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 汕 新 茶 道

发布时间 : 2019-11-13
道然黑茶 国易道黑茶 泉笙道黑茶

道然黑茶。

讲到潮汕的饮食文化,不能不讲到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风情悠悠;茶具精巧,沏工考究,一招一式,韵味无穷。吴南生(伍羽)同志因此著有洋洋一万五千字的《说潮汕工夫茶》;而潮籍文学大师秦牧更断言:“潮州,堪称中国之代表。”

潮汕工夫茶是汕头人夜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晚饭后合家围坐,搬出一副火炉、水锅、茶壶、茶杯,烹茗闲坐,啜饮聊天,不亦乐乎。

始于清代,迄今数百年历史的潮汕饮茶之风,这几年随着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也在发生着静悄悄的变革。

首先是遍布全市的茶叶商店货架上,再也不是清一色的乌龙茶、水仙了;就是马路边、街巷口的个体烟摊上,店主也经常挂上一包包装璜精美的“老人头”(红茶)、云南普洱之类的“外茶”,让人家“顺手牵羊”。这种被汕头人称做“动(抖)茶”的袋泡茶,目前的年消费量约占全市茶叶销售量的四分之一。据说,这主要是因为这种袋泡茶具有经济,特别是方便快捷的诸多优点的缘故。

我在一个晚上到过三个家庭,居然发现他们都冲饮袋泡茶,这不能不使我感到十分惊奇。Www.cY316.COM

初次认识的特区某公司经理,以袋泡菜莉花茶待客,他向我抱怨冲工夫茶太费时间,而且茶汁太浓饮了容易失眠。而他做经理搏生意,是最伯睡不到钟点的;潮剧导演郭君则恰在用正宗宜兴紫砂茶壶冲泡“参芪茶”,他边冲边向我宣传了一通“参芪茶”补虚扶正、益气润肺、提神益志、养颜回春的功效。最后到了报社某编辑家里,待客的还是袋泡茶。只不过他的花样是云南普洱冲泡杭白菊,请教 之下,方知有日他去龙湖宾馆赴宴,侍应小姐上菜之前,招待的便是这种茶水。

一个夜晚造访三位地道潮汕人,吃不上一盅地道工夫茶,或是偶然。但我认为,这也许是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节奏的加快使然。

就是工夫茶本身,也有人们始料不及的。近几年来,海滨路的带状公园每到夏秋时节,便有一个“工夫茶角”出现。有趣的是:这里的工夫茶客,基本都是青年,每当暮色初染,一对对红男绿女,或三五成群的年轻人,便结伴来到这里,寻求一种新鲜的乐趣。他们一大早就等候在海堤上的个体商贩那里,租上一方席子,一副工夫茶具,尔后便躲进花丛树影,席地而坐。烧火沏茶,临风把盅,浅啜慢饮。更为奇巧的是。啜饮之间,吮石螺,烧稣鱼,啃薄壳,呷啤酒,啜饮料;末了,再来些水晶包、鲎粿之类的“填肚物”。他们边饮边食,有的还把收录音机、吉他小提琴带来,边饮边玩,讲求的完全是饮食环境的优美和气氛的热闹,他们的物质消费换来了精神享受。

可以说,这是一种古朴风俗和现代文明的结合,不失是一种新的“”,这种饮茶与娱乐和谐统一,为古老的“潮州”,注入了新的活力。说明汕头人的夜生活,正迈向新的档次。

小编推荐

铁观音蜜茶引领健康潮


[摘要说明]铁观音蜜茶引领健康潮

安溪铁观音名闻天下,可是铁观音蜜茶却鲜有人知。去年冬天以来,在安溪中国茶都,一款既保持茶之韵又兼药之用的蜜茶,引起了许多茶商和茶客的青睐,这款蜜茶还被雅称为“蜜藏的铁观音”,是一种市场渐销的保健新茶饮。

来自铁观音发源地西坪的魏劝良介绍说,制作蜜茶已经有百年历史,老一辈一直作为降暑消胀的土药方。他说,老一辈制作的蜜茶保质期不到一年,如何延长蜜茶的保存期限,一直成为难题。十年前,魏先生认识了对蜜颇有研究的老中医陈兴蓰。陈兴蓰说,民间做蜜茶的时候,没有把蜜煮熟,蜜没有煮熟就藏不久,蜜虽然有防腐作用,但是天然的蜜藏到一定时候会变质,通过煮后就可以藏很久。解决保存难题后,魏劝良在祖辈制作蜜茶的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新工艺,以浓香铁观音为原料,科学融入冬蜜和可溶性珍珠粉,制作出了新一代蜜茶。

