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孟连县茶业概况简述(上叙)

发布时间 : 2019-11-16
悦山水茶业 味独珍茶业 云南白茶

悦山水茶业。

孟连的茶产业经过了60年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是孟连建设国家桥头绿色经济示范区重点县和边境经济合作区,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更是孟连全力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重要产业基础。

一、茶产业基本概况

至2015年,全县共有茶园面积81269亩、采面积80799亩、茶叶总)量4360吨、亩均产最53.96「克/亩、无性系茶园面积68600亩、无公害茶同面积10000面、有机茶园面积11000亩、省级龙头企业效量4个、州市级龙头企业数量2个、初制所数量66个、专业合作社数量12个。

二、生态茶园成效显着

2010年动生态茶园建设工作以来,县委、政府把生态茶园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生态茶园作为县委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全县上下兴起大搞生态茶园建设热潮四年来,全县共投入生态茶园建设资金862.6万元,完成了6个乡(镇)38个村委会278个村民小组9340户、47家企业51个基地8.13万亩的生态茶园建设工作。

共套种覆萌树15个品种14.6万株,建立市级样板4块4163亩,县级样板6块9026亩,乡级样板14块11156亩;规范农资市场7个;配套覆荫树种植底肥325吨:建设生态茶园水窖27口;实施初制所改造9家:完成三年总体规划的规划编制和地理标志登记核实发证工作,违禁农药化肥的使用在茶园里得到了有效遏制,割草机的使用在企业得到了广泛推广,安全、绿色、有机、高效使茶产业发展得到了加快。wWw.Cy316.cOm

三、庄园经济逐步呈现

围绕建设美丽孟连,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和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着力拓展庄园经济、休闲观光农业,规划建设打造一批以茶叶产业为主导、三产业有机得结合起来的庄园经济,改变传统茶叶产业单-的经济收益模式,把茶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延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具有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Cy316.com延伸阅读

云南省宁洱县茶业概况简述(上)


一、茶产业概况

普洱茶,是中国众多茶树种类中最宝贵的种质资源之一,在众多茶叶种类中独树帜。经其集贸中心和原产地的普洱命名,历史产区以古普洱府驻地宁洱县为中心,辐射澜沧江流域。据《普洱府志》记载,东汉时期即有茶树栽培,距今已有1750多年的悠久历史。宋朝时期,普洱就是著名的“茶马市场以后逐步畅销印度、缅甸、泰国等图家。清雍正七年七月丁酉(即1729年9月17月)普洱正式设普洱府,距今已285年。今宁洱县城,就是古普洱府所在地。

历届县委、政府始终把茶产业作为祥众脱贫致高和提开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加予培育和壮大。全县茶产业通过茶园生态建设、龙头个业培育、茶叶品牌打造,标准化茶园建设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茶叶产业效益提开明显。2015年木,全县有7乡2镇85个村种植茶叶,涉茶农户1.67万户,涉条人1112.51方人,专业茶农1万余人:共有茶园种植面积140131亩、采摘面积126095亩、茶叶总广量9265吨、亩均产量73.48千克/亩、无性系茶园面积94105亩、无公害茶园面积7600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26772亩、有机茶园面积12171亩、省级龙头企业数量3个,州市级企业数量4个、初制所数量120个、专业合作社数量41个。

二、茶马古道的零起点

普洱茶自唐朝初期开始作为商品行销内地和西藏,由此首先形成了第一条起自宁洱,经下关、丽江至西藏,靠马背驮运普洱茶,“以茶易马”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形成与发展基源于普洱茶的优异品质和藏民嗜茶的习俗。自七世纪文成公主和八世纪金城公主入藏并推广唐朝饮茶方法后,更进一步养成了藏族人民嗜茶的习俗。然而藏区高原却无茶树,因此,藏族人民饮用的茶叶只能靠马背驮运,翻越千山万水从茶区运入。为了饮用普洱茶,藏民们翻越雪山,漂流金沙江,走迪庆,过丽江,经大理、景东等地行程数千里来到宁洱,以藏区的马匹、乳品、藏药等,换取普洱茶。

除宁洱至西藏的茶马古道外,在明朝和清代,还以宁洱为中心,向国内外辐射出四条茶马古道。一是宁洱至昆明的官马大道,历史上的普洱贡茶经此道运往昆明,而后转送京城是宁洱至澜沧的旱季茶马古道,自宁洱启运茶叶,经思茅糯扎渡过澜沧江至澜沧县,再至孟连县,后到缅甸。三是宁洱至越南莱州的茶马古道,自宁洱启运茶叶,经江城县至越南莱州,然后转运至欧洲。四是宁洱至打洛的茶马古道,此道为官马大道的延申。

