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学习十九大精神 撸起袖子振兴茶市促发展

发布时间 : 2019-11-30
安徽绿茶 安徽祁门红茶 安徽的红茶

安徽绿茶。

安徽芜湖市茶产业近年来发展稳定,近日,茶业商会领导人学习十九大精神,纷纷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起,以服务茶商、促进茶市发展为己任,振兴茶市,共创辉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几天,说起学习十九大精神,不久前新当选的芜湖市茶业商会秘书长李本跃显得十分激动。“这些东西都讲到我们心里了,我们茶业商会的干劲更足了!”

峨桥茶叶批发市场

有“江南第一茶市”美誉的三山区峨桥茶叶批发市场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从最初的骑路摊位开始,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占地14万平方米,拥有固定摊位1000多个,经营茶叶及系列产品650多种,带动经营户35000户,散布在全国各地的营销人员达10多万人。上世纪90年代,峨桥茶市就先后获得“全国重点专业茶叶批发市场”“全国绿色批发市场示范单位”“全国重点茶市”等称号。李本跃说,这些响当当的称号见证着峨桥茶市的辉煌。“‘不是茶乡,胜似茶乡’、‘买不到的茶叶到峨桥来买,卖不掉的茶叶到峨桥来卖’,这两句‘口头禅’为众多峨桥茶商引以为豪。”

据介绍,市茶业商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就以服务茶商、促进茶市发展为己任。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职能和商会的优势,积极为茶市经营户服务,搭建了融资平台,促进会员企业发展。商会先后与中行、工行、农行、光大银行、扬子银行及民生银行等众多金融机构洽谈沟通,组织38家会员单位采用互助担保方式,构成诚信企业自律担保机制,于2013年从民生银行合肥分行取得5000万元贷款授信,促进了一批企业的快速成长。

“十九大报告让我们深受鼓舞,尤其是报告强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十九大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非公有制经济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使非公有制经济再次迈进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峨桥茶市的发展道路将会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市人大代表、市茶业商会执行会长杨德龙对此充满信心。

在当地政府的积极谋划下,峨桥茶市从改造市场的软、硬件入手,进一步完善市场配套服务功能,增强市场的承载力,提升市场品位。目前,一个集茶叶及涉茶产品批发、零售交易、展览展示、品牌推广、电子商务、商管运营、休闲观光、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大市场——峨桥茶博城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将以国际商贸市场为前沿理念,巩固和提升峨桥茶市影响力,永续“江南第一茶市”的辉煌。wwW.Cy316.CoM

cy316.com扩展阅读

安徽多举措推动茶产业发展


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有着发展茶叶的众多优势,茶叶栽培历史十分悠久。近年来,地处中部的安徽农业大学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加强科研攻关,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在探索中国茶走向世界的路径中不断贡献着“安徽智力”。

茶基础研究成果不断

2018年4月,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宛晓春教授研究团队,联合深圳华大基因等相关研究团队,破解了中国种茶树的全基因组信息,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标志着我国茶树生物学基础研究取得原创性重大突破。茶树基因组的破译将推动茶组植物基因组进化、茶树起源和遗传多样性、茶叶特征性次生代谢物形成机理等重大基础生物学问题的研究。

茶叶

安徽农业大学以茶树基因组图谱为框架,整合了24种山茶属植物共计97个转录组、代谢组、甲基化组、种质资源以及大量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基因表达谱数据,通过基因表达和代谢物分布模式的相关性建立起各数据之间的联系,系统构建了全面的茶树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平台,实现了茶树组学大数据的整合与共享。该平台集成了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如功能富集分析、相关性分析、分子标记开发、引物设计、序列比对等),有助于研究者快速检索以及深度挖掘数据库中丰富的组学数据并实现可视化。

酯型儿茶素是导致茶叶味苦的主要原因,但这一类型儿茶素是如何合成的,长期困扰着学界。安徽农业大学经过艰苦的攻关研究证实,有两种酶在酯型儿茶素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这是学界首次发现酯型儿茶素合成的关键酶,证实了儿茶素合成途径的存在。由此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和酶活性,影响酯型儿茶素的合成量,从而对茶叶苦涩味进行调控。芳樟醇和橙花叔醇是决定茶叶花甜香的关键物质。研究发现,茶树萜类合成酶基因在茶树叶片和花中,通过转录过程中的再加工,生成了功能有别的两个转录本,分别催化芳樟醇和橙化叔醇的生物合成。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应用不同逆境信号物质,调节芳樟醇和橙花叔醇的生物合成,从而达到改善茶叶香气品质的目的。研究还揭示了β-葡萄糖苷酶在茶叶香气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从理论层面揭示了茶叶香气形成机理,这些研究都为生产环节提升茶叶香气和口感提供了现实途径。

