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会中,品茶之前为什么先转碗?

发布时间 : 2019-11-16
泡茶前为什么要洗茶 为什么喝了红茶会拉稀 为什么喝了红茶会失眠

【www.cy316.com - 泡茶前为什么要洗茶】

在很多涉及到日本茶会的电影中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主客双方在正式品茶之前,都会将手中的茶碗转两三下,然后再喝茶。

大家也许会心存疑惑,“转碗”这个动作在日本茶会中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一定要进行这个动作?

根据转碗对象的不同,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主人对客人转碗”和“客人对主人转碗”两种情况来解释。

通常来说,在主人完毕点茶后会先将茶碗放在掌心观察一下,然后慢慢地把茶碗的正面转向客人,以便将茶碗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客人。

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完成茶道仪式,在重视礼节的日本社会中,这更是一种待客之道的体现。

作为客人,在接过主人点好的茶之后,要用右手端起茶碗,放到左掌心上,然后顺时针转动茶碗两次,将茶碗的正面面向主人后才能开始喝。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开茶碗的正面,以免嘴巴贴着茶碗的正面。这个动作表达了对主人的尊敬。

在一些正式的茶会上,客人之间还会相互传递品尝同一碗茶,这时,每一位客人在饮用完茶后,要将茶碗轻轻转回,使茶碗的正面仍然对着下一个客人。

而关于茶碗转动的次数这一点,除了少部分资历深厚的茶人只转一次以外,一般的茶客都会转两次。

cy316.cOM编辑推荐

品茶先懂“十四”道汤味


中国茶叶种类繁多,因其制法、产地、品种以及鲜叶质量等因素的不同,滋味千差万别。虽然茶汤的滋味是感觉器官凭直觉地感受,但在长期总结实践中,大家对茶汤滋味的基本类型有了大致的区分。在众多茶叶生产和科研工作者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积累的基础上,茶汤滋味大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种类型。

一、浓烈型

一般用于描述绿茶的滋味。有清香和熟板栗香,入口内含物丰富,似喝浓汤之感,味浓而不苦,富收敛性而不涩,回味长而爽口,有甜感,似吃新鲜橄榄。一般芽肥壮、叶肥厚,嫩度较好的一芽二、三叶,其内含物丰富,制茶合理的一般属此型。茶类示例:屯绿、婺绿。

二、浓强型

一般描述发酵偏轻的红碎茶,是优质红碎茶的典型滋味特征。浓是指茶汤浸出物丰富,茶汤吸入口中,浓稠粘滞舌头;强则是指其刺激性大,有紧口感。这类茶一般适中采摘,以内含物丰富的鲜叶或者大叶种鲜叶为原料,萎凋适度偏轻,揉切充分,发酵适度偏轻的红碎茶制法。

茶类示例:阿萨姆红碎茶、肯尼亚红碎茶。

三、浓厚(爽)型

入口内含物丰富,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收敛性,味厚,回味甘爽。一般原料嫩度较好,叶片厚实,制法合理。

茶叶示例:凌云白毫、南安石亭绿、舒绿、遂绿、滇红、武夷岩茶等。

四、浓醇型

优质的工夫红茶、毛尖、毛峰以及部分青茶属于此类。其入口感到内含物丰富,有刺激性但较小,其刺激性弱于浓厚,高于醇厚,回味甜或甘爽。茶类示例:优质的工夫红茶、毛尖、毛峰以及部分青茶属于此类。

五、醇厚型

醇是指其滋味味尚浓,有刺激性但较小,回味略甜或爽;厚则指茶汤的厚度。鲜叶内质好,制工正常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均有此味型。

