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茶名字的由来,擂茶有什么故事传说吗?发展历程起源

发布时间 : 2019-11-16
简述茶的起源与发展 茶文化发展的历程 发酵茶的起源

简述茶的起源与发展。

1、三国传说

据说三国时期,刘备和曹操交战,因久旱酷暑,致使瘟疫流行,刘备的军队吃了当地人做的擂茶后,治好了疫病,打了胜仗。湖南省桃江县的百岁寿星范香秀对当地的擂茶也情有独钟。其做法是:将茶叶、花生、芝麻等放进擂钵内,然后用木棒挤压,速度由慢变快,一圈圈地擂起来,最后变成糊状。值得一提的是:该地是我国的长寿地区,当地人都有吃擂茶的习惯,范香秀的长寿与其吃擂茶也不无关系。

2、曾全国风行

茶是中国文明的一大特色。中国茶坛堪称世界之最: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是中国。即远在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母系氏族时期,距今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据记载我国的饮茶的方式似乎丛开始就与粥擂茶有关,即把茶叶碾成末,掺在米中煮成粥,称为米茶,或叫茗粥。

三国魏张揖的《广雅》已有关于米茶的记载,时人已习于用葱、姜、桔皮等作飧料。1973年长沙马王堆一、三号墓中曾出土堵塞茶叶以及用茶叶做成的苦羹,有专家认为这种苦羹就是用茶与米做成的茗粥。如此说来,秦汉以前人们饮食茗羹已成普通的习俗。

到了唐代,茶叶的制作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人们的饮茶方面军式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米茶渐趋灭迹,但茶叶中掺葱、姜、桔皮等的习俗仍存在。有人认为,擂茶是客家人的特产,似乎除了客家,其他地方就没有制作擂茶和食擂茶的人了。看了前面的介绍便可知道这种认识有失偏颇。

其实,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以前,中原地区即已有制作擂茶和食擂茶的习俗了,并且曾经风靡过全国的许多地方。不过,随着岁月的推移,元末明初以后,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却逐渐消逝,只有客家人、部分畲族人及我国西南的个别少数民族继承下来并不断地创新和光大。据有关资料记载,赣南、闽西、粤东、湘南、川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家人至今仍保留着食擂茶的习俗,有的地方甚至还非常风行,民间有无擂茶不成客的谚语,颇能说明问题。

3、制法大同小异

擂茶的原料和制作方法,因地因时因人而有所不同,大体可分为二种,一为米茶,二为香料条。米茶就是古人所称的茗粥。制法是将茶叶、生米、生姜等用水浸泡,然后放在内壁布满辐射状沟纹并形成细牙的陶制的擂钵里,用2~4尺长、杯口粗的油茶木或山楂木等可食杂木做成的擂槌,反复碾磨成糊状,复拌入韭菜、番薯丝等,倒人锅中煮成稀粥。食用时,再撒上适量的油炸碎花生米、芝麻及另行炒熟的菇、笋、肉丝等佐料。香料茶也叫庵菜或盐茶。它的基本原料是茶叶、中草药和油、盐、姜等。

4、斗茶对擂茶的影响

但从北宋开始,一股斗茶风悄然兴起,人们的注意力开始移到品尝茶的原味上来。如苏东坡曾写有茶诗几十首,其中《次韵曹辅寄壑源试培新芽》描述的就是作为贡茶的福建团茶: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沙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春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这些诗所歌咏的显然都不是擂茶。所谓新芽,就是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芽茶,泡芽茶自然要有好的泉水,说明在北宋以前,芽茶冲泡法已经发端了。于是拌有姜、盐等物的擂茶不仅被士大夫阶层所讥笑,南方的广大地区也逐渐摒弃不用了。这种现象,从《东坡志林》即可看出:唐人煎条用姜,故薛能诗云,盐损添常戒,姜宜煮更挎近世有用此二物者,辄大笑之。但由于种种原因,擂茶在北方民间却仍十分流行。

