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泡的茶品质就一定好吗?耐泡的茶品质就一定好吗?

发布时间 : 2019-11-16
乌龙茶耐泡 泡红茶一定要洗茶吗 红茶泡出来一定是红色的吗

乌龙茶耐泡。

茶友们在买茶的时候,都希望自己买到好茶。但是“好”这个概念太笼统了,什么样的茶才能够得上我们所认为的好茶的标准呢?

评判好茶的因素有很多,亦有主次之分,评判好茶,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三大方面入手:一、原料;二、工艺;三、口感。

原料

好茶的原料一定要生态,而“生态”一词,最基本的要求即是不施加农药化肥。最好是每一片茶树林都足够原始自然,沐浴着大自然的风霜雨露,茶树与周边植被共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工艺

如果把原料比作躯壳,那么工艺就是茶叶的灵魂,人类因为受生活环境熏陶、接受不同的教育而呈现出个体差异。茶叶也是如此,同样的原料,交给不同专业度的制茶师傅,做出来的茶叶口感自然也是天差地别,原料和工艺直接影响茶叶成品的口感。

口感

口感中包含诸多因素,耐泡度即可归入口感范畴,除此之外,以普洱茶为例,汤感、韵感、生津、回甘、苦涩协调感都是判断茶叶口感的因素之一。

从评判好茶标准的主次性来看,施加农药化肥的原料,无论后期采用了怎样巧妙的工艺,也不能称之为好茶,因为这样的茶从源头开始就是于人体健康有害的。采用高温杀青、闷黄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短期内香甜可口,在存放几年后会出现燥口、干喉、苦而不化等令人不愉悦的口感,这样的茶同样不能归入好茶行列。

从以上内容来看,“耐泡度”与茶叶品质有间接相关性,但它只是好茶中一个非常要的因素。一款杀青不透的茶,它的口感不如人意,但依然是耐泡的,我们也不可能称它为好茶。

精选阅读

耐泡的茶就一定是好茶吗?


品茶交谈,或者卖茶过程中,总是会听到别人说,这茶叶很耐泡,肯定是好茶。茶叶耐不耐泡,跟什么有关系?是不是越耐泡的茶就越好?

耐泡就一定是好茶吗?

同一茶类,一般来说,茶叶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气越丰富,品质越好;不同茶类有不同的特点,要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因素,不能用耐泡度来一概而论。

因此,耐泡度与茶叶品质并没有绝对关系。

决定耐泡度的原因是什么?

所谓耐泡,通常是指茶经过多次冲泡后,还能够从茶汤中感受到它的香气韵味。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其中的变量非常多。

1、茶树的品种

理论上讲,乔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

2、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树龄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因素是息息相关的。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生态环境优美、海拔够高、土质肥厚,出产的茶叶一定是内质丰厚、口感饱满的,会更耐泡。

3、叶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

一般情况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一芽两叶或三叶耐泡度就高一点。因为粗老的原料,其内涵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

另外,茶叶完整程度与茶叶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一些茶条较细碎的,由于茶叶中的物质较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4、毛茶制作过程中的揉捻

揉捻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揉捻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5、冲泡方法

同样的茶,耐泡度不一样,这与茶水比例、时间和温度有关。对于多数茶叶而言,如果头两泡没泡好,会影响接下去的香气和滋味;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浸泡时间过长,就会使茶中的物质过早过多浸出,导致接下来滋味变淡。

看完之后,相信大家对于耐泡和好茶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当这些条件相差无几的时候,可以肯定,耐泡并不一定就是好茶,但我们也并不否认,好茶一般都是耐泡的。

贵的茶就一定好喝吗?怎么分辨?