茶、蜜、珍珠粉,三者原本都是健康饮品,现在将三者有机融合起来,其作用就发挥到极致,具有消烦解腻、调理肠胃、美容养颜、养心护肝、清热解毒的功效。魏先生介绍,其中最主要的功效就在于排毒养颜,具有非常强的排毒功效,这也成为天香蜜茶区别于其他茶叶保健饮品之所在。高级评茶师李宗垣品尝该蜜茶后,认为有蜂蜜的味道,也有茶叶的香气,喝到口里,感到口感醇厚。

如今,蜜茶在市场上的反响不错,有日本客商过来,品尝之后,赞叹不已,而且大开眼界,只知道安溪有铁观音,想不到安溪还能够制作出如此美妙的茶叶保健饮品。

安溪制作蜜茶古自有之,系出民间。有关茶叶专家表示,蜜茶等新产品的开发,对于引领健康新潮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改变安溪茶业的单一结构,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具有启发意义。

道可道 茶之道


闻惯了咖啡之香,麻木于星巴克的浓郁甜腻,总是希冀着让新鲜充填自己对周围的好奇,于是,我无可救药地迷恋上了这袅袅升起的一抹清香,在淡淡漂浮的几片碧叶中,享受着古老的茶的拥抱。也难怪,时尚文化经过玩命的翻新后,又返回到古老的预言与图腾。中国悠久的茶文化,相信会伴随着奥运对中国文化声嘶力竭的传播,更快地走入世人的心中。不言而喻,就时尚而言,品茶就是品味。所以今天我也卖弄一番,谈谈“品茶论道”。茶者,雅称“茗”,自神农尝百草,遂有茶。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人以茶为饮,演绎出许多故事。有人曰: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和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其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茶为文化,可怡情养性、休闲交友,可寄高风雅韵、淡泊明志……于是有了。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南北朝。若论其起缘则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在文学史上,提起茶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诗人嗜酒好茶,自古大有人在,李白“自称臣是酒中仙”,有“斗酒诗百篇”的美谈;茶圣陆羽则有一茶友诗曰:“青云名士时相访,茶煮西峰瀑布水。”可见酒和茶对于诗人具有多么强大的诱惑力,诗与茶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温庭筠、陆游等,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描写过茶叶。,将茶理寓于形式,讲求名茶、好水、美境、佳人、雅事、细器。于饮者而言,前三种讲究至为重要,名茶好水为茶艺之本,清雅美境则关系心境,后三种讲究尤为难得,器皿或可选择,而人与事却是可遇不可求。无奈世面上看到的茶文化书籍,要不古老陈旧,要不为编纂之物,缺乏系统性,对内容的介绍浅尝辄止,更有一些只重技法说明,缺少文化内涵的深挖掘。我无意间在书店看到这套品茶馆的茶书,欣慰之情油然而生。大家之笔的娓娓道来,把现代茶艺与茶文化的悠长历史相融合,细说茶马古道的悠然与六大茶山的来历,穿插其间的是浓浓的地域民族风情和作者对茶的挚爱……关于“茶”的诠释,短短千字不解心头之结。茶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茶文化的宣传者当仁不让,而国人也更需要从多个维度理解传统,我们是否应当考虑用“倡导茶文化”来肯定传统文化应有的那份空间呢?

安溪铁观音蜜茶引领健康潮


安溪铁观音名闻天下,可是铁观音蜜茶却鲜有人知。近来,在安溪中国茶都,一款既保持茶之韵又兼药之用的蜜茶,引起了许多茶商和茶客的青睐,这款蜜茶还被雅称为“蜜藏的铁观音”,是一种市场渐销的保健新茶饮。

在安溪,“陈年蜜茶”选取纯正天然农家自产冬蜜和五年、十年优质陈年铁观音,以陶制大缸作腌制器具,技术上延续蜜茶古老制作工艺,不仅口感甘甜清香,还具有消烦解腻、调理肠胃、美容养颜、解酒等功效。

