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投茶量”的小技巧,让您泡出的茶更好喝!

发布时间 : 2019-11-16
乌龙茶投茶量 六大茶类的投茶量 红茶的投茶量及比例

乌龙茶投茶量。

茶友们应该都知道,茶叶冲泡常用的茶水比例为1:50,1克茶叶用50毫升的水冲泡。而乌龙茶和紧压茶要特殊一点,比例为1:30。

对于讲究的茶友,泡茶前可能会备一个精准电子秤,精准到具体的克数。

但对于一些不拘小节的茶友来说,要精确到具体克数,未免显得有些刻板,并且操作起来也较麻烦。

那么如何在没有硬性指数的情况下将茶冲泡好呢?答案是体积投茶法。

绿茶

绿茶是被公认为所有茶类中最为鲜嫩的茶,经过揉捻,浸出物出来得快,所以用盖碗冲泡的时候,茶量刚好覆盖满盖碗底部就可以了。

在冲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盖盖儿,会把茶汤闷坏;二是水温不能过高,这样会比较容易让茶汤变得苦涩。

红茶

红茶的投茶量与绿茶相似,也是将盖碗底部覆盖满,不过可以比绿茶稍微多一些。

但如果是冲泡红碎茶,它的浸出速度很快,且并不太耐泡,所以投茶量要减少一半。

乌龙茶

根据其外形,大致可分为条形乌龙和球形乌龙,条形乌龙的投茶量差不多占到盖碗容量的1/5到1/3,球形乌龙则覆盖过底部就可以了。

另外,需注意球形乌龙由于形状特殊,茶叶展开比较慢,所以通常用一泡温润泡把茶叶舒展开来。

普洱茶

紧压茶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因为有些紧压茶比较紧,密度较大,所以可适当减少投茶量进行微调。cY316.COm

另外,紧压茶有“三年以下开盖泡,三年以上扣盖泡”的说法,茶友们也可以参考参考这种说法。

由于白茶没有经过揉捻,仅仅是鲜叶采摘后经过萎凋、干燥制作而成的茶类,所以干茶普遍较轻且蓬松,投茶量会比较大,散茶约占盖碗容量的3/4或1/2;白茶饼约占盖碗容量的1/5。

白茶

白茶相对来说是比较好“控制”的茶叶,不会轻易被泡坏,如果在重要场合非要露一手的话,大家果断选白茶吧!

柑普茶

可使用飘逸杯冲泡,通常它的规格为350ml。柑普的投茶量大致为铺满杯底,然后沿柑皮边缘掰下4—5小片柑皮(也可根据个人喜好调整茶与柑皮的比例),水量约为整只飘逸杯的4/5。静置3—5分钟,取出滤杯即可享用。

其实,泡茶并不难,也不需要记太多的条条框框,它本就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泡得多了,我们自然会根据自己的口感找到最适合的投茶量。

cy316.com扩展阅读

明白这些,让你泡出的茶好喝多倍


很多人在泡茶的时候,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困扰:“茶汤要不要出尽?”

有茶友问:“不是说健康饮茶要“茶水分离”吗?怎么我看有人用玻璃杯或者大壶泡茶时,每次添水时茶杯中会留三分之一的茶汤?”

还有茶友问:“我用紫砂壶泡茶,要是没有把水倒干净,是不是就叫做坐杯呢?坐杯和闷泡有怎么区别呢?”

其实上面的问题,都牵扯到茶叶冲泡时的几个概念,分别是“留根”、“坐杯”和“闷泡”。

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呢?又有哪些适用范围?今天和大家一起来涨涨知识。

什么是“留根”

留根指的是:每次倒出茶汤时都留一部分茶根(也叫汤底)在冲泡茶器中,然后注水冲泡下一道。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滋味得以延续,风味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

“留根”泡法常见于冲泡滋味浸出率很高、且不怎么耐泡的茶叶。留多少由茶性及茶量定。有出六分留四分,也有出七分留五三分等。

1、最常见的就是用玻璃杯泡绿茶或新白茶的时候。

比如在用玻璃杯冲泡绿茶、白毫银针、白牡丹时,我们会留下部分茶汤,以延续茶叶鲜爽甘醇的味道。

留部分茶汤在杯中,相当于延长了茶叶在水中的冲泡时间,可以使下一泡茶汤有着更好的口感体验,也可以均匀茶汤浓度,避免出现前几杯柔滑鲜香,后几泡变宛如白水般的窘境。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用盖碗泡绿茶时,可不可以采用留根泡法?”

