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美学

发布时间 : 2019-11-28
茶叶 茶叶与茶叶的区别 茶叶主要消费茶叶对美容

茶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茶叶美学”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江西乡村制茶用的传统木制揉机

茶叶美学

中国人一句柴米油盐酱醋茶,把茶叶列入了生活必需品的行列,加之时下制作方面经常出现的粗枝宽叶及弄虚作假,在品格和情调上,中国茶与西方酒、特别是法国葡萄酒的差距拉远了许多。同是入嘴的东西,中国的茶叶美学有些欠缺。cY316.CoM

如果要从生长和自然的方面比较,中国茶树可比西方的葡萄藤来得丰富、多样和深刻,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中国最古老的茶树可能在云南,近三千岁,而法国、意大利及澳洲的酒庄,拥有超过百年的古藤已是神器。友人且华人的黄贞焱生活在美国,寻找和研究葡萄酒三十余年,他印象最深的是地中海西西里岛的一个小酒庄,年产量仅两千瓶,古藤约两百年,蔓延在厚厚的火山灰堆积的土壤里,几公里外活火山还在滋滋地喷发,其他植物不能长命,仅有葡萄树活了下来。这是他亲历的事实,传到中国就像是一个故事性很强的传说和品牌,品饮的男女脑海很容易产生关于自然、村落、海洋和历史等的诸类联想和画面,其实这即是美学的萌芽。

每次黄贞焱从香港带上一些类似的古藤葡萄酒北往,在深圳小院落啜品的时刻,我也会向他描绘中国古茶山和古茶树的分布、产出、特质和演变,看得出来,世界上好的东西都是相通的,好茶与好酒,对树种、树龄、土壤及制作都是一样的讲究并形成了各自的传统。比较当中,手工则是传统里最为重要同时最易变化的一个细节,它同时是决定品格和情调的根本元素之一。我慢慢懂了,中国茶与西方酒的分野,从源头上输在了美学基础,手工传承又是关键。

十余年深入中国茶山腹地,一个不太妙的感触是农人对茶叶的失敬。在浙江杭州,捧着一本典籍询问古茶树的分布,十有八九的茶农会向你摇头。在江西婺源,要求用土锅柴火制茶,一些人背后骂你是疯子,因为费工又难炒。最古怪在武夷山,想学一学用篾几摇青即手工杀青,能当师傅的人并不多见,许多已风烛残年。认真试过全锅炒的和半手工炒的西湖龙井,前者外形未必比得上机器,但汤底有一种丝丝的甜味,这是后者没有也是无法比拟的。况且,手工劳作时人的身姿、器的单纯、慢的做派,配上柴火的香味,细细的烟雾袭来,更会勾勒出迷人的天人合一的线条轮廓,完全具备了审美的个性。这样的好东西,中国有很多,但丢失更快。

黄贞焱告诉说,西西里岛那么珍稀的火山灰古藤葡萄酒,一瓶抵达香港的价格仅一千港元,反观大陆茶市,不明来历的茶叶一斤早超过了这样的定价,高昂不止,安全及个性的茶品市场上几无流通。有些畸形的消费观及需求,把审美的可能性冲击得东倒西歪。不尊重茶树和茶叶,最大的受害者一定是自己。

茶经网扩展阅读

极简主义下的茶艺美学


一段时间以来,“干泡法”席卷茶人圈:茶台不再湿漉漉,甚至连茶盘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精致的茶器、壶承和盛放洗茶水的水盂,布置成个性化的茶席,显得清新雅致,别具特色。和以往常见的“湿泡法”相比,干泡茶席不囿于地点,室内户外、溪畔山间,皆可成席,逐渐在茶人圈风靡开来。

听说“干泡法”,有些圈外人会误以为泡茶“不用水”,其实不是。

在多数闽南人的普遍印象中,泡茶的茶桌是要有茶盘的,开水冲淋茶器,茶盘湿漉漉,茶水随处流淌,再经由软管导引到桶里收集。这个时候,主人对茶盘的大小、材质、工艺都很讲究。这样的“湿泡法”随性、用水量大,且因茶盘笨重,随着茶席文化的流行,逐渐让位于“干泡法”。

无论唐的煎茶法,宋的点茶,还是明清以来的散茶冲泡,“湿泡法”都不是主流。干泡法的雅致,反而和现代茶席相得益彰,成为一种极简主义美学。

于是,一条精美茶席、一套考究的茶具、一个壶承、一个水盂,再搭配花器,就构成了茶席的大部分,在泡茶过程中,如果产生废弃茶水及茶渣,茶人就直接倾倒于一旁的水盂中,整个席面保持干爽、雅致,且容易清理。

相比之下,干泡法更讲究的是心情与意境,泡茶环境更加干爽雅致,茶艺师必须要注意力集中,身心要自然舒适,不然很容易把水滴得到处都是。

当然,也有一些茶人依然钟情于“湿泡法”,不仅因为这种泡茶方式的随性,还因为有些茶人出于养壶的需要,需要用茶水冲淋壶具。用干泡法就显得拘谨不方便,冲淋壶身时茶水容易弄脏茶席。从壶承到整体茶席设计

“干泡法”让泡茶不拘泥于场所空间,随兴随处都可设计茶席。而没有了茶盘,一方壶承,乃至茶席上的布置成了大家的关注焦点。

壶承,也称干泡台,泡茶时搁放盖碗、茶壶等茶具之用,避免溢出的水沾湿茶布。和茶盘相比更加小巧,小的壶承甚至仅供放置一把茶壶。记者发现,有一些茶人“取材天然”,一块小巧莲花台底座、一片瓦当、一方砚台……都可以当做个性化的茶承使用。

当然,市面上开始出现不少针对“干泡法”的专用壶承。茶承的款式很多,制作材质不一而足,总体来说都是小巧雅致,颇具禅意。在茶席布置上,选择与茶席格调统一的茶承很重要。

日本茶道中的美学|茶和禅(一)


日本茶道中的美学|茶和禅(一)

茶道,在多数人眼中,只是由宗教仪式演化而来的一种特殊的饮茶方式,但当人们探索其历史时,便会发现茶道中蕴涵着日本传统审美观,尤其是其中不同于人们观念中的日本审美范式,反映了与日本“物哀”美学不同的审美思维。

