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溪:茶业专家齐聚中国茶都 共谋我国茶业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 : 2019-11-30
福建安溪茶叶 六茶茶业 悦山水茶业

福建安溪茶叶。

2017全国茶产业经济研讨会于本月21日在福建安溪成功召开,我国各地的茶业专家,齐聚在中国茶都,共同谋划我国茶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在研讨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三点:一、培养相关人才;二、打造全国品牌;三、调整商业模式。那么,我国茶产业未来该如何发展呢?一起来看看吧。

安溪县县长刘林

21日,第七届全国茶产业经济研讨会暨安溪铁观音发展高峰论坛在“中国茶都”福建安溪开幕。来自全国茶叶界的知名专家,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成员,国家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以及全国各地龙头茶企负责人和各主要产茶区政府领导近500人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茶产业发展之路。

安溪县县长刘林霜表示,当前,正值中国茶产业转型提升、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素有“茶业界达沃斯”之称的全国茶产业经济研讨会暨安溪铁观音发展高峰论坛在安溪举办,“对于安溪茶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茶产业如何与金融资本对接、如何转型升级等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也必将成为中国现代茶业建设的全新起点,有力推动中国茶产业转型提升、跨越发展。”

开幕式上,安溪县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共同加快安溪茶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将方发挥自身拥有的技术人才优势,以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研究开发等方式,助推安溪茶产业发展。

此次研讨会上,经济学博士陈富桥代表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重磅发布了《中高收入群体茶叶消费行为与升级方向》深度研究报告,报告深度解析了中高收入群体的茶叶购买与消费行为特征,通过对这一最有消费实力的群体的分析,揭示未来的消费升级方向,进而提出市场开发与引导策略。

安溪县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业内人士表示,本次研讨会议题新颖,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活动丰富充实,形式新颖多样,纵观茶产业全局,对中国茶产业业态创新和转型升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安溪是铁观音的故乡。2016年安溪涉茶总产值达148亿元,连续8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并以1424.38亿元的品牌价值蝉联中国区域品牌价值茶叶类首位,安溪入选2017年“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安溪铁观音,好喝一声轻”的品牌口号响彻大江南北。

近年来,安溪县委、县政府在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安溪经验”、“安溪样本”,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次研讨会期间,安溪打造茶庄园,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八马茶业转型发展的经验在会上进行交流,为与会人员贡献了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锦囊妙计,引起与会专家、学者、企业家们的共鸣。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政府、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承办。

Cy316.com延伸阅读

我国茶业应走精深加工之路


我国的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但茶业的总产值和茶叶附加值并不高。专家认为,要想做大做强,我国茶业必须走以精深加工为核心技术的产业化之路,才能提高我国茶叶的附加值、推动茶业快速、健康发展。

据专家介绍,我国目前有近1亿茶农,大多以传统的方式经营茶业,名优茶的产量十分有限、销售范围不大,其规模也无法做大。

据了解,精深加工是现代茶业区别于传统茶业的关键要素,是现代和传统的分水岭。精深加工企业型的优势在于经营者的管理水平高、具有现代意识、能把科学发展观引入茶业,能将现代信息技术、高科技加工设备、生物技术应用到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和销售的整个产业链之中。目前,茶叶深加工品包括抹茶、茶粉、茶叶提取物、茶保健品、茶浓缩汁等,还能以茶叶深加工品为原料,生产其他多种食品。

福建仙洋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率先从事茶浓缩汁和茶粉生产的企业。据仙洋洋公司董事长周邵迁介绍,该公司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超微粉碎、超滤、反渗透等技术,制作的茶浓缩汁和茶粉可以溶于水中和直接添加到食品中,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速冻食品、奶制品、豆制品、冷食、饮料、功能性食品等诸多产品中,如茶冰淇淋、茶酸奶、茶糕点等。使用鲜茶叶为原料直接加工浓缩汁,可以使茶叶中的诸多有效成分和香气物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加之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茶浓缩汁已广泛应用于茶饮料生产。

发展茶浓缩汁和茶粉加工业,可以提高茶农的经济效益和茶叶的附加值。制作茶浓缩汁和茶粉不需要使用数量稀少、价格很高的早芽,所用的茶叶可在春秋两季采摘,增加了原料茶叶的供应量和供应期。在制作名优茶的过程中,茶农往往只采芽头,大叶(茶叶)没有充分利用,大型茶叶深加工企业可以使用机械设备采摘和加工茶叶,大大提高其附加值。此外,茶浓缩汁和茶粉便于保存和运输,有利于茶业规模的扩大。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茶叶总产量虽高,但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茶业强势品牌。发展茶叶精深加工业可以培育出年产值达几亿、甚至几十亿元的龙头企业,有利于打造出茶业强势品牌。有关专家指出,我国有着丰富的茶叶资源,通过精深加工技术的不断应用,我国有望成为茶浓缩汁和茶粉等茶叶深加工产品的主要产地。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叶的发展