茶叶示例:祁红、川红以及部分闽红、涌溪火青、高桥银峰、古丈毛尖、庐山云雾、水仙、色种、铁观音等。

六、醇爽型

滋味不浓不淡,不苦不涩,回味爽口。鲜叶嫩度好,加工及时合理。

茶叶示例:蒙顶黄芽、霍山黄芽、莫干黄芽以及中、上等工夫红茶等。

七、醇和型

不苦涩,有厚感,回味平和较弱,但刺激性高于平和。

茶叶示例:中级工夫红茶、湘尖、天尖(包括贡尖、生尖)、六堡茶。

八、鲜浓型

鲜是指似吃新鲜水果的感觉。这种类型味鲜而浓,回味爽口。鲜叶嫩度高,叶厚芽壮,制造及时合理而成,一般属于此类型。

茶叶示例:黄山毛峰、婺源茗眉等。

九、鲜醇型

味鲜而纯,回味鲜爽。鲜叶较嫩、新鲜、制造及时的绿茶、红茶和白茶多数此类型。茶叶示例:太平猴魁、顾渚紫笋、高级烘青、大白茶、高级祁红、宜红等。

十、鲜淡型

味鲜甜舒服、味较淡。该类茶一般多酚类、儿茶素和水浸出物较少,氨基酸含量稍高。茶叶示例: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十一、清鲜型

有清香味、味鲜爽。鲜叶细嫩,制作精工的名优绿茶和红茶都有此滋味。茶叶示例:碧螺春、蒙顶甘露、南京雨花茶、都匀毛尖、白琳工夫以及各类银针茶等。

十二、陈醇型

陈味带甜,鲜叶尚嫩,制造中有发水闷堆的陈醇化过程。

茶叶示例:普洱茶、六堡茶等。

十三、甜醇型

味感甜醇,有鲜甜之感,醇甜、甜和、甜爽均属此型。其原料细嫩而新鲜,制造讲究。茶叶示例:安化松针,恩施玉露、白茶、小叶种工夫红茶等。

十四、平和型

属于此味的茶类很多,一般口感平和、有甜感、不苦不涩。其原料一般较老,整个芽叶一半以上已老化,制造正常。

茶会中最常遇到的几个难题


相信不少茶友在茶会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吧。

难题一:众口难调,席中茶友口味轻重不一、对茶汤愉悦点侧重不同,甚至对茶品接纳不一。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中规中矩的冲泡来处理。当然,也可以有灵活的处理方式。笔者在茶室组织品茶会时,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有个别茶友肠胃不适或晚上喝了茶影响睡眠,当茶会以品饮生普为主时,往往会为他“开小灶”,冲泡一小壶熟普或红茶。

有个特别有趣的案例值得一提,有一次笔者和两位茶友一起品一道陈年古树生普,茶友波总口味比较重,五金哥口味相对轻很多,而我介于他们两者之间,我灵机一动,采用紫砂壶直接分汤到杯、依次分汤(即先倒一杯给五金哥、再倒一杯给自己、最后倒给波总)的方式,兼顾了大家的口味,让大家的品饮愉悦感都最大化。

难题二:人多时hold不住场面。品茶会人数偏多(10-20人),容易出现茶泡不及给大家喝、茶泡不好等问题。

遇到这种情况,应选用耐冲泡的茶品(避免频繁换茶),采用大容量壶冲泡,或同时冲泡两壶茶。笔者每年都有多次担任超过20人品茶会主泡手的经历,同时配备两套煮水器,采用2把300cc的大容量紫砂壶进行冲泡,再安排几位茶友协助煮水和分汤,都能够安排妥当。值得强调的是,泡茶过程中需要歇茶(泡与泡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以让茶恢复释放水浸出物的较好状态),当人数较多时,往往会因歇茶时间把控不好而影响冲泡效果。因而,一席茶席的人数一般应控制在10人以内。

难题三:临时上阵器具不全带来尴尬。在大众茶友中,普遍存在用器随意的问题。

有一次,笔者有一位朋友药店开张,一众朋友前往祝贺,现场大家让我泡茶。茶席上唯一的瓷壶太小,出汤严重不顺,席上人多,泡不及给大家喝。我随即让朋友取来一个大碗,采用大投茶量高温冲泡、快速出汤的方式泡新制的乔木布朗生普,问题迎刃而解。席中朋友惊讶地问,怎么拿碗也可以泡茶?我说:“能把茶泡好就行嘛。”还有一次,笔者在北京与几位茶友用餐后准备用随身携带的一壶四杯喝茶,不料餐馆没有煮水壶,我们灵机应变,直接拿火锅炉来煮六堡茶,一边煮一边用勺子自助加茶汤,也喝得不亦悦乎。

