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茶票、内票和内飞是什么?

发布时间 : 2019-11-28
普洱茶和黑茶 普洱茶属于什么茶 黑茶和普洱茶

【www.cy316.com - 普洱茶和黑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普洱茶的茶票、内票和内飞是什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普洱茶的茶票、内票和内飞是什么?”相关知识!

普洱茶的茶票、内票和内飞的区别

很多新茶友对普洱茶的茶票、内票和内飞经常搞混,这篇文章就带你了解这些普洱茶术语,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cy316.COM

茶票是什么?

茶票,茶引票据的简称。“茶引”的最初性质是茶叶的贩运的凭证,相当于“卖茶许可证”。咸丰以后,茶叶引制渐废,为增加税收,官府向茶商发行茶票,以票代引,按票纳税。

茶票容易让人联想到饭票。饭票能换来饭,而茶票呢,能换来茶吗?

茶票钞面的内容,代表了茶商为获取茶叶专卖权而付出的金钱。所以,茶票也就具有价值符号的作用,它可以转让、馈赠、买卖,甚至可以代替货币。就比如这款,长得和钱币多像啊,当然可以换茶。

但是现在你拿着茶票去换茶叶可能会挨揍,因为茶票已经过期了嘛,你拿着前朝的东西来消费?它已经成了文物了。所以你收藏的并不是茶,而是文物。

内票和内飞则和茶票不一样,它们是藏在普洱紧压茶里面的东西,属于紧压茶的一部分。

什么是内票?

打开普洱紧压茶的外包装纸,首先看到的是“内票”,“内票”是大一点的纸片,一般印有茶品介绍、生产厂家或者具体的冲泡方法、注意事项之类的信息。其实就是一张塞进包装里的广告纸,你可以印广告,印一首诗歌,甚至一个故事,一句语录,一段表白。

什么是内飞?

内飞是那张压在饼茶、沱茶、砖茶里的小纸片,“内飞”上印有厂方或订制者标记。这张嵌入茶里面的签名小卡片,你可以印上茶号,签上大名,也可以在饼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

树叶内飞是怎么制作的?

内飞和内票的区别就很明显了吧,内票是在饼表面,内飞是嵌入茶中。或者说内票是包饼的时候放进去,内飞是压饼的时候一起压进饼里的。

为什么普洱茶要放内飞?

普洱茶放内飞最初是为了防止别的茶假冒,而内飞是紧压在普洱茶内的,不容易调换,除非有人故意把内飞挖出来,贴到另外一个茶饼上面,或有人根据这样一个内飞重新印刷再重新做饼。因而内飞流传下来又多了一个作用,鉴别一款茶的真假、作为防伪手段。

如何通过内飞鉴别普洱茶?

就内飞来说,台湾茶人发明了很多术语,比如:尖出美术飞,西双版纳飞,粗体美术飞,还有平出美术字飞,平出美术字朱砂红,平出美术字颜料红,还有薄纸的、厚纸的等等,术语非常多。

现在除了鉴别老茶之外,内飞的防伪作用开始逐渐减弱,更多的就是印制茶企标志或者茶品名称。因为内飞防伪做得再牛逼,难道你买茶时要打开茶饼,拨出内飞看看真伪?不现实,等你买回来,喝过以后才知道。而且我们买的是茶,不是买那张纸吧?鉴别茶叶,还是要喝呀。

cy316.com编辑推荐

世界范围内的红茶


世上最早发现并利用茶的人据说是神农氏。相传在公元前2737年时,他意外地喝到加了野生茶树的叶子所煮沸的水,觉得神清气爽;另有一说是他尝百草中了毒,但藉嚼茶树叶化解,从此中国人日渐懂得对茶的药用、食用及饮用。

到了唐朝,饮茶的风气已经遍及民间。在公元780年左右,陆羽将他对茶相关的考察和经验集结成《茶经》,这是世上第一部茶书;而在此之前,人们对茶的名称不一,陆羽在书里则统一用其中的茶字,对于后世确立茶为总称是一大关键。

红茶起源的确实年代已不可考。成书于明朝中期(约16世纪)的《多能鄙事》,曾提及红茶这一名称,是现在最早的记载。据推测,在17世纪时,已经开始制作红茶,最先出现的是福建小种红茶。以小种红茶的制作工序为基础,18世纪中期在福建又演变产生工夫红茶,制作加工更为精细。