推进茶机产业迅速发展

为了改变众多茶企业作坊式加工落后的现状,聚焦制约我国茶叶化加工技术和装备发展中面临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安徽农业大学茶学团队开发集成了茶叶连续化、清洁化加工技术。“十五”期间,项目组引入日本和台湾的茶叶加工设计理念,研建了国内外首条炒青绿茶清洁化生产线,由此开启了我国茶叶大规模连续化、清洁化加工的先河。“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先后将炒青绿茶清洁化生产线的研究成果应用到黄山毛峰、滴水香等传统名茶的规模化生产上,先后开发了5条黄山毛峰茶、滴水香茶清洁化生产线并示范应用。“十二五”期间,在安徽省政府“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支持下,开发了六安瓜片茶、祁门红茶、霍山黄芽茶、黄大茶等生产线。茶叶清洁化生产线在名优茶生产上的示范应用,改写了我国传统名茶只能依靠手工配合单机加工的历史。项目成果通过浙江上洋机械有限公司、浙江春江茶叶机械有限公司、安徽三九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快速推广应用,先后在全国20个产茶省市推广生产线200多条。

由于茶叶色选技术装备受制于日本、德国和韩国等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价格昂贵,在我国很少使用。“十一五”期间,我国大米色选机行业的龙头企业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于2007年开发了首台国产数字化智能茶叶色选机并示范应用,“安科”茶叶色选机已经在全国20个省推广应用并出口海外,打破了日本和韩国对我国茶叶色选机市场的垄断,并迫使国外茶叶色选机逐步退出中国市场。茶叶色选机实现国产替代后,在合肥市带动一批如捷讯光电等民营色选机制造企业,合肥市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色选机产业化基地,生产的茶叶色选机已经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

茶叶数字化品控技术开发与推广。为适应茶叶大规模连续化加工对原料和产品快速检测技术的需求,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到茶叶生产与品质控制中,先后开发出系列茶叶品控装备,应用于检测茶鲜叶原料质量、评判茶叶品质和等级、控制茶叶加工工艺、监测出口茶掺杂,为茶叶生产全程数字化品质控制奠定了基础。

茶叶

开发茶叶新品种市场

黄大茶是皖西特产,利用夏秋季原料加工,因原料粗老、加工粗放、包装简陋,一直属于低档产品。2016年,安徽农业大学宛晓春和张劲松教授研究组发现,与其他茶类相比,黄大茶更有益健康,系列基础研究成果为开发以健康为导向的功能性茶叶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进而催生了皖西黄茶产业由冷转热、由弱转强。如今,包装精美的黄大茶、黄小茶、黄芽茶和速溶黄大茶系列产品成为电商网店的热销品。利用安徽260多万亩茶园丰富的夏秋茶资源优势,安徽农业大学在皖垦集团等9家龙头企业,集成推广机采、机剪和机耕技术,示范推广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建立机采示范茶园15000亩;开发了桂花红茶、桂花瓜片、金寨红茶、安徽特色乌龙茶、黄大茶等系列夏秋茶产品,研建了生产线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利用夏秋茶资源开发了多种类型茶叶深加工终端产品,在浙江和安徽,研制了一批速溶茶和姜糖茶生产线,年加工速溶茶近万吨。以低档茶及茶园修剪枝等作为添加剂,研发含茶的动物饲料,不仅能够明显降低鸡肉和鸡蛋中胆固醇、甘油三酸酯的含量,提高肉中不饱和脂肪酸、肌苷酸、VE的含量与动物蛋白质量,还能够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进而减少甚至替代了饲料中抗生素、抗菌剂、防霉剂、生长促进剂等的使用,从而开辟了茶的应用新领域,拓展了夏秋茶资源的利用广度,提高了健康养殖技术水平。