正常而言,茶越老越贵,则越好喝。旧茶更贵,符合经济规律,但是,左右价格成长的因素很多,时间要素,仅仅是其中一环。

旧茶价格膨胀,取决于通货膨胀,这是一般的价值规律,由长期上行的经济规律所决定,如此,成本则一直在增加。

诚然,主导旧茶上涨的因素很多,诸如毛料选择,初制及精制的工艺高低,仓储加工工艺的水平等等。如若皆属正常,还得受到品牌因素之左右。

旧茶更好喝是导致价格上涨另一主要因素。普洱是后熟工艺茶品,岁月之转换,茶体内含物质也随之转化,随之柔和,随之甘醇。

然而,事实上,我们很难遇到越贵的茶越好喝的情况,而是,越贵的茶越难喝。

市场上旧茶的营销体系,让人匪夷所思:

最近从东北到了深圳,这间歇抽空去了东莞一次。正常来说,华南区域是普洱茶的前沿阵地,喝茶的理念应该比较正确,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东北还是华南,大家都还是按照前期港台茶商定义的老茶去理解茶,市场出现的情况则千奇百怪。

我在2003年开始接触普洱,当时的茶叶尚属正常,消费的层次比较清晰,青砖、青饼、青沱、熟饼、熟砖、熟沱,各有消费群体,而且,当时的市场由于都是云南省茶叶进出口体系,无论是勐海茶厂的经营部,还是下关茶厂,普洱县茶厂的办事处,都是一样的理念,熟茶才是普洱茶。市场也没有争论,不过是根据自己喜欢,选择不同的茶品。

当时的市场不大,圈子极小,存茶随意,然而,实际可以选择也无非是三大厂的茶品,港仓茶并没有开始回流,直到2005年才有所改变,但是,市场绝大部分既不知道台湾大师,也不知道市场会流行百年老茶这一说。

经过两年的助推,2008年,云南开始流行喝超级古董老茶,我去思茅采访,某普洱茶企业家每天带我去一家茶室品鉴,茶室位于思茅市区中心,就两间房两张桌子,每泡20克,收费一万元起跳,品鉴的茶都是至少50年代往上走,这在当时的思茅属于天价,尤其是与当时茶产业一派衰败的景象对比,更是强烈。然而,领导喜茶,所以,每晚茶桌皆需预定。

我第一次喝百年老茶,差点一口吐出来,那种浓烈的六六粉味道,扑鼻扑面而来,非常霸道占满人的口腔、鼻腔,但是,眼见旁座的达官贵人皆正襟危坐,如饮宫廷玉液,一瞬间,觉得自己的判断是否有误?

时至今日,我都记得自己第一次饮用所谓百年老茶的那种感受,也清晰地记得那种仓味、霉味、陈香叠加结合而产生出的一种强烈而尖锐的味道,让人印象深刻。其后的一周,我都泡在这种强烈而古怪的味道里,乃至于我返回昆明后再去品尝其他的任何茶品,皆无味。

喝茶本就是一种习惯:

习惯喝中小叶种绿茶的,喜欢龙井的上扬的香气,而习惯喝老茶的群体,则喜欢内敛、溶于茶汤的陈香,这是完全不同的习惯。同样道理,喝仓味茶也一样是一种习惯,长期品饮仓味茶、霉味茶,则认为单独陈香的自然香气不够味。

当时的云南上下皆流行这种六六粉味道的老茶,甚至zf定制茶也专门拉到深圳去存放出这种味道,我也一度误解广东仓原来就是这种味。后来始知,原来该企业家之前在深圳的某茶叶公司工作过,是一个普通职员,与港商的交流中只言片语听得一些仓储方法,自认为就是仓储理论,于是,所有茶皆按照出六六粉味道的标准存放制造,而领导也不懂,认为该味就是老茶味,于是,向天下推广,天下老茶于是皆六六粉味,这种影响时至今日仍然控制着顶级老茶市场的口味。

然而,市场在逐渐清醒之后,认识到霉味就是霉味,刺鼻味就是刺鼻味,哪里有自然的陈香味那么舒服?

