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三道茶茶艺

发布时间 : 2020-09-30
白族的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怎么泡 白族三道茶的饮用顺序

白族的三道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太后三道茶茶艺”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从清代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开始,寿康宫又增设茶膳房,专掌太后、太妃日常茶膳。茶膳房设三等侍卫总领一名(武职正五品),拜唐阿11名,承应长2名,承应人12名,茶役4名。到了慈禧太后掌权之后,她更是极尽豪侈挥霍之能事,在品茶方面玩出了一些独特的花样。本套太后三道茶茶艺是根据徐珂的《清稗类钞》以及慈禧最宠信的贴身女官德龄所著的<御香缥缈录)而编排的。

一、原料

君山银针(或普洱茶)、红茶、金银花、玫瑰花、珍珠粉、冰糖。消食健胃茶一般用君山银针或普洱茶,服食珍珠粉和安神茶,一般用红茶。

二、茶具

慈禧饮茶用的茶具特别珍贵。据载“宫中茗碗,以黄金为托,白玉为碗,黄金为盖”,托盘为银盘。筷子为金筷,匙为金匙。在表演时可用其他质地精美的茶具替代。

三、基本程序

(一)消食健胃茶

(二)美容养颜珍珠茶

(三)安神养身茶

四、解说词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去帝王将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而合理的部分,如今的老百姓也有权充分享受,这可谓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小姐们,先生们,今天就请各位嘉宾,在我们这小小的茶艺馆中,来品饮曾主宰同治、光绪两朝军国大事,统治了中国长达48年之久的慈禧太后最爱喝的三道茶。在这里,我要郑重说明的是,这三套茶艺虽是模拟,但除了茶具不及慈禧当年所用的那么华贵之外,其他的一切均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一道——消食健胃茶

常常陪侍慈禧之侧,非常熟悉慈禧饮食起居的清宫女官德龄在(御香缥缈录)中回忆,慈禧的饮茶习惯比较奇特,每次饮茶,喜欢自己加入少许金银花和玫瑰花。在饮茶时:“一个太监手进一杯茶,茶杯是纯白美玉做的,茶托和碗盖都是金的。接着又有一个太监拜上一只银托盘,里面有两只和前一只完全相同的白玉杯子,一只盛金银花,一只盛玫瑰花,杯子旁边还放有一双金筷。两个太监都在太后前面跪下,将茶托举起,于是太后揭开金盖,夹了几朵花放进茶里”。好!现在“太监”开始向各位嘉宾献茶并奉上金银花和玫瑰,请你们像当年的太后一样,揭开杯盖,亲自夹几朵金银花和玫瑰投入到自己的盖碗中,然后再细细品呷,看一看这样调制出的花茶滋味如何?

第二道——珍珠养颜茶

慈禧养颜美容有方,尽管她日日绞尽脑汁,费心劳神地争权夺利,与朝野众多敌人作殊死的斗争,但直到她以古稀高龄去世,据说仍然是面若桃花、肤若处于。慈禧美容养颜的秘方之一就是每隔10天要服一次珍珠养颜茶。德龄对此也有非常细腻的描写:“太监颤巍巍的将一茶匙的珠粉授给太后,太后一接过来,便伸出舌头把那粉倒了上去,其时我们站在旁边值的人早就给伊整下一盅温茶,只待伊把珠粉倾入口内,便忙着送茶过去,伊也不接茶杯,就在我们手内喝了几口,急急的把珠粉吞下去了。”

现在“太监”正把珍珠粉依次敬奉给各位,今天请大家服食的是浙江产的优质珍珠粉,请大家按照慈禧的做法,把珠粉倾入口内。当值的“宫女”已为你们准备好了温茶,请各位就着好茶服食珍珠粉。祝各位大太、小姐们的皮肤能润泽、光洁,像慈禧一样青春常驻。