在日本美术评论家冈仓天心的《茶之书》中,面向当时对只知暴力的日本的西方社会,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的历史、形式、器具、哲学、美学乃至人生的内容,集中体现了他对于茶道艺术的认识及热爱。我曾以为茶道因为其独特的形式与装饰得以广泛传播与传承,但读完此书却感受到了一种不同:是茶道内在的美学与精神,才使其历史悠久仍焕发生机、很早就作为符号却经久不衰。茶道美学思想影响着日本、美术家与普通人的生命,自上而下地影响着日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正如书扉页上所说,“日本‘武士道’是‘死的艺术’,而‘茶道’则是日本人孜孜以求的‘生的艺术’”,冈仓天心将茶事与的生命观相联系,探索在茶道中他们如何展现艺术、如何完善生命,将大多数人眼中的世俗饮馔之事提升到一种纯粹而唯美的信仰——从一个美学的角度,向西方人、以及正积极“脱亚入欧”的日本人,呼唤传统哲学与美学的精神回归。

日本现代禅学研究者伊藤古鉴曾著《茶与禅》对茶道进行分析,他认为茶道作为一门艺术包含几个层次:茶道技巧,茶事礼法,以及茶事中的“道” 。茶道中的美学即隐藏在这三者之中,其精要便是“和静清寂”。茶道技巧,即如何点茶、如何调制、如何饮茶、如何挑选组合、如何摆放花与挂轴等形式;茶礼,即主客之间相敬之礼,体现在主人如何打扫布置、根据季节及茶会目的来准备、礼尚往来中;茶“道”,便是如何最终通过多年茶道训练,通达茶道艺术的奥义,以启迪自身的长期过程。

茶美学:“和美”与“精行俭德”


世间万物什么最美?梅、兰、菊,人称“花中四君子”,因其清雅品格,为国人所倾倒赞许。然心仪玩赏“四君子”,终归是圣人贤达心仪之志趣,寻常百姓又岂能品出其中之美?茶则不然。茶虽为平常之物,不论富贵贫贱,不论高雅低俗,却是人人皆能品评玩味的。

唐代诗人李德裕有诗云:“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茶,居深山则春色满园,置杯中则飘逸如仙;入眼尽清媚,启唇皆香醇;味虽苦,却含香;虽质朴,却不俗。如此贤德清逸之茶,可观、可品、可饮,兼具原始生态之美,岂是“四君子”可比?

从远古以茶充饥到“神农尝百草”,从“南方之嘉木”到“从来佳茗似佳人”。历经悠悠数千载,及至今天,“以茶敬客”已成为生活中最常见的待客礼仪。人们在种茶、制茶、饮茶的过程中,对茶的认识逐渐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小小的一片绿叶孕育出深厚的文化精神——人文精神与自然境界的统一,不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也追求着清美的祥和境界。茶美学是人们在不断接触茶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并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正如人类对其他事物的认识过程一样,人们对茶美感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和美”是茶美学的核心思想

自古以来,人们在茶叶采、制、品的过程中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现在茶园的生态和谐,烹茶的水火相济,与人相交的和睦,品饮境界的天地人相和等等。茶的“和”美本性可以在品茶人“观照”自我中潜移默化,从而使人获得平和的心态。

而在当代,面对资源的紧缺,自然的灾难,人们在心灵深处弥漫着焦虑、空虚、紧张。“不少人觉得已失去感受生活的能力,觉得无法与他们维持长久的关系……表面上他们相互合作,但背地里却渗透着寂寞与孤独。无尽的抑郁,加上不知名的恐惧不断地侵犯他们的灵魂,他们觉得尽管他们拥有一切,但却感到一无所有。”“和美”思想正式解决这一困惑的良药。

在现实生活中,茶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清茶一杯”象征着礼诚、纯洁和热情,茶的亲和力具有公众的普通意义。在当今世界以对话为主要方式的交流活动中,茶的“和美”有利于密切人际关系,促进国际交流。2002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七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曾有精彩陈词:“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话,那便是茶。茶味香馥甘醇,意境悠远,象征中庸和平。在今天这个文明与文明互动的世界里,人类需要对话交流,茶是对话交流的最好中介。”这段话简明透彻地表明了茶“和美”的重要社会功能。

“精行俭德”是茶美学的基本内容

陆羽所提倡的“精行俭德”的茶审美态度,即要求人们通过饮茶活动,用美好的行为,陶冶自己的思想和道德观念,使自己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这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认同。

唐宋时期在茶审美时对所用之茶、水、火、器及品饮环境有着精细致微的讲究和相应的审美标准,这是“精行”的主要体现,反映的是一种务实,强调从实践中获得美的体验。

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经济发达,物欲横流的时代,尤显高尚。“茶性俭”又赋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重要的意义。而茶是廉洁的象征,自晋代路纳“以茶养廉”始,茶的“俭”美就成为历代文人称颂并常作为修身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提倡“茶为国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茶具有“俭”德美,能促进廉洁的社会风尚形成。因此,“茶性俭”是新时代茶美学思想里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世界饮茶精神的共同追求。

国茶艺美学的四个境界


从宏观的角度大体说来,中国茶艺美学有以下四个境界:

认识之美

茶叶审评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审评茶汤是否“甘、活”,“活”这个标准一般只出现在很难得的茶品中,只有极少的产地,纯熟的制茶,再加上天公做美,或可得一泡清香甘活之茶。与茶一样,茶艺之美的首要境界也是“活”,这个“活”是茶人认识茶、认识自己的过程。

中国茶有六大茶类,论起品种,何止千万。去了解这些茶的知识,踏上寻茶的历程,这也即是儒家所谓“格物致知”的过程。

此阶段的茶艺之美,可以从书本,可以从茶会、茶旅,亦可以在茶馆中得到。每认识到一种新茶,寻访得一泡茶中旧友,这其中的愉悦与庄严感是不可言说的,也即是在这些认识的旅程中,茶人渐渐的认识到自我,从而保持新鲜、鲜活的寻美之心。

体味之美

体味之美包括“体”与“味”两部分。体,是体验,体验可以看做是“认识之美”的延伸。

茶人仅仅在书本上和茶事中认识了茶,还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体验。如果要真正认识茶,必须亲自去喝,亲自去泡,亲自去找。要付出过,才能真正得到,世界永远是能量守恒的,茶的艺术中尤其没有投机取巧。要亲自挨烫,亲自受苦,像一个茶农那样采过茶,像一个茶商那样了解茶,像一位长者那样疼爱茶,像一位晚辈一样敬爱茶,这,才算是对茶有了一些基本的体验了。