早在2012年,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宛晓春、夏涛向安徽省政府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安徽省茶产业发展的建议”。针对安徽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制定了“服务安徽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从茶树品种选繁和茶园管理、夏秋茶资源综合利用、名优茶加工技术和装备推广、茶叶健康功能发掘、茶产业经济与茶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振兴安徽茶产业的技术路线。安徽省半数以上的茶园是20世纪70—80年代开垦的,多为低产老茶园,制约了茶叶产量、品质的提高和机械化采茶的推广。团队通过离子诱变结合杂交和系统选择等传统方法,先后选育了3个国家级品种,4个茶树新品系,在重点茶园广泛推广应用。并通过研发的新茶树扦插快繁技术,使得茶苗繁殖系数、苗圃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提高1倍。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近5年来,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参与茶叶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宛晓春教授先后3次作为代表团团长参加ISO/TC34/SC8国际茶叶标准化会议,并担任国际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种茶工作组召集人,4项茶叶国际标准研究项目获得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立项,扭转了我国在茶叶国际标准方面没有话语权的被动局面。

为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茶文化,安徽农业大学成立了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并开展了广泛的茶文化国际交流活动,与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茶文化交流不断。在此基础上,创立了4年制茶学专业茶文化与贸易方向,编写出版了系列茶文化教材,培养茶文化方向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平台。2016年,依托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了教育部茶叶化学与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联合多所国际一流高校院所,已取得明显的合作成效。学校先后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组建了联合研究中心,与新泽西州立大学、马歇尔大学组建了国际联合实验室。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成立了茶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提升项目合作研究的效率,增加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互派的频次和数量。

江西庐山依托云雾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庐山云雾茶是我国传统的历史名茶之一,因产于我国江西九江庐山而得此名,在我国茶叶市场中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庐山市近年来依托云雾茶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旅游促发展走上乡村振兴快车道。

庐山由于地处长江与鄱阳湖之间,气候湿润,常年云遮雾绕,是优质茶叶的最佳生长地。在庐山五老峰下的庐山市,政府引导有实力、有技术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生态林建设、防火林带建设等工程大力推进以茶为主导的农庄经济。光阳、忆恋、振丰、九龙等10余家茶场,2万余亩茶园形成了一个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茶产业集群。

茶叶

今年春茶上市期间,来自武汉大学的50名留学生走进忆恋生态园,采茶制茶品茶亲身体验中国传统茶文化。“我们的家乡也生产茶叶,我们的茶叶加很多的糖和牛奶。”来自著名红茶产地斯里兰卡的留学生兰妮说,“中国的茶很特别,庐山的茶园也很美丽,很喜欢这里,希望以后可以跟家人一起来庐山旅游。”

为了更好地利用优势资源,做好产业融合,庐山市将打造海会云雾特色小镇作为“茶旅融合”的重头戏,一方面招引项目,在房车营地等新型旅游业态的发展上发力,一方面将茶产业与旅游相结合,引导茶场向旅游景区、景点的方向发展。

“现在这里有茶叶,有樱花,还种了许多水果。可以参观的透视厂房主体也建成了。以后来这里可以采茶、做茶,可以欣赏风景、自己钓鱼、做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庐山市光阳生态园的负责人欧阳国松说,“现在的游客非常喜欢参与到这种田园生活当中,每年四月份左右有一批台湾客人都会过来住上十天半个月,今后我们还要想办法把茶园修得更精致一些,把服务做得更细致一些。”

通过将庐山云雾茶产业与旅游业进行融合发展,茶园成为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强强联合,互融互补,庐山市在产业发展中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现在每个行政村都发展了自己的茶园,形成了特色,旅游经济的兴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安徽茶叶公司|安徽十大茶叶品牌


安徽茶叶品种繁多,该省是我国的产茶大省,最出名的当属安徽四大名茶,省内也有十大名茶之说,茶叶是安徽省最具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茶企也很多,那么,最出名的有哪些呢?

