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境绿茶的品质特征及制法

发布时间 : 2019-11-13
雨林红茶的品质特征 乌龙茶制法 绿茶泡脚作用及禁忌症

雨林红茶的品质特征。

一、七境绿茶概念

七境绿茶,简称七境绿,是福建传统名茶之——。七境堂位于罗源县西部,系当时程洋境、长弯境、施灞境、廷洋境、洪洋境、寿桥境等七个境的群众募资合建的泰山庙。以七境堂所产的茶叶为主,拼入部分红塔、飞竹、霍口等地的茶叶,称为七境茶,七境堂当地生产的茶叶,称“正七境茶”。

二、七境绿茶品质特征wWW.cy316.COm

传统七境绿茶屈炒青绿茶,系采用当地菜茶的鲜叶为原料,叶形短小呈椭圆形,叶张肥厚,叶尖呈突尖状,制成毛茶条索紧结细短,稍弯曲,形如鞭炮引心,故当地称之“炮仗心”。色泽绿中透黄,微带灰色,有光泽,谓之“宝蓝色”。干茶有明显爆点,称“青蛙皮”或“花斑”。内质香气鲜嫩持久,含自然花香。汤色嫩绿鲜亮(绿豆汤色),持久不变。福州茶商曾垄断收购,单独成箱,以“福建罗源元明绿”的牌号转达售给北京、天津等地。

三、七境绿茶独特品质形成的原因

1、生态环境宜茶

罗源县气候温和宜茶。尤其是七境堂地处山区,海拔400多米,四面环山,东南以笔架山为屏与罗源湾相隔,山势不高,受海风影响,春夏多晓雾,早晚凉爽,十分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当地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并有梅峰溪白东向两回绕七境, 与岱江汇合入浦口,幽深浩渺。全年相对湿度平均在8-%以上,可充分满足茶树生长对水湿的需求。

七境堂茶园多为红壤,部分为黄壤,唯石壁下茶园为沙质壤土,有小石砾,茶园在大石山下,常有泉水渗出,土壤湿润,因此,当地所产茶叶品质更优于其他各境。

2、独特加工方法

七境绿于清明后天采,至白露结火, —年可采春、夏、秋茶三季,以清明至谷雨间采制的品,质最好。谷雨至立夏为采茶高峰期,产量占全年的50%以上。

传统七境绿以一芽一叶为原料,幼年壮树可采一芽二三叶。鲜叶采回后,经凉青(稍摊凉)后杀青。杀青用平锅,每锅投叶1~1.5公斤,较大量杀青时用斜锅,每锅投叶约2-2.5公斤以高温杀青,杀匀杀透,至杀青适度起锅,稍待水气散发后,立即趁温揉捻,烘至条索紧结时进行毛烘(炒干)。毛烘前先将炒锅洗净,以防茶汁沾锅焦灼而产生焦味。毛烘时锅温要高,烘个八成干时起锅筛簸,筛上茶先行足烘再下,筛下茶及簸出的片末留等筛上茶足烘将结束时,再投入锅内—烘至足干。

筛上茶足烘前要洗一次锅,使锅壁光滑,促进茶条在锅内旋转,均匀受热。足烘时下锅温度要高,使其既产生爆点又不至焦灼,这是形成毛茶品质的关键。随后,使锅温渐降,并十分注意手势。用于轻扒茶条,让它利用惯性沿锅壁摩擦,以防茶条松散断碎。

七境绿最后不经辉锅工序,因此,毛茶色洋油绿稍灰,而不呈灰绿色。

小编推荐

七境堂绿茶该怎么泡?七境堂绿茶用什么茶具冲泡好?


泡茶是一门学问,而品质好的茶叶、冲泡技巧、精美茶具这三个是缺一不可的,换句话说,想要泡一壶好茶,熟练的冲泡技巧与搭配的茶具可以说是关键,那么,七境堂绿茶该怎么泡?七境堂绿茶用什么茶具冲泡好?下面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七境堂绿茶

一、七境堂绿茶的冲泡方法:

一般先观察茶叶的色、香、形后,入杯冲泡。可取“中投法”或“下投法”,用95--100℃初开沸水冲泡,盖上杯盖,以防香气散逸,保持水温,以利茶身开展,加速下沉杯底,待3—5分钟后开盖,嗅茶香,尝茶味,视茶汤浓淡程度,饮至三开即可。这种泡饮法用于客来敬茶和办公时间饮茶较为方便。杯泡法,茶叶与水的比例,因人口味而定,一般以200cc水泡3克茶为适中。喜浓饮者可略多加茶,喜淡饮者可略少加茶。

