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饮用的一种茶叫摆头茶饮茶风俗

发布时间 : 2019-11-28
红茶是黑茶的一种吗 黑茶饮用 毛峰和毛尖是一种茶吗

红茶是黑茶的一种吗。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裕固族饮用的一种茶叫摆头茶饮茶风俗”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的裕固族经常饮用的一种茶叫摆头茶。其实这摆头茶名称的得来是取自饮茶的动作,在饮用这种茶时要在手里不断地摆动茶碗。

裕固族的摆头茶是一种酥油炒面茶,其构成有茯砖茶、酥油、牛奶、盐巴和炒面,严格说来就是如同面糊糊一样的饭食,但因为里面有茯砖茶,也就将它列为茶的范畴了。烹煎摆头茶时,要先将水煮沸,接着放进些揉碎的茯砖茶,熬开后,再加入牛奶、盐巴,搅拌均匀,使得茶与奶、盐融合在一起。这时还要在茶碗里放好酥油、炒面、奶酪皮等,在饮用时将调好的奶茶倒入茶碗里就成了酥油炒面茶。

这种摆头茶很稠,如果用“饮茶”二字似乎觉得不甚合适,因为它稠得不能直接喝,要端着碗在手里不停地转动,手转动一下,用嘴吹一口气,再喝一口面茶。由于刚盛在碗里的茶是热的,手转动和吹气是为了降低茶的温度。正是因为吃这种面茶时要转一下茶碗,吹一口气,喝一口茶,摆动一下头,就被叫为摆头茶。wwW.Cy316.COM

裕固族人的生活习惯是每天饮用三次摆头茶和一顿晚饭。每天的早晨、中午和午后都是以饮摆头茶为主,只有晚饭才正式一些。这与他们民族过去长期的游牧生活有关,到晚上,外出的人都回到家里,一家人才安安稳稳地吃一顿较为丰盛的晚饭。

小编推荐

云南哈尼族的土锅茶饮茶风俗


居住在云南的哈尼族喜欢土锅茶,哈尼语叫做“绘圆老泼”。这种土锅就是陶罐,用的茶一般是普洱茶,泡茶的水是山泉水。泡茶的方法很简单,但也与一般的泡茶不同。他们不用茶壶,是在土锅里泡茶。泡茶时先将山泉水倒入土锅,待水沸后,就放入一些茶叶,再煮沸,然后将茶水倒进竹制的茶杯里就可以饮用了。

据说这种饮茶方法是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古时候,哈尼人居住的村寨经常受到老虎的侵扰,村民们终日不得安宁。为了对付凶恶的老虎,村民们联合起来,挖了陷阱,为老虎设下埋伏。一天夜里,老虎出现了,它不知村寨边上有陷阱,一失足就坠落下去。第二天,村民们用石块将老虎砸死,大家就在村寨边上支起大锅,炖老虎肉吃。吃完了老虎肉,就又跳起舞来,欢庆除掉害人的老虎这件大喜事。他们一直跳到后半夜,跳得口干舌燥,就刷净了大锅,倒上山泉水,煮水喝。在锅里的泉水煮沸之时,忽然一阵风吹来,将许多小树叶吹进锅里。大家口渴,急于喝水,就没有来得及将这些树叶捞出去。可是,这时锅里的泉水则变得香甜爽口。大家都很奇怪,就开始寻找这种树叶。后来在山坡上找到这种他们叫做“老泼”(即汉语的茶叶)的树叶,就开始用这种树叶煮水喝了。

这种土锅茶,茶汤呈绿黄色,喝到嘴里会觉得醇厚绵软,清胃生津。哈尼人不仅自家经常饮用,还常常用于待客。

饮茶是一种修行


想了解《饮茶是一种修行》知识吗,丰富的《饮茶是一种修行》内容等你来看!

