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产自哪里?有什么历史渊源?

发布时间 : 2019-11-15
茶叶产自哪里 吉安白茶产自什么地方 福鼎白茶有几种香气

【www.cy316.com - 茶叶产自哪里】

产地环境

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闽浙交界的东海之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6°52′~27°26′,东经119°55′~120°43′之间。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地势呈东北、西北、西南向中部和东南沿海波状倾斜。除滨海一带有少数的低山、平地外,大多海拔在500-800米,乃至1000米以上。东西宽79.3公里,南北长57.4公里,海岸线长;陆地面积1461.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4959.7平方公里,山丘地约占陆地总面积的91%,盆谷平原约占9%。

气候条件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温度18.5℃,年降雨量1669.5毫米,年相对湿度80%,山区平均无霜期228天。土壤有红壤、黄壤、紫色土和冲积土,PH值在4-6.3之间,普遍在5.0左右,质地为壤粘土,有机质含量高达1.58-2.33%。域内除沿海地带的土质,大部分的土壤适合茶树生长。

历史渊源

唐代陆羽著的《茶经》引用隋代的《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陈椽、张天福等茶业专家考证,白茶山就是太姥山。说明早在隋唐,白茶就已出现。

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宋代吕氏家族墓的发掘中,发现了铜质渣斗里有30多枚极品白茶芽头,据专家推断,这些距今1000多年前的茶叶来源于福建福鼎。

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中记载:“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且断火气耳。况作人手器不洁,火候失宜,皆能损其香色也。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田艺蘅所述的,正是白毫银针的制法--生晒,制作禁忌不用手直接接触茶叶,制作的功力不足茶叶的香气就会受损,白毫银针泡在瓯中,条条银针直立,汤色鲜明。

明末清初周亮工莅临太姥山,为福鼎大白茶母茶树题诗:“太姥山高绿雪芽,洞天新泛海天槎。茗禅过岭全平等,义酒还教伴义茶。”现鸿雪洞中留有摩崖石刻。

清代民国时期,白茶作为高端茶叶出口欧美,英国贵族阶层泡红茶时放入几根白毫银针,显示其珍贵。1938年,点头镇龙田人李得光成立福鼎白茶合作社,茶农可直接向联社所辖的村社交茶、领款有民国时期李得光向茶农收购茶青的字据为证。

国外的科研机构早就对白茶的保健功效进行研究。原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原主任骆少君研究员说:福鼎白茶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族。原福建省茶叶协会秘书长陈金水说:晚清以来,北京同仁堂每年购50斤陈年白茶用以配药。在计划经济的时候,国家每年都要向福建省茶叶部门调拨白茶给国家医药总公司做药引(配伍),配制成非常高级的药。

进入21世纪,白茶得到英国凯特王妃的喜好,2009年英国王子世纪婚礼的结婚纪念茶就是用福鼎白茶配制而成。

扩展阅读

福鼎白茶历史渊源


福鼎白茶就是用产自福鼎“华茶1号”或“华茶2号”茶树的芽叶,不炒不揉,特殊工艺制作而成,其外形芽毫完整,汤色杏黄清澈,滋味清淡、清甜爽口的品质特点。福鼎白茶历史悠久,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福鼎白茶历史渊源

唐代陆羽著的《茶经》引用隋代的《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陈椽、张天福等茶业专家考证,白茶山就是太姥山。说明早在隋唐,白茶就已出现。

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宋代吕氏家族墓的发掘中,发现了铜质渣斗里有30多枚极品白茶芽头,据专家推断,这些距今1000多年前的茶叶来源于福建福鼎。

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中记载:“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且断火气耳。况作人手器不洁,火候失宜,皆能损其香色也。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田艺蘅所述的,正是白毫银针的制法——生晒,制作禁忌不用手直接接触茶叶,制作的功力不足茶叶的香气就会受损,白毫银针泡在瓯中,条条银针直立,汤色鲜明。

明末清初周亮工莅临太姥山,为福鼎大白茶母茶树题诗:“太姥山高绿雪芽,洞天新泛海天槎。茗禅过岭全平等,义酒还教伴义茶。”现鸿雪洞中留有摩崖石刻。

清代民国时期,白茶作为高端茶叶出口欧美,英国贵族阶层泡红茶时放入几根白毫银针,显示其珍贵。1938年,点头镇龙田人李得光成立福鼎白茶合作社,茶农可直接向联社所辖的村社交茶、领款有民国时期李得光向茶农收购茶青的字据为证。

国外的科研机构早就对白茶的保健功效进行研究。原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原主任骆少君研究员说:福鼎白茶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族。原福建省茶叶协会秘书长陈金水说:晚清以来,北京同仁堂每年购50斤陈年白茶用以配药。在计划经济的时候,国家每年都要向福建省茶叶部门调拨白茶给国家医药总公司做药引(配伍),配制成非常高级的药。

进入21世纪,白茶得到英国凯特王妃的喜好,2009年英国王子世纪婚礼的结婚纪念茶就是用福鼎白茶配制而成。

福鼎白茶生产情况

2007年,福鼎市政府搭台唱响“福鼎白茶”品牌戏,许多茶企把白茶市场纷纷把目光盯向国内市场,大批茶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快白茶的发展。2014年,福鼎市生产白茶的企业有几百家,使白茶产量逐年增长。