世界的四大名茶是: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锡兰高地红茶。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质优,植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中,而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所以生叶柔嫩且内含水溶性物质丰富,又以8月份所采收的品质最佳。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俗称宝光);内质清芳并带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蕴含着兰花香(号称祁门香),馥郁持久;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叶底(泡过的茶渣)红亮。清饮最能品味祁红的隽永香气,即使添加鲜奶亦不失其香醇。春天饮红茶以它最宜,下午茶、睡前茶也很合适。

阿萨姆红茶,产于印度东北阿萨姆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萨姆溪谷一带。当地日照强烈,需另种树为茶树适度遮蔽;由于雨量丰富,因此促进热带性的阿萨姆大叶种茶树蓬勃发育。以6-7月采摘的品质最优,但10-11月产的秋茶较香。阿萨姆红茶,茶叶外形细扁,色呈深褐;汤色深红稍褐,带有淡淡的麦芽香、玫瑰香,滋味浓,属烈茶,是冬季饮茶的最佳选择。

大吉岭红茶,产于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一带。当地年均温15℃左右,白天日照充足,但日夜温差大,谷地里常年弥漫云雾,是孕育此茶独特芳香的一大因素。以5-6月的二号茶品质最优,被誉为红茶中的香槟。大吉岭红茶拥有高昂的身价。三、四月的一号茶多为青绿色,二号茶为金黄。其汤色橙黄,气味芬芳高雅,上品尤其带有葡萄香,口感细致柔和。大吉岭红茶最适合清饮,但因为茶叶较大,需稍久焖(约5分钟)使茶叶尽舒,才能得其味。下午茶及进食口味生的盛餐后,最宜饮此茶。

历史上茶叶交易的“茶引制”是如何改为“茶票制”的?


说起来,中国历史上茶叶交易的“茶引制”改为“茶票制”,和晚清重臣左宗棠有关。

左宗棠在担任陕甘总督前,曾在安化隐居八年,安化是黑茶故乡,黑茶运销在清代盛极一时,安化最盛时期,茶号多达200多家,产销达20000引之巨(15万担,合8952吨)。他居住的小淹,正好是甘肃引商采购黑茶的中心。崇尚经世致用的左宗棠必定也是有深刻的了解,对茶市情形十分熟悉。

左宗棠后来担任陕甘总督,改革西北茶务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以票代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左宗棠为湖南黑茶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唐代开始,茶叶就属朝廷统销商品,称“榷(que)茶”,按照现代说法是“计划茶”,就像烟草局的香烟专卖。茶引”的最初性质是茶叶的贩运凭证,相当于“卖茶许可证”,当时采用“引茶制”,由茶商向朝廷领取引票,持引至产地收购、制作、运输。引票就是朝廷允准的茶叶购销指标。

在左宗棠整顿茶务之前,西北地区的茶商靠“茶引”购买茶叶。引茶一直延续至清代,茶引制施行以来,也有弊病,造成领引者持引众寡不一,多则十引百引,少则一引,随意性大,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逃税漏税事件不断发生。而且,有茶商为牟取更大利润,将每引正茶100斤减少至80~90斤。

左宗棠看到茶引制弊病积深,不改革不行了,于是效仿原两江总督陶澍在官盐经营上发放盐票的办法,在茶叶经营管理中也实行茶票制度,他上书说:“国家按引收课,东南唯盐,西北唯茶。茶务虽课额甚微,不足与盐务相比,然以引课有无为官私之别,与盐务固无异也。道光年间,两江盐务废驰,先臣陶澍力排众议,于准北奏改盐票,鹾纳顿起,且有溢额;曾国藩克复金陵,犹赖票盐为入款第一大宗,其明验也。盐可改票,茶何不可?……。今拟仿准盐之例,以票代引。”

丝绸之路上的黑黄金

1873年朝廷准奏,“改引为票,曾设南柜。”

当时的具体规定是:每票50引,合茶51.2担(老秤)。承领人至少得领1票,并且必须在陕甘一带有房屋不动产,与此同时,实行同行3家连环保结,属历史上的株连作法,也是合同担保的雏形。清政府规定每票征税银258两,初领时先收100两,将茶运送到兰州入库时,再补缴交其余的158两。在缴纳课税后,可自由经营(杨自舟、董文延、聂丰年:《清末至抗战期间副茶行销西北简述》)。