5、客家传承

北宋末年,金兵南犯,北方人举族避难江南者甚众。其中不乏衣冠之士,但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这样,长久以来作为中原地区主要饮料的香料擂茶,一下子跻身于江南的茶楼茗馆便成了顺乎自然的事,甚至在京城也不例外,难怪乎《梦粱录》及《都城纪胜》等文献也不能不书上一笔。元末明初以后,随着早已出现的茶芽冲泡法的普遍推广,人们更注重于茶的原形和自然香,以盐、姜、香药入茶的做法受到一些饮茶专家的猛烈抨击。

6、擂茶礼仪

或祭祀祖宗,或商业贸易,等等,都无一离得开茶。如茶话会,是指用茶点联络感情、招待宾客的社交性聚会,这样的聚会一直延续到今天。如茶仪,是指仪礼中的一种名目,旧时向吏胥行贿的礼物就叫茶仪。如茶礼,是指聘礼,又叫受茶,为旧时女子受聘的代名词。

按现代文明程度来衡量,实行这些茶艺并非十分困难,但从史的角度来看,这么昂贵的芽茶,这么考究的制法,这么典雅的茶具,这么多繁文褥节的茶艺,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客家劳动人民来说,的确是享用不起的。

他们的第一需要是填饱肚子,对于其他则不敢有过分的奢求,他们只能一代又一代地保持着古朴、勤劳、节俭的传统。就饮茶而言,唯有擂茶,可以自采自制,既能充饥,又可解渴,既不失茶道之情趣,又不受经济之困扰,因而使擂茶能在客家地区长期传承下来。

精选阅读

水仙茶的名字由来与故事传说


水仙茶是福建乌龙茶的一种,是我国优良茶叶品种之一,是汉族茶农创制的一种茗茶,那么,水仙茶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水仙茶园

水仙茶故事传说

相传有一年建州一带热得出奇,有个瓯宁(建瓯)的穷汉子靠砍柴为生,大热天没砍几刀就热得头昏脑胀,唇焦口燥,胸闷疲累,于是到附近的祝仙洞找个阴凉的地方歇息。刚坐下,只觉一阵凉风带着清香扑面吹来,远远望去原来是一棵小树上开满了小白花,绿叶却又厚又大。他走过去摘了几片含在嘴里,凉丝丝的,嚼着嚼着,头也不昏胸也不闷了,精神顿时爽快起来,于是从树上折了一根小枝,挑起柴下山回家。这天夜里突然风雨交加,在雷雨打击下,他家一堵墙倒塌了。第二天清早,一看那根树枝正压在墙土下,枝头却伸了出来,很快爆了芽,发了叶,长成了小树,那新发芽叶泡水喝了同样清香甘甜,解渴提神,小伙子长得更加壮实。这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问他吃了什么仙丹妙药,他把事情缘由说了一遍。大家都纷纷来采叶子泡水治病,向他打听那棵树的来历小伙子说是从祝仙洞折来的。因为建瓯人说“祝”和崇安话的“水”字发音一模一样,崇安人都以为是“水仙”,也就把这棵树叫做水仙茶了。大家仿效瓯宁(建瓯)人插枝种树的办法,水仙茶很快就繁殖开来,长得满山遍野都是,从此水仙茶成为名品而传播四方。

水仙茶名称由来

水仙,其得名亦有一段传说。清朝康熙年间,有名福建人发现一座寺庙旁边的大茶树,因为受到该寺庙土壁的压制而分出几条扭曲变形的树干,那人觉得树干虬曲有趣,便挖出来带回家种植,他巧妙的利用树的变形,加以反之,结果培育出清香的好茶,闽南话的“水”就是美,因此从美丽的仙山采得的茶,便名为“水仙”,令人联想到早春开放的水仙花。

擂茶是什么呢?擂茶哪里喝?


