脑中风等功效。

终点站:饮茶6~48小时后茶多酚光荣的完成使命并排出体外,结束了此次行程。咖啡碱的旅程

第一站:饮茶45分钟后咖啡碱离开胃和小肠,经由血液运输达到身体所有器官。咖啡碱可起到扩张血管、增加管壁弹性、促进血液循环,进而起到活跃大脑、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等作用。

第二站:饮茶4小时后咖啡碱可提高人体消耗热量的速率并刺激脂肪分解,将体内多余的脂肪燃烧掉,达到减肥的效果。

终点站:饮茶8小时后咖啡碱结束愉快的旅途并排出体外。茶氨酸的旅程

第一站:饮茶30分钟后从肠道抵达血液和肝脏。

第二站:饮茶1小时后茶氨酸离开血液和肝脏,前往各组织器官。

第三站:饮茶5小时后茶氨酸进入脑组织。在脑组织中,茶氨酸能影响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代谢和释放,起到镇静安神、保护脑损伤的作用。

终点站:饮茶24小时后茶氨酸结束行程并排出体外。旅行的意义

茶对人体有“清”、“解”、“排”的作用,清除人体内的垃圾和排解毒素,为人体造就一个健康的环境。健康生活,从一杯白茶开始~

不同茶树品种的生化成分含量


茶叶品质分外形和内质2大部分。外形是成品茶的外部形状,指条索松紧、整碎、净度和色泽。除色泽外都是在加工过程中通过整形而形成的。成品茶的内质主要是由滋味、香气来判别的,与茶树品种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尤其是滋味的好坏最能反映出品种的适制性和品质特点。茶树鲜叶含有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咖啡碱、芳香物质、色素、有机酸、糖类等10余类化合物,它们本身具有不同的味道,如茶多酚味涩、花青素味苦、可溶性糖味甜、氨基酸味鲜、咖啡碱味爽、茶皂素味辛辣、芳香物质具有各种香型等。当然,这些化学成分在加工过程中还会发生复杂的变化,使成品茶形成人们喜爱的色、香、味。但在鲜叶中的基本含量决定着茶叶内在品质。

(一)茶多酚含量高的品种适制红茶

茶多酚是茶叶中重要生化成分,占干物质总量的15%~40%。一般小乔木、乔木大叶品种多在30%以上,而中小叶种多在25%以下;在不同季节里,往往是气温较高的夏茶含量高于春、秋茶。茶多酚是茶叶中多元酚化合物的总称,包括儿茶素(黄烷醇)、黄酮、黄酮醇、花青素、花白素、酚酸等,但其主体物质是儿茶素(约占70%)。儿茶素存在于茶叶细胞的液泡中,而在原生质里面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存在着多酚氧化酶。在活体鲜叶中,儿茶素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基本上是互不接触的。当揉捻开始后,液泡膜受损伤,泡液渗出,儿茶素类物质便与氧化酶接触,发生酶促氧化。先产生茶黄素(橙黄色);茶黄素再氧化产生茶红素(红色);茶红素进一步氧化并与氨基酸等物质聚合,最后形成了茶褐素(暗褐色)。而绿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高温杀青,钝化了氧化酶的活性,所以不会发生一系列反应,使绿茶保持原有的清汤绿叶。如果在大叶品种鲜叶中茶多酚含量高,发酵适度,便会形成更多的茶黄素、茶红素,这对形成红茶品质十分有利,这就是大叶品种适制红茶的原因。同是一个品种在不同季节里,鲜叶中含茶多酚的量是不同的,当然制红茶的效果也不一样。

(二)氨基酸含量高的品种适制绿茶

茶树鲜叶中氨基酸含量很少,一般为2%~4%,但它对成品茶品质的影响却很大。绿茶在初制过程中,由于高温的湿热作用,一部分蛋白质水解后形成游离氨基酸,所以摊放杀青后绿茶中的氨基酸会适当增加。茶叶中氨基酸由19种酸组成,其中以茶氨酸(茶树特有,是鉴别真假茶的依据)、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含量较高。氨基酸是一种鲜味物质,它与适当咖啡碱的“爽”味相配合,形成了绿茶“鲜醇爽口”的滋味。所以氨基酸含量高的品种适制绿茶。