豁免积欠,补贴税金。“豁免积欠课银,停止应征杂捐”(《甘肃通志》卷22《建置志·茶法》)把茶商以前所欠的茶税全部免掉,而且不准再乱收其他杂费。左宗棠经过与湖南巡抚协商,对持有陕甘茶票的茶商运茶过湖南境时,只征收税金2成,其余8成由陕甘都督府补贴,在湖南应解甘肃协饷内划抵。这一措施一举两得,既激发了茶商运销茶叶的积极性,又解决了甘肃协饷历外拖欠的问题。

其后左宗棠再进行一系列的西北茶务整顿,茶销业逐渐复苏。仅兰州地区经营茶叶贸易的商号就增至40余家,所发茶票逐年增加,每年经销的茶叶多达数百万斤。1873年试发放835张茶票,被茶商一抢而空;光绪元年(1875年)第一案茶票的发行量达到了1462票,合计4386吨。

左宗棠西北茶务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改茶引为茶票的举措,极大地促进了以安化黑茶为主的湖南黑茶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黑茶边销和出口俄国的贸易问题,也为以后边茶供销政策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民国时期,由於茶叶生意的繁荣,逐渐衍生了茶庄、“茶票”和中国丝茶银行。1925年,“中国丝茶银行”发行有5元的代茶币,印刷精美,红黄色,镂空花边,4个角印有“伍”字。上面自右至左横印“中国丝茶银行”6字。当中是扁椭圆形的采茶图,左右两旁均竖写“伍圆”字样,外加灰色镂空花边,再在两旁各竖写“天津”两字。“采茶图”下面自右至左横写“凭票即付国币伍圆”8字,再下面自右而左横印“中华民国十四年”7字。

1949年后,随着国家金融体系的建设,用以茶叶交易的“提货凭证”慢慢退出了市场,2012年6月,香港茶票交易中心把茶票这种文化传承下来,同时开创一种茶交易的新模式。“茶票”的复出让沉睡了大半个世纪的“茶票”重新回到在人们的视野中。

“把内敛的茶文化推荐给更多的爱茶之人”


如果说,“商场如战场”,商人们就像一个个精明的斗士,竭尽全力地寻求着利益,那么侯京亮也许是一个例外,他在浮躁的生意场上一待就是十年,却依旧能保持一颗宁静与平和的心,把茶阁当做尘世之外的一片纯净乐土。

爱茶的人或许都知道位于青山湖畔的“帝茗轩”茶庄,还未进门,就能闻到弥漫在空中醇蕴的茶香,沁人心脾。“因为爱茶所以才与茶结缘,因为喜欢普洱的内敛含蓄,所以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经营普洱茶上。”正如侯京亮所言,普洱茶质朴、自然与率真的特性让他下定决心将经营普洱作为他一生的事业。

一心只想传播纯正茶文化

“我最初开这家茶庄的初衷就是想传播纯正的茶文化,让爱茶者沉醉在茶香中,品味中国茶道之灵韵,感受专业的茶道精神、精良的品质服务与古朴的品茶氛围。”侯京亮告诉记者。2006年他在选择做茶楼的时候,南昌也有不少大大小小的茶楼,但很多都只是打着茶楼的招牌,实质上就是棋牌室。

因为爱茶,侯京亮在茶楼刚刚开始营业时就给茶楼明确了市场定位,坚决只做纯正的茶庄,保持茶庄的纯粹。

“刚刚开始营业时,很多人走进来后第一句就问能不能打牌,当我说不行时就转身走掉了。”侯京亮告诉记者,虽然起步很艰辛,很多人不看好,但他还是坚持下来。“有些东西还是要坚守的,开茶楼不像做其他的生意,它承载了很多文化底蕴,茶最伟大的力量是柔,以柔克刚,以茶文化来制约浮躁,以清醒来制约糊涂。这便是茶文化的内涵,也是做茶叶生意的内涵。”

