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枝黑痣病

发布时间 : 2019-11-13
软枝乌龙茶 一枝春乌龙茶 黑茶心脏病

软枝乌龙茶。

症状 该病是老茶树枝干病害。安徽、浙江、湖南、云南等省茶区均有发生。发病初期在枝干上产生灰色小斑,病斑边缘略呈褐色,后渐扩展,形状不一,病健部分界不明显,病斑上散生有突起的圆形漆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子座。有时病斑包围枝干,造成树势衰弱。 病原 Coccochorina hottai Hara 称球皮座囊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原菌子座生在茶树组织里,外有表皮盖着,球形至扁球形,壁厚,黑色,炭质,大小350一500μm,该组织是由寄主的细胞组织变成,内生子囊果1个,子囊果顶端生一圆形孔口,大小30一40μm。子囊圆筒形至棍棒形,基部生一小柄,内含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在子囊内排列不一,有单行排列的,也有上下部单行,中部为双行排列的。子囊孢子纺锤形至长椭圆形,初单胞无色,具油球4个,后呈黄褐色,具隔膜3个。子囊间生有比子囊长很多的侧丝。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茶园阴湿、排水不良或湿气滞留、树势衰弱的老茶树易发病,古老的大茶树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注意茶园的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对茶园内或四周的杂树或灌木要及时疏除。(2)对衰老茶树进行台刈或重修剪,调整树势,剪下的树枝集中烧毁。(3)发病重的,于春、夏茶间隙期喷洒0.6%一0.7%的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400一500倍液。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 树 枝 梢 黑 点 病


症状 浙江、江苏、安徽、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均有发生。主要为台茶树枝梢,一般发生在当年生半木质化的红色枝梢上,初生灰褐色不规则形斑块,后向上下扩展,长10一20cm,枝梢全部呈灰白色,其上散生圆形至椭圆形黑色略具光泽的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子囊盘。

病原 Cenangiμm sp.称一种薄盘菌,属于囊菌亚门真菌。病部散生的黑色小点是病原菌的子囊盘,无柄,无子座,革质,黑色略具光泽,杯状,大小0.5mm。子囊直或稍弯,棍棒状,大小114一172×24(μm),内含子囊孢子8个。子囊孢子在子囊的上部排成双行,下部则为单行或交叉排列,单胞,无色透明,长椭圆形至梭形,有的稍弯曲,大小22—42×5.5—7.5(f4m)。侧丝生在子囊间,较子囊长,大小66—363×3.3—4.4(74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囊盘在病部组织内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枝梢。3月下旬一4月上旬产生新子囊,5月中旬一6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气温20—25℃,相对湿度高于80%利于该病发生和扩展。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发芽早的茶树品种易感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台茶12号;(2)及时剪除病梢,携至茶园外集中烧毁。发病重的要重剪,可有效地减少初侵染源,减轻发病。(3)发病盛期及时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防治1一2次。

v

露枝茶|露枝茶树的种植方法|露枝茶的功效


露枝茶:由于这种茶最初产于日本的中南部,明代传入中国,由于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种植和管理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间苗补缺 目前发展新茶园,多数采用茶籽直播。前面已经提到,有性繁殖的后代性状比较杂乱,个体间的性状差异较大;同时在播种茶籽时,考虑每丛最后定苗数是2-3株,因此每穴播种粒数也是酌情增加的。基于这些原因,必须间苗,以使露枝茶茶树性状相对一致,为今后快速成园,实现机械化采茶和茶叶高产稳产优质打下基础。间苗工作应挖掘留优去劣,留强去弱的原则。在茶苗、二龄期内,在年生长结束后进行一次间苗工作。中小叶种露枝茶茶树每丛最后留苗2-3株,大叶种露枝茶茶树,每丛最后留苗1-2株。经过间苗的茶丛,要将根部松动过的土壤及时踏实,以利茶苗生长。间苗过程中因苗数过多而被间出优良性状茶苗,可用来补植缺丛,这样既解决部分种苗来源,同时由于取苗临近,宜于带土移栽,及时定植,所以补缺后的茶苗成活率也高。