二、七境堂绿茶的茶具搭配:

采用透明玻璃杯泡饮七境堂绿茶,便于观察茶在水中的缓慢舒展、游动、变幻过程,人们称其为“七境堂绿茶舞”。洗净茶杯后,先将85—90℃开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叶投入,一般不须加盖,茶叶便会自动徐徐下沉,但有先有后,有的直线下沉,有的则徘徊缓下,有的上下沉浮后降至杯底;茶叶吸收水分,逐渐展开叶片,现出一芽一叶;汤面水气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趁热嗅闻茶汤香气,令人心旷神怡;观察茶汤颜色,黄绿碧清,隔杯对着阳光透视,还可见到汤中有细细茸毫沉浮游动,闪闪发光,星斑点点。

七境堂绿茶采用“中投法”或“下投法”,选用透明玻璃杯进行冲泡,便于人们观察“七境堂绿茶舞”。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秋季茶鉴别及品质特征


秋节鉴别

茶树由于在年内生长发育周期内受气温、雨量、日照等季节气候的影响,以及茶树自身营养条件的差异,使得加工而成的各季茶叶自然品质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自古就流传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指秋茶)”,这是人们对季节茶自然品质的精练概括。

在我国四季分明的长江中下游的茶叶主产区里,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划分,一般是从季节变化结合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性进行的。通常春茶是指当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叶;夏茶是指6月初至7月初采制而成的茶叶;7月中旬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就算秋茶了。由于茶季不同,采制而成的茶叶,其外形和内质也有很明显的差异。

对绿茶而言,由于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要经过头年秋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壮、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幼嫩芽叶毫毛多,与品质相关的一些有效物质,特别是氨基酸及相应的全氮量和多种维生素富集,不但使绿茶滋味鲜爽、香气浓烈,而且保健作用也佳。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好的时期。许多名茶,诸如高级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高桥银针、君山银针、顾渚紫笋等等,都是由春茶早期的幼嫩芽叶经精细加工而成的。所以,在我国历代文献中,都有“以春茶为贵”的相关记载。现在还可看到描写春茶的诗词,唐代吴兴太守张文规的《湖州焙贡新茶》诗、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双井茶》诗、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兰亭花坞茶》诗、元代虞伯生的《游龙井》诗、明代杰出书画家徐渭的《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诗、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王士慎《幼孚斋中试泾县茶》诗,都是赞美“春茶为上”的经典诗歌。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茶树新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于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及全氮量含量减少,使得茶汤滋味不及春茶鲜爽,香气也不如春茶浓烈。相反,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高,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成茶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两季生长、采摘,新梢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张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泛黄,茶叶滋味、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当然,就红茶品质而言,由于夏茶茶多酚含量较多,对形成更多的红茶色素有利。因此由夏茶采制而成的红茶,干茶和茶汤色泽显得更为红润,滋味也比较强烈,但是夏茶氨基酸含量显著减少,这对形成红茶的鲜爽滋味又是不利的。现将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分述如下,以供选购茶叶时参考。

干看:主要从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上加以判断。凡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红茶色泽乌润,绿茶色泽绿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毫毛且又香气馥郁者,乃是春茶的品质特征。凡红茶、绿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红茶色泽红润,绿茶色泽灰暗或乌黑;茶叶轻飘宽大,嫩梗瘦长;香气略带粗老者,乃是夏茶的品质特征。凡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瘦小;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且茶叶香气平和者,乃是秋茶的品质特征。

另外,还可以结合偶尔夹杂在茶叶中的花、果来判断。如果发现有茶树幼果,估计鲜果大小近似绿豆,那么,可以判断为春茶,因为茶树通常在9~11月现花授精,春茶期间正是幼果开始成长之际。若茶果大小如同佛珠一般,可以判断为夏茶。到秋茶时,茶树鲜果已差不多有桂圆大小了,一般不易混杂在茶叶中。但7~8月间茶树花蕾已经形成,9月开始,又出现开花盛期,因此,凡茶叶中夹杂有花蕾、花朵者,乃秋茶也。但通常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经过筛分、拣剔,是很少混杂花、果的,因此,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方可避免片面性。

湿看:就是进行开汤审评,通过闻香、尝味、看叶底来进一步做出判断。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透黄,红茶汤色红艳显金圈;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叶张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者为春茶。凡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欠高;绿茶滋味苦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有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欠厚带涩,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不论红茶还是绿茶,叶底均显得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叶脉较粗,叶缘锯齿明显,此为夏茶。凡香气不高,滋味淡薄,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叶缘锯齿明显的,当属秋茶。

细数中国茶叶分类及品质特征(绿茶)绿茶有哪些?


