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种茶的产茶地——陕西咸阳

发布时间 : 2019-11-16
咸阳黑茶 陕西黑茶 陕西的茶叶

咸阳黑茶。

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咸阳出砖茶。

咸阳一个历史上不产茶叶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传承千年的茶品?为什么这样的茶品在新中国成立后近几十年默默无名,即使是咸阳当地人也知之甚少?

咸阳市地处陕西省中部,“八百里秦川”的腹地,在陕西省中部、泾河下游。借泾河河运之便利,历来就是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货物南下,南货北上的必经之地,其中的南货就以丝茶瓷为主。茶以湖南的黑毛茶为主要茶品。咸阳茶商汇聚,至明末清初时期咸阳已有上百家经营茶叶的商号。

咸阳茯茶的诞生发展是众多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咸阳是周秦汉唐的发源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中心,位处关中腹地、泾河下游,郑国渠渠口位于咸阳境内的泾河上,引泾水灌溉使当地物产丰裕、商贾云集、商贸繁荣。

其次,秦汉唐的都城所在古咸阳、古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咸阳正处于这个中心区域,交通便利,信息通畅。自古因秦岭天堑阻隔,陆路难行,南北货运主要靠水路运输,泾河下游水面宽阔,加之县境内上游有郑国渠首,船运只能到咸阳码头。

再之,咸阳又在丝绸之路的起点上,恰处于南北地区的中间地带,也就成了东西南北货运的必经之地。

再次,过往茶到咸阳后必须转水路为陆路。为方便运输,就必须在咸阳另行加工,压缩体积。

最后,宋代以后历代多有以茶治边的政策,朝廷多设有茶马司,专门经营用茶来换西北少数民族的马匹。政府行为也是促成咸阳发展成为南来西运茶叶、物资集枢纽的一大因素。

咸阳成为南茶西运加工转运的集散地始于汉,闻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咸阳茯茶产生于北宋神宗熙宁年(1068年)。咸阳茯砖茶成名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兴盛于明清至民国时代。明清及至民国时期,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进一步扩大,过泾茶叶量不断增大,茶叶西去运输问题凸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增加运量,茶商设法改进茶叶包装,压缩茶叶体积,开始制作砖茶,随之诞生了“咸阳茯砖茶”。

咸阳茯砖属黑茶之一,特制茯砖茶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厚,汤色红黄明亮,叶底黑褐尚匀。史有“咸阳砖茶非咸阳水、咸阳气候、咸阳传统制作工艺而不能”之说,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弥香悠远,留下了旷世的传奇和韵味悠长的惊叹。

我国西北地区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茯砖茶与奶、肉并列,成为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少数民族群众探亲访友、逢年过节相互馈赠的首选礼品,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少数民族生命之茶、长寿之茶”。

Cy316.com延伸阅读

中国四大茶叶产地茶区及十大名茶产茶地


我国是出产绿茶最多的国家,所产绿茶占世界绿茶总产量的近百分之六十。

茶叶总产量最大国家是印度。他们占有茶叶生产的天时地利。但是这件事情是可以人为的,我们需要努力。

在我国的许多的省份都出产茶叶,但主要集中在南部各省。一般可以将我国的产茶区划分为四大茶区:

1.江北茶区:

这是我国最北的产茶区。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山东、安徽、苏北、河南、陕西、甘肃等地。主要的产品是绿茶。

2、江南茶区:

这是我国茶叶市场最为集中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安徽、苏南、江西、湖北、湖南、福建等地。茶的品种较多,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等,产量也很大,品质好。

3、华南茶区:

指南岭以南的产茶区,即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是我国最南的茶区。以生产红茶、乌龙茶为主。

4、西南茶区:

只我国西南各省产茶区。一般认为这一带是茶树的原产地,地理和气候很适宜发展茶叶生产。目前产量最大的绿茶和边茶。

中国十大名茶产茶地

1、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2、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万-7万个芽头,芽为白豪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3、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4、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假银针为清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5、普洱茶,普洱茶因集散地的地名而得名。普洱,是云南省思茅地区的一个县名,原不出产茶叶,但为云南南部的重要贸易集镇和茶叶市场。

