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各有道

发布时间 : 2019-11-13
黑茶老茶 黑茶散茶 黑茶开茶

黑茶老茶。

Www.CY316.cOm随着东西文化的交流,世界各地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饮茶习俗,逐渐形成了全球性的茶文化日本人饮茶已有悠久的历史,并逐渐形成了“”,将就一点的人家都设有茶室.人们每次集会,客人都先到 距茶室不远的一个小休息室敲击木钟以通报主人。主人得知 客人已到信息后,要跪坐在茶室 门口,让客人一个个进去,客人经过门口时,要先用门口旁边的石臼中的清水洗手,然后脱鞋,进入茶室,主人则最后才进入茶室,和客人鞠躬行礼,寒暄几句 之后,主人开始煮茶,这时客人要退出茶室,到后花园或石子路走走,让主人自由、从容地准备茶具、煮茶、泡茶。主人泡好茶以后,敲钟让客人再回察视,然后开始一起饮擦,饮完茶以后,主人还要跪坐在门外,向 客人 一一祝福道别,印度人饮茶方式较特别,把茶倒在盘子里用舌头舔饮,另外,绝不用左手递送茶具,因为,左手是用来洗澡和上厕所.他们喜欢喝奶茶,也喜欢喝一种加入姜或小豆蔻的萨马拉茶,俄罗斯人喜欢喝红茶,他们先在茶壶里 泡上浓浓的一壶 ,要喝时倒入少许再茶杯里,然后冲上开水,随个人习惯,调上 浓浓不一味道。有客人来时。茶壶里的浓茶一倒,开水一冲,再在茶中加入果酱或蜂蜜,冲成国礓礤,即可尽情而饮。英国人喝茶,颇成痴 好,也十分隆重,早上一醒来,清晨6点,空肚子就要喝“床茶”,上午11点再喝一次“晨茶”,午饭后又喝一次“午茶”,晚饭后还要喝一次“晚茶”。就是说,正规的,一天起码4顿.英国人泡茶是泡茶叶末,连袋一起放在热水杯里,不是以水冲茶,二是以茶袋浸入热水里,一小袋只泡一杯水,喝完就丢弃。家庭饮用时,由于茶叶很碎,通常茶壶还可有个 过滤杯,用开水冲下去,过滤而出。英国茶里还可以加一片柠檬、方糖或新鲜牛奶,这样 泡出来 的茶和 中国茶的味道就完全南辕北辙了。美国人饮擦,力求迅速、快捷,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而浪费时间,他们也不愿意在 茶杯里出现任何茶叶的痕迹,因此,喜欢喝 速溶擦。所以,美国至今竟仍有不少的人对茶叶只知其味,不知其物。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等都喜欢绿茶,但饮用时加入薄荷叶或薄荷汁,称为“薄荷茶”.这种茶清香甜凉,喝起来有良心润肺之感.由于北非人 多信奉伊斯兰教,不许饮酒,却可饮茶。因此。饮茶成了待客佳品 ,客人来访时,见面“三杯茶 ,按茶礼,客人应当看主人的面,一饮而尽,否则 ,视为失礼。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有道,茶具亦有道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茶有道,茶具亦有道》内容,感谢阅读!

器为茶之父。关于器的选择,有好多玄而又玄的理论,不去管他,记下下面几个原则,八九不离十。

一、器之质地粗细与茶之发酵和新老程度成正比

也就是说,发酵程度越低的茶,宜用质地细密的器物,如绿茶宜用青瓷或玻璃器皿,乌龙宜用泥质较细的紫砂,黑茶宜用粗陶或泥质较粗的紫砂。是因为,质越细密,越容易将发酵程度低或不发酵的茶的温润体现出来。而粗陶,能吸收老茶异味,所谓水过砂则甜,有助老茶浊气散发。

二、器形之高矮与茶之老嫩成正比

原则上,越老的茶,由于不怕焖,宜选择高深的器皿,如紫砂中的秦权、汉铎等,能将老茶的茶性很好地逼出来。而细嫩的茶,如绿茶,宜选择无盖或浅腹的的器皿,才不会将嫩芽焖坏。按这个标准,嫩芽做的红茶,如金骏眉,虽然发酵程度高,由于细嫩,宜选择浅腹的紫砂。