唐朝的赵州从谂禅师有一个著名的公案:一位学人前来问禅,赵州旋问:吃粥也未?学人垂手答:吃了。赵州答:洗钵去。这就是中国的禅宗对于禅的正宗回答,也是正宗的茶之“道”。禅与茶同时重视“体验”,这种“体验”里最重要的是一种“不逃避”、“不放弃”的精神。举刚才的公案来说,公案中的学人之所以吃了粥不洗钵,跑来向赵州和尚问“禅”,乃是因为他觉得“问禅”这件事情显然是比“洗钵”更为重要的,然而这就落入了比较与分别的窠臼。茶,亦复如是,当你问别人红茶是什么样的,别人回答了,你记下了,从此认为红茶就是别人说的那样,开始凭一知半解从芸芸众茶中“分别”红茶,并以此为傲。那么红茶一物,其实在你心中已经死去了。要想知道什么是红茶,只有去体验,去喝,不错过每一个过程,做好当下该做的事,这才能真正认识到她,也才能在这一过程中真正体验到红茶之美。

再来说说“味”。茶中值得品味、回味的实在数不胜数,尤其中国茶几千年的历史,留下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到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从文人雅士的玄谈雅集到高僧逸道的评泉论水,从友人翻越千山万水日夜奔骑寄来的一片春茶,到百姓人家粗陶破碗沏来的一碗粗茶……茶中可体味到各层次的美,并从这些古代的美中,达到与古人交流的境界。老子有一个观点叫“味无味”,即是从有味体会出无味来,从无味中体会出有味来。从世俗的茶境中体味毕,再回味回味,其实茶中只一味——本心。

自由之美

之于中国茶人,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既是一笔华丽的财富,又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在茶艺中,我们很难不被祖辈的经验影响,甚至左右。茶圣陆羽认为邢州瓷是很好的茶具,《煎茶水记》认定庐山康王泉是天下第一泉,袁枚认为喝茶就得小杯细啜……这些组成了“茶”,但“茶”并不是这些的总和。所以,茶艺的第三阶段,重要的乃是“觉”:知道其在那里,而不被其所左右。

很多时候,明明参与茶事的是我们平日很尊敬的人,而做为同样参与茶事的我们本人却不在“这里”。也许已经神游至昨天看过的一本好书里去,也许陷入刚刚了结的一场吵架中去,更直接的,只要茶会中有一位我们平日不太喜欢的人,这场茶事在我们眼中已经完了。生为凡人,我们无时无刻不被情绪所左右,被观念所左右。当我们瀹茶时,拿起时可知道是拿起?放下时可曾真的放下?觉知这一切,觉知茶事中的每一个动作,觉知每一个当下,从茶事之美印证到本心之美,这方不辜负那一泡自然自由之茶。

茶艺之美的第三阶段,正是随处作主的自由之美。

人性之美

茶中之美固然是多样的、数不尽的,但茶艺之美的共性却是同一的,那即是神秘、默然的东方之美。茶是美的,然而同一泡茶,每一泡的美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冲泡出来,又有不同的美。这无法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标准化、计量化,没法短时间内让人迅速弄懂,马上接受,没法CIS后推广至全球,保证同一个烧杯泡出的茶完美无差的拥有同样的温度、口感、香气……然而,茶之美不也在此吗?茶不是快餐文化,功夫在茶外,如若没有如是经历,如是学习,很难探寻到茶之真美。

茶之真美,来自于接受。无论生命是怎样的,“我”都接受。从中国文化的根上来说,接受是一种认同,是打破后的再造。检视中国文化,无论是易学还是禅宗,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主张打破二元对立,打破主观与客观的对立,打破能所,使之“不二”,使之归于“中道”。“我”的个子比别人矮,我接受;“我”长的不好看,我接受;“我”比别人优秀,别人嫉妒我,我接受;我嫉妒别人,我接受;“我”泡的茶不如你泡的好喝,我接受;“我”泡的茶比你的好喝,我也接受……如果我们总是接受,久而久之,就没有什么“不接受”,也就不会再产生更多的比较。我们之所以挑剔,之所以不安,乃是源自对自己的不接受、不满,只有接受自己了,喜爱自己,才能真正尊重自己,尊重生命。而从茶事中训练自己坦然的接受这一切,紧张感松了,定力培养出来了,人性本来之美焕发出来了,自然能够欣赏到茶之美,以及万物之美。

茶艺的第四个境界,其实也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追求的不是一次完美,一次永恒,而是生命的终级。是松,是定,是静,是道,是禅,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绚烂之后归于平淡,是平等的人与平等的茶,平等的交流,是这平等的交流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所达到的一种均齐——无语之均齐。

一场风雅 宋代茶道背后的收藏美学


一场风雅 宋代茶道背后的收藏美学

【壹】

日常茶事 宋代茶道风雅热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今天常说的这句话,就是来自宋人俚语,可见茶文化在宋人生活中的地位。而一场宋代茶事中,精致考究的茶器之美,以及器物背后的审美意象,其实都反映出宋瓷的艺术追求与宋人的生活美学理念。宋瓷在收藏界屡创高价,不少民间藏家争相收藏,大多也是为其风雅美学之巅峰倾心所致。

一个标准的宋代茶道是怎样的?与我们现代人散茶泡法不同,宋人饮茶法脱胎于唐代煎茶之法,称为“点茶”,也就是茶饼经炙烤、碾磨成末后,投入茶盏调膏,以沸水点注调出茶沫的冲茶方法。

炙茶(用炭火烘焙茶饼)、碾茶(用碾磨将茶饼碾研成粉末)、罗茶(用绢罗筛茶,成均匀粉末)、候汤(选水与烧水)、熁盏(温热茶盏)、调膏(注入少量热水拌和茶末,调成膏状)、点茶(冲注热水入盏)、击拂(用茶筅调匀茶水,并击出茶沫),程序井然。在南宋刘松年的《撵茶图》中,这一套娴雅的宋代点茶规制得以呈现,常被引用。

而从点茶引发的斗茶,则是宋代茶事中的盛事。在《知否》剧情中,也有大篇幅的展现。简单来说,斗茶所斗者,正是点茶注汤击拂时在盏面产生的白沫。从北宋蔡襄《茶录》与宋徽宗《大观茶论》中,也能看到评判标准:以茶沫(汤花)出现快慢、色泽和均匀程度、茶盏内沿与茶沫相接处有无水痕、“咬盏”程度等加以评定。