来自铁观音发源地西坪的魏劝良介绍说,制作蜜茶已经有百年历史,老一辈一直作为降暑消胀的土药方。他说,老一辈制作的蜜茶保质期不到一年,如何延长蜜茶的保存期限,一直成为难题。十年前,魏先生认识了对蜜颇有研究的老中医陈兴蓰。陈兴蓰说,民间做蜜茶的时候,没有把蜜煮熟,蜜没有煮熟就藏不久,蜜虽然有防腐作用,但是天然的蜜藏到一定时候会变质,通过煮后就可以藏很久。解决保存难题后,魏劝良在祖辈制作蜜茶的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新工艺,以浓香铁观音为原料,科学融入冬蜜和可溶性珍珠粉,制作出了新一代蜜茶。

茶、蜜、珍珠粉,三者原本都是健 康饮品,现在将三者有机融合起来,其作用就发挥到极致,具有消烦解腻、调理肠胃、美容养颜、养心护肝、清热解毒的功效。魏先生介绍,其中最主要的功效就在于排毒养颜,具有非常强的排毒功效,这也成为天香蜜茶区别于其他茶叶保健饮品之所在。高级评茶师李宗垣品尝该蜜茶后,认为有蜂蜜的味道,也有茶叶的香气, 喝到口里,感到口感醇厚。

如今,蜜茶在市场上的反响不错,有日本客商过来,品尝之后,赞叹不已,而且大开眼界,只知道安溪有铁观音,想不到安溪还能够制作出如此美妙的茶叶保健饮品。

安溪制作蜜茶古自有之,系出民间。有关茶叶专家表示,蜜茶等新产品的开发,对于引领健康新潮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改变安溪茶业的单一结构,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具有启发意义。

安溪铁观音陈年蜜茶简介

主要成分:安溪铁观音茶叶和茶水中富含维生素、茶多酚、生物碱和矿物质等21种跟人体密切相关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特殊的功效。蜂蜜中含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有益于人体健康成分,是一种天然美容的健康饮品,对人体有极高的保健功能。

制作工艺:安溪铁观音陈年蜜茶采用优质陈年铁观音和当地土蜂采制蜜蜂,采用传统制作工艺炼制而成,使两者的独特营养保健功效发挥到极致。

功效:安溪铁观音陈年蜜茶具有调理肠胃、润肠通秘、清火养肝、消食安神、去油降压、润肺止咳、抑制动脉硬化等功效。

性状:外形条索紧结、沉重。

色泽:黑金色泽,油润发亮。

香气:具有安溪铁观音兰花韵香和蜂蜜天然蜂香。

滋味:醇厚甘甜、润喉爽口。

汤色:呈褐金色,浓郁清澈。

叶底:均整肥热,呈黑金色、褐金色。

储藏方法:密封、避光、防潮、防异味,常温储藏。

饮泡方法:将泡饮杯开水冲洗后,取10克置放杯中,200毫升的开水冲泡,约2分钟后饮用(浓淡依个人的口味调整)。

道可道茶之道


闻惯了咖啡之香,麻木于星巴克的浓郁甜腻,总是希冀着让新鲜充填自己对周围的好奇,于是,我无可救药地迷恋上了这袅袅升起的一抹清香,在淡淡漂浮的几片碧叶中,享受着古老的茶的拥抱。也难怪,时尚文化经过玩命的翻新后,又返回到古老的预言与图腾。中国悠久的茶文化,相信会伴随着奥运对中国文茶健康化声嘶力竭的传播,更快地走入世人的心中。不言而喻,就时尚而言,品茶就是品味。所以今天我也卖弄一番,谈谈“品茶论道”。茶者,雅称“茗”,自神农尝百草,遂有茶。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人以茶为饮,演绎出许多故事。有人曰: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和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其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茶为文化,可怡情养性、休闲交友,可寄高风雅韵、淡泊明志……于是有了。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南北朝。若论其起缘则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在文学史上,提起茶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诗人嗜酒好茶,自古大有人在,李白“自称臣是酒中仙”,有“斗酒诗百篇”的美谈;茶圣陆羽则有一茶友诗曰:“青云名士时相访,茶煮西峰瀑布水。”可见酒和茶对于诗人具有多么强大的诱惑力,诗与茶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温庭筠、陆游等,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茶叶作中描写过茶叶。,将茶理寓于形式,讲求名茶、好水、美境、佳人、雅事、细器。于饮者而言,前三种讲究至为重要,名茶好水为茶艺之本,清雅美境则关系心境,后三种讲究尤为难得,器皿或可选择,而人与事却是可遇不可求。无奈世面上看到的茶文化书籍,要不古老陈旧,要不为编纂之物,缺乏系统性,对内容的介绍浅尝辄止,更有一些只重技法说明,缺少文化内涵的深挖掘。我无意间在书店看到这套品茶馆的茶书,欣慰之情油然而生。大家之笔的娓娓道来,把现代茶艺与茶文化的悠长历史相融合,细说茶马古道的悠然与六大茶山的来历,穿插其间的是浓浓的地域民族风情和作者对茶的挚爱……关于“茶”的诠释,短短千字不解心头之结。茶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茶文化的宣传者当仁不让,而国人也更需要从多个维度理解传统,我们是否应当考虑用“倡导茶文化”来肯定传统文化应有的那份空间呢?