如果用白瓷盖碗泡茶,不建议茶友们用留根法,最后几滴茶是精华成分,如果没倒尽,茶汤浓度不够;如果用留根法,茶叶一直泡在水里,等到下一泡茶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因为泡得过久而苦涩。

2、除了玻璃杯,用大壶泡花茶和红茶,也是使用留根泡法。

试想一下,那么一大壶水闷泡茶叶,茶叶的浸出率估计到达80%,甚至更高,如果不留下部分茶汤做“底料”的话,估计第二壶茶,就没有喝的欲望了!

3、煮茶时的“留根”。

煮茶,就是把茶煮着来喝。煮茶过程中,茶和水直接接触,经过短时间的沸腾之后,茶叶中的物质析出,溶于茶汤,形成独特的风味。

以煮老白茶为例,每次出汤时不要把茶汤都倒干净,留下一部分以备续水之用。这样做可以保证每一壶煮出来的老白茶滋味甘醇、柔和,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如果每煮一壶茶,都把茶汤倒干净,茶汤的浓度会很快下降。很可能出现喝第一壶茶还带有浓郁的枣香、药香,等到喝第二壶茶时就只剩下粽叶香,到第三壶时口感就会很清淡而没有太多的滋味了。

“坐杯”

从字面上讲,“坐杯”就是让茶叶坐在杯子里。

实际上是等待茶叶中的物质析出,让这些滋味物质均匀扩散而延缓出汤的时间。

平时我们泡茶时坐杯,往往是因为茶汤变淡了,喝在嘴里没啥滋味。

但看茶叶,它还没有完全舒展,丢了又很可惜。

这时候,我们就会延缓出水的时间。至于延缓的时间,要根据茶汤的浓淡情况判断。

如果是冲泡岩茶,到第四泡时建议延缓10秒左右出水,茶叶和水多接触一会儿,滋味释放会多一些。

如果到了第八泡,坐杯的时间会更长一些,约1分钟。

坐杯和闷泡,是不一样的性质。

“闷泡”

日常喝茶、泡茶,大多数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喜欢淡一点或者浓一点,会选择即刻出汤或是闷一会儿,亦或者是为了测试这款茶的最佳口感会选择相应的泡法。

但是从鉴别茶叶品质的角度来说,泡茶的时候“闷”一会,能够帮助我们看到茶品缺陷。

普洱生茶“闷”上30秒、1分钟、3分钟或是更久,因为长时间的浸泡,内质溶出更丰富,更易将茶品的优缺点都放大展现。而鉴别“闷”过的茶汤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闻香

生普经过闷泡以后,可以在闻香时更加容易分辨茶叶的香气类型,知道白茶的香气是毫香、枣香,还是老茶的陈香。也可进一步判定白茶是否有异杂的气息、香气是否显扬。

2、观色

汤色是反应茶叶优劣的重要指标,观察茶的汤色,茶汤浑浊则是意味着茶的品质不够优质!优质的生普不仅茶汤色泽明亮金黄,而且随着内含物质的变化和泡茶手法的迥异,生普的汤色也会随之改变。

3、品味

闷过的生普,茶汤的滋味也容易被感受,其中可以感受到茶汤是否有异味、杂味,滋味是否分离,回甘强度以及持久度如何,浓强如何,刺激性强而不涩是为浓,苦涩长久不化,锁喉的茶汤,一般被认定为茶品的品质不够过关!

好茶不怕闷,“闷”是最简单、最直接的,鉴定茶叶品质的方式,闷一闷,不好的茶叶终会现出“原形”。

有意或无意

留根和坐杯,都是有意而为之,目的性极强,就是为了让茶更好喝。

闷泡,是一种有意或无意间的一个比较极端的做法,比如审评茶叶时就会采取这样的方式,更容易呈现茶叶的缺点。

“留根”、“坐杯”、“闷泡”,分清这些词,在我们真正冲泡茶叶时,可以正确对应上冲泡手法,泡出纯正的茶汤。

想要泡好普洱茶 投茶量、出汤时间需把握


想要泡好普洱茶,除了要有好茶之外,还要有正确的普洱茶冲泡方法,投茶量、出汤时间需把握,这样才能在喝茶的同时感受普洱茶带来的轻松氛围。泡好普洱茶要注意这几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投茶量,水温、出汤时间。