当然,在茶会中还有其他问题也需要灵活把控的。例如,席中茶友有的喝得快,有的喝得慢,频率差异大。如果是随意的品茶会,可以适当在公道杯留汤,给喝茶频率较高的茶友增加添茶频率。又如,察觉到席中人对冲泡茶品愉悦度不高时,就应适时更换茶品,甚至调整茶单。

品茶先闻香,闻得到,喝得着!


品茶,主要是品香和品味,而香气,是茶最迷人的地方。对于初学者,知道茶很香,却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这种香,那么,茶香应该怎么品呢?

喝茶是一件闻得到、喝得着,并能触动记忆的事情。

当小啜一口,茶汤的顺滑与融入的茶香一起在口中溜过,茶的质量,在舌尖唤醒了沉睡的味蕾。亲爱的我的味蕾,你终究是熟睡了多久?茶的味道如此细致,却又如此地具有渗透力与活力。

1.茶香的构成

喝茶的时候,总是觉得茶特别香,像清香又像花香,像甜香又像醇香。香味很复杂,不好描述,茶香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呢?

茶香是一种混合物。迄今为止已鉴定的香气物质约有700种,鲜叶中香气物质近100种,制成绿茶之后,有200多种,红茶有400多种,乌龙茶就更多了。然而香气物质的种类虽然多,但含量却微乎其微,茶中的香气物质占干茶的0.005%~0.05%。可见,就是那么一点点物质,就让茶产生了美妙的香气。普洱茶是有气味的,多数人都只认识身边熟悉的参照物来说是某某香,其中某些香味是普洱茶的魅力和韵味所在,香味的高低、醇正、持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普洱茶的价值。

茶叶中的香气物质,按结构特w点大致分为四大类:

脂肪类衍生物

萜烯类衍生物

芳香族衍生物

含氧、氮的杂环化合物

2.我们是怎么感受茶香的?

我们感受茶香,主要分为两个途径。一是鼻腔感受,二是口腔感受。

第一个很好理解,鼻子就是闻气味的器官,茶香随着热气进入鼻子,再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香气的感受和记忆就形成了。

第二个是口腔感受。什么,口腔也能“闻”到香气?口鼻相连,喝茶的时候,茶汤咽下去,口腔中飘散的部分水汽传到鼻腔,常常让我们感觉到“口齿留香”。

3.茶香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普洱茶

清香味:清鲜淡然之意与浓郁芬芳截然不同,让人嗅来有素雅之感。

毫香味:这在普洱茶级别很高的时候会表现出来的香气特色。

鲜爽型花香:花香在普洱茶(生茶)中很常见,而且表现得多种多样,其中很多具有鲜爽花香特色的茶往往令人印象深刻。

焦糖香:这种香气给人的感觉如烤面包、饼干等烘烤而成的食品中的甜香。

干茶在茶壶里面的同时,可以清洁公道杯、茶杯,让公道杯和茶杯也能够升温,有利于完整的体现茶叶的香气和韵味。这样停留大约19秒以上,其它器具都清洁完了,可以微微掀开一点壶盖,轻嗅干茶的香气。

