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后禁造贡茶“密云龙”

发布时间 : 2019-11-28
贡茶红茶 黑茶贡尖 贡茶用什么红茶底

【www.cy316.com - 贡茶红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太后禁造贡茶“密云龙””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高太后禁造贡茶“密云龙””相关知识!

宋朝的高太后是我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垂帘听政之人当中的一个典型。宋元丰八年(1085年),正值王安石的变法初见成效之时,宋神宗赵顼病死,年仅十岁的太子赵煦即位,神宗的母亲宣仁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实行垂帘听政。宣仁太后姓高氏,因而世称“高太后”,她是朱英宗的皇后,宋神宗的生母。

高太后是朝廷内部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代表,在她垂帘听政后,便聚集各种反对变法的集团力量,并且援引司马光、文彦博等保守派到朝廷巾委以重任,不遗余力地对变法派进行打击和迫害。这一系列推翻王安石变法的事件史称“元祐更化”。禁造“密云龙”的决定也是高太后在“元祐更化”时所作出的一个决定。

密云龙是贡茶的一种,由福建省建州进贡。密云龙是一种比双井茶、大龙团和小龙团等贡茶制作程序更为精心的茶叶。据孙月峰所著的《坡仙食饮录》记载,用密云龙冲泡的茶汤,味道极为甘甜馨香。密云龙在当时主要用于皇室宗庙的供奉之品以及皇上御用,极少在朝野间流传。然而自来哲宗决定对殿试成绩卓越者赐予密云龙之后,许多皇亲国戚和官宦近臣纷纷前来求赐。久而久之,密云龙开始走出宫廷,在官绅朝野之间流传。据说,当时甚至身为贬谪之官的苏轼,都能够常以密云龙来招待贵宾,足见密云龙此时流传之广。

随着密云龙的流传范围日益广泛,前来求赐者也愈加繁多,使高太后不胜烦恼,无奈只好痛下决心,命令建州不许再造贡茶密云龙,甚至连密云龙之前的团茶也禁止再造。宋人周辉在其所著的《清波杂志》中有对此事的记载。禁令颁布后,高太后说:“这样免得经常受人‘煎炒’,不得清静”。“拣这些好茶吃了,又能生得出什么好主意吗?”

令高太后始料不及的是,她的一道禁造密云龙的圣旨,并没有真正遏制住民间密云龙的采焙制造。恰恰相反,禁令传开后,密云龙更是成为朝野内外炽手可热的茗品,人人都想居为奇货。高太后的一道禁令,不仅没能使宋代制茶T艺水平停滞不前,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推动作用。

cy316.com延伸阅读

揭秘神秘的安化高马“贡茶”


茶为国粹之饮,黑茶尤胜。据相关权威史料记载千年黑茶出安化,高马二溪茶最佳。湖南省安化县田庄乡高马二溪产茶、制茶历史悠久,千年来被誉为安化黑茶之宗源。鄙人调到安化县田庄乡工作已经整整三年,穿越茶史烟云,追踪史料记载,耳闻茶界口碑,关于高马二溪贡茶的议论已是烂熟于耳。通过近年来的细细品味,仔细想来,这确是真的。鄙人多次陪同北京考古界和茶叶界的专家爬到高马二溪村实地调研,虚心的拜访了许多茶学界前辈,也通过各种场合咨询了不少知名专家,到今天为止,鄙人自认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不一定非常专业,聊作抛砖引玉,供喜欢品鉴安化黑茶的朋友们来共同探讨。

一、特殊的生态环境。高马二溪有着特殊的林中茶、茶中林的生态环境。茶叶一般日照时间以4-6小时为宜,首先,林中茶则可以通过林荫来调节日照,上午和下午均可以通过太阳的斜射形成天然的树荫给茶树营造较好的阴凉环境;其次,杉树、松树、香樟或其他杂树所散发的各种天然香味会被茶叶自然吸收,使茶叶的清香更绵长而浓郁;再次,香樟等特殊林木散发的气味具有很好的杀菌杀虫作用,这也是直接导致高山茶病虫害少、无须治虫的重要原因之一;第四,不管是针叶林还是阔叶林,都有树叶的脱落更新,掉落到地上就是茶树最为天然的生态肥料。因此,高马二溪的茶叶虽然没有大面积的连片茶园,但是近百平方公里的山头,正是这种林中茶、茶中林的生态成就了它们的自然芬芳。

