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舌头是如何感受茶汤味道的吗?

发布时间 : 2019-11-16
如何形容茶的味道 致亲爱的你红茶汤圆 白茶汤色为何是红色

如何形容茶的味道。

会喝茶的人,“咻”的一声,茶汤就吸进了嘴里。看似不雅观,但却是最专业最地道的品茶方法,用吮吸式的方法喝茶,只为让茶汤与口腔充分接触,品出茶最好的味道。所以,喝茶一定要放得开,要是一口一口的抿,就太外行了。

口腔中有很多味觉感受细胞,但主要分布还是在舌头上,我们吃东西、喝茶,主要还是靠舌头去感受味道。

舌头是怎么感受味道的?

我们伸出舌头,照照镜子,就可以看到上面有很多突起的小红点,叫做菌状乳头。味蕾就隐藏在这些突起下方。味蕾由很多的味觉细胞该组成,唾液中食物的味道从舌头表面的味孔进入味蕾,与味觉细胞接触。这些味觉细胞就通过电信号把这些感觉传到大脑,因此就感知了不同的味道。

味觉因人而异,一杯茶一千个人喝,有一千种味道。每个人对味道的敏感度不一样,是因为每个人的味蕾数不一样,每个人大约有3000-10000个味蕾。味觉灵敏且记忆里好的人,有品茶的天赋,但一般人多喝茶,久而久之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品茶水平。一些厉害的评茶师,每天品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茶,需要五年时间才能练就出“黄金舌头”。

味觉地图是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说我们的舌头,不同的区域负责感受不同的味道。

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德国科学家黑尼希,后来又被哈佛大学的教授写入著作而广泛为人所知:

那有人就会问了,怎么没有辣味呀?原来,辣味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味觉,而是一种轻微的痛觉。有一点点痛的刺激,怪不得那么多人会吃辣上瘾,原来是“痛并快乐着”。后来的研究又证明,味觉地图的说法不够准确。实际上,舌头上的所有区域都能感受到这5种味道——酸甜苦咸鲜,只是相对来说每个区域对单独某种味道更为敏感。

精选阅读

茶汤颜色暴露的秘密,你知道吗?


茗最关键的一环便是开汤品赏,也就是将茶叶先行冲泡,然后再进行品评,品赏的一般程序为:欣赏汤色——闻嗅香气——尝试味道——评看叶底。

今天就来讲“欣赏汤色”这一步。

由于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以致茶汤容易变色,因而要及时欣赏汤色,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浊度等方面,辨别茶汤颜色深浅、正常与否、茶汤暗明、清澈或浑浊程度。

茶汤有些绿有些红,有些亮有些暗,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茶汤的颜色还可以分成色相、明度与彩度来判定。

色相指颜色的种类,茶汤的颜色主要是绿与红之间的变化,这与茶的发酵程度有关,发酵愈少,汤色愈偏绿,发酵愈多,汤色愈偏红,其间就有黄绿、金黄、橘红等非阶梯式的变化。

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这与茶的焙火程度有关,没怎么焙火的茶,汤色显得明亮,焙过火后,因焙火程度的加重,汤色变得愈来愈深。

彩度指颜色的饱和程度,这与茶汤内可溶物的多少有关,可溶物溶出愈多,茶汤的稠度就愈大,表现在汤色上就是彩度高。相反的,可溶物愈少,茶汤就愈变得水水的,汤色的彩度就愈低。

品鉴茶叶汤色常用术语:

绿艳:清澈鲜艳,浅绿鲜亮。

黄绿:绿中微黄,似半成熟的橙子色泽,故又称橙绿。

绿黄:绿中黄多的汤色。

浅黄:汤色黄而浅,亦称淡黄色。

橙黄:汤色黄中微带红,似橙色或桔黄色。

橙色:汤红中带黄,似桔红色。

深黄:暗黄,汤黄而深无光泽。

青暗:汤色泛青,无光泽。

混暗:汤色混而暗,与“混浊”同义,汤中沉淀物多,混而不清,难见碗底。

红汤:常见于陈茶火烘焙过头的茶,其汤色有浅红色或暗红色。

清黄:茶汤黄而清澈。

金黄:茶汤清澈,以黄为主,带有橙色。

红艳:似琥珀色而镶金边的汤色,是高级红茶之汤色。

红亮、红明:汤色不甚浓,但红而透明有光彩,称为“红亮”;透明而略少光彩者,称为“红明”。

深红、深浓:红而深,缺乏鲜明光彩。

红淡:汤色红而浅淡。

深暗:汤色深而暗,略呈黑色,又称红暗。红茶发酵过度,贮存过久,品质陈化常有此色。

红浊:汤色不论深或浅,内中沉淀物多混浊不以见底。

冷后浑、乳凝:红茶汤浓,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汤现象,称为冷后浑或乳凝,品质好的红茶出现这种现象。

姜黄: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汤色呈姜黄明亮,浓厚丰满,是一种汤质浓、品质好的标志。

浓亮:茶汤浓而透明,虽不如浓艳光圈亮,但还有光彩。

鲜明:新鲜明亮,略有光泽,不够浓,但亦不淡。

清澈、明亮:茶汤清净透明称为“明亮”。明亮而有光泽,一眼见底,无沉淀或悬浮物,称为“清澈”。

明净:汤中物质欠丰富,但尚清明。

混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难见碗底。

昏暗:汤色不明亮,但无悬浮物,与混浊略有差别。

品鉴茶汤的常用术语你知道多少?


看干茶、闻杯香、欣赏品饮茶汤、玩叶底几乎可以说是我们喝茶的全部步骤。品饮茶汤,感受茶汤的口感滋味可以说是这些所有步骤当中最主要的,其它的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很多朋友在喝茶之前还会赏茶汤,那么,你知道茶汤的颜色也是隐藏着小秘密的吗?

由于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以致茶汤容易变色,因而我们要及时欣赏汤色。观汤色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浊度等方面辨别茶汤颜色深浅、正常与否、茶汤暗明、清澈或浑浊程度。

茶汤有些绿有些红,有些亮有些暗,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茶汤的颜色还可以分成色相、明度与彩度来判定。

色相指颜色的种类,茶汤的颜色主要是绿与红之间的变化,这与茶的发酵程度有关,发酵愈少,汤色愈偏绿,发酵愈多,汤色愈偏红,其间就有黄绿、金黄、橘红等非阶梯式的变化。

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这与茶的焙火程度有关,没怎么焙火的茶,汤色显得明亮,焙过火后,因焙火程度的加重,汤色变得愈来愈深。

彩度指颜色的饱和程度,这与茶汤内可溶物的多少有关,可溶物溶出愈多,茶汤的稠度就愈大,表现在汤色上就是彩度高。相反的可溶物愈少,茶汤就愈变得水水的,汤色的彩度就愈低。

品鉴茶叶汤色常用术语:

绿艳:清澈鲜艳,浅绿鲜亮。

黄绿:绿中微黄,似半成熟的橙子色泽,故又称橙绿。

绿黄:绿中黄多的汤色。

浅黄:汤色黄而浅,亦称淡黄色。

橙黄:汤色黄中微带红,似橙色或桔黄色。

橙色:汤红中带黄,似桔红色。

深黄:暗黄,汤黄而深无光泽。

清黄:茶汤黄而清澈。

金黄:茶汤清澈,以黄为主,带有橙色。

红艳:似琥珀色而镶金边的汤色,是高级红茶之汤色。

红亮、红明:汤色不甚浓,但红而透明有光彩,称为“红亮”;透明而略少光彩者,称为“红明”。

深红、深浓:红而深,缺乏鲜明光彩。

红淡:汤色红而浅淡。

深暗:汤色深而暗,略呈黑色,又称红暗。红茶发酵过度,贮存过久,品质陈化常有此色。

红浊:汤色不论深或浅,内中沉淀物多混浊不以见底。

冷后浑、乳凝:红茶汤浓,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汤现象,称为冷后浑或乳凝,品质好的红茶出现这种现象。

姜黄: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汤色呈姜黄明亮,浓厚丰满,是一种汤质浓、品质好的标志。

浓亮:茶汤浓而透明,虽不如浓艳光圈亮,但还有光彩。

鲜明:新鲜明亮,略有光泽,不够浓,但亦不淡。

清澈、明亮:茶汤清净透明称为“明亮”。明亮而有光泽,一眼见底,无沉淀或悬浮物,称为“清澈”。

明净:汤中物质欠丰富,但尚清明。

混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难见碗底。

昏暗:汤色不明亮,但无悬浮物,与混浊略有差别。

茶壶是如何影响茶汤的?