随着安溪铁观音名扬天下,全国各地茶叶经销商也纷纷选择经营安溪铁观音。而非安溪人要经营销售安溪铁观音,如何方便、快捷批发到远隔千里便宜正宗的安溪铁观音是赢利与否,经营成败的关键。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农业考古》杂志社泉州办事处,泉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福建电子商务平台为全国各地销售安溪铁观音的茶叶经销商搭建一个很好的桥梁,很好解决非安溪人经营安溪铁观音货源采购困难的瓶颈。福建汇集了各铁观音主产乡镇的茶农、茶叶企业100多家到网上开店,为全国各地茶商提供各种不同等级、各种不同韵味价格的安溪铁观音,供各地的茶商、消费者选购,这不仅缩短茶叶销售流通周期,同时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价格自然也就便宜。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的迅猛发展,全国各大城市一座座茶都、茶城、茶叶集贸市场纷纷落成了,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茶叶批发、茶叶销售队伍行列,有的城市茶叶市场比菜市场还火爆,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茶叶经济热潮。

据福建交易数据统计,58%茶叶批发到全国各大茶城,从今年销售情况看,各大茶城经销商通过商城网茶叶批发数量又有了大幅度增长,安溪铁观音通过网络直销到全国20几个省市、自治区消费者,直销到全国50多个大小茶城经销商。其已成为安溪铁观音销全国各地茶城,乃至全国各地铁观音消费者的一个网上大茶都,也成为全国各地茶叶经销商采购原产地安溪铁观音的一个方便、快捷、安全的新渠道。

五大迷思对中国茶业发展成了阻碍


以下大迷思的存在,对中国茶业发展形成了严重阻碍。中国茶业的长足发展与提升,有赖于破除目前这五大迷思,从根本上重新审视茶叶产品的核心内涵,以健康为根本出发点,以文化作为辅助动力,在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的有效引导下,通过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重新构建产业标准,打造强势品牌,促进产业整合和规模扩大。迷思之一 一盘散沙

如果你想知道中国电视产业规模,你不难找到一个机构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数字;如果你想知道中国大米产业的规模,你也不难得到相对准确的数字。但如果有人想知道中国茶业目前规模有多大,那可不是件容易事。一盘散沙的中国茶业,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行业管理机构的散;第二,市场参与主体的散。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茶业的种植与加工、国内流通和对外出口分属于农业部、供销合作总社和原外经贸部,呈现典型条块分割之势。作为目前已完全市场化的一个产业,国家主要通过脱胎于政府机构的若干协会来进行行业管理。但由于缺乏一个集中和权威的行业管理机构,中国茶业目前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和必要的引导。

中国茶业目前高度分散。在最近发布的“2007年中国茶业行业百强”中,行业最大企业目前经营规模仅为11.6亿元人民币,行业前四家的累计销售额仅为30亿元人民币,行业前四十家的销售额仅为105亿元人民币。相比联合利华的LIPTON的近30亿美元销售额,差距之大毋庸赘言,市场参与主体的分散可见一斑。

迷思之二 小打小闹

中国茶业一直比较热闹,但基本都是小打小闹。试问,有多少茶叶企业具有较为先进的现代化生产设备?有多少茶叶企业投入了资金进行研究与开发?中国茶业出现过多少较有影响力的营销推广活动?资金实力有限、工艺设备落后和营销观念落后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导致中国茶业很难走出国门进行较有影响力的营销推广,很难在国内进行较大力度的广告宣传,很难进行实质性的工艺革新与新产品开发。见得多一些的,无非也就是人气不高、规模不大的各式类似业界联谊的“博览会”,近乎噱头的“茶王”拍卖和支口铁锅炒茶叶!

迷思之三 杂乱无章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茶业从出口导向型转向通过大力发展名优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这应该说是中国当代茶业发展中的拐点。从那时起,中国茶业尤其是国内市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名优茶成为国内市场的主流。但名优茶注重外形、强调手工、强调原产地的特点,使得中国茶业从此也快步进入了一个缺乏“标准”的时代,使茶叶产品长时间停滞在初级农产品层面而无法成为工业化产品。对外形差异的注重和追求,阻碍了现代化制茶机械设备的应用;对手工的依赖,导致品质一致性的保持;对“正宗”和“文化”的过度强调,导致炒作成风和弄虚作假泛滥。缺乏标准的中国国内茶叶市场,怎一个“乱”字了得!此时,卖茶者几乎都成了“王婆卖茶”,而买茶者则往往是面对明目繁多的各类茶叶一头雾水无从选择。最近两年的普洱茶市场无疑是对这一迷思从另一角度的最生动注解。

迷思之四 因循守旧

中国茶业是个传统产业。传统一词,表明的是世代相传的悠久历史,但这不应成为因循守旧的代名词。中国茶业在产品形态、消费方式、营销理念、销售渠道等多方面的创新性都显得不足。比如,除了泡饮外,是否可以大力研究“吃”茶?除了通过批发市场、茶庄和商超等渠道销售外,是否可以大力开拓宾馆、饭店、会议和电子商务等渠道?