应该说,云南是最先清醒认识到这种茶的危险之处的,一是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的职工其实是清楚普洱茶的滋味香气到底为何物的。二是,云南毕竟是产区,鲜叶到初制到渥堆,其间散发的不同香气,其实可以倒退市场演化的各种香气。

然而,产区之外的市场却远非如此:

这次去深圳,发现很多茶友从普洱内地热一开始即品鉴,几乎与云南同步。所有市场的逻辑都是领导喝,则余属皆喝,进而推导于市场。常理而言,品饮时间越长,喝茶的种类越多,越能清楚茶叶内含的物质,以及滋味香气的变化,但是,反应在普洱老茶的身上,却不是这么一回事。

一个朋友的老茶说是60年代,我当时就指出不太可能有,因为当时云南并无生产记录,至少,圆茶的生产记录当时是没有的,这也是当时运动不断的历史大背景所决定的。

在深圳,无论是走到哪个会所,茶友谈论的仍然是那几个熟悉的港台大师,这些人的西洋镜其实早在云南被拆穿,然而,紧靠香港位处普洱茶最大消费地的消费者仍然毫不知情,这让人匪夷所思。

一个普洱茶收藏家港商胆大包天,甚至吹牛自己随国家领导人周游列国,其理由是该君收藏了一把古琴是国宝,弹奏的人要带国宝去演奏,该君也随行。这样的故事如果是在北京吹,估计当场就会有人打电话核实,然而,在远至边疆的区域,这样的故事可以成为一种传奇,可以佐证这样的收藏家的茶品。

同样是该君,在2007年的普洱茶杂志上号称:只藏茶而不卖茶。然而,现在全国到处不遗余力到处贩卖百年老茶。邓时海在该期杂志上说自己是普洱茶的耶稣,该君是上帝。我不知道后来人看到这样一篇堂而皇之刊登在国家正规官媒的

知识误区|耐泡的茶叶就一定是好茶吗?


我们在判断一款茶是不是好茶的时候,无可避免的会将茶叶的耐泡度作为判断依据之一。如果一款茶耐泡,我们的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这是一款好茶。

其实这样武断的判断,是缺乏依据的。因为普洱茶和黑茶是后发酵茶,它们肯定会比精工细制的西湖龙井茶耐泡。但是西湖龙井就不是好茶吗?答案是否定的,要不然西湖龙井怎么会占据中国十大名茶之列呢?

那么茶叶的耐泡度到底和什么有关系呢?耐泡度越高的茶叶,品质就越好吗?今天我们就和茶友们探讨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虽然耐泡度的确能够在某方面判断茶叶的质量,体现了一款茶的内含物质的丰富度情况,但是耐泡度并不直接决定一款茶的好坏。

种类不同的茶叶,其特点也各不相同。要想知道一款茶叶的品质究竟如何,就要结合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多方面因素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仅仅将耐泡度作为唯一的判断依据。

对同样一款茶来说,茶叶的耐泡度,滋味和香气综合在一起,才能反映这款茶最终品质的优劣性。所以,品质是否优良,需要从多方面考虑,茶叶的耐泡度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表现方面。

那么,到底是什么会决定一款茶的耐泡度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①茶树的品种

从理论上来说,茶叶里面茶多酚含量越高,则茶叶的耐泡度越高。而不同树木的茶多酚含量也不同,如果按照茶多酚含量的高低来排序的话,则古树>乔木>半乔木>灌木。

所以,如果其他条件都基本相同,古树茶的耐泡度最高,灌木茶的耐泡度最低。

②茶树的树龄和生态环境

在讨论茶树的树龄时,离不开对茶树生态环境的讨论。因为只有在同等生态环境下,讨论茶树树龄才更有意义。

在同样的生态环境下,茶树树龄大的茶叶滋味的醇厚度和耐泡度都会明显大于树龄小的茶树。这也从侧面验证了,为什么大多数人挤破了头也要喝一口古树茶。因为古树茶树龄高,滋味好,耐泡度高,能给喝茶的茶友带去美的感受。

正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茶树的生长环境也会对茶叶的滋味及耐泡度产生影响。

如果茶树生长在海拔高、土壤肥沃、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则最终呈现出来的的茶品质量肯定是内含物质丰富、口感饱满、耐泡度高的茶叶。

③叶片的老嫩程度

茶叶的耐泡度也和叶片的老嫩程度相挂钩。如果茶叶中全是芽尖,则这种茶的耐泡度肯定不高;如果茶叶是以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叶为采摘标准的,则这种茶的耐泡度会相对高一点。