茶友“陌上桑”今天问小懂:作为一个平时习惯拿盖碗喝茶的新手,我不太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用紫砂壶或者其他的茶壶来泡茶呢?不同茶壶泡出来的茶,喝起来会不一样吗?

首先小懂对这位新人喜欢用盖碗泡茶的行为予以表扬,小懂刚喝茶时还只会拿大杯子一直泡着喝呢。其实不同的茶具泡茶有不同的特点,而“陌上桑”问的不同的茶壶泡茶,是否也会对茶汤产生影响,答案是会的。不同的茶壶,泡茶的感觉和泡出来的茶汤,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而这些主要受茶壶的以下三点因素影响:

1、茶壶的壶质

茶壶的质地,一般是以密度来划分的,而密度就会对茶壶的不同风格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冲泡出来的茶汤。一般来说,密度高的茶壶,散热速度较快,保温效果相对较差;密度低的茶壶,散热速度较慢,保温效果好。

密度高的茶壶,泡的茶香味比较“飘”,因为它的散热比较快,容易让人闻到茶的清香。而密度高的茶壶,泡出的茶香味就会比较低沉浓厚,同样是因为散热的原因,让香气有一定程度的聚集。所以就两者香气的风格来说,密度高的茶壶,比较适合泡清香、鲜香型的茶叶,比如绿茶、花茶等,而密度低的壶,更适合泡普洱、乌龙茶之类的茶。

一般来说,瓷器质地的茶壶密度较高,陶壶的密度较低(我们泡茶最常用的紫砂壶就是属于陶壶)。还有一种用“炻器”制成的茶壶,质地致密坚硬,介于瓷器和陶器之间,和瓷器非常类似,我们家里常用的水缸一般就是这种质地。加上较为常用的银器茶壶和石器茶壶,这几种质地的壶密度可以有个大致对比,它们的密度从高到低,散热程度从快到慢一般排列顺序为:

瓷器、银器、炻器、石器、陶器、低硬度石器

有兴趣的茶友,不妨拿同一款茶,用不同质地的壶冲泡对比一下,体会它们之间香气的差异。

2、茶壶的壶型

壶型上影响茶汤的,一般是壶口的设计,同样也是关系到散热的问题。壶口从小到大相应的散热也是从慢到快。有些壶口宽敞的茶壶,壶口可以大到几乎像盖碗的形制。

这类茶壶就比较适合用于泡低温(80~85℃)的茶,比如龙井、碧螺春等绿茶以及白毫银针、白毫乌龙等茶,同时这种茶比较注重茶的外形,打开壶盖我们可以欣赏到和用玻璃杯冲泡时一样的茶叶舒展的样子。

3、茶壶的颜色

相比于以上的两个特点,茶壶的颜色对于茶汤的影响,更多地在于美感上。对茶汤的滋味实际没有什么影响,但恰恰喝茶就是讲究美感的,味觉、嗅觉和视觉的多重满足,才能最大限度地体会到茶带来的愉悦。

茶器的颜色包括材料本身的颜色与装饰其上的釉色或颜料。白瓷壶显得精致光洁,感觉上和绿茶最为搭配。黄泥制成的茶器显得甘怡,可配以黄茶或白茶。朱泥或灰褐色的炻器土制成的茶器显得高香、厚实,可配以铁观音、岩茶等轻、中焙火的茶类。紫砂或较深沉陶土制成的茶器显得朴实、自然,配以稍重焙火的铁观音、水仙以及普洱茶比较合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