二、神奇的育茶土壤。高价溪与马家溪两溪广泛分布存在七亿年历史之久的冰碛岩与烂石土壤。如果说冰碛岩是活化石、是七亿年前地壳活动的历史见证,那么烂石土壤就是上苍赐予的九天息壤,就是优质茶叶繁衍生长的天然乐园。整个高马二溪的土壤是上层是烂石,中层是砾石,底层是黄土或黑土。而这些烂石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经湖南省农科院检测,其中以硒最为可贵,可以防癌,丰富的有益微生矿物元素成就了高马二溪茶叶的独有的滋润甘甜。

三、独有的地理位置。高马二溪茶叶肥大厚实、经络清晰,内含物质极为丰富,明洪武24年既列为贡茶,故有天生好原料之美誉。震惊业界与世人的奉上严禁茶业禁牌(清道光四年立于境内)近年被发现后,国家考古专家和茶业界权威学者据此考证高马二溪世为皇家茶园所在地。1953年,毛泽东主席亲点湖南省委筹备两百担高马二溪优质安化黑茶作为赠送前苏联友人的高级茶礼。高马二溪茶叶之所以受到如此青睐,盖因高马二溪独有的地理位置,它的海拔平均在700-800之间,高则过寒,低则过暖,水雾充足,日照时间长。这个海拔范围内的每片茶叶生长时间是山下一片茶叶生长时间的三倍,使茶叶有充足的时间吸收空气的天然水分和土壤中的各类养分和有益微生矿物质,特殊的地理条件造成了高马二溪的茶叶不但叶片修长丰厚而且内含物特别丰富。这成就了高马二溪茶叶较之其他茶叶所没有的耐泡功能。

作为苗黎大巫的诞生之地,中华民族始祖蚩尤的道场,被誉为苗瑶发祥地之地的古代梅山地区安化县,田庄乡的高马二溪功茶可谓是享誉天下。在明清时代,更是皇帝犒赏甘陕新疆等西北边陲立功将士的最佳清凉饮品,自然绝非是浪得虚名。你若不信的话,安化县田庄乡人民政府真诚的邀请您到高马二溪来做客品茶。

太后三道茶茶艺


从清代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开始,寿康宫又增设茶膳房,专掌太后、太妃日常茶膳。茶膳房设三等侍卫总领一名(武职正五品),拜唐阿11名,承应长2名,承应人12名,茶役4名。到了慈禧太后掌权之后,她更是极尽豪侈挥霍之能事,在品茶方面玩出了一些独特的花样。本套太后三道茶茶艺是根据徐珂的《清稗类钞》以及慈禧最宠信的贴身女官德龄所著的<御香缥缈录)而编排的。

一、原料

君山银针(或普洱茶)、红茶、金银花、玫瑰花、珍珠粉、冰糖。消食健胃茶一般用君山银针或普洱茶,服食珍珠粉和安神茶,一般用红茶。

二、茶具

慈禧饮茶用的茶具特别珍贵。据载“宫中茗碗,以黄金为托,白玉为碗,黄金为盖”,托盘为银盘。筷子为金筷,匙为金匙。在表演时可用其他质地精美的茶具替代。

三、基本程序

(一)消食健胃茶

(二)美容养颜珍珠茶

(三)安神养身茶

四、解说词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去帝王将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而合理的部分,如今的老百姓也有权充分享受,这可谓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小姐们,先生们,今天就请各位嘉宾,在我们这小小的茶艺馆中,来品饮曾主宰同治、光绪两朝军国大事,统治了中国长达48年之久的慈禧太后最爱喝的三道茶。在这里,我要郑重说明的是,这三套茶艺虽是模拟,但除了茶具不及慈禧当年所用的那么华贵之外,其他的一切均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一道——消食健胃茶