因为粗老的原料具有丰富的内含物质,内含物质析出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在饮用时需要多次冲泡,耐泡度自然较高。

一般来说,绿茶所需原料较嫩,耐泡度较低。而普洱茶以一芽两叶或三叶为采摘标准,耐泡度高。

但这并不能说明,普洱茶品质就比绿茶好。因为虽然和绿茶相比,普洱茶比较耐泡,但这是由于两者不同的加工工艺决定的。

④制作中不同的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中的揉捻是影响茶叶耐泡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原料相同的茶叶,如果有的茶叶揉捻程度过重,就会破坏茶叶中的细胞壁,使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充分析出,则耐泡度就很低。

因此要想提升茶叶的耐泡度,就一定要注意加工工艺中的揉捻程度,使揉捻程度能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区域内。

除此之外,叶片完整性越高,茶叶的耐泡度越高。虽然有的茶叶碎渣出味很快,但耐泡程度偏低。就像,受人喜爱的红碎茶滋味浓烈,但美中不足的是耐泡度很低,往往喝茶人还没喝尽兴,茶叶内含物质就全部释放了。

⑤冲泡技巧及方法

同样一款茶,由于冲泡时间和温度不同,茶叶的耐泡度也不一样。究其原因,茶叶耐泡度会受到水量、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首先,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会影响一款茶叶的耐泡度。投茶量少,注水量多的茶叶耐泡度低;投茶量多,注水量少的茶叶耐泡度高。

其次,出汤速度也会影响茶叶的耐泡度,快进快出的茶叶更耐泡,出汤速度越慢的茶叶不耐泡。

最后,水温高低也会影响茶叶的耐泡度。水温高,茶叶析出的内含物质越多,则耐泡度越低;水温低,茶叶析出的内含物质越少,则耐泡度越高。

俗话说“一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而大多数茶叶的前两泡就奠定了茶叶耐泡度的高低和香气滋味的好坏,是不对的。

一旦前两泡茶的温度较高、浸泡时间过长,茶叶中析出的内含物质就越多,因此耐泡度也会变低,不利于茶叶良好滋味口感的形成。

其实就六大茶类综合来看,我们不能说耐泡度低的茶就不是好茶。但在普洱茶中多数好茶都具有极高的耐泡度,而且这一因素也是我们判断一款好茶的依据之一。

我们是建议是:一款茶的好坏不能单凭耐泡度去决定,还要综合其口感、香气等多方面的因素,有时候耐泡度高的茶叶品质不一定就是好的。

耐泡的不一定是好茶,但好茶一定耐泡!


一个产品,不管披上多厚重的文化外衣,只要当成买卖做,进入商业流通领域,就会产生竞争,这一点,茶当然不例外。特别是茶这类商品,兼具生活日用和文化载体两种属性,与国人在各个层面上休戚相关,竞争还格外激烈,这种竞争,既来自于同行业市场层面的竞争,也来自于不同茶类间,因口感追求不同而形成的竞争。

经常遇到以普洱为主的朋友试饮岩茶,其中交流的最多的,就是岩茶陈化和耐泡度两个话题。

大家因为茶坐在一起交流,本身是件很愉快的事,但这种交流容易产生障碍,一来这个话题明显是以普洱为主导,在武夷山当着岩茶说普洱,有“上门请客”之嫌;二来,岩茶的受众可谓小众,越是小众,为人所知越少,与品饮武夷茶伴生的自尊心也越强,不同的语境下交流,产生的不仅仅是火花,也有可能是爆炸。

不过,当彼此能够不抱门户之见,同时抛弃品饮上的成见,通过交流能够达成共识,那是最令人愉快的,也是一泡茶喜闻乐见的局面。

储存和耐泡,都是相对指标,拿岩茶而言,也有陈的,但是不以年陈和耐泡见长,岩茶今天的业界地位,绝非浪得虚名,但至少跟这两个指标没有直接联系,或者说两者起的作用并不大,因此,这两个指标在普洱和岩茶间进行横向对比,就像田忌赛马。

