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问帮你掌握春茶三大硬知识!

发布时间 : 2019-11-16
春茶白茶 佛手春茶 春茶冲泡

春茶白茶。

四季均可采茶,但按滋味等级划分,春茶最好。2017年春茶上市在即,这些硬知识可一定要掌握哦!

春茶,是茶树在越冬后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茶芽经过一冬的休眠和养分积累,有机物质充足,加之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使得春季茶芽肥硕,内含物质丰富,它的鲜爽度、饱满度和协调度都极高。尤其是头春茶,蕴含了整个春天的精华部分。不论是绿茶、红茶还是普洱都在追求头春,而又没有哪种茶类,会比绿茶更爱春天的鲜爽。

追春茶的正确时间

头采茶

指的是茶园在开春以后,对极少量的、已经达到采摘标准的芽叶的第一次采摘。因为数量极少,用来筛选的范围就很小,所以头采茶被用来试制成的头一波春茶,因为含水量大,品质并不一定是头春里最好的,大可不必盲目地追求头采茶。

头春茶

第一波春天采摘的茶叶,只要是开年的第一次采摘,就都是头春茶。对于中国的名优茶来说,头春茶都代表的是最高品质。但即使是头春茶,不同种类的茶叶采摘时间也不一样。绿茶头春茶时间一般可以从2月延至4月,比如四川宜宾在2月中旬开始采摘,温州永嘉乌牛早品种在二月中下旬开始采摘,福鼎白茶一般三月初采摘,陕南茶区往往在3月下旬开园采茶。而在同一茶区的高海拔茶园,头春茶的采摘时间更晚。陕南茶区的高海拔茶园,采茶要到三月底四月初了,紧巴巴的赶上明前。

明前茶

在清明节前采制成的茶叶。茶树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养,本身物质含量就较丰富,再加上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茶树发芽数量不仅有限且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故坊间也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简单点说,明前茶本身质量不错,偏偏量少,上市时间又早,所以对消费者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雨前茶

在谷雨前采制成的茶叶。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明前”、“雨前”的概念,对江浙皖这一带的茶区最有意义。而云南、山东,都不会有明前、雨前的概念。陕西的绿茶茶园,有些高海拔地区清明时才全面发芽。而云南茶区到了清明节气,那已经是绿叶满枝了。

从产区这个角度来说,消费者还是可以很容易辨别真伪的。所以说,别看见标榜的是明前茶就不管不顾地扑上去抢,得先看看它出生地在哪里。

采摘标准

很多做春茶的茶品牌会经常强调自己的春茶选料。比如竹叶青,就曾十分强调自己的某些产品是“每500克需要3.5万颗芽头”的标准制作春茶。而产自贵州的都匀毛尖,同样是名优绿茶,却是要求用一芽一叶来制作,方可成品质之味。陕南茶区的明前茶基本以采用一芽一叶初展和一芽一叶全展居多,少量采用单芽头,还有一些深山茶园会采用一芽二叶制作头春茶,也是绝佳品质。到底哪种原料才是最好、最值钱呢?先看看春茶的采摘标准都有哪些。

全芽

有的地方也称作单芽,其实就是茶树刚刚抽出的芽头。

一芽一叶初展

指茶树新梢的第一片叶子刚展开。适用这种采摘标准的最具典型性的茶品,就是西湖龙井。而西湖龙井最高标准的品质,一芽一叶初展的采摘标准,才最有可能成为“香清鲜爽,滋味鲜爽甘醇”的特级西湖龙井茶。

一芽一叶

指的是在芽头长出来之后,刚冒出第一片嫩叶的时候。比如一芽一叶制成的恩施玉露,独具白毫显露、纤细挺直、香鲜味爽的品质特色。

一芽二叶初展

茶树新梢的第二片叶子刚展开。比如安徽省的老竹大方,就必须是以此种采摘标准方能成其滋味。

一芽二叶

茶树刚长出第二片嫩叶的时候。在这个采摘标准里最典型的就是六安瓜片,制作瓜片的鲜叶必须长到“开面”才采摘,只有等到茶树生长到这个程度,才能做出独属于六安瓜片的最好味道。