常常陪侍慈禧之侧,非常熟悉慈禧饮食起居的清宫女官德龄在(御香缥缈录)中回忆,慈禧的饮茶习惯比较奇特,每次饮茶,喜欢自己加入少许金银花和玫瑰花。在饮茶时:“一个太监手进一杯茶,茶杯是纯白美玉做的,茶托和碗盖都是金的。接着又有一个太监拜上一只银托盘,里面有两只和前一只完全相同的白玉杯子,一只盛金银花,一只盛玫瑰花,杯子旁边还放有一双金筷。两个太监都在太后前面跪下,将茶托举起,于是太后揭开金盖,夹了几朵花放进茶里”。好!现在“太监”开始向各位嘉宾献茶并奉上金银花和玫瑰,请你们像当年的太后一样,揭开杯盖,亲自夹几朵金银花和玫瑰投入到自己的盖碗中,然后再细细品呷,看一看这样调制出的花茶滋味如何?

第二道——珍珠养颜茶

慈禧养颜美容有方,尽管她日日绞尽脑汁,费心劳神地争权夺利,与朝野众多敌人作殊死的斗争,但直到她以古稀高龄去世,据说仍然是面若桃花、肤若处于。慈禧美容养颜的秘方之一就是每隔10天要服一次珍珠养颜茶。德龄对此也有非常细腻的描写:“太监颤巍巍的将一茶匙的珠粉授给太后,太后一接过来,便伸出舌头把那粉倒了上去,其时我们站在旁边值的人早就给伊整下一盅温茶,只待伊把珠粉倾入口内,便忙着送茶过去,伊也不接茶杯,就在我们手内喝了几口,急急的把珠粉吞下去了。”

现在“太监”正把珍珠粉依次敬奉给各位,今天请大家服食的是浙江产的优质珍珠粉,请大家按照慈禧的做法,把珠粉倾入口内。当值的“宫女”已为你们准备好了温茶,请各位就着好茶服食珍珠粉。祝各位大太、小姐们的皮肤能润泽、光洁,像慈禧一样青春常驻。

第三道——安神养身茶

据史料记载,慈禧临睡前,必定要喝一杯糖茶,认为这样才能安眠入定。现在为各位嘉宾献上的便是按照当年宫廷配方调制的糖茶,请慢慢品尝享用。

《茶经》 三之造


《三之造》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

茶之牙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

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犎牛臆者廉檐然,浮云出山者轮菌然,轻飚拂水者涵澹然。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泚之。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

有如竹箨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丽簁然;有如霜荷者,至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萃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

自采至于封七经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正,言嘉者,斯鉴之下也;以皱黄坳垤言佳者;鉴之次也。

若皆言嘉及皆言不嘉者,鉴之上也。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此茶与草木叶一也,茶之否臧,存于口诀。

【译文】

三、茶叶采制

采茶都在(唐历)二月、三月、四月间。

肥壮如笋的芽叶,生长在有风化石碎块的土壤上,长达四至五寸,好像刚刚破土而出的薇、蕨嫩茎,清晨带着露水采摘它。次一等的芽叶(短而瘦小),发生在草木夹杂的茶树枝上。从一老枝上发生三枝、四枝、五枝的,选择其中长得挺拔的采摘。

当天有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晴天才能采,采摘的芽叶,把它们上甑蒸熟,用忤臼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接着焙干,最后穿成串,包装好,茶就可以保持干燥了。

茶的形状千姿百态,粗略地说,有的像(唐代)胡人的靴子,皮革皱缩着;有的像封牛的胸部,有细微的褶痕;有的像浮云出山,团团盘曲;

有的像轻风拂水,微波涟漪;有的像陶匠筛出细土,再用水沉淀出的泥膏那么光滑润泽;有的又像新整的土地,被暴雨急流冲刷而高低不平。

这些都是精美上等的茶。有的叶像笋壳,枝梗坚硬,很难蒸捣,所以制成的茶叶形状像箩筛;有的像经霜的荷叶,茎叶凋败,变了样子,所以制成的茶外貌枯干。这些都是坏茶、老茶。