第三道——安神养身茶

据史料记载,慈禧临睡前,必定要喝一杯糖茶,认为这样才能安眠入定。现在为各位嘉宾献上的便是按照当年宫廷配方调制的糖茶,请慢慢品尝享用。

茶文化精选阅读

功夫茶茶艺 十二道冲泡流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功夫茶茶艺 十二道冲泡流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功夫茶主要流行于闽南广东地区。这种饮茶法是从唐代陆羽茶经中演变而来,特色就是以水淋壶身,目的在于发挥茶性,到了后来更使用温润泡,内外双重引发。下面为大家介绍了功夫茶茶艺,十二道冲泡流程。

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你的心会伴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嘉宾介绍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温。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的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

“春风拂面”是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清沏洁净。

第五道: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品饮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冲出的茶汤我们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为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龙入海,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意喻为第二次冲水。第二次冲水不仅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冲泡武夷岩茶时要备有两把壶,一把紫砂壶专门用于泡茶,称为“泡壶”或“母壶”;另一把容积相等的茶壶用于储存泡好的茶汤,称之为“海壶”或子壶。现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壶来储备茶水。把母壶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壶,称之为“母子相哺”。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乘着壶热再冲开水,称之为“再注甘露”。

将海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称之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当海壶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将巡回快速斟茶改为点斟,这时茶艺小姐的手势一高一低有节奏地点斟茶水,形象地称之为“凤凰点头”,象征着向嘉宾行礼致敬。

过去有人将这道程序称之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因这样的解说充满刀光剑影,杀气太重,有违茶道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所以我们予以扬弃。

第八道:夫妻和合,鲤鱼翻身

闻香杯中斟满茶后,将描有龙的品茗杯倒扣过来,盖在描有凤的闻香杯上,称之为夫妻和合,也可称为“龙凤呈祥”。把扣合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跃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宾家庭和睦,事业发达。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伟盅

捧杯敬茶是茶艺小姐用双手把龙凤杯捧到齐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右侧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点头礼后把茶传给他。客人接到茶后不能独自先品为快,应当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艺小姐点头致谢,并按照茶艺小姐的姿势依次将茶传给下一位客人,直到传到坐在离茶艺小姐最远的一位客人为止。然后再从左侧同样依次传茶。通过捧杯敬茶众手传盅,可使在座的宾主们心贴得更紧,感情更亲近,气氛更融洽。

第十道: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鉴赏双色是指请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龙凤图案的茶杯端稳,用右手将闻香杯慢慢地提起来,这时闻香杯中热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随着品茗杯温度的升高,由热敏陶瓷制的乌龙图案会从黑色变为五彩。这时还要注意观察杯中的茶汤是否呈清亮艳丽的琥珀色。

喜闻高香是武夷品茶三闻中的头一闻,即请客人闻一闻杯底留香。第一闻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香高辛锐无异味。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三龙护鼎是请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这样拿杯既稳当又雅观。三根手指头喻为三龙,茶杯如鼎,故这样的端杯姿势称为三龙护鼎。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再斟流霞是指为客人斟第二道茶。

宋代范仲淹有诗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二探兰芷是请客人第二次闻香,请客人细细地对比,看看这清幽,淡雅,甜润,悠远,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胜一筹。

佛道茶艺


茶经过几千年的磨砺,其内涵中的人文因素日益增多,茶的自然属性被寓于人文因素之中,成为修道、修身,“天人合一”、“茶禅一味”的载体。

僧道饮茶修行,形成了独特的寺院茶道与道观茶道。近年来,一些茶人将目光投向了这块神秘而又神圣的领域,并将之带入世俗尘世,演化成今天所能见到的禅茶、道姑茶、三清茶等茶艺表演。在此,我们摘录“五台山佛学茶艺队礼佛茶”的解说词,以期对带有宗教色彩的茶艺表演有一个较为感性的了解。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寺院落僧尼用茶敬佛、敬师、献宾客,供自己与善友品饮,谈佛论经,修养心性,形成了庄严肃穆的“茶礼”,“礼佛茶”便是五台山佛学礼茶中的一种。