【绿茶】

绿茶被称为“国饮”,是我国产量最多、饮用最广的茶,因其“汤青叶绿”而得名。绿茶通常以新鲜茶树稍为原料,未经发酵,只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的工艺制作而成。

绿茶之色香味

绿茶冲泡出的茶汤为明亮的黄绿色,颜色很浅,但清香悠久,沁人心脾。最值得一提的是绿茶叶底,经冲泡后,犹如花朵般逐渐绽放,起起落落在杯中犹如跳舞版优雅多姿,使得绿茶不仅味道甘美爽口,还具有无与伦比的茶叶观赏性。

绿茶分类

由于加工时杀青和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

炒青绿茶:在制作绿茶的最后工艺中,采用炒干的方式令其干燥。其主要品种有碧螺春、安化松针、信阳毛尖、桂平西山茶、庐山云雾等。

烘青绿茶:顾名思义,烘青绿茶多用烘笼进行干燥,香气一般不及炒青高。主要品种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天山绿茶、峨眉毛峰、峡州碧峰等。

蒸青绿茶:利用热蒸汽杀青法制作的绿茶成为蒸青绿茶,其特点是三绿:色绿、汤绿、叶绿。主要品种有恩施玉露等。

晒青绿茶:晒青绿茶是指在制作绿茶的最后工艺中,采用晒干的方式令其干燥。晒青绿茶以滇青最好,其次有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

【绿茶存储】

绿茶的茶叶表面有很多吸水孔,如果保存不当,很容易导致其吸湿还潮。因此家庭中储存绿茶一定要放在空气湿度不超过60%的地方,以防其因吸潮而发生霉变。可以将绿茶放在有盖的瓶罐中,或是密封性很好的食物包装袋里,还可以放在废弃不用的热水瓶中,只要保证储存绿茶的环境充分干燥,取用方便即可。

装入瓶罐或袋中的绿茶,应该置于阴凉通风处,冰箱储存绿茶是个不错的方法。绿茶的最佳保存温度为0-5摄氏度,受日照会诱发绿茶叶片发生化学反应,是叶片变坏;而受高温会让绿茶中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分解,降低茶叶质量。

茶识加油站

1、杀青,是指通过高温破坏绿茶鲜叶中的酶活性,防止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去掉茶叶本身的青气,使茶叶呈现出更乐于被人们喜爱的香气。同时蒸发叶片内水分,增加叶片柔软度,为揉捻造型创造条件。

2、揉捻,是通过外力揉破叶片为茶叶塑形,这样可以让茶叶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而且更方便后期冲泡时让茶汁溢出。

3、干燥,顾名思义就是蒸干茶叶中多余的水分,目的是抑制茶叶霉化,延长茶叶保存时间,以及让茶叶充分发挥其香气。

各类绿茶品质特征


(一)长炒青

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中,长炒青产品的等级划分出现过多次变化和调整,目前一般分为6级12等。品质一般要求外形条索细嫩紧结带锋苗,色泽绿润,汤色绿明,香高持久,滋味浓爽,叶底嫩匀、绿亮。

由于品种和制作技术的差异,不同地区的长炒青茶在品质上有明显的区别。20世纪我国曾根据一些传统的、有一定知名度的炒青茶品质特点,按主要产地划分,确定了屯(溪)、婺(源)、遂(昌)、舒(城)、杭(州)、温(州)、平(水)7套炒青茶的品质水平,其中前6套均为长炒青茶(资料来自GH 016-1984,目前已废止)。

(二)圆炒青

用于制作珠茶的圆炒青以前仅浙江有生产。历史上因绍兴的平水镇是最大的精制和贸易集散地而有“平炒青”之称。圆炒青的品质特征是外形颗粒圆结重实,色泽墨绿油润,汤色黄绿明亮,香气纯正,滋味浓厚,耐泡,叶底完整黄绿明亮。圆炒青也分6级12等。圆炒青目前在国内其他地方也有生产,但产品的总体质量仍与原产地有差别。