从采摘到封装,经过七道工序;从类似靴子的皱缩状到类似经霜荷叶的衰萎状,共八个等级。

(对于成茶)有的人把光亮、黑色、平整作为好茶的标志,这是下等的鉴别方法。

把皱缩、黄色、凸凹不平作为好茶的特征,这是次等的鉴别方法。

若既能指出茶的佳处,又能道出不好处,才是最会鉴别茶的。为什么呢?因为压出了茶汁的就光亮,含着茶汁的就皱缩;过了夜制成的色黑,当天制成的色黄;蒸后压得紧的就平整,任其自然的就凸凹不平。这是茶和草木叶子共同的特点。茶制得好坏,有一套口头传授的鉴别方法。

禁私茶朱元璋怒斩驸马


茶法是在唐德宗建中四年( 783年)开始推行的,实行的初衷只是为了通过对茶叶的征税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到了北宋时期,茶法更加完备,还建立起r茶叶专卖制度。除此之外,因为宋朝和北方的契丹(辽)、两夏不断有战争,然而却屡遭败绩,为扭转这种积弱形势,北宋发明了以军事为主要日的的茶马法。

我国的优良马种大多出产在青海、甘肃、四川和西藏等地区,这些地区属于青藏高原,气候干燥,高寒而缺氧,在占代并没有茶叶出产。而生活在这些地区的游牧民族的食物主要是牛羊肉,而茶则可以去除牛羊肉的腥腻,帮助消化,是他们生活的必需品,在藏族人中间流传着一句俗语:“宁可三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明代有位大巨王廷相也说过:“其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从宋神宗熙宁七年( 1074年)开始,宋朝推行茶马法,在四川成都设置了都大提举茶马司管理这件事情,具体内容就是用官茶和青藏地区的少数民族交换马匹,这些战马满足国家的军事需求,因此茶马法是一项巩固边防、安定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

明代初期,为了聚集军事力量对已退守漠北的元朝残余势力进行打击,太祖朱元璋对茶马法更加重视,极力想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用于战争的马匹。洪武四年(1371年),朝廷确定用陕西、四川的茶叶交换马匹,又在秦州(今甘肃天水)、洮州(今甘肃临潭)、河州(令甘肃临夏)、雅州(今四川雅安)等地特设茶马司,专门负责茶马贸易事宜。为了对茶马交易进行垄断,从而保证获得大量战马,朝廷还对这些地区走私茶叶活动下了禁令,定期派遣官员到关隘进行巡查,防范私茶极严

然而,朝廷在茶马贸易中却对少数民族商人采取“贱其所有而贵其所无”的政策,极力压低马的价格而抬高茶的价格。这让内地商人看到了茶马贸易存在的发财机会,于是虽然有禁令,却偷偷贩运私茶。而一些边镇官吏和军民也加入丁这一行业当中,于是走私茶叶的活动越来越猖獗,朝廷在茶马贸易中所获得的马匹也越来越少。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元璋看到这种情况痛下决心,采取严厉的措施打击贩茶活动。

但就在这个时候,竟然还有人敢顶风作案,这个人就是朱元璋的女婿、驸马都尉欧阳伦。欧阳伦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目无法纪,多次派属下到陕西偷运私茶获取暴利。这次他仍旧去贩卖私茶,结果被查了个正着。朱元璋得知这个事情后,没有手软。六月,朱元璋下旨将驸马欧阳伦赐死,同时被处罚的还有相关责任人,所有私茶全部被没收。皇帝将皇亲国戚赐死,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然事出有因,茶马贸易关系着国家的军事战略,一旦受到损害,国家大计也就会遭到破坏。贩卖私茶之罪,直到嘉靖年间(1522- 1566年)才被减为充军。