一位朋友喜欢茶,同样也是一位修禅的居士。问他为何喜欢禅,禅到底讲了什么?他只是微笑,抿一口茶,叹道,禅中有很多的真滋味啊。同样喜欢喝茶,所以朋友的一句“真滋味”真的使我懂了他要表达的是什么。

道家的话说,道可道,非常道。佛家的话说,法,非法,非非法。能讲出来的东西多半会偏离事物的本质,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的是经验的积累,不断经历,潜移默化中才有很多感悟,这些感悟与自己所见到的禅宗经文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什么结合在一起,便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的见解是人生智慧的沉淀,是自带芬芳的“舍利”精华,像茶。

饮茶是一种修行,真正的饮茶人,可以在饮茶时想到很多,然后将想到的事全都看淡,最终做到什么都不想,悲喜全是云,缓缓都在底,万般都放下,此心方安逸,修行到后来,所求者便是这一份安逸。

佛经中有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修行便是修心,专注做好自己,就一定会有修行的成果。好像我们泡茶一样,一行一动都是修心,心不躁,缓缓为之,茶成,香气浓郁,心头也会弥漫开难言的喜乐。

饮茶是一种修行,有苦自知,久饮可化苦为喜。有喜自知,淡然品之,视为寻常事。当修到“两腋习习清风生”的时候,便可得逍遥。

关于本文《饮茶是一种修行》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古时,有一种专属于女性的聚会,叫作“叫茶”


茶,有吃茶、喝茶的说法,但是“叫茶”,你可能没听过。这是一种来自于福建,为广大女性同胞抱不平的茶俗!这个茶俗是在擂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流传了几百年之久。

在古代,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经常受气不说,还有可能遭受家庭更暴力。但是这种情况在以前是得不到诉求的,所以她们只能借由相互之间的小聚会来大吐苦水,但是谈话的时候又不能干巴巴地说话,于是借喝擂茶的名义三五个小姐妹聚在一起,彼此倾诉自己在家受了何种不公正的待遇。

相传关于“叫茶”还有一个传说。据说以前的一户人家有一个童养媳,丈夫年龄很小,而公婆呢又十分不待见她,除了每天不停地劳作还得看管她的小丈夫。可以说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做的比牛多,每天休息的时间少之又少,这种窝囊气在日积月累下日趋增多。

直到有一天,公婆都出远门了,她一时兴起在家擂好茶,在桌边放一摞土碗,并摆上瓜子、花生、糍粑等吃食,去叫同村的跟她一样是童养媳的姐妹们来家里喝茶。大家命运都差不多,这会儿在一起免不了彼此吐槽自己的公婆、丈夫如何如何,自己多苦、多累、多委屈,相同或者相似的命运总会让大家拉近距离,然后吐槽完之后大家再相互安慰一番,喝点擂茶消消气。

再后来,当地的一些妇女就经常以这种形式聚在一起并慢慢形成一种习俗被流传下来,这种以擂茶为媒介而后以诉苦为目的的习俗就被叫作“叫茶”。

不过,现在情况不同了,女性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么低下了。叫茶的习俗被流传下来,但是已经不再是吐槽、抱怨了,而是作为一种喜庆的象征存在了。像是结婚、乔迁、生子等都会叫上姐妹们来家里喝茶。在某种程度上说,叫茶已经成为南方一些地区女性定期或不定期聚会的代名词了。

湖州的“吃讲茶”一种饮茶方式


浙江的湖州是个历史悠久的茶乡,当地人称饮茶为吃茶。在湖州茶馆遍地都有,他们有句歌谣说:“早晨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所谓的“皮包水”就是指肚里喝足了茶水;“水包皮”是指将身体泡在浴池里。这句歌谣不仅说明由于商业发达,湖州人生活得很自在,而且也告诉人们湖州人喜欢吃茶,是每天都离不开的。

