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与红茶,谁才是真正的“大哥”?

发布时间 : 2019-11-16
乌龙茶与红茶 红茶乌龙茶 乌龙茶红茶

乌龙茶与红茶。

乌龙茶与红茶都发源自武夷山,这点在业界已达成普遍共识,至于乌龙茶与红茶究竟是哪个更早发明的呢?却几十年争论不休。仔细翻阅相关文献,关于乌龙茶与红茶何时诞生的这个问题,虽有记载,但大多语焉不详,没有个确切的时间,茶界大佬们也只能根据各类文献著作的时间线去串联推测。

今天,十三夷也想就这个“历史遗留问题”,与大家聊一聊乌龙茶与红茶,谁才是真正的“大哥”?

红茶在先说

专家观点:cY316.com

陈椽认为:“由绿茶发展到红茶的可能性较大些”,陈椽在其著作《茶叶通史》中有表达过自己的观点,大概就是说,在武夷山是由绿茶发展到红茶的,红茶里面“首先发明的是小种红茶,日晒代替杀青,是杀青的简化,工夫红茶是以后制法的成果。”先有小种红茶,后有工夫红茶,这点是可以确定的,但是红茶是何时发明出来的,这点并没有确切的记载,无从肯定。

陈椽只是从制茶工艺的演变去推测,红茶是由绿茶发展而来,而绿茶是我国最先发明的制法,按照陈椽的推测,红茶应该是先于乌龙茶的。

外国友人辅证:

江湖上流传的一个说法是红茶诞生于明代,十三夷在这里突然想到武夷山某著名茶企slogan:从红茶诞生到金骏眉创始,传承红茶400年……

外国友人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提及,某葡萄牙传教士于公元1556年到达中国,四年后回国写了一本茶叶书籍,其中有一段话耐人寻味:“凡上等人家皆以茶敬客,此物味略苦,呈红色可以治病,为一种药草煎成的液汁。”很多人根据这段记述,推测红茶诞生于明代(1556年左右)。

乌龙在先说

专家观点1:

吴觉农认为:“产制了武夷岩茶的福建崇安,又产制出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从这段叙述可以推断出,在吴觉农看来,是先有乌龙茶(武夷岩茶),再有红茶的。

专家观点2:

庄晓芳则直接抛出一个观点,表示人们对葡萄牙传教士写的这段话有了曲解,“凡上等人家皆以茶敬客,此物味略苦,呈红色可以治病,为一种药草煎成的液汁。”人们看到“呈红色”三个字,便认为这段话描述的是红茶,由此推断红茶诞生于1556年左右,庄认为这种推测很不严谨,且根据不足。汤色红艳确实是红茶的标志,但并不是只有红茶的茶汤才会呈现红色,像陈年的武夷岩茶,磨碎的砖茶等,都有可能形成红色茶汤。

专家观点3:

茶界泰斗张天福也就这个问题表达过自己的态度,他认为:“红茶是继乌龙茶之后,为全发酵茶,约始于十八世纪。”“小种、工夫红茶的名称是

精选阅读

这才是洗茶的真正作用


导读:据考证,“洗茶”一词始于北宋,一直应用于泡茶饮用程式,至今约近700年历史。《中国茶叶大辞典》对“洗茶”解释:“洗茶即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且可诱发茶香、茶味。”

由此可见,洗茶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具有洗去茶表面尘粉的作用;另一层意思则是使干燥的茶叶先受热吸水湿润,形成叶片舒展的萌动状态,便于滋味物质溶解,使茶叶香气物质更好地散发。

【那什么样的茶叶需要洗?】

1.名优红茶、绿茶不需要洗

名优绿茶、红茶指的是品质较高、较细嫩的茶,这些茶相对于其他等级不高的茶来说,比较干净,且不耐泡。

细嫩的茶叶,其各种内质在水中浸出相对较快,洗茶损失了大量营养物质,影响茶叶滋味。因此名优绿茶以及细嫩的红茶,不建议洗茶。

2.大宗红、绿茶、乌龙茶只需要洗一遍

平时所喝的茶乌龙茶一般只需洗一遍就可以很干净,同时也能达到了醒茶的目的,再多洗一遍几遍的显得较浪费,特别是价格很高的茶。

3.黑茶(普洱茶)

黑茶是紧压茶,相对其他茶来说比较紧实,所以黑茶一定要“洗”,这样才能充分唤醒茶叶。

而且黑茶相对其他茶类来说,也是比较脏的,为了去掉一些灰尘杂质等,黑茶也一定要洗。普洱茶和黑茶一样,同样要洗茶,但主要还是为了醒茶,让茶叶舒展。

洗茶注意事项必须懂

洗茶时,如果是新茶,水温不宜过高,可略低于泡茶温度。

洗茶的时间要掌握好,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营养物质损失过多,滋味较差。

如非名优绿茶红茶、乌龙茶洗茶要立即出汤,而黑茶和普洱茶可以稍微闷一会儿,让茶叶彻底舒展开来再出汤。

是否需要洗茶,可根据茶叶叶片的老嫩、茶叶的形状和紧结度、茶叶的揉捻程度、发酵程度以及该茶类主体香气适宜发挥的温度等因素来综合来把握。

总之,洗不洗茶,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也可以说是完全按照个人习惯。不过最后都是为了喝到好茶,不浪费好茶,所以最好还是要按照茶的特性来决定。

什么茶才是真正的老茶呢?