迷思之五 主次不分

说到茶叶起源,几乎都会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说起。虽然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估计很多人都忽略了这句话里所传递的关于茶叶的核心价值——保健功效。实际上,茶叶从其最初被发现和利用至今,最主要是作为一种介于药品和普通食品之间的物质而存在,其各种保健功效已经和正在不断为现代科学研究所验证和揭示。也即,茶叶产品的核心价值应该是健康,而文化则是千百年来不断附着在其上的东西。笔者无意否定茶文化对于传承文明和陶冶情操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只是认为健康作为茶叶产品的根本内涵应在消费中居于主要地位,而文化只能是补充(虽然在特定时间或场合可能被突出强调)。而即便是谈茶文化,也应更加注重其精神层面的内涵,而不应仅仅简单的茶艺表演动作或者讲述一些根本无从考证的故事。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中国茶业普遍存在将“文化”摆在高于“健康”之上的现象,导致中国茶叶价格居高不下、过度包装和以文化之名故弄玄虚甚至坑蒙拐骗,而鲜有企业致力于通过普及和传播茶知识、告诉消费者如何通过合理品饮促进身体健康来扩大市场。

中国茶叶行业是个比较奇特的行业。说它奇特,是因为这个行业存在着太多让人“看不明白”的现象。比如,中国作为世界茶叶的发源地,却很长时间里“茶园面积世界第一,茶叶产量世界第二,茶叶出口世界第三”——虽然在2006年中国以102万吨的年产量夺回了世界头号产茶国称号;作为 茶叶名列“开门七件事”之一的国度,中国人均年茶叶消费量仅列全球第30位左右,远远落后于同为茶叶生产与消费大国的印度;作为茶叶生产与消费大国,中国长期以来有名茶但无名牌,茶叶企业众多但缺乏真正龙头;作为一种食品,中国茶叶长期以来游离在食品加工管理规范的边缘;作为一种具备丰富文化底蕴的商品,中国茶叶很多时候严重依赖于一些神话传说或者过度包装以体现其“内涵”。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福建安溪--铁观音


鉴别铁观音是一项高深的学问,安溪著名茶师和老茶农观形闻香即可鉴别茶叶优劣,道行高者甚至能品断此茶产何地何村、几年生茶树,特点突出者还能品味出自何名茶师之手。外行人品饮铁观音可从"观形、听声、察色、闻香、品韵"入手来辨别茶叶优劣。

观形: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听声:精品茶叶较一般茶叶紧结,叶身沉重,取少量茶叶放入茶壶,可闻"当当"之声,其声清脆为上,声哑者为次;察色:成品茶色泽鲜润,带砂绿色,红点鲜艳,叶表带白霜。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清澈,茶叶展开后叶底肥厚明亮(铁观音茶叶特征之一叶背外曲),具绸面光泽,此为上,汤色暗红者次之;闻香:精品铁观音茶汤香气浓馥,其独特香气芬芳扑鼻,且馥郁持久,令人心醉神怡。品韵:古人有"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之妙说。细啜一口,舌根轻转,可感茶汤醇厚甘鲜;缓慢下咽,韵味无穷。以上种种,正是安溪铁观音之魅力所在。

另外铁观音的茶艺别具一格,自成一家。首先,必须严把用水,茶具,冲泡三道关。"水以石泉为佳,炉以炭火为妙,茶具以小为上"。

茶艺按其程序可分为八道:

白鹤沐浴(洗杯):用开水洗净茶具;

观音入宫(落茶):把铁观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悬壶高冲(冲茶):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使茶叶转动;

春风拂面(刮泡沫):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

关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

韩信点兵(点茶):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里;

鉴赏汤色(看茶):观赏杯中茶水的颜色;

品啜甘霖(喝茶):乘热细啜,先嗅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嗅,浅斟细饮。饮量虽不多,但能齿颊留香,喉底回甘,心旷神怡,别有情趣。

发展茶业的阴谋


发展茶业的阴谋

2月28日,岳阳市召开了2019亿茶叶产业促进会。2019年岳阳市相关领导、企业代表和湖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齐聚一堂,共同发展岳阳茶业。会议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跃平主持。坐在主席台前的有市委副书记陈艾琳、副市长李激扬、政协副主席方正琦、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肖奋斗、前副市长兼市政府巡视员郭正初。湖南茶叶技术系统首席专家、省级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鲍晓春、中国茶叶商学院常务副校长欧阳道坤应邀出席。