(三)扁炒青

扁炒青可称为目前国内消费的知名度影响最大的炒青茶类。历史上扁炒青产于安徽、浙江2省,目前国内大部分产茶区均有生产。其特点是外形扁平挺直、匀齐光洁,色泽嫩绿或翠绿,香气清高,滋味醇爽,叶底嫩匀成朵。扁炒青以杭州西湖区产品最为知名,史称“西湖龙井”。浙江省已申报确定了龙井茶产地保护措施,依产地定名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和越州龙井。

安徽的大方茶生产历史悠久,以歙县老竹最着名,多作为窨花的茶坯。其特点是扁直,棱角明显,色泽褐绿有光泽,显栗香,滋味浓爽,叶底厚软黄绿。

(四)烘青

普通烘青茶香气一般不如同样嫩度的炒青高,因此适合与许多香花植物的香气配合,形成协调的香型。故大部分烘青经精制后作为窨制花的茶坯。

1.烘青毛茶 品质特征一般表现为外形条索尚紧结、完整,显露锋毫,色泽深绿油润,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高,滋味鲜醇,叶底匀整绿亮。

2.烘青茶坯 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细直,显锋苗,平伏匀整,深绿油润,香气清纯,汤色和叶底较毛茶更黄,内质风味醇和。

(五)晒青

晒青茶以云南所产品质特色最为突出,称之滇青。其外形条索粗壮,带白毫,色泽深绿,香呈日晒风味,汤色黄绿,滋味浓而富有收敛性,叶底肥厚。晒青不经堆积工序而压制加工的产品有沱茶和饼茶,而堆积后的再加工产品属于黑茶。

(六)蒸青

国内所产普通蒸青茶,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细紧、挺直呈棍棒形;色泽深绿或鲜绿油润,富有光泽;汤色澄清,清香纯正,带海藻气;滋味醇和略涩;叶底显青绿。

(七)眉茶、珠茶

眉茶经长炒青精制并分级拼配而成,成品花色众多而品质各异。经圆炒青精制的珠茶现分为6级。

在贸易中为求便捷,眉茶和珠茶常以唛号代称各类各级产品。

各类眉茶和珠茶的感官品质特征已有国家标准( GB/T 14456)予以确定。

(八)名优绿茶

名优绿茶从普通绿茶中发展而来,但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名优绿茶的制作方法很多,生产者也力求在加工中体现出独到之处。名优绿茶的规格品质通常由国家、地方、相应的行业或企业予以规定。品质特点的共同之处是:造型富有特色,色泽绿润鲜亮,匀整;香气高长新鲜;滋味鲜醇;叶底匀齐,芽叶完整,规格一致。名优绿茶与普通绿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名优绿茶对原料的要求有别于普通茶 许多名优绿茶对原料要求十分严格,如紫芽、虫害芽、病变芽等均不采摘。嫩度也远优于普通茶。

2.名优绿茶制作精细程度高于普通茶 大部分名优绿茶都是以手工方式或手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工的。目前高档名优绿茶尚无加工全程均使用机械来完成的产品,虽然这是生产的发展方向。这主要是因为名优茶的制作要求高,既要考虑造型,同时又要兼顾色泽、整碎度、风味等方面,而现在的加工机械尚不能全面做到这一点,所以加工出的产品往往不能同时兼具各项优点。