每一类经典名优绿茶,都有相对应的最高等级的采摘标准。不同的绿茶品种有着不同的原料等级要求。不能笼统地认为春茶是越嫩越好。

春茶不是越早越好

在市场上还有一种偏向,认为春茶“以早为喝”、“春茶越早越好”。尤其是在近几年茶叶消费走高的市场趋势下,甚至逐渐变成一个被热炒的认知概念,然而这个概念却并非正确。

首先,每年的名优茶的采摘时间也不一样。

以绿茶为例,2月底,广西、重庆永川、浙江乌牛早就已开始采摘当年第一批春茶,到了3月中旬,四川蒙顶山的蒙顶黄芽和贵州的都匀毛尖也已开始了采摘。3月下旬,陕南的紫阳富硒茶、汉中仙毫、浙江的龙井、安吉白茶也悉数开始了采摘。而到了4月初,就是苏州的碧螺春,安徽的黄山毛峰、江西的狗牯脑、湖南的古丈毛尖、湖北的恩施玉露等名优绿茶的采摘日子。等到了4月中旬,则是纬度较高的山东崂山绿茶和秦岭深山茶园开始了采摘。

市场上有些心术不正之人,就利用这时间差以混淆视听。比如,云贵川的茶叶成熟上市的时间普遍要比江浙区域要早,有些茶商会以云贵川的鲜叶代替江浙区的茶叶进行制作,上演着“李逵”没上市、“李鬼”就唱起了主角的戏码。

其次,不同品种的茶树生长发育和春茶开采期时间的先后大有不同。

按照茶树品种,有特早生种、早生种、中生种、晚生种之分,但主要都是针对江浙茶区而言。其实,所谓“早生”有可能并没有口感上的突出,只是发芽的时间段不一样。

特早生种

越冬芽生长发育和春茶开采特早的品种。在江、浙茶区将一芽三叶展需有效积温低于60℃的品种称为特早生种。许多绿茶产区都有特早生品种,比如前文提到的乌牛早品种。但是严格按照国标(GB/T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来说,乌牛早不是制作龙井茶的茶树品种,所以采用乌牛早品种制成的茶叶并不能被等同于龙井,只能是扁形绿茶。而每逢少量新茶上市之时,就是假茶纷至沓来之日,用乌牛早冒充“西湖龙井”的事件早就屡禁不止。

早生种

越冬芽生长发育和春茶开采早的品种。在江、浙茶区把一芽三叶展需有效积温60—90℃的品种称为早生种,如制作碧螺春的碧螺春群体种茶树品种,就是早生种;适制龙井的中茶108号、龙井长叶等品种也是早生种。

中生种

越冬芽生长发育和春茶开采期介于早生种和晚生种之间的品种。江、浙茶区把一芽三叶展需要有效积温为90~120℃的品种称为中生种,如浙江的龙井群体种就属于中生种茶树品种。另外,适合制作恩施玉露的恩施大叶茶,适制黄山毛峰的黄山种,适制太平猴魁的柿大茶也皆是中生种。

晚生种

越冬芽生长发育和春茶开采期均迟的品种。江、浙茶区把一芽三叶展需要有效积温大于120℃的品种称晚生种,如在江浙区也有引种的政和大白茶和福建水仙等。

其实就好比同年龄的小朋友,因为身体素质不一样,会出现有人发育得早,有人发育得晚一样。陕南茶区的不同茶树品种发芽时间也不相同,引进品种会比本地群体种早发芽一周左右。不同产茶区域的春茶,因为各地的生长环境不一样,所以上市时间是不一致的,并不是越早的就代表品质越好。各位以后在追春茶的时候,可一定得擦亮眼睛!

cy316.com扩展阅读

春茶来袭,你要掌握的三大硬知识才能买到好春茶!


四季均可采茶,但按滋味等级划分,春茶最好。春茶,是茶树在越冬后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茶芽经过一冬的休眠和养分积累,有机物质充足,加之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使得春季茶芽肥硕,内含物质丰富,它的鲜爽度、饱满度和协调度都极高。尤其是头春茶,蕴含了整个春天的精华部分。不论是绿茶、红茶还是普洱都在追求头春,而又没有哪种茶类,会比绿茶更爱春天的鲜爽。

头采茶

指的是茶园在开春以后,对极少量的、已经达到采摘标准的芽叶的第一次采摘。因为数量极少,用来筛选的范围就很小,所以头采茶被用来试制成的头一波春茶,因为含水量大,品质并不一定是头春里最好的,大可不必盲目地追求头采茶。