擂茶是沿海地区人民招待客人的一种饮茶方式,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气、健脾胃等功效,在古代就已成为了沿海地区待客交友的一种礼节,茶俗。那么,擂茶是什么呢?擂茶在哪里喝?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擂茶的含义以及主要分布区域吧。

擂茶

一、擂茶是什么呢?

擂茶起源于古代,南迁流传至广东、湖南、江西等一带,又名三生汤,是一种特色的茶饮。擂茶一般都用大米、花生、芝麻、绿豆、食盐、茶叶、山苍子、生姜等为原料,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开水和匀,加上炒米,清香可口。

擂茶

二、擂茶在哪里喝?

擂茶在中国华南六省都有分布。保留擂茶古朴习俗的地方有:湖南的桃源、临澧、安化、桃江、益阳、凤凰、常德等地,广东省的揭西、清远、英德、陆河、惠来、五华等地;江西省的赣县、石城、兴国、于都、瑞金等地;福建省的将乐、泰宁、宁化等地;广西的贺州黄姚、公会、八步等地;台湾的新竹、苗粟等地。

擂茶

另外,在江西省丰城市下辖的荷湖、罗山、蕉坑、铁路、洛市、秀市等地(即当地所称的河东地区),也有擂茶的习俗,不过至今不清楚其流传的开始时间。其制作方法比客家人的擂茶简略了许多。

擂茶是一种将荤素等多种食材搭配在一起,捣烂后,在进行冲泡的一种特殊茶饮,可以再我国华南饮用到这种保健茶饮。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的擂茶的含义以及主要分布区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惠明茶的名字由来及其故事传说


惠明茶是浙江绿茶的一种,是我国优质茗茶之一,是少数民族创制的一种茗茶,茶叶经沸水浸泡过后,形似朵花,又带有兰花香,受到人们的喜爱,那么,惠明茶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有关惠明茶的传说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惠明茶

从前,赤木山有个寡妇蓝二婶,她一个人拉扯着三岁的女儿山明,靠种些山货,砍点山柴度日。一天中午,蓝二婶正在山坡上拾柴,一抬头忽然看见一个枯瘦的老和尚,靠在一棵松树下,正有气无力地掉着眼泪。

蓝二婶急忙赶过去,问道:"老人家,您怎么了?"连问了几遍,老和尚却只是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蓝二婶不由分说,吃力地把老和尚背回了家,又急忙打来山泉水给老和尚喝,说来也怪,老和尚喝了口水,就缓了过来。

在蓝二婶的细心照料下,一天又一天,体力也渐渐恢复了。这老和尚呀,可喜欢蓝二婶的女儿山明了,每天带着小山明在山林里摘野果,抓野兔,还给小山明讲故事,山明玩得可开心了。老和尚还从身上的包袱里倒出些种籽,教小山明在屋前屋后种上,天天用山泉水浇。一天天地过去了,转眼,春天到了,小山明种下的种子发芽、吐叶,长成了一棵小树苗苗。老和尚教蓝二婶把嫩叶摘下,放在锅里用火炒,再搓,再揉,再烘干,收藏起来。第二天,山明起来想找老和尚玩,却不见了老和尚。蓝二婶和山明找来找去,找到了一张字条,这才知道老和尚是不辞而别了。原来,老和尚是罗汉所变,罗汉见蓝二婶心地善良,又贫穷可怜,就特意给蓝二婶送来了这种茶叶,老和尚在字条上写着,这茶叫"云雾茶",煎茶喝,能醒脑、明目、清胃、润肺、洗肠、通气,可治病哩!不久,蓝二婶"云雾茶"能治病的消息传开啦,不少人来求茶。蓝二婶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后来,二婶用女儿山明的名字给这茶取名为"惠明茶"。

以上就是惠明茶的名字由来及其故事传说啦,不管故事真实性如何,我们要像主人公一样存善心做善事,就会像传说中的主人公一样过上好日子啦。

仙居碧绿的名字由来及其故事传说


仙居碧绿是产自浙江的一种绿茶,其造型美观、香高持久、口感醇厚,深受茶友们的喜爱,在北宋的时候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有关仙居碧绿的故事,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仙居碧绿的名字由来及其故事传说吧。