“礼佛茶”是焚香拜佛、敬佛敬师的特殊礼仪,也是调茶献客、结缘行善的特殊茶艺。礼佛茶在禅房中进行,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分为十道程序,谓之功德圆满。十道程序分别是莲步入场、焚香顶礼、礼佛三拜、普施甘露、打坐禅定、抽衣净手、烫杯泡茶、敬茶献茶、收杯接碗、问讯退场。

(一)莲步入场在平和优雅的佛乐声中,住持师和大师兄、二师兄、两位沙弥尼身着佛装,穿海青,披幔衣,轻移莲步,进入禅房。众尼拐弯走的是直角,佛家认为无方不圆,要修到功德圆满,需要行走有方,拜佛有礼。行走坐卧,皆有佛理。(二)焚香顶礼进入禅房后按次序站于拜垫前,住持师到供桌前,右手持香,左手三指在前,右手三指在后,将香在灯上点燃,二指夹香,双手顶礼,心中默念:弟子恭敬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以香头点绕小圈,焚香行礼。小圈代表十方法界,十方是佛教中的空间,三世是佛教中的时间,佛、法、僧是佛教“三宝”,焚香顶礼,表达虔诚之意。

(三)礼佛三拜焚香之后再拜佛,这是标准的佛教拜佛仪式。两足呈八字站好,曲膝弯腰,右手按于拜垫中央代表佛,左手按于拜垫左上方代表法,右手从中央移至右上方与左手并齐,两拇指相接,掌心向上翻莲花掌,五体投地,心中想着为众生接福接寿,左手接福,右手接寿。收掌虚握,手心向下,心想将福寿施于众生。古时的五福为长命、富贵、健康、道德、和平。礼佛三拜,为众生祈求福寿双全,与中国茶德的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相处、敬爱为人一脉相承,意蕴相通。

(四)普施甘露住持师到供桌前,合十行礼,取净杯上一柱香点燃,摆放于供桌。右手持净杯绕香三匝,左手仰竖慧力智三指,右手持杯放于左手三指上,取柳枝放于杯上,竖二指靠杯边,走到拜垫前,右手中指在杯中水面写佛字,在左手腕处写佛字,并用柳枝蘸水点洒。然后长跪拜垫上,再用柳枝蘸水向左、中、右点洒甘露。再绕四周向四方普洒甘露。佛教教义含普施甘露,普渡众生。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悟之佛,而迷与悟,惑与觉,只在吾人方寸之间。而茶也古称甘露,先苦后甘,其滋味在于自我品尝,而难以明示。可见茶佛一理,茶佛一味很有道理。

(五)打坐禅定礼佛三拜后,住持师、大师兄、二师兄便要打坐参禅入定。禅定是佛教的基本修持方法,禅是静虑之意,定是指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坐禅要半跏趺而坐,头背正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且“过午不食”。茶叶性淡,醒脑提神,利于佛教修练禅定。所以佛家把茶叶称为“神物”,历来倡导饮茶,达到止息杂虑,安静沉思,静心自悟。

(六)抽衣净手在住持师、大师兄、二师兄禅定之时,沙弥尼即做泡茶的准备工作,脱去幔衣、海青,只留小衣,便于操作。按照佛教的习俗,将衣服整齐有序地折叠起来,放于垫上,默念“阿弥陀佛”,虔诚认真。然后净手,不仅为了卫生,也是一种礼貌。

(七)烫杯泡茶两沙弥尼摆放好茶几。二师兄为主泡,两沙弥将茶具放在二师兄茶几上,然后生火烧水。五台山佛茶用的是佛地圣水——般若泉泉水。般若泉水具有清心保健的功效,是泡茶的佳品,曾有“茗啜般若智爽神怡”的美称。煮水用的是五台山千百年来传统的粘土火炉和无烟硬木木炭,有“圣火煮圣水”之说。壶是山西传统的泥沙壶,保留着泥土的自然本色,有良好的保味和保鲜作用。二师兄温壶烫杯,注入茶海,静心分茶,将茶三次分拨,置于壶内,默念“阿弥陀佛”。接着以“银河落天”手法注水入壶,然后以“菩萨点化”和“普渡众生”的妙法冲茶泡茶,使佛茶真正具有“佛”的含意。

