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县:调整茶叶产业结构 增加优质茶叶产出

发布时间 : 2019-11-30
茶叶 茶叶与茶叶的区别 茶叶主要消费茶叶对美容

茶叶。

秀山县处在大山深处,虽然经济远比不上县城,可是独特的生态环境,是上好茶叶的孕育之地。该县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出产的猛洞茶就曾被列为贡茶,由于茶叶品质十分上乘,当地更有“斗米换斤茶”的说法。近年来,秀山县更是把“调整茶叶产业结构,增加优质茶叶产出”作为发展的方向,茶农们的钱袋子慢慢地鼓了起来。

秀山县

进入九月,张茂华开始忙碌起来。每天天一亮,他就背上竹篓赶往茶山采摘鲜叶,一直忙到傍晚时分。

今年63岁的张茂华是重庆秀山县峨溶镇峨溶村村民。他告诉记者,该村从2009年开始种植茶叶,2013年引进重庆皇茗苑农业开发公司,从事茶叶种植和加工销售,目前已发展茶叶4000余亩。

记者在秀山峨溶镇大坪茶叶基地看到,漫山茶树层层叠叠,长势喜人。重庆皇茗苑农业公司总经理刘国军介绍,茶叶种植带动了当地400多户村民增收。

峨溶镇是秀山县茶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秀山地处武陵山腹地,是重庆市最大的茶叶基地县,也是重庆市3大茶叶综合示范区之一。秀山县农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该县茶叶种植面积9万亩,覆盖全县16个乡镇55个村,带动农户1.2万户。

秀山县

“选择将茶叶作为特色产业进行培育,秀山县委、县政府是经过调研分析的。”秀山县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一方面,秀山地处武陵山腹地,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具备茶叶生长所需的土壤、气温等自然条件;另一方面,秀山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末年,秀山所产“猛洞茶”就被列为贡茶,并有“斗米换斤茶”之说。

近几年来,秀山县把茶叶产业发展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对于秀山茶产业来说,“调结构”就是调整茶树的品种结构和茶叶产品结构。秀山县农委产业科科长龙云辉说,秀山在改造川小叶老茶树的基础上,引进了福鼎大白茶、黄金茶、金观音等优良品种,并鼓励茶叶加工企业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散户发展茶叶基地。

为了推动茶产业做大做强,秀山县探索实施了“产业托管”“龙头企业先租后股”“国有企业助推”以及“农户自主经营”4种茶产业发展模式。

以产业托管模式为例。秀山县利用全县产业扶贫资金,成立村级专业合作社,以农民土地入股、贫困户优先的方式发展茶叶基地,并实行统一购苗、统一管护、务工付酬。3年后茶园收益按土地承包权属交农户管理,获取收益。如今,秀山的地岑村、中寨村、凉河村已按照这种方式发展安吉白茶3600余亩。

目前,全县共有18家茶叶加工企业,产品销售辐射武陵山区的同时,也销往北京、湖北、福建等地,2016年全县实现茶叶综合产值3.2亿元,茶叶产业覆盖的群众人均增收1540元。

cy316.cOM编辑推荐

2017年我国茶叶产量增加 结构优化


茶叶是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项目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农产品中创利较高的农业项目。我国多山地、丘陵,且大部分地区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茶叶种植在我国属于蓬勃发展的产业,近年来逐渐成发展成系列的产业规模。仅2017年,我国茶叶产量就已达258万吨,比2016年多了17吨。

茶叶

近日,记者从农业部官网获悉,农业部近期对2017年茶叶生产形势进行了调度分析,预计2017年干毛茶产量258万吨,比2016年增加17万吨。在产量增加的同时,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提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据预计,2017年全国茶园面积4400多万亩,比2016年增加130万亩。其中,湖北、贵州、陕西、江西等省分别增加23.6万亩、21.5万亩、19.3万亩、15万亩。

在产量增长的同时,产品结构有所优化。绿茶和乌龙茶占茶叶总产量的比重继续下降,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等茶类占26%,比2016年提高1.2个百分点。同时,柑普茶、柑红茶、花草茶等特色产品及超微茶粉、抹茶、茶饮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增加。