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安徽十大茶叶品牌:

1、徽六: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主要从事六安瓜片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及茶文化传播。徽六牌六安瓜片,安徽省名牌产品、徽商大会指定用茶。

2、谢裕大:安徽省名牌产品、安徽省十大品牌名茶。黄山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黄山毛峰生产企业,其品牌茶叶深受广大顾客喜爱。

安徽茶叶

3、天方:安徽天方茶业,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天方富硒有机茶,被评为安徽名牌产品,是广为人知的知名安徽茶叶品牌。

4、迎客松:迎客松是安徽大业茗丰茶叶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集茶叶种植、生产、包装、销售、科研、茶文化传播为一体,专注于国内市场的销售推广。

5、老谢家茶:老谢家茶牌绿茶系列产品,荣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安徽名牌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等。其品牌茶叶产品包括有:黄山毛峰、祁门红茶、云南滇红茶、黄山绿茶等。

6、抱儿钟秀:霍山抱儿钟秀茶业有限公司,是霍山目前唯一一家致力于打造霍山黄芽高端品牌的企业,集霍山黄芽茶业种植、加工、销售、科研、茶文化传播为一体,值得推荐的安徽茶叶品牌。

7、猴坑: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建立于992年,公司旗下的猴坑牌太平猴魁已被授权为上海世博会特许茶,其茶色香味俱佳,为尖茶之魁首,值得选择。

8、君山银针:君山银针茶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拥有150000多亩“君山”名优茶生产基地,300多家“君山”名茶专卖店,是各位茶友选购茶叶的理想佳选。

9、一笑堂:安徽一笑堂茶业有限公司,专业研发、生产、销售一笑堂六安瓜片,拥有优质茶叶基地2.5万亩,致力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茶叶,深获广大顾客的信赖。

10、祥源: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旗下包括安徽省祁门县祁红茶业有限公司、北京祥源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祥源茶叶,在全国范围展开产销布局,精心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茶叶产品和相关的服务。

安徽九大名茶


1.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属绿茶类的今古名茶。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境内。黄山产茶始于宋,兴于明。毛峰的前身是黄山云雾茶,山僧所制。黄山毛峰起源于光绪年间,1926-1937年为全盛期,后曾中断数年,1949年后逐渐恢复并发展。

桃花庵、松谷庵、吊桥庵、云谷寺、慈光阁一带,为特级毛峰主产地。现在毛峰产区已扩展到黄山山脉南北麓的徽州区、黄山区、歙县、黟县。产区山高谷深,峰峦叠翠,溪涧遍布,森林茂密,雨量充沛。土壤属山地黄壤,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透水性好,含丰富有机质和磷钾肥,呈酸性。适宜茶树生长。

黄山毛峰分为特级和一至三级,三级以下便是歙县烘青。歙县烘青比其它地区烘青质量好。特级毛峰开采于清明前后,一芽一叶初展。一至三级毛峰则分别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一、二叶;一芽二、三叶初展。为保持新鲜,一般上午采则下午制,下午采则当夜制。

特级毛峰形似雀舌,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茶笋或金片);匀齐壮实,峰显毫露,色如象牙;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其中“金黄片”和“象牙色”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有别于其它毛峰之特点。

2.老竹大方(最优者称顶谷大方)

老竹大方产于安徽歙县东北部皖浙交界之昱岭关附近,集中产区为老竹铺、三阳坑、金川,以老竹岭与福泉山所产之“顶谷大方”为最佳。大方茶相传为明代僧人大方始创于歙县老竹岭,故名。清朝时为贡茶。顶谷大方曾中断,近年方恢复生产。

顶谷大方于谷雨前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一般大方于谷雨至立夏采摘,以一芽二、三叶为主。

成品之顶谷大方,外形扁平匀齐,挺秀光滑,翠绿微黄,色泽稍暗,满批金毫而隐伏不露;汤色清澈略黄,香气高长,有板栗香,滋味醇厚爽口,芽叶肥壮。普通大方则色泽深绿,似铸铁,形如竹叶,故又称“铁色大方”及“竹叶大方”。

大方茶因吸香性好,窨制成花茶后,颇有特色,称之为“花大方”。

3.太平猴魁

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畔猴坑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太平县产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清末,猴坑茶农王老二(王魁成),在凤凰尖茶园,选肥壮幼嫩芽叶,精工细制成王老二魁尖,现称“魁尖”。因猴坑所出魁尖品质超群,特冠以猴坑地名,称“猴魁”。曾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一等金质奖。

太平猴魁鲜叶采摘讲究。谷雨前后,20%芽梢长至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开园。其后3-4天采一批,立夏停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采回的鲜叶需进行“拣尖”,即折下一芽带二叶的“尖头”,作为猴魁的原料。尖头要求芽尖与叶尖等长,以保证成茶形成“二叶抱一芽”之外形。拣尖时剔除的芽叶、单片,均制成“魁片”。一般上午采,中午拣,当天制完。