(八)敬茶献茶敬茶的顺序是先敬佛、再敬师,然后献宾客。第一杯敬佛、敬法,第二杯敬师、师兄。佛教讲究功德圆满,主张清心寡欲,明心见性,品茶悟道。敬师之后,沙弥尼将茶奉献给各位来宾,宾客接茶时,端坐平视,双手合十,行合十礼,不需用手去接茶。茶放桌上要等住持举杯示意,才可端杯品尝。心静平和慢慢细品,徐徐入口,才能品出其味,领略情趣。佛茶品茶讲究宁静清逸的情趣,不仅仅是感观上的享受,而且也是精神上的建树。

(九)收杯接碗要细心品茶之后,沙弥尼按顺序收杯。陆羽在《茶经》中说:饮茶者,应是“精行俭德之人”,佛教也规定“五戒”、“六度”,推崇精神的修养和生活的简朴,贯穿在茶文化和佛教文化之中。

茯茶茶艺


一、金花盛开迎宾来:金花是茯茶特有的品质风味,冲泡前开砖观金花嗅菌花香。

二、玉骨冰肌泛华彩:冲泡茯茶要选用晶莹透亮的玻璃器皿、公道杯、品茗杯等均采用上等优质的玻璃器皿,与玉骨冰肌的品性互为映衬,同时也有利于欣赏茯茶美如琥珀的汤色。

三、静心烹煮选好泉:选用甘清轻洌的泉水,水温达到100度,冲入茶壶,此时壶内水珠涌动,水声萧萧,似竹林听涛。

四、一片冰心在玉壶:茶具用沸水反复清洗,使之晶莹剔透,寓意着对来宾的尊重和敬意纯洁无暇。宛如冰雪那样晶莹,似美玉那样透明。

五、金花飞入水晶宫:将金花茂盛的茯茶投入玻璃壶中,冲泡茯茶时投放份量应视茶的陈放年分而定,一般以壶的1/31/4左右为宜。

六、金花沫浴香四溢:茯茶冲泡温润茶叶,叶底舒展,茶汁浸出,此过程恰似美丽的金花洗去一路风尘,渐现出本来的姿容,散发出茯茶特有的菌花香。

七、茶香须经磨砺来:壶内茶叶随着水的沸腾而上下舞动,茶在煎煮之间,将其精华释放,而水因茶中的有效成分的融入,漫漫呈现出由浅变深的橙黄色,茶香满室,令人陶醉,这一过程好比人生的际遇,常须忍辱负重,历经千锤百炼,方得圆满。

八、玉碗盛来琥珀光:晶莹剔透,色如琥珀的茶汤注入壶中,透过晶莹的玻璃茶具,茶汤如琥珀流光,美不胜收,呈现出生命活力的光泽和喜悦的人生状态。

九、纤纤玉手献金花:将泡好的茶敬奉给各位嘉宾,并奉上真诚的祝福,茯茶即富茶,寓意人们对幸福美满的向往。

十、饮罢清风生两腋:茯茶饮后,顿感舌根生津,满嘴留香,回味无穷。正如诗人所叙饮罢清风留两腋,余香齿颊犹存。

另外,茯茶的普通的冲泡方法还有:清饮冲泡法(既飘逸杯冲泡法和壶杯泡法)、清饮烹煮法(既通过煮茶的方法)、调饮法(加入不同的配料来调饮)。

禅洱茯茶是自然与文化、传统与科技、健康与时尚完美融合的结晶。即可及时品饮,又极具收藏价值,是可以喝的收藏品。

[绿茶茶艺]松阳银猴茶茶道茶艺


[绿茶茶艺]松阳银猴茶茶道茶艺

“松阳银猴”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名茶,其条索肥壮、多毫浑直、银绿隐翠、身形卷曲、满披银毫,汤色嫩绿清澈,滋味鲜醇甘永,清香持久,有“仙茶”之美誉。1800余年的历史孕育了松阳银猴茶,浓缩聚焦了源远流长的“花经茶”的丰富底蕴。松阳银猴茶茶艺源远流长,日臻至善,共 有八道程序。