头春茶

第一波春天采摘的茶叶,只要是开年的第一次采摘,就都是头春茶。对于中国的名优茶来说,头春茶都代表的是最高品质。但即使是头春茶,不同种类的茶叶采摘时间也不一样。绿茶头春茶时间一般可以从2月延至4月,比如四川宜宾在2月中旬开始采摘,温州永嘉乌牛早品种在二月中下旬开始采摘,福鼎白茶一般三月初采摘,陕南茶区往往在3月下旬开园采茶。而在同一茶区的高海拔茶园,头春茶的采摘时间更晚。陕南茶区的高海拔茶园,采茶要到三月底四月初了,紧巴巴的赶上明前。

明前茶

在清明节前采制成的茶叶。茶树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养,本身物质含量就较丰富,再加上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茶树发芽数量不仅有限且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故坊间也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简单点说,明前茶本身质量不错,偏偏量少,上市时间又早,所以对消费者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雨前茶

在谷雨前采制成的茶叶。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明前”、“雨前”的概念,对江浙皖这一带的茶区最有意义。而云南、山东,都不会有明前、雨前的概念。陕西的绿茶茶园,有些高海拔地区清明时才全面发芽。而云南茶区到了清明节气,那已经是绿叶满枝了。

从产区这个角度来说,消费者还是可以很容易辨别真伪的。所以说,别看见标榜的是明前茶就不管不顾地扑上去抢,得先看看它出生地在哪里。

很多做春茶的茶品牌会经常强调自己的春茶选料。比如竹叶青,就曾十分强调自己的某些产品是“每500克需要3.5万颗芽头”的标准制作春茶。而产自贵州的都匀毛尖,同样是名优绿茶,却是要求用一芽一叶来制作,方可成品质之味。陕南茶区的明前茶基本以采用一芽一叶初展和一芽一叶全展居多,少量采用单芽头,还有一些深山茶园会采用一芽二叶制作头春茶,也是绝佳品质。到底哪种原料才是最好、最值钱呢?先看看春茶的采摘标准都有哪些。

全芽

有的地方也称作单芽,其实就是茶树刚刚抽出的芽头。

一芽一叶初展

指茶树新梢的第一片叶子刚展开。适用这种采摘标准的最具典型性的茶品,就是西湖龙井。而西湖龙井最高标准的品质,一芽一叶初展的采摘标准,才最有可能成为“香清鲜爽,滋味鲜爽甘醇”的特级西湖龙井茶。

一芽一叶

指的是在芽头长出来之后,刚冒出第一片嫩叶的时候。比如一芽一叶制成的恩施玉露,独具白毫显露、纤细挺直、香鲜味爽的品质特色。

一芽二叶初展

茶树新梢的第二片叶子刚展开。比如安徽省的老竹大方,就必须是以此种采摘标准方能成其滋味。

一芽二叶

茶树刚长出第二片嫩叶的时候。在这个采摘标准里最典型的就是六安瓜片,制作瓜片的鲜叶必须长到“开面”才采摘,只有等到茶树生长到这个程度,才能做出独属于六安瓜片的最好味道。

每一类经典名优绿茶,都有相对应的最高等级的采摘标准。不同的绿茶品种有着不同的原料等级要求。不能笼统地认为春茶是越嫩越好。

在市场上还有一种偏向,认为春茶“以早为喝”、“春茶越早越好”。尤其是在近几年茶叶消费走高的市场趋势下,甚至逐渐变成一个被热炒的认知概念,然而这个概念却并非正确。

首先,每年的名优茶的采摘时间也不一样。

以绿茶为例,2月底,广西、重庆永川、浙江乌牛早就已开始采摘当年第一批春茶,到了3月中旬,四川蒙顶山的蒙顶黄芽和贵州的都匀毛尖也已开始了采摘。3月下旬,陕南的紫阳富硒茶、汉中仙毫、浙江的龙井、安吉白茶也悉数开始了采摘。而到了4月初,就是苏州的碧螺春,安徽的黄山毛峰、江西的狗牯脑、湖南的古丈毛尖、湖北的恩施玉露等名优绿茶的采摘日子。等到了4月中旬,则是纬度较高的山东崂山绿茶和秦岭深山茶园开始了采摘。

市场上有些心术不正之人,就利用这时间差以混淆视听。比如,云贵川的茶叶成熟上市的时间普遍要比江浙区域要早,有些茶商会以云贵川的鲜叶代替江浙区的茶叶进行制作,上演着“李逵”没上市、“李鬼”就唱起了主角的戏码。