自宁洱经思茅、车里(景洪)、佛海(勐海)至打洛,然后至细甸景栋。五条茶马古道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普洱茶业的发展和普洱茶区商品交易的繁荣,也促进了普洱茶区文化的发展在今宁洱县境内,仍保留有三处较完整的茶马古道遗址:

(1)位于县城效民主村茶庵塘的茶马古道遗址。

(2)位于磨黑镇孔雀屏的官马大道遗址。

(3)位于同心乡那科里的旱季茶马大道遗址。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茶业概况简述(上叙)


一、梁河县基本概况

(一)地理区位

梁河县地处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西南端、高黎贡山西麓坡阶地中的峡谷地带,位于德宏州东北部,东北与腾冲县交界,东南与龙陵县交界,南与潞西市、陇川县毗邻,西与盈江县为邻。县境南北纵距49千米,东西最大横距45千米,国土面积1159平方千米。县城遮岛镇距省会昆明742千米,距州府芒市,经潞盈路122千米,经腾龙线160千米。

全县辖7乡(含2个阿昌族乡)、3镇,63个村民委员会、381个自然村、67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傣、阿昌、景颇、德昂、傈僳、佤、汉等民族。2001年末,梁河县总户数38006户,总人口16.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29万人,非农业人口1.74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38.3人,有少数民族人口530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3.05%,其中傣族35120人,占21.9%:阿昌族12577人占7.84%:景族1727人,占1.07%6:德昂族775人,占0.48%:傈族1193人,占0.74%:佤族743人,占0.46%:其他少数民族865人,占0.53%。

(二)自然条件

梁河属半山半坝县。主要河流有大盈江、龙江和萝卜坝河,较大的坝子是遗岛坝、萝卜坝和勐养坝。境内地势由南向北渐低,最高点是北部海拔2672.8米的痢山顶,最低点是南部海拔860米的勐养乡老芒东。梁河属南亚热带季风天气,四季不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年均气温18.3℃,年均日照时数2385.5小时,年均降雨量1396.2毫米,不仅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经济林木的生长,而且自然资源丰富,有蓄积厚的思茅松用材林,有药材类、芳香类,竹类等野生经济植物55科、101属、400多种,有锡、铁、硫、煤、铝、锌、铀等3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锡和煤的储量较大,有龙窝寨、热水塘等17处地热温泉,极具开发潜力。

二、茶产业基本概况

(一)种质资源

群体良种资源有梁河回龙茶种、勐库车大叶茶种、双江大叶种等,无性系茶种有外地引进或本地繁育,其中:云抗10号、云抗14号、长叶白毫雪芽100、云梅、云瑰、短节白毫等品种从思莩引进:佛香1号、佛香2号、佛香3号、佛香4号、佛香5号、云茶1号、紫娟等品种从省茶科所引进清水3号、风3、风7从风庆引进:乌龙茶、龙井43号等从保山引进:福鼎大白茶吉安白茶等从中国茶科所引进。

2004年及2008年,云南省有关专家在小厂乡的黑脑子、大厂乡荷花村、九保乡安乐、芒东镇小寨子、勐养镇白马头等地,发现了数珠树干基部在2.83~4.11米,生长年代久远的古茶树:根据茶叶专家多年来对梁河县茶树资源的调查,梁河县海拔1500~2200米的地带,现存的古茶树约有3万余亩,其中:树龄干年以上的古茶树1500余株。

2012年4月14~25日由云南省政府组织茶叶专家到梁河县平山、小厂,大厂、九保、河西等乡镇进行县境内古茶园古树资源调查,梁河县古茶树群落主要分布于“东山梁子”及“西山梁子”,位于东经9819-9834和北纬2441′~24°°50′,海拔1900-2150米的亚热带生物气候带。

分布特点为“大分散”“小集中”,分布很不均匀,其中:集中连片茶园有芒东小塞子、大厂赵老地荷花村、平山横梁子、九保安乐等地区。分布面积从东北到西南,包括龙塘山、横梁子、大台子、小河头、周家箐、芒鼓山、张家寨、荷花村、陡坡、平坝、小塞子、青平寨等区域,从西南到西北,包括新老中山l、三锅疆、杨唐,痢山、回香岭等区域主要伴生于常绿阔叶林、灌木从等次生植被中。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