评审体系中,岩茶是物理和感官两大类八项指标。物理指标指条索、外形、整碎度和净度,感官指标指的是香气、汤色、回甘和叶底。但大部分人说什么茶好,是从喝上论的,也就是感官这一类,好不好喝,是从香气、汤色和回甘上看,叶底几乎不说,其他茶类的评审体系我完全不懂,但是至少集体茶(饼茶、团茶),是不能谈叶底的,因为这个指标跟整碎度关联紧密呢。

从列举的两大类八个指标,看得出来,岩茶的评审指标侧面反映着对品饮者的要求,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多数人觉得“岩茶不好喝”,或者“喝不懂岩茶”的原因了。

岩茶是半发酵茶,是不发酵茶(绿茶)和全发酵茶(红茶)的集成,从品饮上看,不发酵茶有鲜爽度的追求,发酵茶又有存储转化的需要,因此,从时间上看,岩茶的品饮最佳时间有它自己的要求,不是越新越好,但也不是越陈越好,这个时间取决于精制工艺,“家家卖弄隔年陈”,是工艺和销售周期决定的,如果把岩茶的陈化和“能喝的古董”放在一起说,那就是鸡同鸭讲,不是一回事。

时间上,相对普洱,岩茶喝的是当下。空间上呢?现在动不动说茶仓,(我估计)这个茶仓的概念来自于洋人,老百姓做个茶,怎么储存粮食就怎么储存茶,你搞个那么高级的茶仓,专门存放茶,是很科学很完备,可它完全脱离了老百姓的茶形式,这茶的根基从哪儿来呢?反过来,没有茶仓储茶就不是好茶,那茶都是老百姓从山上收的,地里做的,那这算是好,还算是不好呢?

再从耐泡这个问题上讲。耐泡呢,是这个问题,耐泡的不一定是好茶,但好茶一定耐泡。但我想知道,有没有哪一篇茶的文献和史料提及耐泡度的?要一泡8g的武夷茶经开水冲泡,茶汤数道不弱,客观吗?内含物的流失趋弱是个基本常识,说岩茶“耐泡”那是夜里走路唱歌,卖茶的人给自己壮胆的。

我打过一个很粗鲁的比方,把茶喝得寡淡就是把一个美女剥得一丝不挂,是房地产老板搞二流女明星,一定要把本钱搞回来的做法!喝茶,非要灌一肚子水,输液不比喝茶难道更见效?

耐泡度也是为了迎合屌丝消费,而消费屌丝的一个伪指标。耐泡不耐泡,跟冲多少杯有什么关系?茶碗的容量、喝茶的人数、水温的高低都是变量,耐泡耐泡,究竟怎么个耐泡法呢?

事茶习茶是为了长久的经营。茶的经营过程也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过程,在知己知彼中不断精进,也是一个经营者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每一种茶在历史长期的发展中,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评审体系,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拿我们的武夷岩茶来说,它的“香、清、甘、活”就是它自己的符号化印迹,面临业界竞争时,要熟悉自己的那一套语言模式,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武夷山水茶得天独厚,为了买卖需要,干东施效颦这类糗事,这不是一个武夷茶人应有的范儿。

进一步而言,任何茶的经营者都应该如此,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每种茶都有自己的风格,天赋各异,恰恰是茶这个精灵吸引我们的地方,如果能为自己卖的茶多争取一个顾客,那就多努力一下,如果争取不来,买卖不成,那也应以礼相待,不要冷眼相向。

天下茶人是一家。毕竟,只要是喝茶人,就是同道者。

好茶一定耐泡,但耐泡不一定是好茶!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这茶耐泡!言下之意,是暗指这是一泡好茶。

但转念一想,粗枝大叶的苦丁茶一定比精工细制的西湖龙井耐泡吧,可是能说苦丁茶是好茶,西湖龙井就不是好茶吗?肯定是不能的。

那么,好茶与耐泡,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清这两者的关系呢?