茶史:朱元璋为禁私茶怒斩驸马


茶史:朱元璋为禁私茶怒斩驸马

茶法的推行始于唐朝,最初是吐蕃请求茶马交易,政府答应互换的初衷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到了宋朝,茶马交易制度日渐完善,从经济利益过渡到军事利益。明朝建国后,为打击元朝残余势力,也极为重视茶马法,努力以茶换取更多的马匹。

洪武四年(1371年),朝廷确定在陕西、四川进行茶马交易,并在今甘肃天水、临夏、临潭等地专设茶马司,管理茶马交易事宜。为了强化管理,以保证战马的输入,朝廷对“茶马互市”的管理极为严格,严谨茶叶走私,对违法者处以严酷的刑罚。

为了保证朝廷的利益,明朝的茶马交易是不公平的,“贱其所有而贵其所无”,故意压低马价,抬升茶价。一些商人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不顾禁令,纷纷私下偷贩茶叶,甚至一些边镇的官吏也参与其中。茶叶走私威胁到了朝廷正规的茶马交易,马贵而茶贱。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朱元璋痛下决心,除了加强管理,对私茶涉案的处罚也更为严厉。在此风声鹤唳之际,朱元璋的驸马,即安庆公主的夫婿欧阳伦却顶风作案,多次派家奴在陕西偷运私茶,牟取暴利。茶马司官员虽有察觉,却碍于欧阳伦的权势,敢怒不敢言。在一次贩卖私茶的过程中,欧阳伦的家奴周保因巡检司的小吏招待不周,对其大打出手。小吏气愤之下,向朝廷揭发了欧阳伦贩卖私茶的行为让朱元璋大为光火,朱元璋决定严厉制裁。最终,欧阳伦被判处死刑,甚至,陕西知情不报的官员也被一并赐死。

芈月 竟是中国第一个喝茶的太后


想了解《芈月 竟是中国第一个喝茶的太后》知识吗,丰富的《芈月 竟是中国第一个喝茶的太后》内容等你来看!

话说在芈八子生活的战国时期,茶还没成为普遍的饮品。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更是没有一个国家会喝茶。《周礼·天官·膳夫》中记载:“凡王饮六清”。也就是说,周王平时要喝的饮料是“六清”。

后面注解中称“六清”为水、浆、醴、䣼、医、酏。其中水自不用解释,浆是米汁,醴是淡酒,䣼是凉汤,医是浊浆,酏是薄粥。很显然,“六清”里面并没有茶。可以说,茶在先秦时代还属于非主流饮品。估计,芈八子小时候都没有喝过茶。

她可能没有想到,自己后来的老公却意外的成了中国茶叶的“推广大使”。

茶,巴蜀专利

春秋战国时期,真正流行喝茶的只有偏安一隅的巴国和蜀国。中国茶起源于西南,这已经得到了生物学界的普遍认可。大致说,以大娄山和横断山脉为主体的云贵高原以及江河纵横的巴蜀地区是茶叶的原产地。晋代史学家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巴蜀人已经将茶叶作为稀世珍宝进贡给周武王了。所列贡单中特意提到:

“树有荔枝,蔓有辛蒟,园有芳篛香茗”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贡品茶已经非是野生,而是人工栽培的园中香茗了。由此可见,古巴国中对于茶叶的开发利用已经非常成熟了。

古巴国之西,是当时的蜀国,其境内也生产茶叶。西汉扬雄《方言》记载:

“蜀人谓茶曰葭萌”

而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末代蜀王的弟弟就叫葭萌。后来,他所在的封地(今四川广元市境内)也叫作葭萌了。蜀王的弟弟,放在清朝也是亲王级别了。他不仅以茶作名,还以茶名其封邑,可见茶在古蜀国也非常流行。

蜀道,是出名的艰险难走。战国以前,由于地理的原因,当时的巴国、蜀国同诸侯国的交往甚少。茶叶,也还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除去偶尔进贡,茶这种美妙的饮品,几乎成了巴蜀人的专利。没想到,巴蜀对于茶叶的“垄断”,最终被芈八子的老公打破了。