好的普洱茶,沉稳的香气散发出来,令人非常享受的,切不可错过。

绿茶

清香:清新淡雅的香,鲜而纯净。

毫香:由于绒毛多而产生的独特香气。

嫩香:幼嫩的原料与老原料制成的茶有明显差异。

板栗香:绿茶炒制过程产生的类似炒板栗的香气。

兰花香:高级绿茶带有的似兰花的香气,如龙井。

红茶

花香:发酵程度较轻的红茶带有清新的花香,如英红九号。

蜜香:浓醇的类似蜜糖的甜香,鼻子和口腔都能感受到。

果香:发酵适度产生的类似熟果味的甜香。

松烟香:用松木熏制产生的松香味,如正山小种。

乌龙茶

清香:清新高扬的香气,如清香型铁观音。

花果香:似花又似果的丰富香气,如台湾高山乌龙,凤凰单丛。

火香:由于焙火形成的烘烤香,如大红袍。

奶香:一些品种特有的牛奶般的香气,如金萱、部分单丛。

蜜香:发酵程度高的乌龙茶会有近似红茶的蜜香,如东方美人。

白茶

嫩香:原料鲜嫩而具有清鲜的香气,如白毫银针。

毫香:茶条多毫而带有特殊的毫香。

枣香、药香:白茶陈放成老白茶之后形成的浓厚的香气。

日晒香:白茶经过日晒,吸收阳光形成气味。

黑茶

醇香:黑茶特有的渥堆工艺形成的浓醇的香气。

菌花香:长有“金花”的黑茶特有的香气,如六堡茶。

木香:黑茶由于原料稍老而带有的木质气味。

4.茶香应该怎么品?

干品

抓一把干茶闻一闻,也可以呵一口气趁热闻。把盖碗内外都用热水烫一下,把水倒出,置入茶叶,加盖5秒后,趁热闻香。

湿品

品茶先闻香,茶香应该怎么闻?


喝茶是一件闻得到、喝得着,并能触动记忆的事情。

品茶,主要是品香和品味,而香气,是茶最迷人的地方。

当小啜一口,茶汤的顺滑与融入的茶香一起在口中溜过,茶的质量,在舌尖唤醒了沉睡的味蕾。亲爱的我的味蕾,你终究是熟睡了多久?茶的味道如此细致,却又如此地具有渗透力与活力。

对于初学者,知道茶很香,却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这种香,那么,茶香应该怎么品呢?

1、茶香的构成

喝茶的时候,总是觉得茶特别香,像清香又像花香,像甜香又像醇香。香味很复杂,不好描述,茶香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呢?

茶香是一种混合物。迄今为止已鉴定的香气物质约有700种,鲜叶中香气物质近100种,制成绿茶之后,有200多种,红茶有400多种,乌龙茶就更多了。然而香气物质的种类虽然多,但含量却微乎其微,茶中的香气物质占干茶的0.005%~0.05%。可见,就是那么一点点物质,就让茶产生了美妙的香气。普洱茶是有气味的,多数人都只认识身边熟悉的参照物来说是某某香,其中某些香味是普洱茶的魅力和韵味所在,香味的高低、醇正、持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普洱茶的价值。

茶叶中的香气物质,按结构特点大致分为四大类:

脂肪类衍生物

萜烯类衍生物

芳香族衍生物

含氧、氮的杂环化合物

2、我们是怎么感受茶香的?

我们感受茶香,主要分为两个途径。一是鼻腔感受,二是口腔感受。

第一个很好理解,鼻子就是闻气味的器官,茶香随着热气进入鼻子,再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香气的感受和记忆就形成了。