每年坚持去茶山考察

京亮每年都要去茶山考察、去茶农家收茶,从加工到包装他都亲历亲为。终于,在他的坚守下,帝茗轩开始有了回头客,真正吸引了一批爱茶之人。

在帝茗轩有了稳定的客源之后,嗜茶如命的侯京亮又有了新的想法。帝茗轩销售的茶虽然品质好、回头客多、口碑相传,但如果想推向全国,品牌名气还不够。

“我就想着寻找一个合作伙伴,一个知名的茶品牌,最后我找到了‘陈升号’。”据侯京亮介绍,陈升号主推普洱茶,这也正是他喜欢的一类茶,而且普洱茶的市场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普洱茶在味觉上有多层变化,回甘久,有韵味。“接着我认真考察了‘陈升号’的普洱茶,加盟‘陈升号’是不错的选择。”

将内敛的茶文化

推荐给更多的爱茶之人

在侯京亮申请加盟“陈升号”,做江西代理商时,江西省内的竞争对手很多。“当时有不下十个人想拿下这个牌子,但最终‘陈升号’总公司认可了我的经营理念。”侯京亮告诉记者,这其实是一个双向的选择,正是因为他这么多年一直秉承的为真正爱茶的人提供有品质的上等好茶的原则,“陈升号”也选择了他。

据侯京亮介绍,陈升老班章普洱茶基地建设于拥有“普洱茶第一村”之称的老班章村村口,全国大部分上等的普洱茶原料都是来自于这里。

“‘陈升号’经过‘晒青’的茶叶成为毛茶后,一定会经过两个月的氧化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普洱茶最纯正的香味。”侯京亮告诉记者,“质朴、自然与率真是一切生命历程之必须。或许普洱茶就是以这种品质吸引了我,我喜欢把这种内敛的茶文化推荐给更多的爱茶之人。”

古代普洱茶是什么样子的?


谈茶的品饮就离不开文化,文化又源自历史。很多人都对普洱茶的历史非常有兴趣,但是过去的文字对于现代人又太多生涩。所以我也是翻阅了很多相关记载,找到一篇清代学着阮福写的《普洱茶记》相关译文,希望能成为很多人在喝普洱茶与朋友交流的谈资:

普洱茶名遍天下。味道厚重,北京人尤其喜欢。福来滇查考《云南通志》,对其具体情况也不是十分了解。只是说普洱茶产自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处茶山,但倚邦,蛮砖出产的茶叶味道最好。福来滇考证出普洱府古代是西南小数民族居住的极边远的边境地区,历代都没有归附朝廷。檀萃写的《滇海虞衡志》说:我曾经对何时有普洱茶抱有疑问。北宋范成大说,北宋朝廷逃往江南时,他曾经在桂林的静江看见用普洱茶换西藏马匹的贸易,这就是说云南没有茶叶。李石写的《续博物志》声称:普洱茶产自银生等山,可随时采摘,混合胡椒姜片煮沸了饮用。普洱这个地方古代归银生府管辖,西藏饮用普洱茶,从唐代时已经开始了,只是宋朝的人不知道罢了。至于在桂林用茶换马,是因为防止茶叶换的是云南的马而已。李石也是南宋人。本朝顺治十六年平定云南,头领那酋归附朝廷,很快受到法令诛杀。元江通判历经各地,以其管辖的普洱等六大茶山,设普洱府并派兵分别驻防。思茅同知驻地思茅,思茅离府衙一百二十里。

所谓的普洱茶,并非普洱府辖界产。大概是产自普洱府下辖思茅厅的辖界内。思茅厅有六处茶山,分别是倚邦,架布,嶍崆,蛮砖,革登,易武,这种说法就跟《通志》记载的名称有些不同了。福来滇又查阅贡茶备案帐目,获知每年进贡的茶叶列在布政司库铜息的项目下。动用支出经费为一千两白银,由思茅厅领取银两然后转交采购,其中还包括购买放置茶叶的锡瓶、缎匣、木箱等的费用。茶叶在思茅,思茅当地收集新茶的时候,必须用三四斤的新茶才能折算成一斤干茶。每年准备进贡的茶叶有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还有瓶装的芽茶,蕊茶,木匣装的茶膏,一共有八种。思茅同知领取银两受命办理。