秦惠文王灭巴蜀

芈八子的老公,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惠文王。他是秦孝公的儿子,也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王的君主。秦惠文王一上台,就先车裂了大名鼎鼎的商鞅。由此可见,他绝不是甘于平庸的君主。其实,芈八子老公即位之时情况不容乐观,秦国,也正被强敌环视。东面,韩、赵、魏、燕、楚五国联军准备灭秦。西面,还有西戎义渠虎视眈眈。义渠王,后来还与芈八子有染。

秦惠文王为了打破僵局,采取了司马错的建议。他准备“先灭蜀,继灭楚,而得天下”,兵锋直指巴蜀。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用司马错之策攻蜀。结果,秦军大破蜀军于葭萌关。至此,古蜀国灭亡。不久后,秦军又灭了巴国。巴蜀两国,彻底划入秦国版图。

战争摧毁了王朝,也打破了文化壁垒。至此,流行于巴蜀一带的饮茶习俗开始向外传播。清代学者顾炎武《日知录》中说:

“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这里说的“秦人取蜀”,也就是芈八子老公秦惠文王兴兵伐巴蜀的“光荣事迹”了。

如果没有秦惠文王的野心,茶叶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走出巴蜀。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秦惠文王倒算是推广中国茶的有功之臣。陆羽、卢仝、甚至诸葛亮,都曾被尊为茶祖。那芈八子的老公,又要算是这几位“茶祖”的老前辈了。

芈八子,后来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掌权的女主。《后汉书》称“唯秦芈太后始摄政事”。同时,她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太后。汉承秦制,后来皇帝的母亲才都尊称“太后”。托老公秦惠文王的福,芈八子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喝到茶的太后。

关于本文《芈月 竟是中国第一个喝茶的太后》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普洱贡茶


普洱贡茶

东晋《华阳国志》记载了周朝时,云南茶叶已经进贡朝廷了,但其中有哪些茶品,前后延续了多少时间,不得而知。唐宋以来,云南茶叶销往西域与日俱增,开拓了茶马市场,影响了东西贸易形态,受到全国重视。尤其到了清朝,普洱茶的声誉远播,也引起了清朝宫廷的注意及好感,雍正皇帝于公元1726年,指派满族心腹大臣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推行“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三年后设置“普洱府”,控制普洱茶的购销权利,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最好的普洱茶进贡北京,以图博得皇帝的欢心,并曾经得到皇帝多次赐匾,目前仍留有《朝天贡瑞》匾一块。

为了配合每年贡茶的制作及处理,清廷在普洱府的宁洱地方建立了普洱贡茶茶厂,每年进贡清廷的普洱贡茶,均价值一千多两银子,以当时的物价,可以买到十多万斤稻米。所进贡的普洱茶是八色茶品,有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同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瓶装芽茶散茶、蕊茶散茶以及匣装茶膏共八种.其中有一种叫“女儿茶”最受当时所厚爱,也是后人时时称赞不绝的,连大观园里贾宝玉都喜欢普洱女儿茶。文献中,女儿茶有两种说法,《滇南新语》中记载:“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至十斤为团。”另外在《普洱茶记》中却如此记载:“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园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

《滇南新语》的女儿茶是一至十斤的团茶,而《普洱茶记》的女儿茶则是四两重团茶前者是公元1755年所撰,后者是在公元1825年著的,相距70年,也许是女儿茶由早期的大而圆,到了后来减肥成小巧玲珑的小团茶.《滇南新语》有载:“旨夷女采治,货银以积为簪资,故名。”相传作为贡茶的女儿茶,都是云南西双版纳六大茶山的茶园,每年谷雨前,由未婚的少女采摘采茶时将茶菁放入怀中,积到一定数量时,才取出放到竹篓里。采来的女儿茶与茶园主人对分,以作为工资,少女们将分得的女儿茶拿到市面销售,往往都被抢购一空,而得的钱作为嫁妆之用。