1投茶量

冲泡普洱茶时,投茶量的大小与饮茶习惯、冲泡方法、茶叶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富于变化。

就饮茶习惯而言,港台、福建、两广等地习惯饮酽茶;云南也以浓饮为主,只是投茶量略低于前者。江浙、北方喜欢淡饮。

一般来说,我们泡普洱茶也会有一个大致的标准,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从这个标准上改变。

通常按照150ml的盖碗来说,投茶量8g。

投茶量的要点就是投茶量越大,茶汤越浓。如果是喝茶的人多,就要用大一些的盖碗,投茶量相应增加,相反,盖碗小投茶量也应该相应减少。

就茶性而言,投茶量的多少也有变化。例如,熟茶、陈茶可适当增加,生茶、新茶适当减少等等。切忌一成不变。

2水温

水温的掌握,对茶性的展现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温有利于发散香味,有利于茶味的快速浸出。

泡茶水温的要点就是:茶叶越嫩,水温越低。

普洱茶属大叶种,采摘标准多为一芽两叶,普洱茶应用沸水冲泡。

3出汤时间

通过控制冲泡节奏的快慢对于调节茶汤的浓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冲泡时间长短的控制,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香气、滋味展现充分准确。

云南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原料选择的特殊性,决定了冲泡的方式方法和冲泡时间的长短。

冲泡时间的掌握,就规律而言:陈茶、粗茶冲泡时间长,新茶、细嫩茶冲泡时间短;手工揉捻茶冲泡时间长,机械揉捻茶冲泡时间短;紧压茶冲泡时间长,散茶冲泡时间短。具体掌握时,要根据茶叶的特性决定。

一般来说,第一泡醒茶在注满水刮掉茶沫后就可以出汤了,前七泡都可以较快时间的出汤,后七泡可适当坐杯,十来泡以后就可以较长时间的闷泡了。

投茶量与出汤时间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要综合考虑,而不是一尘不变。如果投茶量多了,那么就要通过加快出汤的速度来调节茶汤的浓度。茶叶不够,就可以方面出汤的速度了。

泡茶小技巧,这样泡茶更好喝!


原来,泡茶除了三要素——茶水比例、水温、时间,还要讲究注水,水要冲多高,冲不冲在茶叶上,水流要怎么转圈……都会影响茶的口感。

说到注水手法,很多人只听说过悬壶高冲,注水不就是把水倒进壶里嘛,有什么好讲究的?

果然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啊,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几种典型的注水方法适合泡什么茶吧~

高冲: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多,水与茶叶激荡较强。

低冲: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水与茶叶激荡较弱。

水流粗细

水粗:水注满壶的时间短,冲到壶里的水温高。

水细:水注满壶的时间长,冲到壶里的水温低。

单边定点:沿着壶的边缘注水,水流不直接接触到茶叶。

正中定点:对着壶的正中注水,即直接对着茶叶冲击。

螺旋注水:从壶的边缘向着壶的中心旋转注水。

环圈注水:注水时水线沿壶盖或者杯面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

不同的注水方式适合泡什么茶?

悬壶高冲

特意提高水壶注水,让水流击打茶叶翻滚起来,激发茶叶的香气。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冲击一些香气比较高的,尤其是铁观音、单丛这样的茶。