普洱茶的原料,主要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尤以西双版纳一带最多。古时所谓的〔六大茶山〕,都分布于西双版纳地区。现代的普洱茶,包括普洱散茶和普洱紧压茶两大类。其原料,主要滇青茶。作为普洱茶原料的滇青毛茶,因采摘时期不同,分为春尖茶,二水茶和榖花茶。清明至谷雨所采的茶叶,称为春尖。芒种至大暑所采的茶叶,称为二水,又分细黑茶,二介茶和粗茶,为压制紧茶的原料。白露至霜降所采的茶叶,称为谷花,白毫特多,亦很细嫩,为制饼茶的原料。普洱散茶,以比较细嫩的滇青做主要拼配原料,经过普洱茶特有的后熟作用而成。普洱紧压茶,以细嫩的滇青为主要配料,还要选用不同等级的粗茶,作为里茶或称包心茶。目前普洱紧压茶的花色有沱茶,饼茶,方茶,紧茶,圆茶等。

6、武夷岩茶,产于福建崇安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晴蜒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内质香气馥郁、隽永,滋味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6-8次以上,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7、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祁门县。茶颜色为棕红色,切成0.6-0.8厘米,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8、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县。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长2一2.5厘米,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显露,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嫩、新鲜、回甜,水色清澈,叶底嫩绿匀齐。假茶叶底不匀,味苦。

9、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10、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

陕西泾阳特产茶:泾阳茯砖茶


泾阳茯砖茶

泾阳茯砖茶是陕西泾阳县的特产茶。泾阳茯砖茶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泾阳茯砖茶,茶体紧结,色泽黑褐油润,金花茂盛,菌香四溢,茶汤橙红透亮,滋味醇厚悠长。

一、泾阳茯砖茶的特色

泾阳茯砖茶属黑茶类;按再加工茶类分有花茶、紧压茶、萃取茶等,泾阳茯砖茶又属紧压茶类。全国一千多种茶品中,唯泾阳茯砖茶品中生长繁殖有一种有益曲霉菌——“金花菌”,生物学家现定名为“冠突散囊菌”。它是泾阳茯砖茶的独特之处,因而形成了泾阳茯砖茶的独特风格。

“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咸阳泾阳出砖茶。”泾阳茯砖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她兴于宋,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数百年来与粮、奶、肉一起,成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品。

二、泾阳茯砖茶的功效

1、补充膳食营养

茯砖茶营养成分丰富,含有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氨基酸、茶多糖等物质,对主食肉、奶酪,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的西北地区居民而言,长期饮用,可补充以上物质,故而有“生命之茶”之说。

2、消食健胃

茯砖茶中的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等有助于人体消化,调节新陈代谢,特别适合老年人喝。

3、茶多糖降血糖

茶多糖的口感为甜纯,存放陈化多年的老黑茶茶品越泡越甜,均与茶多糖含量有关。茶多糖通过抗氧化作用和增强葡萄糖激酶的活性来有效降低血糖。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等都可使血糖升高,并加速肝糖原的分解,而能使血糖下降的只有胰岛素,所以茶多糖的降血糖作用与其保护和刺激胰岛素细胞的分泌活动有关。

4、降血压

茯砖茶中特有的氨基酸、茶氨酸能通过活化多巴胺酶神经元,起到抑制血压升高的作用。茶色素具有显著的抗血衰,促进纤溶,防止血小板黏附聚集,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的作用。

5、茶多糖抗血凝、抗血栓作用

茶多糖在体内、体外均有显著的抗血凝作用,并减少血小板数,延长血凝从而影响血栓的形成。另外,茶多糖能提高纤维蛋白溶解的活力,由此可见,茶多糖可作用于血栓形成的所有环节。茶多糖还具有防辐射、抗肿瘤、抗病毒、降血压、耐缺氧及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此外,茯茶中的茶多糖、茶多酚具有抗辐射的作用,对长期看电视或操作电脑的人十分有益。

三、泾阳茯砖茶的冲泡方法

1、烹煮法:

选用玻璃煮水器一套,过滤网、公道杯、品茗杯,冲泡先用沸水温杯烫壶,将预先备好的茯砖茶投入壶中,投茯量一般以茶水比1:20(可视茶原料及个人喜好增减茶量)为宜,沸水润茶后再再注入冷泉水,煮至沸腾,将茶汤用过滤网沥入公道杯,再分茶入品茗杯,即可品饮,烹煮过程中茯茶的菌花香弥漫室内,赏心悦目。

2、泡饮法:

即直接冲泡饮用的方法,可以是飘逸杯、瓷质三才杯,也可用紫砂壶、玻璃壶、瓷壶来冲泡。冲泡时都须经过煮水(水温至100℃)、温杯烫壶、投茶(茶水比1:25—30)、润茶、冲泡12分钟,(可依茶的老嫩及个人口感爱好缩短或延长)、过滤等步骤,然后再注入品茗杯中,即可嗅闻茯茶特有的菌花香,观其橙黄明亮的汤色,细品醇和甘爽的滋味了。

3、调饮法:

在茶杯中加入其它辅助的饮品。用烹煮出来的茶汤,按照个人口感的需求加入一些辅助的饮品如:糖、酥油、奶、盐等,使茶汤的口感更好,该方法最长用于边疆少数民族。

4、闷泡法:

用一般的保温瓶冲泡。首先将保温壶用开水烫洗一遍,可以提高壶的温度,有利于茶色、香、味的浸出,按照1:20的比例投入泾阳茯砖茶,再用沸水注满,闷泡30分钟左右,便可以引用。

不产茶的英国为何爱喝茶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对茶的加工、饮用、品鉴,有着浩如烟海的传承。然而,就人均喝茶量而言,中国排不进世界前十五。英国人均饮茶量是中国的三到四倍。

英国人喝茶的历史算不上久远。在欧洲,最早知道茶的是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而最早把茶运到欧洲的,则是荷兰人。

1657年,英国出现了第一位茶叶商人。迄今发现的英国最早的茶叶广告,出现在1758年伦敦的一家新闻周刊上。当时的英国商人赋予了茶各种药效。那则茶叶广告,把茶称为“极好的,受到所有医生认可的中国饮料”。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葡萄牙喝茶的历史比英国早,凯瑟琳从小就把茶作为日常饮料。王后对茶的喜好,很快在英国皇宫贵族的女性中流行起来。随后,这种时尚流出皇宫,引领着上流社会的潮流。茶在英国,从一种“药用饮料”变成了“时尚饮料”。

17世纪,茶从中国辗转运到英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价格高得令人咋舌。一磅茶叶的售价能高到6英镑,而当时一个工人一周的工资,也不见得有1英镑。

茶水主要是在咖啡店销售,而这是男性光顾的地方,女性饮茶只在家中。不过,茶的昂贵,以及泡茶与奉茶的仪式感,使得它备受上流社会女性的青睐。

一直到17世纪末,茶基本上存在于上流社会中。对“消费层次”的追求,使得上流社会的时尚被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比起其他的饮料如酒,茶更加健康舒适。尤其是英国这种较为寒冷的地方,热茶能给人们带来温暖,还能够刺激神经获得快感。18世纪早期,英国家庭的早餐盛行喝酒,到了中期,茶、面包和黄油就成了早餐的“标配”。

到了18世纪后期,各种政治和经济的因素使得茶叶价格大幅下降,茶也就走进社会各阶层的生活。而喝茶的方式,也逐渐演变为加奶加糖的“浓茶”。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茶叶从“模仿贵族”的附庸风雅逐渐转化为国民饮料,英国人喝茶的总量差不多和欧洲其他地方的总和相当了。正如1846年出版的一本书中所写:“本世纪茶叶不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一种生活必需品,毫无疑问,穷人比富人更加离不开它。”

因为对茶叶的需求量很大,而英国的工业产品对于小农经济的中国又缺乏吸引力,所以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存在着巨大的逆差。一方面,英国把大量的鸦片卖到中国来平衡贸易;另一方面,英国人也在其殖民地尝试茶树的种植和茶叶制作。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候,英国人在斯里兰卡和印度的茶叶生产也获得了成功。不再依靠中国作为茶叶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