所谓耐泡,通常是指茶经过多次冲泡之后,我们还能够从茶汤中感受到它的香气韵味。

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其中的变量非常多。

举个红碎茶的例子,喝过的人一定知道,这个茶第二次过水的时候就基本没味道了。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茶非常碎,水浸出物的释放速度非常快,和整片茶叶缓慢的释放水浸出物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了解了其中的这些因素才能弄明白茶耐泡与否。

1、茶树的品种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基因很重要。

理论上讲,乔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

因此,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乔木茶的耐泡度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常常比较耐泡的原因。

2、叶片的老嫩及整碎程度

一般情况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的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

这是因为粗老的原料,其内涵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也是为什么细嫩的绿茶耐泡度一般,而粗老的茶叶耐泡度更高的原因。

另外,茶叶完整程度与茶叶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

一些茶条较细碎的(如红碎茶),由于茶叶中的物质较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3、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一般认为,茶树的树龄越大,耐泡度越高。

但严谨地说,应该是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耐泡度越高。

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否则就没有意义,至少不够严谨。

4、制作中的揉捻

毛茶制作中,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茶叶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5、冲泡方法

这点非常重要,常常有这种事发生:同样的茶,不同人、不同时候冲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样。

这里有三个变量:

第一,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第二,出汤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第三,水温的高低也能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温越高茶叶耐泡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综上来看,我们理解完以上的这些条件之后,相信大家对于耐泡和好茶之间的关系应该比较清晰了吧。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耐泡并不一定就是好茶,得一一对比完上述的这些条件之后才能确认。

而当这些条件相差无几的时候,我们可以肯定,好茶大多是比较耐泡的。

茶叶越耐泡,品质越好吗?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这茶耐泡!

言下之意,是暗指这是一泡好茶。但转念一想,普洱茶或黑茶一定比精工细制的西湖龙井耐泡吧,可是能说西湖龙井就不是好茶吗?肯定是不能的。

那么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是不是越耐泡茶就越好?耐泡一定是好茶吗?

在买茶的时候,有的茶友们会询问这个茶会耐不耐泡?耐泡度的确是判断茶叶质量的一个方面。耐泡体现了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经得起冲泡,但是与茶叶好坏并无绝对关系。

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特点,要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来一概而论。同样的茶类,一般来说,茶叶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气越丰富,品质越好。

因此,是否耐泡与茶叶品质并没有绝对关系。

决定耐泡度的因素

所谓耐泡,通常是指茶经过多次冲泡之后,我们还能够从茶汤中感受到它的香气韵味。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其中的变量非常多。

1.茶树的品种

理论上讲,乔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因此,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乔木茶的耐泡度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常常比较耐泡的原因。

2.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树龄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因素是息息相关的,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严谨地说,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滋味越醇厚,耐泡度越高。这也是有的茶友追捧古树茶的原因之一。但如果老到一定程度,茶树出现了衰老的病症,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们平时常说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说的都是茶树的生长环境的重要性。茶树周边的生态环境优美、海拔够高、土质肥厚,出产的茶叶一定是内质丰厚、口感饱满的,会更耐泡一些。

3.叶片的老嫩程度

一般情况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这是因为粗老的原料,其内涵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如:绿茶的原料一般较嫩,嫩芽的酚氨比很高,鲜美清香。而乌龙茶采到一芽三四叶,芽叶连枝,叶片有一定的成熟度,其中的茶梗也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故相对而言,乌龙茶比较耐泡,当然也与两者加工工艺不同有关。

另外,茶叶完整程度与茶叶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一些茶条较细碎的(如红碎茶),由于茶叶中的物质较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4.制作中的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主要是制作中的揉捻。同样的原料如果揉捻程度过重茶汁浸出就会很快,就没那么耐泡。所以在揉捻时一定要把握轻重。

其次,越完整的茶叶越耐泡。茶叶的碎渣子很容易泡出味,但耐泡程度不高。像一些红碎茶,经过揉切成小碎片,容易泡出很浓烈的滋味,但是泡一两次很快就没味了。

5.冲泡方法

同样的茶,不同人、不同时候冲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样。这是由主要与茶水比例,还跟时间和温度有关。对于大多数茶叶而言,如果头两泡没泡好,会影响接下去的香气和滋味。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浸泡时间过长,就会使茶中的物质过早过多浸出,导致接下滋味变淡了。