各地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一批绿色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响一批有影响的公用品牌和知名品牌,促进了效益的提升。2017年春茶价格比2016年上涨20%左右。预计干毛茶总产值1920多亿元,增长14.3%。

下一步,农业部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大力推进茶叶绿色发展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茶产业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稳定茶叶面积。优化茶叶生产区域布局,推进适区适种、适区适制,巩固提升优势区,发展特优区,引导非优势区逐步退出茶叶种植。推进老茶园改造,保持茶园面积基本稳定。推进集成创新。加快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的新品种,加强新品种登记和保护,建设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促进品种更新换代。集成组装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全程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促进提质增效。组织科研单位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攻克名优茶机采技术瓶颈,提升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推进机制创新。培育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规模化经营,引领标准化生产。扶持生产性服务组织,开展种苗统育统供、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等服务,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发展茶业休闲、乡村旅游和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品牌创建。大力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依托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集团,创建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推动企业创新技术、改良生产工艺、优化包装设计,提升产品档次,塑造品牌核心价值。借助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平台,创响一批品质好、叫得响、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

2017年我国茶叶产量增加结构优化


茶叶作为中国农业中重要的一个结构,其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茶叶生产在农业生产中逐渐走向优化发展之路。2017年全国,我国农业部在茶叶生产结构进行深刻调整,从而带动我国经济的新一轮发展。

农业部近期对今年茶叶生产形势进行了调度分析,预计今年干毛茶产量258万吨,比上年增加17万吨。在产量增加的同时,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提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据农业部预计,今年全国茶园面积440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130万亩。其中,湖北、贵州、陕西、江西等省分别增加23.6万亩、21.5万亩、19.3万亩、15万亩。

在产量增长的同时,产品结构有所优化。绿茶和乌龙茶占茶叶总产量的比重继续下降,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等茶类占2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同时,柑普茶、柑红茶、花草茶等特色产品及超微茶粉、抹茶、茶饮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增加。

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各地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一批绿色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响一批有影响的公用品牌和知名品牌,促进了效益的提升。今年春茶价格比上年上涨20%左右。预计干毛茶总产值1920多亿元,增长14.3%。

下一步,农业部将优化茶叶生产区域布局,推进适区适种、适区适制,巩固提升优势区,发展特优区,引导非优势区逐步退出茶叶种植。推进老茶园改造,保持茶园面积基本稳定。

同时,集成组装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全程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促进提质增效。发展茶业休闲、乡村旅游和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农业部: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茶产业竞争力


我国是世界上的茶叶生产大国,每年生产出大量的茶叶以供市场需求。这几年来,随着中国茶叶市场的打开以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的茶叶生产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近期,农业部对2017年茶叶生产形势进行了调度分析,分析显示,在产量增加的同时,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提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农业部方面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大力推进茶叶绿色发展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茶产业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稳定茶叶面积优化茶叶生产区域布局,推进适区适种、适区适制,巩固提升优势区,发展特优区,引导非优势区逐步退出茶叶种植。推进老茶园改造,保持茶园面积基本稳定。

推进集成创新加快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的新品种,加强新品种登记和保护,建设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促进品种更新换代。集成组装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全程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促进提质增效。组织科研单位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攻克名优茶机采技术瓶颈,提升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

推进机制创新培育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规模化经营,引领标准化生产。扶持生产性服务组织,开展种苗统育统供、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等服务,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发展茶业休闲、乡村旅游和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品牌创建大力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依托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集团,创建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推动企业创新技术、改良生产工艺、优化包装设计,提升产品档次,塑造品牌核心价值。借助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平台,创响一批品质好、叫得响、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