悬壶高冲除了要把壶提高,还要把握水柱的粗细缓急,准确地把水冲入茶壶中,并看准时机压壶收水,一不小心很容易水满溢出,整体要一气呵成并不是简单。

回旋低冲

把水壶放低,采用螺旋式的走向来冲茶,这样让壶的边缘及中间的茶叶都能直接接触水,令茶与水更快更好地接触融合。

这样的注水方式适合红茶及散白茶。或者泡到后面几泡比较淡的时候了,为了促使茶汤尽快浸出,都可以用这种方式。

环圈注水

这种方式比较温柔,需要一定的浸泡时间。在冲泡比较细嫩的茶叶时,比如龙井、碧螺春、金骏眉建议采用这个方法。

单边定点注水

将注水点固定在边缘的一个地方,而不是直冲茶叶,让茶水慢慢接触融合。

这种方法是最轻柔的,一般是为了避免茶汤浸出过快过多而产生苦涩,如果茶量不小心投放过多,或者茶叶较碎可以使用单边定点注水,并且快速出汤。

正中定点注水

正中定点注水是一种较为极端的方式,通常搭配较细的水流缓缓注入。这样只有中间的一小部分茶和水直接接触,其他部分则在一种极其缓慢的节奏下浸出,茶汤的层次感也最明显。

这个方式比较适合滋味比较清新、但层次又比较丰富的茶,比如香气丰富的祁红、英红。

看起来很复杂的注水方法,其实本质上在于水冲击茶叶的力度和茶水接触融合的速度。

俗话说的“香靠冲,汤靠吊”就是这个意思,想要茶香高扬加强力度和速度,想要茶汤层次丰富就注意注水走线慢慢吊出味。

实际上,注水方法对茶的香气与滋味的影响也非常微妙,也许新手比较难把握。但只要静下心来细细体会,就能感受到这些细节对茶的影响。

泡茶的投茶量多少为宜?看图学投茶量


许多刚刚接触茶叶的朋友,会在泡茶的时候问到同一个问题——“到底要放多少茶叶才合适?”虽然泡久了有经验了自然会明白,但秉持解决问题的态度,小编还是来讲解一下关于投茶量的基础知识。

一、按比例投茶

茶叶的冲泡有个常用茶水比例是1:50,也就是1克的茶叶,加50毫升的水(乌龙茶、紧压茶除外,会用到大概1:30的茶水比例),这样就可以估算出你大概要加多少干茶——比方说,你手上的壶能装200毫升的水,那么差不多放4-5克的茶叶是比较合适的。

但一般的茶叶小白们是很难估算容器毫升和茶叶克数的,在没有硬指数的情况下,不如试试用体积投茶的方法来计算投茶量吧。

下面,我们将由盖碗这个常见的泡茶工具来好好说说。

二、按体积投茶

绿茶和黄茶

普遍来说,绿茶和黄茶是公认为所有茶类中最鲜嫩的茶类,且经过揉捻,浸出物出来得快,盖碗冲泡的时候,放差不多刚好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就可以了。

不过要记住两点,一是不要盖上盖子,会把茶汤闷坏;二是太烫的水会伤害到绿茶和黄茶的茶叶,让茶汤变苦变涩,但又不能太低,使茶叶的香气激发不出来,一般常用的是90——95℃的水,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微调。

红茶

小叶种红茶:祁门红茶

大叶种红茶:云南红茶

红茶的投茶量与绿茶相似,差不多也是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不过可以比绿茶稍稍多一些。

红茶分为大叶种茶和小叶种,像祁门红茶、四川红茶是小叶种红茶,而云南红茶则是大叶种。大叶种的叶片较大,占的体积大,所以泡茶时的投茶量要比小叶种红茶多。常喝国外红茶的朋友,很多时候喝到的是红碎茶,由于红碎茶的浸出速度很快且并不太在意它的耐泡度,所以投茶量要减近一半。

乌龙茶

乌龙茶的种类、类别非常多,但还是可以按照外形大致分为条形乌龙和球形乌龙,条形乌龙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到1/3,球形乌龙则盖过盖碗底部就可以了。

球形乌龙由于形状特殊,茶叶展开比较慢,所以通常有一泡温润泡把茶叶舒展开来。这种半发酵的茶,用热水冲泡会强烈激发它的香气和滋味,特别是高山乌龙,一定要用沸水冲泡,用温吞的热水冲泡简直可以称作“浪费”,可一定要记得哦。

紧压茶

紧压茶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有些紧压茶比较紧,“密度较大”,所以可以适当减少投茶量进行微调。

为了舒张茶叶,紧压茶的冲泡过程中也常常会有温润泡。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紧压茶有“三年以下开盖泡,三年以上扣盖泡”的说法,原因是“年纪较轻”的紧压茶发酵度不高,盖上盖子会像绿茶一样把茶汤闷坏,而三年以上的紧压茶因为后期自我发酵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白茶

由于白茶没有经过揉捻,仅仅是鲜叶采摘后经过萎凋、干燥制作而成的茶类,所以干茶普遍较轻且蓬松,投茶量会比较大,散茶约占盖碗容量的3/4或1/2;白茶饼的话,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就可以了。

白茶应该是最好“控制”的茶叶,不会轻易把它泡坏,实在没有信心且需要露一手的场合,果断泡白茶吧!

