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诗张籍作品《赠姚合少府》赏析

发布时间 : 2019-11-28
白茶诗茶词 旧街姚河白茶 红茶的诗

白茶诗茶词。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茶诗张籍作品《赠姚合少府》赏析”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张 籍(约767——约830)字文昌,原籍吴郡(今苏州)。贞元十五年(799)进士。历官秘书郎、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博士,仕终国子司业。《唐才子传》卷5云:“初至长安,谒韩愈,一会如平生欢,才名相许,论心结契。愈力荐为国子博士。然性狷直,多所责讽于愈,愈亦不忌之。时朝野名士皆与游,如王建、贾岛、于鹄、孟郊诸公集中,多所赠茶,情爱深厚。皆别家千里,游宦四方,瘦马赢童,青衫乌帽,故每邂逅于风尘,必多殷勤之恩,衔杯命素,又况于同志者乎!声调相似,况味颇同。”擅为乐府古风。有《张司业集》。

《赠姚合少府》全唐诗卷384

病来辞赤县,案上有丹经。

为客烧茶灶,教儿扫竹亭。

诗成添旧卷,酒尽卧空瓶。

阙下今遗逸,谁瞻隐士星。

赏析:“赤县”本指中国,所谓“赤县神州”,但此处指唐长安直辖的长安、万年两县。姚合于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及第,先后任武功主簿,富平、万年尉。一度因病赋闲,陶醉于诗、酒、茶加上炼丹,这大概是隐士们最重要的生活内容,也是长安大多数文人雅士乐意选择的优雅而精致的生活方式。作者并不欣赏隐居生活,认为不为国家效力,既是朝廷用人的缺憾,也是文化人的自我埋没。诗中还包含着对朋友的祝愿,希望他早日恢复健康,重登仕途。

小编推荐

白居易《琴茶》茶诗赏析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先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曾为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

琴 茶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详解】

白居易在《醉吟先生传》中自谓:“凡酒徒、琴侣、诗客,多与之游。”并作《北窗三友》诗云:“今日北窗下,自问何所为?欣然唯三友,三友者为谁?琴罢辄举酒,酒罢辄吟诗。三友递相引,循环无已时。”而在此诗中,茶与琴相提并论,由此可见他对茶的嗜好与喜爱。

“茶中故旧是蒙山”,四川名山县蒙山有五峰,状如莲花,最高名上清峰。其地适宜栽茶,相传在西汉末年开始种茶。唐朝时,蒙顶茶已作为贡茶,时称“蒙顶石花”,被列为当时14种贡茶之首品。蒙顶茶形态优美,香味俱佳,作为贡茶,历唐、宋、元、明,直至清代,长达一千余年,经久不衰。因此,有一脍炙人口的名联云:“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唐黎阳王有专咏《蒙山白云岩茶》诗:“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晏殊《煮茶》茶诗作品赏析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煮 茶】

稽山新茗绿如烟,静挈都篮煮惠泉。

未向人间杀风景,更持醪醑醉花前。

【释义】

稽山新茗,即日铸茶。产于今浙江绍兴会稽山日铸岭。该茶历史悠久,自唐朝起,已被列为贡品,极负盛名。欧阳修曾誉之为“两浙第一”。

都篮,陆羽《茶经》中讲:“都篮,以悉设诸器而名之。”是装放各种茶具的东西,竹篾所制。

惠泉,即江苏无锡的惠山泉,陆羽和张又新皆品评其为“天下第二泉”。

醪醑(láoxǔ),浊酒。

【详解】

唐代李商隐在《义山杂纂》中提到十六种属于大杀风景、令人败兴的事,如清泉濯足、花上晒裤、背山起楼、焚琴煮鹤、对花啜茗、松下喝道等。晏殊当地方官时,用惠山泉水煮稽山新茶,并“从容置酒”,作了这首诗。在晏殊看来,饮酒赏花和对花啜茗同属文人雅兴。

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作品茶诗欣赏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