三招教你产出无公害茶叶


随着人们对自身的关注,增加,推进,“无污染”、“无公害”将成为人们饮食选择趋向,在此背景下,我省千百万茶农要想在茶叶上获得好的收入,重要途径是种出无公害的茶叶。但“无公害”说起来简单,很多人还是感到无从下手。鉴于此,本报记者日前专程前往省农科院茶叶所,向“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主研人员王云讨教最新的茶叶无公害栽培技术。 王云讲,他们将在名山县等地试验成熟的茶叶无公害栽培技术“化”为三招,农户照此操作,不愁不出好茶。第一招选块好地王云表示,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的前提是要选一个好地,这块地不光要能产出好茶,而且它还必须远离城市、工厂和公路,因为汽车尾气和工厂排出的粉尘和废水会对茶园造成污染。无公害茶园的建设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环境中无农药及重金属污染的地区(建设园前要对土壤中的铅等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从建园之初起就防止农药及重金属对茶叶的污染。 而对于茶园自身的小环境而言,要通过合理密植、茶园间作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达到净化大气和水土污染,增强茶园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等效果。第二招以虫攻虫王研究员告诉记者,要想茶园没有污染,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用农药,或者少用药。 怎么做牽茶叶所支招:用生物防治法。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在茶园中营造有利于害虫的天敌生长的条件,以益虫对付害虫。比如茶园中假眼小绿蝉较多,就可以让茶园蜘蛛的生命力强点,让它去控制假眼小绿蝉;同样,黑卵蜂、细鄂姬蜂可以用来防治茶毛虫;赤眼蜂可用来防治卷叶蛾。 与此同时,以菌制虫、以菌制病的办法一样灵验,研究人员发现,在茶园中以增产菌抑制茶芽枯病和茶云纹叶枯病等叶部病害很有效果;而在试验中,施用5406菌肥防治根病、用木霉防治茶树根腐病等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对于实在要施用农药防治的,也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有机磷、菊脂类农药,严禁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此外还应减少氧化乐果、水氨硫酸的使用量,并严格用药浓度、用药时间及用药后鲜叶采摘间隔期,并注意保护天敌资源。事实上,病虫害对茶叶造成一定的损失是合理的。第三招加工重细节茶叶种好、摘好以后最 关键的环节就是加工了。王云讲,茶叶经采摘在进入加工厂之前应以清洗干净的器具来装,而且不要用铜器,也要避免其一容易造成污染的农药等沾染。茶叶进到厂后,加工机械应采用无铅、铜等重金属污染的合金设备,如不锈钢杀青机、揉捻机、做形机等进行加工,以保证在加工中不使产品受到重金属污染。 在有害细菌问题上,应严格茶厂加工卫生管理,鲜叶摊放地、茶厂环境均应有卫生要求,如工人的服装,包装器具和场所的卫生都应予以严格管理。 王云表示,目前我省无公害茶叶生产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茶农分户经营状态下对茶叶的生产过程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控。因此他认为,应采取多种形式(如公司加农户形式)把茶农组织起来,统一实施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只有这种防治才能做到成本低、效果好。

漳州茶产业:2017年上半年茶叶出口增加2.28倍


2017年上半年漳州茶叶出口增加2.28倍,漳州检验检疫局开展风险评估、强化产品监控和开展风险预警等工作,以此来应对出口茶叶市场的需求疲软,国外技术的壁垒门槛高的情况,有利促进漳州茶叶走向世界。

漳州茶叶

2017年上半年,经漳州检验检疫局检验合格的出口茶叶共387.5吨、903.8万美元,实现量价齐升,同比分别增长52.7%和228.2%。漳州茶叶主要出口美国、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品种主要为绿茶、乌龙茶、红茶、花茶、普洱茶,其中乌龙茶出口货值为719.9万美元,同比增长了608.5%。

漳州检验检疫局针对主要出口茶叶市场需求疲软,国外技术壁垒门槛高的情况,做好服务工作,有力促进漳州茶叶走向世界。

一是开展风险评估,组织专家对辖区内出口茶叶进行风险评估,结合贸易国家的技术法规标准、最近2年来企业自用药、实验室检出阳性项目、国外预警通报等指导企业制定自检自控体系和溯源体系,建议企业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品种制定风险监控项目,并按体系有效运行,提升企业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能力。

二是强化产品监控,指导企业建立严格的原料验收制度,原料必须来自备案基地或合格供应商,并对原料农残进行批批自检,在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厂;在产品出口前对出口国预警项目、阳性检出项目、灰分进行批批自检,合格后方可出。

