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放翁“分茶”之戏

发布时间 : 2019-11-28
福鼎白茶之粽茶 茶叶茶里面能放红枣吗 茶叶茶里可以放冰糖吗

福鼎白茶之粽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陆放翁“分茶”之戏”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陆放翁“分茶”之戏”相关知识!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曾经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名为《临安春雨初霁》。诗文内容如下:“世味年来薄似纱,准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香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写下这首诗作时,陆游已是六十二岁高龄。

虽然这首诗并非通常所讲的茶诗,却也写出了“晴窗细乳戏分茶”这样绝妙的咏茶佳句,因此历来为嗜茗者所津津乐道。细细读来,可以惊喜地发现不仅“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寓意深刻,这句分茶的名句,同样意境深邃,诗人一生力主恢复中原,抗击金赦,然而他的爱国主张和政治热情却屡遭朝廷主和派的打击,甚至数次被罢黜。这次奉召来到京城,本以为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奈何孝宗只是欣赏陆游的才华,却并无重用之意。闲来无事,诗人只好窗前“戏分荼”了,这无疑是诗人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一首感慨之作。

“戏分茶”,即分茶之戏,由宋代开始。明代陆树声所著的《茶寮记》的附文中有一节日《茶百戏》:“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七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渭茶百戏”。而诗人在这里的分茶之戏,实际上是陆游在喝茶之际,被茶碗汤面上变化多端的物象深深吸引,在品尝着香醇可口、细如乳状的茶花的同时,用茶匙在茶碗巾轻轻地搅动,茶汤中随之出现种种变幻奠测的景象。浓淡如世态之炎凉,聚散似人生的悲欢离合,浮浮沉沉,不正如宦海生涯的变幻莫测吗?茶汤表面如同一幅完美的山水画卷,时而又断裂开来,使多愁善感的诗人顿时联想到被金国分割而去的大宋半壁江山。

一个小小的“分茶”之戏中,诗人又由国家命运联想到了自己,想到自己一生为宋朝统一大业鞠躬尽瘁、肝脑涂地,却始终难得重用,这不能不说是给陆游的满腔热忱无情地泼上了一瓢冷水。报国无门的愤慨,怀才不遇的嗟叹,使诗人顿感此次入京之举的错误,至此也对官场的生活看得更加淡泊,诗人心罩盘算着要在清明之前赶回绍兴乡下的老家去。所有的这些感慨和联想,都是由“分茶”之戏中所产生的各种幻象所引起的。难以平静的诗人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诗篇。传的诗篇。

cy316.com延伸阅读

龙井茶之祖“翁隆盛”


要说翁隆盛茶号在中国茶叶史上,可是不容小觑的。如果说翁隆盛改变了人们自古饮茶的习惯,一点也不为过。因为,龙井茶便是由翁隆盛研制而成。

三百余载的时光悠悠而过,由于翁隆盛几经变迁,这个号称天下第一茶号的老茶庄如今却难寻旧迹,让人满怀蹉跎。

翁隆盛茶号首创龙井茶话还要从清康熙26年(公元1687年)说起。原为大户人家的翁家,因故衰败,家中小姐翁氏被卖入海宁陈家为婢。陈府三公子陈振荣深爱意欲娶其为妻。门第观念深厚的陈家无论如何也不肯接受翁氏为媳,将两人逐出门庭。陈振荣带着翁氏来到杭州的梅登高桥,以卖字画为生,兼卖茶叶。数年后生有一子,随母姓翁取名跃庭。

过去人们喝茶,都是将茶叶压制成茶饼,称为龙团凤饼。由于砖茶团茶经过压榨等工序,破坏了茶叶原有的一些功效。所以,夫妻俩一直考虑着怎样琢磨一个新的茶叶加工方法,可以更好地将茶叶的功效保留得更好。然而,由于对茶叶的采摘方法、炒锅的温度高低等把握不到位,效果一直不太理想。

翁跃庭在这样一个家庭中长大,自幼耳濡目染,所以,长大后也跟父母一样,将改良茶叶视为己任。

一家人经过反复琢磨、研究、加工,经历了上百次失败,终于在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研制成了一种扁平的散茶,取名龙井茶,这种茶在适当的温度下翻炒,不用压制成饼,即可封罐保存。龙井茶一推出,立刻由于清香扑鼻、回味隽永受到欢迎,翁家茶铺宾客盈门。不过,翁跃庭并没有就此知足止步,四年之后,他更创制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并按地域口味将茶叶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字号。就在这一年,翁隆盛茶号正式创立。