太平猴魁外形两叶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花香高爽,滋味甘醇,香味有独特“猴韵”。汤色清绿明净。正所谓“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

太平猴魁产地仅限猴坑一带,产量少。其它地区所产统称魁尖,制法与猴魁基本相同,外形亦相似,几可乱真。品质风格则泾渭分明,不堪一比。次于猴魁者,为泾县所出之提魁,再次则称特尖。

4.六安瓜片(最优者为齐山名片)

六安瓜片产区位于大别山东北麓,原产于安徽金寨县麻埠齐头山附近的后冲,但麻埠已因建水库而消失。现主要产于六安、金寨、霍山三县之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六安茶于唐代已负盛名。瓜片问世于1905年前后,在大茶的采制技术基础上,吸取兰花茶、毛尖制造技术之精华,逐渐创制而成。因成品茶片状而形似葵花籽,称为“瓜子片”,后渐改称“瓜片”。六安瓜片产制历史虽不足百年,但就目前生产规模和技术精熟程度,为许多名茶所无法相比。

六安瓜片分为内山瓜片及外山瓜片两个产区。内山瓜片产于金寨县响洪甸、鲜花岭、龚店,六安县黄涧河、双峰、龙门冲、独山,霍山县诸佛庵。外山瓜片产于六安石板冲、石婆店、狮子岗、骆家庵。产量以六安最多,品质以金寨最优。瓜片原产地齐头山所出之“齐山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

六安瓜片春茶于谷雨后开园,采摘标准以对夹二、三叶和一芽二、三叶为主。鲜叶采回后,将嫩叶(未开面)、老叶(已开面)分离出来炒制瓜片,芽、茎梗和粗老叶炒制“针把子”。近年来曾利用齐山名片拣出之芽尖,创制成眉形茶“齐山翠眉”,亦属名优茶。

成品茶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以二道茶味最佳。

旧时依采制季节,分三个品种:谷雨前称“提片”,品质最优;其后采制的大宗产品成“瓜片”;梅雨后,鲜叶粗老,品质差,称“梅片”。现齐山名片分1-3等级,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各分4级8等。

5.敬亭绿雪

产于安徽宣城近郊名胜敬亭山。始创于明代,以其芽叶色绿、白毫似雪而得名。明清时期为贡茶,可称绿茶之珍品,名满江南。30年代末期,敬亭绿雪采制工艺失传。1972开始研制,历时6年方成功,1978年恢复生产。

敬亭山属黄山余脉,风景幽雅秀丽,李白、谢眺为之以诗文赞咏,可谓名山名茶,相得益彰。茶园位于山峰之间的阴山上,尤以一峰庵一带石缝所产之茶品质最佳。

敬亭绿雪于清明至谷雨采摘,采摘期15日,早采嫩摘。以一芽一叶初展为标准,大小匀齐,芽齐叶尖,形似雀舌。当天鲜叶当天制作。

成品茶形似雀舌,挺直饱润,色泽翠绿,身披白毫。芽叶相合,不离不脱。汤色清碧,回味爽口,叶底嫩绿成朵如兰花。连续冲泡两三次,香气不减。冲泡后,茶叶朵朵下沉,伴随白毫翻滚,似“绿树丛中大雪”。

6.屯绿

屯绿,属眉茶,有珍眉、凤眉、特贡、贡熙等品名,因历史上集中在安徽屯溪加工输出,故名。是我国外贸出口绿茶之极品名茶。主要产于安徽休宁、歙县、祈门、屯溪等地。屯绿栽培生产于盛唐时期,至今有1200多年历史。1851-1864年创制眉茶出口欧洲。1950年后,生产由手工操作转为机械化。

产区多位于黄山之麓、新安江畔,自然环境极适于茶树生长。采摘的鲜叶先制成毛茶,再经复杂工序制成特珍、珍眉、凤眉、特贡、雨茶等花色。50年代后,简化了繁琐的名目,统一规格,精制后分为珍眉、贡熙和雨茶。