三是开展风险预警,结合贸易国标准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向企业通报市场风险信息,及时推送美国、欧盟等国茶叶农残限量修改的警示通报,帮助企业调整自用药,加强自我监控,有效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四是加快通关速度,改革出口茶叶检验监管模式,实施检验监管工作前移,实现出口茶叶“即报即放”,加快贸易通关便利化。

贵州省凤冈县:低温气象保险为茶叶产业护航


凤岗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近几年来,凤冈县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生态茶产业,进行生态茶叶种植,如今,生态茶已经成为凤岗当地的特有产业品种,并且引领凤冈县经济繁荣持续发展。

凤冈县茶园

日前,从凤冈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心获悉,随着仙人岭茶业公司、野鹿盖茶业公司分别领到了58400元和97946元的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理赔款后,至此,由太平洋保险公司承保的凤冈县锌硒茶茶叶定损面积达6427亩,涉及贫困户492户,理赔款76937元,今春共获得了25.697万余元茶叶低温气象保险理赔款。

茶叶是凤冈农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也是凤冈的支柱产业。但也极易因“倒春寒”等自然灾害影响而遭受严重损失。凤冈是茶叶大县,拥有茶园面积50万亩,其中有机茶园5.18万亩,投产茶园达到40万亩,茶叶总产量4.5万吨,茶叶产值35亿元,综合产值60亿元。

为增强茶农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关部门积极探索,采取政策扶持与商业化运作相结合,建立茶叶种植生产风险防控体系。2017年初,凤冈县会同县气象部门,积极引导涉茶乡镇茶企业、茶农参加“气象指数保险”,参保面积21620亩。根据茶叶产量、价格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将低温与茶叶经济损失率量化、指数化。茶农参保后,茶园如遭遇低温冻害天气且气温低于约定温度以下,即可得到保险赔付。

湖南邵阳县:打造“中国油茶产业第一县”


湖南邵阳县是油茶种植大县,近几年来县政府也一直在大力扶持油茶产业发展,今年该县茶油产值已经冲破20亿元大关,达到了24.5亿元,正致力于打造中国油茶产业第一县。

油茶

邵阳县被誉为三湘“天然油库”,有“中国茶油之都”“中国油茶之乡”之称。近日,记者从邵阳县召开的省重点项目中国・邵阳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推进会上获悉,近年来,该县抢抓机遇,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扶持发展油茶产业,全力打造“中国油茶产业第一县”。县里每年向油茶产业投入6000万元以上发展引导资金,对油茶基地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并创新推出林地流转、茶林入股、林地务工、护林补贴、造林养老、茶林观光等“六林”精准扶贫模式,为贫困群众拓展富路。

着力建设中国・邵阳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推动油茶产业向集群化发展。示范园总投资8亿元,两年多来已完成投资5.77亿元,建成了交易、会展、检测、培训、科研等中心,开设了油茶博览专区,开通了“国油网”。

目前,邵阳县油茶林种植面积已发展到65.4万亩,年产茶油1.89万吨,已累计带动3.9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紫阳县:依托富硒茶资源多措并举 推动茶叶产业转型升级


富硒茶属于绿茶的一种,与一般绿茶相比,其所含的硒元素偏高,具有很好的抗癌效果,长期饮用还有助于延年益寿。我国富硒茶产区主要分布在陕西和湖北,其中陕西出产的富硒茶又叫紫阳富硒茶。在紫阳县,当地政府依托优质的富硒茶资源,通过多项举措的实施,力图推动茶叶产业转型升级。

富硒茶产业

经过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紫阳富硒茶已经由传统地方产业过渡到具备一定基础的现代优势主导产业。紫阳县去年被陕西省农业厅确定为“十三五”全省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该县以生态基地建管、龙头企业培育、产品科研开发、产品标准质量安全管控、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八大提升工程为抓手,狠抓富硒茶产业转型升级。