那个时候,由于其他茶号没有意识到在茶叶研制上改良创新,所以被翁隆盛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待到想奋起直追时,翁隆盛的龙井茶已经享誉盛名。翁隆盛只收雨前茶,不收雨后(谷雨)茶,更不收夏、秋茶。故被世人誉为:天生端草,三前摘翠,碧芽悦目,秀色可餐,其美也绘炙人口,其名也冠于全球。

乾隆御赐天下第一茶号

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杭州,就亲临翁隆盛茶号观看炒茶制茶,并皇恩浩荡封翁隆盛茶号为天字第一茶号。乾隆亲笔御题了二块招牌:翁隆盛茶号、天字第一茶号,并盖上方、圆印章,还写下《观制茶作歌》一首。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皇帝再巡杭州,又亲临翁隆盛茶号。乾隆三十年(1765年),他最后一次南巡杭州,还抽空驾临翁隆盛茶号。诗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述翁隆盛的贡品龙井茶为:此茶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半回尝的绝句。乾隆五十年(1785年),翁隆盛龙井茶乘座中国皇后号海轮远售美国纽约。翁隆盛茶号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华茶运美贸易之先河。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美国第一艘快艇东方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翁隆盛龙井茶运至伦敦销售。翁隆盛又开创了美国第一次来中国运华茶至英国贸易之先河。

1912年,翁隆盛龙井茶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特等奖。19世纪20年代,鲁迅先生还慕名先后两次与夫人从上海赶到杭州翁隆盛品茶及购茶,并写下赞文数篇。

几经变迁终被取消翁隆盛茶号以经营西湖龙井为主,兼营九曲、祁门乌茶、外埠名绿茶和杭白菊、安徽贡菊。西湖龙井茶按产区分别,冠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四个字号,以保持各字号的特色。其中狮峰山高背阴且多云雾,所产茶叶为四产区之首。杭白菊、安徽贡菊具有明目、清凉、解暑作用,为上海、广东及港澳、南洋一带人所喜爱。杭白菊原产杭州郊区塘栖一带,每到秋末冬初收花时,翁隆盛茶号即派技师去塘栖收购鲜花,就地精焙,除杭州本埠销售外,还发售上海、华南及南洋等地。

民国初期,由于水陆交通方便,杭白菊在沪、粤及香港、南洋一带销量猛增,杭州大大小小的茶庄茶叶店为厚利所诱,纷纷争夺白菊货源。翁隆盛茶号为控制杭白菊原料,不惜以高薪聘请花农,到安徽歙县教当地山民种植,就地加工后运杭,取名安徽贡菊。

民国14年(1925年)12月,清河坊四拐角一场大火烧毁了各家店铺,翁隆盛业主出巨资在原址建造了一座五层中西结合楼房,门楣上以水泥浮雕装饰狮球注册商标。

1931年九一八事件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翁隆盛茶号运销东北和华南的茶叶运输渠道受阻,加之翁氏家族内部闹家产分割,翁隆盛茶号开始日趋衰落。至抗日战争胜利后,杭州门市业务仅能维持,而对外埠批发业务却不能恢复。翁隆盛店址虽存,但已经元气大伤。

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清河坊门市房产归公,翁隆盛茶号迁至湖滨一公园同大元茶号原址另开翁隆盛茶号,后又改名狮峰茶叶商店。1958年,翁隆盛茶号被取消。

第八代传人力图复兴对于翁隆盛茶号的第八代掌门人陈红燕而言,翁隆盛辉煌的历史却让她没有任何喜悦。想起祖传家业已停掉四十多年,如今的她倍感无奈:计划经济时期公私合营,把翁隆盛并到国营狮峰茶叶店;文革时候,翁隆盛原先的店面和几家分号都受冲击,翁隆盛的传人以及技师也随之四散离开。以后,那些旧址几经转卖,经营权也几易其手。如今,要复兴这个老字号,她还得白手起家。如何将这一百年老字号发扬光大是陈红燕考虑得最多的事情。