湖州人有一种叫做“吃讲茶”的形式,自古至今一直在民间流行着。所谓“吃讲茶”,就是为解决民间纠纷的一种饮茶方式。邻里之间,亲属之间、夫妻之间或朋友之间因某些利益相关的事情产生纠纷,如人格受辱,遗产分割、婚姻反目、债务纠纷、婆媳纠葛等。这类日常的纠纷,说大不算大,说小又牵涉到利益得失,而且囿于传统的习惯,又常常不愿意对簿公堂或经官方调解,于是就由说和人出面,将双方当事人约到茶馆,通过各自申述理由,再由说和人从中调解、劝导,分析纠纷症结,指出各方的不足,使对方能清醒地认识自我。在调解时允许其他茶客旁听,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是有一方强词夺理,拒不让步,旁听的茶客就可以发言,通过说理亮明观点。大家你一言、他一语地指出利害,说得强词夺理者无言以对,显得十分难堪。在舆论的压力下,清醒地反思,接受大家的调解。但也有的蛮不讲理,大闹茶馆,甚至动手打人,那就会有人及时报警,不想经官也得经官了。

按着习俗,在茶馆“吃讲茶”,要由理亏的一方付茶资。这也是对挑起事端者惩罚的一种手段。

在湖州之所以喜欢用这种方式调解纠纷,是他们作为茶乡人,对茶的特性十分了解的结果。因为茶性平和,饮茶时人的思维容易冷静,头脑不会像饮酒那样容易激动。这就为调解纠纷提供了好的前提。而且茶馆的环境幽雅、清静,有别于饭馆的嘈杂、喧哗。在幽静的环境里摆事实,讲道理,容易使人清醒,节制自我。有些事在别的场合可能谈不拢,而在茶馆就容易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

香港的饮茶风俗


香港是一个以华人为主要居民,受东南亚文化影响严重,又被英国统治过的地区,再加上香港的免税政策,导致世界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香港有自己独特的茶文化,喝茶是香港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港式茶文化反过来又传播给大陆、台湾,影响了众多的茶友和普通大众。

香港茶文化的一个来源是英国的红茶文化。英国人统治香港近百年,将他们喝红茶的习惯也带给了香港。在上流社会、高档酒店,喝下午茶(精美的点心是必不可少的)是很流行的活动,在下午茶的带动下,西式点心越做越精。精明的香港商人改良了上流社会的时尚,开发出各种红茶的新饮法,比如丝袜奶茶(一种用丝袜或类似丝袜的材料做滤网过滤出来的奶茶)、鸳鸯奶茶(咖啡和红茶的结合)、冰红茶等等,并将红茶引入餐厅,成了快餐店的主要饮料。全港的六千家茶餐厅、两千家快餐店每年消耗掉大量的红茶。

从一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到香港茶风之盛:香港每年消费茶叶一万五千吨以上,人均2千克(内地为0.35千克/人);香港每年进口红茶五千多吨,这些茶大多以茶包——也就是袋泡茶的形式销售,香港人一年要消耗九亿个茶包。

香港的茶文化是一种务实、实用的文化。当内地还在呐喊茶为国饮,鼓励茶叶消费的时候,香港人早已把茶变成了生活本身。

在香港,吃早餐常被称为喝早茶,最传统的早茶是一盅两件,受广式早茶的影响,也就是一壶茶,两份点心。香港有像陆羽茶室、莲香楼这样的老字号餐馆。每天上午在陆羽茶室,你能看到来客们穿着相当正式,上了岁数的服务生身着白大褂、黑裤、懒汉鞋,端茶到水上点心,既有中式服务的表象,也有英式管家的傲慢。而在莲香楼和各种酒楼,喝茶则是早饭到中餐的简称,当然,喝茶时无论你点多少蒸炒煎煮烘的菜品,一壶茶是必不可少的。这种餐茶以普洱茶(不一定是云南产的呦)、白茶、乌龙茶、菊花茶为多。