第二个是口腔感受。什么,口腔也能“闻”到香气?口鼻相连,喝茶的时候,茶汤咽下去,口腔中飘散的部分水汽传到鼻腔,常常让我们感觉到“口齿留香”。

3、茶香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普洱茶

清香味:清鲜淡然之意与浓郁芬芳截然不同,让人嗅来有素雅之感。

毫香味:这在普洱茶级别很高的时候会表现出来的香气特色。

鲜爽型花香:花香在普洱茶(生茶)中很常见,而且表现得多种多样,其中很多具有鲜爽花香特色的茶往往令人印象深刻。

焦糖香:这种香气给人的感觉如烤面包、饼干等烘烤而成的食品中的甜香。

干茶在茶壶里面的同时,可以清洁公道杯、茶杯,让公道杯和茶杯也能够升温,有利于完整的体现茶叶的香气和韵味。

这样停留大约19秒以上,其它器具都清洁完了,可以微微掀开一点壶盖,轻嗅干茶的香气。

好的普洱茶,沉稳的香气散发出来,令人非常享受的,切不可错过。

绿茶

清香:清新淡雅的香,鲜而纯净。

毫香:由于绒毛多而产生的独特香气。

嫩香:幼嫩的原料与老原料制成的茶有明显差异。

板栗香:绿茶炒制过程产生的类似炒板栗的香气。

兰花香:高级绿茶带有的似兰花的香气,如龙井。

红茶

花香:发酵程度较轻的红茶带有清新的花香,如英红九号。

蜜香:浓醇的类似蜜糖的甜香,鼻子和口腔都能感受到。

果香:发酵适度产生的类似熟果味的甜香。

松烟香:用松木熏制产生的松香味,如正山小种。

乌龙茶

清香:清新高扬的香气,如清香型铁观音。

花果香:似花又似果的丰富香气,如台湾高山乌龙,凤凰单丛。

火香:由于焙火形成的烘烤香,如大红袍。

奶香:一些品种特有的牛奶般的香气,如金萱、部分单丛。

蜜香:发酵程度高的乌龙茶会有近似红茶的蜜香,如东方美人。

白茶

嫩香:原料鲜嫩而具有清鲜的香气,如白毫银针。

毫香:茶条多毫而带有特殊的毫香。

枣香、药香:白茶陈放成老白茶之后形成的浓厚的香气。

日晒香:白茶经过日晒,吸收阳光形成气味。

黑茶

醇香:黑茶特有的渥堆工艺形成的浓醇的香气。

菌花香:长有“金花”的黑茶特有的香气,如六堡茶。

木香:黑茶由于原料稍老而带有的木质气味。

4、茶香应该怎么品?

干品

抓一把干茶闻一闻,也可以呵一口气趁热闻。

把盖碗内外都用热水烫一下,把水倒出,置入茶叶,加盖5秒后,趁热闻香。

湿品

出汤后,掀盖闻香,主要闻香气是否高扬,辨别香气类型。

对比第一到五泡的香气,判断香气是否持久。

绿茶冲泡品饮先闻香再品茶


绿茶是中国产茶区域最广泛的茶类,绿茶的品饮,大至有如下程序:

1、选具:大凡高档细嫩名绿茶,一般选用玻璃杯或白瓷杯饮茶,而且无须用盖,这样一则增加透明度,便于人们赏茶观姿;二则以防嫩茶泡熟,失去鲜嫩色泽和清鲜滋味。至于普通绿茶,因不在欣赏茶趣,而在解渴,或饮茶谈心,或佐食点心,或畅叙友谊,因此,也可选用茶壶泡茶,这叫做“嫩茶杯泡,老茶壶泡”。

2、洁具:就是将选好的茶具,用开水一一加以冲泡洗净,以清洁用具,平添饮茶情趣。

3、观茶:对细嫩名优绿茶,在泡饮之前,通常要进行观茶。观茶时,先取一杯之量的干茶,置于白纸上,让品饮者先欣赏干茶的色、形,再闻一下香,充分领略名优绿茶的天然风韵。对普通大宗绿茶,一般可免去观茶这一程序。

4、泡茶:对名优绿茶的冲泡,一般视茶的松紧程度,采用两种方法冲泡:一是上投法,它适用于外形紧结的高档名优绿茶,诸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径山茶、庐山云雾、涌溪火青、苍山雪绿,等等,即先将摄氏75~85度的沸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茶叶便会徐徐下沉。对条索比较松散的高档名优绿茶,一般采用中投法,即先置茶,后冲入沸水。至于普通大众茶,当然是先置茶后冲水了。

5、赏茶:这是针对高档名优绿茶而言的,在冲泡茶的过程中,品饮者可以看茶的展姿,茶汤的变化,茶烟的弥散,以及最终茶与汤的成象,以领略茶的天然风姿。

6、饮茶:饮茶前,一般多以闻香为先导,再品茶啜味, 以品赏茶的真味。 

品饮绿茶冲泡,一般以2-3次为宜。若需再饮,那么,得重新冲泡才是。

为什么茶会出现水味?