王温

相传在北宋时期,县城西门外的西郭洋村有个名叫王温的人,平时救危济贫,乐善好施。一日傍晚,他见门口站着两个长满疮疱的人痛苦万状,顿生怜悯之心,就问:“你们的病这么严重,有没有办法治疗呢?”那两人说:“办法倒有,只是要用新炒制的茶水,浸泡身体,才可治好。”王温听了高兴地说:“我家刚制好了新茶!”随即请这两人进门脱掉衣服,任其在茶水中浸泡。说也奇怪,两人泡了一夜后,第二天出来,身上的疮疱不仅全部消失了,而且容光焕发,皮肤光泽,就得如同美少年一般。他们向王温谢辞而去后,王温闻到茶水中飘出阵阵异香,就叫全家人喝下,还把茶渣喂了鸡犬。不一会儿,王温全家连同鸡犬一起升天,成了神仙。当时的皇帝宋真宗赵恒听了这一奇事后,欣然下旨,“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将永安县改名为仙居县,茶叶也改叫仙居碧绿。

以上就是仙居碧绿的名字由来及其故事传说,仙居碧绿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自带一股仙气,像是仙家专享的茶饮,大家还不赶快来试试。

象棋云雾的名字由来及其故事传说


象棋云雾是广西绿茶的一种,是我国品质优良的茶叶之一,是少数民族茶农创制的一种茗茶,历史悠久,有文字记录的最早出现时间是在三国,那么,象棋云雾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有关象棋云雾的故事传说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一下。

故事传说

象棋云雾的传说一

传说,很久以前,有众神仙遨游山川,路经象矶山时,被这周围的山色水光吸引,便坐在“石炮楼”崖下憩息观光,并摆出棋盘,互相对弈。仙童用山涧的清泉渗化仙丹为茶,侍奉神仙。众仙一边品茗、谈笑,一边着棋、浏览风光,兴尽宽怀后,觉得难得到此一游,应留迹人间,让百姓受惠。于是,命仙童将携来的仙丹撒入山涧,然后飘然而去。从此之后,象矶山上四处悬崖峭壁生长出了许多茶叶树苗,一天,有位烧炭翁来到象矶山上采摘茶芽。他把摘来的茶芽,用炭火烤焙,反复搓揉烘干后,装入干竹筒内,每次下山卖炭时也顺便卖茶叶。众客饮到此茶,倍感芳香、甘甜,能提神醒脑,明目清心。便一传十、十传百,象矶茶在方圆几百里都传开了。后来,为纪念众仙棋手和这位烧炭翁,人们就更其山名为“象棋山”,在此山上长出的茶取名为“象棋茶”。

故事传说

象棋云雾的传说二

在昭平县城西北40余里的文竹乡境内有一座海拔967米的象棋山。据《昭平县志》记载:“象矶山面积极广,地产名茶,味极佳”。说起这象矶山和象棋山还有颇为离奇的诸多传说。象矶山上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古树参天,遍野奇花异草,满山飞禽走兽,山上气候宜人。其中有一崖峰拔地而起,突兀云霄。远眺形似炮楼,故人称其为“石炮楼”。攀登上山,更是令人心旷神怡,“石炮楼”周围石笋林立,浓荫蔽日,远望众山小,近闻猴鸟声,云雾缭绕,清风徐徐,恰似处身于蓬莱仙境。