抓生态基地建管提升。加快紫阳种优良株系品种选育扩繁,有序推进优良株系纯种建设新茶园;引进陕茶一号等新品种,配套路网、排灌、绿色防控等设施,按有机茶园标准建设精品示范园;支持企业主承建,采取“公司+园区+农户”模式,培育现代农业园区。以企业、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组建茶园管理专业服务队,采取对茶农有偿服务的办法,规模化推进茶园机械化修剪、机械化除草、机械化采摘夏秋茶;全面推广施用有机肥,有序推进常规茶园换土壤、换品种、换植被。

抓龙头企业培育提升。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省级龙头企业上市融资,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组建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装备技术改造,创建知名品牌,申报着名商标、驰名商标、名牌产品,有机产品认证,参与茶叶市场建设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合作,实施技术攻关、开发精深加工终端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企业联系更多的专业合作社,推进产业标准化建设进程。全县发展规模以上茶企12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5家),新培育8家,创省名牌产品1个,认证有机茶园1200亩。全县SC认证茶企达到40家。茶企新建直销店20家、加盟店32家、网店20家。

抓产品科研开发提升。引进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绿茶、红茶加工质量,丰富产品内容;加快定型青茶、黑茶、白茶加工工艺并通过成果鉴定和规模化生产,加大夏秋茶利用;加快提升茶叶包装的系列化、特色化、精致化水平。加快茶粉、茶饮料、茶食品等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细分产品类别,全面提升茶叶包装设计制作的系列化、特色化、精致化水平。全面开展茶叶含硒水平、土壤增硒及提高土壤硒利用率配套技术、富硒茶保健功能、科学饮用方式、茶树新品种、茶叶新产品技术工艺等基础科研,为市场开拓和产品推广提供科技支撑。

抓产品标准质量安全管控提升。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要求,修编制定和申请颁布《紫阳富硒茶》国家标准,完善《紫阳富硒茶标准综合体》地方标准,编制开发新产品企业内控标准,形成全产业链茶叶标准体系;依法依规制定出台茶叶生产投入品管控办法,从源头控制人为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实施化肥、农药使用“双降行动”,确保茶产品原料质量安全;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有机食品等食品安全保证体系等资质认证;制定出台紫阳县富硒茶产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强化茶叶市场管理,加大力度打击市场假冒伪劣等侵权行为;建立茶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实现对茶产品产销的全程管控。

抓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加大茶叶产业专业人才培养,为茶叶技术岗位招录茶学专科以上毕业生,定向培训技工、产业工人、营销人员、职业茶农。2016年,选送了50名初中以上毕业生到江西婺源茶校接受一年期专业培训学习,同时在县内举办骨干技术培训6期500人次,举办“万人茶产业技能培训工程”106场次、7800人次。

抓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提升。坚持做好品牌维权保护、品牌价值提升,强势开展品牌和茶文化宣传推介活动,扶持加快推进市场营销网络建设。紫阳先后获得“中国茶业发展示范县”“全国十大推荐绿茶公共品牌”“一村一品”十大知名品牌等荣誉称号,紫阳富硒茶品牌价值达19.67亿元,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排行榜第25位,较上年晋升一个位次。

抓茶文化建设提升。开展茶文化进校园、社区、企业、机关“四进”活动,在城镇建设中着力体现茶元素、茶符号,开展紫阳贡茶文化资源挖掘整理专项工作,启动紫阳茶歌创作活动,开展茶艺、斗茶等民间系列茶事活动,举办全民饮茶日活动。

抓茶旅融合发展提升。结合焕古硒茶小镇、瓦房店会馆群小镇、旅游景点、美丽乡村、乡村农业景观建设,规划建设茶主题宾馆、茶文化长廊、茶餐厅、茶庄园、品茶馆、茶艺馆,打造观茶、采茶、制茶、品茶、购茶的精品景点。建设汉江山地生态茶园观光带,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引导镇村建设生态茶庄、茶家乐,变生态茶园带为生态观光体验区。

到2020年,该县计划培育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国家级龙头企业两家,超亿元省级龙头企业5家,申报标杆企业1至2家。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茶叶年产量达到9800吨,实现茶业经济强县目标。

相关文章