三、香气多少与茶器质地粗细成反比。

以紫砂为例,以香气见长的茶,如乌龙茶,宜选择泥质较细的紫砂,香气不宜散发。而香含在茶汤中的茶,如普洱,宜选用泥质较粗的紫砂。

四、当你无法选择时,盖碗是万能的替代品

由于盖碗的可控程度高,如通过盖之开合,可散可闷,来适应不同老嫩和发酵程度的茶;通过观看汤色,判断茶汤浓淡,决定出汤时间等等。当你无法备齐各种茶器时,盖碗是必不可少的泡茶用具。

本文《茶有道,茶具亦有道》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鉴茶有道!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了饮茶的习惯。茶能解渴生津、清热解毒,是上佳的饮品。特别是在酷夏时期,多多饮茶,不但能补充身体内流失的水分,还能起到防暑排毒的功效,同时茶含有的多种微量元素能提高人体的机体免疫能力。

中国人饮茶,讲究一个“品”字,所以茶的好坏有很大的讲究。从古到今,人们都有一套完整的鉴茶方法。古人饮茶,大都以纯茶为主,因此,鉴别的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如唐陆羽《茶经》上说:“野者上,圆着次;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现在因制造技术先进,茶种繁,品类也多,鉴别相对比较困难。

一般情况下,茶的鉴别要领主要从形、色、香、味等几方面着手:

1、从茶的形状上辨别:每一种茶都有一定的标准形状,有许多种茶叶都是根据形状来分级的,条件是茶叶的老嫩,老而粗大的总比幼嫩紧结又整齐者品质差。此外,茶梗、茶片、茶末含量多者不好,夹杂物更不该有。如红茶以短齐而不碎杂、紧结而不松薄者为佳;其他茶类仍以叶身细长卷曲如鹰鼻者为上品,佛手型次之,叶短而舒直且夹杂着茶梗和粗叶的便是下品了。

2、从茶的色泽上辨别:这指干茶的外观色泽,凡是有油光且新鲜呈现实色者为佳,各种茶都有其标准色泽。如红茶以深褐色有光亮为上;绿茶须茶芽多呈翠绿色;包种茶贵在有灰白点的青蛙皮状,比较深绿;乌龙茶贵在具有红、白、黄三色头明者为上品;花茶则以新鲜青翠具有芽尖为上。

3、从茶汤颜色上辨别:上好的红茶,呈琥珀色,有甘香而无涩味;绿茶颜色碧绿而散发出一种清香;包种茶呈黄金色,饮在口中有青果的香味;乌龙茶现橙红色,有熟果味的芬芳。

4、从闻茶的香气上辨别:这是茶品质的主要条件,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一撮茶叶放在掌心,用口哈气,使茶叶受热发出真味来,香气愈浓愈久愈好,如发出的是青草的味便是下品。

5、从尝茶的滋味上辨别:这要比闻茶的香气更重要。因茶是饮用咀味的,以少苦并带有甘醇者为佳。入口之后觉得茶汤(身骨)强烈而浓郁,饮后在喉间有久久不淡的回味者才是上品。

茶有道,心无界


吉噶·康楚仁波切说,“愿望和实际之间的冲突,为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痛苦。放下自我重要感,穿越幻象,以看到真正的自己,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而这正是修行者的道路。”世界人声鼎沸,唯有心灵超脱本然,才能过滤生活材质的“重金属”,隔离妄念,放下自我,回归珑玲的人生面目,素面朝天。

毕淑敏在《素面朝天》中说,“是的,我并不美丽。但素面朝天并不是美丽女人的专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加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加坦率而真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

无我,是一种境界。人生有“自大”之恶性,降伏自己的傲气,回复生命本源的“无我”之本善,心境便得到提升。一杯茶,始终是复活在一场生活中的,它是家的温馨,它是友的倾诉,它是情的流动,它是心的修行。素杯,空远,无我,又意味深长。