头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


无论新茶人还是老茶客,心里最忧虑的事,应该都是:有好茶要怎么喝?

因为对茶的那份喜爱,让我们既想喝好,又怕浪费。有时面对喜欢的茶叶,不敢施展手脚,东问西问也得不到一个权威的答案。

其实掌握一些必要的喝茶常识,可以消除大家的疑惑,提升泡茶的技巧,避免喝茶带来的负面效果。

所以杯小茶特地整理了一份喝茶全攻略,从开泡到禁忌全解答,让你安心喝好茶,收藏起来吧!

“头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

其实世间万物皆有因果逻辑,泡茶也是。只有从第一步开始准备好,泡茶的过程就变得既简单又美妙,学会下面这个步骤,泡出来的茶一定如甘露般美味。

第一步:滚水烫杯

首先,茶具用滚开的热水浇烫1分钟,如在办公室的话,先接一杯热水使杯子变热变暖,这样是为了让茶叶在适宜的温度下更好的泡出香味。

尤其在气候寒冷的冬天,直接用冰凉的茶具泡茶,会让茶叶在热水中极速收缩,失去原有的茶香。而且也是为把茶放进杯中后,可以让茶先慢慢苏醒,也称醒茶。

第二步:浸泡十秒

放好茶叶,在杯中倒入约三杯汁的滚水,浸泡10-30秒,让茶叶先变得温润,同时也可以将茶叶上附着的灰尘与一些杂质去掉,然后将水倒掉,重新冲入热水。

第三步:头三道茶要淡喝

所谓“淡喝”就是指在茶水2-3道时不要泡太久,否则浓度太重影响口感。

由于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在刚开始泡时会发挥60-70%,除了营养物质之外更有咖啡因等同时发挥出来,喝太多反而对健康不好。如果喜欢浓茶的朋友,可以忽略。

经过了以上三个步骤以后,一杯精粹的茶就算彻底泡好了。下面再怎么泡都可以把茶泡好。

喜欢一样东西就是要掌握它的精髓,泡茶亦是如此,只有珍爱才能悉心去了解,发现它最好的那一面。

喝茶,要坚持八不饮原则

茶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茶并不是可以随便乱喝的,若不注意一些喝茶的方法,不但不会有任何好处,还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后果。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喝茶都有哪些讲究吧!

过浓不饮

浓茶会使人体的“兴奋性”过度增高,会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利影响。有心血管疾病者在饮用浓茶后可能会出现心跳过速、心律不齐的现象,易造成病情反复。

睡前不饮

这一点对于初期饮茶者尤为重要。很多人睡前饮茶后,入睡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严重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有神经衰弱或失眠症的人要特别注意。

餐前不饮

进餐前或进餐中少量饮茶并无大碍,但若大量饮茶或饮用过浓的茶,则会影响很多常量元素(如钙等)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的吸收。

酒后不饮

饮酒后,酒中乙醇通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转化为乙醛,乙醛再转化为乙酸,乙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

酒后饮茶,茶中的茶碱可迅速对肾起到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乙醛对肾有较大的刺激作用,会影响肾功能,所以,经常酒后喝浓茶的人易发生肾病。

不仅如此,酒中的乙醇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两者合二为一,更增强了对心脏的刺激。所以,心脏病患者酒后喝茶危害更大。

谨慎用茶水服药

有些人尤其是爱喝茶的人,会选择用茶水来送药,殊不知茶水中的鞣质可与药物结合而沉淀,会改变药性,阻碍吸收,影响药效,所以,服药最好还是用白开水。

但是有些药使用茶水服用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有助于身体吸收,所以吃药谨遵医嘱,注意药性的发挥,再选择是否与茶水同用。

隔夜茶不饮

隔夜茶因搁置时间太久,容易受到病源性生物污染,茶水中的复杂成分也易发生变化,饮隔夜茶可导致胃肠疾病。小时候一直被教导“隔夜茶,拉肚子”看来真是自有道理的。

四季有别

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春季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发生。