促进岳阳亿元茶产业发展

会上,李激扬汇报了岳阳茶业的工作,并对2019年岳阳茶业的发展做出了安排。他指出,2019年是岳阳黄茶战略合作深化的一年,也是实现“113”目标的关键一年。岳阳茶业发展应严格遵循优质发展的要求,积极落实“135”基本理念,遵循岳阳黄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突出重点,补短板,夯实基础,确保茶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他要求在突出基地建设和园区建设、促进“集约化”发展、突出技术突破和产品研发、促进“标准化”发展、突出龙头培养和人才招聘、促进“规模化”发展、突出规划、包装、宣传和推广、促进“品牌化”发展、突出连锁延伸、连锁补充和产业整合、促进“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推进岳阳亿元茶产业和“岳阳黄茶镇”品牌建设。

强化“岳阳黄茶”的公共品牌

岳阳是中国著名的重点茶叶产区。它是中国最大、最集中的黄茶产地。黄茶年产量为7.3万吨,占全国黄茶总产量的55.5%。岳阳与四川雅安、安徽霍山一起,占据了中国黄茶90%的市场份额,被誉为中国黄茶之乡。黄茶产业是岳阳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扶贫、农业和富农的支柱产业。被列为岳阳市政府重点发展的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

会上,肖传国努力撰写了题为《岳阳黄茶产业发展战略思考》的专题报告,为岳阳黄茶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肖教授说,2019-2025年是岳阳黄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坚持“转型、升级、创新、重塑”的发展理念,强化“岳阳黄茶”公共品牌,扩大“岳阳黄茶”产业规模,努力实现“100亿综合产值、10万员工、30万亩优质基地”,培育1亿多家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岳阳黄茶”公共品牌知名度,使之在全国范围内回荡。商业报纸综合

福建安溪名茶有哪些


我们常喝的茶当中有很多茶都是产自福建安溪名茶的,现在我们就看爬坡福建安溪名茶都产有哪些吧。

福建安溪名茶有哪些

1.福建安溪六大名茶

1)福建安溪名茶是一个产茶的地方,这个地方是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的,所以说福建安溪这个地方是出产很多名茶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福建安溪的六大名茶都有哪些吧。

2)福建安溪名茶当中有福建安溪的铁观音、福建安溪的黄金桂、福建安溪的本山、福建安溪的毛蟹、福建安溪的梅占、福建安溪的大叶乌龙,这些名茶都出自福建安溪,福建安溪这是一个拥有极为自然的大自然的环境,这里的,茶树资源十分丰富,在这里的茶树品种就有五十多个。

2.福建安溪名茶的特色

1)福建安溪的铁观音是乌龙茶中之极品不单是全国名茶,而且还是世界名茶。,福建安溪黄金桂(黄旦)是一种极品茶,有着“一早二香”的独特品质,早在1985年就已被评为全国名茶。

2)本山和与铁观音相近似。毛蟹有一种香气清高,梅占也有一种香气,而大叶乌龙也是大受欢迎的一种茶。

中国茶业的黄埔军校在哪里?


1932年冬,上海商检局技师吴觉农,一袭布衣,一只皮箱,孤身前往地处安徽祁门平里村的安徽省立茶业改良场(后改名为祁门茶业改良场)接任场长。

一路上,山高林密,交通闭塞,吴觉农吃尽了苦头,还遭遇了土匪打劫、野兽出没等危险。

真正让他痛心的是沿途祁门茶区的荒芜。曾经让欧洲王室贵族趋之若鹜、奉为奢侈之物的祁门红茶,成了当地农民眼中不值得重视的事物,也就是房前屋后种上几株,有贩子上门,就摘些叶子做成半干的茶胎换几个铜板。

这其实也在意料之中。1930年,吴觉农曾比较过中日茶园收入,数据显示,每亩收益能相差十倍!

仿若山河破碎下中国社会的缩影,自英国、日本加入国际茶业版图,开始机械化制茶后,华茶处境便江河日下。

有志之士为复兴中国茶业奔走呼告,要改良,要培养人才。1930年吴觉农在《改良中国茶叶刍议》中呼喊道:“吾人宜从速设法补救,以利国利民。……俾茶商日臻兴旺,与他国竞争,占为首席,谋国际上贸易之发展,愿国人共勉之!”

怀抱着同样的理想,吴觉农、胡浩川、冯绍裘等一批茶界泰斗式专家学者从五湖四海汇聚于祁门茶业改良场。在烽烟四起国土沦丧的阴霾下,他们苦守着崇山峻岭中的“试验田”,发轫无数巅峰之举,为中国茶叶机械化生产趟路,同时为中国茶叶科技培养了大量人才。

祁门茶业改良场的前身是“国字头”的北洋政府农商部安徽模范种茶场。筹建于1915年,是中国最早的茶叶研究机构。首任场长是曾在光绪年间考察了南洋诸国茶业的陆溁。

陆溁在1905年时就曾提醒过:“中国红茶如不改良,将来决无出口之日。”当时,世界各大产茶国为了提高茶叶竞争力,都利用了政府的力量,对茶叶进行了大量改革,采用了现代的机器生产和规模性茶叶生产机制。而中国却仍采用传统手工技艺制茶,不仅单产低、生产效率低、成本高,而且产品品质不稳定。