第一道:银猴齐亮相。特级松阳银猴茶500克需采撷6万多个芽叶,制茶工艺极为讲究,形如银毫披满身,条索浑直肥壮,白毫恰似镀银,色泽鲜活光润,形似深山活泼小猴,粟香持久。

第二道:冰心去凡尘。银猴茶讲究品与观同步,因而用的是晶莹剔透的玻璃。要求所用器皿也需至清至洁,才能相映成趣,陶心醉肺,世称“冰心去凡尘”。上等的银猴茶取用“卯山仙水”。此“卯山仙水”是来自国家生态示范区的山涧地下之水,水质清冽,具有“清、活、甘、冽”的特征,历来为银猴茶首选之水。

第三道:清宫迎银猴。用茶匙取3克投入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茶水比为1∶50。此时的银猴茶如春风拂面,俊俏妩媚,银绿隐翠,很是可爱。

第四道:醴泉润香茗。上好的银猴茶,即在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沸水,使充公浸润。松阳银猴茶乃明前茶,制茶工艺繁复且讲究,故之时需先少许沸水漫润,促使可溶物质释出,先用“加旋斟水法”加水到杯中容量的三分,再用运动的方法进行适度摇香,使在杯中初步展开,充分发挥。这样出的银猴茶,汤色鲜明,滋味浓鲜,既可润心沛又可举盏把玩。此乃品茶大家之雅举。

第五道:凤凰三点头。佳丽执壶,纤手,水壶合着节拍三起三落,状胜凤凰三点头,高冲低斟缓缓冲盈杯中,此时杯内银猴玩兴大发,腾挪跌宕,煞是好看,茶汤浓度均匀一致,香气尽溢。泡制银猴茶需加水到杯中容量的七分,意示“七分茶,三分情”。凤凰三点头乃文雅之举,意向嘉宾三鞠躬行礼以表敬意。

第六道:香茗奉嘉宾。莲花移步,款款而行,香随身动,动牵,双手捧杯,举盏齐眉,含情注目,微露带笑。谨向嘉宾行点头礼,道个万福,并奉上银猴茶,请君品茗啜饮。

第七道:春波展银猴。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银猴茶芽徐徐舒展。各位嘉宾在品味之前,可先欣赏嫩绿明亮的茶水中,那千姿百态的茶芽在杯中随波起舞,少许芽头忽升忽降,上下交错,蔚然趣观,芽光水色浑然一体,似无数的精灵在升腾。

第八道:银猴迎锦绣。喝了银猴茶大家定感口有余甘,齿颊留香,心有余味,感到余韵无穷。品茶如品味人生,甘鲜、醇厚的银猴茶须用心灵去感悟,品出天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恭祝各位嘉宾前程似锦,随身,马到成功。

松阳银猴茶在其日臻完善的过程中还应运而生了第二品茶:盖碗茶——山花烂漫,此气鲜郁悠长,色彩绚丽,饮之有祛火、明目之;第三品茶:迎宾茶——银猴蜜桃花,此迎宾茶预示生活甜甜美美、事业红红火火。二、三品茶等的产生适应了不同层次人饮茶的习惯要求,更丰富了松阳银猴茶。

茶艺的历史:泡茶茶艺


茶艺的历史:泡茶茶艺

宋元时期,民间流传的散茶冲泡法迅速发展,人们直接采用开水冲泡,以品尝茶叶的真香、真味,特别是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废除饼茶改进贡芽茶之后,宋代的点茶法就被泡茶法(散茶冲泡法)所取代。此后,泡茶法一直为中国饮茶的主要方式。