屯绿成品茶条索紧结,匀整壮实,色泽绿润,香气蕴涵花香或熟板栗香;汤色嫩黄清明,滋味浓厚甘醇,先稍带苦味,然后回甘。

7.涌溪火青

属珠茶,产于安徽泾县涌溪山。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由屯绿炒青吸收珠茶制法技术发展创制而成,三百年前已有盛名。后曾断产,1956年方恢复生产。

火青采摘期自清明至谷雨,要求“两叶一心,身大八分,枝枝齐整,朵朵匀净”。芽尖和叶尖需拢齐,有锋尖,第一叶微开展仍抱住芽,第二叶柔嫩,叶片稍向背面翻卷。鲜叶摊放6小时左右付制。火青制作之精华在于炭火(火合)干(即炒干)。其炒干技术之精制为其它炒青类绿茶无法可比。

成品茶外形颗粒腰圆,紧结重实,色泽墨绿油润,白毫隐伏,毫光显露。花香浓郁,鲜爽持久,甘甜。汤色嫩绿微黄,鲜艳美丽,叶底杏黄有光泽。

8.霍山黄芽

属黄茶,产于安徽霍山县。因用细嫩芽叶经闷黄工序制成,故称。霍山产茶见于陆羽《茶经》,黄芽为唐代近二十种名茶之一。清朝霍山黄芽为贡茶,岁贡三百斤。可见霍山黄芽盛名数百年。然而历代演变,竟致失传,霍山黄芽仅闻其名,未见其茶。现时的霍山黄芽于1971年创制并恢复生产。

霍山处大别山腹地。霍山黄芽现产于佛子岭水库上游,其中以大化坪的金鸡坞、金头山,上和街的金竹坪,姚家阪的乌米尖所产最佳,俗称“三金一乌”。产区位于深山,泉多溪长,三条河流蜿蜒其中,山高林密。生态环境优越。

霍山黄芽鲜叶细嫩,因山地高寒,开采期一般在谷雨前3-5天,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为标准。采回鲜叶需薄摊以散失表面水分。

成品茶外形似雀舌,芽叶细嫩多毫,叶色嫩黄;汤色黄绿清明,香气带熟栗子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黄亮。

9.祈红工夫

产于安徽祈门县,我国传统工夫红茶之珍品,有百余年历史。祈门原产绿茶,1875年左右,本地人胡元龙考察红茶制造之法,筹集资金改制红茶,并亲往各乡教导茶农。祈门红茶逐渐名声远播,与当时著名的闽红、宁红齐名。现产区扩大到相邻的石台、黟县、东至及贵池等县,年产量5万担左右。祈红工夫以外形苗秀,色有“宝光”和香气浓郁著称。

祈门境内山地面积占九成以上,海拔600米左右,峡谷丘陵地带多开辟为茶园。这些茶园,土地肥沃,腐殖质含量高,早晚温差大,日照时间短,构成茶树生长的天然佳境,酿成祈红特殊的芳香厚味。其中由河流山溪冲积而成许多河洲,其上茶树鲜叶所制工夫红茶品质上乘。

祈门茶树品种众多,以槠叶种为多,含香、味成份丰富,构成祈红滋味醇厚的物质基础。高级祈红采摘,以一芽二叶为主,春茶采6-7批,夏茶采6批,少采或不采秋茶。近30年来,已实行机械化制茶。

祈红工夫成品茶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乌黑泛灰光,俗称“宝光”。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又蕴涵兰花香。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隽永。叶底嫩软红黄。

国外把祈红与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的季条茶,并列为世界公认三大高香茶。国外特称之为“祈门香”,誉为“王子香”。清饮更能领略其香味,加奶后乳色粉红,香味犹存,为英国人所喜。

安徽省茶场历史及发展介绍


安徽省茶场

十字铺茶场国有农垦茶场。位于苏浙皖交界的安徽郎溪县。建于1954年。前身是宣郎广机械农场,1975年改为现名。有茶园约1400公顷,年产干茶2600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国茶场之首。下设分场、茶叶初制厂、精制厂和茶机制造厂,3000米(3上标)的茶叶冷藏保鲜库。以生产各种保绿保鲜名优茶和外销绿茶为主。

九连山茶林场国有农垦茶林场。位于安徽宣州古泉镇。建于1959年。前身是九连山林场,1989年改为现名。有茶园130余公顷,年产茶100吨。下设茶叶队、林业队、初制茶厂和精制茶厂,以生产“绿雪”、“三翠”、“松针”等高档绿茶和烘青、炒青为主。