一场茶事下来,从饮食器具中分离而出的茶器,更是名目繁复,风炉、汤瓶、茶碾、茶罗、茶磨、茶筅、茶盏等轮番登场,讲究程式礼法,十分考究。宋代审安老人的《茶具十二先生图》中,就以传统的白描画法,将十二件茶具称为“十二先生”,赐各物以姓名字号,冠以职官,将茶具之用与礼制联系在一起。

“皇风宋韵——宋瓷与宋人生活”策展人刘斌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用了半年时间筹划的此次展览,是广州博物馆携手广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共同举办,精选的百余件宋瓷,诠释宋人追求的简约之美与浑然天成的艺术。希望不仅‘让文物活起来’,也望借此宋瓷中的生活细节之美,对今人的审美生活有借鉴意义。”

【贰】

器以载道 茶器中的宋瓷之美

“器以载道,格物致知”。器物的实用功能背后,总是蕴藏着不同时代的美学意义。宋徽宗喜爱的建盏,当然有黑釉盏有利于“浮乳”的保持和留痕的功用,但原本在民间是粗瓷的黑釉,与白色茶汤形成一种黑白对比的禅意悟道,返璞归真,体现出道法自然的意境。而为了点茶时的“注汤力紧而不散”,汤瓶的壶嘴修长,成为宋代最具代表性的茶具。

详细考证了两宋时期饮茶方法、茶具的变化的学者扬之水表示,宋人讲究的‘四般闲事’,焚香点茶、挂画插花都不是宋人的创造,但却是宋人从这些常生活的细节中,提炼出高雅的情趣,并且因此为后世奠定了风雅的审美基调。

随着宋人“点茶”成为风尚,茶道也成为日常,茶器也发展出自己的规制,从造型、纹饰和器物组合上都有与前朝不同的变化。

“唐宋时期茶具从饮食器中剥离出来,自成体系。宋代茶具有金、银、铜、铁、瓷、石各种材质,以陶瓷制品为大宗。与唐代相比,宋代茶道整套茶器,在数量上趋于简化,与明清相比则是要复杂和程式化些。而且宋人茶器的使用配套和点茶的仪轨,也固定了下来,影响到我们今天看到的日本茶道与茶器收藏。尽管都是饮用抹茶,但唐代是煮茶,而宋人流行注汤点茶,且推崇茶有真香不加外物饮用。但像茶碾子、茶罗等物,又继承了很多唐代茶器中的元素。另茶托与茶盏的固定搭配,也是宋代固定下来的。唐代煮茶重在味,而宋代点茶,更有技巧性,审美趣味也更强烈。”刘斌表示,从展览中,不同茶器的规制,便可看出宋人对饮茶之道的审美意趣。

宋代陶瓷茶具不饰繁缛,独以造型、釉色取胜,凝聚着宋人取法自然的审美情趣。例如宋代茶道崇尚白茶黑盏,因此催生了宋瓷中以黑釉为代表的深色茶盏的兴盛,其中以福建建阳窑之茶盏最为著名,为宋徽宗之爱。北宋晚期更是为宫廷专门烧制黑盏,部分茶盏底部刻印有“供御”“进琖”等款识。

此外,宋代茶道中最常见的茶器,还有点茶所用的汤瓶、茶托盏和储茶所用的盖罐等,各大窑口均有生产。无论深受宋朝皇室尤其是宋徽宗个人艺术爱好影响的官窑瓷器,还是讲究实用、灵活多变的民窑,都多原地呈现在日常生活的一场场茶事、一道道器具中。

“在传世的宋画以及许多墓葬壁画中,我们发现宋代是非常热爱生活、追求生活美感的。宋代的许多墓葬壁画,主题是夫妻对坐宴乐,更多日常生活场景,而非如汉代时大多数是修仙祥瑞。其实,宋人讲究的‘四般闲事’,焚香点茶、挂画插花,都是世俗化热爱生活的表现。这也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人们才会对生活细节精益求精。所以宋瓷以极简主义为审美风尚,但瓷器烧制的工艺非常多元,尚古而不泥古。在皇室的推崇下,宋代民窑在生产仿官窑瓷器的同时,装饰技法更加多样,例如宋瓷已有从传统书画技法中汲取灵感,绘制出豪放洒脱的釉彩装饰,以福禄寿、缠枝牡丹和婴戏图等喜庆主题,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是世俗生活场景的反映。”

【叁】

美学第一 宋瓷收藏成“网红”

已经成为宋代美学代表的宋瓷,近年来在收藏市场,每有精品出现,就会受到藏家关注。在2018年底的佳士得秋拍中,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茶盏就拍出5600万港币。

其实宋瓷的收藏,从明清时已成为潮流,据传乾隆皇帝就为其内库收藏的每一件宋瓷都题了诗。而国内收藏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到2012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了一件汝窑洗,创出2.3亿港元高价,不少过亿的天价拍品,逐渐受到收藏界关注。

而受到宋代茶道影响深远的日本,则成为海外收藏宋瓷的另一分支。例如2014年苏富比上拍的一件由日本收藏家坂本五郎所藏的“克拉克旧藏北宋定窑大碗”,最终以1.468亿元成交,引起轰动。有民间收藏家表示,随着一些考古发现,学界认为,或许日本对宋瓷的收藏比中国还早。来自日本冲绳县立艺术大学美术工艺学部教授森达的研究也指出,在日本列为国宝的14件陶瓷中,其中8件都是中国陶瓷,其中有4件为宋代建盏,3件为宋元时期龙泉瓷,1件南宋吉州窑瓷。

“不过,以目前收藏市场表现看,尽管在日本茶道这种延续了宋人茶文化的国度里,建盏的价值也是非常高,目前建窑中最贵的几件,价值也不比汝窑低。不仅因为汝窑自明代开始,就位列宋五大名窑之首,备受推崇。主要还是官汝窑烧造时间段,存世数量少,据相关统计,汝窑目前传世不过百件,完整件大多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博物院,少数藏于海外收藏机构或私人藏家中,因此汝窑残件也受到藏家关注,成为收藏的一支。”

其实在宋瓷的收藏潮流中,不光汝窑,就连资深拍卖行宋瓷专家也表示,由于瓷器是生活中常用器,很少能见到一件完美无缺的宋代瓷器。但宋瓷收藏爱好者,喜爱的更多是宋瓷整体的一种美学精神,釉色与形制线条上的古典纯洁感。因此即便难免磕碰,也开始从元明清的繁复美学,转向宋代的简约美学。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约春茶事。”春天是风雅事最适宜发生的季节,苏轼所描述的“且将新火试新茶”,其实在宋人生活中是日常高频出现的场景。在近期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每集必定会出现的宋人饮茶场面,让人一窥宋人日常而考究的饮茶之道。

一个标准的宋代茶道是怎样的?宋瓷茶具背后所隐含的美学观与收藏观是怎样的?作为收藏界“网红”的宋瓷,频频拍出高价的汝窑定窑建盏,在这场风雅茶道,呈现出怎样的器具之美与生活之美?文化价值与收藏价值是否统一?