9年前,陈红燕关了自己在温州打拼多年开设的几家服装店,带着所有积蓄回到杭州,购回翁隆盛南山分号的老房子,发誓要重新将翁隆盛的品牌发扬光大。学中医出生的她,推陈出新,以中医的理论破解茶叶的原理,历经9年时光,自行研制出一种新的茶树品种。她说:虽然龙井茶是翁隆盛首创,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龙井已是全杭州的龙井,是所有爱茶者的龙井,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而今,我要发扬翁隆盛,就是要创制一种新品种的茶,让爱茶者获得另一种不同的享受。

在陈红燕的构想里,翁隆盛不单单只经营茶叶,应该去发现更加广阔的市场茶叶被称为百药之王,含有茶多酚、维生素等多种有利于人体的成分,如果以茶叶做食品、保健品、化妆品,那将会是另一番广阔天地悠悠三百载,茶情永不变。如今,翁隆盛茶号正欲重新辉煌。或许,翁隆盛流传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一张记载着种茶、制茶秘方的纸片,而是一种坚韧与创新的精神。

陆游的分茶故事


陆游的分茶故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爱茶,尤其喜欢分茶,通过分茶排遣心中郁闷,诗词中多有分茶描述。

在著名《临安春雨初霁》中描述了他玩分茶的情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却软弱与黑暗。这年春天,陆游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到临安(今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等候召见,百无聊赖中以戏分茶(即用分茶娱乐消遣)与闲作草打发时光。分茶已成为诗人常玩的很有品味的文娱活动。

绿茶汤显现茶百戏图:江南春早

平日,陆游也常通过分茶来娱乐和消遣。在《疏山东堂昼眠》诗中写道:饭饱眼欲闭,心闭身自安。吾儿解原梦,为我转云团描述了陆游父子同玩分茶消遣的情景,别有一番情趣。陆游在七十六岁时,闲置在家,还常用分茶来打发时光,在《入梅》中写道:微雨轻云已入梅,石榴萱草一时开。墨试小螺看斗砚,茶分细乳玩毫杯。诗中描述别有一番情趣。

宋代神奇的分茶技艺——茶百戏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是采用点茶技法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艺、茶道,是宋代流行于京都开封和闽北地区的饮茶、品茶方式,是日本、韩国茶道之原型。茶道的过程是无声的音乐,是没有色彩的绘画,是没有文字的辞章,是幽妙的情境,是难以注解的禅机。

大宋官茶传承宋代宫廷制茶技艺,让沉醉千年的茗品重新开封、陈香新泛、极致再现。

《茶百戏》大宋官茶点茶程序,由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老师编排整理,开封大宋官茶茶艺师表演。

茶百戏大宋官茶点茶茶艺

第一道:焚香静心。焚点檀香,陶冶心境。诗人黄庭坚在《相知拾得》一文中称赞:香能拂去污秽,清净身心。

第二道:文烹龙团。用文火烘烤饼茶。龙团是宋代闽北的重要贡茶。

第三道:臼碎圆月。用茶臼锤碎饼茶。茶臼是宋代锤碎饼茶的专用工具。饼茶呈圆形,古人雅称圆月。

第四道:石来运转。用茶磨将茶研成细粉。茶磨古人又称石运转,多以青石制成。

第五道:从事拂茶。用茶帚扫及抹茶。茶帚古人又称宗从事,是扫茶的专用工具。

第六道:枢密罗茶。用茶罗筛取抹茶。茶罗古人又称罗枢密,是筛茶的专用工具。

第七道:麯尘入宫。将筛好的抹茶装入茶盒。抹茶成粉状,古人又称麯尘。

第八道:临泉听涛,即煮水。宋人煮水靠声音辨水温,二沸至三沸最为适宜。

第九道:茶筅沐淋。用沸水冲淋茶筅。茶筅又称竹筅,是点茶的专用工具。

第十道:兔瓯出浴。用沸水烫淋茶盏,宋人点茶推崇使用闽北建窑的兔毫盏,也称兔瓯。

第十一道:麯尘出宫。取抹茶加入茶盏。

第十二道:茶瓶点冲。用茶瓶冲点抹茶。茶瓶又称汤瓶,水注,是点茶的专用工具。

第十三道:融胶初洁。将抹茶调成膏状,古人称融胶。

第十四道:周回一线。环盏周注水,势不欲猛,勿使倾茶。

第十五道:竹筅击拂。用竹筅击拂茶盏,要求手轻筅重,指绕腕转。

第十六道:持瓯献茶。将茶盏放入茶托,献给来宾。

什么是茶百戏


自从武夷山茶文化专家章志峰2009年恢复重现茶百戏技艺以来,特别是2011年公开茶百戏所用全部技术之后,近年来不断涌现自称是茶百戏恢复者,更有甚者歪曲和劣化这一珍贵文化所具有独特艺术魅力,为了利益大肆培训收徒,误人子弟,糟蹋这来之不易经典文化。