在生产上,出于种种原因,往往会有缺丛现象产生。茶苗缺丛后及时进行补植,并保证补植茶苗的成活率,对提高茶园单产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否则会造成缺丛断行,茶园既不美观,产量也受影响。在一、二龄期内如不抓紧补植工作,今后随着树龄的增大,补植工作也逐渐难以进行,成活率会大大下降,这是共同的经验。新菘园苗期的补缺工作,应选择同龄苗进行补植。移栽时应注意的事项。

配料:陈皮100克,露枝茶100克,八角10克,桂枝20克,杏仁10克

做法:把陈皮、露枝茶、八角、桂枝、杏仁切碎或碾碎,然后均匀掺合在一起,每次取用8-10克放入开水中浸泡或者放入锅中用开水煮沸,等到水温凉时把汤饮尽。每天饮用两次,早晚各一次。

功效:可以使手臂变白,用了这款秘方30天就彻底治愈了鱼鳞病。另外饮用还有理气的作用。

茶枝蠊蛾


1.发生为害 又名蛀梗虫,分布全省各茶区。幼虫蛀食枝条常至枝干,初期枝上芽叶停止伸长,后蛀枝中空部位以上枝叶全部枯死。

2.形态特征 幼虫体细长,成长幼虫体长25~30毫米,体白色,头黄褐色,前胸及中胸背板骨化,上有乳白色隆起肉瘤,腹部末端背板黑色。成虫体褐色,前翅近长方形,沿前缘基部2/5至顶角处有1条红色带纹,从顶角后缘前端伸出三角形的黑色斑纹,其后有被白色线纹分割的两个黑褐色斑纹,近基部有红褐色斑块。

3.生活习性 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蛀枝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化蛹盛期,5月中下旬为成虫盛期。成虫产卵于嫩梢二、三叶节间。卵期10多天。幼虫蛀人嫩梢数天后,上方芽叶枯萎,3龄后蛀人枝干内,终至近地处。蛙道较直,每隔一定距离向荫面咬穿近圆形排泄孔,孔内下方积絮状残屑,附近叶或地面散积暗黄色短柱形粪粒。化蛹时幼虫多回到树高1/2~2/3处,咬一直径4厘米左右的椭圆形羽化孔,结丝膜封孔后化蛹于孔内下方絮状物中。