看完之后,相信大家对于耐泡和好茶之间的关系有了清晰的了解。当这些条件相差无几的时候,可以肯定,耐泡并不一定就是好茶,但好茶大多是比较耐泡的。

好茶一定耐泡,但耐泡不一定是好茶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这茶耐泡!言下之意,是暗指这是一泡好茶。但转念一想,粗枝大叶的苦丁茶一定比精工细制的西湖龙井耐泡吧,可是能说苦丁茶是好茶,西湖龙井就不是好茶吗?肯定是不能的。那么,好茶与耐泡,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清这两者的关系呢?所谓耐泡,通常是指茶经过多次冲泡之后,我们还能够从茶汤中感受到它的香气韵味。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其中的变量非常多。

举个红碎茶的例子,喝过的人一定知道,这个茶第二次过水的时候就基本没味道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茶非常碎,水浸出物的释放速度非常快,和整片茶叶缓慢的释放水浸出物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了解了其中的这些因素才能弄明白茶耐泡与否。

1、茶树的品种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基因很重要。理论上讲,乔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

因此,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乔木茶的耐泡度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常常比较耐泡的原因。

2、叶片的老嫩及整碎程度

一般情况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的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

这是因为粗老的原料,其内涵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也是为什么细嫩的绿茶耐泡度一般,而粗老的茶叶耐泡度更高的原因。

另外,茶叶完整程度与茶叶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一些茶条较细碎的(如红碎茶),由于茶叶中的物质较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3、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一般认为,茶树的树龄越大,耐泡度越高。但严谨地说,应该是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耐泡度越高。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否则就没有意义,至少不够严谨。

4、制作中的揉捻

毛茶制作中,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茶叶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5、冲泡方法

这点非常重要,常常有这种事发生:同样的茶,不同人、不同时候冲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样。

这里有三个变量:

第一,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第二,出汤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第三,水温的高低也能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温越高茶叶耐泡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综上来看,我们理解完以上的这些条件之后,相信大家对于耐泡和好茶之间的关系应该比较清晰了吧。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耐泡并不一定就是好茶,得一一对比完上述的这些条件之后才能确认。而当这些条件相差无几的时候,我们可以肯定,好茶大多是比较耐泡的。

茶存着,就一定会好吗?不一定……


古玩界有一句名言:“如今贵重的古玩,在制作时就已是珍品;如古玩本身没有价值,并不会因为制作时间久远而显得珍贵”(赵汝珍)。

简单地说,垃圾放一千年还是垃圾。引申到茶的收藏,也是如此。不好的茶,藏一百年还是垃圾。

茶的收藏,确实是投资的很好途径。一些越陈越好的茶,比如:普洱、黑茶、老白茶等,存储的价值随着年限的增加,品饮价值同步增加。由此带来价格的自然增长,每年递增20%以上是没问题的。喝老茶,存新茶,也是一种乐趣。

但不是所有的茶,都有存储的价值,也不是所有的茶都越陈越好。

1.施化肥农药的茶

首先,施化肥农药的茶叶中会含有不是茶叶本身的物质,茶水会有不自然的味道。打个比喻,就象土鸡和饲料鸡的区别。

另外,在陈年转化过程中,茶所含的化肥农药成份,会影响茶的转化,存久了,可能会出现如锁喉、叮舌头、哈拉味等不良的味道。

2.重金属超标的茶

不会因为存储而减少重金属的含量。

3.宁存苦,不存薄

1、内含物质不丰富的茶,滋味会越存越薄,存储的价值是下降的。

2、内含物质丰富的茶,比如茶多酚和茶碱含量高的茶,新茶时苦涩味重,不太好喝,但经过长时间存储,通过酶和微生物参与转化,品饮价值却会越来越好。

4.必须干仓存储

干仓存储尽管转化慢,但不易产生黄曲霉素等有害菌群。

这里单独说一下“金花菌”(冠突散囊菌):它是一种抑制作用极强的强势菌种,喜欢干爽的环境,只要它生长出来,其它杂菌就被抑制了,因此“金花”菌又被称为“霸王菌”。所以有“金花菌”的茶,存储安全是有保障的。