尤其是祁门红茶,因为工序复杂精细,手工制作更使得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奢侈的消费品,销售逐渐陷入困境。

不过,到了1915年,祁门红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大奖章”一枚和“金质奖章”两枚后,人们心中复兴华茶的希望重新被点燃,也坚定了农商部改良茶叶的决心。

农商部模范种茶场的地址最后定在安徽祁门平里。这里有个小插曲,事实上,最早使农商部注意到祁门的是英国人,他们首先提出要在祁门设茶场的要求。

英国与中国红茶有着奇妙而深切的渊源。英国人在18世纪后半期就饮茶成风,为此大量白银哗啦啦往中国流。而后他们通过不懈地“努力”,盗取中国茶种,偷学制茶技术,在印度成功开发出大吉岭和阿萨姆两大红茶产地。到1903年,英国人消费的茶叶中由4%来自印度增加到59%,而中国茶在世界销售量的比率却下降到10%。一消一涨间,是中国外汇收入的大幅减少。

有两大茶园傍身,英国竟然还要在中国设茶场,不得不让人起疑心了。

英国人看中的祁门,就是祁门红茶的原产区安徽省祁门县,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茶区,祁门80%的茶园分布在海拔100-350米的森林茂密的丘陵盆谷之中,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早晚温差大,常有云雾缭绕,是茶树生长天然独特的好环境。

虽然当时还没有茶叶“小产区”的概念,不过英国人定是看中了祁门好山好水的与众不同。好在当时虽然时局不稳,但农商部的官员到底不是傻子,果断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并决定由陆溁到祁门设场。

1916年初,模范种茶场正式开启,陆溁紧锣密鼓组织人收新茶,用机器直接精制输出茶叶,代替传统的手工制作,并称其为“开中茶自来未有的创举”。

彼时的吴觉农还是浙江省中等农业技术学校的一名学生,对茶叶兴趣浓厚的他,在2年前,17岁时刚把自己名字“荣堂”改为了“觉农”,立下振兴中国农业的大志。

谁也想不到,在往后的十多年里,由于军阀混战,经费断绝,种茶场工作时断时续,还被降格为省立茶叶改良场,陆溁的成果付之流水。吴觉农却成了从日本留学归来的茶叶技术专家。

1932年的冬天,奉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之命,吴觉农前来祁门救场。他带领团队,整老茶棵,辟新茶园,组织茶农搞运销合作社;又通过多方争取,获得了数万元科研经费,购置了一大批设施和机械,将之前口口相传的手工制茶改变为工业化的机械制茶。

到1934年,吴觉农因出国考察离开改良场时,茶叶复兴正在成为现实的美好图景:制茶机械成功投入生产;合作社大受欢迎,并推广到全国;改良场也复归国家队,当年7月改由全国经济委员会、实业部、安徽省政府合立,更名为祁门茶业改良场。

1934年9月,吴觉农离开前,力邀他的老搭档、上海商检局茶检室技士胡浩川接任改良场场长。

也许是日本留学生涯的影响,胡浩川做事情认真而执着。据说他与人道别时还是行日本之礼:大弯腰,双臂低垂,仰面微笑。

他对制茶尤其是制功夫红茶也是认真琢磨,每个步骤都一连串地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与应用推广,后人时常传唱的《天下的红茶数祁门》就是胡浩川编写的。

上任后,胡浩川首先果断将改良场总部迁至县城,而后一直致力于从种植到制作祁门红茶的规范化、科学化、工业化,并将这些工艺上的改革向茶农推广。

《祁红怎样做法》《祁红毛茶怎样复制》《红茶怎么看法》等关于祁门红茶的基础知识读本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推广到茶农手里的。

更大的改变从1936年开始,改良场引进制茶机器,开始实验机械制茶,以前无古人的胆识向近百年的制茶方式挑战。

当时国内对制茶机械化尚存在分歧,许多人心存疑虑,甚至有反对声说:“机器制茶一定要沾染铁锈和机油气味,高温快速机烘的红茶得不到祁红特有的芳香。”

但胡浩川认为机械化才是大势所趋,坚持从国外引进了机器设备,开始着手祁红的机械制作实验。

当年的技术员冯绍裘回忆此事时,感慨万千:

“1936至1937年,我调任祁门茶叶改良场任技术员,专搞祁红初精制实验工作。该场先后由日德购进大型红茶初制揉茶机和烘干机两种,以供机制红茶实验示范推广之用,提高祁红质量。”

一开始,机器的脾性让人很难掌握。在1936年春,改良场第一次使用台湾大成式揉捻机时,因为配备散块筛分机,需要两三人来散团筛分,竟手忙脚乱。而在第一次使用烘茶的时候,竟把红茶烘焦了,造成了很大损失事故。

然而经过不断地坚持实验,最终收获了令人惊喜的结果。1936年春,改良场成功试制出红毛茶四五千斤,精制装箱运往上海试销,经中外茶师品评,认为其做工、叶底、水味、香气等在祁红中均称上乘,比当年祁红的最高售价还高出了110元。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令全国茶叶复兴人士大受鼓舞的事情。吴觉农特意在《国际贸易导报》上撰文称,“祁门茶业改良场今年开始大量生产红茶问世,形式整齐,色味俱绝,叶底明净,茶身清洁,售价之高,开最高纪录。计头批售价达275元,二批达240元,三批90元,甚至夏茶售价达170元之谱。”

1937年春,改良场精制的祁红在上海又大受欢迎,有外商甚至表示:“这样的祁红,有多少要多少!”