4.防治。方法 ①在成虫羽化盛期,灯光诱杀成虫。②秋茶结束后,从最下一个排泄孔下方16.7厘米处,剪除虫枝并杀死枝内幼虫。

茶枝镰蛾


学名 Casmara patrona Meyrick 鳞翅目,镰蛾科。别名茶蛀梗虫、茶枝蛀蛾、油茶蛀茎虫、茶织叶蛾。分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台湾。 寄主 茶树、油茶。 为害特点 幼虫从上向下蛀食枝干,致茶枝中空、枝梢萎凋,日久干枯,大枝也常整枝枯死或折断。严重影响产量、质量。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一18mm,翅展32—40mm。体、翅茶褐色。触角黄白色丝状。下唇须长,上弯。前翅近方形,沿前翅前缘外端生一土红色带,外缘灰黑色,内侧具一土黄色大斑,斑中央具一狭长三角形黑带纹指向顶角处,其后具灰白色纹分割的2个黑褐色斑,近翅基中部具红色隆起斑块。后翅灰褐色较宽。腹部各节生有白色横带。卵长lmm,马齿形,浅米黄色。末龄幼虫体长30一40mm,头细小,头部黄褐色,中央生一个浅黄色“人”字形纹,胸部略膨大。前胸和中胸背板浅黄褐色,前胸、中胸间背面有1个隆起的乳白色肉瘤,后胸和腹部为白色,背部稍呈浅红色,腹末臀板黑褐色。蛹长18—20mm,长圆筒形,黄褐色,腹末具突起1对。 生活习性 年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受害枝干中越冬。安徽南部及湖南长沙越冬幼虫于翌年4月下旬后化蛹,5月上、中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下旬一7月成虫羽化后交尾产卵,6月上中旬进入羽化高峰期,6月下旬幼虫盛发,8月上旬后开始见到枯梢。安徽卵期10一23天,幼虫期290一310天,蛹期30天,成虫寿命4一10天。成虫喜在下午或夜间羽化,白天隐蔽在茶丛中,夜晚活动,有趋光性。交配后的成虫把卵产在嫩梢上1—6叶节间,粒产,每处l粒。初孵幼虫从叶腋处钻入芽鞘,向下钻蛀,5天后梢部4—6片叶开始萎凋,l一2龄幼虫为害小枝,3龄后从小枝进入侧枝或主干处为害,常蛀到近地面处,枝干的阴面蛀有一列排泄孔3—5个,幼虫栖息在最下一个孔的下方,常从孔中排出圆柱形粪便和木屑,长2—3mm,该幼虫在虫道里十分活泼,老熟幼虫化蛹前先在距枝端茶枝1/3处咬一个羽化孔,羽化孔近圆形,直径3.5—5mm,然后在孔下虫道里吐丝做茧化蛹在其内。管理粗放茶园和老龄茶树及树势衰弱的茶园受害重。此外,枝干粗壮的乔木型品种较枝干细的灌木型品种受害轻。 防治方法 (1)加强茶园管理。8月中旬发现有虫梢及时剪除,冬季、翌春要细心检查有虫枝并齐地剪除,及时收集风折虫枝,集中烧毁或深埋,可压低虫口,减少为害。(2)必要时用脱脂棉沾80%敌敌畏乳油40一50倍液,塞进虫孔后用泥封住,可毒杀幼虫。(3)利用灯火诱杀,连续2—3年也很有效。

玄枝茶的种植技术


玄枝茶对身体有很独特的医疗康复作用,但是我们茶园在茶树种植和培育方面有很大的欠缺,请各位专家告诉我一些这种茶树的种植和培育技术。

玄枝茶茶树最早在印度南部种植,由于印度气候的独特性和这种茶树的基因稳定性、难以改变性,因此这种茶树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在种植和管理方面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苗龄中小叶种玄枝茶茶树选用二龄苗移栽比较恰当。生长较好的一龄苗,苗高在25厘米以上,也可以进行移栽。我国南方茶区,由于年期长,栽培的玄枝茶茶树大多数是乔木或小乔木的大叶种,一龄苗即达50厘米左右,当年出圃移栽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快速成园的效果。

②移栽时期茶苗地上部休眠期进行移栽容易成活,因此晚秋和早春是移栽的适期。在墒情较好的地区,霜降前后移栽,成活率比较高,这时地上部逐渐停止生长,而根系还有一个生长高峰,移栽后当年根系恢复生长较好,来年茶苗发芽生长也比春季移栽的早。有些地区晚秋常有旱象,则应在早春移栽较为恰当,时期掌握在惊垫到春分期间,不要太迟,否则会影响成活率。早春移栽的茶苗,发芽期不如秋栽的早,而且往往在根系没有完全恢复前,茶苗即发芽生长,故要特别加强管理,否则会出现僵苗、死苗现象。我国茶区辽阔,各地气候条件不甚一致,有些地区晚秋和早春正值旱季,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如无灌溉措施,茶苗移栽后的生长情况是很不理想的,应选择在其它时期移栽茶苗为好。如云南省,移栽适期在芒种至小暑期间,过早雨水少不易成活,过尽当年生长期短,往往根系还没有很好恢复即进入旱季,容易死苗。有的省(区)也有类似情况。因此移栽期的确定,还要考虑当地当时的降水情况,否则会事倍功半,不易取得理想效果。

名茶应数凤凰枝 2020名茶应数凤凰枝


想了解《名茶应数凤凰枝》知识吗,丰富的《名茶应数凤凰枝》内容等你来看!