三、其他泡茶法的投茶量

除了常见的泡茶以外,一些“不走寻常路”的泡茶方法也有一些投茶量的讲究。

比如说碗泡法——由于碗泡法是用茶勺取茶汤,添汤的动作会比较慢,且茶叶一直浸在水中,所以即便茶碗较大,也不要投放太多的茶量,不然茶汤很容易变浓;

比如调饮茶——最常见的奶茶,茶水比例差不多1:30。因为制作过程中会加奶,所以可以把茶汤泡制得浓一点,这样也方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多奶还是多茶;

比如冷泡茶——冷泡茶的特点是冷水浸泡,且浸泡时间很长,夏天的时候甚至会过夜,所以投茶量不用太大。按体积来投茶的话,紧压茶以外的所有茶类差不多投铺满容器(玻璃瓶为例)底部的量就可以了,而紧压茶适当减少,以免茶汤过浓。

泡茶本身是个逐渐熟练的过程,丰富的泡茶经验带来的并不是教条般的条条框框,而是更加随性自在的喝茶,几经“修炼”,你肯定会拿捏一份最适合自己口味的投茶量来。

有关各种茶的投茶量


俗话说,好茶要有好水泡,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泡好茶应先掌据茶叶用量,只有掌握好茶叶的用量才能更好的冲泡出一杯或是一壶好茶来.

泡好茶应先掌据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的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

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

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

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一般来说,茶、水的比例随茶叶的种类及嗜茶者情况等有所不同。

嫩茶、高档茶用量可少一点,粗茶应多放一点,乌龙茶、普洱茶等的用量也应多一点。

对嗜茶者,一般红、绿茶的茶、水比例为1:50至1:80,即茶叶若放3克,沸水应冲150至240毫升;对于一般饮茶的人,茶与水的比例可为1:80至1:100。

喝乌龙茶者,茶叶用量应增加,茶与水的比例以1:30为宜。

家庭中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投茶叶3克冲开水250毫升;一般的玻璃杯,每杯可投放茶2克,冲开水150毫升。

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当地又缺少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理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遍喜饮浓茶,并在茶中加糖、加乳或加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人民喜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茶,茶叶用量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消费者主要饮用绿茶或龙井、毛峰等名优茶,一般用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量也不多。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们喜饮工夫茶。茶具虽小,但用茶量较多。

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中、老年人往往饮茶年限长,喜喝较浓的茶,故用量较多;年轻人初学饮茶的多,普遍喜爱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

这些实用的小细节,让你泡茶好喝几倍


为什么老觉得自己泡茶跟茶艺师泡茶味道不一样?原来,从煮水、选器、备茶到冲泡,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茶汤造成影响。

泡茶是技术活,更是精细活。细节决定成败,泡得好不好喝,就看你有没有注意这些细节和方法了。

煮水

唐代陆羽的《茶经》中关于煮水沸腾的记载:

一沸:当水如鱼目,微微有声时;

二沸:缘边如涌泉连珠;

三沸:势若奔涛、腾波鼓浪。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煮水要大火快煮,而不要文火慢煮,当水连续冒泡,煮到二沸或是刚刚三沸时,水的活性是比较好的。如果煮的太久,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则活性降低,即我们平时说的水“煮老”了,对茶汤影响也不好。

如果使用自来水泡茶,需要把水煮久一点,因为自来水中带有消毒残留下来的氯。自来水水沸腾时,把烧水壶盖子打开,让水保持沸腾一分钟左右,能够除去自来水中一部分的氯,降低水的异味。

选器

不同的茶要使用不同的茶具。

绿茶:宜选玻璃杯或玻璃壶,方便观赏其在水中舞动。不宜选紫砂壶,绿茶所需水温低,而保温性强的紫砂壶会闷坏绿茶。

红茶:用玻璃茶具或白瓷茶具,可以便于观察红茶的汤色和金圈。

乌龙茶:如果想展现乌龙茶高扬的香气,可以使用瓷质盖碗,方便闻香且不会吸味;如果想展现乌龙茶深厚的韵味可以选择紫砂壶,紫砂壶能激发茶性。且紫砂保温性好,可以淋壶加温,保证冲泡温度。