年复一年,从一颗种子到一棵树,再到一片茶叶,成为饮品。生生不息,从一个时空到一杯茶,再到一种精神,成为境界。小小的茶叶,大大的世界,你若懂茶,便会止语,你若爱茶,便会悦纳,你若敬茶,便会无怨。茶有道,心无界。一盏甘露拂客尘,两袖清风返璞归。中国禅茶,闪耀睿智,明思修哲,无我为贵。

当心灵无我地融入时空,看似一无所得,但却拥有思想的广阔无垠。净杯,空杯,清心,欢喜,起落是朴盏,悲喜是滋味。手中茶,是时光,口中茶,是味道,心中茶,是人生。你曾幻念,远古的禅意美丽一个梦,而今品悟,面前的禅茶美丽了一个人生。

生命有四个阶段,童年时崇拜认识的世界,青年时崇拜激进的世界,中年时崇拜信仰的世界,暮年时崇拜平静的世界。这个过程,也是从“自我”到“无我”的过渡。从“渴求”到“放下”的精减,从“担忧”到“无畏”的成长。

八月收到同学珍贵的茶礼,带在身边,在深秋开启品饮。老树茶之凤凰单丛,薄瓷小杯,茶汤浅黄,茶香满室,香远溢清,此间闲啜,胜似甘露,世间情谊,最为渊长,心衷念念,茶思缕缕。传统文化茶之道,以茶为媒,海内存知己,以茶为道,谈笑有鸿儒,以茶为贵,心底驻品位。

喝着这杯茶,想起子綦静坐时说,“今天我把我丢掉了……天籁虽然有万般不同,但使它们发生和停息的都是出于自身。”人生是自己的,摒除追逐,使自己的心声成为天籁,要不断修行,达到无我之境,心涯也就自由,不受疆界束缚。喝茶,也就是静下来,慢下来,无分别心,无得失心,无计较心,无我之境,得心之道。

茶是中国人的国饮,从茶的食用、药用,到饮用、品茶,使品茶走上了艺术化的道路。它是有规律有礼仪有形式的,茶艺体现出人们的生活文化。无论是认识茶,冲泡茶,还是茶保健。茶道,不是器雅或外界的美,而是心的轻盈。最后讲究的是性惰的陶冶,生活的享受。心灵要进入无我之境,才能收到怡达欣喜的情感。

一切从容,缓缓,一切随缘,悠悠。心里烦躁,杯中即见浮尘,心里无我,壶中即见清净。少一点执念,品茶自悠然。纵有三千烦恼,不如拈花一笑。就算心比天高,怎比琴瑟逍遥。当你放松,身心祥和,一方小院一卷书,一场秋声一个我,观照自心观瞬息,听闻清欢听此生。

茶亦有道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茶道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中国茶道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陆羽所创的煎茶茶道。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继承唐宋遗风。

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事实上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造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强,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茶之有道沛然天成


茶在中国是一种非常传统的饮品,除了形成非常悠久的茶文化之外,茶在营养保健方面也占有一席之地。茶叶里面最常见的活性成分是茶多酚,茶多酚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能力,对清除我们体内自由基,维护正常细胞功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一滴讲究的茶多酚精华是如何从茶叶中提取出来的呢?

规格严谨 优异品质

第一步:茶叶种植

要拥有优质的茶多酚,首先要种植出优质的茶叶。我国的好茶大多出自于名山大川,人们常说高山出好茶是因为高山温差大,云雾缭绕,散射光与湿润的环境下让茶树的枝叶更加鲜嫩,提高茶叶的香气,另外酸性的红土壤可以给茶树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纯天然的自然环境鸟类活动频繁,可以采用生物天敌法减少害虫的量,降低农药的喷洒。

创新科技 去芜存菁

有了好茶叶作原料,就具备了提取优质茶多酚的首要条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茶多酚的提取工艺。

第二步:提取茶多酚

经过不断优化植物原料的提取生产工艺,提取茶多酚的先进科技主要是低温梯度提取技术,这种先进的技术一次性可以提取比传统方法多出20%的茶多酚。再经过综合提取和精制工艺分离出有效成分,充分利用原料并保留更多的有效元素。