为什么茶叶会出现水味?水味一般是形容茶汤的滋味,指喝茶时,明显感到茶味和水的分离、不融合,喝起来茶是茶、水是水。

造成这种茶水分离的情况,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茶叶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水闷味、水淡味

水闷味:水闷味是指露水青、雨青、成堆没有摊开,没有及时凉青,或在杀青前,为了提高叶温,促进发酵,闷堆,做青走水不足。

水淡味:茶叶淡而无味,主要原因是茶青鲜叶粗老,萎凋消水过度或揉捻不当所致。

2、冲泡过程中出现的茶水分离现象

(1)水质过硬

水的硬度会影响茶叶内含物的溶解度。软水溶解度高,茶味浓。硬水中因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导致溶解度低,故茶味淡。

(2)水温过低

茶的溶解度和水温也是成正比的。如果泡茶水温偏低,则茶的内含物溶解量小,导致茶味不足、水味重。

(3)注水不当

如果采用定点注水速度过缓,会导致茶叶内含物质无法与水充分溶解混合,造成茶水分离。可适当增加注水速度,或改变注水方式加以改善。

3、春茶多雨

春茶在雨水较多的状态下做的茶往往会有水味。越是雨水多的年份,越容易出现水味重的情况。

4、茶叶受潮

茶在制作过程中干燥不够彻底、雨天及储存环境潮湿也会导致水味重。这种情况在干燥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好很多了。

5、醒茶不足

(1)沉睡的老茶没有做好干醒和湿醒。

(2)冷藏保存的茶取出就冲泡,没有平衡一下温度。

什么是七碗茶?


七碗茶也叫申时茶。

申时茶的含义,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申时又名日铺、夕食等:(下午3时正至下午5时正)。据说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下次看到猴子可以观察一下了。)

最好的喝茶时间是申时下午3点至5点。此时膀胱经当值(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穴位最多的重要经络),是全天最佳喝水排毒时间,可以达到上通下达的效果。

八不喝:饱不喝,饿不喝,温不喝,烫不喝,浓不喝,淡不喝,多不喝,少不喝。

喝茶时的注意事项:

坐姿:只能坐椅子的前十公分地方,上身正直、正襟危坐,以保持中脉畅通;双目微闭、舌顶上颚、双腿与肩同宽,脚尖微微内八字,有利于膀胱经更好的打开。男士将双手自然垂放在双腿上,轻握拳头,大拇指指尖顶住劳宫穴(手心)。女士将双手大拇指相扣,左手在上护持丹田。

持杯:左手持杯以为礼、右手托杯以为敬。感恩之心以为品,双臂抬起,让身体中正平衡,呼吸会自然变得深邃!我第一次知道,敬礼原来是这样来的呀。说: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间,呼吸之间承载着生命的能量,腹式呼吸方法调息,呼在前吸在后,通俗地讲,吐气时肚子凹下去,吸气时肚子鼓起来。

品饮方法:结合腹式呼吸法喝茶,可以分三个步骤,一、边吸气边喝茶(可以吸出来声音),二、茶汤含在口中用鼻子将气呼净三、将茶汤咽下。一杯茶在不烫着口腔的最高温度端起后就等喝完之后再放下。

此刻可以吟唱《七碗茶歌》,一碗一碗地小口品着: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四碗发轻汗,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茶与身体的对应关系:

第一碗:一碗喉吻润茶汤入口,带走了口腔及喉咙里的杂气和杂味;嘴巴、喉咙得到滋润,清新舒适。

第二碗:二碗破孤闷茶汤让我们的心情放松,所有的情绪都来自于我们的心念,因此放松心情,放下杂念,让自己投入在一杯茶中。

第三碗:三碗搜枯肠此时的茶汤运行到腹部,促进胃肠的蠕动,胃肠消化不掉的多于物质喝完之后以代谢排出,为身体做减法。

第四碗:四碗发轻汗茶汤的运化,我们会感觉到全身发热、微微发汗。

第五婉:五碗肌骨清此时气走百骸,茶汤中的能量已经开始深入到我们的骨骼、关节,茶起了疏通和促进的作用。

第六碗:六碗通仙灵茶在我们的体内流动滋养我们的五脏六腑,肝主目、肾主耳,耳聪目明就是最真实的体验。

第七碗:七碗吃不得也七碗是一次茶修体验的基础茶量,要把茶喝到身体五心发热或是发汗,(五心即:手心、脚心和前心)这时全身只有脚底的涌泉穴能明显感觉到热度,涌泉穴是肾经的重要穴位,这个时候把茶喝透还能够起到养肾续精的作用。