5.政策风险

如果你的存储,是为了以后销售的,三超的茶(农残、重金属、有害菌超标的茶)存储还存在政策风险。一旦国家严格执行标准,这些茶将无法在市场流通,你自己也不敢喝,只能砸在手里。

6.适合储存的好茶

1、好土壤:“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陆羽《茶经》),土壤是茶的内含物质的决定因素,

2、高海拨:因为海拨高(至少600米以上),一者是污染物少;二者是,海拨高,夜间温度低,害虫不易存活,就可以不打或少农药。

3、长树龄:树龄长的茶树,碳的代谢明显,生成大量的单糖、寡糖、多糖、透明质酸、半纤维素等,内含物质丰富,存在后期转化基础。

4、合适的经纬度:经纬度决定茶的生长周期和气候环境,一般认为,茶叶生长的最佳经纬度为东经105-115度,北纬25-30度。比如黑茶产地湖南安化的经纬度为:东经111.53,北纬28.51,因此自古出产好茶。

5、有机茶:由于不施无机化肥和农药,对生长环境也有极高的要求,所以存储有机茶,是一个保险的选择。

6、野生或原生态茶:这个自然是极好的。

耐泡一定是好茶吗?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这茶耐泡!言下之意,是暗指这是一泡好茶。但转念一想,普洱茶或黑茶一定比精工细制的西湖龙井耐泡吧,可是能说西湖龙井就不是好茶吗?肯定是不能的。那么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是不是越耐泡茶就越好?耐泡一定是好茶吗?

在买茶的时候,有的茶友们会询问这个茶会耐不耐泡?耐泡度的确是判断茶叶质量的一个方面。耐泡体现了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经得起冲泡,但是与茶叶好坏并无绝对关系。

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特点,要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来一概而论。同样的茶类,一般来说,茶叶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气越丰富,品质越好。

因此,是否耐泡与茶叶品质并没有绝对关系。

所谓耐泡,通常是指茶经过多次冲泡之后,我们还能够从茶汤中感受到它的香气韵味。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其中的变量非常多。那么,决定耐泡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1、茶树的品种

理论上讲,乔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因此,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乔木茶的耐泡度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常常比较耐泡的原因。

2、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树龄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因素是息息相关的,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严谨地说,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滋味越醇厚,耐泡度越高。这也是有的茶友追捧古树茶的原因之一。但如果老到一定程度,茶树出现了衰老的病症,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们平时常说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说的都是茶树的生长环境的重要性。茶树周边的生态环境优美、海拔够高、土质肥厚,出产的茶叶一定是内质丰厚、口感饱满的,会更耐泡一些。

3、叶片的老嫩程度

一般情况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这是因为粗老的原料,其内涵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如:绿茶的原料一般较嫩,嫩芽的酚氨比很高,鲜美清香。而乌龙茶采到一芽三四叶,芽叶连枝,叶片有一定的成熟度,其中的茶梗也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故相对而言,乌龙茶比较耐泡,当然也与两者加工工艺不同有关。

另外,茶叶完整程度与茶叶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一些茶条较细碎的(如红碎茶),由于茶叶中的物质较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4、制作中的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主要是制作中的揉捻。同样的原料如果揉捻程度过重茶汁浸出就会很快,就没那么耐泡。所以在揉捻时一定要把握轻重。

其次,越完整的茶叶越耐泡。茶叶的碎渣子很容易泡出味,但耐泡程度不高。像一些红碎茶,经过揉切成小碎片,容易泡出很浓烈的滋味,但是泡一两次很快就没味了。

5、冲泡方法

同样的茶,不同人、不同时候冲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样。这是由主要与茶水比例,还跟时间和温度有关。对于大多数茶叶而言,如果头两泡没泡好,会影响接下去的香气和滋味。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浸泡时间过长,就会使茶中的物质过早过多浸出,导致接下滋味变淡了。

看完之后,相信大家对于耐泡和好茶之间的关系有了清晰的了解。当这些条件相差无几的时候,可以肯定,耐泡并不一定就是好茶,但好茶大多是比较耐泡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