目前正在广州博物馆展出的“皇风宋韵——宋瓷与宋人生活”展,用百余件宋瓷精品,以及主题式陈列,带你从器物入手,领略宋人日常生活的风雅之韵,了解宋代“四般闲事”背后的风雅生活美。

【肆】

诸色茶器 典型宋瓷茶器赏析

[汤瓶]

首先是煮水器具。宋人以“执壶”作煮水之用,称为“汤瓶”,是点茶最重要的器皿。宋人盛水执壶汤瓶多呈喇叭形口,口沿呈内弧形向下收缩,形成类似觚状的颈部造型,曲柄从口沿或口沿稍下处呈环状收至肩部,整体比例协调,呈现俊秀之美。腹部多为瓜棱形,借鉴金银器样式,瓶嘴处设计凸显宋人妙思。如宋徽宗《大观茶论》载:“注汤厉害,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欲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末欲圆小而峻峭,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盖汤力紧则发速有节,不滴沥,则茶面不破。”

[茶盏]

黑釉为上

由于宋时斗茶崇尚茶沫鲜白,以纯白色为上,以黑盏盛茶,在茗战中最能凸显茶汤之色和汤花之白,因此催生了宋瓷中以黑釉为代表的深色茶盏的兴盛。其中以福建建阳窑之茶盏最为著名,北宋晚期更是为宫廷专门烧制黑盏,部分茶盏底部刻印有“供御”“进琖”等款识。

建窑之外,宋代定窑、吉州窑、耀州窑以及四川广元窑亦受时风影响,生产黑釉茶盏,各具特色,如吉州窑鹧鸪斑纹盏和木叶纹盏,均为茶具珍品,时人以诗文“鹧鸪斑中吸春露”誉之,木叶纹盏暗含禅意,受到此时吉州禅宗兴盛影响;耀州窑以刻花、印花装饰手法闻名当世,并将此法融入黑釉茶盏中,所产双凤牡丹纹盏别具一格。虽同为黑釉茶盏,宋人却能因时因地而变,发展出不同品种,宋瓷之美在于单色却不单调,此为一例。

[茶托]

茶托约出现于晚唐,两宋时期随饮茶之风普及而盛行,造型愈加多样,一般与茶盏配套使用,可隔热、防倾倒,体现宋代茶文化内涵的提升。宋代许多窑口都生产瓷质盏托,但在建窑窑址考古发掘和出土实物中并未发现配套的瓷盏托,据传世宋、明绘画,宋人使用建盏时更爱与朱漆盏托配套使用。宋人讲究生活品位,在细节处展露。

[盖罐]

除冲点器皿极其讲究以外,由于茶叶的质量与斗茶胜负密切相关,加之宋人对精致生活的极致追求,故贮存茶叶也要以制作精美的盖罐加以存放。盖罐通常器形或沉稳或洗练,纹样突出,刻画工艺精美,富有立体感。宋人对宋瓷美感的巧思精造,渗透于方寸茶席之间。

茶当酒集“深沉、优雅、含蓄是青瓷美学的境界”


中国封建社会有着2000年(公元前221-1911)的辉煌历史,比欧洲封建社会长了1000年。除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一基本条件,手工业发达是其重要原因。手工业不单满足了百姓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还要满足他们无尽的精神需求。历代工艺,集天下能工巧匠之大成,皆以精绝为乐事。古人发现,这种情趣的培养在于长久的积累。一块圆润的玉石,穿孔以系,佩带于身,精神力量随之而来。文人与工匠深感责任重大,构思愈发开阔,工艺愈发慎重。久而久之,操刀不辍的工匠们,使工艺成为生活中的艺术。金属工艺,首推青铜器。前辈收藏大家,言必称三代青铜。商周春秋战国,有多少故事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而唐宋元明清,金属工艺也花样翻新。金银铜铁,不论贵贱,经工匠捶揲錾镂,亦为生活添彩。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成语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足见古人赋予玉的高尚品格。中国玉是中国人独有的文化,文人殚精竭虑,工匠穷极工巧,使玉演变为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故古人谆谆告诫: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中华民族历史上改变过起居习俗,由席地低坐转为垂足高坐。视野随之变化,高型家具应运而生。中国古典家具的设计原则是尊严第一,舒适第二。两者发生冲突,舒适让位于尊严。这个精神核心是古典家具至今受到社会尊重的根本。修饰是美学的手段。以耐腐物质保护和修饰易腐材料是国人的一大发明。从7000年前的良渚文化的木胎漆碗到清乾隆时期的铜胎珐琅器,漫长的历史在喋喋不休地向后人诉说文明的进步。油画原本是西方人的专美,国人的认知刚刚起步。莘莘学子们漂洋过海,览尽西方辉煌的艺术,步履维艰却坚实有力。以西画之手法表现国人的美学取向,浓墨重彩中已初见端倪。中国古代文人同工匠一道,思想加手艺,释放出耀眼的光芒。这智慧之光成就了后人生活的优雅。而今天,当我们面对先人众多精美绝伦的遗珍时,除去敬畏,还心存一份感激。

