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该如何潜移默化影响世界?

发布时间 : 2019-11-16
茶文化 红茶介绍以及茶文化 茶文化发展的历程

茶文化。

中国文化,四字而已,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可胜言。茶与茶文化,滥觞于中国,曾对世界产生过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如今的日本茶道、韩国茶艺,都深受中国茶文化的启迪和影响。

这种影响,如今以更润物细无声的姿态延续着,不张扬,不高调,却同样有力、绵长。

昨日下午,来自前美国国会、犹他州参议院、明尼苏达教育厅、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犹他州七峰七洋教育机构、美国HPNA公司、明尼苏达州大圣克劳德发展集团、美国MHz电视网、孔子学院美国中心等20余人组成的中美国际教育考察团,来到位于北京吴佩孚故居的正山堂茶苑,在翰墨茶香中,深度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考察团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茶生活方式有着浓郁的兴趣和认同感,正山堂茶苑在孔子学院的支持和指导下,围绕“以茶为媒和茶之美”,精心准备了老北京四合院参观体验、茶文化讲座、书法体验等丰富多元的文化内容。

茶艺表演、茶文化分享、红茶品鉴,在“俭、清、和、静”的茶事氛围里,外国友人渐渐融入中国人喝茶慢下来、静下来的过程,感受中国清饮红茶的茶境茶趣。

红茶品鉴

以茶为引,墨写茶香,也书写友谊。在正山堂书画院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外国友人现场提笔,尝试创作。一笔一画,在点线交织的横竖曲折之间,感受中国汉字的复杂多变,体会中国独到的美学魅力。

一杯红茶,是品饮,也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媒介,自古以来便是如此。如今,中国国力强盛,文化自信不断提升,作为传承红茶四百年的民族企业,正山堂在深耕红茶产品和品牌的同时,也一直在精耕红茶文化,一点点集合传统文化的力量,构建传统文化的集大成平台。

正山堂茶苑、正山堂书画院,就是在数年跬步积累下,逐步形成的文化集合平台和艺术展示空间。茶为媒介,书法、绘画、琴艺、花道等中国传统艺术精粹为载体,跨越时间、跨越空间。

这个集文化大成的平台,是为传承,为发扬,为当下,更为未来。相信在海内外传统文化传播者和践行者的不断努力下,中国茶文化将对各国文化交流起到更大的作用,以茶为桥梁,将不同国籍的友人们紧密联结,创造更多人类共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cy316.com扩展阅读

中国茶文化是如何传到世界各地的


中国是茶文化大国,也是茶文明的发源地,如今世界各种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基本上都是我国传播出去的,那么,你知道中国茶叶是怎么传到世界各地的吗?

据推测,中国茶叶传播到国外,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约于公元五世纪南北朝时,我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公元805、806年,日本最澄、海空禅师来我国留学,归国时携回茶籽试种;宋代的荣西禅师又从我国传入茶籽种植。日本茶业继承我国古代蒸青原理制作的碧绿溢翠的茶,别具风味。

中国茶文化

十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时,将中国砖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带至中亚以远。十五世纪初,葡萄牙商船来中国进行通商贸易,茶叶对西方的贸易开始出现。而荷兰人约在公元1610年左右将茶叶带至了西欧,1650年后传至东欧,再传至俄、法等国。十七世纪时传至美洲。印度尼西亚于1684年开始传入我国茶籽试种,以后又引入中国、日本茶种及阿萨姆种试种。历经坎坷,直至19世纪后叶开始有明显成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速了茶的恢复与发展,并在国际市场居一席之地。

1780年,印度于由英属东印度公司传入我国茶籽种植。至19世纪后叶已是“印度茶之名,充噪于世”。17世纪开始,斯里兰卡于从我国引入茶籽试种,复于1780年试种,1824年以后又多次引入中国、印度茶种扩种和聘请技术人员。所产红茶质量优异,为世界茶创汇大国。1880年,我国出口至英国的茶叶多达145万担,占中国茶叶出口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1833年,在帝俄时代从我国传入茶籽试种,1848年又从我国输入茶籽种植于黑海岸。1893年聘请中国茶师刘峻周并带领一批技术工人赴格鲁吉亚传授种茶、制茶技术。