香港一些酒楼的早茶特价品比较多,消费相对比较便宜,比如在湾仔的几家比较有档次的海鲜酒楼,来一壶茶,点上七八个点心(包括钵钵饭、青菜等),一锅粥,四五个人可以吃得饱饱的。一般也就一百多一点,这在香港来说是相当实惠的消费。难怪很多香港老人一大早就坐在里面,点壶茶,点一桌子点心,一份报纸熬半天,走时还打包,连中午饭甚至晚饭都带了。

喜欢香港文化,喜欢香港茶餐厅的早茶,一顿早点,透视了一种专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茶餐厅文化是港人对享受生活的一个诠释。

闽南的饮茶风俗


福建盛产茶,福建人对茶自然情有独钟。闽南民间有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闽北山民也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在许多地方,人们均有早晚饮茶的习惯,对茶的依恋几乎到了迷醉的地步。

大抵上,闽南人嗜乌龙茶,福州人好花茶,闽北人喝乌龙茶和绿茶,闽东人则饮绿茶。因此,八闽形成富于地方特色的茶文化。福建人饮茶,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唐、宋时兴的斗茶遗风在各地仍历历可寻。其中以闽南人的茶道和客家人的擂茶最见功夫。福建人种茶、饮茶已有千余年历史。宋代始,武夷山茶即已蜚声域内。宋代,武夷山建立御茶园。从明代开始,泉州府所产乌龙茶也成为贡茶。明正德年间,仅南靖一地,年贡茶叶76斤。清代以来,随着茶叶转输入欧洲,福建茶叶更名扬海外,英国人尤嗜闽茶,在英国诗人拜伦和爱德华扬的诗行中均出现武夷茶的名字。据茶叶专家考证,欧洲人的茶字读音与闽南方言茶的发音有直接的俗缘关系。

闽南人饮茶讲究水、火、茶具三要素。闽南人认为,茶具越用越珍贵,长年泡茶之壶,壶内结牙(即茶垢),老辈人说结牙茶壶即使不放茶叶也能泡出茶香。水以泉水为佳,民间有山泉泡茶碗碗甜之说。火则以炭火为主,烧水至三沸再置于盖瓯中冲泡。人们喝茶功夫之细,与清代并无二致。

闽南一带,客来无茶等于失礼。泡茶时,先将壶水烧沸,然后将小茶壶及口不盈寸的小茶杯烫热。冲泡时,壶口距茶壶约1尺余,斟茶时手却放得很低,称之为高冲低斟。这温壶、烧壶、运壶、斟茶的规程一气呵成,自成妙境。所砌之茶,水色金黄,清香扑鼻,回味甘醇。尤其是那斟茶,几个茶杯相挨,要来回斟至七八分,谓之关公巡城,最后几滴浓茶,也要分滴各杯,称韩信点兵。主人给谁添茶,谁便要以右手中指、食指三叩桌面。据说当年乾隆帝微服出访,为大臣斟茶。大臣诚惶诚恐,用两指三叩桌面,以示两脚跪地三叩头。相因成习,遂成了闽南及广东潮汕一带茶俗之一。这一习俗在泉州最明显。

客来敬茶 一种蒙古族的高尚礼仪


客来敬茶一种蒙古族的高尚礼仪

品尝茶和鲜奶都有是蒙古人见面的一种礼节性活动,往往并不是真给客人解渴。客人来家以后,要给端茶,这是欢迎客人的一种礼节。客人坐好以后,主人站起来,双手捧着茶碗,向客人敬献。客人也要坐起来,用右手把茶碗接过去,放在桌上。主人接着双手端来一盘奶食,客人用右手接过,倒在左手里,用右手的无名指将鲜奶醮取少许,向天弹洒,并放在嘴里舔一舔。端茶的时候,女人们一定要衣冠整齐,仪态大方。

此外,茶碗不能有裂纹,一定要完整无缺,有了豁子也不吉利。往碗里倒茶的时候,一不定要把铜壶或勺子拿在右手里,从里首倒在茶碗里。茶不可倒的太满,也不能只倒一半。用手献茶的时候,手指不能放在茶里。可以多少晃荡一下,但不能把茶撒出来。倒茶的时候,壶嘴或勺头要向北向里,不能向南(朝门)向外,因为向里福从里来,向外福朝外流。