茶叶按照制作过程分为无发酵、半发酵、全发酵三大类,但这样的分法难以区分其它特点,所以,目前所言之茶叶分类,即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品质特征与外型差异,分为红茶、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等六大类,至于碧螺春、大红袍、毛峰、猴魁等等,只是品名而非类型了。

青茶是界于红茶、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潮州工夫茶所用茶叶属青茶类,其间,又有凤凰茶,武夷岩茶和乌龙茶三种。

其实,凤凰茶也是一个总称,它泛指产于有粤东屋脊之称凤凰山区的各种茶叶,潮人品茶,对于茶叶的选择一向是十分严格的,前人西湖刻石诗中也有句:“白醉贪花乳(自注茶名)”,只可惜此茶是何形状,已经乏考,“高山云雾出名茶”。

凤凰山同公认为茶树远祖的诞生地云贵高原一样,处于北回归线近侧,此地山峦层叠,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亚热带之海洋性气候,使这里雨量充沛,林木丰茂,山间终年云雾缭绕,即使暑天,有时也会。

“一日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凤凰茶之出名,确与此得天独厚之自然环境分不开,今之凤凰茶品类甚多,水仙、名花、奇兰、黄淡……各擅其胜,最出名当然要数产于乌岽山的“凤凰单丛”和石古坪乌龙茶了。

但不论何种茶叶,只要出自凤凰,饮之,即有一种特殊韵味,此味道有称之为“蜜味”、“山气味”、“岩味”等等。别处所出,则无此味,深谙此道者,几乎不用入口,闻之即能辩别。

相传,宋朝以来,凤凰已成为贡品,《潮州府志》载:“凤凰山名茶待诏茶亦名贡茶”。至今凤凰茶树品种中,还有“宋种”一名,据说已有900多年之历史了,连宋帝昺从福建南逃广东,还饮过此种茶叶呢。目前,乌岽村还有一株600多年树龄的单丛茶,被称为“茶王”。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名茶应数凤凰枝》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茶树虫害--茶树茶枝镰蛾


学名 Casmara patrona Meyrick 鳞翅目,镰蛾科。别名茶蛀梗虫、茶枝蛀蛾、油茶蛀茎虫、茶织叶蛾。分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台湾。寄主 茶树、油茶。为害特点 幼虫从上向下蛀食枝干,致茶枝中空、枝梢萎凋,日久干枯,大枝也常整枝枯死或折断。严重影响产量、质量。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一18mm,翅展32—40mm。体、翅茶褐色。触角黄白色丝状。下唇须长,上弯。前翅近方形,沿前翅前缘外端生一土红色带,外缘灰黑色,内侧具一土黄色大斑,斑中央具一狭长三角形黑带纹指向顶角处,其后具灰白色纹分割的2个黑褐色斑,近翅基中部具红色隆起斑块。后翅灰褐色较宽。腹部各节生有白色横带。卵长lmm,马齿形,浅米黄色。末龄幼虫体长30一40mm,头细小,头部黄褐色,中央生一个浅黄色“人”字形纹,胸部略膨大。前胸和中胸背板浅黄褐色,前胸、中胸间背面有1个隆起 的乳白色肉瘤,后胸和腹部为白色,背部稍呈浅红色,腹末臀板黑褐色。蛹长18—20mm,长圆筒形,黄褐色,腹末具突起1对。 生活习性 年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受害枝干中越冬。安徽南部及湖南长沙越冬幼虫于翌年4月下旬后化蛹,5月上、中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下旬一7月成虫羽化后交尾产卵,6月上中旬进入羽化高峰期,6月下旬幼虫盛发,8月上旬后开始见到枯梢。安徽卵期10一23天,幼虫期290一310天,蛹期30天,成虫寿命4一10天。成虫喜在下午或夜间羽化,白天隐蔽在茶丛中,夜晚活动,有趋光性。交配后的成虫把卵产在嫩梢上1—6叶节间,粒产,每处l粒。初孵幼虫从叶腋处钻入芽鞘,向下钻蛀,5天后梢部4—6片叶开始萎凋,l一2龄幼虫为害小枝,3龄后从小枝进入侧枝或主干处为害,常蛀到近地面处,枝干的阴面蛀有一列排泄孔3—5个,幼虫栖息在最下一个孔的下方,常从孔中排出圆柱形粪便和木屑,长2—3mm,该幼虫在虫道里十分活泼,老熟幼虫化蛹前先在距枝端茶枝1/3处咬一个羽化孔,羽化孔近圆形,直径3.5—5mm,然后在孔下虫道里吐丝做茧化蛹在其内。管理粗放茶园和老龄茶树及树势衰弱的茶园受害重。此外,枝干粗壮的乔木型品种较枝干细的灌木型品种受害轻。防治方法 (1)加强茶园管理。8月中旬发现有虫梢及时剪除,冬季、翌春要细心检查有虫枝并齐地剪除,及时收集风折虫枝,集中烧毁或深埋,可压低虫口,减少为害。(2)必要时用脱脂棉沾80%敌敌畏乳油40一50倍液,塞进虫孔后用泥封住,可毒杀幼虫。(3)利用灯火诱杀,连续2—3年也很有效。