以上便是象棋云雾的名字由来及其故事传说啦,不管故事的真实性如何,象棋云雾确实带领当地茶农圆脱贫梦。

擂茶的材料


在茶叶选择,则必须用绿茶,可选择现采的绿茶叶,二叶一心为材料为最佳,若因季节原因无产生茶叶,亦可使用轻发酵之绿茶叶成品,或绿茶粉取代之,因绿茶具有保健、减肥、延年益寿之功能,且擂茶时是将茶叶一起吃,因此味道特别甘醇美味。 绿茶茶菁: 擂茶使用之绿茶可用现采之茶叶,经过略为日晒后,即是最佳擂茶主要材料。 绿茶(茶园) 绿茶(采下日晒) 绿茶成品: 茶一年只有两季春茶与秋茶,并非一年四季有新鲜茶菁,且茶菁保存不易,故可使用轻发酵加工过之绿茶制品亦可有同样效果,若嫌茶叶制品不好处理,亦可使用绿茶粉替代。 绿茶(茶叶成品) 绿茶粉 芝麻: 在擂茶使用之芝麻,有两种,黑芝麻、白芝麻,使用时可按黑一白三比例使用,白芝麻量多些,擂出来茶色较好。 熟黑芝麻 熟白芝麻 米香: 吃擂茶另一个主角,就是『米香』,别以为他是爆米香,他的做法跟爆米香可大有不同,一般爆米香市在压力炉具中加热到一个温度后,突然让他打开,就可产生白白胖胖大大个的爆米香,但这米胖,米铛的加工方法,是将米煮熟,放冷水洗散开,晒干,再以粗盐,一起炒热后所涨开后,再以过滤网具将粗盐等成分滤掉,就行成米铛等制品,就因加工时有炒过,所以特别香。 米铛(胖): 吃道地擂茶不可缺少。 米昌: 是以米胖加入花生、芝麻、麦芽等炒热后压制成型,在切割成小块即成。 米胖 米铛 米昌 添加配料: 香菜: 并不是随时都有,如有则待茶叶、芝麻、花生擂好后最后加入略为研擂即可,味道就会更香。 鸡头刺: 这是刺的一种,只有吃擂茶的人才会吃他,加了他擂茶就是不一样会特别好吃,但只有春天才有,而且产量稀少,所以有口福的人才吃得到这个好味道。 香菜 鸡头刺 其它配料: 盐: 吃咸的擂茶就要加盐。 花生: 吃擂茶必须添加,加入花生才会香,才会好吃。糖: 要吃甜的擂茶就可加糖。

擂茶怎么喝?


擂茶是一枝独秀的奇葩。这一习俗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客家人如何喝擂茶呢?

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香草、黄花、香树叶、牵藤草等)。待钵中的东西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用滚烫的开水冲泡,然后以笊篱捞去渣滓,甘润芳香、白如琥珀、清爽可口的擂茶就制成了。

品擂茶,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又一说,擂茶源于中原,盛于长江中下游,至今仍流传于闽、粤、赣客家居住区。擂茶功用擂茶只当作一般饮料。据中医验证,常喝擂茶,有防风祛寒、清肝明目、润肺健胃等功效。配料稍加变化,则妙用无穷加鱼腥草、霍香、陈皮等擂成的,能祛湿防暑,曰防暑擂茶;加上凤尾车、佩兰叶、铜钱草等擂成的,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曰清热擂茶。各种配料,易熟品,切碎后,放入钵内由开水冲熟;难熟的,放入锅内煮熟,同开水一起冲入钵内。

可因四季气候的变化,人体状况的不同而制作,既有去乏解渴的功用,防病健身的疗效。

午子仙毫的名字由来及其故事传说


在茶叶的世界里,午子仙毫因其优质的品质,被公认为茶界中的皇后,有关午子仙毫的传说也挺多的,但是,只有一个故事最广为流传,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午子仙毫的名字由来及其故事传说吧。

午子仙毫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西乡县城十五里外有一座秀丽而险峻的山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山顶上来了一位美丽、善良的种茶姑娘,姑娘说她因为出生于午夜子时,所以人们叫她“午子姑娘”,这位午子姑娘在山顶种植了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茶树。