普洱茶:尤其是老普洱茶,适宜用紫砂壶,紫砂壶具有独特的双气孔结构,透气性好,能够减轻普洱茶存储之时产生的一些异杂气,茶的层次、韵味更好。

白茶:白毫银针原料很嫩,冲泡温度不能过高,故用大口盖碗泡茶,避免闷坏茶叶;而白牡丹、寿眉或贡眉之类,使用茶具没有太多限制,老白茶还可以用陶壶煮饮。

备茶

没有秤的时候可以这样取茶叶。

没有电子秤,称不了茶叶,怎么办?没关系,只要按照茶叶的形态和茶壶的体积,就能大概确定放多少茶叶!

绿茶:扁平形绿茶、竹叶青之类的,大约铺满壶底薄薄一层的量就差不多了。毛峰、瓜片等稍蓬松的绿茶,占壶体积的1/5左右。

红茶:类似祁红、金骏眉较紧细的红茶,投放占壶体积1/5的茶量就差不多了。滇红之类条索较粗的红茶,投放体积约1/4。

乌龙茶:乌龙茶投茶量较大,如果是铁观音那样的颗粒形,投放三十颗左右。如果是单丛、岩茶那样的粗条索茶,投放1/3~1/2左右。

普洱茶:条索形的普洱散茶大约投放1/3左右,紧压的普洱茶大约撬下一片铺满壶底的量即可。

白茶:白毫银针大约投放占壶体积的1/3左右,而像白牡丹、寿眉或贡眉较为粗老的白茶,非常蓬松,需投放约1/2的量。

水温

水温是泡茶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绿茶:不能用高于90℃的水冲泡,否则茶汤的鲜活力就会下降;

红茶:要用85℃至90℃的水冲泡,以保持最香甜的口感,温度太高容易酸涩;

乌龙茶:要用沸水冲泡,否则香气不扬,阳刚的风格也表现不出来;

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用90℃以下的水冲泡,突出其鲜甜味,避免苦味,嫩度较低的贡眉可以用沸水冲泡;

黑茶:需要沸水冲泡,这样才能冲泡出其稠厚的汤感和浓醇的滋味。

对于温度,也不需特意买一个温度计来测量。对于不能用沸水冲泡的茶,一般的做法是先把水倒入公道杯中凉一会,把手掌放到上面感受一下热力(距离不可太近,小心烫伤),多尝试几次就能把握到最适水温的热度。

手法

冲泡手法对茶也会有微妙的影响。

常见的注水方法有悬壶高冲、回旋低冲、定点注水等等,在运用这些方法的时候,先要知道注水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有的茶需要高冲,而有的茶需要低冲。

高冲,低斟

高冲低斟是一个相对的说法,指的是冲茶的时候要比倒茶的时候高,才有利于茶汤香气激发,而从壶里倒茶出来的时候,要尽可能放低靠近公道杯,减少香气走散,这样才有利于在整个泡茶的过程中保留茶香。

香靠冲,汤靠吊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茶香需要冲击,如果想要激发茶高扬的香气,就高温高冲,让水与茶叶激荡而产生鲜明的香气。而汤感需要细细吊出来,如果想要品尝到细腻、有层次的茶汤,就需要把壶放低,沿着壶的边缘用细柔的水流让茶叶慢慢浸出。

9个小技巧,教您泡好这杯茶!


1.无论是什么茶,首先必须干净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因为茶是入口的,不干净可能导致疾病,这与我们喝茶的初意不符,喝茶为的是保健;

2.用水必须有要求,这是很多茶友提出喝茶在店里和在家喝不一样的原因之一,好水才能泡出好茶,很多地方的饮用水源水质污染严重,水质不好泡的茶汤自然不好;

3.冲泡温度:我的泡茶标准是100度2沸水,如果大家还不大明白,我教大家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认真观察烧水壶的壶嘴,水快大开时壶嘴的水蒸汽打直了就要提起来泡茶,如果你们等自动跳停就已经是三沸老水,虽然也可以泡茶但是口感就有区别,你们可以试着拿一样的两泡茶分别用2沸水和3沸老水冲泡下,结果一定有差别;