准确表达这种高尚的乐趣是件困难的事情。每一个有幸与收藏结缘的人都会或多或少获得这种乐趣。在和平富庶的年代,这种乐趣会伴随藏者一生。即便世道变故,回忆还可以帮你把早年的乐趣变成晚年的乐趣,这就是收藏的魅力。宋徽宗(1082-1135)显然获得了这一乐趣。他以一国之君的权力使收藏第一次成为国家行为。成立画院,研究古物,编纂图书,网罗天下珍奇,以示范性的效应影响了后世1000年。1000年来,凡歌舞升平,物阜民丰的时代,收藏热就会一发不可收拾,遍及大江南北。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凡夫俗子,皆以此为乐;以获得财产炫耀,以获得谈资社交,进而获得社会地位的提高。古董变成社会的花瓶,装点生活,教会人们珍惜生活。每个朝代的收藏审美不同,乐趣就各有千秋。宋朝人的高雅来自于政治上的开明。统治者标榜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尊重文人,尊重知识。在北方蛮夷的重压下,宋朝人重文轻武,以柔克刚,依然使大宋王朝也走过了300年。明朝是个充满了变数的朝代。从朱元璋(1328-1398)起,十七朝十六帝,每一个皇帝都有说不尽的故事。多数明朝皇帝都对政权轻视,更多关心声色犬马,美器长物。明朝可以炫耀的古物太多了,永宣青花,成化斗彩,嘉万五彩,还有那今天以最苛刻的眼光也挑剔不出毛病的明式家具。明朝人在宋朝人的收藏理念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读一读明朝人文震亨的《长物志》就感到了今人的浅俗,生发出对古人的敬意。清朝我们太熟悉了。康雍乾三帝将中国封建王朝推上了巅峰。康熙二十三年(1684)台湾收复后,中国疆土成为历史最大时期。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在杭州颁发《南巡记》。整整一个世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海内富庶,家给人足。今天可供我们收藏的大部分藏品来自这个时期。面对祖先遗留下的丰富文化遗存,在通晓与混沌之间,我们在恣意享受。享受文化的无穷魅力,享受收藏的无尽乐趣。如果需要表达或传达这巨大幸福时,千万别忘记在心中为祖宗创造的灿烂文明点燃一炷香。

颜色上升为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古人在不自觉中完成的。当古人发现瓷器不仅仅是使用的器皿时,艺术的魅力就从中闪现了出来。在自然的混沌中,一缕青翠常使人赏心悦目,这种觉醒就是青瓷艺术的先驱。所有青瓷的前身都是古人无可奈何之事。釉料的含铁量决定青釉的颜色,呈色条件长时间为工匠琢磨不定,陷于苦恼。在大量的、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中,机会一次又一次地偶然出现,等待聪明的智者捕捉。中国古代辛勤的窑工们,就是那不知名的智者。我们今天已深知青瓷的魅力,也知长江南、黄河北青瓷的各个名窑。越州窑、龙泉窑、耀州窑,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称雄一方。越州窑在唐代“南青北白”的局面中撑住半壁江山;而宋元龙泉窑以其肥腴。艳由中国南部的大山中源源不断地走出;至于耀州窑,夹杂着西北人粗犷的性格,深沉而不事张扬。青瓷的重要性在于:她是中国陶瓷发展史的必由之路。她是陶瓷的青春期,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洋溢着来自于内部的诱惑。她使陶瓷充满了表现力,使表现力充满了张力,使张力充满了诱惑力,使诱惑力变成市场的魅力。这个魅力市场在唐至两宋,统领江山。从科学意义上讲,宋代五大名窑除定窑外,汝、官、哥、钧都属青瓷,只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有那个相传千年的秘色瓷,仅名称就能演绎一部神奇的故事。

深沉、优雅、含蓄是青瓷美学的境界。这样高的陶瓷美学境界在今天看来仍是不可企及的高度。单用一个色彩作为表现手段,青瓷在古往今来的各色瓷器中无疑是魁首。从唐代起,文人骚客极尽能事描绘她,清人蓝浦在《景德镇陶录》转引《爱日堂抄》云:自古陶重青品。晋曰缥瓷,唐曰千峰翠色,柴周曰雨过天青,吴越曰秘色,其后宋器虽具诸色,而汝瓷在宋烧者淡青色,官窑、哥窑以粉青为上,东窑、龙泉其色皆青,至明而秘色始绝。自古陶重青品。青色是生命力的表现,自然属性的生命力,从萌芽到结果都是在青色中完成。古人有意识追求青色恐怕也是基于这一层考虑。1000年以后的今天,回首青瓷,我们忽然希望我们回到宋朝,生活在宋朝。

行知茶道美学精修认证课程(孟秋班)举行结业典礼


行知茶道美学精修认证课程(孟秋班)举行结业典礼

9月10日,正逢教师节,时过农历白露,众师友齐聚一堂,行知茶道美学精修认证课程(孟秋班)结业典礼如期举行。

结业典礼开始之前,青年古筝演奏家张曼,河南豫剧三团青年艺术家张鹭名,联袂为大家奉上了精彩的表演。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马哲峰老师主持结业典礼!本期培训班共评选出10位优秀学友,马哲峰老师亲自向优秀学友颁发奖品,奖品由湖南安化连心岭茶业有限公司提供,安化黑茶制茶大师吴高良先生监制的尚品金茯茯砖茶,每人一份作为奖励!鼓励学友们向善、向上、向学!

马哲峰老师向行知茶道学精修班学友颁发结业证书,寄语大家为弘扬茶文化、促进茶经济、致力茶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9月3日,行知茶道美学精修认证课程(孟秋班)正式开课。学员报名踊跃,来自江苏省、安徽省、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的茶行业成员及社会各界茶文化爱好者,齐聚河南省郑州市,自9月3日至9月9日,接受为期一周的强化训练!

课程名称:行知茶道美学精修认证课程(孟秋班)

课程主办: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课程承办:马博峰高级技师工作室

上课地址:郑州国香茶城D区38-2号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详情咨询:马哲峰老师

开课日期:特惠回馈课程,每季度一期,一年四期。

课程设置:

评茶研习、茶艺研习、茶席设计三大版块。每天6个小时,7天共计42学时,理论、实践各占50%,师生共同努力完成了全部课程!