条形散茶用撮泡法直接冲泡,杯中的茶汤没有“乳花”可欣赏,因此品尝时更看重茶汤的滋味和香气,对茶汤的颜色也从宋代的以白为贵变成以绿为贵。明代的茶书也开始论述撮泡法的品尝问题。如陆树声《茶寮记》的“煎茶七类”条目中首次设有“尝茶”一则,谈到品尝茶汤的具体步骤:“茶入口,先灌漱,须徐咽。俟甘津潮舌,则得真味。杂他果,则香味俱夺。”

这是要求茶汤入口先灌漱几下,再慢慢下咽,让舌上的味蕾全方位充分接触茶汤,感受茶中的各种滋味,此时会出现满口甘津,齿颊生香,这样才算尝到茶的真味。品茶时不要和其他有香味的水果和点心一起品赏,因为它们会影响茶的色香味,甚至夺掉茶的香味。

品茶讲究“幽趣”,是明清文人在品茗活动中所追求的艺术情趣,也是中国茶艺的一大特色。品茶最适合用小壶小杯来品啜。冯可宾的《岕茶笺》主张用小壶泡茶:“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只有一时,太早则未足,太迟则已过。的见得恰好一泻而尽,化而裁之,存乎其人。”许次纾《茶疏》也主张“饮啜”:“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所以茶注欲小,小则再巡已终。宁使馀芬剩馥尚留叶中,犹堪饭后啜漱之用。”于是就逐渐形成了工夫茶艺,清代工夫茶艺的程式为:煮水、温壶、置茶、冲泡、淋壶、分茶、奉茶。这种典型的小壶小杯冲泡法,是今天工夫茶艺的原型,至清代晚期,工夫茶艺就已经很成熟了。

虽然茶艺的形式从煮茶茶艺,到煎茶茶艺、点茶法,以及后来的泡茶茶艺,表现形式至今都还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但是茶艺的精髓自始至终没有改变,它始终还是茶文化茶道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始终是在用艺术表达平和与宁静,修得内心的平静,平衡人们的心理,获得健康的心境,获得健康的身体。

摘自《茶与养生》(屠幼英、胡振长主编)

佛道茶艺表演


佛道茶艺表演

(一)莲步入场在平和优雅的佛乐声中,住持师和大师兄、二师兄、两位沙弥尼身着佛装,穿海青,披幔衣,轻移莲步,进入禅房。众尼拐弯走的是直角,佛家认为无方不圆,要修到功德圆满,需要行走有方,拜佛有礼。行走坐卧,皆有佛理。

(二)焚香顶礼进入禅房后按次序站于拜垫前,住持师到供桌前,右手持香,左手三指在前,右手三指在后,将香在灯上点燃,二指夹香,双手顶礼,心中默念:弟子恭敬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以香头点绕小圈,焚香行礼。小圈代表十方法界,十方是佛教中的空间,三世是佛教中的时间,佛、法、僧是佛教“三宝”,焚香顶礼,表达虔诚之意。

(三)礼佛三拜焚香之后再拜佛,这是标准的佛教拜佛仪式。两足呈八字站好,曲膝弯腰,右手按于拜垫中央代表佛,左手按于拜垫左上方代表法,右手从中央移至右上方与左手并齐,两拇指相接,掌心向上翻莲花掌,五体投地,心中想着为众生接福接寿,左手接福,右手接寿。收掌虚握,手心向下,心想将福寿施于众生。

(四)普施甘露住持师到供桌前,合十行礼,取净杯上一柱香点燃,摆放于供桌。右手持净杯绕香三匝,左手仰竖慧力智三指,右手持杯放于左手三指上,取柳枝放于杯上,竖二指靠杯边,走到拜垫前,右手中指在杯中水面写佛字,在左手腕处写佛字,并用柳枝蘸水点洒。然后长跪拜垫上,再用柳枝蘸水向左、中、右点洒甘露。再绕四周向四方普洒甘露。