茶饼病


症状 又称疱状叶枯病、叶肿病,是嫩芽和叶上重要病害,分布在全国各茶区。主要为害嫩叶、嫩茎、新梢、花蕾、果实和叶柄。嫩叶染病初现淡黄至红棕色半透明小斑点,后扩展成直径0.3一1.25cm圆形斑,病斑正面凹陷,浅黄褐色至暗红色,背面凸起,呈馒头状疱斑,其上具灰白色或粉红色或灰色粉末状物,后期粉末消失,凸起部分萎缩形成褐色枯斑,四周边缘具一灰白色圈,似饼状,故称茶饼病。发病重时一叶上有几个或几十个明显的病斑,后干枯或形成溃疡。叶片中脉染病病叶多扭曲或畸形,茶叶歪曲、对折或呈不规则卷拢。叶柄、嫩茎染病肿胀并扭曲,严重的病部以上的新梢枯死或折断。该病对茶叶品质影响很大。 病原 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称坏损外担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病斑上的白粉状物是该菌的子实层,由很多个担子聚集形成。担子圆筒形至棍棒形,基部较细,顶端略圆,单胞,大小49一150×3.5—6(um),担子顶端具小梗2—4个,每个小梗上生担孢子1个。担孢子单脑无色,椭圆形,大小9—16×3—6(um),发芽前产生中隔,变为双胞,发芽时每胞各生l芽管,侵入寄主。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活体上越冬或越夏,翌春5月上旬或秋天,均温15—20℃,相对湿度高于80%,即可形成担孢子。担孢子借风传播到嫩叶或新梢上,遇有水滴时,开始萌发,侵入后经3—18天潜育,形成新病斑,然后其上长出子实层。担孢子成熟后又飞散,进行多次再侵染。全国各茶区发病时间不同,华东、华南茶区3—5月、9一l0月发生,西南茶区7—11月发生,海南茶区2月及9月以后至翌年1月发生。夏季该菌在茶树上越夏。担孢子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2小时开始萌发,24小时萌发率高达70%一80%,萌发的担孢子产生2个芽管,从孢子两侧伸出,芽管直接从寄主表皮细胞侵入,气温18—20℃,相对湿度80%一95%,潜育期l0一13天,20—23℃为8—10天,显症后4—6天开始产生孢子,完成一个侵染过程历时12—19天。在四川,每年再侵染可发生7—8次,贵州可发生15次。气温31℃以上,连续光照4小时,担孢子生长发育受抑制,病害停滞下来。茶园日照少,结露持续时间长,雾多,湿度大易发病。偏施、过施氮肥,采摘、修剪过度,管理粗放,杂草多发病重。防治方法 (1)进行检疫。从病区调进的苗木必须进行严格检疫,发现病苗马上处理,防止该病传播、扩展。(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生物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3)加强茶园管理,及时去掉遮荫树,及时分批采茶,适时修剪和台刈,使新梢抽出期避开发病盛期,减少染病机会,另外及时除草也可减轻发病。(4)加强预测预报及时施药防病此病流行期间,若连续5天中有3天上午日均日照时数<3小时,或5天日降雨量2.5—5mm以上时,应马上喷洒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75%十三吗啉乳油35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1000倍液、9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三唑酮有效期长,发病期用药1次即可,其它杀菌剂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非采茶期和非采摘茶园可喷洒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或0.3%的96%硫酸铜液或0.6%一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等药剂进行预防。