为什么茶会回甘?(深度解析)


爱喝茶的朋友们在饮用茶的过程中,发现许多茶在饮用时略带苦涩味。随之,有一些茶客便认为这种茶叶并非好茶。事实上,茶的苦涩并非都不好,是否为好茶,在于苦后能否回甘。茶汤的滋味是通过人们的味觉感官对茶叶中呈味物质的综合反应所决定的。不同茶叶因其呈味成分的种类、含量、比例的不同,其所表现出来的滋味也不同。

一、何为“回甘”?

回甘是人们饮茶常有的自然感官效应和对于优良茶叶滋味的正面评价。回甘效应是主要由苦涩味与甜味共同作用形成的特定滋味,是一种入口时清甜微苦涩,在口腔内回味较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甜味逐渐超过苦涩味,最终以甜味结束的一种味道。其感官体验主要表现为:“入口微苦,回味清甜”、“入口苦中带甜,随后苦味渐消,甜味渐长,甜的余味较苦味长”等特点。

二、茶汤“回甘”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种说法认为是涩感转化的结果。浙江大学茶学系副主任在其主编的《茶文化与茶健康》一书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它可以跟蛋白质结合,在口腔内质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膜,口腔局部肌肉收缩引起口腔的涩感,从而使我们觉得刚喝下去的茶会有苦涩感。如果茶多酚含量比较合适,形成只有一两层单分子层或者双分子层的膜,这种膜厚薄适中,刚开始口腔里有涩味,稍后膜破裂后口腔局部肌肉开始恢复,收敛性转化,就呈现回甘生津的感觉”。所以他认为“回甘”就是茶多酚跟蛋白质结合的结果。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回甘“是口腔的一种错觉,即“对比效应”。McBurney和Bartoshuk教授于1979年发表的《不同口感品质与刺激物相互关系》一文中提出:“甜味和苦味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当品尝蔗糖等甜味剂后你会发现水是有些苦的,而当你品尝了咖啡因和奎宁等苦味物质后你会觉得水是甜的”。而这种现象就是一种对比效应,所以不少人也认为这种错觉也可能是造成回甘的因素之一。

三、可能造成“回甘”的成分有哪些?

1、茶多酚和总糖:许勇泉等采用电子舌(电子舌是模仿人体味觉机理研制出来的一种智能识别电子系统)进行茶汤滋味分析。研究表明茶汤苦味与回甘滋味具有显著正相关,两者相辅相成;茶多酚和总糖含量与茶汤回甘滋味强度具有显著正相关,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茶多酚和总糖都有助于提高茶汤的回甘滋味强度。例如普洱生茶一般茶多酚含量较高,回甘明显,这对此也是一种佐证。

2、黄酮:虽然茶行业中没有报道过黄酮可以产生“回甘”,但有报道黄酮是橄榄产生回甘的物质。橄榄的苦味来源是因它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如橄榄苦苷、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含量较其它食物都高。苦瓜中的苦味物质是苦瓜皂苷和苦瓜苷;苦丁茶中的苦味物质也是苷类和少量的黄酮类。苷类物质只表现出苦味,所以吃苦瓜时只觉有苦味,回甘的感觉几乎没有。黄酮的味觉表现非常特别,初入口时表现出苦涩味,一段时间后却可感觉到一种自然的甜味。橄榄所含的黄酮就是其能回甘的主要原因,而且黄酮含量越高,回甘就越明显,气味越醇厚。茶叶中的黄酮类约为干物质的3%-4%。但黄酮回甘的机理目前尚在研究中,并不十分清楚。