课程主讲:

马博峰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首席培训师

天福茶学院茶学专业毕业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崔梵音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劳动就业训练中心茶艺实训导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马翔微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茶艺讲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联合主讲:

赵晓娟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劳动就业训练中心茶艺实训导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安化连心岭茶业有限公司特约培训师

长沙岁越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特约培训师

卜佑园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劳动就业训练中心茶艺实训导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李静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茶艺讲师

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行学导师

平顶山学院特聘茶艺讲师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特聘茶艺讲师

国家级高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课程内容:

1.day上午:绿茶知识、绿茶审评;50%理论、50%实践;上午9款同品种名优绿茶审评。

下午:绿茶茶席设计,绿茶茶艺研习。

2.day上午:白茶知识、白茶审评;50%理论、50%实践;上午9款同品种名优白茶审评。

下午:白茶茶席设计,白茶茶艺研习。

3.day上午:红茶知识、红茶审评;50%理论、50%实践;上午9款同品种名优红茶审评。

下午:红茶茶席设计,红茶茶艺研习。

4.day上午:青茶知识、青茶审评;50%理论、50%实践;上午9款同品种名优青茶审评。

下午:青茶茶席设计,青茶茶艺研习。

5.day上午:黄茶知识、黄茶审评;50%理论、50%实践;上午9款同品种名优黄茶审评。

下午:黄茶茶席设计,黄茶茶艺研习。

6.day上午:黑茶知识、黑茶审评;50%理论、50%实践;上午9款同品种名优黑茶审评。

下午:黑茶茶席设计,黑茶茶艺研习。

7.day上午:花茶知识、花茶审评;50%理论、50%实践;上午9款同品种名优花茶审评。

下午:花茶茶席设计,花茶茶艺研习。

结业收获:

经过系统培训,考试合格的学友,将获得结业证书。最终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将获得国家认证、网上查询、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

特别致谢:

感谢为本次培训考核辛苦付出的诸位老师们:马博峰老师、马翔微老师、崔梵音老师、李静老师、卜佑园老师、赵晓娟老师。

感谢出任本期培训班结业考试的各位考评委员们:杨舒婷老师、于巾涵老师、刘雪青老师、赵会欣老师、杨涵羽老师、宋金风老师。

感谢本期研修班的各位学友们,希冀大家共同努力,为致力茶教育、促进茶经济、弘扬茶文化尽勉薄之力!

讲师团队:

弘扬茶文化,促进茶经济,致力茶教育!行知茶文化讲习所面向全国,公开招募合作伙伴,建立培训师团队,共同将行知四大系列研修课程:评茶师研修课程,普洱茶研修课程,黑茶研修课程,日本茶道研修课程,惠及广大事茶人、爱茶人!

1.0马博峰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首席培训师

天福茶学院茶学专业毕业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2.0杨晓茜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首席日本茶道讲师

日本亚洲传统文化研究会研究员

国家级高级茶艺技师

茶艺师工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3.0王芳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4.0张知佳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润道茶香

工作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5.0许婧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工作单位:涤心原

工作地址:山西省晋城市

6.0原智慧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纳原茶文化

工作地址:山西省长治市

7.0赵军老师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级高级茶艺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七茗舍

工作地址:江苏省徐州市

8.0李静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行学导师

平顶山学院特聘茶艺讲师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特聘茶艺讲师

国家级高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工作单位: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9.0赵晓娟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劳动就业训练中心茶艺实训导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安化连心岭茶业有限公司特约培训师

长沙岁越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特约培训师

工作单位:以昇恒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国香茶城

10.0崔梵音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劳动就业训练中心茶艺实训导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工作单位: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11.0杨舒婷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国家级高级茶艺技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一言堂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天下收藏

12.0马翔微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地点: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13.0刘雪青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工作单位:净心堂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圆融文化中心

14.0卜佑园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劳动就业训练中心茶艺实训导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工作单位:益木堂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文博城

15.0于巾涵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劳动就业训练中心茶艺实训导师

国家级评茶师

国家级高级茶艺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又吉日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圆融文化中心

16.0宋金风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工作单位:叶语堂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文博城

17.0杨涵羽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琴鹤轩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国香茶城

18.0赵会欣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赵会欣茶文化工作室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19.0张丽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茶释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艺茂国际仓

20.0黄莹莹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茶言观舍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唐人街茶城

21.0韩秋波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21.0李二惠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李二惠茶文化工作室

工作地址:河南省巩义市

23.0马琼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行学导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马琼茶文化工作室

工作地址:河南省新郑市

24.0李彦丽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大益茶

工作地址:河南省新郑市

25.0刘梓琳老师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国家级高级评茶员

国家级高级茶艺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梓琳茶业

工作地址:河南省焦作市

26.0宋珊珊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五福茶堂

工作地址:河南省焦作市

27.0方姗姗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日本花道小原流准教授

工作单位:扶山茶文化

工作地址:河南省洛阳市

28.0王晓明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特聘讲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王晓明茶文化工作室

工作地址:河南省周口市

29.0董萌萌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信阳师范学院讲座教授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盛文轩

工作地址:河南省信阳市

30.0.田丹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七碗茶庄

工作地址:河南省南阳市

31.0盛海静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七彩云南专卖店

工作地址:河南省邓州市

32.0陶小云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国家级高级茶艺技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工作单位:道茶香

工作地址:河南省济源市

33.0王京辉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安阳市茶叶商会会长

安阳工学院客座教授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怡心茶楼

工作地址:河南省安阳市

34.0张欢欢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特聘讲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好茶缘

工作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

35.0马哲峰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所长

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河南省茶叶商会副秘书长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

工作单位: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行知茶道美学精修认证课程(霜月班)预约报名进行中


行知茶道美学精修认证课程(霜月班)预约报名进行中

弘扬茶文化,促进茶经济,致力茶教育!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自2015~2017年,每年4期,每季度1期,连续3年开办11期茶道美学精修认证课程,期期爆满,深受欢迎!

为回馈广大茶友们的厚爱,自2017年秋季班开始,课程全面升级,致力于打造茶行业最具性价比茶道美学精修认证课程!

自即日起接受行知茶道美学精修认证课程(霜月班)报名,计划于2017年12月开课,尊享20席,额满即止!敬请关注,欢迎参与!

课程名称:行知茶道美学精修认证课程(霜月班)

课程主办: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课程承办:马博峰高级技师工作室

申请标准:

1.0高级茶艺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高级茶艺技师申报条件:

1.1年满40周岁,连续从业年限20年以上;

1.2持有茶艺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证书满5年以上;

1.3大学以上文化程度;

1.4提供5000字以上论文。

2.0茶艺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茶艺技师申报条件:

2.1年满36周岁,连续从业年限15年以上;

2.2持有高级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证书满5年以上;

2.3大学以上文化程度;

2.4提供5000字以上论文。

3.高级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高级茶艺师申报条件:

3.1年满28周岁,连续从业年限10年以上;

3.2持有中级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证书满3年以上;

3.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4.0中级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中级茶艺师申报条件:

4.1年满23周岁,连续从业年限5年以上;

4.2持有初级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五级)证书满2年以上;

4.3中等以上文化程度。

5.0初级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五级)

初级茶艺师申报条件:

5.1年满18周岁,连续从业年限2年以上;

5.2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招募对象:

1.0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茶艺教师;

2.0河南省茶行业民间组织机构培训项目负责人;

3.0河南省茶行业培训机构负责人;

4.0河南省茶行业从业人员;

5.0社会各届茶文化爱好者。

课程设置:

评茶研习、茶艺研习、茶席设计三大版块。每天6个小时,7天共计42学时,理论、实践各占50%,品牌实战课程!