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

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

呼儿爨金鼎,余馥延幽遐。

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

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释义】

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芳丛,指茶树。

翳,障蔽。

清华,清美华丽。

雪山客,指上人。

掇(duō),摘取。

灵芽,指嫩茶。

石濑(lài),石间湍急之水。

圆方,指天地。

圭璧,比喻人品美好。

爨(cuàn),炊。

清华,清美华丽。

雪山客,指上人。

掇(duō),摘取。

灵芽,指嫩茶。

石濑(lài),石间湍急之水。

圆方,指天地。

圭璧,比喻人品美好。

爨(cuàn),炊。

清华,清美华丽。

雪山客,指上人。

掇(duō),摘取。

灵芽,指嫩茶。

石濑(lài),石间湍急之水。

圆方,指天地。

圭璧,比喻人品美好。

爨(cuàn),炊。

幽遐,深远。

真照,真相,本性。

甘露饭,佛祖如来的斋饭。

毗(pí)耶,梵语,意译为平整庄严。

咄,即咄咄,感叹声。 

蓬瀛侣,指修道之士。

流霞,神话中的仙酒。

【详解】

唐朝茶事兴起,与佛家结下不解之缘,饮茶逐渐成为寺院生活的重要内容,饮茶之风传遍各大小寺庙,茶成为佛教生活中一日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为满足禅宗佛教用茶的需要,各大小寺院大力种茶、制茶,研究茶事,研制名茶。这样做的结果,促进了茶叶的生产和茶叶品质的提高。此诗中所言巽上人“竹间自采新茶”,就是这位高僧栽培、制作的一种名贵新茶。柳宗元获赠此茶,写此诗感谢巽上人。诗中道出了他对此茶无限喜爱的心情。

范仲淹《斗茶歌》茶诗佳作赏析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累官龙图阁直学士经略陕西副使,参知政事。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斗茶歌】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于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详解】

范喜饮茶,友人章岷送来一首茶歌,他欣然命笔,和诗一首,题为《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世称《斗茶歌》,即上面此诗。该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建溪奇茗冠天下的由来,揭示了斗茶的起因和斗茶时大家如何在煮茶用水的选择及茶味、茶香争奇斗美的情景,还淋漓尽致地赞美了茶的奇妙功效。

这首《斗茶歌》在历史上有很高的评价,如《诗林广记》引《艺苑雌黄》说:“玉川子有《谢孟谏议惠茶歌》,范希文亦有《斗茶歌》,此两篇皆佳作也,殆未可以优劣论。”

北宋大书法家蔡襄,对茶钟爱有加,并撰有一部《茶录》,对茶研究得颇为深入。蔡和范是好友。据说,此诗中有两句,开始范是这样写的:“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翠涛起。”蔡看后十分认真地对范解释说,茶以白色为上品,冲泡后以青白色为最。且诗中“绿”与“翠”两字意思重复,是否将“绿”字改为“玉”字,将“翠”字改为“雪”字(一说改为“素”字)。范采纳了蔡的意见,这一改动极其符合茶的实际情况,一时传为佳话。

斗茶,又称“茗战”,是古人用以评比茶叶质量的一个词汇,有如现在的评比活动。蔡襄《茶录》中谈斗茶,先斗色,再斗汤。宋代用的是一种半发酵的膏饼茶,饮用时,需先碾成粉末,用沸水点注,并用竹箸搅和调理,茶汤上即浮起一层沫,以白沫为胜。黄庭坚《双井茶送子瞻》诗云:“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霏霏雪不如。”苏轼《黄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诗云:“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都是讲这种茶汤白沫。

诗中所云“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的武夷茶,是产于武夷山(今福建崇安县境内)一带茶叶的总称。《梅花草堂笔谈》载:“武夷诸峰,皆拔立不摄,多产茶。”由于产茶地的不同,所产茶亦有差异,“接笋峰上,大黄次之,幔亭又次之”,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陆羽《茶经》中所认为的茶树生长的最佳环境——“生烂石”间,故又统称武夷岩茶。武夷山岩多,可谓岩岩有茶,茶树即生长在岩缝中,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武夷茶历史悠久,但较北苑茶为晚。据《闵小记》载,在宋代以前,人们提到建州贡茶时,但知有北苑茶,不知有武夷茶。“至元代设茶场于武夷后,遂与北苑并称”。至明代,情况已有根本改变,“但知有武夷,不知有北苑矣”。自此以后,武夷茶作为贡茶经久不绝,而且“不胫而行销四方”。此诗作于武夷茶尚未享有盛名之前,可见范仲淹有独到的眼光,是品茶的高手。武夷茶是我国青茶类中的主要代表,采制独特,要求外形肥壮匀整,紧结卷曲,色泽光润,叶背起蛙状。颜色青翠、砂绿、密黄,叶底叶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呈浅绿色。制法分晒青、晾青、做青、杀青、揉捻、复炒、复揉、毛火、扇簸、摊凉、拣剔、复焙、炖烘十三道工序,极为讲究,故《归田琐记》曾云:“武夷焙茶法,实甲天下。”品饮武夷名茶,香气馥郁,滋味浓醇,鲜滑回甘,具特殊的“岩韵”。