对于祁门来说,用工业化的方式制茶,意义不仅仅是工艺规范,更重要的是在市场上,对于祁门红茶降低成本和增加产量有巨大的帮助。祁门红茶以往流失的那些海外销售,只有大规模的机械生产方能弥补回来,而海外巨大的需求量,也只有机械生产才能满足。

正因为有了机械生产,抗战期间,祁门红茶的一度繁荣,成为国民政府“用外汇换武器”的重要助力。

1936年,茶叶产地检验监理处在上海登报公开招考茶叶产地检验技术人员训练班学院,考生录取后,立即赶在茶季,送去祁门茶叶改良场学习。

从那以后,几乎全国各种茶叶技术专业人员培训班,都以祁门茶业改良场作为训练实习的基地。

祁门茶场有时也与政府合作,在农闲时,举办制茶训练班,招收祁门附近茶农,施以浅简训练。

改良场自己也有训练班,都是“名师”亲自上阵授课。1936年10月的一次训练班,胡浩川主讲红茶精制技术,冯绍裘主讲红茶初制和茶叶审评,庄晚芳主讲茶树栽培技术。他们所讲,不但精辟、科学,而且有独到之处。在实际工作上,既有许多同志现场示范,又有专家亲临辅导。因此学习进度快、扎实、质量高。

随着改良场名声大噪,各地茶人无不以出身改良场为荣,乃至改良场成为一种品牌。连外国专家也来此参观考察,仅20世纪30年代中期,就有日本著名茶叶专家山本亮博士、中英茶叶公司英籍顾问韦纯,以及苏联驻香港的茶叶专家等到过改良场。

不少茶厂的早期工人和管理人员,都到祁红茶区受过培训。而不少现代著名茶学“大师”,都是从祁门走向全国的。

在祁门之前,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走出过如此之多的茶叶大师。

吴觉农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任农业部副部长兼中国茶业公司经理。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业专业,又在福建武夷山麓首创了茶叶研究所。被誉为“当代茶圣”。

胡浩川,首创“茶艺”一词,著有《浙皖新安江流域之茶业》《天下红茶数祁门》等珍贵著作,被誉为“茶叶大师”。新中国成立,任中国茶叶公司总技师。

庄晚芳,改良场的茶树栽培权威,留下条播密植、等高梯形、之字山路三大创举,被誉为“茶树栽培之父”。

冯绍裘在抗战爆发后,疏散去云南,创红茶成功,成为滇红之父。

此外,还有范和钧、陈兴琰、徐楚生、刘淦芝、陈观沧、钱梁、汪瑞琦等大家,不胜枚举。

不爱人间富贵花,只采平凡快活茶。

这是胡浩川的诗句,也是那一代茶人精神境界的写照。

“二战”爆发后,祁红外销受阻,形势急转直下。改良场无法开展工作,奉命进入保管时期。

在留守改良场的陈观沧的记忆中,这段日子极为艰难:“我们有事,经常由平里去祁门总场,沿途均是崇山大岭,虎豹伤人,时有所闻。有一日,我随茶场数人同往祁门城,转过几个村落,进人大山冈,在山脚边,已有多人等候结伴过冈。有人告诫,结伴过冈以午时为好,山上茅草丛中,猛虎打盹,人近虎旁,只要屏气速行,可渡险关。因此,我们效此法过关,屏气、轻步、疾行、眼亮、耳灵,一闻风吹草动,冷汗直冒,似有临生死搏斗关键时刻之感。”

这样的艰难处境下,胡浩川以“个人不离场、工厂不荒废、茶园不生荒”自励,号召职工克服种种困难,以茶养场,一面自产经营,一面与茶农联营制茶。把未来茶叶复兴的火种,顽强保持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如今,改良场的时代已成历史,茶界大师们砥砺前行的故事却影响至今。培养了大量茶业人才的祁门茶业改良场,可谓是中国现代茶业界的“黄埔军校”,它的意义已经超过茶叶史范畴,而是见证了中国近现代有识之士实业救国理想。

福建安溪:标准的有机茶


其实有机茶没有特定的产品标准,它只是在各企业采用的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了要开展有机茶种植和加工所必须遵守的规定和产品指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99年制定了有机获颁证标准,通过专家审定后于1999年9月份正式发布,并据此开展有机茶颁证工作。目前,浙江省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组织专家制定了有机茶浙江省地方标准,标准代号DB33/T266-2000,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任局于2000年2月18日发布,3月28日起实施。