茶百戏到清代后消失,从此人们只能从文字上了解茶百戏,对茶百戏有种种猜测:例如,直接注汤入茶粉幻变的图案、茶汤表面添加其他颜色茶汤或颜料形成的图案、茶粉漂浮在茶汤表面形成的图案。经史料考证和大量科学实验证明,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

茶百戏始见于唐代,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描述:“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其实,古籍对“茶百戏”有明确的记载,北宋陶谷在《清异录》之《荈茗录》中记载:“茶百戏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书中明确记载了茶百戏是采用“下汤运匕”(即注汤和茶勺搅动)的方法使“汤纹水脉”幻变形成图案的一门独特技艺。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而关于宋代的“分茶”,著名语言学家、辞书学家蒋礼鸿先生等人则认为分茶指用沸水(汤)冲(注)茶,使茶乳幻变成图形或字迹。宋代杨万里在《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中记载:“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诗中明确记载采用注汤的方法使茶汤纹脉幻变出文字。关于“水丹青”也是指注汤幻茶使茶汤表面幻变出文字和图案的技艺,陶谷在“生成盏”中记述:“沙门福全生于金乡,长于茶海,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并点四瓯,共一绝句,泛乎汤表。小小物类,唾手办耳。檀越日造门求观戏。全自咏曰:‘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欲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文中详细记载了福全注汤使茶汤幻变形成图案的情景。当然,关于古籍描述使茶乳幻变形成图案的描述还有许多。

到了宋代,由于受到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的推崇把茶百戏做到了极致。宋徽宗不仅撰《大观茶论》论述点茶、分茶,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许多文人如陶谷、陆游、李清照、杨万里、苏轼都喜爱分茶,留下了许多描述分茶的诗文。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描述了分茶的情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陶谷在《荈茗录》中记载:“百茶戏……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元代后分茶逐渐衰落,清代后至今未见分茶的详细文献记载。武夷山茶学专业章志峰经系统研究于2009年恢复了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茶百戏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是液体表现字画的独特艺术形式,由于茶汤显现纹理丰富自然灵动,同时,在同一茶汤可以变幻图案多次。茶百戏以其独特表现力表现了中华艺术的意境美、线条美和朦胧美,其新颖独特的表现力特别适于表现中国传统风格的山水花鸟图案,对观众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适于游人观赏、品饮、体验,适用于各种接待和大型庆典活动,可以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和文化旅游的档次。

茶百戏其独特的表现力给观众赏心悦目的体验,茶百戏茶汤幻变的功能对观众具有较大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其茶产品(饼茶)即可采用点茶法演示和品饮,又可用现代的泡茶法饮用,是跨越时代的新型茶产品。

茶百戏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再现我国古代点茶、斗茶文化不可或缺的实物写照,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对于研究宋代茶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茶百戏是用液体表现字画的独特艺术形式,茶汤丰富的纹理变化和灵动性,适用于表现中国风格的字画,古人又称之为水丹青。同时,可以在同一茶汤中使图案显现变幻多次,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还有一些人将茶百戏误解为有千百种玩法,综上所述古籍对茶百戏有明确定义。而“百戏”是古代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汉文帝篡要》载:“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寻橦等也。”

小编:综上所述,古籍中对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是有明确定义的,即是一种采用注汤或茶勺搅拌使茶乳幻变形成图案的独特技艺。百戏是对民间诸技的称呼,而茶百戏是使茶汤纹脉幻变形成图案的一种独特技艺。很显然,茶百戏并不是模仿咖啡拉花的方法在茶汤泡沫表面添加其他颜色茶汤或颜料做出图案,这从根本上改变茶百戏本质特征(幻变图案)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