其次,不同品种的茶树生长发育和春茶开采期时间的先后大有不同。按照茶树品种,有特早生种、早生种、中生种、晚生种之分,但主要都是针对江浙茶区而言。其实,所谓“早生”有可能并没有口感上的突出,只是发芽的时间段不一样。

特早生种

越冬芽生长发育和春茶开采特早的品种。在江、浙茶区将一芽三叶展需有效积温低于60℃的品种称为特早生种。许多绿茶产区都有特早生品种,比如前文提到的乌牛早品种。但是严格按照国标(GB/T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来说,乌牛早不是制作龙井茶的茶树品种,所以采用乌牛早品种制成的茶叶并不能被等同于龙井,只能是扁形绿茶。而每逢少量新茶上市之时,就是假茶纷至沓来之日,用乌牛早冒充“西湖龙井”的事件早就屡禁不止。

早生种

越冬芽生长发育和春茶开采早的品种。在江、浙茶区把一芽三叶展需有效积温60—90℃的品种称为早生种,如制作碧螺春的碧螺春群体种茶树品种,就是早生种;适制龙井的中茶108号、龙井长叶等品种也是早生种。

中生种

越冬芽生长发育和春茶开采期介于早生种和晚生种之间的品种。江、浙茶区把一芽三叶展需要有效积温为90~120℃的品种称为中生种,如浙江的龙井群体种就属于中生种茶树品种。另外,适合制作恩施玉露的恩施大叶茶,适制黄山毛峰的黄山种,适制太平猴魁的柿大茶也皆是中生种。

晚生种

越冬芽生长发育和春茶开采期均迟的品种。江、浙茶区把一芽三叶展需要有效积温大于120℃的品种称晚生种,如在江浙区也有引种的政和大白茶和福建水仙等。

其实就好比同年龄的小朋友,因为身体素质不一样,会出现有人发育得早,有人发育得晚一样。陕南茶区的不同茶树品种发芽时间也不相同,引进品种会比本地群体种早发芽一周左右。不同产茶区域的春茶,因为各地的生长环境不一样,所以上市时间是不一致的,并不是越早的就代表品质越好。各位以后在追春茶的时候,可一定得擦亮眼睛!