(三)用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来鉴别茶树品种的适制性

为了衡量一个茶树品种的适制性,常用酚氨比(茶多酚与氨基酸之比例)来表示。一般酚氨比<7的适制绿茶,>10的适制红茶。但由于茶叶加工过程中生化变化的复杂性,所以适制性也不是绝对的。

浅谈茶树的合理修剪 (下)各种不同的茶树修剪方式方法


四、修剪后的肥培管理

茶树因修剪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若使茶树尽快恢复生机,必须保证充足的水肥供给。可以这样说,土壤营养状况,是决定衰老茶树更新后能否迅速恢复树势,达到高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缺肥少管的情况下修剪,只能消耗树体更多的养分,加速树势衰败,达不到更新复壮的目的。因此,修剪前,要施入较多的有机肥和磷、钾肥;修剪后待新梢萌发时,及时追施催芽肥,以促使新梢健壮生长,充分发挥修剪的应有效果。一些受水土冲刷严重的茶园,养分流失量大,土层变薄,结构变差,肥力降低,更应做好修剪前后的养分供给工作。

五、茶树修剪的合理运用

茶树修剪的合理应用我国茶树种植区域广泛,大都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区,茶园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差异较大;茶叶产品名目众多,加工不同茶类对鲜叶原料的理化性状需求各异。茶树修剪不但可对茶树生长和树冠结构进行有效调控,而且能改变鲜叶的采摘期、产量和理化品质。因此,必须根据茶园的立地条件、耕作方式、采制茶类以及茶树的生育情况,合理应用修剪措施,才能实现修剪管理目标。

(1)采摘茶园的周期修剪:常规茶园的周期修剪主要包括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主要目的是平整树冠面,使发芽部位相对一致,调节芽数和芽重,控制树高,刺激下轮茶萌发,提高鲜叶质量等。修剪程度越深,对茶树生长的影响越大,茶叶开采期也越迟;而成年茶园的管理目标是向制茶尽可能多地提供鲜叶原料,因此,要合理运用3种修剪方式,促进多产优质鲜叶,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根据采摘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手采茶园和机采茶园。手工采摘灵活机动,适应性强,能按名优茶制作要求采摘标准芽叶,故而手采茶园应以生产名优茶为主。春季鲜叶是生产名优茶的最佳原料,而茶树枝梢上越冬芽是形成春茶鲜叶的基础,所以,手采茶园在园相和树势尚可的情况下,可多用超轻修剪方法,尽量减少轻修剪和深修剪次数,尤其要避免秋冬及早春程度较深的修剪措施,以保留足够数量的越冬芽叶,确保春季名优茶产量;若茶园的园相和树势较差,需要用轻修剪或深修剪措施调整,宜将轻修剪或深修剪安排在春茶后进行,以保证当年及翌年春季名优茶产量不受影响。机械采茶效率高,选择性差,机采鲜叶通常难以达到名优茶的采摘要求,因此,机采鲜叶主要用于加工大宗茶。机采方法对茶树的采摘面也有相应要求,所以,机采茶园修剪要使用与采茶机相匹配的修剪机,以便形成适合机采的采摘面。机采茶园的轻修剪宜选择在秋冬季或早春;深修剪可安排在夏茶后,到翌年春茶萌发前再用修剪机整理冠面。