1888年,土耳其从日本传入茶籽试种,1937年又从格鲁吉亚引入茶籽种植。1903年,肯尼亚首次从印度传入茶种,1920年进入商业性开发种茶,规模经营则是1963年独立以后。1924年南美的阿根延由我国传入茶籽种植于北部地区,并相继扩种。以后旅居的日本与苏联侨民也辟建茶园。50年代以后茶园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成为南美主要的茶生产、出口国。

万里茶道

20世纪20年代几内亚共和国开始茶的试种。1962年我国派遣专家赴几内亚考察与种茶,并帮助设计与建设规模为100公顷茶园的玛桑达茶场及相应的机械化制茶厂。1958年巴基斯坦开始试种茶,但未形成生产规模。1982年,我国派遣专家赴巴基斯坦进行合作。20世纪50年代阿富汗共和国试种茶。1968年,应阿富汗政府邀请,我国派遣专家引入中国群体品种。1962年我国派遣茶专家赴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的马里共和国,通过艰辛的引种实验,取得成功。

20世纪60年代,玻利维亚共和国最初从秘鲁引进茶种试种。70年代台湾农业技术团赴玻考察设计与投资,开始规模种植茶园。1987年应玻政府请求,我国派遣茶专家赴玻,帮助建设200公顷的茶场及相应的机械化制茶厂。1983年,我国向朝鲜民主共和国提供茶种试种,并在黄海南道临近的西海岸的登岩里成功种植。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国,种茶起源可以追溯到9世纪20年代,经过千年沧桑,至今茶叶生产初具规模。

目前,中国茶叶已行销世界五大洲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引种了中国的茶籽、茶树,茶园面积247万多公顷,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

什么是中国的茶文化?该如何选茶吧?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1、茶文化的概念

广义--是指人类在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茶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是专指“精神财富”部分,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2、茶文化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茶的产品、茶的功能

社会属性--人对茶的利用、对茶的寄托。

茶叶中内含物成分

茶叶中的内含物成分种类含量,随不同茶类、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生产地域、不同生产季节、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不同栽培管理方法、不同加工工艺技术、不同原料级别而有差异。

据现代科学检测,茶叶中含有600余种物质,其中有机物质有500余种,约占总量的93.0%~96.5%;无机化合物有100余种,约占总量的3.5%~7.0%。

茶叶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与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等,保健物质主要有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茶皂素、生物碱、芳香类物质等。

茶多酚类

(包括儿茶类、黄酮类、黄酮醇类、酚酸类、花色甙类、羟基-基烷醇类等40余物质组成的化合物),其含量约占干物质总量的15%以上,高的可超过40%,大叶种高于中小叶种。

茶色素类

(包括叶绿素、茶黄素、茶红素、β一胡萝卜素等),约占干物质总量的15.36%~33.42%。

茶多糖

是一类组成复杂且变化较大的混合物,是一种酸性蛋白,并结合有大量矿质元素,其含量约占干物质的2.34%~5.13%。

茶皂素

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衍生物,其含量只占干物质总量的0.07%左右。

蛋白质与氨基酸

蛋白质为一类高分子量的含氮有机物,约占干物质总量的20%~30%,但是只有10%左右可溶于热水。在茶叶中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氨基酸,共有30余种,大多数为人体所必需,其中有8种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

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约为干物质总量的2%~5%,其中茶氨酸约占氨基酸总量的50%,精氨酸约占13%,天门冬氨酸约占9%,谷氨酸约占8.7%,其余约占13%。

生物碱

为一种嘌呤类化合物,包括咖啡碱、可可碱、茶碱,约占干物质总量的3%~5%,其中咖啡碱占有2%~4%,可可碱与茶碱占1%。

矿物元素

茶叶中的矿质元素相当丰富,磷、钾含量最高,钙、镁、铁、锰、铝次之,铜、锌、钠、硫、硒、氟为微量元素,人体必需的24种矿质元素。

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饮用的茶

人的体质有寒热虚实之别,茶性有寒凉温热之异。

一、绿茶茶性寒凉

只适宜阳盛体热和阴虚火旺之人饮用,脾胃虚寒之人不宜饮用。

二、红茶茶性温和

适宜所有人饮用,特别是老人、少儿、孕妇、胃寒病人饮用。如果在饮用红茶前,在冲泡好的红茶汤中加入牛奶、方糖,不但风味独特,而且养生保健功效更佳。如果喜欢饮用特殊风味的红茶,可加入柠檬、草莓、桂皮、姜汁、荔枝汁等配料饮用,更有一番风味。也可以制成泡沫红茶、珍珠奶红茶等调饮式红茶,其品饮情趣与文化价值更高。