绿茶性味苦寒,夏季饮绿茶为佳,可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

青茶不寒不热,秋季饮青茶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

冬季饮红茶最为理想,红茶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使人体强壮。

喝茶有量

虽然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饮茶。

患有神经衰弱、失眠、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心脏病、胃病、肠溃疡者不适合饮茶,哺乳期及怀孕妇女和婴幼儿也不宜饮茶。

其实,喝茶是一种生活方式

喝茶会让审美更提升

布置一个茶席,构图、摆件、插花搭配,你的生活美感会越来越好。

喝茶会让谈资更丰富

把茶当成名片,在合适的场合,与其介绍自己的名字,不如告诉别人你喜欢的茶,带出自己的性格,以及擅长的领域,让人产生记忆联结。有意思的人,不按套路出牌其实是最有个性的套路。

喝茶会让旅行更精致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可以拥有路途的归属感。在每一个有茶树的目的地,摘一片茶鲜叶,记录时间和地点,夹入笔记本。自然累积,无需着意,经时间发酵,就是你的“茶树旅行笔记”。

喝茶会让身心更愉悦

即使任性,你也要给自己一天,让心灵暂离困囿,让身体自在舒展。泡一壶清茶,让身体聆听心灵的节奏。看似“无聊”的时间空档,其实带给你的,是来自心底的答案。

因为追求宁静之心,我们向往自然;因为向往自然,我们喜欢喝茶。

端起茶杯,忘记烦恼。用科学的知识,解决喝茶的疑惑。

但是关于“头道茶”是否要饮用,你有什么看法和经验呢?欢迎分享!

功夫茶香飘出浓浓的潮味


提起工夫茶,大家并不陌生。在潮汕地区,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早一杯茶,甘芳润喉,通神彻窍,其乐无穷。

那么,何谓工夫茶?关键在于工夫二字。工夫也谓功夫,它既考究茶叶茶具,又讲究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工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方式极其讲究细节,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潮州工夫茶,是一种民俗、一种茶艺、更是一种文化精神。

工夫茶不仅达到解渴、养生的目的,还在于品茶过程中或互相交流,或联络感情,或洽谈商事。潮汕人,已经依赖上这种习惯并乐在其中。可以看到,即使是移民到海外的潮汕人、闽南人,也保留着品工夫茶的习惯。毫不夸张地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如今,工夫茶已经代表一种民俗文化,一种艺术,走向世界各个角落。

我们所说的茶艺,是将“置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洒茶”的繁琐冲泡程序,融入沏泡技艺、礼仪及精神,化繁为美,以自然流畅的表现手法诠释出来完整的茶道。中国人喜欢喝茶,这与茶艺中传递出的精神不无关系。从泡茶的每一道工序,你可以体会到茶文化传递出的尊重、友爱及人人平等的精神。

热展巧滚杯,洗净若琛杯。中国人以茶会友,用滚烫的开水洗净茶具。将茶杯在热水中360度翻滚后提出,这是泡茶的重要一步。白鹤沐浴,一方面展示了待客的真诚,另一方面也让人喝得放心。

佳茗倾素纸,观音茶入宫。将茶叶放在素纸上用火烤,使茶提净出香。将茶叶放入瓯杯,放茶的过程强调不要压碎茶叶。如此讲究的取茶落茶,是泡茶者顺应茶性、爱物惜物的体现。同时,这也反映出潮汕人敬重自然,热爱自然的生活态度。

悬壶高冲,春风拂面。在重力的作用下热水从空中落入茶叶,唤醒茶叶,使茶叶香气挥发。潮汕人泡茶,会将第一遍的茶水倒掉。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茶皂素,在第一次遇到热水时会产生泡沫,不利于品茶的口感。因此,刮沫,也成为工夫茶的一道讲究的工序。不轻易将就,便做事讲究。抓住每一个细节,连泡沫都不放过,这是潮汕人追求精益文化的缩影。

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根据茶性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时间出汤,在茶杯上回旋,将茶汤均匀落入茶杯中。最后,将瓯杯里的茶滴滴沥尽,使每个茶杯中的茶汤色泽、高度一致。均匀与一致,传递出工夫茶文化中人人平等、不分彼此的坦荡胸怀。

有朋自远方来,以茶待之。茶香四溢,传递出潮汕人敬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活理念;传递出潮汕人热情好客,谦谦有礼的待人之道;传递出潮汕人讲究细节,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功夫茶香,飘出浓浓的潮味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