(2)幼年茶园和衰老茶园的修剪:幼年茶园修剪以培育树体骨架、扩大树幅、塑造良好树型为目的,其修剪采用定型修剪与轻修剪的组合修剪模式。衰老茶园的修剪目标是重新构建优质高产树冠,一般采用重修剪或台刈与定型修剪的组合修剪模式。由于对幼年茶园和衰老茶园的茶叶产量要求不高,故而在修剪时期的选择上,应该以有利于茶树生长为原则。幼年茶园定型修剪一般选在春茶前,轻修剪可选在春茶前或春茶后;重修剪或台刈及其定型修剪宜选在春茶前。茶树修剪下来的枝条,要清理出茶园,以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消除对其他耕作活动的影响。幼年茶园定型修剪和衰老茶园更新改造后,由于茶树生长对水肥的需求量增加,茶树冠面覆盖面小,尤其是更新改造后的衰老茶园,茶园土壤裸露,表土经雨水多年冲刷,土壤中盐基流失严重,土壤大都已板结退化。因此,修剪后要深翻土壤或培土,重施基肥,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采取铺草等覆盖措施,保持茶园土壤水分,防止水土和肥料流失,阻止杂草滋生;并根据茶树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情况,适时追肥,满足茶树生长需要。只有在搞好茶园土肥管理的情况下,才能使幼年茶树尽早成园投产,衰老茶树尽快更新复壮。

(3)密植茶园的抽枝修剪:密植茶园成园投产后,树冠已密接郁闭,下部叶片受光较差,茶蓬采摘面积、生产枝密度等均已保持稳定,提高产量的潜力受到一定限制。为使茶芽多发快长,在需要利用群体顶端优势而保证芽重的基础上加快新梢的生长速度,增加采摘轮次,从而提高生产率,这就需要在年度轻修剪时尽量减少对萌动芽的损害,充分利用秋冬季形成的越冬顶芽和上位肥壮腋芽的生长优势,从而实现继续增产。为此可采用抽枝修剪法,即只剪去蓬面的鸡爪枝和徒长枝。采用抽枝修剪法,绿色叶面损失极小,枝条受伤少而轻,越冬芽完好无损,既保证了芽的数量又增加了芽的重量,并且可以比一般轻修剪提早5—7天萌发,春茶提早10天以上开采,增产达二成以上。抽枝修剪不受时间和季节限制,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进行,对密植茶园来说也是协调个体、群体矛盾的有效手段。连续抽枝修剪几年之后,若树高增长太快可用深修剪进行调节。密植茶园因树冠面大,往往使人行走道密接而影响农事操作,也影响茶园的通风透光,放在每年秋冬季(也可在春茶前)修剪一次边脚枝。

(4)幼龄茶树“分段矮化法”修剪技术:幼龄茶树顶端生长优势明显,1989年、1990年、1991年定植的1600多亩幼龄茶园茶树进行了定型修剪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分段矮化法”修剪技术,现将该法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茶树生长达到定型修剪要求的标准高度、枝梢达半木质化或木质化程度时施剪,剪口下部全部留外侧叶片,剪口与叶片相平行,以利于冠面扩展和防止因剪口积水或细菌感染而影响茶树生长。施剪时对病虫枝要全部剪掉,细弱枝依据枝条角度部分疏掉,特别是在1—3次定型修剪时,疏枝显得更为重要。在每次施剪时,只剪达到修剪标准的枝条,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一律不剪,待达到施剪标准时再及时施剪。1—4次定型修剪工具只能用整枝剪,严禁使用大篱剪。此外,施足基肥、追肥和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工作是保证实施“分段矮化法”定型修剪的田间配套栽培管理措施,必须严格认真抓好。特别是茶树刚刚施剪以后,此时若营养供给不足,伤口就不能迅速愈合,新梢就不能及时生长;若茶树刚刚抽出的嫩芽嫩梢被病虫危害,茶树就不能健康生长,下一次的定型修剪就不能及时进行,最终会影响“分段矮化法”定型修剪技术的效果。实践证明,采用“分段矮化法”定型修剪的茶园,茶树骨干枝粗壮且分布合理,树冠结构理想,矮而整齐,蓬面形成快、覆盖度大,有利于茶树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机械采摘、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冠面管理工作的实施,最终能实现高产、稳产、优质的茶树栽培目的。“分段矮化法”定型修剪技术在幼龄茶园管理中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我国茶树种植区域广泛,不同茶区的自然条件、茶树品种、制作茶类及其要求鲜叶的采摘标准不同,只有采用多样化的修剪模式才能适应生产实践需求,因此,各地必须根据茶园的具体情况和管理目标,因地制宜,灵活使用修剪措施并建立相应的修剪模式。只有这样,茶树修剪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实现茶叶提质增效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