4.泡茶用具:初学者建议用盖碗也称船碗,优点是使用方便对冲泡茶的影响小,而且便宜万一打破不心痛,有条件就建议用两个紫砂壶来泡,一个泡茶另外一个做茶海,更讲究者应当一壶泡一类岩茶,专款专用,不要一会泡水仙一会泡肉桂,顺带说一句,养壶也是一个很深的学问,好壶泡茶绝对加分;

5.品茗杯的选择,一般以白瓷杯为主,方便看汤色及闻香,你要是土豪尽可以用斗鸡杯喝茶;

6.天气选择,应当在晴天的下午最适合品茗,其它天气的原因会影响出汤,重点是气压;

7.茶会人员的心情,人对了茶就对了,你无法和一个刚失恋的人品出好茶;

8.环境,选择一个户外幽静,有山有水的地方喝茶一定加分,焚香,挂画,插花,品茗,古代文人最懂得欣赏自然美;

9.泡手很关键。武夷山“三个半师父”:摇青师父、归堆师父、焙茶师父,最后半个师父指的就是泡茶的人。主泡手必须清楚知道泡的是什么茶,茶叶的特点及冲泡方法和时间,关键要把控整场气氛,让大家的重点始终围绕在茶的主题上。

当你拥有一泡好茶,你最应当在对的时间和对的朋友,用对的方法冲泡饮用,让我们用一杯茶的时间回归自然的初心,感恩之心从善待自己开始,你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可以服务他人回馈社会,你努力工作不就是要让自己和家人过的幸福,这道理大家都懂但很多人还是没有去认真做到,但愿茶可以帮助到我们,通过慢品香茗让我们回归自然的初心。

泡红茶 投茶量千万别弄错


红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中的一种,它属于全发酵茶类,干茶外形偏乌褐色(英文Blacktea),茶味浓醇,有明显的蜜糖香。常喝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那么,怎么泡红茶呢?泡红茶,投茶量千万别弄错,否则会影响品饮。

投茶量千万别弄错

家庭泡茶大多是凭经验行事。对茶叶和沸水用量的配比也应酌情而定。

冲泡红茶,可根据喝茶人数来决定,每人用1茶匙的量(约2、5g的茶叶量),但是想要泡出好红茶,建议最好以2杯的红茶叶量(约5g)来冲泡,茶量的增加会利于滋味的溶出,水多茶少的话,影响品饮。

茶具选择很重要

现在的年轻人口味轻,逼格高,都喜欢喝小资情调的红茶,玻璃茶具泡红茶是年轻上班族的选择。

等级高的名优红茶,一般都会用一个高筒玻璃杯,建议选择无刻花透明玻璃杯(如下图所示),观赏起来也更有风味,市场价几块钱就OK啦,当然也有设计更好地杯子自然是更好。

还有一种双耳杯茶壶,茶壶里面自带内胆,用来过滤茶叶的。茶水分离后,口感会更佳,相同的茶具还要飘逸杯、过滤茶杯等。也很适合在办公室喝茶。

还一种是传统的工夫泡茶具,盖碗适合泡任何一种红茶,不管是单芽、还是一芽一二级都适合用,约上三两个朋友一起来品茗,欣赏自己手里的这款好茶,顺便还可以叙叙旧、谈谈心,想想都享受。

要控制好水温

冲泡红茶,水温在90℃—95℃为佳。整体会比泡绿茶的水温高一些。

红茶是一种相对敏感的茶叶,高温可以将红茶的高香激发出来,但同时茶汤滋味可能会苦涩。低温茶汤的滋味会比较温和,但香气会低平。

不少红茶的原料等级较高,尽量避免直接使用沸水冲泡,所以水温可以控制在85℃左右。

附最简易泡红茶方法

①新鲜过滤的自来水放入水壶内加热;

②在烧水时,把茶杯、茶壶温热;

③用茶匙取5克红茶置入瓷壶;

④待水初沸后30秒,一气呵成向茶壶中冲入约380ml的开水(其中有10%会被干茶吸收);

⑤奉茶品尝;