《思茅志稿》说:府衙辖地革登山有一棵茶王树,比其他的茶树都要高大。当地人要采摘茶叶时,先准备酒礼祭拜。书中还说茶叶产自六处茶山,茶味因土壤的特性有所不同,生长在红土或者土中混杂着碎石的茶叶味道最好,有消食散寒解毒的功效。在二月期间采集茶心中特别细白颜色的茶叶叫毛尖,作为贡品,进贡后才允许民间贩卖。采集后蒸煮,揉搓成为圆饼。茶叶微微打开还保持鲜嫩的,叫芽茶,在三四月采集的,叫小满茶,在六七月采集的叫谷花茶,外形大并且圆的叫紧团茶,外形小且圆的叫女儿茶,女儿茶是妇女在下雨前采集的,也就是四两重的团茶;商贩买卖的外面细里面粗的茶叶叫改造茶;在揉搓之前先择出的黄色硬挺不卷曲的茶叶,叫金玉天,茶叶牢固粘结在一起的叫疙瘩茶。味道非常厚重很难得到。种茶的人家,细心除草养护,如果茶树旁边生长草木,那么茶味很次不好卖,如果和其他的东西放在一个器皿里,就会沾染上东西的味道也就不很好喝了。

机器普洱茶和手工普洱茶的不同


很多茶友又开始准备今年的普洱新茶了,手工茶和机器茶的选择是任何人都迈不过的一个坎,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手工茶的品质是高于机器茶的,但从生产实践中,认为这种观点并非完全正确,手工茶确实可以出极品,但大多数的情况品质不如机器茶。

首先一泡茶的品质是由树种、山场、种植采摘和制作加工四个方面决定的,特别在绿茶方面,我们传统上更多是在追求某种茶类,而忽视了树种、山场这方面的因素,当然片面追求某一点都是不可取的,非常有趣的是本人前几天的一次经历再次验证了偶的这一观点。

总的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无非有这么几点:

一、做茶师傅对茶的理解:做茶实际上最能体现师傅的个性,即一个做茶师傅将茶做成什么风格,完全取决于这个师傅对茶的理解,看茶做茶是手工茶核心,比如师傅如果喜欢香气比较高的茶,在杀青和炒制过程中可能就会采用比较高的温度。

二、做茶师傅的经验:由于手工制作,要求做茶师傅的经验非常丰富,每个环节都能把握的十分到位,以蒙顶甘露为例,在杀青阶段,锅温过高,做出的茶香气较高,不够优雅幽长;锅温过低,做出的茶就会带有青味。在揉捻阶段,揉捻过重,则叶底破碎,水好香差。因此每个环节上这种度的把握都是相当困难的。

三、对于机器茶:厂里一般都会安排经验最丰富的师傅进行关键环节的操作,大规模生产,老板最怕生产出垃圾茶来,再者机器茶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参数(主要是温度、时间的掌握),师傅做茶时也会尽量往中庸的方面去靠。

另外就目前国内的绿茶来看,不同的工艺下制作出的茶口感差距甚大,比如扁炒青,工艺相对简单,茶口感直接反应茶青的品质;再如曲卷型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揉捻工序,做出的茶要醇的多,茶汤厚滑,使茶融入了更多的风味元素。所以在茶叶的审评标准里,扁炒青茶的滋味常用鲜、甘、爽等字眼;而曲卷型的茶常用鲜、醇、厚、爽等字眼。

对于国人来讲,喝茶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在这点而言,手工茶的文化内涵确实也远高于机器茶。若单从茶本身而言,机器茶优点:高效、外形好,品质中上;缺点:品质相对中庸,不容易出极品。

茶马古道和普洱茶的关系


茶马古道是一条连接中国西南地区、西藏及南亚、东南亚,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以普洱茶和马匹牲畜为主要贸易对象的民间国际古贸易通道。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地势最高最险的文明传播古道,全凭人力和牛马踩出,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也是各民族融合的桥梁。茶马古道加强了藏同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南亚、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打开了方便之门。

茶马古道之名因茶马互市而得,主要包括川滇古道、滇藏古道、川藏古道、滇缅印古道四个大方向,每个大方向还可以分出若干条路线。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木霁弘是茶马古道最早的正式提出者之一。他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其中七条路线的真实性。这七条路线包括雪域古道、贡茶古道、买马古道、漓缅印古道、滇越古道、滇老东南亚古道、采茶古道。