第三步:去除农药残留

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过程中可能伴随着茶叶中的水溶性农药被浓缩与富集的问题。用水提取茶多酚时,茶叶中的水溶性农药也可能会有残留。为了保证产品是绿色无害的,需要去对茶叶提取物中的农残进行剔除,保证茶多酚的纯净。

第四步:喷雾干燥

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浓缩干燥茶多酚,使茶多酚瞬时受热干燥。使用喷雾干燥可以尽量不破坏茶多酚的活性结构,确保提取产品的品质。

第五步:罐装运输

茶多酚因为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所以极易被氧化,丧失活性。因此采用“真空复合铝塑袋灌装工艺”彻底隔绝茶多酚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全流程保护我们的精华。

科技用于产品 产品服务大众

每一滴茶多酚精华都是从甄选茶叶中经过如此多的工序提取出来的。本着对消费者负责,对生命健康负责的态度,将天然植物里真正优质的精华带给消费者们,改善人们的生活,使大家都能预见更好的自己!

成分小百科

儿茶素

说到茶多酚,小伙伴们肯定会想到儿茶素。大家对茶多酚已经很了解了,但是可能对儿茶素不是特别清楚,那在最后我再给大家普及一下吧~

儿茶素,是茶多酚中最主要的活性物质。在茶叶中,儿茶素和咖啡因是具有活性的两大类成分。儿茶素属于多酚化合物,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消除人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儿茶素约占茶多酚总量的大于65%,也是茶的涩味的

秋冬乌龙 饮用有道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汉族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

秋冬季节气候比较干燥,皮肤变得皱巴巴、痒痒的,急需要补水,光喝水肯定无法起到补水的效果,这个时候有些人就会喝一些茶来帮助身体补水。秋季正是乌龙茶上市的时候,一年最好品质的乌龙茶都在这时,它也具有良好的润燥补水效果。

秋冬喝乌龙茶非常不错,但喝的时候也需要掌握好方法:

1、量不宜多。不能因为乌龙茶能带来好的补水效果,就“牛饮”乌龙茶,喝乌龙茶重质不重量。

2、茶冷了不喝。有些人习惯性的泡一壶茶放着,然后就去工作或做其他的事情,等忙完了再喝,其实茶冷了后对胃非常不好,含有的茶多酚及咖啡碱营养元素也会大大减少。

3、吃饱了再喝。喝乌龙茶要能掌握好时间段,正餐与正餐之间、下午茶、没吃饭等空肚子的时候,都不时候喝。

老茶:喜欢你,有道理!


茶,有人喜欢新茶,有人喜欢老茶,各有所爱。喜欢老茶,认真表白,得遇知己,满心欢喜。

老茶从哪里来?

老茶,当然是从新茶而来,但不是所有的新茶都可以成为老茶。对待老茶,有如中医,经验主义,讲求实效。

老茶的由来,既有文献的记载,也有民间的习俗。

老茶最早的发源地在云南,始见于明代大理白族进士李元阳记述的感通茶:“藏之年久,味愈胜也。”明清时期,感通茶都是云南的名茶。

从清代到民国时期,宝洪茶声名鹊起。民国六年(1917年)《路南县志》中赞叹宝洪茶:“藏之越久越佳。”感通茶、宝洪茶都是晒青绿茶,可见在绿茶中,自古以来就认为晒青绿茶是可以存放成老茶的。

晒青绿茶紧压成型后,加工成的七子饼茶,属于普洱茶。敬昌号的马祯祥回忆,民国时期,内销的都是新春茶。销往香港、东南亚的茶,需要存放,有时候甚至存放二三十年之久。

七十年代,普洱茶也是按照香港客户的要求,适度存放后再销售。

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台湾师范大学邓时海教授所著《普洱茶》一书提出:越陈越香。这既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提炼与弘扬。

2004年简体字版《普洱茶》一书在大陆出版发行,老茶之风兴起。随后邓时海先生、耿建兴先生合著的《普洱茶续》出版发行,大力倡导: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这个观念深入人心,对普洱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几乎所有的黑茶,四川雅安的藏茶,陕西的泾阳茯茶,湖北赤壁青砖茶,湖南安化黑茶,广西梧州六堡茶,安徽祁门的安茶,都凭借越陈越香兴起。老茶另外一个起源地在福?。由明入清,祥符人(今河南开封)周亮工入闽为官,所作《闽茶曲》中记述武夷茶:“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难除莫近唇;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明明白白的宣称,就是要隔年陈茶。