课程主讲:

马博峰老师行知茶文化讲习所首席评茶讲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天福茶学院茶学专业毕业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崔梵音老师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茶道美学讲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河南省劳动就业训练中心茶艺实训导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马翔微老师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茶艺讲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联合主讲:

赵晓娟老师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河南省劳动就业训练中心茶艺实训导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安化连心岭茶业有限公司特约培训师

长沙岁越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特约培训师

卜佑园老师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河南省劳动就业训练中心茶艺实训导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李静老师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茶艺讲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学业导师

平顶山学院特聘茶艺讲师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特聘茶艺讲师

国家级高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课程内容:

1.day上午:绿茶知识、绿茶审评;50%理论、50%实践;上午9款同品种名优绿茶审评。

下午:绿茶茶席设计,绿茶茶艺研习。

2.day上午:白茶知识、白茶审评;50%理论、50%实践;上午9款同品种名优白茶审评。

下午:白茶茶席设计,白茶茶艺研习。

3.day上午:红茶知识、红茶审评;50%理论、50%实践;上午9款同品种名优红茶审评。

下午:红茶茶席设计,红茶茶艺研习。

4.day上午:青茶知识、青茶审评;50%理论、50%实践;上午9款同品种名优青茶审评。

下午:青茶茶席设计,青茶茶艺研习。

5.day上午:黄茶知识、黄茶审评;50%理论、50%实践;上午9款同品种名优黄茶审评。

下午:黄茶茶席设计,黄茶茶艺研习。

6.day上午:黑茶知识、黑茶审评;50%理论、50%实践;上午9款同品种名优黑茶审评。

下午:黑茶茶席设计,黑茶茶艺研习。

7.day上午:花茶知识、花茶审评;50%理论、50%实践;上午9款同品种名优花茶审评。

下午:花茶茶席设计,花茶茶艺研习。

结业收获:

经过系统培训,考试合格的学友,将获得结业证书。最终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将获得国家认证、网上查询、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

收费标准: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致力打造茶行业最具性价比茶道美学精修认证课程,2017年9月30日之前报名享受最惠价格,品牌实战型课程,最具亲民的收费价格,7天培训课程,含鉴定费用:

1.0初级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仅收800元;

2.0中级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仅收1000元;

3.0高级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仅收1500元;

4.0茶艺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仅收2000元;

5.0高级茶艺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仅收3000元。

上课地址:

郑州市管城区航海东路国香茶城D区38-2号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课程咨询:

马哲峰老师

讲师团队:

弘扬茶文化,促进茶经济,致力茶教育!行知茶文化讲习所面向全国,公开招募合作伙伴,建立培训师团队,共同将行知四大系列研修课程:评茶师研修课程,普洱茶研修课程,黑茶研修课程,日本茶道研修课程,惠及广大事茶人、爱茶人!

1.0马博峰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首席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天福茶学院茶学专业毕业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2.0杨晓茜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首席日本茶道讲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日本亚洲传统文化研究会研究员

国家级高级茶艺技师

茶艺师工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3.0王芳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4.0张知佳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润道茶香

工作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5.0许婧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工作单位:涤心原

工作地址:山西省晋城市

6.0原智慧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纳原茶文化

工作地址:山西省长治市

7.0赵军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级高级茶艺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七茗舍

工作地址:江苏省徐州市

8.0李静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行学导师

平顶山学院特聘茶艺讲师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特聘茶艺讲师

国家级高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工作单位: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9.0赵晓娟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河南省劳动就业训练中心茶艺实训导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安化连心岭茶业有限公司特约培训师

长沙岁越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特约培训师

工作单位:以昇恒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国香茶城

10.0崔梵音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河南省劳动就业训练中心茶艺实训导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工作单位: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11.0杨舒婷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高级茶艺技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一言堂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天下收藏

12.0马翔微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地点: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13.0刘雪青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工作单位:净心堂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圆融文化中心

14.0卜佑园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河南省劳动就业训练中心茶艺实训导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工作单位:益木堂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文博城

15.0于巾涵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河南省劳动就业训练中心茶艺实训导师

国家级评茶师

国家级高级茶艺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又吉日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圆融文化中心

16.0宋金风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工作单位:叶语堂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文博城

17.0杨涵羽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琴鹤轩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国香茶城

18.0赵会欣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赵会欣茶文化工作室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19.0张丽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茶释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艺茂国际仓

20.0黄莹莹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茶言观舍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唐人街茶城

21.0韩秋波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22.0张卜懿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云南龙马同庆号茶业有限公司特约培训师

工作单位:诸子百家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23.0李二惠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李二惠茶文化工作室

工作地址:河南省巩义市

24.0马琼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行学导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马琼茶文化工作室

工作地址:河南省新郑市

25.0李彦丽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大益茶

工作地址:河南省新郑市

26.0刘梓琳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高级评茶员

国家级高级茶艺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梓琳茶业

工作地址:河南省焦作市

27.0宋珊珊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五福茶堂

工作地址:河南省焦作市

28.0方姗姗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日本花道小原流准教授

工作单位:扶山茶文化

工作地址:河南省洛阳市

29.0王晓明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特聘讲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王晓明茶文化工作室

工作地址:河南省周口市

30.0董萌萌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信阳师范学院讲座教授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盛文轩

工作地址:河南省信阳市

31.0田丹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七碗茶庄

工作地址:河南省南阳市

32.0盛海静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七彩云南专卖店

工作地址:河南省邓州市

33.0陶小云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国家级高级茶艺技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

工作单位:道茶香

工作地址:河南省济源市

34.0王京辉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安阳市茶叶商会会长

安阳工学院客座教授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怡心茶楼

工作地址:河南省安阳市

35.0张欢欢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培训师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培训师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特聘讲师

国家级评茶技师

国家级茶艺技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工作单位:好茶缘

工作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

36.0马哲峰老师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所长

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河南省茶叶商会副秘书长

河南省宋茶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秘书长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

工作单位: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工作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