3、有机酸:茶中的有机酸会刺激唾液腺进行分泌以产生“生津回甘”的感觉。茶叶中有机酸种类较多,含量为干物质总量的3%左右。茶叶中的有机酸多为游离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草酸等,在制茶过程中还会形成其它有机酸。在茶叶的萎凋及做青过程中,有机酸的含量会增加。所以品饮乌龙茶更容易感受到持久的回甘,而经过适当摊放的绿茶,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回甘。

4、糖类:茶汤中含有多糖类,这些多糖类本身没有甜味,但具有一定的粘度,所以在口腔中会有所滞留。而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分解为麦芽糖,而麦芽糖具有甜味。酶类分解多糖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反应时间差造成了一种“回甘”的感受。

冬季喝茶之前,先告诉你安化黑茶和普洱熟茶的区别


在六大茶类的茶中,黑茶算是极为神秘的一种,当然普洱茶也是如此,黑茶和熟普都经过了后期发酵,呈现出与其他茶类不同的茶汤厚度。

冬天的日子,大部分人喜欢喝点熟普和黑茶暖胃养身,所以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黑茶和熟普的区别,供您参考:

1、黑茶到底是什么茶?

干燥压制成型之后的黑茶,还必须经历一个重要的工艺,就是渥堆发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后发酵,这是一种把茶叶堆放在一起,用特定的温度和湿度促使茶叶中微生物快速发酵的一个时间段,待发酵结束之后,再压制、干燥。

这道工序其实就是酵母菌在产生作用,好比我们做包子馒头用的发面一样,在面粉上撒上酵母粉,放在适合的温度下,面团就会膨胀起来。

单轮加工工艺,安化黑茶和普洱熟茶非常相似,因此早先会把普洱熟茶划分到黑茶茶类之中,但是实际上,只要是喝过这两种茶的朋友,都知道两者之间的口感有较大的差异。

2、两者具体的区别是什么?

安化黑茶和普洱熟茶是比较典型的后发酵茶例,同样的黑茶还有四川、陕西和湖北的砖茶以及广西的六堡茶,其中原料和工艺决定了这些茶和安化黑茶的口味特点比较接近。

黑茶和熟普都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而在香气方面它们有各有特色,比如六堡茶的槟榔香,普洱熟茶的枣香等等,另外“金花”也是独黑茶和熟普才会有的有益菌花。

品茶,为什么一定要闻香


喝茶解渴,我们可以大口大口地喝,因为那是生理需要,但我们等到很渴的时候才想起喝茶的机会很少,更多的时候是在品茶,而品茶过程,一定要好好闻茶香,享受茶香带给我们的享受。

我们喝茶,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应该是茶香,以至于好多茶友都以茶香不香来形容茶叶品质好不好,而茶叶销售者(特别是那些销售低端茶为主的茶商)总是在茶友喝完茶后,问一句:香不香?既然这样,我们又为什么提倡品茶,一定要闻香呢?

一、闻香识茶

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茶叶香不香来断定一款茶叶的品质好不好,但可以从香气来确定茶叶的品质如何。

1.香气的纯雅无杂,茶树是吸收天地之精华,当茶树种植在生态好土壤好的高山上,没有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茶叶就会有来自大自然的香气,纯净有生态气息,不会有任何杂香杂味。

2.香型的形成,茶叶的香气有源于茶叶本身以及茶叶的加工工艺,所以我们一定要先理解茶之本香与工艺香。一般以花香、果香为主。如果不能喝到茶之本香,那说明茶树种植的环境和土壤或者工艺有问题,如果喝不到纯正的工艺香,那说明加工的天气或者工艺有问题。

二、陶冶情操

为什么说禅茶一味,参禅总离不开茶。我们在品茶时,通过闻香,可以纯净高雅的茶香直通,美好迷人的茶香,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透过茶香,让我们精气神达到一定的境界。

三、愉悦精神

茶叶的香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