3.名优绿茶品质通常优于普通茶 由于在生产的诸环节中均进行了严格要求,因此名优绿茶品质的优异也就成为必然了。

普洱茶独特的品质特征及工艺


论到普洱茶独特的品质特征,其根本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制作普洱茶的茶叶,必须是云南大叶种茶。因为,云南大叶种茶树所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和水浸物含量一般都高于中小叶种茶树。二是普洱茶特殊的制作工艺。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有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之分。关于普洱茶的传统工艺,著名普洱茶专家、云南农业大学邹红杰教授在《云南普洱茶》一书中这样记述:清初普洱茶的制作主要是由茶农完成的。首先茶农们将春天最好的茶加工成芽茶、蕊茶、宫廷团茶贡给皇上。随后采摘的青茶杀青后在太阳下暴晒,先制成晒青毛茶;再经蒸压成型,制成圆形紧茶。这里有两个工艺细节关系到普洱茶最终的形成必须在这里提及。晒青毛茶工艺决定,是绿茶中含水分最多的。同时在运出产地时要装入竹筐,为防止茶叶齑碎,必须在包装前8小时左右喷洒少许清水,翻拌均匀,将茶潮软,这更加大了其含水量。将这种晒青毛茶从产地运出,用人背大约12天,马驮大约12天到当时的茶叶集散地(总茶店),此时,这批茶已基本完成了一个初步的冷发酵过程,由生茶(未发酵)变为发酵较轻的熟茶。在普洱或思茅总店,一部分散茶经挑拣后内销;一部分蒸压成饼,每7圆为一筒,外包笋叶,这时为使笋叶柔软也要将其浸湿,随后销往藏区。从思茅经传统的茶马古道→景谷→景东→南涧→祥云→丽江→滇藏线到拉萨。这条路全程需要100余天,尽管路途遥远、空气干燥、气温较低,但茶叶本身和笋叶中包含的水分仍使这些饼茶缓慢地冷发酵,形成云南特有的大叶种后发酵普洱茶,其独特的陈香和浓醇的汤色尤受藏族同胞的喜爱。普洱茶的形成,最初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特定的地理、气候原因和特定的运输过程中形成的历史产物。现代普洱茶的加工始于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建立以后,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普洱茶生产供不应求。根据消费者对普洱茶的要求,云南省茶叶公司在昆明茶厂研制人工后发酵普洱茶,在勐海茶厂等国营生产厂家推选现代普洱茶生产新工艺、新技术,使普洱茶加工进入了注重科学技术,重视品质和效益的新时期。通过对茶加工工艺全过程,即从原料、加工工艺、化学成分、品质检评的综合研究,使现代普洱茶的科学理念得以树立。人工后发酵普洱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以渥堆发酵等现代科技的手段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传统普洱茶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后发酵过程,整个发酵周期中必须严格按工艺要求完成多次渥堆、晾晒,必须在规定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下完成发酵,人工渥堆发酵普洱茶的过程需要40天左右,完成人工渥堆后普洱茶还需要经过风干醇化→筛分拣剔拼配→灭菌等过程,然后制成紧压茶或散茶等,再经过贮放醇化(后熟)后,才能成为可以饮用的普洱茶。

白毫银针的品质特征及内含物


白毫银针外形芽壮毫显,挺直似针,毫白如银,色泽银灰,熠熠闪光。汤色杏黄,滋味醇厚回甘,毫香新鲜。开汤后,芽尖向上,茶芽徐徐下落,竖立于水中慢慢下沉至杯底,条条婷立,上下交错,望之酷似石钟乳,蔚为壮观。由于茶芽下沉时仍挺立水中,世人比喻为“正直之心”。

白毫银针是历史名茶,早在清初,就有名人周亮工《闽小记》(1650年)写下:“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①,功同犀角。其性寒凉,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是治疗养护麻疹患者的良药。” 白毫银针因其加工过程中,不经过炒揉,关键的程序是萎凋,在萎凋中其生化变化是非常活跃的。由于水分的自然蒸发,鞣质起了变化,细胞活力逐渐下降,氧化酶逐渐活动起来,叶内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失去平衡,在强烈的呼吸作用下,鲜叶开始进入发酵。茶单宁复合物进入氧化阶段,改变了茶菁原有的苦涩味和“青气”,使茶叶的色香味达到人们理想的要求。上述这些从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的过程,使“白毫银针”具有其它茶叶的内含物,又有其它茶叶含量较少的活性酶,根据有关报道表明,白毫银针的“活性酶”普遍高于其它茶叶的一倍。还有多酚类,维生素B1、B2、B5、B11、E、K、C,儿茶素、25种氨基酸、茶氨酸及多种矿物质等,都比别的茶叶来得丰富。因此说,白毫银针是白茶的珍品,是茶叶中未经打扮的“美丽村姑”。

白毫银针感官品质要求

级别

项 目

外 形

内 质

条索

色泽

整碎

净度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特级

肥壮挺直毫密

银白

闪亮

整齐

洁净

清高

持久

清鲜

嫩爽

淡绿

清亮

幼嫩肥软匀亮

一级

圆浑壮直毫显

鲜白

匀亮

匀整

尚洁净

清醇

持久

鲜醇

爽口

浅黄

明亮

嫩黄柔软亮整

二级

圆直紧实毫长

灰白

黄亮

匀齐

匀净

鲜醇

浓郁

浓醇

温润

泛黄

尚亮

黄嫩松软尚整

注:①太姥山位福鼎市南50公里,是我国84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鸿雪洞是太姥山的一个景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