上述有机茶标准有如下要点:

(1)向茶叶行业引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关于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的基本准则。标准是依据IFOAM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参考欧盟等国以及我国有机食品标准及绿色食品标准,结合茶业特别是我国茶叶行业的实际而制定的,使我国有机茶的生产与开发等有了一个基本的依据。

(2)规定了有机条生产的生态环境、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草害治理以及茶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因此标准看起来更象是指导有机茶生产和加工的技术规范。

(3)规定了有机茶的产品标准,特别是对产品的卫生指标有效高的要求。

(4)规定了有机茶认证机构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开展有机茶认证过程必须逐循的程序。

安溪县:大力发展茶业 助推扶贫工作


在安溪县,一直大力发展茶业,来助推扶贫工作,如:茶企们建设专门资金用于茶业建设以及精准扶贫行动,通过举办“十佳党员制茶能手”等活动加深党员与贫困户联系。不仅如此,茶农们还积极提升自身制茶技术造出好茶,实现脱贫致富梦。

学习制茶

提高制茶技能脱贫

在今年安溪县举办的首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上,来自安溪芦田的杨连波进入20强。杨连波就是一位贫困户。

据杨连波介绍,他家三代人住在祖宗留下的老房子里。这除了因为他家住在偏远山村交通不便外,更因为前几年他制茶的水平还比较低。为了提高贫困户的茶技,去年,在第二届党员制茶大赛上,芦田镇派了一个老党员制茶高手手把手教他们做茶。今年,芦田镇的制茶比赛又有原国营芦田茶场的老茶师对他们结对帮扶。他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虚心请教。在他们的指导下,他的制茶技艺有了很大的进步,先后获得安溪县第二届十佳党员制茶能手大赛三等奖、芦田镇制茶比赛第二名的成绩。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他的铁观音制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今年,他做的铁观音毛茶一斤也比往年多卖了二十元。他始终坚信:只要用心做好茶,就一定能摆脱贫困。他做到了。

安溪茶企

企业成立基金积极捐款

在扶贫路上,安溪茶企也在行动。

去年,华源茶业合作基金在安溪成立。这是国内首支茶业合作基金。据介绍,华源茶业合作基金由安溪华源茶业筹资设立,从当年起,连续3年,华源茶业每年出资50万元,组成专项基金。基金主要有两个用途:用于支持产茶村、专业合作社、茶农,强化茶园基础管理,实施科技兴茶,坚持传统制茶工艺和国家标准,贯彻执行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规定,构建茶叶质量全程保障体系;参与“百企联百村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开展技术扶贫、资金扶贫、产销合作扶贫。

双格村村主任高艺峰介绍,双格村是省级重点扶贫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33户89人。该笔捐款将全部用于村里教育扶贫,包括村小学软硬件建设和贫困学生扶助计划等。

高艺峰告诉记者,门票助力扶贫只是个突破口,双格村将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带动村民发展农副产品、餐饮等服务业,为双格村脱贫提供更好发展条件。

党员制茶

党员投身茶业扶贫

党员帮扶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去年10月份,安溪县在芦田镇山国饮艺生态茶园举办第二届“十佳党员制茶能手”评选活动。在探索以茶富民、以茶强县的发展路上,安溪县坚持以“一叶”带“百业”,把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与促进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精准施策、发力,带领广大茶农脱贫致富。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相结合,采取党员与贫困户结对,理论测试、专题研讨与技能考评结合的形式,举办“十佳党员制茶能手”评选活动,目的就是要通过活动,评出一批“党员制茶能手”,以赛促学、以评促做。同时牵线搭桥让党员制茶能手与贫困户结对联系,形成“党员人才+贫困户”的有效帮扶模式。活动期间,参评党员与贫困茶农签订帮扶协议、山国饮艺生态茶园与贫困茶农签订劳动就业意向合同等。

安溪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在推进产业扶贫上,广大党员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带头传承传统制茶技艺,同时帮扶贫困茶农制好茶、卖好茶。

从小罐茶说起,谈谈中国茶业发展的五大趋势!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午后来上一杯中国热茶是一件多么令人愉悦的事情。但是现在随着茶叶市场的发展,各种茶叶品牌林立,对于不懂茶的新手来说,在如何挑选好茶上可谓是面临诸多考验。在种类繁杂的茶叶品类及价格面前,因为不懂,也没有标准可供参考,心里总是没个底。或是因为此,很多人纵然想喝茶,也就作罢了吧。多么平常的想法,或许这正是茶叶消费的核心痛点所在吧,值得茶企思考和突破。