吉安采茶戏


清中叶,在吉安府的中部和北部几县农村流行一种由灯歌演变而成的花鼓戏。一个戏仅有一旦、一丑、一生三个角色,故又称“三脚班”或“三小戏”。伴奏乐器有竹木邦、小锣和正反手胡琴各一件,演出剧目多为表现劳动人民的劳动和爱情的单头戏和“三小戏”。

清末叶,一度在永丰、吉水、吉安盛行的宜黄戏和汉剧相继衰落,许多宜黄戏、汉剧艺人加入花鼓戏班,使花鼓戏在唱腔、行当、角色、演奏等方面均得到充实,发展为“七唱三打”的半班,增加了青衣、正生、花脸等行当角色和唢呐、笛子、堂鼓、锣、钹等乐器,并能演出整本大戏。花鼓戏、三脚班、半班既是同一剧种,又有一些差别,后来统称吉安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的传统剧目很丰富,分为三大类:单头戏、三脚班戏、半班戏。吉安采茶戏的唱腔和表演具有鲜明的吉安地方特色,唱腔吸收了山歌小调的素材,粗犷、朴实、易于表现现实生活,共有曲调100余种;表演保留了灯彩的风格、诙谐、欢快,如小丑坐矮桩、走矮步,小丑走小脚步,小生耍折扇等。

“茶百戏”历史探幽


北宋初年人陶谷在《荈茗录》中已经说到一种叫茶百戏的游艺: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陶谷所记述的茶百戏,便是后来的分茶了,玩法是一样的。

喜爱茶百戏的文人很多,其中就有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她的《满庭芳》有生香熏袖,活火分茶句;《摊破浣溪沙》有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句。宋徽宗赵佶也精于分茶。蔡京在《延福宫曲宴记》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宣和二年(1120)十二月癸巳,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命近侍取茶具,亲自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徽宗亲自分茶让群臣观赏后,才饮茶品尝。可见宋时,上自帝王,下至文人、僧徒,以致赶趁人,都会玩分茶。分茶甚至还传入女真。《大金国志》卷七称金熙宗能分茶,以为尽失女真之态。

入元以后,起于北方的蒙古族入主中原,也因为民族矛盾的加剧,对原来流行于汉族的茶道艺术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雅致的点茶道和分茶艺术开始衰落。但至明清仍有点茶流传和分茶余韵,据清代高鹗《茶》: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清代后期未见玩分茶的详细记载,这朵茶艺奇葩已经失传了。

总之,茶百戏是一种蕴酿于唐末五代,形成北宋初期。流行于两宋,衰于元,亡于清代后期的茶艺技艺。

陆羽与茶


一千多年前,复州竟陵西塔寺。一个深秋的早晨。离古寺不远的湖畔芦苇丛里,雁声大作,声音凄楚而悲怆。显然,大群鸿雁的声音,惊动了早起洒扫庭院的智积住持。原来,一个被弃的婴儿占据了鸿雁的巢,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陆羽,字鸿渐。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先生的名号。

陆羽最大的贡献就是对茶的研究,因此他被尊之为“茶圣”。他的《茶经》凡三卷,阐述茶的本源,采制和饮用的方法,所用器皿等等,十分详尽,使天下人都知道饮茶了。前伦敦医药协会主席杰鲍勒爵士曾著文称“茶是伟大之慰藉物”,他认为“茶无疑为东方赠与西方最有利之礼物”。而陆羽先生的《茶经》却是全面系统地阐明了茶的意义及作用。

茶道,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致讲究体悟的境界。陆羽的《茶经》,凡三卷,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等章节。茶,是有生命的物事,生命的本质在于悉心呵护倍加珍惜。按《茶经》的步骤饮茶,也许会更加接近茶道吧。

陆羽之前,“荼”“茶”不分,一个“荼”字,两家共用。一种是草本植物,开黄花,味苦,可作蔬菜的,称“荼”。再一种木本植物,叶作饮料的“木字旁加贾字”,也称作“荼”。名同实异,难免混淆不清。是先生为“茶”正了字,陆羽先生在著《茶经》时,把“荼”字减去一画作“茶”,其价值远远超出了文字学的范围,在自然科学史上也有它重要的意义。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圣的故事告诉我们,陆羽先生对茶的贡献具有世界意义,当我们心存茶道品啜香茗的时候,除了缅怀陆羽先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无量功德外,还当效法“茶圣”的那种艰苦勤学谦逊认真虚心的人生态度。