在闽南、广东、台湾,民间一直就有饮用老乌龙茶的习俗。直到2016年,敢想敢干的闽南茶商,推出了《陈香型铁观音》的国家标准,五年以上的老铁有了合法的地位。

闽东福鼎白茶更是响亮的提出了: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最近几年风行全国。

老茶从明代至今,文献的记载,民间的习俗,相互印证。一路传承至今,日见兴盛。

老茶都有什么茶?

绿茶中有老茶,确切来说,是绿茶中的晒青绿茶,如文献记述中的感通茶、宝洪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建国后的感通茶改为烘青绿茶,宝洪茶改为龙井工艺的炒青绿茶,与之前的茶完全不同。我们据文献记载认为绿茶中唯有晒青绿茶可以陈放成老茶。炒青、烘青、蒸青绿茶,则适合作为新茶饮用,不作老茶之想。

青茶中有老茶,包括闽北、闽南、广东与台湾,传统工艺的乌龙茶都可以存放成老茶。

黑茶中有老茶,云南普洱、四川藏茶、陕西茯茶、湖北青砖、湖南黑茶、广西六堡、安徽安茶等,都具备存放成老茶的属性。红茶中有老茶,过去边销紧压茶中,拼有红茶。湖北米砖,本就是红茶,同样可以存放成老茶。

白茶中有老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完全可以存放成老白茶。

黄茶,原理上近似于黑茶,有存在成为老茶可能性。尚未见到明确的记载和验证,需要进一步探讨。

多老算作老茶?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尚且没有统一的标准。

周亮工认为隔年陈,这几乎与现今的食品保质期一致。按照我国的规定,食品常温下的保质期为18个月。适合作为新茶饮用的,如炒青、烘青、蒸青类绿茶,常温下存放超过保质期,不提倡饮用。

白茶宣称三年成药,据此理解,三年以上可视作老白茶。

青茶中陈香型铁观音国家标准规定陈放五年以上,之后应当算作老茶。

黑茶中云南普洱茶曾经在2004年出台农业行业标准,规定生茶要存放十年以上。以此作为参考,普洱茶等各种黑茶,存放十年以上算老茶。各种黑茶标准中已经将保存期限改为:本品在合适条件下可长期贮存。

老茶源于文献记载,明代的李元阳:藏之年久味愈胜也。民国的《路南县志》:藏之越久越佳。邓时海教授《普洱茶》:越陈越香。这都是艺术化语言的表述,属于模糊美学的范畴。据此曾向邓教授请教,得到回复是:20年以内算新茶,20~40年算旧茶,至少40年以上算老茶。贮存100年以上算古董茶。个人认为,这个是邓先生艺术化的品鉴标准。

如何看待老茶?

事实上,自有茶以来,以绿茶为主流的中国饮茶风尚,向来都以追求新鲜自然的茶为风尚。比起来,从明代至今,文献记述寥若晨星,但却不绝如缕的老茶风尚,直到今时方为世人普遍所知。

饮茶,界定为健康的成年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经济基础、茶叶认知,自由的加以选择。喜欢新茶,选新茶。喜欢老茶,选老茶。只要喝了以后,身体舒适,就是最适合自己的茶。

对于现有存世老茶,仅以普洱茶为例,无论是当下市场热议的中期茶,或者是七子级、印级甚至是号级古董茶。都需要有较强的财力,更需要有专业的鉴别能力,近乎于古董收藏。设若不具上述条件,应当审慎的对待。

我们更主张的作法是,在了解茶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新茶,自行存放,与茶相守相伴,慢慢变老。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乐趣,老了更有老茶喝。既可以独自享受,还可以与人分享。缺乏专业知识、财力受限的情况下,不主张将其设定为以增值为目的金融类产品。

存新茶、品老茶,是我们对待老茶的基本原则。

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要享这清福,需得有钱、有闲,还有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

于茶来讲,我们更愿意守护着它,从少年到白头,唯愿茶老人未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