2015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福鼎白茶公用品牌价值31.41亿元,名列全国第五,连续六年进入品牌十强。9月,福鼎民间茶组织“华茶号”公益茶友会发起“茶众筹平台”,以众筹模式实现低风险创业,为茶友提供一个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平台。经由茶众筹平台推荐而达成的各大茶类销售额达1230万元。福鼎市的白茶产量1.04万吨,同比14年增长33%,涉茶总产值29亿元。

白茶的产量一直受气侯和场地的制约,年生产量不上千吨。1962年,福鼎白琳茶厂王奕森等茶技师们,研制室内热风萎凋制作白茶,茶叶在室内人工萎凋方式,使白茶生产不受天气影响,产量有所增加;但白茶一直专门外贸出口创汇,以致于国内许多人都不认识福鼎生产的白茶。

白茶是什么茶?有什么历史渊源?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

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历史沿革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史载,东汉时期,一个叫尹珍的青年怀揣家乡生长自制的“荼”,拜谒著名儒学大师许慎,遭门丁刁难,便在其檐下席地嚼“荼”,片刻,许慎整个府邸充溢着浓郁的茗香。许慎踱步而出溯源,随即便邀尹珍入书房,将其“荼”冲泡相观,但见其外形优美,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汤色碧绿明亮,品之顿觉味鲜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更激发其在《说文解字》中对“荼”的注解,用“槚、茗、蔎”译注“荼”字的色、香、味。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就持此观点。他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公元1115年,关棣县向宋徽宗进贡茶银针,“喜动龙颜,获赐年号,遂改县名关棣为政和”。

清嘉庆初年(1796年)已有白茶生产,当时以闽北菜茶品种为鲜叶。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政和铁山乡人改植大白茶,并于光绪15年(1890年)用大白茶制银针试销成功,次年运销国外。白牡丹始创于建阳县水吉镇。1922年政和县也开始制造白牡丹,运销香港,价格比普通红茶和绿茶高出一倍多。

白茶的历史渊源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史载,东汉时期,一个叫尹珍的青年怀揣家乡生长自制的“荼”,拜谒著名儒学大师许慎,遭门丁刁难,便在其檐下席地嚼“荼”,片刻,许慎整个府邸充溢着浓郁的茗香。许慎踱步而出溯源,随即便邀尹珍入书房,将其“荼”冲泡相观,但见其外形优美,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汤色碧绿明亮,品之顿觉味鲜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更激发其在《说文解字》中对“荼”的注解,用“槚、茗、蔎”译注“荼”字的色、香、味。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就持此观点。他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公元1115年,关棣县向宋徽宗进贡茶银针,“喜动龙颜,获赐年号,遂改县名关棣为政和”。

清嘉庆初年(1796年)已有白茶生产,当时以闽北菜茶品种为鲜叶。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政和铁山乡人改植大白茶,并于光绪15年(1890年)用大白茶制银针试销成功,次年运销国外。白牡丹始创于建阳县水吉镇。1922年政和县也开始制造白牡丹,运销香港,价格比普通红茶和绿茶高出一倍多。

白茶品质特征

白茶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最主要的特点是白色银毫,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

景谷大白茶有什么特点?历史渊源有哪些?


特点

大白茶产于中国云南省景谷县民乐乡大村秧塔,其特点是茶树品种优良,芽叶满披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条索银白,气味清香,茶汤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饮,以产地特色命名。秧塔地处高山密林的云雾山中,气候温凉,种植历史已有150多年,今老种树尚在。白茶与其他茶不同,外形特白,卖样好,于是当地土官责令精心采制成“白龙须贡茶”,向朝廷纳贡,成为稀有珍品。

大白茶适制多种茶类,制作传统晒青茶,以春茶为佳,谷花茶次之,尤以清明前最好,称明前春尖,制成炒青,烘青茶类,香气更好,毫色银灰,汤青绿。制成红茶:金毫显露,条索肥硕、口感甚佳。1981年,大白茶被评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被列为地方名茶良种。

历史

大白茶产自景谷县,海拔1600米。陈六九去江迤(即澜沧江)边做生意,在茶山坝发现白茶种,便偷偷地摘得数十粒种籽,藏于竹筒扁担中,带回秧塔。

先种在大园子地,经数年培育,成长很快,而后扩种到周围十四块茶地,曾达三、四亩面积,年产三、五担茶。目前,大园子地还存活着大白茶树,其中有株基茎围达88厘米,胸围61厘米,主干分枝六个,树高4.26米,树幅35×360厘米,年产白茶六、七市斤。这株茶树是陈六九第一次所种的母树,距今已有150年左右。

历史上大白茶的制作方法,鲜叶采下后,随即手工杀青,然后摊凉揉捻,揉捻一道后,经充分解块,均匀地摊在蔑笆上,曝晒到半干时,再复揉一道(称为收二道浆),然后抖散,晒干即成。