给老人或贵客添茶的时候,要把茶碗接过来添茶,不能让客人把碗拿来在手里去添茶。一般较隆重的仪式是:新熬的茶在未喝之前,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先向天帝、山水土地、火神等分别作为德额吉沁去泼洒,之后才能开始倒茶。每次倒茶,都要按照年龄的大小,从长者开始依次敬茶。茶喝到半碗以后,就要给客人添茶。锡林郭勒等地,主人先给客人敬一碗茶,然后把茶壶放到客人面前,让客人随意自倒自饮。但是第一碗茶一定要敬。客人喝完茶以后,其中一个最长者要端着茶碗,说唱《茶的祝词》。主人和其他客人要一起接着长者的尾音说道:“扎,愿祝福应验。”把碗里的茶喝完,勺子从锅里拿出来,就可以上路了。

目前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牧民以喝砖茶为主,东部地区的牧民以喝红茶为主。砖茶在熬的时候,可以单熬或加入其他佐料,除奶茶外还有以下几种。

1)素茶

水烧开以前,把事先捣好的砖茶末放进去,加上适量的盐。茶水一滚开,就用勺子反复的扬,等茶香散发出来以后,灌在壶里端上来饮用。这种茶因为没放奶子,所以称为素茶(黑茶)。冬天牲畜奶子干了以后大多喝素茶。

2)捣茶

熬好素茶以后,把茶叶皮捞出去,倒在一个特制的有木杵(捣茶器)的桶里,里面放进酥油、奶子、奶皮子,用木杵捣,直到跟奶皮子等物溶为一体时,停止捣茶,倒在茶壶里饮用。做法跟藏族的酥油茶相近。这种茶一般敬给老年人喝。

3)面茶

把熬好的素茶捞出茶叶皮以后,再倒回锅里,把腰窝油或肚油切成碎块洒进去,再加上酪蛋之类,共煮一阵后,把炒熟的白面撒进去,拌匀以后再煮。这种茶白面要放的合适,不能放得的太多,否则就会做成稀饭;而放太少,颜色就发白,变成淡茶,喝起来很不爽口。面茶一般在冬天喝。

摩洛哥人爱喝薄荷茶饮茶作为一种消遣的方式


地处非洲的摩洛哥不产茶叶,可是他们举国上下都喜欢饮茶,素有“宁可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之说。他们饮用的茶叶绝大多数来自我国,最喜欢饮用的是我国的绿茶。他们之所以喜欢饮茶,可能是与伊斯兰教教规制约饮酒、吸烟有关,因而将饮茶作为一种消遣的方式。

摩洛哥人喝的茶不是单纯的中国绿茶,他们在煮茶时,先将白水煮沸,加上一把茶叶、白糖和薄荷叶,再将水壶放到火炉上煮沸。经过这么两次煮沸之后,就可以饮用了。这种茶既有茶的醇香、糖的甜味,还有薄荷的清凉爽口,能够提神祛暑,很适合生活在热带的摩洛哥人饮用。

摩洛哥人饮茶成癖,每天早晨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冲上一杯清香四溢的茶,喝到肚里立时就觉得浑身松爽,精神百倍。饮完茶以后,才吃早饭。

在摩洛哥的市场或街道上,有些相当于我国茶馆的茶棚。茶棚的炉灶上煮着茶,随时都可以买了饮用。还有一些姑娘或小伙子手托锡盘,盘上放着一个锡壶,几只茶杯,在人流中穿来穿去。这样的姑娘或小伙子,有的步履快捷地走过,是给老板送茶水的;有的大声吆喝,是卖茶水的。摩洛哥人不论是平民家庭,还是高官贵府,在宴请客人时,都是先饮用薄荷茶,然后才吃点心。用这种以茶代酒的方式,来表示主人对客人的敬重和友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