三、青茶茶性不寒不热

是一种中性茶,大多数人可选择饮用。但是,近几年采用轻发酵工艺加工而成的清香型铁观音和广东生产的单丛乌龙茶,其茶性寒凉,脾胃虚寒之人不宜选择此茶饮用。

四、黑茶茶性温和

在六大基本茶类中茶性最平和的茶类,适宜所有人饮用。同时,黑茶的渥堆是一种湿热发酵过程,大量菌类微生物参予了发酵,至渥堆、干燥、贮放后大量益菌微生物仍存留在茶体中,饮用黑茶既可养生保健、强身健体,又可生津止渴,利尿通便。

选择黑茶时适宜选择熟茶,不要选择未达到品质标准的生茶,以免损伤身体。

五、黄茶茶性接近绿茶,不宜饮用绿茶之人不宜饮用黄茶。

六、白茶茶性近似青茶,适宜饮用青茶之人亦适宜饮用白茶。

七、代用茶大多具有保健与药用功效,故民间用其代替茶饮。代用茶性较为复杂,应以茶性和民间实践经验为依据,科学选择代用茶。

苦丁茶其味苦,茶性寒凉,入脾、胃、肝、胆、肺五经,适宜头火盛,胃火高,内湿大的人饮用,所以广东人把苦丁茶作为清热消暑的凉茶饮用。

世界各国茶文化你知道多少?


众所周知,茶产自中国,在中国已经拥有了五千年的历史。但在地处南美州的阿根廷,也有一种古老的茶叫做“马黛茶”,虽然与中国茶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当地人的心目中,那就是“仙草”。

马黛茶、探戈、烤肉和足球,构成了阿根廷人的快乐生活。马黛茶以阿根廷的产量最多,成为马黛茶的主要生产国。在阿根廷被奉为“国宝”、“国茶”。他们很喜欢马黛茶的滋味,这种马黛茶的味道很苦,外国人很难接受这种苦味;但是,阿根廷人祖祖辈辈饮用这种茶,不但早已习惯了这种苦味,还觉得这样的苦茶能够提神、爽口,越喝越觉得有味道,越爱喝。因此,饮用马黛茶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在《跳房子》里写道:“马黛茶喝完了,我也就完蛋了。”“他研究着马黛茶在壶中的特殊情形,热水一沏就浮了上来,如同呼吸一样发出阵阵香气,随着吸吮,茶叶就往下落,一片片贴在一起,逐渐失去了光泽和香气,除非再用水沏,才能再次活跃起来,这是阿根廷给孤独悲伤者补充的元气。”

马黛也被称为巴拉圭草,原本是冬青科的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树叶翠绿,呈椭圆形。每年的4-8月,是马黛茶丰收的季节。南美洲人把绿叶和嫩芽采摘下来,经过晾晒、烘烤、发酵和研磨等工序,就制成了芳香可口的马黛茶。马黛茶味苦涩,在冲泡时一般都要加入些草莓、苹果、柠檬、橙子等不同的水果汁,以降低苦涩味。

阿根廷的足球水平闻名世界,很多球迷也听说过马黛茶。马拉多纳被记者多次拍到手捧马黛茶的样子,他说没有马黛茶就没有“上帝之手”;梅西也是马黛茶的忠实“粉丝”,每次回到阿根廷首先要用最地道的方式冲上一杯马黛茶。在阿根廷有俗话说:“赶路的时候,马黛帮你解乏;出汗的时候,马黛给你清凉;口渴的时候,马黛帮你解渴。”这种喝茶的感觉是具有普遍性的,不论是什么档次的人,对马黛茶的感觉都是一样的。

对于阿根廷人而言,他们喝马黛茶就像中国人喝绿茶一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