茶枝毛发病的发生与防治


近年来,在黔东南镇远、川南长宁老茶园中,发现许多散乱缠绕在茶树枝干上的黑色头发状物,经切片观察确定为真菌的菌索,是茶枝毛发病的无性阶段。菌索上生有吸器,附着在枝干表面,并深入枝干组织内部吸收养分,使得茶树长势衰退,嫩梢生长量减少,影响茶叶产量。 1、病原 小皮伞菌Marasmis。其特征为菌褶边全缘,菌柄生在中央,菌盖组织不分泌乳状的液体,无菌托和菌环,菌褶非楔生,菌褶横断面不是明显的三角形,亦非腊状。菌褶不延伸,菌盖与菌柄坚韧,干燥时萎缩,但不腐败,湿润后能恢复原形。该属目前已知有三个种。据文献报道,M.Sarmentosus和M.eguicrinis两种危害茶枝干引起茶枝毛发病。海南岭头茶场发生的茶毛发病属于后一种,在镇远和长宁,目前尚未见其有性阶段,故种名尚难确定,另一种为M.Sacchari,寄生在甘蔗根上。 2、发病条件 此病发生在阴湿的环境,如镇远县半场区,茶园周围是森林,湿度大,管理粗放,发病率在20%以上。长宁县发病的茶园周围是竹海,也是衰老、阴湿的茶园。 3、防治 结合茶园越冬管理,清除枯枝及茶枝毛发病的真菌菌索,并喷0.7%倍量式波尔多液。降低修剪高度,使茶蓬通风透光。在茶树生长期发现此病,应尽早及时清除菌索,并喷施0.5%等量式波尔多液,以防再受侵害。

茶 煤 病


症状 又称乌油,分布在全国各茶区。主要为害叶片,枝叶表面初生黑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小斑,后扩展至全叶,致叶面上覆盖一层煤烟状黑霉,茶煤烟病有近十种,其颜色、厚薄、紧密度略有不同,其中浓色茶煤病的霉层厚,较疏松,后期长出黑色短刺毛状物,病叶背面有时可见黑刺粉虱、蚧壳虫、蚜虫等。头茶期和四茶期发生重,严重时茶园污黑一片,仅剩顶端茶芽保持绿色,芽叶生长受抑,光合作用受阻,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

病原 有多种,主要有Neocapnodiμm theae Hara称茶新煤炱或浓色煤病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丝体浅褐色,从菌丝的隔膜处缢断后产生星状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四分杈,无色至褐色,每个分杈上具多个分隔。分生孢子器圆筒形至不规则形,生在单一或分枝的长柄上,褐色,顶部膨大,具孔口,器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至卵圆形。有性态子囊壳圆柱状,顶端膨大,暗褐色,内生多个子囊。子囊卵圆形,基部有小柄,内生子囊孢子8个排成2列。子囊孢子椭圆形,初无色,后呈暗褐色,具隔膜1—3个。此外还有富特煤炱、中心煤炱、头状胶壳炱、山茶小煤炱、刺三叉孢炱、光壳炱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多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病部越冬。翌春,在霉层上生出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落在粉虱、蚧类或蚜虫分泌物上后,吸取营养进行生长繁殖,且可通过这些害虫的活动进行传播,以上害虫常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先决条件,生产上管理粗放的茶园或荫蔽潮湿,雨后湿气滞留及害虫严重的茶园易发病。

防治方法 (1)从加强茶园管理入手,及时、适量修剪、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千方百计增强树势,预防该病发生。(2)及时防治茶园害虫,注意控制粉虱、蚧壳虫、蚜虫等虫害,是防治该病积极有效措施之一。具体方法参见本书茶树害虫。(3)早春、晚秋非采茶期喷洒波美0.5。石硫合剂或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