(五)打坐禅定礼佛三拜后,住持师、大师兄、二师兄便要打坐参禅入定。

(六)抽衣净手在住持师、大师兄、二师兄禅定之时,沙弥尼即做泡茶的准备工作,脱去幔衣、海青,只留小衣,便于操作。按照佛教的,将衣服整齐有序地折叠起来,放于垫上,默念“阿弥陀佛”,虔诚认真。然后净手,不仅为了卫生,也是一种礼貌。

(七)烫杯泡茶两沙弥尼摆放好茶几。二师兄为主泡,两沙弥将放在二师兄茶几上,然后生火烧水。二师兄温壶烫杯,注入茶海,静心分茶,将茶三次分拨,置于壶内,默念“阿弥陀佛”。接着以“银河落天”手法注水入壶,然后以“菩萨点化”和“普渡众生”的妙法冲茶泡茶,使佛茶真正具有“佛”的含意。

(八)敬茶献茶敬茶的顺序是先敬佛、再敬师,然后献宾客。第一杯敬佛、敬法,第二杯敬师、师兄。佛教讲究功德圆满,主张清心寡欲,明心见性,品茶悟道。敬师之后,沙弥尼将茶奉献给各位来宾,宾客接茶时,端坐平视,双手合十,行合十礼,不需用手去接茶。茶放桌上要等住持举杯示意,才可端杯品尝。心静平和慢慢细品,徐徐入口,才能品出其味,领略情趣。

(九)收杯接碗要细心品茶之后,沙弥尼按顺序收杯。

(十)问讯退场。

武夷岩茶十八道茶艺


武夷岩茶十八道茶艺

第一道:焚香静气即焚点一柱檀香,营造祥和肃穆祥的氛围,让各位嘉宾更快的进入茶之最佳境界。古人常说:品茶即品人,茶品即人品,茶是清静之物,当然要求品茶者也要清静而坐,才能品出茶的真神真韵,希望这柱香的点燃能带领我们一起进入茶境。

第二道:叶嘉酬宾出示给各位观赏。叶嘉出自宋代诗人苏东坡的《叶嘉传》,意为之嘉美。在这篇文章中通篇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茶的君子之德,君子之能。

第三道:岩泉初沸意即水开了。茶圣陆羽在第一部专著《茶经》中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也就是说泡茶水是至关重要的。茶圣提出应以山里奔流的山溪水为第一,江河湖泊之水为次,而井下之水只能排在第三了,今天我们选用的是天然矿泉水。

第四道:孟臣沐淋孟臣,即为明代人,以擅长制作壶而闻名,后人为了纪念他,将上好的壶称不孟臣壶,孟臣沐淋是提高壶温之意。

第五道:若琛出浴是烫洗茶杯之意,若琛清初人,以擅制碗状的小而出名,后人为了纪念他,将上好的小称为若琛杯。若琛出浴为烫洗茶杯之意,其目的是使其清新洁净,又提高了它们的温度。这样我们在品饮时不易外漏,因为茶要热喝才有香气。

第六道:乌龙入宫壶烫好之后,并将投入壶内,由于统称为乌龙茶,因此称之为乌龙入宫。这为茶漏,可防止外漏;这为茶折,通常用它装出三下的,这样泡出的茶汁即不浓也不淡;这为茶捣,因为的外形为粗枝大叶,通过这小小的茶漏无法直接到达壶内时,不妨用茶捣将其轻轻的推入,经过这几道程序,乌龙入宫也就完成了。

第七道:乌龙入海讲究头泡汤、二泡茶,将第一泡茶直接倒入茶海称为乌龙入宫

第八道:悬壶高冲范仲淹称为高山流水,高冲可使在壶内上下翻滚。

第九道:春风拂面这时壶表层会有一层细致而均匀的泡沫,用壶盖轻轻的刮去,称为春风拂面,这样可使更为清净。

第十一道:玉液回壶通常要一分到一分半钟,在此其间我们不妨先斟出一杯来观其汤色的浓度,然后在返回壶内,我们称之为玉液回壶,这时茶就好了。

第十二道:关公巡城分茶又分两个过程,一道关公巡城,即来回依次的往各杯巡斟茶水。

第十三道:韩信点兵当壶中茶水剩下少许时,再次改为逐个点斟的手法称之为韩信点兵,经过这两道程序,茶也就分好了,但相同的是每杯茶都是没有斟满的,因为古人云:七分茶,八分酒。酒满敬人,茶满欺人,茶没有斟满是表示主人对大家的尊敬。