大白茶成品外形美观,白毫特显,茶味清香,并具有橄榄清香的特点。在封建王朝时曾制成龙须茶,以红丝线扎成谷穗状,进贡朝廷,称为白龙须贡茶。现在的大白茶已改为烘青茶做法。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三叶初展,经杀青、揉捻、烘干而成。大白茶外形条索硕长壮实,银毫闪烁,形状优美。内质香气浓郁清鲜,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冲泡在玻璃杯中,恰似片片玉兰茶瓣悬浮水中,令人兴趣盎然。

贡眉白茶历史渊源


贡眉又称为寿眉,属于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品项,主产于中国福建省的南平市的松溪县、建阳市、建瓯市、浦城县等地,是白茶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项,其产量约占到了白茶总产量的50%以上。

贡眉白茶历史渊源

白茶是中国福建省特产,产区有建阳市、政和县、松溪县、福鼎市等县(市)。白茶最早见于北宋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白茶》:“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建瓯县志·卷二十五》记载“白毫茶,出西乡、紫溪二里(即现在的建阳市漳墩镇桔坑村)。

建阳市漳墩镇与松溪、政和、浦城、建瓯毗连,是闽浙路程最短的一条古商道的必经之处,是历史悠久的产茶区。镇内境内丘陵叠障,溪水潺潺,雨量充沛,茶树丛生。据当地农民说:采回的茶叶经过“萎凋与干燥”其性寒凉,具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效,用作治牙痛、麻疹等,为了把茶叶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原始白茶工艺的起源。这种只经过杀青,不揉捻,经过晒或文火焙干的茶白毫显露,酷似寿仙眉毛,当地人俗称寿眉白茶。

据漳墩镇桔坑村南坑白茶创始人第五代传人74岁的肖乌奴和同村饶太荣,两位老茶农讲述,白茶是其肖苏伯(肖乌奴的曾祖父)和肖占高的祖辈创始的。当时是以当地菜茶幼嫩芽叶采制而成,俗称“南坑白”或“小白”,因其满披白毫,又称“白毫茶”。后人简称白茶。肖氏是当地茶农兼茶商世家。肖占高享年70岁,其墓葬规格较高,墓石刻文:“道光壬寅二十二年九月日立”。

肖家经营茶山和一座大茶厂叫“上林厂”。“上林厂”遗址所存长2米左右、宽50厘米左右的石板和宽厚的方块地砖均为当年难得的高级建材,如此堂皇的建筑,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当时白茶产销之盛。

清代萧氏兄弟制作的寿眉白茶被朝庭采购,当地人把朝庭采购的物品称作贡品。贡品寿眉白茶(简称“贡眉白茶”)称呼来源于此。清·左宗棠《奏以督印官票代引办法》第七条称:“所领理藩院茶票,原只运销白毫、武夷、香片、珠兰、大叶、普洱六色杂茶,皆产自闽滇……”。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也负责处理对俄罗斯的外交事务。茶票是茶商缴纳茶税后,获得的茶叶专卖凭证,足见当时白茶不仅朝庭皇家供用,还远销甘肃等地区和国外。

1984年在合肥全国名茶品质鉴评会上,漳墩镇所产白茶被评为中国名茶。此后,漳墩镇政府注册了“贡眉”商标,供当地几家茶厂使用,也有政和县几家茶厂合营用“贡眉”商标销售白茶,“贡眉”便由此叫开,现福安等地把贡眉白茶称着上品,其等级优于寿眉白茶

贡眉白茶茶叶文化

被誉为“茶叶活化石”的福鼎白茶,有着独特、显著的增强免疫力、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等药用和保健功效,正备受世界各地消费者喜欢。在二十一日上午于福建福鼎开幕的中国首届白茶文化节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负责人称,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加,白茶独特的保健功效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福鼎白茶有望成未来茶叶市场主流产品。

白茶是中国六大传统茶类(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之一,属轻微发酵茶,因其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的主要产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等。“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福建福鼎是中国最大白茶主产区,被命名为“中国白茶之乡”。

福鼎市市长倪政云称,福鼎提倡“自然、健康、和谐”的兴茶理念,大力挖掘福鼎白茶的文化内涵,塑造福鼎白茶的品牌声誉,将做大做强福鼎白茶产业,让福鼎白茶成为世界的知名茶品牌。目前,福鼎市有茶园二十万亩,年产茶一点五万吨,其中白茶四千吨,是中国十大产茶大县(市)之一和中国主要的白茶出口基地、名优生产基地,福鼎白茶远销世界各地。福鼎产白茶历史悠久,早在一百五十年前就饮誉海外。据史料记载,福鼎白琳就是茶商的聚集处,清朝康熙年间福鼎沙埕港设贸易口岸,成为茶叶出口聚散地。清朝嘉庆初年,“白毫银针”更是被誉为世界名茶,为英国女皇酷爱的珍品。至清末民初,福鼎白茶已远销欧亚三十九个国家和地区。

本文关于《福鼎白茶产自哪里?有什么历史渊源?》的内容也就给大家讲到这里了,还想了解更多白茶有关内容,可以点击栏目:茶叶产自哪里查看,欢迎大家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