九连山茶场国有农垦茶场。位于安徽芜湖三元乡。建于1958年。初称地方国营宣城县茶场,1984年改为现名。有茶园约370公顷,年产茶叶1000吨。下设茶叶初制厂和茶叶精制厂,以生产绿茶为主,兼制红茶。产品中有“九山翠剑”等名茶。

广德县茶场国有茶场。位于安徽广德。建于1958年。有茶园150余公顷,年产茶叶200吨。主要产品为烘青、炒青等。

无为县茶场国有茶场。位于安徽无为。1958年兴建。有茶园90余公顷,年产茶150吨。下设茶叶作业区、绿茶初精制联合加工厂和茶叶冷藏保鲜库,以生产绿茶和花茶为主。

屯溪实验茶场国有茶场。位于安徽黄山屯溪区高视铁马庙。建于1939年。原名屯溪改良场,1954年改为现名。有茶园约90公顷,年产茶130吨。设有初精制联合加工厂,以生产“屯绿”炒青茶为主,1991年创制“黄山松针”名茶。

牛头山茶场国有茶场。位于安徽贵池铜山乡。建于1958年。始称安徽省牛头山机耕茶场,20世纪60年代改为现名。有茶园约80公顷,年产茶40吨。设有初制茶厂。以生产外销“祁红”为主,亦产毛峰和炒青等绿茶。

六安市茶场国有茶场。位于安徽六安三十铺镇。建于1958年。原名六安县茶场,1993年改为现名。有茶园70余公顷,年产干茶50吨。下设茶叶队。以生产炒青和毛峰为主。

六安市实验茶场国有茶场。位于安徽六安独山镇。建于1952年。有茶园约100公顷,年产各类茶叶近百吨。下设分场、初制厂和精制厂,主要产品有“黄芽”、“毛峰”、“瓜片”、“兰花”、“皖西绿菊”和炒青等。

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国有茶场。位于安徽东至昭潭。建于1958年。1987年改为现名。有茶园约300公顷,年产茶叶500吨。下设分场和精制厂,生产的主要茶类有绿茶、红茶、乌龙茶和花茶。有国家级和省级良种50余个,每年可供无性系良种茶苗8000余万株。

白米山农场国有农垦农场。位于安徽明光张八岭地区。建于20世纪60年代末。有土地约870公顷,其中茶园200公顷,年产茶70吨。下设茶叶初制厂,主要产品为烘青和炒青。

军天湖农场国有农场。位于安徽宣州寒亭镇。建于1962年。有土地约4700公顷,其中茶园约400公顷,年产各类绿茶600吨。下设农业分场、茶叶初制厂和茶叶精制厂,以生产炒青绿茶为主。

祁门县茶场国有茶场。位于安徽祁门。建于1958年。原名祁门县七里桥茶场。1985年改为现名。有茶园110余公顷,年产茶170吨。下设茶叶生产队、初制厂和精制厂。产品以“祁红”为主。

周王茶场国有农垦茶场。位于安徽宣州杨柳镇。建于1957年。有茶园410公顷,年产茶叶1000吨。下设茶叶队、绿茶初制厂和绿茶精制厂,以生产绿茶为主,兼产红茶和花茶。

泾县茶场国有茶场。位于安徽泾县安吴乡花林白果树。建于1958年。原名国营泾县机耕茶场,1963年改为现名。有茶园100公顷,年产茶200吨。下设茶叶队和茶叶经理部。以生产名优茶“凤毫”、“特尖”及烘青和炒青类绿茶为主。

郎溪县茶场亦称“高架茶场”。国有茶场。位于安徽郎溪飞里乡高架。建于1958年。有茶园约270公顷,年产茶270吨。下设茶叶生产队、茶叶初制厂和茶叶精制厂。以生产外销眉茶和手工内销绿茶为主。

高架茶场即“郎溪县茶场”。

春秋塘茶场国有茶场。位于安徽舒城马家河口镇。建于1962年。前身是舒城蚕场,1962年改种茶叶,改为现名。有茶园约90公顷,年产各类干茶200吨。设有绿茶初精制加工厂,以生产外销绿茶、烘青和茉莉花茶为主。产品中有“舒城小兰花”等名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