茶叶,没有特别固定的喝法,也没有说冷泡法就有范儿,拿大茶缸泡就俗,上茶壶煮就野蛮。用心泡出来的茶,都是“大师级”的作品,自己喜欢就好。

精确把控6大茶类投茶量,让你的冲泡技巧更接近专业级


一、按比例投茶

茶叶的冲泡有个常用茶水比例是1:50,也就是1克的茶叶,加50毫升的水(乌龙茶、紧压茶除外,会用到大概1:30的茶水比例),这样就可以估算出你大概要加多少干茶——比方说,你手上的壶能装400毫升的水,那么差不多放8克的茶叶是比较合适的。

但一般的茶叶小白们是很难估算容器毫升和茶叶克数的,在没有硬指数的情况下,不如试试用体积投茶的方法来计算投茶量吧。下面,我们将用盖碗这个常见的泡茶工具来好好说说。

二、按体积投茶

绿茶和黄茶

普遍来说,绿茶和黄茶是大家公认的所有茶类中最为鲜嫩的茶类,且经过揉捻,浸出物出来得快,盖碗冲泡的时候,放差不多刚好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就可以了。

不过要记住两点,一是不要盖上盖子,会把茶汤闷坏烫的水会伤害到绿茶和黄茶的茶叶,让茶汤;二是太变苦变涩,但温度又不能太低,使茶叶的香气激发不出来,一般常用的是90~95℃的水,可能会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出微调。

红茶

红茶的投茶量与绿茶相似,差不多也是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不过可以比绿茶稍稍多一些。

红茶分为大叶种红茶和小叶种红茶,像祁门红茶、四川红茶是小叶种红茶,而云南红茶则是大叶种,大叶种的叶片较大,占的体积大,所以泡茶时的投茶量要比小叶种红茶更多。常喝国外红茶的朋友,很多时候喝到的是红碎茶,由于红碎茶的浸出速度很快且并不太在意它的耐泡度,所以投茶量要减少近一半。

乌龙茶

乌龙茶的种类非常多,但还是可以按照外形大致分为条形乌龙和球形乌龙,条形乌龙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到1/3,球形乌龙则盖过盖碗底部就可以了。

球形乌龙由于形状特殊,茶叶展开比较慢,所以通常有一泡温润泡把茶叶舒展开来。这种半发酵的茶,用热水冲泡会强烈激发它的香气和滋味,特别是高山乌龙,一定要用沸水冲泡,用温热水冲泡简直可以称作“浪费”,可一定要记得哦。

紧压茶

紧压茶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有些紧压茶比较紧,“密度较大”,所以可以适当减少投茶量进行微调。

为了舒张茶叶,紧压茶的冲泡过程中也常常会有温润泡。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紧压茶有“三年以下开盖泡,三年以上扣盖泡”的说法,原因是“年纪较轻”的紧压茶发酵度不高,盖上盖子会像绿茶一样把茶汤闷坏,而三年以上的紧压茶因为后期自我发酵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白茶

由于白茶没有经过揉捻,仅仅是鲜叶采摘后经过萎凋、干燥制作而成的茶类,所以干茶普遍较轻且蓬松,投茶量会比较大,散茶约占盖碗容量的3/4或1/2;白茶饼的话,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就可以了。

白茶应该是最好“控制”的茶叶,不会轻易把它泡坏,实在没有信心且需要露一手的场合,果断泡白茶吧!

三、其他泡茶法的投茶量

除了常见的泡茶以外,一些“不走寻常路”的泡茶方法也有一些投茶量的讲究。

比如说碗泡法:由于碗泡法是用茶勺取茶汤,添汤的动作会比较慢,且茶叶一直浸在水中,所以即便茶碗较大,也不要投放太多的茶量,不然茶汤很容易变质。

比如调饮茶:最常见的奶茶,茶水比例差不多1:30。因为制作过程中会加奶,所以可以把茶汤泡制得浓一点,这样也方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多奶还是多茶;

比如冷泡茶:冷泡茶的特点是冷水浸泡,且浸泡时间很长,夏天的时候甚至会过夜,所以投茶量不用太大。按体积来投茶的话,紧压茶以外的所有茶类差不多投铺满容器(玻璃瓶为例)底部的量就可以了,而紧压茶适当减少,以免茶汤过浓。

泡茶本身是个逐渐熟练的过程,丰富的泡茶经验带来的并不是教条般的条条框框,而是更加随性自在地喝茶,几经“修炼”,你肯定会拿捏一份最适合自己口味的投茶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