云南普洱贡茶进入清朝宫廷深受欢迎,与其他茶种的贡茶相比,与众不同,被视为罕见的名茶,普洱贡茶来自南方深山老林原始大茶树的茶菁,茶汤特别浓酽纯厚,品质特殊,饮了会去油腻助消化。《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清朝满族祖先原本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进入北京成了帝王统治者之后,齐尊处优,饮食珍馐无所不极,那些饱食终日的深宫皇亲国戚特别喜爱和赏识普洱茶。因此有“普茶名重天下”。“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一时传为佳话。慈禧太后年事已高,最喜欢在冬季里,刚吃完油腻,喝普洱茶,图它又暖又能解油腻。

“夏喝龙井,冬饮普洱”已成为清宫饮茶规范,也因此形成了上行下效的风尚。正如《滇略》所说的:“士庶所用,皆普茶也。”凡是时下对饮茶品茗稍有知识者,应该都有品饮普洱茶的经验或嗜好。连《红楼梦》的大观园里都喝起普洱茶来了,其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一节中,贾宝玉叫家人冲泡普洱女儿茶来喝,以帮助去腻消化。

普洱贡茶在清朝宫廷中,有异军突起之势,广受皇宫贵族的青睐及厚爱。同时也作为国礼送给外国使节。公元1793年英国特派前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一行95人到来,给乾隆皇帝80岁祝寿时,清宫在万树园宴待英国使节团,并赠送了大批礼物,其中就有普洱女儿茶、普洱茶膏等。同时,外国文学中也有普洱茶记载:托尔斯泰就将普洱茶写入了他的《战争与和平》名著中。

同时在普洱贡茶之中,有一种做成方块形的方茶,是准备朝廷赏赐给臣子之用,也是代表荣誉的信物。“然后蒸压成正方行块状,长宽各10.1厘米,每片净重250克,是压制茶中的高档产品。在清代,民间称为普洱贡茶,系皇帝赐给臣子的礼物。”(《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第96页)普洱贡茶在清朝宫廷中。除了宫中饮用之外,还当作外交礼物送各国使节;也当作朝廷赐品送给臣民,发挥了多方面用途。从公元1719年(雍正十年)开始,普洱茶正式被列为贡茶直到公元1908年(光绪三十年),云南地方混乱,盗匪蜂起,贡茶运至昆明附近被匪徒抢劫一空,朝廷也无法追究,困故才得以借机停止了交纳普洱贡茶一项,普洱贡茶在清宫中饮了将近两百年之久。

什么是贡茶


贡茶是封建制度下各地方向朝廷进献的土特名贵产品之一,贡茶专供皇室或赏赐之用。

贡茶始纳于西周,兴于东汉,从唐代始作为一种制度到清朝覆灭,长达几千年。这期间贡茶的数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愈来愈高,以至广大茶民难以承受。历代贡茶兴起与衰败的史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茶叶生产的兴衰。

当今中国名茶和地方名茶中,曾被历代皇室列入贡茶的有:浙江:西湖龙井、淳安鸠坑茶、天目山青顶、雁荡毛峰、金华举岩、日铸雪芽、顾渚紫笋(贡奉时间最长,历经唐、宋、明、清);安徽:六安瓜片、敬亭绿雪、涌溪火青、霍山黄芽;福建:白茶、天山清水绿、武夷大红袍、安溪虎丘铁观音、武夷肉桂;湖南:君山毛尖、毗庐洞云雾茶、官庄毛尖、南岳云雾、大庸毛尖、古丈毛尖;四川:蒙顶黄芽、巴岳绿茶;贵州:贵定云雾茶、都匀毛尖、湄江翠片;江西:宁红(其珍品太子茶清光绪30年列入贡茶,贡奉时间最短,仅7年)、源绿茶、庐山云雾茶(古时名为闻休茶);江苏:碧螺春、花果山云雾茶、宜兴阳羡茶;陕西:紫阳毛尖(原名紫邑宦镇毛尖,贡茶时间最早,始于东汉末献帝,距今1700多年);河南:信阳毛尖;云南:普洱茶;台湾:文山包种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