老茶到底是什么茶?

老茶这个词大家都不会陌生,但什么是真正的老茶呢?时间放的够长就是老茶了么?

只有品质好的茶,适合长期存储的茶,且具有良好转化“后发酵”的茶叶,才会时间长了越来越好喝。 如果当下是很普通的茶或者根本如垃圾一样的茶,那么,100年后,也是垃圾,不可能变成别的茶。

老茶,往往都认为时间长的茶叶就是老茶,我认为老茶应该代表着更深层的含义。《楚辞·离骚》注: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我认为三十以上才为老茶。三十年以内的茶喝的是香气,汤色,口感,喉韵等感觉,三十年以上的茶,品的是茶气、时间、内涵等。就如同夫妻生活,青年时段彼此玩的是肉体,中年乐趣是事业,老年碰撞的是思想。

说完老茶之时间,还要谈谈老茶之活性,必须是把内涵物质非常丰富的茶放在适当的空间陈化、转化,最后熟化,才能成为有活性的老茶。 关于老茶的活性,活性茶:香扬水鲜活,鲜爽渗透力的口感,轻泡水细味甜,重泡气感强苦涩化得快,口韵、喉韵、回韵非常好,韵底足,杯底挂果蜜干香,叶底色匀柔软不硬,老熟茶同样有活性;非活性茶:香气不显,味杂纯度不高,木香挂喉有收敛感,重泡缺点尽现,叶底色不均无活性,经醒茶无明确变化,入口甜味显无回韵,水薄味淡缺少层次感,气感体感偏弱或无。

学茶,谁才是你最好的老师?


理性,客观,深度。在这里,读懂中国茶。长按右侧二维码,与这个行业同频。

人类毕生都在学习,从牙牙学语到行将就木,我们学习者各种常识与知识,目的无非是想更好地活着。

我们活着的首要前提是要保证生存,我们会将我们所学到的一切东西作为谋生的技能。

比如学茶,以茶为谋生手段,我们就会去种茶,只有你的茶叶种的比别人好、比别人多才会收获更多,这样你就会去学什么品种、种在什么山地、施什么肥、什么时候修剪;

我们会去做茶,只有你的品质做得比别人好、比别人精才会收获更多,这样我们就会去学摊晾、萎凋、杀青、揉捻、发酵、烘焙;

我们会去卖茶,只有你的价格卖的比别人高、市场比别人大才会收获更多,这样我们就会去学如何开店、如何推销、卖什么茶、卖给谁;

我们才会去做茶艺师,只有你的泡茶技艺比人家高出一筹才会收获更多,这样我们就会去学温杯投茶、高冲低洒、水温高低、出汤时间。

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自己能够更好的生存,为了生存的学习是被动的,当我们为了生存而进入某个领域时,我们必须要去熟知这个领域的一切,你懂得越多才会有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

所以,学茶(人生)第一位老师是生存,生存会逼你去学一切对你有利的东西。

当我们生存无忧时,我们就会去享受生活,我们就会去干我们喜欢的事,这就是爱好。

你不是茶农,却每年会去茶山走走住上几天,这叫所谓的茶旅;

你不是制茶师,你却时不时去采点茶叶亲手制作自己想要的茶,这叫所谓的茶DIY;

你不是茶商,却经常收一些好茶屯在家里,这叫所谓的茶收藏;

你不是茶艺师,却喜欢出没在各种茶会场合开心泡茶,这叫所谓的茶趣。

爱好是一种生存之上的生活,是从中能给自己带来享受的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学茶(人生)第二位老师是爱好,爱好会让你主动去学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茶农制茶可能不在乎茶好喝难喝,他们的目的是自己的茶能卖多少钱;

茶客品茶可能不在乎茶多贵多贱,他们的目的是自己的茶好不好喝。

前者为了生存,后者为了享受,但他们必须会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付诸学习,制茶技艺高低、品鉴水准上下都体现他们对茶学习的深浅。

而当下的我们可能会处在“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当中的模糊境地,为了各自利益、各自喜好而学习的东西也良莠不齐,所以才有泛滥的“茶江湖”。

学茶最重要的是做到“知行合一”,生存和爱好都是你的“知”,“知”就是你的良知(本能)觉知(觉悟),也就是你想要做什么?你想要得到什么?你该怎么做?

有了“知”,你就要付出“行”,“行”就是你的实践、你的行动,不管是翻阅教科书、走访茶区、参加比赛、向茶人请教等等都是力求圆满你的“知”欲,从而通过“行”来达到你的目的。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

而是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宇宙之浩大,无人能知晓;茶学之浩瀚,无人能综述。

而现在的人们往往会以自己的那点“认知”来断定事物的好坏高低(茶的优劣贵贱)。这也就是王阳明自古以来只有一个,天下人不成器者十有八九的原因。

人分三六九等,茶别一四七级。有人生来王侯将相、腰缠万贯,但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打拼;有茶生来名声在外、不愁买卖,但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要靠我们去付出心血经营。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我们只有付出(做到知行合一)比常人多得多,才会收获比常人多得多,学茶如此,人生如此,万物亦如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