每日清晨,午子姑娘便笑眯眯地提出一个泥陶壶,从山腰一个象龙脖子一样形状的山洞里汲来了清泉水,再用青木炭把水烧沸,在紫砂杯中放入茶叶,精心冲泡后,敬于客人。

坐在山顶茶棚里,阵阵清风吹来,洗去你登山的劳累,放眼望去,山谷的青松翠柏之间翻腾着妩媚的云海,耳旁传来鸟语溪鸣,身边不时出现午子姑娘婀娜多姿的身影,人们一边品饮着异香扑鼻,清醇可口的绿茶,一边欣赏着午子山峰间迷人的风光,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清香、甘醇、鲜爽的茶汤直入肠胃,一种安详、中正的太和之气,油然而生,令人怡然陶醉,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

午子姑娘以茶待客,方便民众之事,在方圆几百里,被传为佳话,连远处的一些名人雅士、禅师道长,僧侣儒生都慕名而来。登山求茶者品尝后赞不绝口,茶客们你来我往络绎不绝,午子姑娘日复一日,辛勤地忙碌着。

一日,有一从南方专程到此的嗜茶高僧代表众茶客送午子姑娘对联一副,贴在茶棚门框之上。上朕:“龙脖洞中水”,下联:“午子山顶茶”,横额:“仙境双绝”。他向众人解释道:“此‘双绝’乃指两双,即茶与水,环境与美女也”,后来被人们称为品饮“四要”。据传,还被茶圣陆羽收集到“茶经”之中。

午子姑娘以茶待客的美名,被人们越传越远,正好被出巡在外且嗜茶成癖的皇上知道了,他即令绕道驾临午子山。

当皇上在茶棚里召见了午子姑娘,品饮香茗后,感慨地叹息道“喝遍天下饮料,还数此茶最好。即将此茶为钦定贡品,专供皇宫所用,封午子姑娘为‘御前茶侍’,即日一同进宫。”然而皇上怎么也想不到,他的此翻“好意”却遭到了午子姑娘断然拒绝,顿时龙颜大怒,吩咐左右砍去午子山茶林,将午子姑娘押监治罪。午子姑娘拦住毁林砍树的人,不卑不亢地对皇上说:“我随皇上一同进宫。”当大队人马走至白松崖时,天上突然刮起一阵阵狂风,午子姑娘借风势,纵身一跃,跳下了山崖,只见白云之中,姑娘变成一只美丽的金凤凰,展开双翅沿午子山峰的茶园绕飞一圈后,越过对面山头,向天外飞去。皇上和他的侍卫们已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回过神来叹息一声说道:“午子姑娘乃是神女茶仙下凡,非凡人所比,看来天意难违,不可冒犯。”

以上就是午子仙毫的名字由来及其故事传说啦,午子姑娘不仅泡茶技术一流,还是一个品性纯良的好姑娘。

擂茶分种类吗,主要有哪些擂茶?分别是种类


1、桃江擂茶

喝桃江擂茶,还有摆碟子的习惯。古香古色的八仙桌上,一般都要摆上八只碟子,有枯香的壳花生、焦香的油炸红薯片、滚壮的番瓜子、香酥的巧果片和紫色的洋窝都是一些自家制作、开胃可口的绿色食品。桃江人除了婚丧嫁娶等重要日子举行大型的擂茶会以外,平日自家人在一起也经常喝擂茶。由于桃江人常年喝擂茶,加工擂茶是桃江地区家庭主妇的主要任务之一。

2、土家擂茶

土家擂茶,主要分布在湘、黔、川、鄂交界的少数民族地区,是土家族的一种特产,由土家五谷杂粮:大米、生姜、芝麻、大豆、花生、玉米等辅以茶叶为原料在特制的擂钵中擂制而成,具有营养丰富、健康养身和健胃养颜等诸多功能,是热情好客的土家、苗族人款待客人和馈赠的最佳之品。

3、客家擂茶

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擂茶算得上客家饮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擂茶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闽有居建阳县的畲族雷大爷创始擂茶的传说;湘有诸葛亮麾下进军湘中遭遇瘟疫,一老妪制擂茶祛疾的故事。有关的文学记载也散见在一些古籍中,如黄升《玉林诗话》所载《肝胎族舍》一诗曰: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足茶。