姚合《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描绘茶茶诗


【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

姚合

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

画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寻。

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

色是春光染,香惊日气侵。

试尝应酒醒,封进定恩深。

芳贻千里外,怡怡太府吟。

【释义】

毗(pí)陵,古郡名,即今江苏常州市。

罨(yǎn)溪,指茶山下的罨画溪。

茶山,指唐代贡茶——常州阳羡茶的产地,江苏宜兴县(唐时宜兴属常州)东南35里的茶山,后称唐贡山。

【详解】

这首诗既描绘了茶山的美好景色,也描写了茶叶的美好属性,还反映了茶的醒酒功效,表明了诗人对茶的爱好。项斯,字子迁,江东人。会昌四年进士。官丹徒县尉。据《唐诗纪事》载:项斯“始,未为闻人……谒杨敬之”。杨敬之在当时是一个有地位的人,而且又善于发掘人才,奖掖后进,他对项斯极为赏识,赠诗云:“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项斯因此“未几,诗达长安,明年擢上第”。

唐代茶诗 杜甫《夜宴左氏庄》赏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时,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10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后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又号少陵野老。因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

《夜宴左氏庄》 杜甫 全唐诗卷 卷224

风林纤月落,夜露净琴张。

暗水流化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煎茗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赏析:杜甫是长安人,举进士不第后漫游各地,晚年移家成都,但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陕西长安、凤翔、华州工作或赋闲,死后葬于陕西樊川。《咸宁县志》卷12记载:“在樊川有杜子美祠,屏少陵,眺神禾,左华严,右勋荫。” 少陵、神禾、华严、勋荫是小地名,在长安所辖万年县城西南。杜甫一生大写酒诗,茶诗仅有二首,《夜宴左氏庄》乃其一。这首诗系杜甫晚年定居成都的作品,作于成都浣花草堂。从诗中看,诗人还是颇为知茶的。一个春天的夜晚,繁星满天,春风徐徐,树林、小径、落花、流水伴着优雅的琴声,营造了一个诗意的境界。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诗人一边翻书,一边煎茶;书翻了又翻,香茗喝了一杯又一杯。诗人一生嗜酒,移居成都后大概要入乡随俗,确已得品茗之趣,酒徒成了茶人。

方干《山中言事》作品茶诗


方干(809—888),字雄飞,门人私谥玄英先生。新定(今浙江建德)人。很有学问,但因其貌不扬,加上生性耿直,一直考不取功名,隐居会稽镜湖,终生坎坷,贫困而死。死后十多年,“宰臣张文蔚奏名儒不第者五人请赐一官以慰其魂”,朝廷破例追认他为进士及第。这种追认历史上很少见到,和诸多死后仍未得到社会承认的怀才不遇者相比,方干算比较幸运,但这种幸运毕竟来得太迟。所以,清诗人袁枚有诗感叹说:“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怜身后识方干。”

【山中言事】

日与村家事渐同,烧松啜茗学邻翁。

池塘月撼芙蕖浪,窗户凉生薜荔风。

书幌昼昏岚气里,巢枝俯折雪声中。

山阴钓叟无知己,窥镜挦多鬓欲空。

【释义】

芙蕖(qú),即荷花。

薜(bì)苈,即薜荔,植物名,常绿藤本。

书幌(huǎng):书房。

挦(xún),拔。

【详解】

此诗写诗人隐居山中的情况,“日与村家事事同,烧松啜茗学邻翁”。表明诗人与隐居地的山村老百姓无论从思想感情和生活习惯都融为一体了。

林逋《烹北苑茶有怀》饮茶茶诗赏析


林逋(967—1028),字君复,号和靖,杭州钱塘(今杭州)人。少孤力学,恬谈好古,不趋荣利,隐居西湖孤山,二十年不至城市,种梅养鹤自娱,终身不仕不娶。

【烹北苑茶有怀】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花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释义】

北苑在福建建安东三十里凤凰山麓。宋太平兴国元年(976)遣使就北苑造茶圃,成为宋代贡茶的主要产地,降及宣和间,北苑贡茶极盛,“凡有四千余色(种),四万七千一百斤有奇”,为世所瞩目。

【详解】

在唐朝陆羽之前,人们饮茶粗放,如喝菜汤。自《茶经》问世之后,人们掌握了煎茶法,懂得了清饮细品的饮茶方法和技艺。林逋在品赏当时名茶建溪春时,饮茶思源,想到了《茶经》及其作者茶圣陆羽,并叹息感慨道,建溪北苑茶由于交通阻隔,陆羽著《茶经》时尚未记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