雪域古道始于云南南部的产茶地大理、丽江迪庆,进西藏,进入印度、尼泊尔等国。这条古道有两条岔道,一条由云南的德宏,保山,经怒江到西藏,与主道会合另一条由四川的雅安、巴塘、理塘,经西藏,西藏境内怒江岸边古道上行进的马帮与主道会合。

贡茶古道从云南南部经思茅、大理、丽江,到四川西晶,然后进入成都,再到内地各省及北京。该道有两条岔路:一是从大理、楚雄到昆明、曲靖,再从胜景关进入贵州,经湖南进入中原地区;二是从云南曲靖、昭通进入四川宜宾,经水路或旱路到中原地区。

买马古道开拓于大理国时期,主要是采购马匹的通道,路线是由广西进入云南文山,经红河、昆明再到楚雄、大理。

滇缅印古道是史书中记载的最早的一条茶马古道,从四川西昌出发,经云南丽江、大理到保山,再由腾冲淡入缅甸,再进入印度,转口到红海沿岸。这条古道的岔口兰坪、澜沧江,翻碧罗雪山,跨怒江,再翻高黎贡山进入缅甸,再到印度。

滇越古道是云南和越南之间的贸易通道,从云南昆明出发,经红河,由河口进入越南。

滇老东南亚古道从云南江城出发,经大路边,到老挝酌乌,再到东南亚。

采茶古道是各地客商来云南茶区收购茶叶的古道,它连接了西双版纳、思茅、l陆沧、德宏等主要产茶区。

茶马古道使普泪茶行销国内各省区,并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法国、英国、朝鲜、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为普洱茶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一条茶文化之路。它对于西南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什么是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和普洱茶有什么关系?


请问:什么是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和普洱茶有什么关系?

茶马古道是一条连接中国西南地区、西藏及南亚、东南亚,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以普洱茶和马匹牲畜为主要贸易对象的民间国际古贸易通道。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地势最高最险的文明传播古道,全凭人力和牛马踩出,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也是各民族融合的桥梁。茶马古道加强了藏同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南亚、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打开了方便之门。

茶马古道之名因茶马互市而得,主要包括川滇古道、滇藏古道、川藏古道、滇缅印古道四个大方向,每个大方向还可以分出若干条路线。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木霁弘是茶马古道最早的正式提出者之一。他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其中七条路线的真实性。这七条路线包括雪域古道、贡茶古道、买马古道、漓缅印古道、滇越古道、滇老东南亚古道、采茶古道。

雪域古道始于云南南部的产茶地大理、丽江迪庆,进西藏,进入印度、尼泊尔等国。这条古道有两条岔道,一条由云南的德宏,保山,经怒江到西藏,与主道会合另一条由四川的雅安、巴塘、理塘,经西藏,西藏境内怒江岸边古道上行进的马帮与主道会合。

贡茶古道从云南南部经思茅、大理、丽江,到四川西晶,然后进入成都,再到内地各省及北京。该道有两条岔路:一是从大理、楚雄到昆明、曲靖,再从胜景关进入贵州,经湖南进入中原地区;二是从云南曲靖、昭通进入四川宜宾,经水路或旱路到中原地区。

买马古道开拓于大理国时期,主要是采购马匹的通道,路线是由广西进入云南文山,经红河、昆明再到楚雄、大理。

滇缅印古道是史书中记载的最早的一条茶马古道,从四川西昌出发,经云南丽江、大理到保山,再由腾冲淡入缅甸,再进入印度,转口到红海沿岸。这条古道的岔口兰坪、澜沧江,翻碧罗雪山,跨怒江,再翻高黎贡山进入缅甸,再到印度。

滇越古道是云南和越南之间的贸易通道,从云南昆明出发,经红河,由河口进入越南。

滇老东南亚古道从云南江城出发,经大路边,到老挝酌乌,再到东南亚。

采茶古道是各地客商来云南茶区收购茶叶的古道,它连接了西双版纳、思茅、l陆沧、德宏等主要产茶区。

茶马古道使普泪茶行销国内各省区,并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法国、英国、朝鲜、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为普洱茶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一条茶文化之路。它对于西南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诸葛亮和普洱茶的传说