茶硬胶蚧


茶硬胶蚧主要分布东南亚各国,我国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省(自治区)。除为害茶树外,还能为害柑橘、杨梅、柿、杨桃、栀子、白杨、火力楠等多种植物。 1、形态特征 雌虫胶壳充分成长后呈半球形,紫红色,常因霉菌附生,表面呈黑褐色,平均直径2.3毫米。胶壳表面有16条呈放射形突起。雄虫胶壳圆筒形,尾部较细,棕黄色,腹面紧贴茶树枝干,尾部翘起,充分成长后平均长1.5毫米,宽0.6毫米。 雌成虫鲜红色,三叶形,交配时体长大于体宽,交配后虫体迅速增大,逐渐体宽大于体长,充分成长是平均体长1.7毫米,体宽1.8毫米,腹面平,背隆起,体表多褶皱。雄成虫鲜红色,眼黑色,触角10节,橙黄色,具1对乳白色略带紫色光泽的前翅和3对胸足,交配器锥形,发达,两侧各有1根白毛细长的尾须。 卵椭圆形,鲜红色。 若虫共2龄。1龄若虫初期长椭圆形,鲜红色,背隆起;眼黑色,平均体长0.49毫米,胸部宽0.22毫米,口针细长,棕色,足和触角橙黄色,腹末长有尾丝。2龄若虫平均体长0.56毫米,胸部宽0.31毫米,足和尾丝消失。 雄蛹椭圆形,鲜红色,腹末有一圆锥形交配器。 2、习性及规律 茶硬胶蚧在浙江一年发生1代,以雌成虫在茶树枝干上越冬。在浙江杭州4月中旬雌成虫开始孕卵,5月中旬开始出现1龄若虫,5月下旬为胎生高峰期,6月中、下旬终止胎生。雄虫在7月下旬初开始化蛹,8月初蛹开始羽化,8月上旬末为羽化高峰期,寿命最长1天。雌成虫寿命长达8个月,若虫期60天左右,雄蛹期10天左右。 茶硬胶蚧营卵胎生繁殖,雌虫的繁殖量与母蚧大小关系密切。此皆内的卵是陆续孵化的,平均11.9天才能孵化结束,刚孵出的若虫从雌蚧胶壳背中央爬出,若虫经2~8小时爬行后选择适当部位固定,大多经2~3小时即固定。固定后24小时即在气门及腹末分泌白色絮状可溶性蜡丝,并在体背及四周分泌呈黄色半透明胶质蜡。经25天左右,蜕皮为2龄,蜕皮壳附着在体背,此时雌、雄虫清楚可辨。雌虫泌蜡集中于虫体两侧,逐渐形成半球形胶壳;雄虫则向虫体两端泌蜡,使胶壳呈圆筒状。2龄雄虫经25天后,向尾部大量泌蜡,尾部逐渐翘起,与茶树枝干成一角度。2龄若虫蜕皮后,雄虫即成蛹,雌虫则逐渐变成成虫。 茶硬胶蚧全部寄生在茶树枝干上,以若虫及雌成虫吸取茶树汁液;茶树受害后造成发芽密度降低、育芽能力弱、芽叶瘦弱、对夹叶增加,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重害茶园经1~2年的为害茶树枝干枯死。同时可招致霉菌寄生,诱发严重的煤病,霉病菌寄生在茶树叶片正面及枝干上,煤层最后的可达2毫米以上,茶树一片漆黑,实属茶树的一种毁灭性害虫。 影响茶硬胶蚧种群消失的主要因子有天气条件及天敌因子。在雌成虫胎生期,若遇阴雨天,则若虫躲在母蚧的胶壳内,待天转晴后再爬出胶壳,如长期阴雨由于若虫赌赛通道而中止。已经爬出胶壳的若虫遇到阴雨天,则影响若虫固定,枝干上表面水较多,即使以固定的若虫,其存活率也大为降低。 茶硬胶蚧的天敌主要是寄生蜂,被寄生的茶硬胶蚧在寄生蜂啮出后,在胶壳侧面留下小圆孔,寄生率平均可达23%。此外,茶树郁蔽、通风透光差的茶园,易受茶硬胶蚧危害。用药频繁的茶园,一经发生茶硬胶蚧,在很短的时期内即可形成稠密的群落。 3、防治措施 (1)修剪虫枝 对处于局部发生的茶园,应在若虫出来前剪除虫枝,集中处理,以杜绝蔓延。 (2)保护天敌 尽量减少茶园施药次数,以促进茶园种寄生蜂的繁殖,以便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有茶硬胶蚧发生为害的茶园,在5~6月及8月间,用药必须谨慎。 (3)农药保护 防治指标在茶硬胶蚧越冬期调查,若10厘米长的茶树枝条上有5头以上的雌蚧,次年发生期均应全面喷药防治。防治适期应掌握在胎生盛末期。施药方式以低容量喷雾为宜,施药部位主要是中、上部茶树枝干。药剂可选用50%辛硫磷(1000倍液)、45%马拉硫磷(每667平方米用药100~150毫升)、菊酯类农药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危害严重的茶园在第一次(胎生盛末期)施药后隔7天在防治1次,可取得十分理想的防治效果。

春茶越早越好、越嫩越好吗?谨防春茶的这三大误区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笙到山里。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这是唐代诗人描写春天茶农采制新茶的情景。并且在唐朝就有春分时节采摘制作“明前茶”为贡品的记载。

明前茶的好似乎是自古以来人们就达成的共识。但优质的茶叶真的是越早越好、越嫩越好吗?

误区一:越早越好

大家对春茶认识最严重的误区就是,都认为越早采摘的春茶品质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茶树经过了冬季3-4月的修养,深埋土里的根系吸收到的矿物质养分十分饱满,使得春季萌发的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香气强烈,滋味鲜爽,变化丰富。且春季茶树一般无病虫危害、无污染,因此在头春采摘的茶叶品质,往往是一年中最佳的。

误区二:明前茶最好

现在很多人笼统地认为只要是在清明节采摘、制作的茶都叫做明前茶。其实不然,明前茶是我国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明前茶主要的品类是绿茶及少量的红茶,而像铁观音、大红袍、普洱等则不存在明前茶。

误区三:早喝早享受

新茶刚采摘归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轻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将其存放半个月以后再喝才是最好。

很快,新鲜的春茶就要上市了,大家都想赶紧品尝。但作为消费者,应该认准的还是茶叶的品质。单凭上市时间这一个区分标准来判定茶叶品质并不科学,因此,对于春茶“求新”不如“求好”,为了好茶,我们还是耐心的等待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