翁荣彬和他的普洱茶王国


现年37岁的翁荣彬已经在茶的行道里浸润了20余年,并且准备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让茶香、茶的文化授人生活浸人人生,让茶的精髓渗入自己的骨髓,历久弥香。走进广州金润堂茶叶有限公司的大门时.醉人的茶香扑鼻而来,各种造型的普洱茶饼静静地散发着幽幽的茶香。若不是亲眼所见,我很难相信人们眼中担当着精明角色的潮汕人会将一向难以相融的“商道”与“文化”串联起来.而且用最具文化底蕴的茶做了这二者的桥梁。虽然翁荣彬强调“我现在还不算成功”.但我还是坚持认为,他已经成功了。

做茶叶也需要打品牌1984年6月,刚刚高中毕业,年仅19岁的广东潮阳小伙子翁荣彬在亲戚参与经营的陆丰县(市)土产公司供销社开始做茶叶业务,当时他的身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务农中接触到各种茶叶,但很奇怪的是.他始终对普洱茶最感兴趣。1992年他不甘心囿于陆丰的小天地里,于是辞职自己开始做茶叶原料买卖,最初是从茉莉花茶开始。1998年.一心想要向外发展的翁荣彬来到了广州,在广州茶叶市场经营。当时广州的茶叶市场还很不成熟,各种需求还没有明确方向。翁荣彬的心思又开始动起来了。早在1992—1998年翁荣彬就意识到,没有自己的品牌,做原料也不易长久,而在后来的多种经营过程中。他也曾策划过打自己的品牌,经过多次尝试.最后做出的结论是:品牌,还是打自己最感兴趣的普洱茶!于是,在原来经营的“普洱人家”的基础上,2004年6月翁荣彬正式成立金润堂茶叶有限公司。公司创立后,翁荣彬意识到,要被市场接受,必须做H{自己的特色。因此,他与云南合作伙伴海鑫堂(从2000年开始经营普洱茶)联合开发世界最大的普洱茶饼,以打品牌为基础,把好质量关,生产出更多的适合广大消费者口味的茶产品。同时向老品牌厂家学习,立足广州.开发茶产区良好的品种,用他们先进的管理、生产设备、经营理念,将产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茶文化最有味道翁荣彬是个爱茶之人。谈起自己过往的经历时他只是简简单单几句话,而一说起普洱茶,却像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他兴奋地说:在10多年经营中,我每天喝着普洱茶,体重一直保持标准,它对人体健康作用是肯定的,三通四平,喝下去,很多不喜欢喝茶的人都喜欢上了。在茶室,翁夫人娴熟地冲着茶水,连我这一向习惯现代快餐、只喝咖啡的人也忍不住慢慢品起茶来,竟然没有印象中那种苦涩的感觉。在金润堂一间间典雅的茶室里.翁荣彬对于普洱茶的每一点心思都呈现在面前。每个来这里品茶的人都有机会进一步了解茶的制作丁艺,发酵房就在品茶室的隔壁,这也是翁荣彬对于茶的一种痴好吧,因为自己爱,所以想要更多人了解普洱茶,爱上普洱茶。茶室大厅中放着的广东省文化学会颁发给金润堂公司和翁荣彬本人的“2004年度十佳文化单位”和“十佳先进文化T作者”的奖牌,似乎也在向人们展示翁荣彬本人及其事业中,茶道与文化的不解之缘。

相信未来会很灿烂金荣彬在为推广茶文化而忙。金润堂在广州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北京和上海的同行也开始刮目相看,开业至今来访者络绎不绝,领导专家纷纷光临。目前,广州比较有实力的广州瑞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其在广州市场的强大合作伙伴,承鸿物业管理公司在芳村开展的茶叶市场主动邀请加盟,安排最好的位置。翁荣彬对传统产品不断进行创新——君子茶就是用君子茶与普洱茶结合生产出来的,目前已经在北京市场试销成功。2004年在云南生产基地古茶树上采下的茶花经过先进的T艺.加丁成的纯天然的含有香味的普洱茶独具风味,是年产量很低的茶中极品。翁荣彬的目标是.做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品牌。翁荣彬认为,没有文化就没有品牌。他设想要开设一个专门的茶文化研讨、培训、交流的平台。他说,他现在还不是成功人士,但是,未来会很灿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