相传,在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蜀汉丞相诸葛亮请膺南征,平息南中诸郡叛乱。“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路上虽遇艰难险阻,孟获蛮兵的顽强抵抗,但诸葛亮凭着深明天文地理,熟谙韬略兵机,运筹帷幄,实行兵战与安扶相结合的策略。加之饥餐渴饮、夜住晓行,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得民心。渡过金沙江以后,势如破竹,攻无不克,每擒孟获,以仁义相待,若其不服,则备马送出营寨,放他归去重整兵马再战。

有一次,诸葛亮率兵离开西洱河,沿哀牢山南进途中,军士来到桃花江畔的桃叶渡口,因触江水瘴气中毒,纷纷晕倒于沙滩,在万分危急之时,得到当地蛮濮人相助,送姜茶汤解毒而康复,送茶叶含在口中避染瘴气,才得以渡过桃花江作战。

诸葛亮看到茶叶如此神效,即命王平、吕凯率军士以当地蛮濮人为向导,到哀牢山中采购茶子。赵云、魏延率兵过江后,分兵两路围歼蛮兵,于盘蛇谷第七次擒住孟获,押往塔郎甸诸葛亮帐前。诸葛亮仍以仁义相待,令解去绳索,问孟获今服不服?孟获跪于帐前说:“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过,安得不服乎!天公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诸葛亮请孟获入帐,设宴庆贺,委任孟获照旧掌管南中事务,所占之地尽皆退还。孟获及所胁从的部族酋长、蛮兵无不感戴,欢呼跳跃。

至此,南中已平定,副将王平、云南太守吕凯受命在哀牢山中向蛮濮人采购的数十驮茶籽已驮运到,诸葛亮于7月亲率一支军队继续南进,深入裸濮、乌蛮、金齿、锅搓、羌尼人居住的地方,察看山川河流,体察民情,安扶民心,赠送茶籽和礼物,传授农耕技术,教民预防瘴毒。所到之处无不深受各族酋长、族人的欢迎,并以丞相赐物和地名为荣。

诸葛亮经过一月的艰苦跋涉之后,回到斑鸠峰下的坝子安营扎寨。数月来不毛之地的征战之后,看到这里青山绿水,景致诱人,便触景生情,思念起翠竹掩映的隆中茅庐,于是在帐中挥毫写下“思茅”二字。次日邀约各酋长会盟,诸葛亮坐在轮椅上,右手持鹅毛扇,左手拿着书写的“思茅”二字说:“此地就称思茅吧!”接着他倡导各族团结,广植茶园,发展生产,共谋生计。当地一酋长跪拜双手接过写有“思茅”的绸绢,众酋长胜感荣幸,欢呼丞相赐地名。由于部族语音的原故,欢呼中喊的都是“思茅”的谐音,有的喊思摩!有的喊思么!有的喊西卯!

第2页/(共2页)

诸葛亮在思茅小憩数日,让军士们在坝子边的小河洗澡、洗马后,班师返回。8月底“遂至滇池”,在滇池边受到孟获及当地酋长土官的热烈欢送,诸葛亮就此作出部署,留王伉、吕凯守四郡;吩咐孟获勤政驭下,善抚居民,勿失务农,即回蛮邦。安排完毕即起程返回成都。

诸葛亮回到成都后,云南各郡各部落每年都有“象齿矩狗、丹漆茶蜜纳贡”。为筹划北伐中原再兴汉室,诸葛亮拨出银两,派得力将校和军士随纳贡的云南部族人到滇西南采购、驮运茶叶,以备军需和商贸之用。从而促进了滇西南各地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

千百年来,不管历史怎样沿革变迁,诸葛亮在各族人民心中的崇高形象,总是无羁无束地传颂着。在思茅当年诸葛亮路过的地方有孔明山,洗战马的小河称洗马河,思茅城北郊斑鸠峰下诸葛亮扎营处建有“诸葛故垒”。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后,重建毁于兵燹的“诸葛故垒”,改称“诸葛营”,营地中建武侯祠,塑有诸葛亮及琴童、武将的雕像。诸葛亮还被尊为茶祖,在思茅的同乡会馆举办“茶祖会”,每年农历6月19日,各茶庄茶号和各地商旅都要聚在一起,举行隆重的祭茶祖仪式,恭读祭文,演出文艺节目,以祭祀孔明兴茶的功绩。

清道光《普洱府志》卷十二载:“旧传武侯遍历六茶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鋩于莽芝,埋铁砖于蛮砖,遗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又莽芝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