4、安化擂茶

俗话说,五里一音,十里一俗。安化县虽然和桃江县唇齿相依,也同样喜欢喝擂茶,但是,其擂茶的制作方法与味道,却截然不同。安化的擂茶制作非常讲究,原料也多种多样。除了茶叶以外,还有炒熟了芝麻、花生、黄豆、玉米、大米、绿豆、番瓜子,以及生姜、食盐和胡椒,其中主要原料是大米和茶叶。当地人把炒熟的大米等用石磨磨成粉备用,再把茶叶、生姜和芝麻用擂钵擂成糊状,和磨成粉的原料一齐倒入锅中滚开的水里面,一起煮成糊状,就成了擂茶。

5、武陵擂茶

武陵擂茶在洞庭湖区源远流长。相传二千多年前,马援率兵南征,屯驻司马错城(今鼎城区长茅岭乡),军营闹瘟疫,有仙人献验方,验方上写着芝麻、绿豆、生姜、茶叶、炒米,放入擂钵,用梓姜木捣成糊状,开水冲泡。服后疫病痊愈,自此传入民间,擂茶,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消炎去疾之功能,是沅水流域民众待客的上乘饮料。

6、揭西擂茶

揭西的客家人素有煮擂茶的习俗,夏秋季节,天气酷暑,人们劳作之后,经常不大想吃饭,往往以擂茶为午餐。中午时候,客人来访,主人家必定要煮擂菜招待。姑娘出嫁之前,凡是接受喜糖的邻居,也要煮一钵香擂茶请新娘吃,以表示祝贺,另外,家中病人新愈,也要煮些邀请曾经照顾过病人的友邻吃,以表示感谢。

7、汕尾擂茶

汕尾人也存在喝擂茶的现象,在汕尾广义的擂茶分为陆河油茶和擂茶,而擂茶的材料通常都比较少,只是放些细茶叶、花生和芝麻(可以是炒熟的,也可以是生的)就可以了,一样也原汁原味,加上还有一些特地为擂茶而准备的米糕、米通、米子或炒过的小麦,这些米子小麦可以泡在茶里喝(喜欢的话还可以炒一些蔬菜下茶),这样的风味是任何地方都比不上的。

8、五华擂茶

岭岗顶上望山花,望到屋家煮擂茶。大人细哩食三碗,仅仅吃亏出门蛇(人)这是五华县棉洋镇绿水村一带群众传唱的一首山歌,说的是吃擂茶的习俗。据了解,五华县南部棉洋、桥江、梅林、龙村、硝芳、丁畲一带的群众都有喜欢吃擂茶的习惯。当地群众已把这项习俗作为一种饮食保健和热情待客的重要方式。

9、瑞金擂茶

瑞金擂茶是将适量的大米加进芝麻、花生、绿豆、黄豆、茶叶、桔皮等擂制后,熬煮而成。擂茶风味独特,清香、微苦,呈灰绿色,稀糊浑浊,喝时加些香油,十分可口。瑞金人辛勤劳作后,喝上一碗擂茶顿时心清气爽,开胃解乏,擂茶有部分中草药,能起到解毒通气清凉的功效。

10、将乐擂茶

将乐人在基本配料的基础上,还根据季节变化和客人的口味灵活调整配方:例如冬春一般加生姜、肉桂用以温通经脉、通阳化气、祛湿驱寒。夏天可加鱼腥草、藿香及当地称为凤尾草、鸡爪草等的草药,制成防暑擂茶,或加金银花、荷叶、淡竹叶、薄荷等制成清凉解毒擂茶。秋天可加贡菊或杭白菊。对于喜欢喝香茶的人,可将芝麻炒过(或一部分炒过)再擂,亦可加入炒花生米、炒黄豆等。听说用黑芝麻打擂茶,美容养颜的效果更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