小罐茶

从小罐茶说起

由以上说起的茶叶消费的痛点及茶业的发展,便不由想起最近做地风生水起的小罐茶。小罐茶自从上市便在行业内引起了一场风暴,受到茶叶行业及饮茶者的极度关注。旁观者也从开始的鄙夷不屑挑剔,发展到了今天的不得不承认其营销的成功,以及其所给予的传统茶叶行业的一记重拳和带给传统茶人的一些思考。

小罐茶从开始就明晰传统茶业的“品类众多、产品繁杂、价格杂乱、过于传统、标准确实”等现状,所以产品的创意定位直奔主题而去。以八大名茶品类的名茶非遗传承人作为背书,直接以“小罐茶、大师作”作为诉求,来树立小罐茶的产品品质。同时,标准化的产品、价格、规格以及大规模的广告传播,树立品牌形象的同时,也给了消费者一个标准化产品的价值参考。同时,小罐茶大气、轻奢、时尚的包装直接切入茶叶最核心的市场:茶礼市场,定位于高端商务礼品茶,并直接点明“总裁办公室的待客茶”的定位。与此同时,还强化产品细节,注重消费体验等,紧紧围绕消费者来做文章。

中国茶业发展五大趋势

有人说,我家的茶比小罐茶好喝多了,那又如何?就如很多酒厂说,我们的酒比茅台品质不差,那又怎样,茅台就是茅台。小罐茶与茅台现在还不可相提并论,但是,从它比其他茶企早迈出的这一步看,不仅值得茶企好好思考,也可以看出茶业发展的几大趋势和方向。

趋势一:茶企品牌化

我们可以轻松的说出“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等茶叶品类及核心产区,却很难想起哪个茶叶的品牌名称,这就是茶叶行业“有品类无品牌”的典型而突出的现状。随同消费者品牌化消费需求的强化,以及小罐茶等茶企对于茶叶品牌的锻造及对于茶叶行业的不断搅动,必然会推动茶叶企业意识的转变及对于品牌的重视,同时也必定会推动整个茶业的品牌化发展进程。

茶企如果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趋势二:产品标准化

小罐茶就是产品标准化的典范,标准的规格、标准的包装形式、标准的价格,正是这些标准化的要素,让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不用因为价格的高低、品质的优劣而疑惑,不会因为对于价格、品质没有参考标准而担心自己被欺骗。因为它是标准化的产品,它有着统一的标准、级别、价格,让消费者消费中有了价值参考。同时也让收礼人知道礼品的价值所在。礼品的价值共识是送礼过程中最先考虑的,因为它是社交工具,关乎着送礼人的面子。

与此同时,产品标准化不仅可以解决价值共识的问题,同时产品卫生、饮用过程体验等也必须通过产品标准化要解决的问题。

趋势三:包装时尚化

是年轻人不喝茶吗?数据显示,大多年轻人是了解茶叶的健康价值,同时也有喝茶的意愿,对于喝茶并不排斥,只是茶企没有给予年轻人喝茶的理由。茶叶企业根深蒂固的思想和运作思路,让他们固守着茶叶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而难以突破自我,他们太过于固守自我,而忽视了消费者到底想要什么。

我们以往经常看到的茶叶包装大多要不是奢华富丽的礼品盒,要不就是自饮散茶的毫无个性及品质感的包装,而随同消费者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产品品质、追求格调化,喜欢与自己个性相吻合的产品格调。在产品包装上则追求时尚化、简约、有格调且具有品质感的包装。同时,随同大家环保意识的加强,包装设计一定要考虑环保需求。

因此,茶企一定要跳出固有的思维,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来打造消费者喜欢的产品。

趋势四:消费便利化

想一想,为什么很多人有喝茶的想法但却一直没有行动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买茶便利性不足。传统购茶的场所一般停留在茶城或茶叶专卖店,除非是购买礼品送人,不然单单为几两茶叶跑一趟茶城总觉得有点不值当,当然很多老茶客是会为了茶叶而不辞辛劳的,但是很多潜在消费者或是偶尔喝茶者,迈出这一步都比较艰难。近几年,电商平台的崛起,使得茶叶消费有了新的销售渠道,解决了很多自饮的问题,但是依旧不能达到快消品的随处购买的便利。

而茶叶要想走进年轻人或是说更多群体之中,那么一定要解决消费便利性的问题,当然,电商渠道是必不可少的,而快消品的核心渠道例如商超、便利店等渠道,则是茶叶便利化进程中必须攻克的渠道。当然,茶叶消费便利化是大势所趋,但是这个过程一定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企业们的共同努力。

趋势五:注重消费体验

小罐茶那个著名的撕膜师其实就是对于消费体验的优化与锻造。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消费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他们可以通过企业在产品细节、服务过程中感受到企业的诚意与付出,因此而对企业产生好感及信任,从而形成品牌忠诚。

消费体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企业从理念、运作思路、服务体系等各个细节系统构建并长期坚持的事情,尤其是茶叶企业在品牌化、标准化的进程中,不仅仅要注重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体验,更要打造茶叶快消化产品的美好消费体验,这是必然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