第十四道:三龙护鼎端杯有一定的端杯姿势,男士收拢您的小指,女士翘起兰花指并用手轻轻的托住杯底,显得端庄典雅。

第十五道:三色先观其色,所谓品茶,品字三个口字组成,而喝这杯茶也分三步:一、先观色;二、闻香;三、品味。我们不妨先观看一下茶水在杯中上、中、下三层颜色,上层淡,中层浓,而最底层会有细小的茶沫。

第十六道:喜闻幽香经过观色后,我们再闻茶汤和杯底的香味,可以嗅到一种淡淡的兰花或者其他花香和香味。

第十七道:初品奇茗闻香之后再细细品味茶汤,称为初品奇茗。初学者应小啜一口,让茶水在口中翻滚,并发出响声,声音越响表示对制越尊敬,就像我这样,这样才能品出茶的韵味。

第十八道:尽杯谢茶喝尽杯中之茶,以谢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

乌龙茶茶艺


一、用具:1.宜兴紫砂壶一对2.龙凤变色杯一套3.茶荷一个4.茶道器一套5.茶盘一个6.开水瓶两个7.电随手泡一个8.茶巾两条9.香炉一个10.香一支11.茶叶每壶1015克。

二、基本程序:1.焚香静气,活煮甘泉2.孔雀开屏,叶嘉酬宾3.大彬沐淋,乌龙入宫4.高山流水,春风拂面5.乌龙入海,重洗仙颜6.玉液移壶,再注甘露7.祥龙行雨,凤凰点头8.龙凤呈祥,鲤鱼翻身9.捧杯敬茶,众手传盅10.鉴赏双色,喜闻高香11.三龙护鼎,初品奇茗12.再斟流下,二探兰芷13.二品云腴,喉底留香14.三斟石乳,荡气回肠15.含英咀华,领悟岩韵16.君子之交,水清味美17.茗茶探趣,游龙戏水18.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三、乌龙茶程序解说

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使大家心旷神怡,也单元您的行贿伴随着这支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时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的羽毛,我敏捷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嘉宾们介绍今天的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具。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海: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它所制作的紫砂湖北历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把子砂壶称为大彬壶。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和提高壶温。武夷岩茶属乌龙茶类,把武夷岩茶放入紫砂壶内称为乌龙入宫。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茶艺小姐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冲水时要沿着壶的边沿冲,以免冲破茶胆。春风拂面是指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壶表面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加清澈洁净。

第五道:五龙入海,重洗仙颜:品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冲出的我们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为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好似蛟龙入海,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重洗仙颜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寓为第二次冲泡。第二次冲水不仅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这道程序完成后,一般要根据茶的品种和当日的气温闷茶11.5分钟。闷茶的时间太短,茶色浅味薄,岩韵不明显。闷茶的时间若太长,则熟汤失味,且茶味苦涩。

第六道:玉液移壶,再注甘露:冲泡武夷岩茶要具备两把壶,一把子砂壶用于泡茶。称为泡壶或母壶;另一把容积相等的壶专门用于储存茶泡好的茶汤,称为海壶或子壶。把母壶中冲泡好的茶汤倒入子壶,称为玉液移壶。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乘热再冲水,称之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江海壶中的茶汤快速均匀第依次注入闻香杯中,称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露普降的吉祥之意。当海壶中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将巡回快速斟茶改为点斟,这是茶艺小姐的手势一高一低有节奏地点斟茶水,形象地称之为凤凰点头,象征着香嘉宾行礼致敬。过去有人将这道程序称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饮这样说刀光剑影,杀气太重,有违茶道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